我国流动人口医保参保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社会保险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居于核心地位。同时社会医疗保险服务则扮演着保障每一位公民的生存发展权利的角色,独一无二。本文从劳动力流动人口参与社会保险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出发,以社会保险中人们广泛关注的医疗保险为例,对劳动力流动人口以及医疗保险参保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不同的医保政策,分析出影响流动人口参加医疗保险的因素,为完善劳动力参与医疗保险过程中所出现的异地就医,转移接续等问题提供可参考、可应用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医疗保险;参保;流动劳动力;转移接续

1 前言

21世纪初,中国的劳动力流动人口总数为4200万人。10年后,中国的劳动力流动人口总数达到8600万人。从我国近两次的普查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迅速扩大。

社会保险在保障公民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巨大的人口流动规模使社会医疗保险的转移接续、异地报销等问题影响着流动人口参与社会保险[1]。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XX放宽对劳动力的限制,促进劳动者在各经济区域间流动,发挥市场机制的再配置作用,使得城乡等区域之间的经济流动起来,促进经济发展同时缩小了贫富差距,进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庞大的人口流动规模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然而,流动人口的日常生活,工作状况等问题也成了我们日益关注的话题。健康风险是流动人口所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风险。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医疗保障体系应加快推进医保城乡统筹、区域统筹、体系统筹、管理服务统筹,促进各项社保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解决流动人口在流动过程中所面临的健康风险管理问题,医疗保障待遇问题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变得十分的重要。

2016年《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业务经办规程的通知》 (人社部发〔2015〕80号)再度出台,通知规定要确保流动就业人员参保记录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保护流动就业人员的医保权益。从各项政策的制定中我们可以看到XX对流动人员的医保参保问题也是十分的关注。本文从中国流动劳动人口在各地区间流动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调查流动劳动力参保情况,结合各地对于流动劳动力参加医疗保险的政策,了解中国流动人口参加社会医疗保险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因素,为劳动者或XX机构提出可行建议,以此吸引流动人口积极参加到医疗保障中,让流动劳动力也能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

2 劳动力地区流动的发展

2.1 政策的变化历程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我国的流动人口相关的政策也经历了三个历程的变化:

历程一

1984年至2002年间,初步放开劳动力人口流动政策。80年代初,随着《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国发〔1984〕141号)的颁布,农村居民进入集镇工作的倾向提高,加速了集镇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城乡之间的经济流动。《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国发〔1984〕141号)规定,申请到城镇工作的农村居民,若在城镇中有固定的居住地,且其符合有足够的经营能力或在企业单位有稳定工作条件的,当地的公安部门应当放开落户限制,准许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落为非农业户口的集镇常住户口,并发放《自理口粮户口簿》。

1992年,我国逐步停止了粮食统一购销的政策,在此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境内所有的农村劳动力流动人口开始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出路。为了更好地实施流动人口的管理,包括国家劳动部、计生委以及公安部等部门,先后出台相关规定。2年后,《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劳动部发[1994]458号)颁布;紧接着,《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意见》以及《关于加强盲流人员管理工作的通知》同步出台[3]。在中央XX大力强化劳动力流动人口控制的同时,部分地方XX也出台了相关的通知文件等,进一步规范劳动力流动人口的管理制度。

总的来说,上世纪90年代,随着劳动力人口流动政策的逐步放开,农村流向城镇的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在快速增长,但这个时期的部分地方XX对落实这类政策的积极性不强,限制了农村向城市的劳动力流动人口增长速度。

历程二

2003年至2012年,公平概念的提出及落实。21世纪以来,我国在社会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关注劳动力流动人口的情况,因此劳动力流动人口的公平概念随之诞生。2000年7月,由国家七部委牵头,首次开展城乡统筹的就业试点。不久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通过提出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一步建立新型城乡关系的建议。这个建议便需要打破城乡之间的分隔墙,并大力地对城镇户籍进行改革,放开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引导劳动力人口从富余的农村,有序地流向城镇地区。因此,针对不同劳动力人口的不同特点,政策也出台了不同的适应性政策:一是取消不合理的劳动力流动人口政策限制,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二是深化政策适应性的改革,如户籍、社会保障、教育等多方面的改革,促进劳动力流动人口的落户。

为了更好地解决劳动力流动人口政策和制度落实中的问题,《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于2006年应运而生,意见明确要确保每一位农民工能接受到公平、公正对待。随后,xxx颁布《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29号),该制度保障了所有的劳动力流动人口能够公平、均等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历程三

2012年以来,全面解决农村人口落户城镇的问题。2012年-2014年,XXXxxxx报告提出了全面推进农村人口市民化的方针,同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0号)和《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14〕25号)相继出台。随着这些政策及制度的相继出台,国家对于劳动力流动人口相关的政策工程也逐步完善,在逐步解决劳动力流动人口问题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劳动力流动人口的幸福感。xx强调一定要打破城乡间劳动力流动人口的分隔墙,加快农村居民城市化的进程,特别是破除劳动力流动人口政策中的不足,努力让每位劳动力流动人口都拥有努力发展自身的机会。

2.2 劳动力地区流动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再加上流动人口政策的不断改革,直接掀起了一股庞大的人口流动浪潮。我们通过分析《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可以发现截止至2017年末,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为2.445亿,占总人口的1/6[4]。

我国流动人口医保参保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图 211982-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

  在2000年及201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中,我们发现我国劳动力人口主要由中西部省市向东部省市流入,201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中,东部地区仅有鲁及冀的流出规模大于流入规模,显示为净流出。如下图广东省人口流入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到,广东省流入人口数量十分庞大,属于典型的劳动力净流入地区,流入的劳动力人口主要来源于湘、桂、川等的中西部城市。

从2010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我们发现,劳动力净流出值最大的是中部地区的赣、皖、湘三省。由图我们可以看到净流出值最大的江西省,其劳动力人口流向主要向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流入。

结合上述分析和人口普查数据可显示出劳动力地区流动现状:2010年跨省流出人口最多的省份依次是皖、川、豫、湘、鄂、赣,涵盖了全国53.6%的跨省流出人口。对比1990年、2000年、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跨省流出数据,中西部仍是流动人口主要来源地。2010年吸纳跨省流动人口最多的省份依次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福建,吸纳了全国71.06%的跨省流动人口。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将依然保持发展优势,依然是吸纳流动人口的主力。

我国流动人口医保参保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图 22广东省人口流入情况

我国流动人口医保参保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图 23江西省人口流出情况

  资料来源:流动人口数据平台

2.3 劳动力地区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流动人口医保参保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图 241978年、2016年人均生产总值

  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之间竞争也是十分激烈。创新这个词汇已经成为如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响亮的口号,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企业的创新能力体现了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竞争能力。因此,创新人才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劳动力地区流动为企业在适应时代创新的发展中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人力资源流动推动了科技研究的进程,技术创新的发展,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3 流动劳动力参与医疗保险现状

3.1 全国社会医疗保险发展情况

2018年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持续超过95%,参与者达到13.4亿人。同时我国医疗保障能力逐步提升,在国家的领导下,有关医疗保险的各种社会民生问题,例如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管,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进程都在持续的完善。

3.1.1 全国医疗保险参保情况

分析2017至2018年度的医保参保情况报告,我们发现机关事业、灵活就业、企业等这三类工作性质的职工参保人数分别为0.4亿人、0.6亿人、2.2亿人,参保人员同比前一年增长312万人、159万人、887万人,参保率分别为12.8%、19.3%以及67.9%。可以看出,不管是哪一类工作性质,参保人数都是逐年增加的情况。

表 312018年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情况

项目 企业 机关事业 灵活就业等其他人员
2017年 20633 5960 3730
2018年 21520 6119 4042
2018年增加 887 159 312

 

我国流动人口医保参保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图 312018年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情况

3.1.2 全国异地就医发展情况

截止至2018年,我国异地就医定点医疗跨省的机构共有1.5万家。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共产生3050亿元,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的人数合计超过6000万元。县级及以上的行政区,凡异地就医的患者超500人次的定点医院,符合可直接异地结算。2018年全年,我国异地就医结算的总人次达132万,同比增长530%。

3.2 流动劳动者参保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上文我们阐述过劳动力地区流动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XX机关十分重视流动人口参保现状。为此,我国曾在第十三个五年纲要中提出,要提升农民群体,灵活就业群体参与社会保险的比例,以实现全民参保计划和促进劳动力广泛流动,让劳动力流动拥有社会保障基础,从而推进全民社保体系建设。

3.2.1 社会保障意识低,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办理难

上文提出了我国的劳动力地区流动趋势大体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的城镇地区流动,欠发达地区流入人口往往没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薪资水平,因此对社会保险制度的认知度较低,不理解保险的风险管理职能,这是我国流动人口参与医疗保险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另外,由于当前没有强制流动人口办理医疗保险的相关制度,再加上社保局工作人员的上班时间为法定工作日早上9:00至17:00(周末会有人值班,但是无法办理业务),劳动者在流动过程中需要办理最常见的转移接续问题,如果在工作日请假办理社会保障相关手续,会给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而如果选择在节假日办理相关手续,又不在社保工作的人员工作时间内,如果找亲戚或家属代办的话,当前的很多政策又需要本人亲自办理,这几个问题也间接导致流动人口参与社会保障意愿较低。

虽然我国人社部在2018年曾发布方案指出对于贫困人口参与社保可以提供上门办理服务,参保是可以给予优惠或代缴补贴,但是要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全覆盖还是要建立在群众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的。社会保险补贴制度会使流动人口在社会保障意识不足的情况下,在外出流动后因距离、户籍等问题没有愿意自觉主动地缴纳相关社保费用而出现保险中断等的问题,从而导致流动人口医保参保率低[5]。

3.2.2 流动人口的社会贡献与待遇不符,流动劳动力在城市难以享受基本的社会公共服务

在很多大中城市中,经济实力雄厚,基础设施条件较高,很多流入人口受城市基础设施条件的吸引。更愿意留下来[6],而与城市原住居民相比,外来人口要想在流入地长久立足,面对的与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首先是最基本的户籍与社会待遇问题。

在一、二线城市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流动人口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同时,因为这里劳动力人口没有落户于流入地户口,导致这类流动人群在城市中的工作性质、形式甚至是待遇都与当地劳动者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流动劳动力在流入地中所得到的待遇不能与本地劳动者在同一个平台上展开公平竞争,外来务工人口的落户问题以及子女入学问题远没有本地户籍来的简单。

其实,各地区为了尊重流动人口为各个省市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都出台了不少的政策,但能够真正受益的流动人口数量却十分有限。以上海市户口新政策为例,满足入户学历要求、在上海市工作并缴纳社会保险与个税等条件,并累积相应积分到100分,就满足了落上海户口的条件。除了像上海市这种一线城市以外,例如广东省中山市这样的普通二线城市,也出台了类似政策,用积分制来控制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其主要内容包括在中山市有稳定工作,各项指标计分达到30分以上的流动人口可以申请该政策排名。而其计分标准中就包含了孩子父母的学历、从事的职业再到家庭的房产等各方面,这些都是计分主要考察的因素。普通的流动人口要达到标准的入学入户分数还是有些困难,因此出现了流动人口的社会贡献与待遇不符,流动劳动力在城市难以享受基本的社会公共服务等的问题。

4 流动劳动力参与医疗保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针对影响流动人口参加医疗保险行为因素的研究方面,国外学者通常会分为以下两类:一是基于消费者理性思考的角度,认为消费者根据自身健康情况预期规避风险并追求效益最大化之后来选择是否参加医疗保险[7];二是消费者无法掌控的客观条件,例如医疗保险价格、政策的影响、自身健康状况的变化等等[8]。

不同的流动人口的有其特定的个体特征、社会特征以及就业特征等,包括:年龄、个人受教育程度、个人婚姻状况和在流入地的居留时长等[9],这些与其参保意愿息息相关。本文根据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计算整理广东省参与调查的10000名流动人员的基本情况,对目前的参保情况进行以下描述分析。

4.1 个人体征对劳动力参保的影响

人是独立的个体,在社会上都有其不同的个人体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等[10]。

4.1.1 年龄因素对参保率的影响

在劳动者工作地区转移过程中,不同的个人体征影响着流动劳动力参与医疗保险的意愿。其中,年龄特征作为每个人特有的个人体征,影响着劳动者的参保意愿。

根据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中广东省10000个流动人口样本中以五岁为组距,将所需流动人口样本分为7个年龄组。从数据分析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到20-49岁参与调查的流动人口人数占比较为平均,而年龄在15-19,50以上参与调查的流动人口占比较小。其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参保率最高的年龄层为35-39,占总参保人数的15.48%。

表 41按年龄组分类流动人口参保状况

年龄组  已参与医保 未参与医保 总计 参保率
15-19 399 81 480 83.13%
20-24 1288 157 1445 89.13%
25-29 1840 142 1982 92.84%
30-34 1866 132 1998 93.39%
35-39 1427 91 1518 94.01%
40-44 1060 74 1134 93.47%
45-49 799 58 857 93.23%
50-54 338 25 363 93.11%
55-59 103 13 116 88.79%
60+ 95 12 107 88.79%
总计 9215 785 10000 92.15%

资料来源:根据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计算整理

随着流动劳动力的年龄渐长,健康风险增加,人们为规避健康风险,担心高额的医疗费用会为自身和家庭造成困扰,参加医疗保险的积极性就会逐渐提高。而年龄层在中年阶段的流动人口参保比率较高,这是由于他们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状态,家庭责任较重,规避风险的需求高,对保险的需求也相应增高了。

4.1.2 受教育程度对参保率的影响

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也是一个重要的个人体征影响因素,由表我们将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分为小学及以下学历,中学学历以及大学及以上学历这三个不同水平的学历,样本数据中,中学学历的流动人口数量最多,占总参与调查人数的71%。从各自的参保率我们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流动人口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的积极性越高,其中,大学以上学历的流动人口参保比率达到95%。事实上,受教育程度高的劳动者,往往对于医疗保险的政策以及对规避疾病风险等方面的知识认知度较高,因此,在劳动力地区转移的过程中,不管是在参与医疗保险的方面还是在流动过程中所遇到的医疗保险转移接续方面的问题都是比较的重视的,总体参保意愿较强[11]。

表 42按学历分类流动人口参保状况

学历 小学及以下 中学 大学及以上
未参与医保 94 606 85
已参与医保 950 6554 1711
总计 1044 7160 1796
参保率 91% 92% 95%

资料来源:根据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计算整理

4.1.3 婚姻状态对参保率的影响

在关于10000名流动人口婚姻状态的调查中,我们将离婚、丧偶、同居、未婚这四种婚姻状态归为该被调查人员目前“不处于婚姻状态”中,共有2728人,将初婚、再婚状态的被调查人员归为“处于婚姻状态”中,共有7272人,从各自的参保率中我们可以看到,处于婚姻状态中的流动人口参与医疗保险的比率明显高于未婚流动人口的参保比率。

婚姻是家庭和社会的总开关,婚姻会涉及到经济、人事等多种问题,从家庭责任的角度出发,已婚人员责任往往会大于未婚者,大多数已婚流动劳动者的参保意愿较强,为劳动者分摊风险,也是医疗保险基本功能的体现[12]。

表 43按婚姻状态分类流动人口参保状况

婚姻状态 初婚 离婚 丧偶 同居 未婚 再婚
未参与医保 456 14 3 15 285 12
已参与医保 6675 84 30 104 2193 129
总计 7131 98 33 119 2478 141
参保率 94% 86% 91% 87% 88% 91%

表 44按婚姻状态分类流动人口参保状况

婚姻状态 处于婚姻状态 不处于婚姻状态
未参与医保 468 317
已参与医保 6804 2411
总计 7272 2728
参保率 93.56% 88.38%

资料来源:根据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计算整理

4.2 居留时长对劳动力参保的影响

流动人口外出务工时间的变化是影响劳动力地区转移的流动人口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因素。劳动者在劳动力地区转移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在工作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会考虑长时间居留流入地工作,参与社保的可能性会更高[13]。相反,流动劳动力在流入地没有得到很好的工作待遇,没有意愿留在该地继续发展事业,参保的意愿就随之降低,参保的可能性逐渐减小。如表所见,将流动人口的居留时长分为四个时间段,其中居留时长在0-10年的流动人口占比较高,从折线图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从0-5年的居留时长到15年以上的居留时长这四个阶段中,参保率呈现逐渐递增的过程,该折线也证明了流动人口决定了未来发展方向在流入地的情况下,参与医疗保险的意愿会提高。

表 45按居留时长分类流动人口参保状况

居留时长 0-5年 6-10年 10-15年 15年以上
526 166 47 46
5830 1948 670 629
总计 6356 2114 717 675
参保率 91.72% 92.15% 93.44% 93.19%

  图 41按居留时长分类流动人口参保状况

我国流动人口医保参保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资料来源:根据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计算整理

4.3 就业体征对劳动力参保的影响

在劳动力地区转移中,就业影响力大,社会影响力较大的劳动者往往更容易实现社会保障[14]。劳动就业特征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些规模相对较大的公司会更加重视社会保障问题,甚至将社会保障等福利内容作为招聘内容和公司的优势条件,以此吸引更多人参与面试,引进更多的人才。从相关数据中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影响力比较大的例如港澳台独资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员工医保参保率普遍较高。而一些企业由于社会影响力较小,公司发展水平较低等各方面因素,不愿意在职工的社保问题上注入过多的资金,对员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关注较少,影响劳动者参与社会保险的比率,这是不同就业特征对劳动力参保的影响[15]。

表 46按就业性质分类流动人口参保状况

就业行业性质 总计 参保率
港澳台独资企业 15 630 645 97.67%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6 219 225 97.33%
股份/联营企业 10 364 374 97.33%
机关、事业单位 8 275 283 97.17%
中外合资企业 10 185 195 94.87%
社团/民办组织 4 52 56 92.86%
私营企业 235 3036 3271 92.82%
个体工商户 235 2445 2680 91.23%
无单位 63 598 661 90.47%
外商独资企业 31 280 311 90.03%
其他 10 84 94 89.36%
集体企业 11 81 92 88.04%

资料来源:根据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计算整理

4.4 XX政策对劳动力参保的影响

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比较单一,流动就业人员在健康状况、卫生服务、流动情况、收入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由于大部分地区没有出台专门针对流动劳动力的医疗保险制度[16],流动人口参与医疗保险的比率不高。

2010年,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出台了《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办法》(人社部发[2009]191号),办法指出劳动力流动人口跨省就业可以办理转移医疗关系,个人账户也会相应划转。另外,《社会保险法》中也规定从2011年7月1日起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劳动力流动人口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累计计算缴费年限。从上面说陈述的政策以及下面的折线图中可以观察到,我国对于劳动力流动人口所开展的医疗保险政策在不断的改革创新,近年来流动人口参与医疗保险的比率也是随着政策的不断改革创新而逐渐上升。

我国流动人口医保参保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图 422010-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参加医保比例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流动人口数据平台

除此之外,各省市也不断的出台相应政策支持维护流动就业人员的医疗保险权益,例如《广东省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人社部发〔2009〕191号),针对广东省内的流入人员转移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关问题做出了解释,办法指出统筹基金不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医疗保险的待遇不重复享受等问题。作为人口流入规模最大的区域,在社会保障方面也是一直在推陈出新。

而作为人口流出地的中西部城市,例如广西出台了《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实施办法的通知》(桂人社发〔2017〕1号),规定医疗保险关系可以转移,但是没有明确缴费年限的问题以及三种医保制度转移的具体办法[17]。在这样不同政策的影响下,劳动者在参保时是会根据不同的医疗保险策略,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是否转移接续或者参与医疗保险。

5 对流动人口参与医疗保险的建议

流动人口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劳动力,是我国推进城市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应当重视他们的社会地位以及保障权利。根据前文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认为,提高流动劳动力人口参与社会医疗保险可以从提高他们的参保覆盖面以及完善相关参保政策两个方向努力,建议如下:

5.1 完善户籍制度,实现社会公平

完善户籍制度对于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人口管理上,自2016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居住证暂行条例》(xxx令第663号),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在逐渐建立,条例指出非户籍人口的居住证持有人可与户籍人口享有同等的多项权利,如:义务教育权、劳动就业权、教育资助、就业扶持、社会福利等等权利。国家可以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流入地稳定就业和生活的转移人口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

政策的实行可以让流动人口参保更加便捷。建立统一、公平的社会保障参保体系,有利于提高流动劳动力的参保意愿,让流动劳动力在流入地也能享受基本的社会公共服务,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18]。

5.2 加大参保宣传,创新宣传措施

在前文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受教育程度和流动人口的参保率息息相关。

由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分析出,随着受教育的程度升高,流动人口参保的积极性也会随之增强,增强基础教育可以让流动劳动力更好融入社会,是流动人口享受基本医疗保险保障的一剂良药。XX可以通过网络、社区、企业等多方渠道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流动劳动者开展知识培训,良好的技能培训不仅能提升劳动素质,增加劳动报酬,稳定就业,进而增加自己的就业筹码,得以进入待遇更好、保障更全的单位,形成良性循环。同时,设立健康教育讲座,宣传健康知识,提高劳动者对健康的重视,也能促进流动人口的整体身体素质和文化水平提升,增强其对流入地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参保积极性[19]。

另外,参保宣传力度不够也是影响流动人员参保的一个重要因素,应该加强参保的宣传力度,对于国家社会保险政策应该在各个社区进行宣传,完善互联网社保缴费,社保查询系统,让群众便捷了解社保,轻松办理社保。利用报纸、电视、新媒体等多种媒介全面、多层次的做好异地参保、异地就医结算以及转移接续等民众重点关注的政策进行宣传推广工作,力求做到每一位参保人员都能够熟悉把握国家社保政策,正确办理社保手续,以更好地提升流动劳动者对于国家医疗保险服务的满意度。

5.3 建立精准参保体系,提高参保率

在社会因素,地方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流动人口的参保情况存在差异。不同人群的个人特点不同,参保需求也不同,所以应该尽量将不同特征的参保人群进行区分,完善和制定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分层分类解决参保需求。切实的根据流动人口的需求并将他们纳入到不同的医疗保险种类当中,才能合理有效地解决流动人口参与医疗保险的问题[20]。

例如,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快速,对流动人口入户的补贴政策多,互联网参保技术较强,社会福利各方面政策都较为完善,流动人口参保率较高,因此对于东部地区应该做到稳定参保率,可以对没有参与医保的流动人员加强了解,进行培训。而中、西、东北地区的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险参保情况则需要重点关注,近年来中、西部地区今正在逐步发展,国家应该在扶持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同时,关注中西部流动人员的参保情况,建立精准的参保体系,提高参保率,从而实现医保参保全覆盖。

总结

结合以上分析,发现劳动力地区转移参与医疗保险面临许多亟需解决的难题。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总体水平较低、流动人口的社会贡献与待遇不符、社会保障意识低,流动劳动力在城市难以享受基本的社会公共服务等,如何解决流动人口在参与医疗保险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将是一个政策选择题。本文基于社会现状分析以及目前医疗政策比较,对推动流动劳动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提出了三点对策建议:一是完善户籍制度,实现社会公平,二是加大参保宣传,创新宣传措施,三是建立精准参保体系。

现有的社会保险医疗体系并不能满足流动人口对医疗基本服务的需求,本文认为我们应当对现有的政策制度进行反思和分析,检测现有的体系框架的设计是否合理、完善。同时应当切合流动人口的特点,尝试设计出一种能接续过渡的流动人口医疗保险。特别是我国目前仍旧存在流动人口医保参保意愿低、覆盖不全、转移接续等亟待解决的难题。所以说,出台一种覆盖面广且能为流动人口提供基本医疗水平保障的政策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向。同时,制度设计应遵循“基本水平、广泛覆盖、多方负担、统账结合、可转可续、过渡衔接”这一总体框架和思路[21]。

参考文献

[1]陈富美.流动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险衔接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7,123.

[2]吴鹏.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4,19.

[3]陈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政策变迁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2013,16

[4]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M]. 中国人口出版社, 2018.

[5]张楠.我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现状及对策建议[J].智库时代,2019(47).

[6]刘晓光,张勋,方文全.基础设施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基于劳动力转移的视角[J].世界经济,2015(3):145-170.

[7] Pauly M V. Taxation, Health Insurance, and Market Failure in the Medical Economy[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86,24.(2):629-758.

[8]RONALD, L., &Miller,T. Immigration, Social Security, and Broader Fiscal Impact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0,90(2):350-354.

[9]魏云.山西乡城流动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9,72.

[10]胡央娣.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影响因素研究[J].统计研究,2009,26(4):105-106.

[11]张佳圆.中国流动人口参加医疗保险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7,35.

[12]韩枫.城镇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参保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京津冀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6,(01):63-69.

[13]阳玉香,莫旋,唐成千.我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参保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J].商业研究(7),2017,(07):178-183.

[14]张静雅,王泳仪,侯志远.流动人口重复参保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6,(5):367-371.

[15]李佳佳,徐凌忠,王亨.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参保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3(12):90-93.

[16]苏晓芳,杜妍冬.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七个大城市调查数据[J].西北人口,2017(2),38(3):84-90.

[17]吴少龙,薛应文.医保制度相似性与转移接续:欠发达地区的比较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3,000(004):33-45.

[18]刘玉娟.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的思考[J].开放导报,2011(05):86-89.

[19]张美伶.我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参保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2019,25.

[20]杨玉洁.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状况研究[D].2018,47.

[21]孙翎,迟嘉昱.流动人口社会医疗保险转移接续的制度分析–基于31个省会和直辖市的政策对比分析[J].兰州学刊,2016(3):33-20.

我国流动人口医保参保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流动人口医保参保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1月15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6860.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1月15日
Next 2023年1月1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