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悲剧情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下简称《杜十娘》)是明代白话小说集《三言》中的名篇,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这篇小说以其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执著追求自己心目中美好理想的女性形象,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长期以来,人们对造成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原

  《杜十娘》的故事情节并不十分复杂,名妓杜十娘久有从良之志,她深知沉迷烟花的公子哥们由于破家荡产,经常难以归见父母,便处心积虑地积攒了一个百宝箱,收藏在行院中的姐妹们那里,希望将来润色郎君行装,翁姑能够体谅自己一片苦心,成就自己的姻缘。经过长期寻觅,她选择了李甲,准备托付终身。为考验李甲的诚意,她让李甲到处借贷,又拿出私蓄百余银两,终于完成了赎身从良的心愿。姐妹们听说十娘将随李甲离开行院,纷纷前来相送,并以相助路资的名义将百宝箱交还给杜十娘。李甲一直不知道杜十娘有百宝箱,他担心归家不为严父所容,十娘便主张泛舟吴越,徐徐图之。途中,一富家公子偶睹十娘美貌,心生贪慕,就乘与李甲喝酒之机巧言离间,诱使李甲以千金之价把十娘卖给了他。十娘闻知自己被卖,万念俱灰。她佯装同意他们的交易,却在正式交易之际当众打开百宝箱,怒斥奸人和负心汉,抱箱投江而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表面上是写传统的士人与妓女的爱情故事,实际上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商业与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市民意识日见觉醒的前提下,反映社会底层女性要求人权与追求个人幸福的社会悲剧,在当时代表了广大受压迫阶层的共同心声,具有十分典型的时代意义。

  一、社会把十娘抛到了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

  杜十娘是京城教坊名姬,“久有从良之志”,看上“忠厚至诚”的宦门子弟李甲,自己设计赎身,跳出樊笼。但社会没有给十娘以真正的生活出路。十娘清醒认识到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卑贱地位。然而她虽沦落风尘,但身陷污泥而不染,她有一个纯洁的灵魂,不甘堕落,有强烈的追求自由幸福的愿望,要择良而从,跳出火坑,“十娘需要的不是追逐欢喜的金钱交易,她需要的是爱情,是一种真正的、正常人的情感,她有着浪漫的、美好的幻想,要求有正常的婚姻生活,跟李甲过正常人的生活”。她看中李甲的既不是金钱,也不是俊俏的外表,而是对自己的真诚与尊重,她看中的是真情和做人的权利,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十娘能正确地审视自己的出身之地为火坑,她明知自己的身分不会为那个上层社会所容,自己也设想了缓冲过渡之策:“暂且浮居于苏杭胜地,待李甲自己回家,求亲友于尊大人面前劝解和顺,然后携妾于归”。这一切现实的条件,决定了她性格的基本特征:以整个生命倾注于理想的爱情之中。
  但李甲负心,中道背弃,出卖十娘;孙富阴险狠毒,巧言离间,夺人美色,使十娘愤而投江。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这个为封建礼法所不容的少女,终于被封建制度吞噬了年轻的生命,成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恋爱悲剧。如果说十娘原来逃出烟花生活,是用尽她的全部力量希望从良的话,那么这次悲剧的结局,又充分地证明了她的从良不得。她的悲剧就在于:希望从良却不可得,社会不但毁灭了她从良的愿望,而且毁灭了她的性命。杜十娘的悲剧是社会悲剧。杜十娘可以用生命去爱,但却无法过幸福的生活,依然不能摆脱社会给她注定的悲剧命运。

  二、十娘对悲惨命运的警惕和预知

  以杜十娘心机之深,处事之冷静,她对妓女从良的千般苦楚、万般艰辛不能说没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既然“久有从良之志”,为什么有了百宝箱之后不早日自赎其身,跳出火坑?她在等待,等待什么?不是爱情,而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男人。七年的地狱生活,她不像情窦初开的少女对爱情充满浪漫的幻想,她首先考虑的是这个男人是否可靠,是否真心爱她。
解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悲剧情怀
  杜十娘身藏万金而不露,与其说是对李甲感情的考验,不如说是对李甲是否可靠的疑惑,这种疑惑使她在李甲与孙富喝酒回来倒头睡去后“委决不下,坐于床头而不能寐”。当李甲向她述说两难境地时,她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她“大惊道:‘郎君意将如何?’”一个“大惊”把杜十娘此时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当她得知李甲“我得千金,可借口以见吾父母;而恩卿亦得所天”的计划时,“放开两手,冷笑一声道”然后她沉着冷静、神态自若地询问、严妆、开箱、沉宝,你几乎看不到杜十娘对自己将来命运的其他想法,更看不到杜十娘在生与死之间的犹豫徘徊,似乎她一听到李甲的话就想到了沉箱投水,这令我怀疑杜十娘是否早有了一旦被弃就舍身自尽的打算,否则她不会那么从容面对命运的突转。即使在二人离别之时,她还打扮得极其华艳,来考察李甲对她是否留恋,她“微窥公子,公子欣欣似有喜色”。这一“微窥”把十娘当时内心欲死的凄寒和对生的最后一点希望挣扎都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她多么希望李甲能改变主意,哪怕是脸上有一点难色也好,那很有可能使十娘改变决定,但是没有,李甲———这个寄托了她一切希望的李公子,在这两人生离死别的关头,正是“欣欣似有喜色”给了十娘致命的最后一击,彻底断送了她对他的最后一丝幻想。七年的忍羞含辱,苦心经营,七年的千挑万选,苦苦追寻,她认为的“忠厚至诚”的与她“海誓山盟”的人儿转瞬间将她转卖,她看清了自己在他心中的地位和价值,也看清了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地位和价值。杜十娘的精神大厦坍塌了,从良美梦破灭了,她充满了对李甲的绝望,也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绝望。杜十娘不死何为,杜十娘将自己连同百宝箱一起沉入了滚滚波涛之中。

  三、造成李甲妥协悲剧的客观和主观原因

  1、客观原因

  既然李甲和十娘恩爱情深,那为什么因孙富的三言两语就把十娘转卖了呢?一是礼教的束缚。北宋以后,“节”被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摧残空前的严重。杜十娘虽已从良,但“不节”已是她身上永远的烙印,官宦人家不愿接纳这样的女子。比如宋传奇《谭意哥传》中“性明敏慧、解音律、工诗笔”的谭意哥与茶官张正字“才识相逢,风流机遇”。尽管谭意哥已脱离乐籍,却无法堂堂正正地嫁给张正字。张正字调官,不出所料,张正字回家后“内逼慈亲之教,外为物议之非”,娶宦门闺秀为妻。二是父亲的反对。李父闻知儿子在外留连花柳已气坏身体,“位居方面”、“拘于礼法”的他断然不许儿子娶妓回家。在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笼罩的封建社会里,父母之命不可违。相爱男女因为父母之命无奈分离的不在少数,如唐传奇《霍小玉传》中的李益与霍小玉有八年欢爱之约,后因母亲为其与表妹定下婚约,李益没敢在母亲面前提霍小玉半个字,就忙忙为求贷百万聘礼奔波去了。恩爱夫妻由于父母阻扰不得不劳燕分飞的也大有人在,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和刘兰芝,诗人陆游和爱妻唐婉。如果李甲娶妓回家,败坏门风,结果会大类唐传奇《李娃传》中的荥阳生,被父亲痛打后弃置于外。三是金钱的匮乏。李甲对金钱作用的感受和认识是在遇到十娘之后。身无分文时被老鸨羞辱,驱赶;借贷赎身费用时遭受白眼、冷遇;意欲返家时为缺少路费忧闷、发愁。这些经历让李甲深深体会到了钱的重要性。十娘提出侨居苏杭的建议,并没有告诉李甲她有百宝箱,不缺资斧。那么浮居的生活费用在李甲看来又是一大难题,况还有为十娘花费了的一千两银子,尚不知如何向父亲交待。最终李甲选择了放弃,因为所有的压力加在一起就像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文中有一个细节,妆扮齐整、待嫁孙富时,十娘“微窥公子,欣欣似有喜色”,很多人认为这暴露了李甲薄情寡义的真实一面,笔者认为不然。长时间背负着难以承受的压力,才会在这时获得如释重负的轻松,这恰恰反映出李甲的精神和心理被折磨得多么严重。

  2、主观原因

  外界的阻力是李甲妥协的客观原因,那从主观方面来看,他退缩的原因是什么?孙富在打听杜十娘是何人时,他直言“此乃北京名姬杜十娘也”。这一方面表现了风流公子抱得美人归的夸耀心理,另一方面也可微露他对十娘的轻视和不尊重。可知,李甲对杜十娘身份地位的认识与孙富并无区别,出身名门仕宦的他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因此,李甲虽一时为情为爱为美色做出一些与封建思想和礼教相违背的事,但他并没有彻底冲破封建桎梏的决心和勇气。从设计赎身到议计将来都是十娘掌握主动权,李甲就像十娘手中之线上的木偶。另外,初识孙富毫无戒备,“将初遇杜十娘,如何相好,后来如何要嫁,如何借银讨他,始末根由细述了一遍”。这反映出他的懦弱幼稚,简单无知。这些性格特点决定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都有限,面对困难缺少主见,极易动摇。谈到赎身之事,他说“我非无此心。但教坊落籍,其费甚多,非千金不可。我囊空如洗,如之奈何”,有人认为这分明有点“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意味,是他无意为十娘赎身的托辞,笔者认为不然。从性格角度理解,这正是他面对困难时不知所措、懦弱无能的表现,多次流泪哭泣也可证明。保守的思想、软弱的性格决定了李甲与现实抗争时的失败。在李甲步履维艰时杜十娘有没有扶他一把呢?她非但没有反而频频考验,反复加压,在回家路上还在隐瞒拥有百宝箱的事实。杜十娘在最后一刻拿出百宝箱,李甲“不觉大悔,抱持十娘恸哭”,他为何而悔?不是为失去百万珍宝,而是为辜负了情深义重的十娘,因为直到此刻他才深刻体悟十娘的一片苦心。如果十娘能早点拿出百宝箱,让李甲明白她从良的渴望和良苦用心,感到她的信任和对二人感情的珍重,这必能大大增强他战胜困难的信心。李甲的精神大厦最终坍塌,杜十娘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结论: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三言二拍”中一篇脍炙人口的小说,它叙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京城名姬杜十娘爱上了世宦子弟李甲,决计“从良”,后被李甲转卖,绝望中抱持百宝箱怒沉江中,演绎成一段凄婉动人的悲剧。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性感动了几百年来无数读者,各家文学史和小说论著差不多都要论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的悲剧,实质上是由男权意识造成的,同时还包含着自己复杂的性格悲剧因素。其悲剧意义昭示:只有认清自己的社会阶层属性,丢掉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幻想,不再依附他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归宿和幸福。

  参考文献:

  【1】冯梦龙.警世通言[M]中国话本大系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2】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中国话本小说经典[M]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618.
  【3】张文珍.巾帼女豪与须眉浊物一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J]文史知识2001第3期96.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019.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2月3日
Next 2021年2月4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