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人民群众收入有所提高,促进了生活品质的改善,进而对于物质及其他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村旅游因其具有乡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独特性,成为当前人民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的重要消费取向。
通过推动在乡村地区进行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新经济增长点的出现。然而由于国内在该方面发展起步较晚,存在着乡村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较低、旅游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存在矛盾、融资难、产业经济规模小,市场不平衡等问题,影响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平稳持续健康发展。
乡村旅游业作为综合性较强的产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可带动相关行业的联动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也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因此合理规划开发我国特色乡村旅游,提升乡村旅游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结合论文结论,本文从加大供给侧改革实施力度、实施融资渠道综合方案、区域整合,提升经营和管理能力等四个方面分别提出一些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以实现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业、乡村振兴的目标。
关键词:乡村旅游 ;农村经济 ;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第1章 绪 论
1.1研究背景
当前,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人民群众在生活方面的物质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对于精神层面文化需求也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再加上国家节假日的合理安排、社会保障系统的不断完善,使得人民闲暇的时间增多、外出游玩的机会增加,为外出旅行提供了更多保障。而如今社会工作压力日益增大,也直接促使人们向往山水、向往大自然,短暂的逃避城市的喧嚣。因此,乡村旅游也随之发展起来。与此同时,国家旅游局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的颁布和行政管理手段的实施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并将2006年定为乡村旅游年。伴随着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践,进一步促进农村地区发展旅游业,使其可持续发展。当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越来越大,为了有效缩小差距,全面投入建成小康社会,XX通过出台各项政策扶持农村的发展,立足当地的基本情况,利用当地资源、环境等优势,大力发展农村整体经济,对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进行适度调整,增加第三产业收入在农村整体经济中的比重,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乡村旅游作为新兴的第三产业,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逢简水乡立足于当地资源环境,以水乡风情为特点,在农村地区发展旅游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且随着发展程度的深入,通过旅游所带来的收入在经济总收入当中占据的比例越愈来愈大,对于该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居民收入以及就业率等方面产生影响。然而,随着我国乡村地区旅游的蓬勃发展,旅游项目及相关产品的价格和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给发生在乡村地区的旅游及其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逢简水乡也不可避免存在此类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为使得该地区乡村旅游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对乡村旅游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第一,以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能够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相关资料进行完善。同时能够使得人们对于当前国内经济大环境下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且深入的了解,进而为开发商在进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过程当中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和经验。第二,揭示乡村旅游对地区经济以及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使得人们了解在其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限制因素以及避免这些限制因素的具体方法和途径。第三,论述发展乡村旅游对拖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进程的重要作用,使得人们认清乡村旅游能够在促进就业率和农民收入增长方面产生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同时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言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第四,本文以佛山市顺德区逢简水乡的乡村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实际发展情况进行考察,进而以此为根据论述乡村旅游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同时对于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的难题进行探讨,并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最终达到为全国范围内其他农村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借鉴理论的目的。
1.2研究意义
第一,以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能够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相关资料进行完善。同时能够使得人们对于当前国内经济大环境下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且深入的了解,进而为开发商在进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过程当中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和经验。
第二,揭示乡村旅游对地区经济以及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使得人们了解在其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限制因素以及避免这些限制因素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并使得在具体的发展过程当中将这些方法和途径进行运用。
第三,论述发展乡村旅游对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进程的重要作用,使得人们认清乡村旅游能够在促进就业率和农民收入增长方面产生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同时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言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第四,本文以佛山市顺德区逢简水乡的乡村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实际发展情况进行考察,进而以此为根据论述乡村旅游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同时对于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的难题进行探讨,并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最终达到为全国范围内其他农村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借鉴理论的目的。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相关文献研究
就国外乡村旅游方面的研发情况来看,起步时间较早,已形成具有广度和深度的认识,同时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研究资料。在国外,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地区发达国家中。但是,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及具体认识集中在上世纪80年代。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系统体系。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当中通过乡村旅游是推动其发展进程的重要手段,他们还认为乡村旅游可以有效解决农村部分工作问题,当地剩余劳动力得以合理分配,也可以有效地带动和促进当地农村经济收入的快速增加,改善当地农村村民的生活条件和水平等。Dernoil(1983)与 Greffe(1994)等专家和学者均一致认为西方国家和欧洲社会都应当大力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因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有效地促进和带动地方旅游经济的繁荣和发展[1-2]Noel(1990)在研究分析了法国农村旅游业情况后,认为发展农村旅游业对解决农村就业难问题有重大意义[3]。Butler和Clark(1992)认为,乡村旅游属于一种以农村地区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新型农业活动,并且被认为是一项具有连带作用的乡村旅游活动[4]。Khan Phang et al.(1995)等专家和学者均一致认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和兴起,可以有效促使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解决和改善农村的就业困难问题。WTO(1993,1997)、USTTA(1995)、DOT(1995)的研究报告当中多次显示通过农村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能在解决农村地区居民难以就业问题、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多元化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5-8]。
然而,还有另外一部分学者认为,乡村旅游给当地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严重的甚至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影响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Martin(1996)以德国南部地区的乡村为研究对象,对其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及分析,发现主要消费群体及客户来源是老人和孩子,且进行乡村旅游的主要目的即短途观光。由此得出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只能在短时间推动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难以取得较高效益[9]。Ribeiro(2002)通过实地调研,对葡萄牙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发现通过该行业的发展难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10]。Beeton(2004)指出由于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与其他娱乐行业进行对比,在市场方面具有特殊性和局限性,会受到季节变化、经营投资等因素影响,因此对于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明显[11]。Oppermann(2008)在投资方面将乡村旅游与其他行业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乡村旅游所取得的回报较少[12]。Kneafsy(2009)从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论述旅游休闲业在该地区发展中产生的不利影响,指出通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容易引进外来文化,从而对本土传统文化产生影响,使之出现同质化和庸俗化现象。
1.3.2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我国在乡村旅游的研究上起步较晚,在国家进行了改革开放以及出台相关政策对其进行支持后,乡村旅游才逐渐走向成熟。上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突破原有的发展模式,自此走向,各行各业共同发展的多元化道路,乡村地区的旅游业也因此得到初步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起,农村地区居民通过对资源的综合开发取得经济效益,推动乡村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到了21世纪,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在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产生重大变革,也因此迈入全新的发展时期。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之下,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且在全国范围内农村地区建立了多个旅游示范点。杨敏和白延斌(2011)指出旅游业与其他相关行业具有联动性,会产生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罗明义指出,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是具有连带作用的,对于农村旅游地区的生产发展、居民的生活素质水平、农村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等都是具有正面的积极影响和作用[13]。舒伯阳(2012)在报告中指出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可以大幅度地增加农民的经济人均收入[14]。高梅芳(2012)对云南省玉溪市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资源的分布和实际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和阐述,并进一步提出在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起到重要的带头作用[15]。张国英(2019)认为,认为,乡村旅游可直接或者间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农业经济体系,进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6]。
由此可见,国内外学者就乡村地区发展旅游业对所在地经济发展影响的阐述主要集中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就研究方法而言,国外学者在研究过程当中一般采用实证分析,同时是从人类学角度进行出发。而国内学者则主要通过定性对其进行分析。综上所述,在研究乡村旅游对所在地区经济影响过程当中,具体研究方法已成为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本论文的撰写过程当中是立足于文献资料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及案例分析法来进行,而这也是本论文的创新所在。
第2章 乡村旅游与经济增长理论分析
2.1乡村旅游的相关概念
2.1.1乡村旅游概念的国外界定
本文对于乡村旅游的定义以及内涵的阐述是立足于1994年欧盟以及世界经合组织提出的概念,即乡村旅游指的是在乡村地区产生的与旅游相关的活动,乡村性(rurality)是其发展的核心所在。由此可见,乡村旅游是依据乡村地区独特的地理优势及自然环境,同时结合民风民俗等乡土文化所展开的旅游经营活动,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的旅游类型。
2.1.2乡村旅游概念的国内界定
虽然国内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发展时间较短,但随着该行业的蓬勃发展,关于其定义的研究论述主要如下:肖佑兴和明庆忠(2008)立足于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资料,对其中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是依托地域空间和环境资源进行民风民俗、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的规划设计,从而推出和城镇地区具有差异的旅游产品,是一种多元化的新型旅游形式。王小磊(2010)分别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对乡村旅游的概念进行阐述。就广义层面而言,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独具乡土意味的特色旅游活动,乡村是其发展核心所在,无论是旅游形式还是具体项目内容都要在乡村地区展开。同时通过这类活动能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入。换言之,只要在乡村地区所展开的旅游活动能以其特色及优势吸引游客,满足游客的具体需求,且能够促进所在地的经济发展都属于广义层面乡村旅游的范畴之内。而从狭义层面来看,乡村旅游指的是游客直接深入农村地区,在该地区感受田园风光的魅力,并对当地的民风民俗以及乡土文化进行了解。基于上述内容,不难发现在对于乡村旅游进行定义的过程当中,不同学者的出发角度不同,但也具有一定相似性,即乡村旅游是依托乡村地区环境和资源而展开的旅游活动。
2.2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增长的有关理论
2.2.1可持续发展理论
现阶段我国的乡村旅游产业仍处于季节性营业、注重短期收益阶段,为迅速增加收益、提高经济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导致出现了浪费自然资源、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等不利于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情况。然而,乡村旅游的最大卖点就在于绿色,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是其发展优势所在,更是其宝贵的资源财富。由此可见,乡村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联系密不可分,同时两者相辅相成。换言之,若是在开发过程中忽略对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乡村环境,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修复,影响农村旅游的持续深入发展。由此可见,在提高乡村旅游发展的广度和深度的过程当中,需要优先考虑对于其生态环境的保护,走一条绿色、低碳、高效的乡村旅游环保发展路线,只有如此才能使得乡村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走向可持续的道路。
2.2.2旅游经济效应
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视为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影响。由此可见,旅游经济效应指的是在区域经济发展当中通过旅游业在经济方面的具体作用。换言之,是通过旅游活动而产生的后来支出与收入对于所在地区经济产生的潜移默化的渗透,进而在经济产力、就业问题以及居民收入等方面产生的变化。就乡村旅游而言,其产生的旅游经济效应具体体现在收入方面,游客进行消费,村民营业收入得以增加,促使村民提高消费并对景区基础设施进行维修,形成循环。还能带来就业效应、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投资效应等,最终使得就业岗位增加,带动如交通运输、酒店服务等与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还能改善投资环境,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发展旅游业对于乡村旅游地区的经济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第3章 我国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增长现状及问题分析
3.1我国乡村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
3.1.1我国乡村旅游现状分析
国家统计局对于全国范围内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中的相关数据进行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8年年底,在该方面共接待游客30亿人次,创收8000多亿元,且就全国的乡村在旅游业发展当中具体情况来看,实现从观光休闲农业向具有多元化旅游项目的综合性产业转变。目前我国大多数发展旅游项目的乡村将发展重心集中于开拓具有民俗风情的项目当中,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如通过发展以务农采摘为主题或者是围绕当地民俗风情开展旅游项目。总而言之,在当前农村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主要是以农业观光旅游为主,同时以度假旅游为导向,辅以专项的旅游项目,逐渐促进旅游格局的多元化发展,就其在经济当中的影响而言,具体如下: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村民收入的提高。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且通过乡村旅游创造的营业收入逐年增长,在2017年时就已达到7400亿元,在总旅游收入当中占比16.2%,旅游人次也达到了29亿,占全国范围内总旅游人数的58%。目前,全国范围内共有10万多个乡村在旅游方面开展活动,经营企业数量远超290万,其中220万是从事农家乐的经营。在此过程当中,通过旅游业对其他相关服务行业的带动作用,增加了大量工作岗位,就该行业的从业人员来看,在2017年时已达900万,每年人均游客接待量达322人次,全体收入共达到7400亿元。投资之外,通过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地区产业融合,惠及所在地区全体农民。加速三产融合,形成假期旅游经济。现在我国大多数企业实行一周五天工作制,所以一年有104天的周休日,11天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平均10天的带薪年假,因此我国职工共有125天的平均年法定休息日。特别是1995年开始实行的“黄金周”假期,七天的小长假,在这些假日里,旅游成为人们消遣的最佳选择。[19]而离城市较近的乡村旅游更加适合短小的假期,因此选择乡村旅游的人超过五成。在这些假期里,乡村旅游对服务业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加速促进三产融合,甚至形成了假期旅游经济。由此可见,乡村旅游给经济带来了极大影响。促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截止2018年年底,就国内公路通车里程来看,一共达到了485万公里,与1949年相比,是该年里程的60倍;且就全国范围内高速公路的里程来看,为14.3万公里;高铁线路里程也已达到2.9万公里;就河流运输情况来看,内河航道的通航里程总共达到12.7公里,是1949年该方面里程的1.7倍;全国在港口当中共拥有23919个专门用于生产的码头泊位,是1949年总量的148.6倍。除此之外,全国范围内共建设235个用于民用航空的机场,航线总数达到4945条。自从XXX18大召开之后,对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发展极为重视。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国范围内99.6%的乡镇和99.5%的建制村在2018年年底完成了硬化路建设,其中99.1%的乡镇和96.5%的建制村实现全面通车,且在交通网络运输方面逐步建立长效机制。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而言,交通运输在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对于游客来说可以缩短旅游时间,尤其是通过自驾游的形式展开的休闲旅游。也因此,当前国家在促进农村地区的旅游发展当中,将其和公路设施建设相融合。由此可见,乡村旅游也促进了农村交通的发展。
3.1.2现阶段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乡村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较低。就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来看,数据统计资料显示在2017年时达到了9.13万亿元,占比为11.04%。虽然旅游业在GDP当中占据的比重自2014年后一直呈现出总体上升趋势,由10.39%上升至11.04%,但是在此过程当中,就乡村旅游业的收入情况而言,其在全国旅游业发展所获得的总收入当中占比为16.2%。由此可见,乡村旅游业的收入在GDP当中占据比例较小,具有较低的贡献率,与之在旅游方面所具有的资源是不相符的。究其原因,我国乡村旅游业的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在此过程当中缺乏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的能力,无法推出高质量产品,同时也在产品同质化现象。
(2)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存在矛盾。
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供给和需求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但两者之间同时也在时间空间、产品质量以及产业架构等方面存在矛盾冲突,其伴随旅游业的长期发展,最终在规模数量以及层次比例当中产生作用,出现不相符的现象,导致旅游资源供给不足或浪费情况的产生,进而作用于整体经济效益的取得当中。就当前对于乡村旅游的需求来看,其正处于刚性发展阶段,需求量也呈喷井式上升。但对于中低端乡村旅游产品而言,其具有传统性,也因此导致生产过剩现象的产生。而高端优质的乡村旅游产品却面临着供给不足的局面,这两种因素导致了我国乡村旅游业供给结构不平衡、供给和需求的错位,以及供给不足的问题。
(3)开发经营乡村旅游产品融资难。
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建设是一项大工程,个体经营者无法有效地驾驭,主要是靠地方的XX扶持,但是XX直接出资扶持的覆盖范围小,仅限于旅游项目的建设这一环节,目前XX主要采取的扶持办法是旅游项目申报补贴,或者由地方XX出资支持,通过建立旅游投资公司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而在实际发展中,由于地方财政能力有限,受其限制,无法对乡村地区旅游业进行综合发展,在开发力度以及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在未来发展中,乡村旅游应立足市场需求,继续进行改造提升和开发个性化旅游产品的关键环节更是严重缺乏资金的支持,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对于乡村旅游进行投资会产生较长的回报周期,且需要大量的人力及资本的投入。加之对于该地区经营者而言,自身财力有限,没有可以进行抵押贷款的物件。最终导致金融机构丧失投资的积极性。XX又缺乏对社会工商资本和其他专业化的市场主体参与乡村旅游运营的激励和政策引导,这样的状况导致了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融资渠道狭窄,影响着我国乡村旅游业长远的发展及其综合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4)乡村旅游产业经济规模小,市场不平衡。
我国的乡村旅游产业普遍存在“小”、散”、“弱”的现象。现阶段的乡村旅游产业仍然以中小企业为主,在市场当中所占份额较小。且就企业的经营状态而言,由于资产较为分散,加之数量过多,在市场竞争当中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影响新市场的开发,且在原有市场当中也面临着激烈竞争。换言之,发展乡村旅游的企业受到自身竞争能力不足和行业激烈竞争的同时作用。现有的乡村旅游业中仍然缺乏起龙头和主导作用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分散的经营模式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结构的科学调整和企业资产的合理流动利用。
3.2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现状及存在问题
3.2.1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现状描述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经济发展具有差异性,农村地区经济增长也有此特点。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可将我国的农村划分为东部,中部以及西部三个地带。
就东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而言,从整体上来看其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且在发展中达到了较快的增长速度。相较于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在经济发展环境以及行业发展区域等方面都具有极大优势。这是因为在东部地区,各行业的发展起步较早,尤其是工业,从而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且在该地区当中的农民参与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生产活动的程度较高,也有许多是从事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也因此获得较高收入,且收入来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进而促进消费能力的提高。
在中部地区的农村发展当中,其是以传统的农业经济为主,在农业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经济实力总起而言没有东部地区好,商业气息没有东部那么浓重,但是比西部地区强。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以第一产业为主导,集中在农、林、牧、渔行业,也因此导致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的人员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所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比较低,消费层次不高,旅游业并不兴旺,进而从事乡村旅游业的比例也较低。且在中部地区的发展当中,出现较为严重的劳动力外流现象,农村地区的居民大多选择外出务工。也因此,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衰退现象。
西部地区农村经济水平远远低于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水资源短缺,农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其经济成分单一,经济形势分散,农村经济多靠种植业、传统养殖业、外出务工等发展,不完善的基础设施也导致无法很好地开展乡村旅游业。因此,西部农村地区居民在收入和消费方面表现出较低的水平,与东部地区产生较大差异。
3.2.2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
(1)城乡贫富差距愈来愈大,农村资金以及劳动力出现外流的现象。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家对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越来越重视,出台许多帮扶政策,拨发补助资金来推动农村发展。农村、农业发展关乎整个社会经济态势,因此需要大力促进农业朝机械化方向发展、农村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农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当下农村经济发展仍令人堪忧,农民总体收益与城镇收入相比差距依旧较大,且近几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从图3-1可知,随着时间的推进,CZ即城镇人均收入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远远超过了NC即农村人均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从图中可以观察到,1979年城乡收入相差无几,1993年CZ开始超过NC,到2018年时,城镇人均收入是农村人均收入的2.69倍,由此可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相差愈发明显,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农村,且不断加快。
图3-3 1979-2018年城镇人均收入与农村人均收入差距图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数据库
(2)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作用逐年减弱。农业作为一种弱质产业,虽然国家一直重视农村发展,帮助农民提高收入,但是伴着科技化、产业、机械化社会发展结构的转变,农业并不能完全顺应社会发展,迎合市场需求。全球化趋势加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力度更大,对我国的农业发展产生了更大的冲击力,使得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作用逐年减弱。因此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迫在眉睫。图3-2为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贡献率的相关图,即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图3-4 1986-2018年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贡献率折线图
数据来源:CCER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
(3)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足,制约农村经济增长。
基础设施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奠基性以及整体性的作用,世界银行也曾强调,完善基本设施建设,对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对于农村而言,基础设施能够为农村发展奠定基础,为农村整体向好发展提供有力帮助。然而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偏重城镇的基础社会建设,对农村在此方面重视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的数量和质量都相比城镇较弱,严重束缚了农村地区经济增长。而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3.3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主要为:农村产业少,就业相对困难、发展模式固化,产业较少、国家政策助力较弱等等。农村产量和消费相差较大,农村市场供需不平衡;农村产业企业提供岗位少,导致大量农村劳动资源浪费,农民工作问题难以解决;农村自然资源丰富,但是农村规划和投资较少,技术和信息难以获得,从而难以整合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的发展能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帮助:促进农村地区文化观念的改变、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就业渠道、拓宽村民增收途径、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增长。下面将详细介绍分析乡村旅游对农村地区经济的作用:
3.3.1乡村旅游促使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
1979年改革开放政策落实,国家着力发展城市经济,希望通过先富帮带后富,而城市逐步发展,农村则相对落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相差越来越大,2018年前后两者收入相差约24633.81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是农村的2.7倍,但是国际标准是1.3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农村发展方面需要不断努力。
乡村旅游业是一个综合型产业,可带动第一、第二产业,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结构。也可以将传统的农业资源转化为新的旅游资源,使得一部分农业资源增值。例如:农民可以生产和销售自己制作的各种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工艺品,可以为当地游客提供劳务,也就是村民可以在当地开设家庭旅馆、餐饮店等,从而保证基本农产品销路,减少运输、包装等额外费用,并且能够从中获得更高利润、增加收益,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能够推动农村其它相关产业共同发展,从而为农民增创更多收益,改善农民生活水平。通过国内和国际旅游行业公布数据可知,发展旅游业能够带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综合发展,旅游业是一个综合型行业。旅游业创收1元,其联动产业的收益总和高大4.3元,除此之外,与旅游业相联系的产业行业增加148个,从中可发现,旅游业发展,其它产业的规模和效益都会显著提高,从而经济会不断发展。因此,需要重点关注旅游业的发展成效,农村在发展过程中需极力打造乡村旅游业,利用当地资源,加强整合,XX和企业共同合作,推动农村向好发展。
3.3.2乡村旅游拓宽了农村就业渠道
近年来,农村土地被征用、破坏严重,农民可以耕种的土地不断缩减,然而农村还有大量青壮劳动力,致使他们在农村无法找到相应的工作,都纷纷外出务工,但是这些人大都学历较低,在城市里只能从事相关体力劳动,可选择性相对较小。通过专业人士相关调查可知,就国内目前发展状况而言,农村的产业发展所需的人力很小,仅2.2亿,其余所剩的农村人力便处于失业状态;除此之外,中国的农村人口年比重增长快,与之相应的劳动力每年也会增加约600万,因此农村劳动者就业会更加困难,失业率会不断增加,预估直至2030年失业人口将会达到2.5亿人。
农村发展陷入困境,应该就地解决农村人员工作问题,因此需要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业,利用乡村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共同进步,从而能够为农村提供更多岗位。首先,旅游业可以推动服务业发展。旅游业主要是提供休闲娱乐,为游客提供更好的身心服务,因此服务人员的岗位空缺较大。其次,发展旅游业需要保证游客基本生活资料需求。游客在当地游玩需要住宿、饮食、出行等,从而会大量消耗当地的农副产品,促使更多农村人员进入农产品生产行列。最后,旅游发展需要保证基础设施的完善,促使基础工程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一方面推动农村建设,另一方面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部分岗位,因此发展农村旅游业能够极大地提高农村就业率,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有效地改善和解决了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的资源分配问题。
3.3.3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近几年农村地区由于水资源、土地资源受到污染,以及大量土地用于建筑,使得可有效利用的耕地资源逐渐减少;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这种反向的变化,导致了农村地区生产效率低下、剩余劳动力增加,使得村民更加不愿意继续从事传统的农业耕种,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加之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有限,使得科学技术难以在农村地区大规模推广,而小规模经营生产效果不明显;这些现象都显示农村产业结构需要调整。
农村旅游一方面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农业相关行业发展,另一方面为农村劳动人员提供岗位,解决就业问题,增加经济收入,推动农村全面发展。[20]游客大多喜欢带当地的特产或者手工艺品给朋友家人,自认为这一行为可以为乡村旅游开展地带来不错的收益。虽然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主要产业形式为传统的农田耕种、畜牧和养殖,但想要更好的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就可以使务农与务商相结合,可以重点开发以观光采摘活动、科普教育、农事体验等一系列旅游休闲项目。
3.3.4乡村旅游实现了农村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业全面开展能够实现农村绿色、协调、可持续稳定发展。农村需立足当地资源,加以利用,将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相融合,形成独特的旅游景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欣赏和游览,为游客提供各种舒心服务,尽全力打造独具当地特色的旅游业和发展模式。农村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关键。[21]因此,农村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环境都尤为重要,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又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尤为珍贵。所以,推动乡村产业稳定有序发展,实现农村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就必需要对当地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将生态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两手一起抓,将维护农村绿色生态和提高生产力并重。因此,当地相关部门实施各种有效政策,合理开发资源,发展旅游,降低对自然和古文化的破坏与损毁,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业,实现农村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
3.4逢简村乡村旅游与经济发展的现状
以广东逢简村旅游业为例。逢简村是广东佛山市的一个小村落,村面积约5200平方米,村区产业较少,且常住人口不到7000人。但是逢简村自然风景优美,历史景观丰富,既有著名的三孔石拱桥,又有远近闻名的金鳌桥,古建筑群数量多,古文化底蕴深厚,村中风景秀丽,鸟语花香,鱼翔浅底,颇具南方水乡特色。秀丽风光引人注目,吸引大批游客,逢简村也由此成为国家级3A景区。
种桑养蚕和鱼塘养殖相结合的产业模式在逢简村历史悠久,是当地重要产业之一。桑基鱼塘将种桑和渔业发展结合,充分利用资源,减少经营成本,增加收益,保护环境。这种发展模式既能够带动种植、养殖业共同发展,又能够保护生态系统,形成和谐稳定发展。桑基鱼塘模式在1920年处于黄金发展阶段,超过80%的当地人口就职该产业,拥有1500多名纺织工,可谓“全民皆桑”。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桑基鱼塘这种单一的农业不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种桑养蚕行业从事的人逐渐减少,种桑和鱼塘养殖模式慢慢消陨,而果蔬鱼塘模式逐渐兴起,再一步步取代以往的桑基鱼塘产业。自此,逢简村的繁荣景象消失。
现如今,逢简村立足于当地自然环境,保护性的开发利用,同时加强对风土人情,人文资源的开采,形成和发展乡村旅游观光业,推动逢简村产业复苏,经济发展。农村发展必须重视完善产业结构,逢简村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着重加大产业融合力度,将当地鱼塘养殖、工业产业、新兴旅游业相结合,共同发展,共创收益,优化旅游业整个行业,打通各个产业,整合发展资源,全面发展逢简村经济。
近年来,随着逢简村XX、企业和当地农民共同努力,逢简村受到大批游客的喜爱和青睐,成为国家3A级景区,同时成为国家重点建设村落对象,此外还成为佛山市重点开发的旅游地区,已成为当地著名景点。当地XX为推动逢简村发展,拨发百万资金扶持逢简村开发旅游业。对古建筑保护、修缮;利用新媒体宣传自然风景、历史文化;生产销售特色旅游产品;产权注册维护等。逢简村在2014年分股收入高达1000多万,实现经济快速发展。XX对水质治理工程总投资2080万元,这种农村分片治污的举措在广东尚属首例。从而推动逢简村旅游业蓬勃发展,2011年逢简村游客量仅约为30万人,到2015年就增加到80万,到2017年又增加了1.5倍,由此带来的经济收益巨大,超过500万元;2018年,逢简村更是接待游客近150万人次。从这些旅游经济数据中可以得知,逢简水乡发展前景可观。同时村民们也在逢简水乡景区内经营小店贩卖当地特产,得益于乡村旅游的带动,旅游业为逢简村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工作岗位、推动商贸产业进步,同时又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提高农村人均收入水平。村民们离小康生活更进一步,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也回乡创业,村民生活越来越好。
尽管如此,逢简水乡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相关服务行业发展力量弱,难以满足游客需求;基础设施欠缺,游客体验感较低;管理经营不善,旅游产业较为混乱;宣传不到位,周边游客较多,但是省外、境外游客较少,因此游玩时间会大大减少。除此之外,游客在旅游方面的消费较少,主要集中在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方面,消费比例不和谐等等这些问题导致乡村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低,制约着逢简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第4章 增强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贡献的对策
4.1提高乡村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
增强乡村旅游的经济收入,提高幅度大于GDP的增量,才有可能提高乡村旅游业对GDP的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而对乡村旅游资源的综合挖掘度目前明显不足,产品吸引力不足,导致了乡村旅游对经济贡献率较低的局面。为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业对我国GDP的影响和贡献,需着重立足当地实际发展,扬长避短、打造特色产业和服务,提高吸引力、宣传历史文化,增强古韵气息,实现农村旅游业强力发展。要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加强各类设施建设、细化旅游项目、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推动农村旅游质量更上一层楼。切实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的提高,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4.2加强乡村旅游的供给侧改革力度
加强农村供给侧改革力度,推动农村旅游业朝着持续化、整合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从增加市场供给和解放生产两个基本环节着手,通过供给环节提升市场的竞争力和有效的解放生产力来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所以乡村旅游业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潮流,响应中央的号召,提升农村旅游发展的质量,完善旅游业内部经验结构,大力实施供给侧改革政策,将旅游资源和技术配置等友好结合,开发更多旅游产业、产品,提高服务效率,实现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协调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分散季节性需求带来的弊端,有效应对市场需求,进而促进其转型升级。[22]比如:增加劳动力供给,优化劳动力的结构和资源配置,从而优化和激活现有生产要素,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对生产要素、生产技术、服务技术进行革新,运用新兴的技术提升乡村旅游行业的管理质量、服务水平、产品创新,从而有效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转型和升级;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浓郁的区域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使区域之间的旅游产品形成鲜明的特色和区域差异性,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等,都被普遍认为是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4.3遵循“多渠汇流”的原则,实行融资综合方案
即使国家对于农村旅游业发展保持积极态度,出台相关政策、拨发资金扶持农村旅游业,但是农村旅游投资空缺仍然较大,成为当下农村旅游前进道路上的最大阻碍。为解决此资金问题,应实行“多渠汇流”的融资综合方案:
“借钱”。可向地方商业银行等申请,从而获得资金贷款或相关资款;还可向地方政策性银行申请以下几种援助,如贴息贷款、卖方信贷、担保公司融资担保等。(2)“引钱”。积极开展对外的招商引资。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农村旅游优势、发展潜力、合作收益等,提高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开发公司前来交流合作。同时,以投资者需求为主,制定系列措施,满足投资需求,赢得双方合作。
(3)“兑钱”。盘活资产。立足于当下基础现状,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灵活利用各产业、能源、资源。如:民居收藏、部分产权出售、租赁融资等。
(4)“汇钱”。吸纳社会个人投资。由于国内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增强,融和个人资金成为可能。当地乡村XX要提供有利条件,吸引个人投产旅游业的扩大发展,以少积多,发动人民的力量。聚少成多,是一条有效的融资渠道。
(5)“挤钱”。国家要提高对农村旅游业关注和重视,完善资助政策。农村XX的态度和政策对于吸引开发商投资具有重要意义,重点及关键在于通过引导其他渠道结构性资金的注入,扮演“引子”资金的重要角色,出台一些关于乡村旅游的金融支持政策。
有了这些政策及渠道,并不一定能彻底解决融资难问题,更需要各方合力探索更加灵活的金融合作渠道和模式。比如,各类银行或金融机构在研究分析该地产业发展潜力和整体状况后,进一步改良农村旅游业征信贷款的措施。首先,根据观察或测试等方式选拔出数名资质优异、品行俱佳的旅游业领导者,再审查他们的信用度,保证具有良好信用,银行据此制定最大贷款额度,从而给其征信贷款。其次,地方XX提供相关优惠政策或补贴等,激励开发商主动投资生产,同时利用股权转让、协议延期支付等方式缓解资金紧张等问题,保证乡村旅游业能够有效地发展起来。银行的贷款、金融机构抵押筹资等会给农村旅游发展一定的压力,相反也会促使农村旅游更加努力向上,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利用所有优势资源,更好更快发展,其发展成果将更有利于后期向银行、开发商等筹集项目款,拓展筹资渠道。
4.4进行区域整合,提升经营和管理能力
由于我国当前的现状是乡村旅游太过分散,难以在市场上形成有效的品牌,长期以往会影响乡村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为解决此现状,当下关键的地方是加快击破乡村旅游在产业、资源以及融资方面的行业独占,立足当下现有产业,深入开发农村各行各业的发展潜力,资源集中、优化、合理分配,避免同质化竞争,促进农村旅游业高质、稳定、协调发展。此外,旅游业经营者还要特别注意进一步加强和提升自身的综合经营和管理能力,建立健全产业内部标准,优化发展模式,推动经营向科学化、有效化发展。乡村旅游业发展除了依靠XX帮扶外,还要迎合市场发展,不断完善自我,树立品牌形象,从而在赢得相应的市场份额。各旅游公司间的竞争能够促进旅游企业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相互合作又能够促进规模化发展,赢得双重效益,因此要充分利用市场发展的规律。此外,农村旅游业的投资者和相关酒店、餐厅、民宿、旅社等强强联手,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模式。通过旅行社的地方旅游管理部门来加大自身的宣传和推广力度,积极开拓和引进客源和市场;另外,应积极参与周边村镇的乡村旅游联谊活动,建立良好的旅游产业信息交流互动平台、集中力量联合进行宣传和营销[23]。
参考文献
[1]Greffe X.Is Rural Tourism a Lever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1994(2).23-40.
[2]Buter R,Clark G Tourism in Rural Areas:Canada and the United Kingdom [A].Wallingford.CAB International,1992(2).166-168.
[3]Noel M.Rural Tourism [J].Geometre,1990(10).20-22.
[4]Butler R,Clark G Tourism in Rural Areas:Canada and the United Kingdom [A].Wallingford;CABInternational,1992(2).166-168.
[5]Unites States Travel and Tourism Administration.Rural Tourism Handbook:Selectedc Case Studiesand Development Guide[M].Washington,D.C.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1995.P187.
[6]Dot.Cultivating Rural Tourism [Z].Canberra:Department ofToursim,
1995.P38.
[7]Bramwell B,Lane B.Rural Tourism and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M].Bristol:ChannelView Publications,2000.P23.
[8]Bank of Korea.The Economic Imp act Study o f Tourism Expenditures in Korea[J].Retrieved July 22,2002,from http://www.knto.or.kr/Korean/index.html/
[9]Martin Oppermann.Rural tourism in Southern German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1).86-102.
[10]Riehard S.Rural tour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tourism diversifica-tion:the case of Cyprus[J].Tourism Management.2002(3).233-244.
[11]Beeton S.Rural Tourism in Australia:Has the Gaze Altered? Traeking Rural Images through Film and Tourism Promo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4,6(3).125-135.
[12]Oppermann M.Rural Tourism in Southern Germany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8,26(1).86-102.
[13]杨敏,白延斌.乡村旅游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影响[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9(23).51-66.
[14]舒伯阳,朱信凯.休闲农业开发模式选择及农户增收效益比较[J].农业经济
问题,2012,18(09).23-36.
[15]高梅芳.玉溪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2012,19(05).71-74.
[16]张国英.浅析乡村旅游对经济发展的影响[A].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6).155-156.
[17]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J].旅游科学,2011,23(03).8-10.
[18]王小磊,张兆胤,王征兵.论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J].经济问题探索,2007,(2).155-158.
[19]Lesley Roberts,Derek Hall.Rural Tourism and Recreation:Principles to Practice[M].Printed and bound in the UK by Biddles Let,Kings Lynn.2003.P11.
[20]谢正峰,谢雅婷.乡村旅游对村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一—以广东省梅州市长教村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8(13).126-130.
[21]王云才.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经验与借鉴[J].旅游学刊, 2002(4).45-50.
[22]梁达尼卓玛.对乡村旅游助推西部民族地区乡村经济发展的思考——以甘肃省卓尼县为例[J].财讯,2017(3).6-7.
[23]李娟.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北方园艺,2014(09).214-218.
致谢
学识浅薄,见闻狭隘,历经躁苦,幸得师友相助,方成此文,不足诸多,盼批评指教!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0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