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社会,因为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使得“一机在手,天下我有”这一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各式各样的可存钱赚利息的APP,如支付宝、美团等使得传统银行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手机银行赋予了传统银行新的含义,因此传统银行也顺从这一大趋势,逐步将手机银行当成自己争夺资源、开发客户、拓展业务的便利工具。手机银行在始初时并不被人们所认同,但经过20年的发展,手机银行将其便利性的优势慢慢表现给人们看,因而也被越来越多人所使用。
本文针对我国的商业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前景进行分析,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手机银行业务进行简要介绍;其次介绍我国商业银行手机银行的发展情况,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我国商业银行手机银行的发展周期进行讲述,二是对手机银行用户定位分析,三是对我国手机银行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简要分析;然后从市场、政策、技术这三个方面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手机银行存在的问题;继而根据这三个方面分析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最后简要讲述我国商业银行手机银行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手机银行,商业银行,用户,技术
第1章 绪 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手机银行也可称作移动银行,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移动通讯运营商之间的跨行业合作,以手机作为终端,向客户提供银行服务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手机成为了人人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它大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使人民享受着足不出门即可达到享受生活。因此人们在享受金融服务方面更加倾向于足不出门便可体验到金融服务。
自1996年,捷克斯洛伐克第一次推出世界上首个手机银行后,各大银行便开始被手机银行的便捷、高效、经济的优势所吸引从而开发属于自己的手机银行。如今手机银行被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在全球广泛推广和应用。
从全世界手机银行发展的历程看来,可以说欧美地区是手机银行起步最早的地区,但受到消费习惯的影响,手机银行还未成为主流的支付方式;相较而言,日本、韩国的手机文化气息浓厚且它们具有先进的安全保障措施和移动通讯技术,手机银行的发展最为成熟,较多人使用;而像菲律宾、肯尼亚等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在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手机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金融服务的网点的不足之处。
从我国的商业银行手机银行的发展来看,我国相对于国外而言,推广手机银行的时间较晚,1999年首次推行手机银行,且首次推行时因互联网仍不太发达和当时人们对于手机银行的不感兴趣导致手机银行的用户不多。直到最近,因为3G、4G甚至即将来临的5G时代,使得使用中国移动网络的人们大大提升,认同手机银行和使用手机银行的用户量也大大提升。从最开始1999年至2010年的探索期,2010年至2014年的市场启动期,2014年至今的高速发展期,手机银行可谓是炽手可热。
但即便手机银行如今正是高速发展期,它也依然备受压力,因为它不似支付宝有着淘宝、天猫等平台作为前端承托也不像微信有着广大的友谊交际作为支撑,因此各大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发展仍是重中之重。既然手机银行的发展如此重,那么对于手机银行发展的研究就必不可少。
1.1.2研究意义
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手机银行平台的日渐完善,而且,如今去银行办理银行卡,大堂经理都会让客户下载手机银行,从而手机银行的用户数量爆发式增长。因此,对于现实网点覆盖不足的偏远地区来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缺陷;对于营业成本较高的运营网点而言,手机银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营业成本。同时,在手机银行的支持下,银行服务的品质得到极大的提升。
在手机银行未普及广泛的时候,去实体网点办理银行业务需要抽号、排队,遇上人多的时候还可能要浪费一整天的时间在网点,不能抽身去做其他事情,而通过手机银行办理相关业务,这类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长远来看,手机银行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广阔,但随着其日益发展,手机银行存在的问题也随之被人发现,操作性风险、技术性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风险。
因此,本文就着对手机银行现状的分析,浅析手机银行存在的问题,继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希望对我国商业银行手机银行的发展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帮助,让其更进一层楼。
1.2文献综述
1.2.1国内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手机银行的发展相对于国外而言比较晚,但近年来我国手机银行业务日渐佳境,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国内学者对手机银行的研究也日益成熟。
庚力、陈继明、王瑱(2012)在研究课题中对手机银行的发展趋势、我国手机银行当前发展情况特点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仔细的分析,认为手机银行在未来支付市场中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
康承东(2018)在研究中主要指出我国商业银行手机银行主要面临场景化、智能化、个性化和极简化等发展方向,同时在移动金融服务的制高点的战略角度提出积极发展手机银行的策略。
吴振荣(2018)在SERVQUAL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手机银行移动金融的特点,从五个维度组成的手机银行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实验研究。从结果分析可知,对客户满意度有着正面影响的是有形性、安全性、响应性和可靠性,而移情性对顾客的影响不显著;而有理财需求的顾客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更强烈。
史宁、焦一宁、王雪超、许欣欣(2018)在研究中表明随着4g、5g时代的的到来,手机银行成为了一种主流的金融服务方式。根据对手机银行用户的分析,认为要根据受众年龄推出不同版本的手机银行;对于年轻人而言要推出方便快捷充满年轻元素的手机银行,对于年纪较大的则侧重于安全和程序讲解的手机银行。
1.2.2国外研究
Sylvie Laforet 和Xiaoyan Li(2005)在研究中发现中国客户用电子银行所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安全问题,而且中国的一贯现金消费行为影响着手机银行的发展。
Ann Shawing Yang(2009)在研究中知道了影响着手机银行用户行为的主要因素,若想提高手机用户量,就应该降低手机银行的交易费用和提高运行速度,完善手机银行功能。
Tommi Laukkanen Mika Pasanen(2008)在研究中,发现从未使用过电子设备的客户对于手机银行的接受程度不高,认为对电子银行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Simplice Asongu(2018)调查了49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关于手机银行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银行、城市人口的密度、互联网渗透率和教育水平的高低对手机银行的使用率有着正相关的作用。
1.3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手机银行相关文献和资料后,对于手机银行相关事务有着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为本文奠定基础。
(2)问卷调查法
基于对手机银行的了解制作相关的问卷调查,然后对问卷调查得来的结果进行分析。
(3)数据分析法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手机银行被下载的次数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1.3.2研究内容
本文将从五个部分描述我国商业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第一部分是绪论,绪论为本文的开展埋下伏笔。其主要分为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是我国商业银行手机银行的现状,其主要分为对手机银行的定义介绍;对我国商业银行手机银行发展情况的分析,其中包括介绍我国商业银行手机银行的发展周期以及我国商业银行手机银行用户定位分析。
第三部分是分析我国手机银行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市场方面、政策方面、技术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手机银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是面对市场、政策、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将逐一提出解决建议。其主要是从市场方面、政策方面、技术方面对第三部分分析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第五部分:综上所述写我国手机银行的发展前景。从技术方面、市场方面和政策方面去描写我国商业银行手机银行的发展前景。
第2章我国商业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概况
2.1手机银行的定义
手机银行又可称作“移动银行”,是电信行业与银行业的跨界合作产物,由手机、GSM短信中心和银行系统构成,即手机银行通过移动终端和互联网向用户提供金融服务。手机银行属于无分支网点银行业务模式,同类型的还有POS机、银行卡、ATM,它们都是商业银行又一重要的金融服务。
2.2我国商业银行手机银行的发展周期
从我国的商业银行手机银行的发展来看,我国相对于国外而言,推广手机银行的时间较晚。我国于1999年首次推行手机银行,且首次推行时因互联网未发达以及人们对于手机银行的不感兴趣以至于手机银行的用户量少。直至近期,因4G甚至即将来临的5G时代,使得使用中国移动网络的人们大大提升,同时推进手机银行的发展,手机银行用户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2.2.1手机银行的探索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手机银行随之发展。从1999年至今,其经历了三个发展周期。首先是1999年-2010年的探索期,在探索期期间,我国首先是推出以短信银行为主流模式再演变成推出WAP版手机银行,此时因为网络不发达、手机银行系统不成熟、手机不流行等原因,使用手机银行的用户并不多。
2.2.2手机银行的市场启动期
随着4G网络的流行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各行看准时机纷纷推行安卓和苹果手机银行客户端并成为主流,此时手机银行系统已逐渐成熟并开始被人们所熟知,因此手机银行使用者开始增加。因此2010-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手机银行便处于市场启动期。
2.2.3手机银行的高速发展期
随着4G技术的成熟和正在推广的5G时代,并在手机银行功能不断丰富的基础上,手机银行交易规模快速增长,手机银行用户量开始爆发式增长,从2015年至今我国商业银行手机银行开始步入高速发展期。但我国的商业银行手机银行仍滞后于日韩、X、英国等发达国家,因为它们的手机银行推广比我国早,且移动通讯技术比我国早成熟,所以相比之下,尽管我国手机银行处于高速发展期但还是滞后于它们。
2.3我国手机银行用户定位分析
随着时代发展和智能手机的不断推出,手机银行越来越被人们所接纳和使用。手机用户量不断增加,以下是根据《中国手机银行APP用户行为专题分析2018》中手机用户行为调查结果进行的定位分析。
首先,根据年龄分析,24岁-30岁的用户占比高达52%,41岁以上的用户则占比10%,占比数据明显偏低,因此可得出我国手机银行用户偏年轻化。同时也说明年纪大的人们对于手机银行并不感兴趣,可能更偏向于传统的现金消费,或者是没有渠道了解手机银行;而年轻一代的人们可快速接受新鲜事物,因此更能接纳手机银行。
其次,根据性别分析,我国手机银行用户更多的是男性,占比高达60%;而女性用户则是占比40%,也侧面反映了手机银行更吸引男性用户。这一现象,国外的Sylvie Laforet 和Xiaoyan Li也曾在研究中发现中国手机银行用户更多的是男性。
第三,根据地域分布情况分析,研究数据将地域分成超一线城市、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和非线级城市及其他,研究结果总体显示我国手机银行用户主要分布在一线二线城市,其占比分别为41%和22%。
最后,根据消费能力分析,研究数据将消费能力分成高消费者、中高消费者、中等消费者、中低消费者和低消费者,研究结果总体显示了手机用户具有中等及以上的消费能力,其占比高达65%。
2.4我国手机银行用户规模分析
图1 2017Q3-2019Q2手机银行用户数及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www.chyxx.com
如图1分析可知:在2017Q3-2019Q2,我国手机银行用户规模以较为缓慢的速度增长,出现缓慢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银行用户量接近瓶颈,手机银行用户主要是由银行用户转换而来,因此若想再争取更多的手机银行用户难度就会增大许多;其次,手机银行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及终端办理相关银行业务,此时移动互联网用户量接近瓶颈,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也会受到压迫,因此手机银行用户量增长变得缓慢;最后,手机银行用户质量的深度开发是手机银行用户量增长的关键所在。在手机银行用户定位分析中讲述手机银行用户偏年轻化、消费能力在中等及以上、分布在一线二线城市居多,因此我们应当开始深度发掘潜在在超一线和三四线的银行用户以及中老年银行用户,提升手机银行用户量。
2.5我国手机银行交易规模分析
表2 2014-2019H1手机银行交易规模及增长率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www.chyxx.com
图3 2014-2019上半年中国手机银行交易金额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www.chyxx.com
如表2和图3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2018年交易规模不断上升,最高达到241.68万亿;增长率出现增长缓慢。呈现这样的结果主要因素有:首先在手机银行用户规模分析中用户规模呈现递增的形态,其促进了手机银行交易规模的增长,但手机银行用户规模增长出现缓慢,所以也同步影响了交易规模的增长率;其次,各大银行为了吸引更多的手机银行用户,采取许多优惠措施,刺激了银行用户转换成手机银行用户;最后,随着4G时代及5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人员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促进的手机交易的发展,即手机银行交易规模也不断增加。
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3.1市场环境方面
3.1.1宣传力度低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手机银行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使用手机银行的用户也开始增加,尽管用户量在提升,依然还是有部分人们不知道手机银行。迄今为止在整个市场上,关于手机银行的宣传相对比较少见,以至于使用手机银行的大多是24-30岁可快速接收新鲜事物的人们,因此手机银行的用户趋向年轻化。而相对较年长的群体和偏远不发达的地区则会比较少用手机银行,年长的群体大部分是因为传统的使用现金概念,少部分年长的群体和不发达偏远地区则是因为手机银行的宣传过少而并没有引起他们过多的关注,使他们不了解手机银行。
3.1.2手机银行留存率低
现今第一次接触到手机银行的人大部分都是去银行办理银行卡时,银行工作人员要求下载手机银行时知道并第一次接触手机银行。在银行服务人员的要求下机械化地下载了手机银行,然后激活银行卡后,绝大部分用户在回去后极少使用手机银行,随后就会将其卸载。因为银行工作人员并未在下载手机银行时,向用户进行手机银行的介绍,使用户对手机银行没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导致用户并未对手机银行产生兴趣和研究,并嫌其占手机内存,最后卸载手机银行,导致手机银行的留存率低下。
3.1.3第三方支付对手机银行存在一定的威胁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第三方支付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例如相对著名的支付宝、微信等。手机银行可以存取钱、缴纳生活费用等,同时第三方支付也可以做到类似的功能,并且第三方支付还有着相对强大的前台作为支撑,如支付宝有淘宝作为前台支撑,微信有腾讯作为前台支撑。淘宝、微信都是当今社会较多人使用的APP,因此人们会自然地连贯使用附属APP,便会少了很对人关注手机银行,那么第三方支付就对手机银行存在着一定的威胁。
3.1.4手机银行APP种类过多
现今有许多银行推出属于自己的手机银行,以至于市面上有许多不同的手机银行APP,并且不同的银行会推出属于自己的优惠套餐。当今社会,极有可能换一份工作便换一张银行卡作为工资卡,也意味着人们有着不一样的银行卡,同时会使用不一样的手机银行。面对眼花缭乱的优惠套餐,用户自然会出现审美疲劳。同时还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部分客户需要同时下几个手机银行APP才能满足自己的日常或工作需求,这时候就会出现过多的APP导致手机内存不足这个问题,还有就是会加大安全性问题的出现。
3.2政策环境方面
我国的手机银行出现于1999年,但到了2006年我国的手机银行才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我国关于手机银行的专门性法律法规有2006年3月银监会出台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200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支付结算服务的通知》以及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虽然有以上关于手机银行的法律法规,但法律法规中存在许多灰色地带,譬如关于收付钱、结算、在途资金利息等的条例并没有太明确,将会导致在监管中出现漏洞,法律法规无法贯彻落实。同时,以上的法律法规对于对手机号码的绑定、短信的发送等环节职责的界定不够清晰,若途中出现问题纠纷时不能准确判定时哪一方的责任。
迄今为止,只有这寥寥几部法律法规是专门为了手机银行而颁布的,导致关于手机银行的法律法规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规章制度,在监管过程中容易出现监管不力和贯彻不落实的行为。
3.3技术层面
3.3.1手机银行运行机制的安全性
移动网络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将面临很多安全问题,例如密码破解,“黑客”进入和远程控制等,但我们国家的大银行也推出了静态密码,,动态密码,银行账户密码卡,第三方的数字证书,和其他安全措施,但安全事故不断发生,这些措施也给用户带来了许多不便。例如江苏太仓市市民丁某在百度搜索到一个“太仓个体户小额贷款公司”网站,并与“李经理”取得了联系,后按要求提供了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并在市区某银行办理了一张银行卡(开通网银和手机银行功能),按对方要求预存2万元后,被犯罪分子通过手机银行转走1万元。犯罪分子利用该银行为方便客户转账,规定手机银行客户在实施2万元以下行内转账业务时无需任何的动态口令即可完成转账。将已知的开户人身份证号码和密码登录手机银行,这时银行会向受害人手机发送激活码,犯罪分子就想方设法骗取受害人此激活码,然后在受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迅速转走卡内现金。此案实际上是犯罪分子抓住手机银行运行机制的漏洞实施让人防不胜防的犯罪。在前文提及过移动网络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犯罪分子将会利用手机银行运行机制的漏洞而进行侵犯用户的权益,实施盗窃等一切犯罪行为。丁某的案件并不是一件个案,还有成千上万个丁某被不法分子利用手机银行运行机制的漏洞侵犯他们的权益、个人财产等。
3.3.2客户自身防范意识
互联网时代在不断发展,需要人们填写个人信息的网站、APP也越来越多以至于人们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也逐渐降低,即人们的戒备心有所降低,容易点进不知名网址导致手机中毒,人们的个人信息便容易被泄露。并且现在人们轻信手机截图、手机短信等,不法分子便会利用这些特点骗取金钱。例如:2017年2月以来,以钟某(湖南籍)为首的诈骗团伙驾车流窜至赣州市于都、兴国、赣县等地,走进商店大肆购买名烟名酒等到付款时便提出通过手机银行转账。在手机操作转账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故意输错受害人银行账号,但受害人手机仍能接收到银行预转账信息。此时,受害人误认为钱款已到账,实际上手机银行端比对银行账号错误后,该笔银行转账会退回嫌疑人的银行卡。在此案件中,以钟某为首的诈骗团伙利用人们相信手机银行短信的心理,进行的一系列的犯罪,利用不法途径获取不正当收益。说明不法分子已经充分了解现代人们对手机银行短信、付款截图等的信任程度和对网络安全意识的低下,利用人们的信任和不足的网络安全意识进行犯罪以获得不当的高收益。如今警察捉住以钟某为首的诈骗团伙,但仍有不少企图和已经利用人们对手机银行的信任、对网络戒备心的降低而进行犯罪的诈骗团伙。
第4章 解决我国商业银行手机银行业务问题的对策
4.1市场环境方面
4.1.1加强宣传力度,增加手机银行留存率
为了增加手机银行的使用者,各大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宣传力度。宣传方式可以选择在公众号发布有关手机银行的推文,在各种街头的广告牌印上手机银行的宣传,发放一些宣传材料,明确手机银行开通的步骤,产品的特点,功能及优势让跟多的用户了解手机银行。同时在客户到银行网点中办理银行卡时,工作人员在客户下载手机银行同时应该尽量详细地介绍手机银行的功能。除此之外,银行也应该定期去不同的地方,特别是到偏远地区举办有关的宣传讲座,详尽地介绍手机银行的相关功能以及其便利性。
4.1.2优化手机银行功能
要增加手机银行的留存率,手机银行自身要进行优化。首先银行要做好前期工作,成立专门的手机银行管理部门,管理部门主要是从事解决手机银行用户产生的问题、手机银行后台的管理、客户的推广等。其次手机银行根据不同地方增加不同的适合当地的地方服务以此吸引当地的客户使用手机银行。
4.1.3加强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移动运营商的合作
面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威胁,银行除了要优化自身外,还应积极主动地与第三方加支付平台加强合作,侧面削弱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手机银行的威胁,可以提高手机银行的知名度。其次是加强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手机银行是依靠手机发展起来的,同时也会对移动运营商产生依赖性,譬如手机信号、网络接入、手机系统兼容等等问题。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加强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来减轻或解决这些问题。比如,通过合作加快网络数据的传输,使用户体验更高效的服务。
4.1.4创造一个APP,将手机银行统一
解决手机银行APP过多导致手机内存不够这一问题,中央银行应主导创立一个APP,这个APP是可以添加用户所想用的手机银行,并可以切换不同的手机银行。这样做能方便客户使用手机银行,而且也不用担心手机内存因为过多的手机银行APP而崩溃。
4.2政策方面
我国手机银行的发展极度迅速,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但关于手机银行的法律法规却少之又少,即没有一个完善的法律系统去监督、管理我国手机银行的市场。这容易引起交易双方获取的信息不对称和用户享受的权力与义务不平衡等问题。为了减少这些纠纷,我国XX应该出台一部明确划分银行与运营商的权力与义务的法律法规,一部明确划分银行与第三方机制的法律法规,一部明确划分银行与手机银行用户的权利与义务的法律法规。其次我国XX还应出台其他关于手机银行的法律法规,完善整个法律体系,减少或避免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的灰色地带侵害手机银行用户权利的犯罪行为,使手机银行在阳光下健康快速的发展。
当然除了完善整个法律系统外,还要建立XX监管部门之间的工作制度。工信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可以建立联系工作制度,专门研究、讨论和制定我国手机银行的相关事宜,规范统一手机银行的发展,坚决把手机银行相关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
4.3技术层面
随着时代在发展,5G技术也在逐步被应用于生活,每个人的手机网速将会有所提高,也就是说客户使用手机银行交易的速度也会有所提升。但实际上5G技术并没有完全覆盖全国,只是在试行中,所以我国应该继续大力推动5G的发展和覆盖,使得手机银行用户的使用感更好。
其次因为科技的进步,手机银行面对网络安全问题也会逐渐增多。首先XX应该贯彻落实对网络犯罪的惩罚,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源头上制止网络犯罪。然后就是银行自身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对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做好严格的监测,防止第三方恶意破坏侵害。并且银行要加强对手机银行系统的安全维护,设立独立专业的部门人员检查系统是否有漏洞、有缺陷。银行还有应定期开相关的法律法规讲座,提醒人们不要知法犯法、不要遭受蒙骗。
最后银行在平时应该要提醒客户不要随便泄露自己的信息,要保管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随便扫描二维码,不要随便点进不知名网址等;其次在客户交易前提醒她是否要进行这笔交易,银行后台也应有所记录每个客户的平时交易情况,若出现异常应该致电客户问是否是本人操作;交易后也应该对客户资金有所追踪等。
第5章我国商业银行手机银行的发展前景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人们已经逐渐习惯了科技带来的便利,逐渐习惯不带现金出门,使用手机支付。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打击,于是商业银行被迫要寻找更好的业务发展途径。此时,其发现手机银行比网上银行更加方便、人工成本也更加低,所以商业银行开展了属于自己的手机银行业务。
继而,人们开始使用手机银行,从最开始的不相信、不适应到后来的适应手机银行甚至到现在手机银行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经可以比较好地使用手机银行。
5.1技术方面
目前手机银行用户量正进入爆发式增长周期,5G时代也将来临,智能手机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人们将会使用更快的网络和更大容量、性能更好的手机,这些都为手机银行高速发展打下了稳固的基础。且未来银行自身将会不断更新手机银行的功能,优化手机银行的性能,更加贴合人们的生活和方便人们生活。未来手机银行在技术方面将会一片光明。
5.2市场方面
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手机银行的便利性和好处将会被人们所熟知。届时,手机银行将不再趋向年轻化,而是平均发展,各个年龄层次的人们都会使用手机银行。未来将有一个统一化的APP,人们将不再烦恼手机银行APP过多而导致手机内存不足,因而手机银行也更加普遍使用。同时因为加强了与第三方、运营商的合作,手机银行变得随处可见并且使用感更好、更方便人们的生活
5.3政策方面
未来XX将会出台更多与手机银行相关的政策,让银行和其他参与者“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让手机银行用户更加放心使用手机银行。XX也将会联合银行设立相关部门,专业独立管理手机银行。相信有着XX的大力支持,手机银行将会快速进入发展稳定期。
参考文献
[1]吴振荣.基于服务质量的手机银行顾客满意度提升策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8年(1).239-240
[2]朱小彦.工商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年(4).281-282
[3]芳华.2019上半年中国手机银行排行榜[J].互联网周刊,2019.(8.5).27-28
[4]赵健.手机银行的安全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70-71.
[5]王玉帆.关于手机银行的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140-141.
[6]方悦.手机银行及用户行为研究[D].地点: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016年9月.10-50
[7]本刊综合.手机银行市场规模进入快速增长期[J].时代金融,2019.50-51
[8]李丽.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J].河北金融,2017(12).39-42
[9]邝伟杰.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竞争与合作研究[J].商情,2016(28).79-80、90
[10]陈林芳.浅谈区域性商业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J].财经论坛,2017.16
[11]中国手机银行APP用户行为专题分析2018[R]地点:易观,2018.8-13
[12]Sylvlie Laforet,Xiaoyan Li. Consumers’attitudes towards online and mobile banking in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anking Marketing, 2005. 23
[13]Tommi Laukkanen Mika Pasanen. Mobile banking innovators and early adopters:How they differ from other online user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Marketing, 2008.13
[14]Simplice Asongu.Conditional Determinants of Mobile Phones Penetration and Mobile Banking in Sub-Saharan Africa[J]. Journal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2018.9
[15]saac Mbiti.David N.Weil. Mobile Banking:The Impact of M-Pesa in Kenya[J]. NBER Working Paper, 2011
致谢
四年的大学生涯即将过去,这四年里学习上的每个细节、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仍历历在目,很感谢老师们的教诲和知道、感谢同学们对我的友善和帮助、感谢父母对我的教导与爱,很高兴可以在大学四年内认识彼此,希望未来大家的前途一片光明,未来可期。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2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