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医养结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中山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是一项涉及众多部门、不同人员、众多社会资源的系统工程。面对医疗护理资源供需不平衡的局面,中山市要充分发挥XX的主导作用,系统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监督评估机制,逐步规范医疗护理发展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培养医护结合人才,促进老年服务业发展,夯实医护结合发展的基础;整合现有医护资源,协调多种模式。发展和推动典型模式的探索。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提问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根据数据,总结出中山市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模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快中山市医疗养老联合服务发展的实践探索,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创造医疗养老联合服务的典型经验,促进我国医疗养老联合服务健康发展。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城市养老

1. 绪论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研究目的

本文以中山市某公立医院建立的“医疗护理”养老机构为例。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知晓老年人对这类机构的整体和不同维度的满意率。明晰其影响因素,依照老年人觉得机构需要改进的项目,察觉机构在日常运营管理中的困难,以研究公立医院设立的此类养老机构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1.2研究意义

研究中山市医疗与养老服务的结合。一是充分发挥中山市医疗和养老资源的有效整合,做到“医”与“养”不分离。二是能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系列问题,解决老年人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养老等方面的需求。三是医疗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发展,除了帮助老年人解决“看病”和“养老”两方面的后顾之忧外,还可以帮助他们减轻儿女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让他们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四是由于中山市经济基础良好,发展中山市医疗保健与老年保健相结合的医疗保健产业,能加速养老产业的发展,并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此诸多方面具有较高的经济意义。此外,医疗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养老产业健康发展的趋势,对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和探寻养老服务新模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研究思路

首先,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及XX资料,汇总相关研究成果,借鉴以往研究方法和内容。然后,根据中山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经营情况,明确评价标准,进行相应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主要研究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结合经营模式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最后,借鉴X、青岛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山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在实践中存在问题的成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目的是推动中山市“医养结合” 的健康发展。

1.2.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查阅文献资料,梳理医养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收集国内外有关“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先进经验运用需求层次理论、供求平衡理论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研究框架。

(2)问卷调查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经多轮专家咨询,在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满意度的内容和访谈提纲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修订,最终编制中山市市某公立医院“医养结合”机构入住老年人满意度调查表,采用问答的方式对入住中山市某公立医院“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和对此机构供给的各项养老服务的评价。

(3)访谈法

在研究结果分析阶段,对“医养结合”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访谈,发现机构目前存在的问题。

2.文献综述

2.1国内关于“医养结合”养老研究现状

我国研究者于20世纪末着手研究养老问题,国内研究者在 2005 年就阐述了“医养结合”的观点。XX部门也非常重视养老问题,制定了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意见,并确立“医养结合”是将医疗、养老资源有机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养老服务。“医养结合”体现为养老机构以高龄、患慢性病以及身体机能丧失的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向他们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健康预防、疾病诊治、理疗保健、临终关怀等服务。

我国学者已经对部分省市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运行情况进行研究,他们研究的方向多偏重于医、养机构之间衔接的紧密性、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知度、养老服务价格、养老专业人才储备、XX对养老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等方面,但国内研究者对公立医院创办的此类养老机构的实际运行情况分析较少,特别是在老年人比重较大的东北地区就更少了。

研究者发现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方式存在管理部门权责不清,办事效率低下,“医”与“养”结合不紧密,政策和资金的供给不足,专业养老服务人员储备不足,人员较难招聘,养老服务价格偏高,老年人承担有困难,部分老年人观念守旧,对“医养结合”的认知不足,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提供的精神慰藉服务的满意度较低。

同时国内学者在制度、服务供给主体、资金、服务项目、专业人才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建议。多数学者觉得应该由XX部门牵头,积极建立健全养老行业的法律制度规范,确保我国“医养结合”事业的工作开展有良好的法律保障支持。在供给方面,XX应加强与社会团体的合作,鼓励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医养结合”服务供给,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资金方面XX应给予一定的补助或政策支持,可以适当的在用地、财税政策方面的给与一定的优惠,充分调动营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在服务项目方面,可以结合老人的经济情况,提供多元化的服务项目,满足他们的需求。在专业人才方面,应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机制,高校、职业院校应增加与老年相关的专业及课程,同时还要提高医护人员的待遇。

2.2国外关于“医养结合”养老研究现状

在19世纪,法国和瑞典最先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为解决老龄化带来的重大问题,WHO在1990年发起了“健康老龄化”战略的倡议,希望经过全社会的一起奋斗,让老人在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下幸福康健地度过晩年。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他们制定了相关政策来转变人们的老年观念,并通过整合医疗、养老资源,努力为他们供给多层次的医疗、养老服务。其中对我国有借鉴意义的主要有X的综合性老年健康护理计划(program of all inclusive care for the elderly,PACE),主要向身体机能丧失、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养老服务;英国的“整合照料”模式,依托社区对老年人提供日常饮食起居服务及以心理辅导等;日本的长期照护服务方式,是以居家照护、社区照护和照护机构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服务。Williams AM等对加拿大的长期照护模式研究发现,通过专业护理可以减少被护理人员的痛苦。Portrait F等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变量、个人健康状况、性别和长期护理服务所应承担的价格都会影响老人对长期照护模式的选择。Pulkki J等研究发现养老方式的选择与城市规模和地理位置有关;Duk Sun Woo与韩国卫生研究院和社会事务部合作,研究发现XX在基础设施、保健体系、资金援助等方面出台政策,可以解决部分养老问题。

2.3文献评述

国外发达国家关于“医养结合”养老的研究较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具有系统的建设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且不同的国家采取的模式又各具特色。我国对“医养结合”研究较晚,又面临我国老龄化进程急速的国情,近几年成为大家研究的热点,大部分学者的研究多注重于“医养结合”的模式、服务项目、供给主体、资金来源等,但对养老机构实际运行的调查分析较少,且尚未形成成熟的建设理论体系。为解决养老问题,我们可以参考国外的做法,并依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探索出能够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本文以中山市某公立医院“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为研究对象,从机构运营情况和入住老年人满意度角度进行分析,发掘现阶段“该养老模式运行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建议,为其他医疗机构开展此类养老事业提供借鉴。

3.“医养结合”是推进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服务社会化是民政工作的两大趋势。xxxxxxxx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为新时期养老服务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历史意义。

3.1“医养结合”的内涵

“医养结合”内涵丰富,为老人看病、送药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它还包括老年健康保健、老年医疗服务、老年康复护理、老年心理咨询等内容。

老年人也是心理及精神疾病的多发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给予老年人极大的精神关怀,开展老年人心理咨询活动,帮助老年人消除心理障碍、调整精神状态,真正实现安居乐业,这是坚持“医养结合”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疾病的治疗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明显,这是老年人心理咨询和心理调适的薄弱环节。因此,卫生与医疗部门和全社会对此都要予以重视。

3.2 只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才能满足我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高龄老龄化及慢病患病率高导致老龄人口对生活照顾和医疗康复需求强烈。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xxxx报告特别提到一项民生工程:医养结合。提出推动“医养融合”发展,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服务模式,通过整合社会医疗和养老资源,帮助突破复杂化的养老困境,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3.3“医养结合”养老是我国各级XX在养老产业的主要引导方向

2015年11月xxx下发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主要内容是我国计划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实现医药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基本适应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有效解决“老有所养”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由此可以看出,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未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发展我国养老产业的主要方向。

4.中山市“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实施现状分析

笔者首先了解了中山市“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服务模式的运行现状,以此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然后进行调查访谈,并收集与分析所取得的数据,以此呈现中山市“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服务模式的整体运行状况。

4.1 中山市“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模式概况

中山市现已多年保持广东省第 5 的经济总量,是一座社会和谐、经济兴旺、环境优美、民生幸福的现代化城市。2019年中山常住人口338万、户籍人口182.89万,据统计,2019年中山市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20.05 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3.7%。对中山市现有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调查分析发现,有整合照料模式的发展,还有联合运行模式的实践,这些在中山市都有一定的基础,并且每一种模式的典型机构,都对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保有强烈的愿望,且都存在着如政策、资源等不可忽略的优势和机遇,这些优势和机遇都推动着中山市各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积极探索。各模式的发展都处在积极实践的阶段,但是三种医养结合典型机构都在实践的过程存在劣势和挑战,有医疗水平的局限、也有人力资源与硬件设施构成、资金来源等来自内在的不利因素,还有在医疗与养老资源整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影响,长效筹资机制、监督评估等管理体系建立等外在因素,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相对中山市而言,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推动中山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对新型养老服务体系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5. 国内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典型经验

5.1国外典型经验(以X为例)

作为世界上医疗消费量最大的国家,X针对老年人的问题形成了具有X特色的“医疗与养老结合”养老模式。在过去的50年中,X相继颁布了多部基于医养结合的政策和法规,以改善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 1935年XX提议增加养老保险和每月支付养老金的政策,然后在1959年,为解决养老问题,提议为住房项目提供贷款。1968年颁布的《住房法》规定了为老年人住房可提供贷款。与此同时,1968年颁布的《住房和城市发展法》鼓励私人资本参与养老金房地产的开发。1987年,该法鼓励改革。通过了《养老院改革法案》,规定要提高护理机构的服务水平,规范附属机构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服务程序,对不符合规定的人处以经济处罚。规范行业标准、出台系列法律法规,这些足以显示全国对养老金行业的关注,X医疗保险形式多种多样,覆盖率达到98.2%。面对“医疗”和“养老”分离的现状,在1970年代,X旧金山出现了“乐乐”老年人保健服务。其目的是在社区建立敬老院,但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文化差异和其他因素的阻碍。在这种情况下,乐乐继续结合社区的发展来扩大“医疗”和“老人护理”服务,模仿英国日间医院模型。 1997年,XXX出台了《平衡预算法》,其中提出了著名的全包老人护理计划计划即PACE项目。到2017年,X32个州有122个PACE项目,共有38000名老年人参加。 PACE旨在为符合疗养院准入标准的老年人提供全面的疾病康复,急性疾病和慢性疾病治疗及护理服务。

5.2国内典型经验(以青岛为例)

青岛市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促进了养老机构的发展,其政策先进性一直居全国前列。对于一般的老年人护理机构,现已实施了以下优惠措施。一是实行税收优惠措施。水,电,气价格以住宅价格为准,同时免征营业税和城市建设费。二是XX出资购买了青岛户籍的60岁以上老年人意外保险,并转移了养老金机构的风险。为了扶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健康发展,青岛市XX采取了更多的福利措施。首先,解决“医护结合”组织的土地利用问题。个人或企业将闲置的学校,工厂等转变为“医疗与养护相结合”的机构,这些机构连续经营一年以上。五年内,土地的租金差额将分给兔子,土地使用权所有人和使用性质不能暂时改变。第二,福利基金有助于医疗和护理机构的发展。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的50%支持养老服务的发展,其中至少30%支持私人养老服务的发展。第三,在养老金机构中建立医疗机构的简单程序。符合内部医疗机构执照要求的,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从业执照注册申请不得超过28个工作日。如果材料不完整或不符合要求,应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通知丢失的材料。第四,实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青岛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类似于日本的引进保险制度。被保险人可以负担90%的医疗和护理费用,这为残疾人和智障老人带来了“住得了医院,看得起看病”的福音。

6. 中山市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6.1中山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6.1.1养老机构医疗资源总体不足

随着老龄人口不断增加,高龄、失能、半失能、患慢性病老人越来越多,作为“医养结合”类型的养老机构,“医疗服务”显得举足轻重,老人及其家人更倾向于选择具有高水平医疗保健功能和服务项目更完整的机构。而调查发现,中山市仅有2家养老机构内配备合格的医疗机构,其余均不具备该条件。根据晏慧敏对于护理型养老机构人员配置标准的构建,由低到高为一到五星级,仅达到三星级护理型养老机构要求配备专职人员:至少聘请 2 名临床医师,其中至少 1 名具备三年及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至少聘请 1 名具有三年及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中医师;至少聘请 3 名正式护士,其中至少 1 名具有五年经验;至少聘请 1 名康复理疗师,还需要按需配备药学医技人员。21 家养老机构中只有 6 家配备执业医师和/或注册护士,执业医生 16 名,注册护士 50 名。换言之,中山市每家养老机构仅拥有执业医师 0.76 名,注册护士 2.38 名,医疗资源总体不足。

6.1.2 “医养结合”专业护理人员缺乏

结合我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以及国内学者晏慧敏的研究成果讨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现况:数量上,21 家养老机构护理员总人数为 256 名,入住老人为 1742 名,介护比例为 1:44,能达到五星级要求的介护比。素质上,养老护理员应经职业技能培训后上岗,而达到三星级护理型养老机构就要求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不低于 80%。首先,21 家养老机构 256 名养老护理员仅有39 人具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率为 15.23%。其次,护理人员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 99.21%,平均年龄已达 45 岁,年龄最大为 52 岁,年龄最小为 35 岁。调查还发现,护理人员虽然会在上岗前进行培训,但专业水平仍显不足,素质有待提升。综上所述,中山市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素质缺乏。

6.1.3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提供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21 家养老机构中入住对象中 70 岁以上老人占比 84.15%,半自理、基本不能自理、完全不能自理老人占比65.04%,可以认为中山市提供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中服务对象多为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由此看出,服务对象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迫切。对于中山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提供:

第一,入住机构老人在医疗服务方面获得的资源较少:42 家医疗机构中仅有 4家主动派员到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活动,为养老机构老人提供上门诊疗服务;42 家医疗机构有 4 家开设老年医学科,接受养老机构转诊需求,并为老人提供住院治疗服务。虽然床位充足,但老年人无法在机构获取高品质的医疗服务:21 家养老机构共有 4159 张养老床位,其中 2348 张为闲置床位,闲置率高达56.46%,床位使用率不高,老年人享受床位服务的机会少。第二《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提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应做到疾病诊疗,健康指导,预防保健,康复护理,控制院内感染等医疗服务。调查中发现,中山市目前对于养老机构使用社保基金报销具有严格限制,由于开展医养结合资金压力大,目前只有 11 家养老机构开展不同程度医疗服务,2 家养老机构内置医疗机构。接受调查的 21 家养老机构中,在面对复杂的老年病情时,12 家养老机构选择将老人送至医疗机构(占比 63.2%,12/21),选择不转移的有 6 家(占比 31.6%,6/21),其中仅有 2 家养老机构开设医疗机构(医务室)。综上所述,现阶段中山市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不足。

6.2 中山市“医养结合”问题存在的原因

6.2.1未健全医养结合”相关政策体系

按照中山市现行政策,医疗机构不能设置老年病床。国内专家于瑞芳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医疗机构如果有养老床位,将处于合法和非法的边缘。另一方面,未经保单许可,将仅限于获得医保报销,现有的医疗风险也将增加。一是由于缺乏养老机构资质,中山火炬开发区海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养结合养老床位”无法享受中山市民政部门的政策激励资金,导致运营成本增加。二是中山市广宏养老中心开展医疗诊疗活动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完善。第三,虽然火炬开发区中山市广宏养老中心和海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对入住前的老年人进行评估,但中山市老年人的统一评估标准尚未建立,对老年人的护理仍没有明确的监督评估体系。对于国外,特别是英国,通过制定政策来优化养老综合评估体系,包括通过严格的评估指标来评估老年人的自理能力,甚至对养老机构进行监督,从而促进改善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了分析,并逐步建立起适合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体系。综上所述,中山市医疗卫生结合的相关政策尚不健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社会问题的日益严重,老年人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财政部、民政部、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部、国土资源部,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都在发展医养结合服务中发挥管理者的作用,承担着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具体分工。但由于XX职能不明确,相应的监督评价评价机制尚未建立和完善,对老年人的管理也会出现在许多事业单位,但没有专门的管理。无论是医疗机构还是养老机构的发展,都不清楚应该向哪些相关部门寻求帮助。

6.2.2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提供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全市21家养老机构中入住对象中70岁以上老人占比84.15%,半自理、基本不能自理、完全不能自理老人占比65.04%,可以认为中山市提供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中服务对象多为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由此看出,服务对象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迫切。对于中山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提供情况如下:

第一,入住机构老人在医疗服务方面获得的资源较少:42家医疗机构中仅有4家主动派员到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活动,为养老机构老人提供上门诊疗服务;

第二,42家医疗机构有4家开设老年医学科,接受养老机构转诊需求,并为老人提供住院治疗服务。虽然床位充足,但老年人无法在机构获取高品质的医疗服务:21 家养老机构共有 4159 张养老床位,其中 2348 张为闲置床位,闲置率高达56.46%,床位使用率不高,老年人享受床位服务的机会少;

第三,《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提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应做到疾病诊疗,健康指导,预防保健,康复护理,控制院内感染等医疗服务。调查中发现,中山市目前对于养老机构使用社保基金报销具有严格限制,由于开展医养结合资金压力大,目前只有 11 家养老机构开展不同程度医疗服务,2 家养老机构内置医疗机构。接受调查的 21 家养老机构中,在面对复杂的老年病情时,12 家养老机构选择将老人送至医疗机构(占比 63.2%,12/21),选择不转移的有 6 家(占比 31.6%,6/21),其中仅有 2 家养老机构开设医疗机构(医务室)。

综上所述,现阶段中山市医养结合服务供给缺乏。未能满足老年人的正常养老需求。

6.2.3 “医养结合”资金来源匮乏

经过多年的发展,传统的养老和医疗服务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和稳定的财政筹资来源:医疗机构有社保基金的支持,养老机构有民政部门的政策红利。即使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面临着制度联动,但对于两者结合为老人提供服务仍存在资金缺口。经分析发现,医疗机构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时,无法获得民政部门对于养老床位的建设及运营补贴,另外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时,启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社保)结算存在困难,严重影响了服务模式的初步推广。经调查分析发现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资金筹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此希望XX重视,提供建设资金,保证运转经费。其次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社保)的限制,老年患者多为数种基础病共存,社保单病种结算不能全部涵盖。

7. 推进中山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的策略

7.1 探索典型模式,高效整合资源

为了中山市医疗养老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XX部门首先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体系,确保医疗养老服务事业的有效运行,同时还要增加财政投入,资金支持医疗养老事业的发展。在XX的领导下,要优化中山市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资源配置,建议中山市促进为有意向开展工作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合理规划和布局,促进整体发展典型的医护一体化模式,使多种模式共存,各其所需、协调发展。鼓励中山市小榄镇人民医药医院、中山开发区医院等大型三级医院参照合肥市滨湖医院老年护理模式,整合医院雄厚的医疗实力和丰富的医疗卫生资源,建立规范规范的老年病科,使中山市老年人特别是残疾人和半残疾人老年人,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协助在生命危险中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改善老年人状况为了满足老年人的高水平健康需求,我们应鼓励中山市广泓颐养院等大型老年人护理机构学习北京第一福利院的模式,建立具有老年病专科医院的大型老年护理机构,不仅可以为该机构提供优质的老年人医疗服务资源,而且可以辐射周围的家园机构和附近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签署合作协议,建立紧密的医疗和护理联合会,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整合双方的优质资源双方,开辟老人和医疗的绿色通道,迅速实现老年人的救助危急情况。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将中山市现有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有机地联系起来,提供科学,针对性的医疗,养老服务。

7.2 完善专业医护人员的供给机制

目前,广东省和中山市XX都对广东省和中山市高等学校的医护专业设有补贴政策。但是,养老专业的人才缺口很大,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

1,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改善福利待遇,改革考核机制等多种方式,提高员工的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使从业人员对职业前景充满信心,激发从业人员的服务意愿,有效地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保证被照顾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增设老年医学和护理专业职业教育,提倡高校通过专项拨款等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借此机会整合高等学校的教育培训资源研究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实行相应的专业人才储备。加强大学与养老金机构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和职业生涯规划,为毕业后参加养老工作的学生提供各种相应奖励,并提升学生对老年医护专业的高度认同。

3,加强对现有老年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促进对职业护理和护理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努力使每一位从业人员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从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率,加快从业人员组织的专业化进程。

7.3 推动智慧养老服务进程

随着IT产业的高速发展,大数据已被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服务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智能养老已在全国遍地开花。有的地区建立数字化医疗信息平台,推行区县、街道办事处两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为每位老年人建立基本信息和健康信息档案,完成老年健康信息数据库,升级数据算法,并进行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有利于老年人的诊疗、疾病的预防、医生对病情的掌握和治疗的实施。也有地区建立即时远程医疗平台,在医疗联盟模式下,老人的化验、体检等健康数据迅速上传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生手中。医疗效率和安全系数得到较高的提升。

7.4完善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

根据调查问卷及访谈数据得出,目前中山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对医疗和养老服务的支持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发挥基本养老保障体系的支撑作用,具体做法是将主要的医疗和养老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尤其是医疗和养老护理相结合的慢性病治疗、老年基本健康体检等。其次是根据医疗救助制度和老年人的身心特征,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居住老年人的救助机制和流程,救助过程中对老人提供资金支持。中山市应参考基本医疗保障体制,结合当地政治、经济水平,向外地先进经验,如青岛等地学习,建立中山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助力中山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资金的筹集,促进中山市医养结合养老事业的开展。

7.5 培养医养结合专业人才,留住优质人才

研究发现,中山市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主体对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意愿较高,但普遍反映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不足,形成机构中医务人员、养老护理员数量和质量都缺乏的情况。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有效支撑。合作型机构中,除了配置行政管理人员外,还应该配置具有专业技术资格和工作经验的的医务人员、具有护理专业资格的养老护理员以及后勤保障四类人员,职位清晰、各司其职、权责分明。只有这样,人力资源才能在整个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医养结合的进步。培养专业人才,需要完整体系。目前我国老年照护专业的学历教育制度尚不完备,人才培养和吸纳机制均不能满足医养结合服务需要。在此情况下,为解决人才问题,中山市XX可以考虑订单定向培养模式,委托中山市本土职业学校培养医养结合专门人才,XX给予相应补贴;从用人的角度出发,养老机构吸纳人才,XX应予以奖励。人才的来源除了自我培养外,还应该包含引进,尤其是医养结合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从中山市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现况研究的人力资源结构来看,有必要依靠完整的资质认证改进和绩效考核机制,留住更多医养结合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前者的实现需要不同程度的培训和评估,通过官方认证等方式颁发证书给通过资格认证和评估的专业人员,专业技术的晋升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荣誉感。后者的实现需要完整的激励机制,可以通过完善现有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规范且有吸引力的奖惩制度,增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人员的凝聚力以及归宿感,提高工作积极性。

8.结语

在我国逐渐深度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中山市养老服务体系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实现老年人安居乐业的社会责任,正在考验决策者的智慧和能力。医疗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模式,体现社会资源利用效率高,服务内容全面,为中山市养老服务的升级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本文在文献研究和政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山市医疗和护理综合服务的实践,从多维度对民政部门、养老机构、医院和被护理老人进行了深入访谈。从角度分析中山市医护结合模式发展的难点,认为中山市“医护结合”正处于在探索和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中山市“医护结合”发展从制度到人才培训的改进需求,以促进“医养结合”各个方面可持续发展养老模式在中山市能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江艳丽. 青岛市”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服务模式研究[D]. 2019.

[2] 奚雨廷. 齐齐哈尔市某公立医院医养结合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2019.

[3] 靳明明. 郑州市”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2017.

[4] 郑洁. 太原市”医养结合”问题研究[D]. 2018.

[5] 省人大常委会原秘书长 顾介康 – 《》- 2018

[6] 高彩云.兰州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8.

[7] 李文杰.XX购买养老服务中的老年人参与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8] 王慧.“医养结合”机构入住老年人满意度研究[D].江苏大学,2017.

[9] 周颖颖.泰安市“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

[10] 高玉芳,张学长,粘文君,杨琳琳,李正红.青岛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现状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8.

[11] 宋旸.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 2018.

[12] 马扬.青岛市民营“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

[13] 郭聪.医养结合中外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

[14] 戚凌昕.城市“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8.

[15] 李彤,张国鹏.医养结合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8:12-28.

[16] 郭锐.XX购买社工服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4.

[17] 蒋金鑫.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18] 包世荣.国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8.

[19] 杨文杰.青岛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呢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D].青岛大学,2018.

[20]Medicare Payment Advisory Commission.Report to theCongress:New Approaches inMedicare[R/OL].

[21]Eng C, Pedulla J, Eleazer GP, etal. Program of All-inclusive Care for the Elderly(PACE): an innovative model of integrated geriatric care and financing.[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1997,45(2):223-232.

[22]Byrd,etc.The case for integrated care: coordinating behavioral heal the care withprimary care medicine[J].Behavioral Integrative Care,2005(3):24-38.

[23]Anonymous.Cautious optimism for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sales[J].Journal ofFinancial Planning,2002(4):19-37.

[24]Laura R.Gadsby,B.A.PACE-Program of All inclusive Care for the

Elderly[J].Age in Action,2007,22(4):1-4

[25] Baldassar L.Transnational Families and Aged Care: the Mobility of Care and the Migrancy of Ageing.Journal of Ethnic and Migration Studies[J].2017(33): 275- 97

中山市“医养结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山市“医养结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2月9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2931.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2月9日
Next 2023年2月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