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象征。它代表着这个国家的精神、思想和信仰。世人也可以借助这些文化,了解这个民族的发展状况和文明程度。在文化全球化的态势下,文化传播的进程在加速进行着,国家也给出了相关的意见和扶持政策。“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开展了影视文化交流。影视产业的发展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水平。影视产业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重要传播媒介。动画电影是影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直以来,多数的优秀动画电影作品出自X和日本,为提升我国国产动画电影的水平,将优秀的中国文化传播出去,国家和创作者们都付出了不懈的努力。近几年来,中国动画电影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2019年7月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打破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多项纪录,造成了社会上的热议,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本文就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以传播学为理论支撑,对文化传播与国产动画电影进行了研究,从动画电影人物的设立及国产动画电影人物的文化传播模式入手,浅析国产动画电影人物的树立对文化传播的影响。最后,提出笔者的见解。
关键词:国产动画电影 文化传播 动画电影人物角色
1、绪 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传播的进程也在加快。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xxx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表明文化与文化自信对于民族和人民的重要性。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孕育了绝无仅有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也以其独特的神韵和气度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每一代人,增添了华夏儿女的文化自信与自豪。意见指出要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推出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承担着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大责任。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文化娱乐的需求不断扩大,而电影作为其中重要的角色,受众对其抱有的期待和愿景也与日俱增,一直以来,大众对其他国家的电影优秀作品表现十分热忱,对于我国国产的电影作品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它是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生产的,恨是因为国产电影的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优秀的电影作品屈指可数。但在大众的期待声中,近几年来,中国电影有了不小的进步。
在动画电影这一板块,一直是中国电影的弱项,动画电影产业在X和日本比较发达。近年来,在导演和创作者们的努力下,中国动画电影终于一点点在进步,中国也有属于自己的优秀动画电影了。在2019年暑期,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网页及各大网络平台上纷纷刷屏,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该电影还成为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冠军,总票房达到了50.13亿。该影片还接连打破动画电影的票房记录,成为九破纪录的现象级国产动画电影。
而作为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其创作团队自然功不可没。除了在中国传统文化原有的神话故事的剧情改编外,在动画人物角色的塑造和创新也是此电影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的文化传播,动画电影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传播媒介,也占据了不小的席位。电影的角色塑造也是文化传播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就以《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一动画电影为例,深入分析在动画电影角色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
1.1.2研究的意义
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自上映伊始,便受到世人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并打破多项国产动画电影的纪录,取得了斐然的成就。作品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中国动画电影依然还有进步的空间,而总结和借鉴优秀作品的宝贵经验是国产动画电影快速取得进步的重要举措。一部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它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有着重大的影响。动画电影人物形象是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的基石,它对于文化传播有着更直接的影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文化的传承自文字符号发明以来,也从未间断过。但就是因为时间久远,XXX的人们会无意识的遗忘掉一些历史和文化,特别是在新媒体传播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人们接受的信息繁多,遗忘速度也在加快。网络时代的到来,年轻的人们更加追求新奇有趣的东西,而渐渐遗忘掉那些看起来不那么有趣的文化。文化的传播,也不能仅靠学校的教育。而电影是一个很好的传播媒介,它可以将中国的文化,融入到影片当中,让受众在娱乐的过程中,也接收到文化的传播。动画电影其实它所背负的文化传播的责任更大,因为动画电影很大一部分的观众是儿童,而儿童可以通过影片和父母的沟通,了解到中国的文化。所以作为动画电影的角色,它背负的文化传播责任也是很重大的,本文通过对动画电影人物角色和文化传播的相关研究,总结《哪吒之魔童降世》中角色塑造成功的策略,以期为后世的动画电影角色的文化传播提供借鉴和参考。
1.2文献综述
1.2.1国内研究
关于文化传播的研究国内对于文化传播的研究是十分丰富的,有对各种各样的文化载体进行的研究,有纪录片,电视节目,太极拳,电影,闽南语歌曲,饮食文化等等。
而关于文化传播的理论的研究论述,庄晓东的研究是比较早的,他发表了《文化传播论》,《文化传播研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文化的传播与传播的文化》等等。庄晓东在《文化的传播与传播的文化》中,提出文化促进了文化整合,文化促成了文化繁殖,文化传播造成了文化沉淀,文化促成了文化分层,文化传播导致了文化迁移。他提出文化的传播功能是文化首要的和基本的功能。庄晓东在此研究中阐述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魏峻于2002年发表的《文化传播与文化变迁》中,将文化传播的方式概括为三类,第一类是贸易,作者指出贸易品通过交换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间和平流动;第二类是迁徙,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看来,迁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文化传播方式。作者提出迁徙的结果有三种,文化置换,文化吸纳和文化融合;第三类是扩散,作者认为文化特征会因为相邻文化群体的长期接触而产生双向流动。
关于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研究
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它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吸引了众人的注意,也成为许多笔者笔下的研究成果。关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研究也是十分的丰富,有对其造成的社会影响进行研究、有留守儿童和家庭教育的研究、从伦理学角度进行的研究、对其叙事策略和审美趋向的研究、对其电影海报的研究以及对其营销策略的研究等等。个中研究五花八门,琳琅满目。
2020年孟凡鑫发表的《国漫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中,作者提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电影中的运用,会帮助国漫更好地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者进一步认为哪吒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对电影中视听符号的中国化深加工,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赋予到主要角色中,新颖的改编在中国优秀文化符号的加持下,将推动更多的国漫融合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3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在研究课题内容的基础上,以查阅的方式对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进行参考借鉴,从而获取相对全面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理论作为自我观点的佐证与支撑,以增强研究课题的说服力。文献的出处主要有期刊、学术论文、电子文档等;文献主要是涉及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动画电影角色设立研究的相关理论。
案例分析法:本文会通过一部国产动画电影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里面的角色作为案例来阐述研究课题的内容,以更确切的现实基础来通过现象看本质,探究动画电影角色的塑造如何影响文化传播。通过对这些角色对文化的传播分析,提供借鉴经验,为动画电影角色的发展和文化传播的方向提供一些思路。
描述性研究法:在查阅和理解了相关理论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进行再叙述。以便更好地提出问题和描述文化传播的现象。
1.3.2研究内容
第一章绪论,阐明文化传播的意义,浅析国产动画电影人物树立对文化传播的影响课题背景和意义、国内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影视文化传播的概要,主要研究文化传播的定义、功能以及影视文化传播。
第三章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现状,主要是明析“动画电影”的界定、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动画电影中人物形象的设立、国产动画电影的文化传播策略等。
第四章国产动画电影角色IP的塑造,包括人物造型、性格特征、台词表达、传播模式进行分析。
第五章国产动画电影人物形象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包括动画电影人物形象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以及动画电影人物形象的文化传承与文化认同。
2、影视文化传播的概要
2.1文化传播的定义
文化是一个宽泛的多维概念。它的载体有很多,一个故事,一件器物,一个群体,一种语言等等,可以发现文化的产生都与人类的活动有关,而文化二字也是由人类发明创造。虽然文化的载体和现象,可以让人看见和听见,但是对其准确的下一个定义却是很难,目前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定义。追古溯源,中国古籍中,“文化”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西汉刘向编撰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显然,文化在这里的意思是用文教化。在欧洲,英文单词culture的原意是动植物培育、居住等,《牛津词典》记录中,它第一次有文化的用法是1510年。由此可见,“文化”一词在开始出现的时候,都是比较具体的释义,容易理解。
文化最早变成丰满复杂的多维概念,是从欧洲开始的。1871年,英国的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这个概念更倾向于精神层面的理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播”二字早先是分开使用的,都有广泛流传的意思。1400年,我国首次使用“传播”这个词语,出现在《北使·突厥传》:“传播中外,咸使知闻”但“传播”一词广泛使用还是从近代开始的。到了现代,世人给其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反倒使其原本的意思开始变得模糊,文坛对其的定义众说纷纭,至今也未有统一的定义。
不言而喻,对于文化传播的定义,亦是如此。百家争鸣,莫衷一是。笔者比较认同的定义是由学者庄晓东在《文化的传播和传播的文化》一文中提出的,文化传播是人类特有的各种文化要素的传递扩散和迁移继传现象,是各种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变,共享和互动,是人类符号化和社会化的过程,是传播者的编码和解读者的解码互动阐释的过程,是主体间进行文化交往的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2.2文化传播的功能
文化传播具有社会沟通的功能。由于自然环境的原因,不同的地域会产生不一样的文化,通过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能达到社会沟通的作用,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太乙真人那满口的自带诙谐的川普,在电影的放映过程中,让人们了解了这种独特的语言文化;在经济发展速度不一致的情况下,不同时期的社会环境下,接受教育成长出来的人的观念会有所差异,就是世人所说的“代沟”,通过不同年代成长的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学习历史文化知识,从而达到社会沟通的功能。
文化传播具有社会教化功能。社会教化就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别人,一个长时间背井离乡到他乡奋斗的人,久而久之也会慢慢进行与他乡的文化进行融合,因为“他乡”的人们,会在交流和沟通中进行文化的传播,会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观看影视作品时,人的思绪会跟随着故事的发展而波动起伏,观众会容易将自身视为故事的主人公,跟随着他去经历那些苦难和幸福的情节,与主角感同身受,此时这些文化传播的载体就更容易对观众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这个角色所遭遇的暴力和偏见,他所处的家庭环境,他最后所做的选择,以及他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在观众心中久久回荡,并引发了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思考和讨论。所以一部优秀的影片作品,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它所发挥的社会教化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文化传播具有文化增值功能。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从而达到文化的增值。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会产生一千个哈默雷特,因为读者文化知识背景和成长环境的不同,他们所感受到的世界和看事物的角度会千差万别,这也是这个世界极具魅力的原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思考,因而这个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故事取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编剧和导演根据时下的社会趋势,对其进行议程设置,从而使一个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有了独具一格的色彩。电影所传达的自强不息,不认命的价值观,符合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并取得了观众的认可和讨论,这是这个古老的神话故事的文化增值。
文化传播还有社会平衡功能。不同的文化与文化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正如网络上经常引起讨论的,为什么南方人每天要洗澡而北方人不经常洗澡。这两个群体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而产生了差异,但文化的传播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南方人每天洗澡是因为南方的气候原因,北方人不经常洗澡是因为北方天气干旱缺乏水资源,这两个群体都是因地制宜而长期形成的文化习惯。当北方人到了南方,慢慢适应南方的生活习惯,这两个群体存在差异,他们进行文化交流,虽然文化有差异,但彼此尊重,这是文化传播的平衡功能。
2.3文化传播的分类——影视文化传播
文化根据其载体的不同可以分为网络文化传播、物质文化传播、精神文化传播、报纸文化传播、广播文化传播、影视文化传播等。本文探讨的是以影视作为载体,使用传播学的方法,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影视当中,形成影视文化,并进行传播的过程。影视包括了电影和电视,笔者选取的是电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画电影,进行研究。
我国的影视创作较其他国家,起步较晚。影视的文化传播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也是一波三折,在国际市场中,中国影视文化发展相对落后。近几年来,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有所提升,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中,我国电影作品的质量有所提升。2020年1月1日,猫眼数据的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刷新642.66亿的纪录,较2018年同比增长5.4%,全年票房的增长,主要源自于优质电影带来的头部效应。猫眼评分9分以上的优质电影票房占比超65%,而猫眼评分8.5分以下的影片市场空间越来越小。根据国家电影局的数据,显示国产电影的总票房为411.75亿元,同比增长了8.65%,国产电影的市场占比达到64.07%。这些票房和市场占比的数据,反映出国产电影作品的整体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在面对国外的优质作品时,国产电影也有了话语权。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优质的国产电影走出国门,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见识到中华文化的风采。
3、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现状
3.1国产动画电影的定义
国产即由中国自己制作生产的或由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合作制作生产的。动画,是指通过人眼的视觉残留影像原理,将非真实的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用多种制作方法和拍摄手法并加以人工数字合成的动态的连续的影像,通过多种媒介来传播并表达创作者的思想以及感情的一种动态的艺术表现形式。电影是一门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在荧幕上造成活动影像以及同步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国产动画电影就是由中国自己或由中国与其他国家团体合作的使用动画的手段制作出来的电影。现实生活中,观众容易将动画电影与动画片和动漫混淆,其实动画电影不等同于动画片,亦不等同于动漫。动画片根据影片的时长可分为动画长片和动画短片,动画短片指时长大于30分钟而小于60分钟的影片,动画长片是时长介于60到120分钟的影片,一般认为,动画长片也称之为动画电影。而动漫和动画片又不一样,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统称。
3.2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概况
动画电影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那要从人类开始了解光影和利用光学理论开始算起,据文字记载,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墨子就提出了“光至景(影)亡”的学说,那是人类关于“光学理论”最早、最科学的贡献。在唐宋时期,就有了对“光学理论”最初的应用——“灯影戏”。17世纪,由阿塔纳斯·珂雪发明的“魔术幻灯”成为了动画电影的最早雏形。在各国人民的不断探索实践和革新技术的努力下,在1906年,终于有了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动画影片莱克顿的《滑稽脸上的幽默相》。
1926年,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虽然只有10分钟,它标志了我国动画产业的开始。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电影是1941年由中国动画之父万氏兄弟制作的《铁扇公主》,其上映时收获的口碑和票房超过了当时全院线的其他电影。随后1947年到1965年,中国动画电影进入了第一个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动画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被称为“中国学派”的巅峰之作的《大闹天宫》,上映后获得了国内外的许多大奖。随着时代的变迁,1966年到1976年,中国的动画电影事业进入了寒冬期,基本停滞了。1977年,随着国内形势的好转,中国动画电影进入了第二个黄金时期,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作品是《哪吒脑海》
这也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宽荧幕的电影,80年代之后,由于电视的普及以及国外动画作品的引进,中国动画产业的重心转移到电视动画,对动画电影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94年起,国产动画的生产数量不再是通过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下发生产指标,放映也不再是以指标数量为标准,国产动画的生产和经营都因政策发生改变,开始走向市场化。2002年开始,院线制正式成为我国电影发行放映的主要机制,在市场化发展的进程中和国家有关政策的扶持下,国产动画电影在适应中慢慢稳步前行,在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在慢慢提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大圣归来》、《大鱼海棠》以及《哪吒之魔童降世》。
从我国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轨迹看来,动画电影的兴衰跟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大融合的时代,给动画电影这个行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所以如何更好地将我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和传承下去,国产动画电影承担着不小的责任。
3.3国产动画电影中人物形象的设立
动画电影中人物形象的设立关乎着整个电影作品的成败,从国产电影的发展进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看来,国产动画电影的人物大多来源于我国传统神话故事,对这些耳熟能详的角色进行再创作,赋予他新的时代内涵,改造成符合时代背景的人物形象。这既是我们国产动画的优势,也是国产动画的一个挑战。就如哪吒这个角色来说,哪吒这个角色出自古代神话故事《封神演义》,以哪吒为原型改编的动画电影《哪吒闹海》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再有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动画片《哪吒传奇》,再改编时,要满足观众的期待,角色创作时背负的压力更大。一个经典的角色,本就为人们熟知,这在传播的过程中,减少了一些阻力,观众会出于对角色本身的喜爱而对影片产生兴趣。
3.4国产动画电影的文化传播策略
动画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媒介,承担着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任。首先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作品,一定得与受众取得认知上的共鸣。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角色的创造得符合时代特征。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其在不影响剧情表达的同时,在台词的设计上符合当代年轻人的语言表达习惯,自带娱乐诙谐的作用,使得剧情的表达没有那么枯燥,从而达到娱乐的效果。
其次,将中国的元素有机的融入文化意境和故事情节中,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在哪吒出生的时候“乐队”为庆贺时,吹奏的乐器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唢呐,太乙真人的山河社稷图里面的设计有独具中国色彩的木质宫殿,李靖夫妇和百姓们所穿的中国古代传统的服装,以及小时候哪吒身上穿的肚兜,都是中国的元素。太乙真人手中的浮尘是中国道家的一个符号象征。将这些文化的元素融入到影片当中,可以让观众认识和了解这些中国的文化。
再次,以受众需求为导向,在角色塑造中,折射出社会现象。在李靖和太乙真人去寻求真君帮助时,出现了哪吒和殷夫人的对话场景,哪吒表现出的是一个没有玩伴留守儿童,殷夫人表现的是一个由于“公务”被迫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的无奈,这反映了中国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问题。这也戳中了妈妈们的心,也许有妈妈的陪伴,哪吒就不会出去捉弄伤害那些无辜的百姓,也在提醒着父母们,要重视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引起了社会上很多的讨论和思考,这也是这部电影将文化的教化功能发挥的很好地一个体现。动画电影也不再是只适合低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观看的作品,它能让成年人也参与其中,对生活有新的认识和思考。
最后,作为一部利用古老的神话故事改编的影片,在价值观的传达中要符合当代的主流文化思想,中国是一个很注重亲情的国家,影片中虽然殷夫人和李靖没有过多的陪伴孩子,但在哪吒刚出生时,太乙真人想要杀死年幼的哪吒时,殷夫人用自己的身躯帮哪吒挡住了,在哪吒咬她时,她也只是忍着,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在歌颂的母爱的伟大。而李靖也是一个传统的中国父亲的形象,对哪吒很严厉,他可以代替哪吒去死,但他永远不会把他爱哪吒这个事实表达出来,就是中国常出现的,父爱如山。而电影的主人公所传达出来的价值观是符合当代年轻人的主流价值观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命运不公,那就和他斗到底”的抗争精神。
4、国产动画电影角色IP的塑造——以哪吒角色为例
4.1人物造型设定
哪吒的造型与以往我们所看见的有所不同,他不太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好看的特征,也不是一个让人一眼就觉得可爱的“白白净净”的孩子,他略带“烟熏妆”的造型,虽不算好看,但是很符合他的性格特征,那么的叛逆和反抗。哪吒走路时,手插着口袋,衣服也是敞开的,一开始,应该让很多家长都不喜欢吧,因为他不是一个乖小孩该有的样子,所幸,哪吒的设定本就不是一个乖乖听家长话的小孩,相反,他这个造型设计更符合他的人物设定。
4.2人物的性格特征设定
哪吒的性格设定是一个自强、无畏、叛逆、敏感渴望朋友害怕孤独的小孩。哪吒是魔丸转世,所以一开始对于魔丸的设定便是邪恶但也是无畏的,他的魔性虽被压制了,但骨子里那份无所畏惧的个性特点依然存在,他自强的性格是在他成为“留守儿童”的时候养成的。叛逆是哪吒的保护色,像极了青少年的青春期,这也是哪吒作为“留守儿童”潜意识里的别扭,在他遭遇百姓的偏见和孩子们欺负时,年幼的他并不知道前因后果,他觉得自己很无辜,他也不理解为什么百姓会如此待他,孩子们也不同他一起玩,反倒是欺负他,虽然他喜欢捉弄百姓,表现出很强大的样子,但他内心依然是脆弱敏感的,他不喜欢别人把他当成异类,他也渴望朋友,也渴望亲人的陪伴,从敖丙陪他一同玩耍时,他感动落泪这一幕,以及小妹妹并不把他当异类,他的满心欢喜,这些都可以体现。
4.3人物的台词设定
哪吒的台词设定是为哪吒的性格特征作为一个辅助的,“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一口七八个,肚皮要撑破,茅房去拉屎,想起忘带纸。”
其说话风格有点“嘻哈”,是当代的流行元素,也表现出哪吒无奈自嘲的性格特点,与当代年轻人流行的“丧文化”类似,符合当代年轻人的认知并更容易被当代的年轻人所接受。
4.4人物形象的传播模式
传播模式是指研究传播过程、性质、效果的公式。本文就以1948年,拉斯韦尔提出的“5W”模式进行探讨。其中传播者是哪吒的人物形象,他所传播的是一个不认命,面对不公和偏见,勇敢抗争的形象,他说:“若命运不公,那就和他斗到底”,其传播的渠道是声画电影的放映,有院线传播也有网络视频网站等,其直接传播的受众,就是观看电影以及其衍生品的观众,其中很大一部分的观众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产生的传播效果是娱乐和教化的作用。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娱乐,但更重要的是其带来的教化作用,他可以让观众了解到哪吒这个形象的价值观,也可以让成人观众产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反思。《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有成人化的倾向,让亲子在共同观看电影时,彼此有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化功能。哪吒这个形象有多重身份属性,既是“魔丸”转世,又是一个三岁的“孩子”,还是一个“留守儿童”,所以观众对其的看法不尽相同,存在着许多的争议。但无论是何种观点,哪吒这个人物形象的传播效果是非常成功的。
5、国产动画电影人物形象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5.1动画电影人物形象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但是一直以来,中国的文化并没有在世界的范围内得到很好的传播,使得其他国家的人对中国人的形象认知十分片面和陌生。在文化传播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的故事,并且为世人所喜爱,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而影视文化的传播能帮助我们加速文化传播的进程,这也是电影文化传播所面临的一个考验。动画电影作为影视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负着跨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动画电影的人物形象是动画电影的精髓,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其文化传播的特质。国产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形象,需要在应对全球化的时代特征时,不断的跟随文化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地进行创新,将时代特征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才能更好的让“他国”的受众接受并认可我国的优秀文化。
5.2动画电影人物形象的文化传承与文化认同
动画电影人物形象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使命。特别是以广为人知的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形象进行改造时,既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又要符合当下的时代特征。中国传媒大学研究专员也在讨论中提出,《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在于它创新性地运用了中国传统神话,并再次诠释了这些元主题,且赋予了时代意义。因此,改编人物形象的“度”一定要把握好,才不至于在文化传播的时候,遭到受众的抵制,取得文化认同的作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人物形象源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封神演义》,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与动画电影中的形象相较,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在导演和编剧的努力下,变得更加丰满和鲜活,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哪吒是一个正义的形象,电影中哪吒的形象,在网络上引起了人们的讨论,有认为哪吒是正义的角色形象,也有人认为不是,这时候哪吒的形象已经不能简单的用正义或邪恶来评判了,说他正义,但他又欺负村民;说他邪恶,但他似乎没做杀人放火、伤天害理之事,在父母的影响下,他反倒想成为一个降妖除魔,守卫一方平安的英雄。但究其根本,哪吒人物形象的内核是一致的,他的反抗精神以及他内心的善良这是不变的。这是文化传承的部分。动画电影中的哪吒的角色反映了当今的一个社会现象——留守儿童。在语言的表达上,更符合现代人的语言表达习惯,这样的设计更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让观众可以产生共鸣,这是文化认同的部分。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也愈加迅猛,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丰富的优秀文化的国家,但在文化传播方面,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动画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有着天然的文化传播优势,创作优秀的能与欧美等的文化强国相媲美的动画电影,是国人不懈追求的目标。
《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动画作品,在国内上映时,取得了显著的成功,打破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多项纪录。哪吒这个角色的塑造无疑是成功的,如何持续产出高质量的电影作品,需要借鉴成功作品的宝贵经验。首先,动画电影主角价值观的传达中要符合当代的主流文化思想,其次,动画电影塑造的角色经历的情节,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实生活的现象,再次,将现代流行的元素,如网络流行的用语,融入到电影作品中,最后,在语言的表达上,要符合现代人的语言表达习惯,这样的设计更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让观众可以产生共鸣,产生文化认同。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其创作者团队付出的用心和努力,在作品中都有所体现。笔者认为,电影的成功有一小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哪吒的人物形象本身是众所周知的。笔者并不反对改编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人物形象,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多得是可以采撷的珍宝,但笔者也同样期待,未来能更多的看到真正由现代人创作出的优秀的角色IP出现。
参考文献:
[1]方汉奇:《中国近代传播思想的衍变》.79页,北京 , 载《新闻与传播研究) ,第l期, 1994.
[2]《猫眼数据:2019中国电影市场创票房人次双纪录》,中国新闻网.
[3]孟凡鑫.国漫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J].视听,2020(02):82-83.
[4]梁晶晶. 动画电影之源起[J]. 美术教育研究, 2011(06):65-66.
[5] 刘嘉.中国电影院线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8.
[6]刘俊,张毓强.全球借鉴与本土提升:中国动画影片国际传播的新思考——基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讨论[J].对外传播,2019(09):53-56+1.
[7]刘思羽.中国影院简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 188.
[8]XiangFei Ma. Research on female Character shaping in Hayao Miyazaki’s animation film[C]. 信息化与工程国际学会.Proceedings of 2016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s,Management Engineering and Education Technology(ICEMEET 2016).信息化与工程国际学会:计算机科学与电子技术国际学会(Computer Science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Society),2016:434-436.
[9][英]傣勒:《原始文化》,1页,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10]Yue Zhou,Shenyang. Animated film culture into research[C].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国际新媒介时代数字创新艺术论坛论文集.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上海耘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13:111-117.
[11]余方敏. 《中国诗词大会》的文化传播研究[D].新疆大学,2018.
[12]魏峻. 文化传播与文化变迁[J]. 华夏考古,2003(02):105-112.
[13] 张宇,张雷,赵轩艺.动画概论[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12.
[14]庄晓东.文化的传播与传播的文化[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2(01):78-81.
[15]庄晓东.文化传播论[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04):90-95.
[16]中共中央办公厅xxx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Z].2017.
[17]李真真.中国动画艺术研究综述[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2(03):91-96.
[18]Mali. 动画的起源和发展[J]. 电影文学, 2001(08):3-3.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4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