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暴力是人类死亡的产物,生与死是人类永恒的哲学问题,暴力与死亡如影如随,暴力美学是影视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昆汀·塔伦帝诺是后现代电影的典型代表人物,他的电影热衷暴力与死亡,以其独特的暴力美学闻名。他的电影有着浓郁的个人特征、充满着血腥的场景、荒诞的剧情,他用喜剧的形式将暴力美学发挥得淋漓尽致。
本文研究整体采用“绪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的框架进行。以暴力美学、影视视听语言、电影叙事学、电影美学的角度来分析影片《低俗小说》。主要分为绪论、正文、结论三部分。绪论主要讲述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与及主要内容。正文主要分析昆汀的成就和风格、赏析代表作《低俗小说》:视听分析,结论总结全文。正文第一部分详述暴力美学源流,阐述意义、来源与历史。第二部分叙述昆汀的暴力美学,解释他的暴力美学。第三部分,从视听方面入手,分析昆汀代表作《低俗小说》的暴力美学。第四部分,分析暴力美学给电影市场带来的效果。
关键词:昆汀·塔伦帝诺,《低俗小说》,暴力美学,后现代主义
第 一 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暴力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历来受到社会的关注。它是人类死亡的产物,也是一个关乎生死的哲学问题,自然成为世界电影的永恒的母题。
暴力、美学两个看起来不太相关的词语,却经常会在影视作品中以组合的形式出现。从电影诞生以来,暴力就伴随着电影发展,在犯罪片、战争片、动作片、警匪片等类型电影里广泛出现。例如20世纪八十年代香港导演吴宇森的“英雄系列”影片,他成功地把枪战、武打动作和场面的形式感利用“东方美学”的视觉,将其形式之美发挥到淋漓尽致,但弱化了其中的社会功能和道德功能。
在这些类型电影里,因暴力的存在,令影片更加具有可观性,人们观看电影,把电影里的暴力元素当作是一种消遣,成为一种视觉上的震撼与享受。
暴力美学是电影艺术趣味与形式的一种探索,后现代创作是其重要的运用手法,电影中的打斗场景得以用特定意义的玩笑或游戏化的方式出现在观众眼中,增加暴力场景的新鲜感。另外,该类型电影的侧重点是电影中的审美元素及其感官认知。
在电影中,暴力美学与画面、声音等结合起来,从视听上令人重新体验感受暴力、与美学的结合。
在暴力美学里不得不提到X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暴力是昆汀作品中不可动摇的主题,他独特、血腥、冷酷、游戏化、幽默化、喜剧化、荒诞化的暴力,形成了具有个人鲜明特征的黑色暴力美学。昆汀极具个人特色的风格,融合暴力美学,使他的电影更具艺术意义,并非简单的视觉暴力,而是留给人更多的思考。昆汀执导的电影《低俗小说》,获得了重大的成就,获得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等。即使在2020年,这部电影仍被奉为经典,依然具备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以昆汀的《低俗小说》为例,分析昆汀的暴力美学在电影中的体验和昆汀是如何运用暴力美学的。
1.2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论文研究整体采用“绪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的框架进行。
先用绪论总述全文,为全文铺下基调,引出中心思想;提出问题,暴力美学是如何在电影中使用的,然后举例、论证、分析暴力美学是如何在电影中运用、如何为电影增添色彩的;分析问题后,问题得以解决,接着总结全文,总结暴力美学在电影中的体验。
用内容研究法:内容研究法是本文重要的研究方法,对暴力美学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文献研究法:查找文献是撰写论文的重要途径,搜索、学习、鉴别、整理、参考其他论文文献里对暴力美学的论述与例证;以暴力美学、影视视听语言、电影叙事学、电影美学的角度来分析影片《低俗小说》,研究暴力美学在低俗小说中的运用。
第二章 暴力美学源流
2.1暴力美学概念
暴力美学是人们在文学艺术中乐意且擅长的表现手法,广泛用于后现代创作手法中,是一种用美学的形式、假想的镜头来体现人性暴力的一面和暴力行为的一种影视的表现手法。
暴力美学它并不是一种严谨的美学概念,具有广泛性和泛审美性。其相关作品的突出特征是展示强有力的攻击性、突发性力量,通过艺术的修饰达到夸张的、非常规的暴力效果。
在“康纳德·洛伦茨在《论侵略》一书中谈到:‘人的好斗性是一种真正的无意识的本能。这种好斗性即侵略性,有其自身的释放机制,同性欲和人类的其他本能一样,会引起特殊的、极其强烈的快感。’”[]
暴力美学主要体验在视觉感受上,观看者本身被艺术化的暴力所吸引,着重于暴力的美学展现形式,忽略了暴力带来的罪恶心理和负面效应,将暴力的动作场面仪式化。
“暴力美学”是后现代主义四个基本审美特征中的“主体消失”在影视创作中的具体表现,影片着重对暴力的细节及场面处理,从而弱化了传统意识,呈现出反对主体创作意识、反对权威、反对精英主义、反对经典等的反叛思想。借这种反叛激发社会的思考,反映社会现实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说是另一种生活的真实的写照。
2.2暴力美学的起源与发展
“‘暴力美学’起源于X,成熟于香港,发展于日本,现阶段,‘暴力美学’又逐渐开始向X转移。”[]这个词语最初是香港电影届用于评价吴宇森的电影作品,最早可以追溯到1903年的电影《火车大劫案》。昆汀将自身极具个人风格的电影推动了暴力美学的发展,使暴力美学推向高潮,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升华。他的电影里充满暴力感,但同时具备游戏性与娱乐性,给观众带来新的观影感受。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更新,暴力美学已经不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发展成一种成熟的电影风格,暴力电影的表现也手法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更新成熟。
2.3暴力电影概述
“在现实生活中的暴力是一种‘恶’的存在,并不能以‘美’来审视,而当暴力呈现为艺术,为电影所借用,就产生了‘美’的感受”。[]暴力美学,将恶以美学的修饰改造后,转变成“美”的存在,但并不是对暴力的美化与赞扬,是对暴力场景进行升华,消解暴力带来的负面能量。
暴力电影,是电影形式与风格上的创新与探索,可以说是包含暴力因素,如台词、镜头、剧情等内容的电影。至于暴力的等级,一般以喷血、断肢、人体器官等作标志性线索,把暴力或血腥变成纯粹的形式快感。暴力电影产生、流行于各类犯罪活动严重的西方社会,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畸型和腐朽,一般会以影片中充满暴力元素的画面,各并制造充满血腥的环境来渲染突出犯罪的凶残狡猾和恐怖气氛,将暴力最大化,使观众感官的刺激感最大化。
把各种暴力场景转化成为无特定意义的游戏或玩笑,或者将其符号化是暴力美学电影的突出特征。在电影中,可以将暴力的呈现划分为两种不同的形态:一是暴力在经过暴力美学的修饰后,弱化了伤害性和令人难以接受的残酷画面。例如:殴打、血腥的场景经过特殊手法处理后,一部分侵害性隐匿了起来,隐藏或弱化令人难以接受的残酷,提高暴力在大众的接受程度。另一种情况是通过镜头直接地向观众展现暴力的残酷过程以及血淋淋的场景,通过这种残忍场景来营造刺激紧张的暴力场景氛围,增加观众紧张感。
3、昆汀·塔伦蒂诺的暴力美学
3.1昆汀·塔伦蒂诺的个人简介及作品
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出生于1963年,是著名后现代主义导演,对暴力美学有独特的见解,他不单只是导演,也是编剧、演员、制作人。他的父母认识于诺克斯维尔的一家电影院,昆汀·塔伦蒂诺这个名字来源于父母二人相识时观看的电影《枪之烟火》的一角。
昆汀继父对艺术与电影独特的见解,对昆汀有着重大的影响。8岁时,昆汀居住在好莱坞所在地洛杉矶,生活氛围渗透着影视文化。高中时,昆汀想成为一名演员,曾到一家电影公司学习表演,后来觉得公司不适合自己便离开。
1984年,21的昆汀到誉为X影迷心中的圣地“影音档案馆”的音像店工作,当起了营业员。在音像店里,昆汀接触到很多极品专业影迷,积累了大量的西部片和香港片,认识了一位业余作家同事,在二人的交流探讨中,逐渐学习到一些导演技法,开始尝试创作剧本。其中有创作了剧本《致命浪漫》和《天生杀人狂》。这两个剧本都带着血腥与暴力,他凭着无赖一般的电影美学,开始踏入好莱坞。
1991年,他认识了制片人劳伦斯·班德,两人合作建立了一家名为“Band Apart”的电影制作公司。
由昆汀执导的电影《落水狗》,在1992年上映,电影里表现出来的具有鲜明昆汀个人风格的暴力美学,引起了电影届的广泛关注。
其后昆汀一直广泛从事电影的执导剧本等工作,参与了众多电影的导演或剧本,还以演员的身份进入到电影镜头里去。
2019年,他被“卫报”评为 “2019年度十佳导演”。
3.2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成就
昆汀·塔伦蒂诺导演电影的成就
作品名称 | 获奖情况 |
《落水狗》 | 第17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
(费比西奖) |
第8届圣丹斯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剧情片提名 | |
《低俗小说》 | 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
第67届奥斯卡 金像奖
最佳原创剧本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 |
第52届X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
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 |
第4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原创剧本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 |
第20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最佳外国电影奖提名 | |
第39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外国电影奖 | |
第18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提名 | |
《危险关系》 | 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熊奖提名 |
《杀死比尔》 | 第16届欧洲电影奖环球银幕奖提名 |
第30届土星奖最佳编剧奖提名 | |
第30届土星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 |
《杀死比尔2》 | 第31届土星奖最佳编剧奖提名 |
第31届土星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 |
《犯罪现场第五季》 | 第57届X电视艾美奖剧情类剧集
剧情类剧集最佳导演奖 |
《死亡证据》 | 第6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
《无耻混蛋》 | 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提名 |
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提名 | |
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 |
第6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 | |
第67届X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
最佳导演奖提名 | |
第67届X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
最佳编剧奖提名 | |
第6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 |
第6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原创剧本奖提名 | |
第54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外国电影奖 | |
第36届土星奖最佳编剧奖提名 | |
第36届土星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 |
《被解救的姜戈》 | 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提名 |
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 | |
第70届X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
最佳编剧奖 | |
第70届X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
最佳导演奖提名 | |
第6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原创剧本奖 | |
第4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 |
第39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外国电影奖提名 | |
第57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外国电影奖提名 | |
第3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提名 | |
第39届土星奖最佳编剧奖 | |
《八恶人》 | 第73届X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
最佳编剧奖提名 |
第6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原创剧本奖提名 | |
《好莱坞往事》 | 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提名 |
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提名 | |
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 |
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 | |
第77届X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
最佳编剧奖 | |
第77届X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
最佳导演奖提名 | |
第91届X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导演奖 | |
第31届棕榈泉国际电影节年度导演奖 | |
第9届澳大利亚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奖
最佳导演奖 | |
第25届评论家选择奖电影类 最佳原创剧本奖 | |
第25届评论家选择奖电影类 最佳导演奖提名 |
3.3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选题与个人风格
暴力与死亡始终是昆汀的永恒创作主题,充斥着血腥的画面、暴力的打斗场景,始终存在于他的电影创作里。暴力画面的血腥程度容易受到外界的质疑,昆汀并没有刻意隐藏暴力,而是将暴力大胆地展现出来在荧幕上。“昆汀用游戏式与娱乐化的方式呈现暴力,使暴力的社会负面效应得到消解,并且将暴力与荒诞的叙事相结合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
“相较于吴宇森影片中侠义之士在江湖中英雄气短的感叹,周星驰电影中善于用自我安慰和自嘲的小人物,昆汀电影中更多的是边缘人物在乱世中苟延残喘的自傲。”[]
“昆汀的暴力美学不是仅仅利用极端血腥的暴力场景制造极具视觉冲击的感官刺激,而是有机地将人物性格的塑造、情绪的抒发和主题的表达深刻融入这种极具仪式感的场景之中。”[]在昆汀的电影里,小人物承载着更多的任务,如《低俗小说》里的朱尔斯,他是影片里的底层人物,但是这个人物在电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昆汀的个人风格强烈,在他的作品中,沿用一定的类型片套路,但是不限于一般类型片,他从各种类型片中汲取知识和技法,然后进行解构重组,对自己的电影进行反类型创作,以独特的叙事结构与风格化的暴力美学征服了观众。他的电影以叙事为主导的规范化审美形式,非线性的叙事方式、颠覆性的主题、利落干脆的镜头、戏谑的黑色幽默、游戏性与娱乐性,使得他的电影形成了强烈的、特征性的个人代表性风格。昆汀电影中的暴力脱离了现实的实际意义,仿佛让观众从现实中走到游戏里,体现了虚拟游戏世界的生存模式,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满足。他的暴力美学始终带给观众新的体验和意外,体验到暴力不断的转变,令观众无法按照正常逻辑预测故事的发展与走向。
第四章 《低俗小说》里的暴力美学
4.1《低俗小说》里暴力美学的视听分析
4.1.1视觉的冲击
在镜头内容的传递上,直观突出血腥的场景,毫不避讳,给人以强烈的冲击感,刺激视觉神经。“在昆汀的电影里暴力与血腥脱离法律和道德的束缚,它注重审美效果,听觉感受,使暴力在电影艺术中得到升华。”[]文森特与米娅一同到餐厅跳舞的场景,整个场景都处于二十世纪五、六十的文化氛围中,复古的颜色、猫王最喜欢的餐厅、玛丽莲梦露等元素的出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标志着当时流行文化的走向。
善用大块明亮的颜色,形成鲜明的冲击性镜头,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反差感。“在昆汀的电影中最常见的颜色就是红色(血浆),红色在他的电影中并不是热情、活力的象征,更多的是表达极端的痛苦。昆汀常常用白色与红色的对比来增强红色的视觉效果。”[]
文森特送米娅回家后,米娅吸食过量的毒品,出现流血休克等症状的米娅的白衬衫染满鲜血,画面景别上用大特写将米娅流血、翻白眼、进入昏迷状态的情况交代得一清二楚,突出血腥的场面。米娅的家中整体颜色也是白色,红色与白色的强烈对比,将此刻的米娅凸显出来。惊慌的文森特将昏迷的米娅报上车送去找朋友求救,文森特送米娅的路上,一路上漆黑,突出处于危机中的米娅和文森特,红色的跑车、泛着绿色的路灯、米娅的血液、沾满鲜血的白衬衫、着急的文森特,在原本漆黑又平静的夜里形成鲜明的对比。
文森特和朱尔斯二人在酒吧中的场景,运用了红色,衬托出酒吧的氛围,同时给人一种不安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为设置下的悬念衬托氛围。
4.1.2音乐的冲击
配乐也是《低俗小说》成功的一部分,音乐为影片烘托氛围的同时也增加了将影片的气氛推向高峰。“昆汀所选择的电影音乐混杂着多种曲风,如摇滚、爵士、拉丁等。”[]
昆汀将他良好的音乐品味和对音乐的理解渗透到影片里,将自身喜欢的音乐放到适合的场景中,利用音乐打造更好的氛围,使情景与音乐相得益彰,配乐也是《低俗小说》成功的一部分。
“随着影片开头字幕的出现,音乐《蜜色罗》(《Misirlou》)就将江湖的恣意潇洒表露无遗,也奠定了影片的基调。随后,伴随着一首翻唱歌曲《女孩,你即将变成女人》(《Girl,You’ll be a woman soon》),米娅开始悠闲地吸食毒品,这与男歌手慵懒的歌喉相呼应,极具幽默讽刺意味。
文森特和米娅在餐厅跳舞的那一段是电影史上的经典镜头,其中的音乐元素,在这段镜头里是不可或缺的。二人共舞用了摇滚音乐家Chuck Berry的《You Never Can Tell》作为配乐,预示二人之间的关系无法预测,二人之间的情愫逐渐增长,黑帮大佬的女人与手下的情感具有不确定性。二人愉悦的舞步与二人身份地位的不符,看似浪漫暧昧,却是身不由己的无奈。
4.2后现代主义的叙事风格
后现代电影否认世界是个顺序、完整的相互联系的整体,是一个次序混乱、不完整的体系,碎片、拼贴的创作手法颠覆传统思维,重新构建了电影的新模式。《低俗小说》碎片化的故事拼贴,使得它的后现代性特征尤为突出。“在他的电影中故事是片段式的存在,没有时间的线性规则,将时空打乱再重合,构成了独特的叙事结构。”[]昆汀的电影结构是昆式电影成功的一个重大因素,这种结构能带给观众更多新鲜感,吸引力更强。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抛弃传统思路,没有固定的场景套路,打破传统,给予导演与观众的双向自由,这种自由带给了观众更加的观影感。
影片运用环扣的叙事方式,把6个故事分割成无数个片段,然后又巧妙地合成一个整体。思维跳跃性极其强烈,观众可能稍不留神,就不清楚事情的转变。这种叙事方式解构了传统的线性时间顺序,接着进行打乱重组,重新构造了新型的非线性叙事方式,使影片首尾呼应,令人猜不到故事的变化,不可推测,增加了趣味性和观众的观赏好奇心理。
《低俗小说》是昆汀典型的环扣叙事运用,电影一开场,一对情侣计划着如何抢劫餐厅,制造第一个悬念;接着文森特和朱尔斯二人出现,令人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原来是替老大前来索要赃款,这里开始枪杀;后二人换掉西装革履,变成了休闲的T恤短裤出现在酒吧,拳击手出现,制造第二个悬念;后来文森特前去买毒品,接着前去陪同米娅,二人去餐厅娱乐,送米娅回家后,米娅吸毒过量休克;而后拳击手布奇出现了,叙述了他与黑帮老大的纠葛,文森特被折返回家的布奇杀死;接着文森特又复活了,故事回到索要赃款的情景,文森特误杀了车后的人,弄得全车布满血腥,二人想办法脱罪,后来清洗干净车厢后换上了干净的T恤背心,第二个悬念得到了解释。电影最后的场景,又回到了情侣抢劫餐厅,文森特、朱尔斯出现在其中,朱尔斯劝解了抢劫的情侣,自己决定改邪归正。片尾解释了第一个悬念,结束又回到了开头,让观众明白事情的发生,恍然大悟。
“昆汀的叙事模式,可以说是对后现代主义技巧的沿袭,又融合了表演主义的灵魂。它结构自由,不受时空的拘缚,一张一弛进退自如,相较原有的叙事是更灵活的变体。”[]想要彻底明白影片中的时空顺序,需要时刻认真观看,一旦走神,可能就看不同剧情的发展了。这是昆式电影里很大的一个趣味,与及有很强的连续性,要求观众不能随意观影,因为一旦随意观影,就无法跟上影片的思维。
“后现代主义电影中,没有任何既定的结构模式和所要表明的主题,它呈现出无中心的、无主题的、不确定性的和多元化的风格特点。”[]《低俗小说》的后现代型与暴力美学的融合,消解的暴力带来的负面效应。
4.3荒诞化、游戏化的故事与及人物
“昆汀已经把对电影语言的自觉使用上升到了一个哲学的高度,他认为时空不是一条直线前进的道路,而是到处藏着玄机,任何偶发事件都可以使事情朝相反方向发展。《低俗小说》中米娅的吸毒过量使一个即将发生的暧昧关系徒然变成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抢救。”[]昆汀打破大众的固有思路,让一段即将发生的美好关系转而以一种戏谑的方式呈现出来。昆汀创造了美与毁灭的对立,产生强烈的冲击感,阐述了精神与现实的矛盾,存在的未知。
昆汀的暴力世界贯穿着他带有游戏般的玩味与态度,他善于用荒诞的故事情节加以幽默戏谑的人物对白将暴力场景有效地转换成娱乐化的场景,对暴力进行消解,减轻电影中的暴力场景的沉重感和残酷。“昆汀擅长运用戏仿与反讽手法,添加了荒诞和诙谐等元素来呈现暴力的审美个性,丰富暴力的内涵。”[]
在昆汀的电影中,女性角色也是是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昆汀喜欢从女性的角度来完成暴力”[],米娅是《低俗小说》中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一个人物,米娅是黑帮老大的女人,追寻娱乐,没有天生的好斗性,是影片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电影的宣传海报也是米娅一人,海报中的她手持香烟,穿着高跟鞋,销魂地趴在床上,红唇黑发、浓眉大眼,傲慢的姿态,将米娅的性感显现得淋漓尽致。米娅是情节的催化剂,“正是这个性感的女人在最不恰当的时候险象环生,使观众们的预期徒然落空,让剧情急转直下地朝反方向发展。”[]
社会底层、边缘化的人物在影片中是有血有肉的生动存在,朱尔斯在影片中也是一个荒诞性的人物,他拥有着黑皮肤,在影片中与白人文森特是一对搭档,他是一个黑社会大佬的手下,他经常口中念着圣经,相信神明,但是手中却持着枪械,屠杀人命。朱尔斯这个人物的矛盾,是影片荒诞的表现之一。
文森特和朱尔斯一同坐车的时候,在二人的交谈中,文森特舞动自己的肢体的时候,不小心枪杀了坐在后座的人,这给两个职业杀手开了一个玩笑。车厢内顿时溅满鲜血,二人身上也沾满鲜血,没有铺垫的死亡,这种突发的死亡,突然荒诞化的情节,让观众猜测不到。这种游戏式的暴力场景,弱化了伤亡的沉重,用荒诞的方式消解了暴力,弱化血淋淋的场景弱化,同时也弱化了暴力带来的负面效果。
第五章 暴力美学给电影市场带来的效果与及冲击
5.1暴力电影的娱乐化
暴力存在于人类日常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暴力这样敏感的元素,在特殊处理后,施暴者上升到美学的高度,表现出深度道德缺失特征,即暴力已经丧失了原有道德层面上的自然特征,而成为一种表现主义的特征,观众会排除一切思考去接受它,犹如欣赏篮球比赛中大力扣篮一般,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却毫无危害,血而不腥。”[]
暴力是艺术的母题之一,它是死亡本能的衍生物。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暴力自然成为电影表现的重要的主题。电影从诞生到现在,暴力始终伴随着电影的发展而发展,在类型电影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片呈现的暴力激起观众心中潜在的暴力本能,然后在影片里得到化解。
“往往最黑暗,戏剧,肮脏的事情,一旦在电影中发生,观众的参与欲望会异常强烈。”[]电影是娱乐产业之一,暴力能够出现在大荧幕上被观众接受,说明电影市场需要暴力美学这样的元素,观众需要暴力美学为电影增添色彩,增强视觉观感。娱乐化的暴力满足了观众的需求,暴力电影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元素,往更多元的方向发展。暴力本身不具备审美价值,但是暴力美学将暴力与美学兼容,使暴力赋予一种新的形式出现在大众视觉里,随着时代的进步,暴力电影的娱乐化也将成为更多观众的需求。暴力的娱乐化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暴力的残忍性,转而以一种诙谐幽默,观众能够接受的形式出现在荧幕,让观众远离暴力的恐惧,以轻松的姿态接受影片中的暴力场景,使暴力成为一种可供消遣的元素,减少暴力带来的负面效果。
“娱乐化的暴力展现,就如同影视当中的歌舞一样,充当着形式主义,表现主义的角色,唯独不同的就是,歌舞表现抽象的情绪,而娱乐化的暴力则扭曲暴力原本的意义。”[]娱乐化的暴力可以是讽刺,也可以是玩笑,它脱离现实意义,不再是单纯的暴力,赋予暴力更深层次的内涵。昆汀的暴力美学带有喜剧性同时又荒诞化游戏化,令暴力这一元素在电影中变得更具有娱乐化意味,讽刺意味更强烈,成为令观众能轻易接受的暴力娱乐。
5.2暴力电影的宣泄作用
暴力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暴力电影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其血腥的场面、刺激的枪战满足人们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同时又可以释放压力,暴力在被电影语言消解后,呈现在观众眼前的不再是单纯的暴力,而是可供观赏的暴力。观众追求刺激,满足感官欲望。暴力受到社会和法律的约束,不能随意展现,有一定的压抑性,暴力美学在影片中的极致表现,与日常生活大相庭径,给带来强烈的刺激感,观众利用这种刺激感来释放内心的压抑,达到一定程度的宣泄作用。
“宣泄可以理解为亚里士多德的‘激起怜悯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也就是情绪的缓和。暴力美学引发的情绪缓和正是观看暴力电影时的怜悯与恐惧。”[]
暴力美学给观众提供了宣泄的途径,可以说是满足人们宣泄欲望的艺术加工。佛洛依德把人分成三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最原始的冲动,受自我的压制,受超我的批判。本我一直被压制着,潜伏在无意识领域里。人的内心或多或少都有暴力倾向,可以说,暴利是人的动物性本能,即本我,但本我受到现实生活的道德准则和社会秩序等约束,即超我,无法将这种情绪宣泄出来,就会积压得越来越多。而在电影的世界里,缺乏道德准则的约束,情绪就有机会得到更大的释放,甚至被放大几倍、几十倍,现代人特别是都市人生活压力大,看电影又是大众日常的娱乐方式,相对于文艺电影、科幻电影等暴力电影更具有刺激性,成为一种有效的宣泄途径。
第六章 结论
“暴力能否成为美学,则跟暴力的表现形式密切相连。暴力这样敏感的元素,在特殊处理后既暴力已经丧失了原有道德层面上的自然特征,而成为一种表现主义的特征。”[]昆汀对暴力的掌控与暴力美学的运用,达到一种炉火纯青的境界,令观众乐意接受暴力。这种接受,将观众与他的电影链接起来,构建成一条重要的精神纽带。将暴力美学运用在影视作品中即丰富了影视画面,增加了刺激元素,又消解了血腥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暴力,暴力美学今后的价值依然非常巨大。后现代电影与传统固有模式的商业电影不同,主要表现在:模式不同;创作和制作模式不同;题材来源不同。他的后现代主义的电影作品,非线性的叙事结构、碎片化拼贴化的方式、荒诞游戏化的暴力美学、独特的题材,与传统固有的商业电影截然不同,使后现代主义电影更具有市场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严政扬.暴力与死亡”——昆汀·塔伦蒂诺电影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
[]黄斯禹.昆汀·塔伦蒂诺电影“暴力美学”的艺术研究[J]戏剧与影视,2017(20):135-136
[]严政扬.暴力与死亡”——昆汀·塔伦蒂诺电影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
[]严政扬.暴力与死亡”——昆汀·塔伦蒂诺电影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
[]陈景丽.“电影顽童”的黑色游戏王国——昆汀·塔伦蒂诺电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齐晶.昆汀·塔伦蒂诺电影的暴力美学[J]风格与特色,2015(24):108-110
[]赵阳磊.后现代主义的黑色光芒——昆汀·塔伦蒂诺电影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
[]严政扬.暴力与死亡”——昆汀·塔伦蒂诺电影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
[]高嘉慧.论昆汀电影中暴力的美学意味[J]文化学刊,2019(08):61-64
[]陈景丽.“电影顽童”的黑色游戏王国——昆汀·塔伦蒂诺电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严政扬.暴力与死亡”——昆汀·塔伦蒂诺电影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
[]张坤秀.昆汀·塔伦蒂诺的反类型表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赵阳磊.后现代主义的黑色光芒——昆汀·塔伦蒂诺电影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
[]张坤秀.昆汀·塔伦蒂诺的反类型表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刘彦娟.探析昆订·塔伦蒂诺电影作品中的暴力美学[J]电影文学,2014(01):61-62
[]高嘉慧.论昆汀电影中暴力的美学意味[J]文化学刊,2019(08):61-64
[]陈景丽.“电影顽童”的黑色游戏王国——昆汀·塔伦蒂诺电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赵阳磊.后现代主义的黑色光芒——昆汀·塔伦蒂诺电影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
[]许近.昆汀·塔伦蒂诺影片风格研究[D]重庆大学,2013
[]许近.昆汀·塔伦蒂诺影片风格研究[D]重庆大学,2013
[]余泳萱.论昆汀·塔伦蒂诺电影中的暴力美学表现形式[D]长安大学,2018
[]高嘉慧.论昆汀电影中暴力的美学意味[J]文化学刊,2019(08):61-64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4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