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有一种舞蹈极具代表性意义,那便是瑶族的长鼓舞。瑶族的长鼓舞具备了悠久的文化历史,它代表了辛勤的瑶族人民在历史发展中那种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而长鼓舞蹈便是瑶族文化中的一种典型代表,长鼓舞是瑶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人们走进长鼓舞的世界,便能感受到舞蹈给人们带来的美妙,特别是长鼓舞的舞蹈动作和音乐旋律,让人们感受到瑶族人民身上那种特有的民族精神品质,瑶族人民的辛勤,团结,积极乐观都在长鼓舞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随着长鼓舞不断地发展,其舞蹈动作和舞蹈内容都得到了丰富和不断提高,舞蹈的艺术特点和特色也受到了人们的欣赏,不断的提高瑶族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力。故本文通过对瑶族长鼓舞舞蹈的审美特征进行探究,分析了长鼓舞的服饰美和形态美,有利于对瑶族文化所蕴含那种民族精神的了解,进一步提高瑶族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关键词:瑶族文化 长鼓舞 审美特征
一、引言
在如今瑶族长鼓舞已经登上舞台成为了瑶族代表性的舞蹈之一,同时也被收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深受瑶族人民群众的喜爱,瑶族在家族婚礼、喜庆节日或者传统典庆的日子都会通过跳跃瑶族长鼓舞来庆祝。长鼓舞舞蹈中保有着大量的瑶族民族文化,其以独特的瑶族长鼓舞的服饰美元素,包括简洁的服饰,华美的灵物类银饰装饰和光彩夺目的桃花刺绣,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课题主要是瑶族长鼓舞的现状分析,如何形成的,审美特征在中间的作用如何促进长鼓舞的发展,希望可以通过对瑶族长鼓舞的审美特征研究让更多的人发掘长鼓舞的优良性,让更多的人了解瑶族长鼓舞,并将长鼓舞加以传承,发扬光大。
二、瑶族长鼓舞的服饰美
瑶族人民在表演长鼓舞时所穿的瑶族服饰是瑶族文化中的一种典型代表。是瑶族人民的民族精神,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一个综合展示。走进广西的瑶乡,你可以深刻的感受瑶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充满着美好的生活气息,因为在瑶族人民所穿的瑶族服饰中大多数是花团锦簇的。桃花刺绣便是衣服上的一道风景线,通过刺上不同的图案表示不同的意义,这些图案主要有动物,人物或者是其他各种风景图案,让你感受到瑶族服饰所具备的特色。龙犬便是指盘瓠,而盘瓠瑶族人民所信仰的神,他们认为自己是盘瓠的子民,所以在衣服上突出了龙犬图案的特点。另外一个依附在瑶族服装身上的特点便是精美的灵物银饰,这些银饰主要是来自于神话传说的形象,是瑶族人民所信仰的灵物。有保护瑶族人民,趋利避害,消灾消病等寓意。
(一)华彩的桃花刺绣
瑶族服饰的桃花刺绣来源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有一名具有刺绣天赋的少女,名叫玄女,她五岁玩针,七岁开始接触刺绣。到了十六岁已经可把各种各样的人型和物型图案都给刺出来。但是玄女却不满足于此,她认为她的刺绣虽然能刺出很多东西,但是缺乏一种灵性,没有能在刺绣中感受到那种刺绣的美感。玄女苦思冥想,用尽了很多种办法但是依旧不能给刺绣之物赋予一种灵性和相形之美。一日,来到瑶山上采花,忽然,从远处飘来了一段优美的歌声。玄女随着歌声走去,发现是一位名叫青哥的少年。青哥告诉玄女自幼父母双亡,无家可归,在山上靠采药狩猎为生,自己的愿望便是游山玩水,希望能领略到瑶山最美的风景,随即要求玄女一同前往。玄女听了对此十分的感兴趣便答应了青哥,辞别了双亲,和青哥踏入了游山玩水的旅途之中。几年后,玄女归来,当她回到家中再一次接触到刺绣时,灵感不断地充斥着自己的大脑。自己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见到的山,人,景物纷纷变成了图案,遍布在玄女的脑海中。正是这些大自然的奇妙景象给玄女带来了刺绣的灵感,赋予了形纹和意境,玄女因此创造出了更多灵性的桃花刺绣。
我认为瑶族人民还喜欢将其他的鲜花装饰到服饰上,例如头巾上的桃花,衣服上的胸针,围裙上的花边,无不体现瑶族人民对花的一种热爱。图案花纹有正方形、三角形、梭形、圆形、水纹形、波浪形、之字形、工字形以及双蝶恋花、双龙戏珠、稻穗和鲜花等造型艺术。她们根据品种需要择色,巧于心计,娴于精工,绣出的图案古色古香、美观大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花是美好的,花语也代表着不同的美好寓意在长鼓舞的表演活动中,那色彩斑斓的服饰花边,便能让你依稀感受这个民族的生活特色。
(二)龙犬图腾的服饰图案
张清芬在《论广西瑶族长鼓舞龙犬图腾的特点》主要观点提出了瑶族长鼓舞服饰上存在着民族图腾,是一只五彩斑斓的龙犬,这种龙犬图腾象征着民族威严。瑶族男女在跳长鼓舞蹈“群舞”的时候,会身穿着五彩纹服装,在舞蹈高潮时期,会将服饰上的龙犬图腾捧在手心,展现给观众,示意民族信仰。
而瑶族服饰的龙犬图腾的服饰图案。这种服饰图案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瑶族以盘瓠为图腾。传说中的盘瓠是一只五彩斑斓的龙犬。盘瓠是瑶族人民心中的神犬,而瑶人自认为是盘瓠的子民。五色犬盘瓠形象与瑶族服饰艺术密不可分。盘瓠“狗头人身”,“其毛五彩”,在瑶族服饰艺术中同样体现出“狗头冠”和“犬尾”饰,“好五色衣裳”,衣斑布斓的样式与色彩特点。瑶族服饰上的五色花边,相传是瑶族祖先了捍卫民族尊严而带伤奋战的十指血痕,盘瑶男女之所以身着挑绣的方形图案的服饰,传说是当年被土官夺走的瑶王印章的模样,其子民将其图式纹样绣在衣上以示纪念,这些都和瑶王印信被壮族土司骗去和瑶族因此丧失了权力和土地的历史传说有关。
(三)精美的灵物银饰
瑶族服饰另外一个重要特点便是精美的灵物服饰。女生舞蹈者佩戴的灵物银饰,可增加舞蹈的灵动性。所以瑶族的女性舞蹈者会佩戴多种灵物银饰,这些银饰会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栩栩生动,这些关于麒麟、龙凤、花草或鸟兽等银饰在舞蹈的衬托下,会有一种灵动感,将舞蹈的灵动气氛展示出来。精美的灵物银饰。
这些灵物银饰瑶族人民认为是一种神圣的象征,这些银饰便是神灵的代表,还可以利用银饰和神灵进行“交流”,这些银饰便是建立起瑶族人民和神灵一个沟通交流的渠道。在瑶族过去的历史发展长流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传统文化对于苗族文化艺术的冲击和渗透。通过银饰所表现出来的具备了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银饰除了代表神灵的意志之外,瑶族人们觉得银饰能保佑自己的民族不断的发展壮大,当带上这些银饰时还可以趋利避害,消灾消病,保佑平安。银饰是神圣,纯洁的,代表着光明和信仰。因此,瑶族人民的衣物上大部分带有这种银饰由此也成为最为显著的民族特色文化之一。
三、瑶族长鼓舞的形态美
瑶族长鼓舞的形态美,长鼓舞动作的特点上就有所差异。有的打法比较活跃,动作带跳跃性,节奏较快,花样变化较多,这些动作中常常附带着“弹”“扭”“拧”等细节。而且还有高桩、矮桩之别。高桩是在两腿半蹲的基础上进行,矮桩是在全蹲的基础上进行,就会形成“稳”与“矮”的风格特征,所以瑶族长鼓舞的风格相对多样。
(一)长鼓舞的“弹”与“扭”
长鼓舞以“弹”和“扭”的动作作为核心点,体现出步伐的强劲有力。这个动作具体首先左脚膝盖往上抬起,接着身体微微的往前倾斜,必须先长时间的练习这个动作以此来保证身体的平稳。接着通过右脚向上抬,左脚放下,右脚再抬的过程中整个身体往上冲,体现出“弹”的动作,并具备了一股冲劲。接着身体有规律的上下起伏,通过“弹”的律动体现出舞蹈的美感。弹的动作主要体现了瑶族人民积极努力向上的民族精神,舞步在动作上是弯曲膝盖的部分较多,接着将弹力汇聚到腰上以此来体现律动的效果。长鼓舞在表演的过程中还需要带着长鼓来进行表演,所以下半身的动作就较为的简单,主要便是弹,聚力,随着音乐跳动舞步,形成了身体的弹跳。“弹”的动作反映出出瑶族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根据历史记,曾经的广西瑶民起义正是体现了瑶族人民的顽强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存在孕育了长鼓舞文化所具备的特点,并融入到了舞蹈的舞步之中。
我认为长鼓舞的另外一种律动风格便是“扭”,通过“弹”的动作发力带动上身规律的上下起伏扭动。“扭”构成了长鼓舞的主体风格,体现了另外一种勃发向上的阳刚之美。广西的瑶族人民更习惯于把“扭”称为“闪”。因为“闪”的说法更符合在舞动表演过程中的动作。因为长鼓舞在表演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膝盖进行发力,经常要做出屈和伸的动作。而在做这些动作的过程中,经常需要摆动腰部以上的部位并结合音乐的节拍,促使了“扭”这个动作的形成。通过扭的动作不但可以更好的适应音乐的节奏,还能表现出音乐所呈现出来的美感。这种扭动的方式不但让跳舞的舞者在舞步上有一个较好停顿性,由于长鼓舞的执道具而舞,在一定程度上上肢动作受道具的约束,下肢作相对显轻巧,为了配合上肢灵活多变的多向运动方式,下肢动作相对简单,且屈伸起伏为下肢最为基本的运动方式,在此基础身体协调配合,就加强了“扭”的律动,也体现出瑶族人民在舞蹈上的审美特色。
(二)长鼓舞的“稳”与“沉”
长鼓舞在表演时离不开舞者拥有一定的律动呼吸。而呼吸就体现出长鼓舞“稳”的特性。长鼓舞在表演时,动作大部分较为连贯,并且幅度也较大,无论是转身还是跳跃,或者是前进,后退,弯腰弹跳都对舞者的体能要求比较高。如果舞者缺乏一定的体能,就会出现步伐不稳,节奏感不强,不能体现出舞蹈的美感。而拥有好的呼吸方式可以减少舞者体能上的消耗,便是“稳”的由来。“稳”是指舞者在跳动的过程中,通过控制呼吸的节奏来带动整个身体的运动。在舞蹈过程中,控制气息放出和吸入的频率来带动丹田,以丹田发力,让身体整部分向下,由此融汇到全身之中,接着腿部根据节奏进行屈伸并结合呼吸的方式共同塑造了整体舞蹈的流动性。在这个过程中便是显著的体现出瑶族人民沉稳的性格,通过动静,呼吸节奏的快慢体现出舞蹈中“稳”的重要性,只有这些过程协调好才能更完美的体现出舞姿的稳定性,这就是长鼓舞所说的“稳”。
我认为长鼓舞的另外一个显著特点便是“沉”,沉和稳两者拥有一定的区别,稳主要是指在舞蹈中身体各个部门要具备协调性,呈现出稳的效果。而沉则是指在舞蹈过程中,有大部分的舞蹈动作都具备了往下沉的一个姿态。简单的说便是在身体做出往下的动作前,通过肺部进行一个快速的吸气,接着关闭腹腔起到保持一个憋气的状态,接着在身体往下沉的同时,腿部发力,将膝盖进行弯曲让整个身体呈现出一个往下压的状态,达到最低点时将气体推到丹田并准备进行下一轮的动作。“沉”的舞蹈动作体现了瑶族人民沉而不去的精神,也给长鼓舞增添了精神美和律动美,这也和瑶族人民的经历有关。根据对有关历史的研究,过去的瑶族人民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瑶族人民身上背负着振兴民族的重任,身上担负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但是瑶族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性格和精神,通过长鼓舞的动作都深刻的表现出来,瑶族人民经历过太多苦难,所以他们不骄傲,不轻浮。这便是长鼓舞中的“沉”与“稳”。
(三)长鼓舞的“曲”和“拧”
长鼓舞的“曲”形态,和瑶族人民特有的生活方式有关。瑶族人民在生活中经常翻山越岭,到山上采花,采茶。需要经常进行如爬山,步行长远的路途,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有躬背屈膝的习惯,这种习惯也自然而然的融入到长鼓舞之中,成为了一种“曲”的特色。“曲”主要是指半蹲或者全蹲的动作,并通过身子向前倾所形成的姿态。在长鼓舞的发展过程中,“曲”也渐渐变成一种评价和审美标准。长鼓舞“曲”的形态也和瑶族人民的生活习性方式有关,瑶族人民在生活中经常需要翻山越岭,去到山上采花采茶狩猎等等,在经常爬山的过程中慢慢就演变成“曲”的形态。从爬山的过程来看,腰部是不可能曲直的,因此只能以弯腰的方式或者是趴在地上的方法来进行爬山。再加上瑶族人民身上经常背着其他的重物,例如采茶用的篮筐,用于狩猎的弓箭等等,长此以往压弯了瑶族人民的脊背,但是却更能看出长鼓舞所具备的那种文化特性。因此,瑶族人民通过以“曲”的形态来融入到舞蹈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比较舒适的表演,“曲”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的习性。根据长鼓舞教学师傅所说,表演的人必须全身心的放松来体现生活的日常和舞蹈的特色,而这也就是“曲”形态的由来。
观看长鼓舞的表演,可以看到其中出现大量“拧”的造型,“拧”这个动作是将身体作为核心部分,让上半身进行左右的转动,接着配合收不的造型来共同形成“拧”的一个形态。同样的,“拧”的生活形态也和瑶族人民的生活习性有关,如长期的行走在山岭之中,道路较为狭窄,在狭窄的道路中行走便要经常礼让,因此就会侧身,而侧身这个动作便是拧的精髓,要经常的拧身换肩,由于长时间的需要作出此类的动作,瑶族人民也习惯于此,因此在长鼓舞的表演中也慢慢的塑造了“拧”形态的形成,其实是受到生活习性的影响。再来看看长鼓的表演地点,主要是在山区堂屋的一些地方,这些地方面积十分的小,但是围观的群众却十分的多,占据了太多表演者可活动的空间,因此表演者就需要做出“绕身而舞”的形态,对表演者的动作要求比较高,让身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扭转自如,每个长鼓舞的表演性动作都具有“拧”的造型性,表演内容.多来源于生产生活,是对大自然的-种模拟,这些动作都是瑶族人民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的积累而形成的,而这便是长鼓舞独特的“拧”形态。
四、结论
瑶族长鼓舞与瑶族人民的生活环境、生产劳动息息相关,与瑶族人民的宗教也有着一定的关联,这需要人们提高对瑶族长鼓舞审美特征的重视。本文研究课题是瑶族长鼓舞的审美特征,所以本文选取的文献主要也集中在这一方面。长鼓舞是瑶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歌舞之一。现阶段,瑶族长鼓舞还比较少人认知,在海外缺乏一定的知名度,但是长鼓舞舞是不可多得的文化宝藏,不论是其文化还是其审美特征都是民族民间舞蹈中颇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所以对于瑶族长鼓舞进行研究,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
参考文献
[1]李瑛著,《广西瑶族长鼓舞的服饰美》,智库时代出版社,2018年1月。
[2]付宜玲著,《广西瑶族长鼓舞文化内涵变迁》,大众文艺出版社,2016年5月。
[3]杨晋越著,《广西瑶族长鼓舞的审美探究》,广西大学出版社,2018年4 月。
[4]何永琳著,《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广西瑶族长鼓舞的教学改革》,大众文艺出版社,2017年12月。
[5]张清芬著,《论广西瑶族长鼓舞龙犬图腾的特点》,广西教育学院出版社,2017年2月。
[6]黄小明著,《广西瑶族支系“长鼓舞”差异性探析——以恭城过山瑶和富川平地瑶为例》,贺州学院学报出版社,2017年2月。
[7]李涛著,《广西瑶族长鼓舞的意识形态》,大众文艺出版社,2016年11月。
[8]孙亮著,《广西瑶族长鼓舞的起源与发展》,大众文艺出版社,2016年2月。
致 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要特别感谢向智星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从选题、内容讨论到具体的思路,都无不耐心的帮我分析问题、理顺思路,也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四年的本科学习生涯中,也始终感受着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关怀,我受益匪浅。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此论文能够顺利的完成,也归功于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使我能够较好的掌握和运对我的培养,向全体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以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指导与帮助用专业知识,使我的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借此机会,感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四年来的栽培,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谢谢你们!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7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