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较复杂化的老龄现状对卫生服务的普及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尤其是对老年人生活保障的医疗卫生资源供给起着严重的制约作用,进一步影响卫生服务在中老年群体中的可及。此外,传统的养老方式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加快建立适应当前社会现状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与中老年群体医疗服务体系正不断被社会所关注与思考。然而,国内己有研究鲜少立足于宏观视角、聚焦于中老年群体的医疗卫生服务的视角对卫生服务可及性进行分析。
本文将以“卫生服务”在中老年群体中的可及性为研究视角,基于社区居家养老以及医养结合的大背景,借助国家统计局和自有线上与线下问卷调查数据,并运用统计学分析法,对我国中老年群体的卫生服务现状进行可及性分析、讨论;最后结合当前公共卫生政策提出提高可及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老年群体;卫生服务;可及性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研究卫生服务在老年人医疗的可及性便成了当务之急。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与机构养老资源的不足,使得社区卫生机构兼具了为中老年群体提供医疗、护理、康复和保健服务的优势,成为国家提倡并解决我国中老年群体卫生服务需求过剩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一模式符合绝大多数中老年人对卫生服务的需求。
2017年3月,《“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指出2020年中国将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保障公民基本健康、预防大规模疾病发生的服务,也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1]。同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慢性病的预防和保健。
2020年,我国人口规模将超过14亿人。虽然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整体水平逐步得到提升,供给数量和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但目前公共卫生服务仍存在着客观供给和主观意愿不匹配的问题,可及性程度还没有到达到理想状态[1]。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大与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的攀升,卫生服务资源供需求之间的矛盾会越演越烈,因此促进可及性提升势在必行。
本文将以“卫生服务”在中老年群体中的可及性为研究视角,基于社区居家养老以及医养结合的大背景,借助国家卫生局和自有线上与线下问卷调查数据,并运用统计学分析法,对我国中老年群体的卫生服务现状进行可及性分析、讨论;最后结合当前公共卫生政策进一步分析,并提出提高可及性的对策建议。
1.1.2 研究意义
卫生服务可及性是衡量与评价卫生服务系统公平性、效率和质量的主要指标。卫生服务可及性作为卫生系统中间目标之一,将卫生服务系统和服务人群联系在一起;研究、评价可及性更是理解卫生政策、制定卫生政策的关键[2]。当前,深刻的卫生不公平是卫生部门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卫生政策的侧重点也从公共卫生设施建设转移到确保卫生服务的公平的可及上。相应的,研究者及政策制定者应重视脆弱人群的卫生服务可及性,关注卫生服务的不公平性——透过卫生服务利用,深入研究影响卫生服务利用和公平性的各种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重新调整、制定我国的卫生政策,提高服务的公平性,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2]。
本文将对我国中老年群体的卫生服务可及性现状进行分析与讨论。“老年病”对老年人来说是常见的,尤其是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来说,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问题是他们卫生服务中首要重视的。养老与医疗的有效结合是面对我国复杂的老龄化现状、顺应老龄化形势的必然要求,研究中老年群体的卫生服务进行可及性,可以更好的了解医养结合的实践现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缓解老年人最关心的医疗相关问题,更能为当前公共卫生政策提出建议参考,进而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3]。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卫生服务可及性的研究现状
X人口老龄化,X医学院协会曾预测,到2032年医疗领域将会出现46900至121900名初级保健和专科医生的短缺[4]。基于X前期在基层医疗方面的所做的努力,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医疗资源缺口与我国相比较小。X对社区卫生服务遵从市场调节的原则。在患者方面,病人自由择医;在机构方面,健康保险中强制要求复健只能在基层的规定给予了社区卫生服务存在和发展的空间。X社区卫生服务强调管理一体化,生理与心理服务、医院服务与社区康复、急诊与长期护理有机结合[5]。得益于社区卫生服务的计划性和系统性,X的卫生服务在地理可及性上比我国更具优势。
2018年英国全国出生人口比2012年下降9.9%,人口老龄化严重。英国是最早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国家之一。因此,英国全科医师起点高、专业化程度高,能为患者提供广泛的卫生服务,如:慢性病管理、儿童免疫接种等,解决患者90%的问题。英国全科医生占英国医生总数近40%,队伍庞大。英国法律规定居民就近选择全科医生注册登记,接受服务;非急诊病人就医必须经全科医生转诊才能进医院接受治疗[6]。英国独特的全科医生数量优势和强制的法律规定将能助其缓解老龄人口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所致的医疗卫生人才资源短缺问题。
Sherry Anne Chapman(2013)在加拿大西部开展一个示范项目——实施以客户为中心、以社区为基础的探讨“是否可以向无法承担积极决策角色的人提供对个人偏好作出反应的护理”和“如果人们生活在寄宿护理环境而不是自己的家中,是否可以将护理集中在社区”两个主要的实施挑战,评估这种寄宿护理在需要护理院级护理的个人中的实施情况,以期望寻求、提供替代的养老院护理模式[7]。
Mahyar Ghorbanzadeh(2020)提出了一个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分析,以佛罗里达州为重点,利用人口分组和这些关键精神卫生设施之间的旅行时间,计算医疗设施的空间详细无障碍性指标,结合区域交通特征,研究和评估精神卫生设施的可达性[8]。这类分析可以帮助规划人员和决策者制定更好的战略,以便在目标地区提供所需的充分的心理保健选择,满足居民越来越强烈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1.2.2 国内卫生服务可及性的研究现状
通过相关文献可知,有部分研究立足于城乡居民卫生服务、农村老年人卫生服务、社区养老卫生服务可及性等视角进行卫生服务可及性分析,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陈红敬(2012)运用统计学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法、趋势外推法等方法从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及卫生服务需要、失能残障及长期照护、卫生服务利用、医疗费用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人口老龄化给农村卫生系统所带来的挑战,分析卫生服务需要、利用的特点和变化趋势以及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为更好地满足农村老年人卫生服务需要、实现健康老龄化提供政策建议[9]。
余可锋(2014)剖析了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公共卫生事业总体现状,通过笔者对现有公共卫生政策做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从实际出发,就如何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公共卫生事业的政策制定,提出相关的建议及对策:全民平等共享国家公共卫生资源、强化社区政策落实服务管理、针对老龄人特殊服务渠道的搭建及管理[10]。
王静(2017)以“医疗护理保健服务”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可及性为研究视角,基于社区居家养老以及医养结合的大背景,借助关键绩效指标的思维,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医疗护理保健服务在社区居家养老中可及性分析指标体系,并确定其指标权重,然后对栖霞区的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护理保健服务现状进行可及性分析[3]。最后将这一指标体系应用到栖霞区的两个社区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优化可及性的对策建议。
徐鸿燕(2017)以清远市各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清远市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剖析现阶段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提出一些改进老龄化背景下清远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和建议:一是加强社区医疗卫生保障力度;二是合理配置社区医疗卫生资源;三是转变社区医疗发展服务模式;四是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体系[11]。
崔汪汪(2017)研究以安徽省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两周伤病情况和一年内住院率为基础,结合慢性病患者是否治疗及原因、两周内伤病是否就诊或就诊机构的选择及原因、一年内是否住院及原因,探讨影响安徽省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为优化省内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安徽省农村老年居民健康水平提供依据[12]。
1.2.3 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国内己有研究鲜少立足于宏观视角、聚焦于中老年群体的医疗卫生服务的视角对卫生服务可及性进行分析。本文将以“卫生服务”在中老年群体中的可及性为研究视角,基于社区居家养老以及医养结合的大背景,借助国家卫生局和自有线上与线下问卷调查数据,并运用统计学分析法,对我国中老年群体的卫生服务现状进行可及性分析、讨论,总结出我国目前卫生服务可及性现状、卫生服务普及的阻碍因素与不足之处。最后结合当前我国老年人医疗需求与公共卫生政策,提出提高可及性的建议参考。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论文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绪论、相关概念界定和公共卫生政策、以广东省为例中老年群体中卫生服务可及性的调查结果分析、调查结果讨论、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政策建议、总结。
在绪论部分,交代本次研究的背景以及意义,国内外卫生服务可及性的综述,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相关概念界定和公共卫生政策部分,阐述卫生服务可及性的相关概念与现行公共卫生政策。
以广东省为例中老年群体中卫生服务可及性的调查结果分析部分,整理答卷,把问卷问题概括成几个大类,在大类下再分小点即针对每个问卷问题进行逐一进行统计学分析。
调查结果讨论部分,根据与全国、广州市的相关指标比较和调查问卷数据结果进行讨论与总结。
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政策建议部分,主要是针对调查分析结果,结合当前公共卫生政策提出实现可及性提高的参考建议。
最后在第六部分对全文做出总结。
1.3.2 研究方法
1.3.2.1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学习已有研究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了解卫生服务普及的历程与现状;清楚卫生服务普及历程中的阻碍因素,并结合当前时事,思考与推测现存阻碍因素;同时了解现有文献的研究方向,寻找新的研究切入点。
1.3.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利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为提高问卷的真实性和应答率,研究者本人在发放调查问卷前向被调查者说明本问卷的调查目的,并强调保密性。线上问卷主要是发放在微信亲戚群、并依赖亲戚的转发与好友根据长辈情况代填;线下问卷主要是走访邻居与老年活动中心,根据问卷问题对老年群体提问并代为填写,最后将线下问卷数据录入线上问卷星平台,统一对数据进行过整理。数据录入时,问卷星中结果分析能帮助研究者本人对输入数字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对可疑数据重新核对原始调查。初步筛选后,将调查问卷数据资料导入为SPSS软件,采用SPSS21.0软件包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均数、百分位数、百分比)、卡方检验等。
1.3.2.3 比较法
通过查阅国家统计局数据,将调查结果与全国、广州市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了解广东省卫生服务可及性现状,推测其发展趋势。
1.4 本文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是新的数据,由此得到的结论更具真实性、及时性与说服力;数据分析部分中国家统计局数据与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结合的双重分析,使论文结论更加严谨;以优化当前公共卫生政策为主给予建议,使文章更具研究价值。
2 相关概念界定和公共卫生政策
2.1 人口老龄化
根据国际上的通用标准,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时,就成为老龄化国家[13]。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于1999年10月正式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截止2016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3亿,占总人口数的16.7%,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13]。
2.2 卫生服务可及性
Penchansky和Thomas提出和测试可及性的分类学定义,把广泛和模糊的概念总结成一套更具体的描述病人和卫生保健系统之间的“适合度”的量纲[14]。(1)可获得性:现有服务资源的数量和类型与患者的数量和需求类型之间的关系。(2)可接近性:服务提供方位置和患者位置之间的关系,同时考虑到患者的交通资源、在途时间和成本。(3)可承受性:服务的价格与患者的收入、支付能力及现有医疗保险之间的关系[14]。
2.3 公共卫生政策
2.3.1 公共卫生政策的定义
公共卫生政策实质是围绕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制定的XX工作指导或通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国XX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15]。
2.3.2 城乡医疗保障政策
根据城乡发展速度与居民收入水平不同,推出城镇居民享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而农村居民则享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两种医疗保险在医疗层次、服务项目、结算报销存在一定的差别[10]。
2.3.3 分级诊疗制度
分级诊疗制度是一个全面的政策组合制度,其中医疗、医保以及人事薪酬等保障机制缺一不可。分级诊疗制度的内涵概括起来是4个政策,即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16]。
基层首诊政策就是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双向转诊政策通过完善转诊程序,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逐步实现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急慢分治政策是通过完善亚急性、慢性病服务体系,将度过急性期患者从三级医院转出,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17]。上下联动政策是在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分工协作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3 以广东省为例中老年群体中卫生服务可及性的调查结果分析
3.1 分析前说明
本问卷是关于以广东省为例中老年群体中卫生服务可及性的调查。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收集问卷数据,共收集308份问卷。问卷数据的质量控制标准:剔除年龄属于30岁以下数据;剔除居住在广东省外数据。问卷的线上调查部分大多依赖好友根据长辈情况代填,朋友们在年龄信息习惯性填写自身情况,导致有部分数据出现年龄信息误填,70份数据标注为无效数据。除此之外,居住地在广东省外的3份数据也被标注为无效数据。剔除所有无效数据,共剩235份有效数据。调查表见附录一。
3.2 受访人群基本特征
3.2.1 受访人群的性别构成
调查的235位受访者中,男性为86人,占总有效样本36.6%;女性有149人,占63.4%。本调查中不同居住地方受访人群的性别分布见表3-1。对城镇和农村受访人群的性别分布进行卡方检验,χ²=1.734,P =0.188,P >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不同居住地方受访人群的男女分布相同。
表3-1 不同居住地方受访人群的性别分布
题目 | 名称 | 您现居住的地方类型是:(%)
城镇 农村 | 总计 | χ² | p | |
您的性别是: | 男 | 42(32.81) | 44(41.12) | 86(36.60) | 1.734 | 0.188 |
女 | 86(67.19) | 63(58.88) | 149(63.40) | |||
总计 | 128 | 107 | 235 |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3.2.2 受访人群的年龄构成
调查的235位受访者中,31~50岁为65人,占总有效样本27.66%;51~65岁为67人,占28.51%;66~80岁为81人,占34.47%;81岁以上为22人,占9.36%。本调查中不同性别受访人群的年龄分布见表3-2。对不同性别受访人群的年龄分布进行卡方检验,χ²=9.556,P =0.023。检验结果呈现出0.05水平显著性(chi=9.556,p=0.023<0.05),通过百分比对比差异可知,女性人群属于31~50岁的比例32.89%,明显高于男性人群的比例18.60%。男性人群属于51~65岁的比例36.05%,明显高于女性人群的比例24.16%。男性人群属于66~80岁的比例39.53%,明显高于女性人群的比例31.54%。总结可知,不同性别受访人群的年龄分布全部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认为男女受访人群的年龄分布不一样,男性受访群体中老年人较多,女性受访群体中中年人较多。
对城镇和农村受访人群的年龄分布进行卡方检验,χ²=7.085,P =0.069,P >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男女受访人群的年龄分布相同。
表3-2 不同性别受访人群的年龄分布
题目 | 名称 | 您的性别是:(%)
男 女 | 总计 | χ² | p | |
您的年龄是: | 31~50岁 | 16(18.60) | 49(32.89) | 65(27.66) | 9.556 | 0.023 |
51~65岁 | 31(36.05) | 36(24.16) | 67(28.51) | |||
66~80岁 | 34(39.53) | 47(31.54) | 81(34.47) | |||
81岁以上 | 5(5.81) | 17(11.41) | 22(9.36) | |||
总计 | 86 | 149 | 235 |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3.2.3 受访人群的居住方式构成
调查的235位受访者中,居住方式是“独居”为53人,占总有效样本22.55%;“和配偶一起”为45人,占19.15%;“和子女一起”为50人,占21.28%;“配偶子女都在身边”为87人,占37.02%。本调查中不同年龄受访人群的居住方式构成见表3-3。对不同年龄受访人群的居住方式构成进行卡方检验,χ²=28.035,P =0.001。检验结果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chi=28.035,p=0.001<0.01),通过百分比对比差异可知,“81岁以上”和“66~80岁”选择“独居”的比例36.36%、34.57%,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22.55%。“81岁以上”选择“和子女一起”的比例27.27%,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21.28%。“31~50岁”和“51~65岁”选择“配偶子女都在身边”的比例53.85%、44.78%,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37.02%。总结可知,不同年龄受访人群的居住方式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不同年龄受访人群的居住方式构成不一样。
对城镇和农村受访人群的居住方式构成进行卡方检验,χ²=0.769,P =0.857,P >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城镇和农村受访人群的居住方式构成相同,均以“配偶子女都在身边”为主。
表3-3 不同年龄受访人群的居住方式构成
题目 | 名称 | 您的年龄是:(%)
31~50岁51~65岁66~80岁81岁以上 | 总计 | χ² | p | |||
您的居住方式是: | 独居 | 6(9.23) | 11(16.42) | 28(34.57) | 8(36.36) | 53(22.55) | 28.035 | 0.001 |
和配偶一起 | 10(15.38) | 12(17.91) | 19(23.46) | 4(18.18) | 45(19.15) | |||
和子女一起 | 14(21.54) | 14(20.90) | 16(19.75) | 6(27.27) | 50(21.28) | |||
配偶子女都在身边 | 35(53.85) | 30(44.78) | 18(22.22) | 4(18.18) | 87(37.02) | |||
总计 | 65 | 67 | 81 | 22 | 235 |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3.2.4 受访人群的健康状况(近一年)
调查的235位受访者中,选择身体健康(未曾患病)为69人,占总有效样本29.36%;选择患过轻症疾病(普通感冒、发烧、轻度炎症、五官科类疾病等)已痊愈为95人,占40.43%;选择现患轻症疾病(普通感冒、发烧、轻度炎症、五官科类疾病等)为40人,占17.02%;选择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患过或现患中重症疾病——血液代谢类、心脑血管类、消化与呼吸道类、肝肾类疾病等)为31人,占13.19%。本调查中不同性别和不同居住地受访人群的健康情况分别见表3-4、表3-5。对不同性别受访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卡方检验,χ²=0.642,P =0.887,P >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不同性别受访人群的健康状况相同。患有轻症疾病和中重症疾病均归入患病,计算患病率,男性群体患病率为32.55%,女性群体患病率为28.86%,男性群体患病率比女性群体略高。
对不同居住地受访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卡方检验,χ²=1.129,P =0.77,P >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城镇和农村受访人群的健康状况相同。患有轻症疾病和中重症疾病均归入患病,计算患病率,城镇群体患病率为28.12%,农村群体患病率为32.71%,农村群体患病率比城镇群体略高。
表3-4 不同性别受访人群的健康状况
题目 | 名称 | 您的性别是:(%)
男 女 | 总计 | χ² | p | |
您近一年的健康状况如何? | 身体健康,未曾患病 | 26(30.23) | 43(28.86) | 69(29.36) | 0.642 | 0.887 |
身体状况一般,患过轻症疾病(普通感冒、发烧、轻度炎症、五官科类疾病等)已痊愈 | 32(37.21) | 63(42.28) | 95(40.43) | |||
身体状况一般,现患轻症疾病(普通感冒、发烧、轻度炎症、五官科类疾病等) | 16(18.60) | 24(16.11) | 40(17.02) | |||
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患过或现患中重症疾病(血液代谢类、心脑血管类、消化与呼吸道类、肝肾类疾病等) | 12(13.95) | 19(12.75) | 31(13.19) | |||
总计 | 86 | 149 | 235 |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表3-5 不同居住地受访人群的健康状况
题目 | 名称 | 您现居住的地方类型是:(%)
城镇 农村 | 总计 | χ² | p | |
您近一年的健康状况如何? | 身体健康,未曾患病 | 40(31.25) | 29(27.10) | 69(29.36) | 1.129 | 0.77 |
身体状况一般,患过轻症疾病(普通感冒、发烧、轻度炎症、五官科类疾病等)已痊愈 | 52(40.63) | 43(40.19) | 95(40.43) | |||
身体状况一般,现患轻症疾病(普通感冒、发烧、轻度炎症、五官科类疾病等) | 19(14.84) | 21(19.63) | 40(17.02) | |||
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患过或现患中重症疾病(血液代谢类、心脑血管类、消化与呼吸道类、肝肾类疾病等) | 17(13.28) | 14(13.08) | 31(13.19) | |||
总计 | 128 | 107 | 235 |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3.2.5 受访人群的平均就医频率(1年)
调查的235位受访者中,平均就医频率是0-2次为135人,占总有效样本57.45%;3-5次为71人,占30.21%;6-10次为18人,占7.66%;10次以上为11人,占4.68%。本调查中城镇和农村受访人群的平均就医频率概况见表3-6。对城镇和农村受访人群的平均就医频率进行卡方检验,χ²=2.298,P =0.513,P >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城镇和农村受访人群的平均就医频率无差别,均以0-2次为主。
表3-6 城镇和农村受访人群的平均就医频率
题目 | 名称 | 您现居住的地方类型是:(%)
城镇 农村 | 总计 | χ² | p | ||
您平均一年的就医频率(挂号、检查、诊断、治疗全过程算一次;复查单独算、不纳入初诊) | 0-2次 | 68(53.13) | 67(62.62) | 135(57.45) | 2.298 | 0.513 | |
3-5次 | 43(33.59) | 28(26.17) | 71(30.21) | ||||
6-10次 | 11(8.59) | 7(6.54) | 18(7.66) | ||||
10次以上(不包含10次) | 6(4.69) | 5(4.67) | 11(4.68) | ||||
总计 | 128 | 107 | 235 |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3.3 受访人群经济可及性
3.3.1 受访人群月收入水平
调查的235位受访者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有35人,占总有效样本14.89%;月收入在500-1000元有33人,占14.04%;月收入在1000-2000元有53人,占22.55%;月收入在2000-3000元有38人,占16.17%;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有76人,占32.34%。本调查中城镇和农村受访人群的月收入水平见表3-7。把样本受访人群分成城镇和农村两组,进行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Z =-5.619,P =0.000,城镇和农村受访人群的月收入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认为城镇和农村受访人群的月收入水平不一样。
通过百分比对比差异可知,城镇受访人群月收入为“2000-3000元(含3000元)”和“3000元以上”的比例18.75%、45.31%,明显高于农村受访人群月收入为“2000-3000元(含3000元)”和“3000元以上”的比例13.08%、16.82%。由此看出,城镇受访人群的月收入水平高于农村受访人群。
表3-7 城镇和农村受访人群的月收入水平
题目 | 名称 | 您现居住的地方类型是:(%)
城镇农村 | 总计 | Z | P | |
您的月收入水平(包括退休金、养老金、子女给予的生活费)? | 500元以下(含500元) | 13(10.16) | 22(20.56) | 35(14.89) | -5.619 | 0.000 |
500-1000元(含1000元) | 6(4.69) | 27(25.23) | 33(14.04) | |||
1000-2000元(含2000元) | 27(21.09) | 26(24.30) | 53(22.55) | |||
2000-3000元(含3000元) | 24(18.75) | 14(13.08) | 38(16.17) | |||
3000元以上 | 58(45.31) | 18(16.82) | 76(32.34) | |||
总计 | 128 | 107 | 235 |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3.3.2 受访人群每月卫生服务方面的支出情况
调查的235位受访者中,每月卫生服务方面的支出在200元以下有107人,占总有效样本45.53%;支出在200-400元有60人,占25.23%;支出在400-800元有41人,占17.45%;支出在800-1200元有15人,占6.38%;支出在1200-1500元有5人,占2.13%;支出在1500元以上有7人,占2.98%。本调查中不同月收入水平受访人群每月卫生服务方面的支出情况见表3-8。对不同月收入水平受访人群每月卫生服务方面的支出情况进行卡方检验,χ²=45.025,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不同月收入水平受访人群每月卫生服务方面的支出情况不一样。
通过百分比对比差异可知,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含500元)卫生服务支出200元以下的比例71.43%,明显高于平均水平45.53%。月收入在1000-2000元(含2000元)卫生服务支出“200-400元”和“400-800元”的比例32.08%、33.96%,明显高于平均水平25.53%、17.45%。由此看出,受访人群的卫生服务支出随着月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月收入水平低下便会约束卫生服务的支出。
表3-8 不同月收入水平受访人群每月卫生服务方面的支出情况
题目 | 名称 | 您的月收入水平(包括退休金、养老金、子女给予的生活费)?(%)
500元以500-10001000-20002000-30003000元 下(含元(含元(含元(含以上 500元)1000元)2000元)3000元) | 总计 | χ² | p | ||||
您平均每月用于卫生服务方面(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支出为? | 200元以下 | 25(71.43) | 16(48.48) | 11(20.75) | 25(65.79) | 30(39.47) | 107(45.53) | 45.025 | 0.001 |
200-400元 | 7(20.00) | 11(33.33) | 17(32.08) | 5(13.16) | 20(26.32) | 60(25.53) | |||
400-800元 | 0(0.00) | 5(15.15) | 18(33.96) | 4(10.53) | 14(18.42) | 41(17.45) | |||
800-1200元 | 1(2.86) | 0(0.00) | 3(5.66) | 4(10.53) | 7(9.21) | 15(6.38) | |||
1200-1500元 | 1(2.86) | 0(0.00) | 2(3.77) | 0(0.00) | 2(2.63) | 5(2.13) | |||
1500元以上 | 1(2.86) | 1(3.03) | 2(3.77) | 0(0.00) | 3(3.95) | 7(2.98) | |||
总计 | 35 | 33 | 53 | 38 | 76 | 235 |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3.4 受访人群购买医疗保险情况
3.4.1 受访人群购买医疗保险情况
调查的235位受访者中,“未曾购买医疗保险”有31人,占总有效样本13.19%;购买“基础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础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础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有177人,占75.32%;购买“基础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意外伤害医疗保险、特种疾病保险、手术医疗保险等)”有27人,占11.49%。本调查中不同月收入水平受访人群购买医疗保险情况见表3-9。对不同月收入水平受访人群购买医疗保险情况进行卡方检验,χ²=43.650,P =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不同月收入水平受访人群购买医疗保险情况不一样。
通过百分比对比差异可知,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含500元)”的受访人群“未曾购买医疗保险”的比例42.86%,明显高于平均水平13.19%。月收入在“500-1000元(含1000元)”和“2000-3000元(含3000元)”的受访人群购买“基础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础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础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的比例90.91%、81.58%,明显高于平均水平75.32%。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受访人群购买“基础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意外伤害医疗保险、特种疾病保险、手术医疗保险等)”的比例21.05%,明显高于平均水平11.49%。由此看出,受访人群购买医疗保险情况与月收入水平相关,购买医疗保险比例和卫生服务支出会随着月收入水平提高而增加,低收入制约受访群体购买医疗保险。
对城镇和农村受访人群购买医疗保险情况进行卡方检验,χ²=3.591,P =0.166,P >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城镇和农村受访人群购买医疗保险情况相同,均为购买基础医疗保险为主。
表3-9 不同月收入水平受访人群购买医疗保险情况
题目 | 名称 | 您的月收入水平(包括退休金、养老金、子女给予的生活费)?(%)
500元500-10001000-20002000-30003000元 以下元(含元(含元(含以上 1000元)2000元)3000元) | 总计 | χ² | p | ||||
您购买的医疗保险是? | 未曾购买医疗保险 | 15
(42.86) | 2
(6.06) | 7
(13.21) | 2
(5.26) | 5
(6.58) | 31
(13.19) | 43.65 | 0.000 |
基础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础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础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 | 19
(54.29) | 30
(90.91) | 42
(79.25) | 31
(81.58) | 55
(72.37) | 177
(75.32) | |||
基础医疗保险 商业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意外伤害医疗保险、特种疾病保险、手术医疗保险等) | 1
(2.86) | 1
(3.03) | 4
(7.55) | 5
(13.16) | 16
(21.05) | 27
(11.49) | |||
总计 | 35 | 33 | 53 | 38 | 76 | 235 |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3.4.2 受访人群未购买医疗保险的原因
调查的235位受访者中,“未曾购买医疗保险”有31人,进一步分析这31人未购买医疗保险的原因。因为“身体健康强壮,不需要”未曾购买保险有7人,占22.58%;因为“不知道医疗保险的相关信息与购买渠道”未曾购买保险有5人,占16.13%;因为“可支配经济收入低”未曾购买保险最多有13人,占41.94%;因为“其他原因”未曾购买保险有6人,占19.35%。本调查中受访人群未购买医疗保险原因分布见图3-1。结果显示,受访人群未购买医疗保险受低可支配经济收入影响较大,即低收入水平制约购买医疗保险。
图3-1 受访人群未购买医疗保险的原因分布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3.5 受访人群地理可及性
3.5.1 距离受访人群家最近的医疗机构
调查的235位受访者中,距离受访人群家最近的医疗机构是“市及以上医院(三甲医院)”有57人,占总有效样本24.26%;“区级医院(二甲医院)”有42人,占17.87%;“村或社区卫生室”有48人,占20.43%;“乡镇卫生院”有56人,占23.83%;“个体医生诊所”有32人,占13.62%。本调查中距离城镇和农村受访人群家最近的医疗机构见表3-10。对距离城镇和农村受访人群家最近的医疗机构情况进行卡方检验,χ²=82.441,P =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距离城镇和农村受访人群家最近的医疗机构情况不一样。
通过百分比对比差异可知,距离城镇受访人群家最近的医疗机构是“市及以上医院(三甲医院)”和“区级医院(二甲医院”)的比例40.63%、28.13%,明显高于农村受访人群的选择比例4.67%、5.61%。距离农村受访人群家最近的医疗机构是“村或社区卫生室”和“个体医生诊所”的比例31.78%、22.43%,明显高于城镇受访人群的选择比例10.94%、6.25%。由此可以看出,城镇受访人群居住地接近市中心,享有与接受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高;农村受访人群居住地偏离市中心,享有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较低;反映城乡经济与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不均衡。
表3-10 距离城镇和农村受访人群家最近的医疗机构
题目 | 名称 | 您现居住的地方类型是:(%)
城镇农村 | 总计 | χ² | p | |
距离您家就医最近的医疗机构是? | 市及以上医院(三甲医院) | 52(40.63) | 5(4.67) | 57(24.26) | 82.441 | 0.000 |
区级医院(二甲医院) | 36(28.13) | 6(5.61) | 42(17.87) | |||
村或社区卫生室 | 14(10.94) | 34(31.78) | 48(20.43) | |||
乡镇卫生院 | 18(14.06) | 38(35.51) | 56(23.83) | |||
个体医生诊所 | 8(6.25) | 24(22.43) | 32(13.62) | |||
总计 | 128 | 107 | 235 |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3.5.2 受访人群家距最近的医疗机构距离
调查的235位受访者中,受访人群家距最近的医疗机构距离为“小于1公里(包含1公里)”有71人,占总有效样本30.21%;“1-2公里(包含2公里)”有68人,占28.94%;“2-4公里(包含4公里)”有57人,占24.26%;“4-5公里(包含5公里”)有12人,占5.11%;“5公里以上”有27人,占11.49%。本调查中城镇与农村受访人群家距最近的医疗机构距离构成见表3-11。对城镇与农村受访人群家距最近的医疗机构距离构成进行卡方检验,χ²=7.388,P =0.117,P >0.01,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认为城镇与农村受访人群家距最近的医疗机构距离构成相同,均以短距离为主。
表3-11 城镇与农村受访人群家距最近的医疗机构距离构成
题目 | 名称 | 您现居住的地方类型是:(%)
城镇农村 | 总计 | χ² | p | |
您家与就医最近的医疗机构距离 | 小于1公里(包含1公里) | 44(34.38) | 27(25.23) | 71(30.21) | 7.388 | 0.117 |
1-2公里(包含2公里) | 40(31.25) | 28(26.17) | 68(28.94) | |||
2-4公里(包含4公里) | 29(22.66) | 28(26.17) | 57(24.26) | |||
4-5公里(包含5公里) | 6(4.69) | 6(5.61) | 12(5.11) | |||
5公里以上 | 9(7.03) | 18(16.82) | 27(11.49) | |||
总计 | 128 | 107 | 235 |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3.6 受访人群卫生服务可获得性
3.6.1 受访人群的平均就医时长
调查的235位受访者中,受访人群的平均就医时长为“1-2天”有173人,占总有效样本73.62%;“3-4天”有36人,占15.32%;“5-6天”有12人,占5.11%;“7-10天”有8人,占3.40%;“10天以上(不包含10天)”有6人,占2.55%。本调查中不同健康状况的受访人群的平均就医时长构成见表3-12。对不同健康状况的受访人群的平均就医时长构成进行卡方检验,χ²=30.591,P =0.002,存在显著性差异,认为不同健康状况的受访人群的平均就医时长构成不一样。
通过百分比对比差异可知,“身体健康,未曾患病”的受访人群的平均就医时长为“1-2天”的比例82.61%,明显高于平均水平73.62%。“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患过或现患中重症疾病”的受访人群的平均就医时长为“7-10天”和“10天以上”的比例16.13%、9.68%,明显高于平均水平3.40%、2.55%。由此说明,病情严重程度与身体健康状况影响受访人群的平均就医时长,病情越严重、身体健康状况越差中老年群体的平均就医时长就越长。
对城镇和农村受访人群的平均就医时长构成进行卡方检验,χ²=0.381,P =0.984,P >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城镇和农村受访人群的平均就医时长构成相同,均为“1-2天”为主。
表3-12 不同健康状况的受访人群的平均就医时长构成
题目 | 名称 | 您近一年的健康状况如何?(%)
身体健 康状况 身体状身体状不佳,患 况一般,况一般,过或现 患过轻现患轻患中重 症疾病症疾病症疾病 身体健(普通(普通(血液 康,未感冒、发感冒、发代谢类、 曾患烧、轻度烧、轻度心脑血 炎症、五炎症、五管类、 官科类官科类消化与 疾病等)疾病等) 呼吸道 已痊愈类、肝肾 类疾病等) | 总计 | χ² | p | ||||
您就医一次的平均时长(包括挂号、检查、诊断、治疗全过程) | 1-2天 | 57
(82.61) | 70
(73.68) | 28
(70.00) | 18
(58.06) | 173
(73.62) | 30.591 | 0.002 | |
3-4天 | 9
(13.04) | 17
(17.89) | 6
(15.00) | 4
(12.90) | 36
(15.32) | ||||
5-6天 | 3
(4.35) | 4
(4.21) | 4
(10.00) | 1
(3.23) | 12
(5.11) | ||||
7-10天 | 0
(0.00) | 2
(2.11) | 1
(2.50) | 5
(16.13) | 8
(3.40) | ||||
10天以上(不包含10天) | 0
(0.00) | 2
(2.11) | 1
(2.50) | 3
(9.68) | 6
(2.55) | ||||
总计 | 69 | 95 | 40 | 31 | 235 |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3.6.2 受访人群对就医过程的满意度
本次问卷关于“受访人群对就医过程的满意度”主要分成预约系统、住院期间护理、医疗器械、医护人员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受访人群对就医过程的满意度分布见图3-2。由图3-2可以看出,受访人群对四个方面的满意度分布都十分接近,无显著性差异,可认为受访人群对就医过程的满意度分布相同。将“满意”和“很满意”纳入受访人群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认可度,“很不满意”和“不满意”纳入受访人群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否定率。在四个方面里,医疗器械方面的认可度最高为53.19%,超过50%;医护人员方面的否定率最高为5.96%。总结可知,中老年群体十分认可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设备水平,但对诊疗效率有所否定。因此,医疗卫生机构应把改进重点从质量转移到效率上,提高医疗卫生人员学历水平,增加人员数量、出诊次数,提高工作频率与效率,缩短就医时长。
图3-2 受访人群对就医过程的满意度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3.6.3 受访人群认为在医护人员方面最需要改进之处
调查的235位受访者中,受访人群认为在医护人员方面最需要改进之处为“提高医护人员学历水平、治疗水平”有82人,占总有效样本34.89%;“增加医护人员数量,提高工作频率,缩短就医检查时长”有94人,占40%,比例最高;“增加医师每周出诊次数,提高坐诊率”有50人,占21.28%;“其他”有9人,占3.83%。本调查中受访人群认为在医护人员方面最需要改进之处构成见图3-3。总结可知,受访人群认为在医护人员方面最需要改进之处集中于工作效率方面,被选择比例最高。医疗卫生机构应把改进重点从质量转移到效率上,缩短就医时长;其次再兼顾医疗卫生人员的学历水平。
图3-3 受访人群认为在医护人员方面最需要改进之处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3.7 受访人群认为影响卫生服务可及性的主要原因
调查的235位受访者中,受访人群认为影响卫生服务可及性的主要原因为“个人收入情况与卫生服务需求不匹配,收入水平不足以支付其卫生服务费用”有143人,占总有效样本60.85%;“医疗机构存在地理缺陷,与家距离远,就医不便”有89人,占37.87%;“卫生服务一体化程度低,以医疗服务为主,预防、康复、保健服务较少”有122人,占51.91%;“基层医疗机构设备条件低,无法满足各种检查需求”有105人,占44.68%;“三甲医院医疗资源紧缺,影响就医时长”有76人,占32.34%。通过百分比对比差异可知,中老年群体认为收入水平是影响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最主要原因。
本调查中城镇和农村受访人群认为影响卫生服务可及性的主要原因见表3-13。对城镇和农村受访人群认为影响卫生服务可及性的主要原因进行卡方检验。“医疗机构存在地理缺陷,与家距离远,就医不便”呈现出0.05水平显著性(chi=6.549,p=0.010<0.05),通过百分比对比差异可知,农村受访人群认为主要原因是“医疗机构存在地理缺陷,与家距离远,就医不便”的比例46.73%,明显高于城镇受访人群的比例30.47%。“对于卫生服务一体化程度低,以医疗服务为主,预防、康复、保健服务较少”呈现出0.05水平显著性(chi=4.909,p=0.027<0.05),通过百分比对比差异可知,农村受访人群认为主要原因是“对于卫生服务一体化程度低,以医疗服务为主,预防、康复、保健服务较少”的比例59.81%,明显高于城镇受访人群的选择比例45.31%。“三甲医院医疗资源紧缺,影响就医时长”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chi=7.233,p=0.007<0.01),通过百分比对比差异可知,城镇受访人群认为主要原因是“三甲医院医疗资源紧缺,影响就医时长”的比例39.84%,明显高于农村受访人群的比例23.36%。
总结可知,城镇和农村受访人群认为主要原因是“个人收入情况与卫生服务需求不匹配,收入水平不足以支付其卫生服务费用”和“基层医疗机构设备条件低,无法满足各种检查需求”的比例是相同的;城镇和农村受访人群认为主要原因是“医疗机构存在地理缺陷,与家距离远,就医不便”、“卫生服务一体化程度低,以医疗服务为主预防、康复、保健服务较少”和“三甲医院医疗资源紧缺,影响就医时长”的比例是不一样的。
表3-13 城镇和农村受访人群认为影响卫生服务可及性的主要原因
题目 | 名称 | 您现居住的地方类型是:(%)
城镇农村 | 总计 | χ² | p | |
个人收入情况与卫生服务需求不匹配,收入水平不足以支付其卫生服务费用 | 未选中 | 51(39.84) | 41(38.32) | 92(39.15) | 0.057 | 0.811 |
选中 | 77(60.16) | 66(61.68) | 143(60.85) | |||
总计 | 128 | 107 | 235 | |||
医疗机构存在地理缺陷,与家距离远,就医不便 | 未选中 | 89(69.53) | 57(53.27) | 146(62.13) | 6.549 | 0.01 |
选中 | 39(30.47) | 50(46.73) | 89(37.87) | |||
总计 | 128 | 107 | 235 | |||
卫生服务一体化程度低,以医疗服务为主,预防、康复、保健服务较少 | 未选中 | 70(54.69) | 43(40.19) | 113(48.09) | 4.909 | 0.027 |
选中 | 58(45.31) | 64(59.81) | 122(51.91) | |||
总计 | 128 | 107 | 235 | |||
基层医疗机构设备条件低,无法满足各种检查需求 | 未选中 | 73(57.03) | 57(53.27) | 130(55.32) | 0.333 | 0.564 |
选中 | 55(42.97) | 50(46.73) | 105(44.68) | |||
总计 | 128 | 107 | 235 | |||
三甲医院医疗资源紧缺,影响就医时长 | 未选中 | 77(60.16) | 82(76.64) | 159(67.66) | 7.233 | 0.007 |
选中 | 51(39.84) | 25(23.36) | 76(32.34) | |||
总计 | 128 | 107 | 235 |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3.8 受访人群与其他人群卫生可及性的比较
3.8.1 受访人群与全国、广东省人均经济情况比较
2019年广东省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广东省的经济可及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3-14)。本调查提供比较的数据是由平均收入水平(城镇受访人群平均收入水平为“2000-3000元”,城镇受访人群平均收入水平为“1000-2000元”)的中位数(城镇中老年群体月均可支配收入2500元,农村中老年群体月均可支配收入1500元)乘以12得到。本调查是以广东省中老年群体为调查对象,城镇和农村中老年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广东省城镇和农村全体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表明中老年群体收入水平低是影响我省卫生服务的经济可及性的重要原因。城镇调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略低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农村调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说明广东省的农村中老年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位于全国农村中老年群体收入前列。
表3-14 调查人群与2019年全国以及广东省人均经济情况比较
2019年数据 | 全国 | 广东省 | 本调查 |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42359 | 48118 | 城镇中老年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 | 30000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6021 | 18818 | 农村中老年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 | 18000 |
数据来源:2019中国统计年鉴,2019广东统计年鉴,问卷调查
3.8.2 广东省卫生资源与广州市比较
如表3-15,对2018年广东省卫生资源与2018年广州市进行比较,可见广州市在医疗配备、卫生人员方面的资源都高于广东省的平均水平,即可认为广东省全体居民的卫生资源可获得性低于广州市。广州市作为国家经济水平名列前茅的一线城市,其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和政策值得在广东省的大部分二三线城市推广和试行。
表3-15 广东省与广州市卫生服务可获得性比较
地区 | 医院、卫生院床位(每千人) | 卫生人员(每千人) | 执业(助理)医师(每千人) | 注册护士
(每千人) |
广东省 | 6.04 | 6.80 | 2.60 | 2.90 |
广州市 | 6.38 | 10.49 | 3.63 | 4.81 |
数据来源:2019年广东省卫生统计年鉴
4 调查结果讨论
4.1 经济可及性比较
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受访人群未购买医疗保险受低可支配经济收入影响较大,购买医疗保险比例和卫生服务支出会随着月收入水平提高而增加,低收入制约中老年群体的医疗保险购买意愿和卫生服务支出。中老年群体欠缺享有医疗卫生服务的物质基础,将无法获得基本卫生服务。提高中老年群体收入水平是实现卫生服务可及性提高的基石。
城镇受访人群的月收入水平高于农村受访人群。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令农村中老年群体享有的卫生资源变得更加紧缺,完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并健全卫生医疗体系迫在眉睫,这也意味着需要出台新政策来缓解农村中老年群体的卫生服务需求压力。
城镇和农村中老年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广东省城镇和农村全体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表明中老年群体收入水平低是影响我省卫生服务的经济可及性的重要原因。农村调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说明广东省的农村中老年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位于全国农村中老年群体收入前列,广东省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各群体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4.2 地理可及性比较
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城镇中老年群体居住地接近市中心,享有与接受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高;农村中老年群体居住地偏离市中心,享有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较低;反映城乡经济与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不均衡。
城镇与农村受访人群家距最近的医疗机构距离构成相同,均以短距离为主。表明,医疗机构数量基本满足中老年群体对于医疗卫生机构地理可及性的需求,但实现医疗卫生机构地理可及性的提高仍需继续增加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缩短就医距离。
4.3 卫生服务可获得性比较
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年群体“和子女一起”或“配偶子女都在身边”居多,高于调查样本平均水平;老年群体“独居”居多,高于调查样本平均水平。中老年群体独居,特别是失能老人独居,将导致该群体的卫生服务可获得性大幅度降低。XX和社会应更加关注老年群体日常生活与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需求,解决老年群体卫生服务需求任重道远。
受访人群认为在医护人员方面最需要改进之处集中于工作效率方面,被选择比例最高。病情严重程度与身体健康状况也将影响受访人群的平均就医时长,病情越严重、身体健康状况越差,中老年群体的平均就医时长就越长。医疗卫生机构应注重提高诊疗大病、重病、慢病的医生的坐诊率、医疗技术人员的检查率,从而提高挂号、检查、诊断、治疗过程的效率,缩短就医时长。
农村受访人群认为地理缺陷和卫生服务内容不全是影响卫生服务可及性的主要原因,城镇受访人群认为三甲医院资源缺乏和诊疗效率是影响卫生服务可及性的主要原因。对比可知,城镇和农村中老年人群体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侧重点不同。由于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不均衡,相比于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与效率,农村中老年人群体更关注医疗卫生服务的数量与获得服务的便捷程度,其卫生服务可获得性较城镇中老年群体低。
5 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政策建议
5.1 健全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人口众多却面临获得更少公共卫生资源的困境。农村新农合医疗保障制度的推出,使广大农村老年朋友在经济有限的条件下,减轻疾病经济负担,得到及时救治[18],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医疗层次、服务项目、结算报销存在一定的差别,此公共卫生政策的差别,造成城乡居民分享的公共卫生资源存在不均衡[10]。除此之外,医疗保险制度中的起付线标准也对中老年群体的医疗服务需求造成了不良影响。当初引入起付线是为了增加居民对医疗服务的成本意识,然而事实上,起付线作为患者直接支付的一部分通常会降低了有效的医疗服务需求,促使他们延迟医疗检查,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这通常对老年人,尤其是贫困的老年人影响最大[19]。XX应加快健全城乡医疗保险制度,适当调整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扩大医保报销药品(特别是治疗大病、重病、慢性病的药品)范围,从根源上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5.2 拓展社工工作范围,给予中老年群体关怀与援助
调查发现,大部分老年群体都是独居为主,月收入水平低,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大,个人收入情况与卫生服务需求不匹配,收入水平不足以支付其卫生服务费用,社工的普及或将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矛盾。社工的工作职责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自身专业价值观念与知识、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20]。把失能老人、孤寡老人、独居老人纳入社工的服务对象,利用自身熟知的政策条例与知识,定期给特殊中老年群体进行心理关怀和社会援助,缓解部分符合条件的中老年群体的卫生服务费用压力。
5.3 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缩短就医距离
家庭医生不是私人医生,是对服务对象实行全面的、连续的、有效的、及时的和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和照顾的新型医生[21]。在中国,由于家庭医生还未成熟,所以还存在很多以的顾问式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在2018年10月开始推行,随着各地试点工作的推进,家庭医生逐渐渗入家庭与学校,但却只停留在信息通知与电话咨询阶段,社会大部分群体还未清楚家庭医生的信息情况与卫生服务接受途径、流程。社区与学校都缺少对家庭医生工作内容的宣传,应及时弥补不足,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加大相关知识与规则宣传的力度,缩短中老年群体就医距离。
5.4 组建志愿者医疗队,共筑需求沟通桥梁
“爱心奉粥”、“流浪之家”、“爱心义卖”等长期志愿活动的存在表明社会志愿者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发动社会志愿者,组建专属志愿者医疗队,正确发挥社会力量,提供社区内免费上门义诊服务,跨越就医距离阻碍,帮助中老年群体解决卫生服务需求问题。服务后整理中老年群体信息,并反馈给家庭医生与群体所在社区,共筑卫生服务需求沟通桥梁,与社会共同关心中老年群体、解决卫生服务需求。
5.5 加大提升医生薪酬福利力度,鼓励医疗人才下沉
医疗卫生人才集中于高层医疗机构是分级诊疗制度与基层首诊难以推进的一大原因。XX应加快完善医疗卫生人员薪酬制度,规范评级、升职、加薪制度,增加基层卫生人员福利,鼓励医疗人才下沉,从而达到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和诊疗效率、推动基层首诊政策实行的目的。
5.6 提高医师周坐诊率,缩短就医时长
患有大病、重病、慢性病的中老年群体为了自身治疗效果的完整性,通常只向一个医生问诊。三甲医院医疗资源紧缺,医师坐诊率低、医疗技术人员检查效率低,将大幅度延长其就医时长,耽误就诊者病情,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状况与就医体验。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三甲医院)应规范评级、升职、加薪制度,可借鉴英国超额奖励制度(医师看诊超过规定数额,超出部分的看诊费用按照一定比例计入薪酬)并试行,提高医师工作积极性和周坐诊率,缩短就医时长。
5.7 加大师承制鼓励力度,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多样化
社会中存在许多拥有丰富从医经验的退休中医生,XX应加大师承制鼓励力度,不但用补贴形式鼓励这些退休中医生招收徒弟、传承千年中医之道;而且鼓励学徒学成后开立私人诊所、中医保健、中医理疗,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多样化,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6 总结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与总结,我们对目前广东省中老年群体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中老年群体收入水平低是影响我省卫生服务的经济可及性的重要原因。第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资源供给与中老年群体过剩的卫生服务需求不匹配。第三,城镇和农村中老年群体享有与接受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存在差异,城乡经济与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不均衡。第四,农村中老年人群体卫生服务可获得性比城镇中老年群体低,中老年群体独居导致该群体的卫生服务可获得性大幅度降低。本文调查范围仅限于广东省地区,调查人群限于中老年人,但希望我们的结论与政策建议能对提高其他地区、其他人群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黄杜鹃.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三维提升模型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8.[2]黄继峥.汕头宁养人群卫生服务可及性调查[D].汕头:汕头大学,2013.
[3]王静.医疗护理保健服务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可及性分析——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
[4]Eric FINKELSTEIN. X管理化保健社区卫生发展新秀[J]. 中国社区医师, 2011(38):25-25.
[5]王泠.以服务功能为视角的西安市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
[6]韩颖.区域综合医院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7]Sherry Anne Chapman.Client-centred,community-based care for frail seniors[J].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2012,11(03):253-261.
[8]Mahyar Ghorbanzadeh,Kyusik Kim,Eren Erman Ozguven.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ransportation-based accessibility to mental health service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2020,81:53-61.
[9]陈红敬.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卫生服务需要及利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2012.
[10]余可锋.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公共卫生事业的政策分析[J].中国职工教育,2014(22):108-109.
[11]徐鸿燕.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运行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7.
[12]崔汪汪.安徽省农村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安徽医科大学,2017.
[13]安颖.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分析[J].科技视界, 2017(34):135-139
[14]王伟 任苒.卫生服务可及性概念与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经济, 2011(03):49-51.
[15]沈伟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使用现状与审计探讨[J].时代金融,2015(12):182-184.
[16]严善梅.医疗服务供需矛盾背景下中国医生集团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7.
[17]李相荣 田进芳 李汶广 汤榕.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关键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9(2):14-17.
[18]刘远立.构建全民健康社会[M].北京:屮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47.
[19]张晓曹乾译,莫西洛斯编.医疗保障筹资,欧洲的选择[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173.
[20]张雪.关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志愿者管理研究–以东莞某社工中心为例[D].吉林:吉林大学,2013.
[21]严国进.强化签约服务管理让家庭医生更规范[N].中国商报,2018-10-16(P01).
附录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老年群体就医情况与卫生服务可及性的调查
你好,由于毕业论文需要数据。我正进行一项关于中老年群体就医情况与卫生服务可及性的调查。卫生服务可及性,可定义为“个人获得适当卫生服务的能力”。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经济可及性、地理可及性和服务可及性。经济上的可及性指有无支付能力;地理可及性指到达医疗卫生机构的方便程度,即到达医疗机构所需要的时间长短;服务可及性指所提供的卫生服务内容与患者数量、需求的匹配情况。本次调查问卷我采取不记名的方式填写,对于您提供的信息将会严格保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协助。
1. 您的性别是: [单选题] *
○男 | ○女 |
2. 您的年龄是: [单选题] *
○30岁以下 | ○31~50岁 | ○51~65岁 | ○66~80岁 | ○81岁以上 |
3. 您的居住方式是: [单选题] *
○独居 |
○和配偶一起 |
○和子女一起 |
○配偶子女都在身边 |
4. 您现居住的地方类型是: [单选题] *
○城镇○农村 |
5. 您近一年的健康状况如何? [单选题] *
○身体健康,未曾患病 |
○身体状况一般,患过轻症疾病(普通感冒、发烧、轻度炎症、五官科类疾病等)已痊愈 |
○身体状况一般,现患轻症疾病(普通感冒、发烧、轻度炎症、五官科类疾病等) |
○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患过或现患中重症疾病(血液代谢类、心脑血管类、消化与呼吸道类、肝肾类疾病等) |
6. 您近一年患过或现患的疾病是? [单选题] *
○血糖类疾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等) |
○心脑血管类疾病(冠心病、贫血、慢性心力衰竭、心脏病、心肌炎、脑出血等) |
○消化与呼吸道类疾病(消化性溃疡、胃溃疡、胃穿孔、肺梗阻、肺结核、肺癌等) |
○肝肾脾类疾病(肝硬化、乙肝、尿毒症等) |
○骨骼关节类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等) |
○丧失自理能力的疾病(痴呆症、尿失禁等) |
○其他疾病 _________________ |
7. 您的月收入水平(包括退休金、养老金、子女给予的生活费)? [单选题] *
○500元以下(含500元) |
○500-1000元(含1000元) |
○1000-2000元(含2000元) |
○2000-3000元(含3000元) |
○3000元以上 |
8. 您平均每月用于卫生服务方面(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支出为? [单选题] *
○200元以下 |
○200-400元 |
○400-800元 |
○800-1200元 |
○1200-1500元 |
○1500元以上 |
9. 您购买的医疗保险是? [单选题] *
○未曾购买医疗保险 |
○基础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础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础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 |
○基础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意外伤害医疗保险、特种疾病保险、手术医疗保险等) |
10. 您未购买医疗保险的原因是? [单选题] *
○身体健康强壮,不需要 |
○不知道医疗保险的相关信息与购买渠道 |
○可支配经济收入低 |
○其他原因 |
11. 距离您家就医最近的医疗机构是? [单选题] *
○市及以上医院(三甲医院) |
○区级医院(二甲医院) |
○村或社区卫生室 |
○乡镇卫生院 |
○个体医生诊所 |
12. 您家与就医最近的医疗机构距离 [单选题] *
○小于1公里(包含1公里) |
○1-2公里(包含2公里) |
○2-4公里(包含4公里) |
○4-5公里(包含5公里) |
○5公里以上 |
13. 患病时选择就诊医疗机构的首要影响因素? [单选题] *
○离家距离 |
○疾病严重程度 |
○医疗机构水平 |
○疾病治疗效果 |
○医疗费用 |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
14. 您平均一年的就医频率(挂号、检查、诊断、治疗全过程算一次;复查单独算、不纳入初诊) [单选题] *
○0-2次 |
○3-5次 |
○6-10次 |
○10次以上(不包含10次) |
15. 您就医一次的平均时长(包括挂号、检查、诊断、治疗全过程) [单选题] *
○1-2天 |
○3-4天 |
○5-6天 |
○7-10天 |
○10天以上(不包含10天) |
16. 在就医过程(挂号、检查、诊断、治疗)中,您就医体验是怎样的[矩阵单选题]
很不满意 | 不满意 | 一般 | 满意 | 很满意 | |
预约系统方面(包括挂号预约、检查预约) | ○ | ○ | ○ | ○ | ○ |
住院期间护理方面(病情上的熟悉、日常指导、术后指导、出院及康复指导) | ○ | ○ | ○ | ○ | ○ |
医疗器械方面(可进行方便、可靠、全面的设备检查) | ○ | ○ | ○ | ○ | ○ |
医护人员方面(包括学历水平、人员数量、出诊次数、工作频率与效率) | ○ | ○ | ○ | ○ | ○ |
17. 你认为医疗机构在医护人员方面哪一点最需要改进? [单选题] *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8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