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步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展,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和空巢老人快速增长,我国逐渐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老龄化社会中,由于我国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家庭养老在养老中的作用越来越小,如何解决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传统的家庭化养老模式和社会养老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我国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老龄化形势需要,老年人口是一个有特殊需求和需要特别照顾的庞大群体,我国目前现有的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在这一过程中,社区的逐步发展使其逐渐成为了各种养老服务的载体和媒介,城市内的社区养老服务业随之崛起,社区养老服务的新模式已经日益显示出了发展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我国的社区养老起步相比发达国家较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虽然经过多年发展,本地区的养老基础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新型的社区养老对于当前我国养老问题解决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来为我市继续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做出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社区养老;养老机构;养老保障;养老服务
一、社区养老服务概述
(一)社区养老服务的含义
上个世纪60年代,在欧洲由德国学者首先提出了社区的概念,而社区养老的概念是被X学者法林顿提出的,社区养老最开始被称为社区照顾,后来随着社区照顾的对象逐渐转变为老年人,英国最先提出了(communitybasedcareforelderly)的概念,也就是社区养老的原型。西方社会很早就开始了以社区为单元的社会秩序建设,而我国的社区建设起步较晚,所以社区养老服务也是20世纪末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项养老服务,根据接受服务的地点不同社区养老服务也有不同的划分,在专业的机构场所接受养老服务的称为社区机构养老,而在家接受社区人员上门服务的称为社区居家养老。
(二)社区养老服务的必要性
1.我国老龄人口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主要是从进入21世纪以后出现的,现在我国的老龄化人口已经达到世界第一,这与中国的人口基数有关。自21世纪以来,我国国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每年以平均3.2%的增速高速增长,同时我国在经过第6次人口普查以后得出的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达到了1.77亿,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也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8.87%以上。
作为世界上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未富先老”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由于我国还没有成为发达国家,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的老龄化社会提前来到,这也给我国的新世纪的人口政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推行新的养老方式。
养老是一项重大的民生问题,在近年来我国XX发布的一些国家政策方面,对于养老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老年人的幸福标准时社会幸福标准的最好提现,老年人在生活心理,情绪,医疗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如何给老年人一个美好的晚年生活,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急需解决。
尤其是最近几年,世界上发达国家都在努力推行社区化养老的新型养老方式,这种社区养老和传统养老相比具有针对性、多样性、功能齐全性等特点,因此社区养老必然将会是未来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一个方向。
2.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方式之一
目前来看,家庭化养老模式依然占据着养老模式中的主流地位,但是随着社会分工的转变和现代年轻人生活压力的增大,如何及时、周到地顾及家中多位老人的生活起居成为了棘手的问题,而同时我们应看到,养老院的费用标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在与日俱增,一般的家庭不愿承受更多的经济重压,而新出现的社区养老模式在此时横空出世,正因它结合了家庭化养老模式和社会养老模式的特点,才能逐渐为大众所接受,甚至推崇。
其实,在我国社区养老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社区养老的雏形,经过将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业逐渐完善和全面起来,我们所说的社区养老主要包括通过社区组织来为老年人提供包括生活照顾,医疗健康,精神陪护等方面的日常关照,由于我国的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加上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家庭养老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很多城市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随着生活水平和人们工作的提高,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社区养老已经成为了解决城市养老问题的首选方法。
3.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之所以在最近几年备受大众的关注,主要因为其具有的优势和可行性。一方面来说,养老但却不离开“家”,社区养老保留了传统家庭养老的优势,即能为老人提供老龄人间的情感交流和业余生活、娱乐的平台;另一方面来说,社区养老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共资源和财政拨款,大量地节约了个人养老的成本和代价、为家中的年轻人减轻负担,同时还能为社会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难等问题。
在国外的社区养老服务中,XX都发挥了主导作用,积极运用政策、法律等手段来调配社会资源,监管服务机构,同时为了老年人能享受到更为优质的养老服务而努力。在中国,因为人口庞大、体制落后于西方国家等先天因素,造成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整和不齐全,而社区养老服务却恰好能弥补这一领域的空白。
随着社区管理的日益科学化和民主化,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当代老龄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社区养老必将会成为我国最重要、应用范围最广的养老方式之一。
二、大桥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
(一)大桥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的政策依据
2007年1月,xxx、xxxx颁发了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等。这些措施的相继出台,为持续、大力推动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事业提供了可靠、有效的政策保障。
2011年,xxxx办公厅颁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基本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无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XX作为主导、部门进行协同、提倡社会参与、进行公众互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上海市民政局2014年3月印发了《关于调整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相关政策实施意见》的通知,为规范社区养老服务做出了具体而具有约束力的规定,具体内容包括:为了满足本市生活自理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提高本市养老服务的供给能力,将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照护等级的服务量分别设定为30小时/月、40小时/月、50小时/月,在此基础上,将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照护等级的服务小时单价分别调整为15元/小时、17元/小时、20元/小时。老年照护等级评估费用按不低于50元/次标准,首次评估和持续评估费用由区县财政出资保障,复核评估费用由申请者自费支付。各区县民政局将深入开展需求调查,摸清底数,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保障,并加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助老服务社等服务组织、服务实体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同时,将加强对享受补贴对象的资格审核。
(二)大桥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的主体
大桥道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人居多的居民社区,这里的老人主要的养老方式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但是与传统家庭养老不同的是,这里的养老服务不仅有家庭的介入,还有很多专业机构社区以及志愿者的加入,让养老服务能够更贴近生活,同时,也反映出社区居民邻里的和谐共处。
在杨浦区大桥街道的养老服务中,所涉及的相关服务机构有以下几类:杨浦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大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大桥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杨浦区安监局、杨浦区公安消防支队、杨浦区食药监分局、杨浦区质监局等机构。杨浦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要负责对本行政区内的养老机构进行行业管理,社区在自主推行社区养老的同时,还需要XX机构进行一定的监督管理,从而更好的提升社区养老的效率和作用,我们所说的监督机制,是要在社区养老的基础上对于为老人服务的一些专业机构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这些机构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合理有效,同住主管部门还应该定期对于辖区内的养老机构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相关服务人员的安全意识,此外质监局和药监局还应该对辖区内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和商铺进行质量把关,确保老人用到的食品药品的安全性。社区作为最基层的服务机构,应该阻止一些常态化的队伍,帮助老人维修电器或者处理一些突发情况,对于在养老过程中出现的纠纷和问题,社区应该组织专人进行调解和沟通,有效规范的为老人提供服务。这几个部门有区级、有基层组织,他们之间不但存在着上下级关系,对于社区养老服务来说,也是互相体谅、互相帮助的兄弟机构。
2009年开始,上海市整体开始尝试着推行社区公益项目的招投标机制。上海市民政局当年动用了5000万元的福利彩票公益资金,同时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按照公开招投标的形式来资助上海市各区县内各社区的安老、济困、扶幼、助残等公益服务项目。其中,社区安老自2009年起就一直被列在公益服务项目的首要位置。
而在社区养老服务日益发展的当今,光依靠XX的“公力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的相关需求,此时,一些带有非盈利性质的民间组织横空出世。在大桥街道的养老服务模式下,所参与的民间组织包括:民办敬老院、大桥街道老年协会、杨浦区志愿者队伍等。
同时,大桥街道还建立了XX、中介机构、服务实体三个层面的联络体系,在XX的宏观指导和推动下,由中介机构与服务实体进行联络与协商,并将协商结果反馈给XX层面,由XX层面运用公力量来推动整个事件的进展。这三位一体的格局,改变了原先中介组织自己管理、自己服务的混乱局面,使得公权力的管理机构与私权利的服务机构相分离,将一些能由市场自行调节的部分放归市场来进行调整,这为社区养老模式进一步引入市场化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大桥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的主要内容
大桥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的内容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提供日常的生活照顾;第二类是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及健康保健的服务;第三类是满足精神需求的服务。
第一类主要包括送饭、洗衣服、理发、打扫卫生、擦身、陪同购物、上门维修、代领物品、代缴费用等项目,上海市是通过XX采购服务项目的方式来扶持这些项目的;第二类主要由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包括医疗、代配药、陪同就医、保健、康复按摩、推拿等方面的服务;第三类包括社区老年活动室、社区老年大学、街道老年协会、保健资讯站等机构,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丰富大桥街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在服务流程方面,大桥街道的临清路居委会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居委会内设有网络社工这一职位,专门负责社区养老事宜,有老年群众或者老年群众的家属来访时,先向网络社工进行登记及备案,然后由网络社工直接处理一些紧急、简单的事宜,同时进行上报,若解决不了,则及时报告相关有职责权限的部门进行处理。这一形式是新颖的,同时也是卓有成效的,值得向其他社区推广与发扬。
西方国家大都强调社会主体要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社会服务团体和企业、个人加入到社区管理和养老服务中来,大家多方参与是社区养老能够有效为老人提供服务的基础,同时,我们还应该倡导企业和机构以及一些志愿者组织,主动的为老人提供服务,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养老的工作中来,为老年人做好服务,实现社区养老的多元化发展,从物质精神上都能够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三、杨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随着城市老龄化的日益严重,我国的老年人将会越来越多。社区养老服务虽然发展迅速,但其目前针对的主要是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群体(包括孤寡老人、军烈家属、低保户等)。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必须要有一定的公共财政资金作为保障,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着公共财政投入不足、投入范围较小等问题。
大桥街道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补贴、社区办公经费、福利彩票和一些社会上的募集经费等,但这些远不能满足社区养老资金的需求,经费的严重匮乏直接导致了XX采购服务项目的标准偏低、涉及面变窄、请不起高素质的工作人员等情况的出现,这将直接使得社区养老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要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得到更好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在对大桥街道社区进行走访后,笔者发现基层社区养老服务不足的最主要问题是缺少资金的投入和财政拨款利用率的低下。比如“星光老年之家”里,没有活动、没有固定人员、没有其他多功能的用途,“星光老年之家”已被闲置了很长一段时间,一度被改造成麻将馆、桥牌馆。这是财政拨款和XX支持力度不足的一个小方面,但从中折射出的问题却是困扰我们如今社区养老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问题所在,目前我国的社区养老是处在起步阶段,很多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无论是从机构和设备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和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要满足我国老龄化社会的需求,让更多老人能够感受到社区养老带来的便利,我们就必须从基础设施方面入手,加大力度进行基础建设,确保社区养老服务能够真正为老年人带来帮助。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社区养老环境。
(二)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我国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人员中获得正式资格的人员很少,专业注册并登记在案的保健人员和护理人员更是凤毛麟角,这一现象直接影响了养老服务的质量。近几年我国虽然也逐渐意识到了社工资格的重要性,并开始了对社工的培训和资格认证,但大多数还是停留在短期的简单、系统培训上,并不针对具体的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培训所提供的主要是类似于家政服务的项目,而这满足不了现阶段我国城市老年人口对于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养老模式的需求。
据笔者实地调查的结果得知:社区养老服务的人员结构主要是结合再就业工程,吸纳下岗的“4050”失业职工和农村进城务工的人员,她们以女性为主,特征是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社区养老服务内容基于满足社区内老年人的日常基本生活,对于那些患有中风、慢性病和需要精神慰藉、心理辅导的老人,社区内并没有配备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长期的跟踪服务。社区服务中心缺乏这样的专业人才,也缺乏对服务人才进行专业培训的人。志愿者服务的随意组合、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提供服务的不规范,都会给社区养老服务埋下隐患。
街道和社区的相关工作人员所承担的服务工作内容非常繁重,而人员数量却一直低于正常需求水平,大学生不愿来、中年人学不会、人员职能混乱、知识结构参差不齐,这些都制约了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使得现阶段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出现了瓶颈。我国目前的养老服务专业人员十分缺乏,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上门服务和护理工作,而许多管理人员往往也因为缺乏管理经验,不能适应新时期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要求。
(三)社区养老观念认识不到位
对于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这一新型的养老模式来说,无论是从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还是养老服务的受体老人来说,都存在着一定的思想芥蒂和观念滞后。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来说,往往缺乏其自身的主体意识,并不能积极发挥其作为桥梁作用的主观能动性,也不会主动去寻求政策的支持。
而对于养老服务的受众——广大的老年人来说,根深蒂固的“内靠在家养老,外靠XX劳保”的思想观念使得他们对社区养老模式存在一定的疑虑和偏见,甚至是抵触,认为这和去养老院没有区别,只是家人逃避养老责任的一种途径。
在社区养老政策推出的初期。因为宣传不到位、政策实施的压力不够,而间接导致了目前社区养老不受老年人和老年人家属重视的原因。社区老人的参与意识和参与动力尚且不足,志愿者机制也未形成,服务职能停留在上级安排的层面,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四)资金短缺
众所周知,要办一所养老机构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社区养老服务虽然不需要大型的硬件条件做支撑,但对于环境营造、设施配置、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整个社区养老的运营成本整体偏高,现在的社区养老普遍需要国家的财政做支撑,民间组织和社会力量对于动辄百万的投入只能持观望态度,而反观被服务者——老年人这边,老年人的收入主要依靠的还是退休金和养老金等,并不是很富裕,如果XX的养老设施和其他服务单纯由享受服务的老年人来承担也是不合理、不现实的,所以目前资金短缺也是社区养老服务难以开展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地方XX的财政支出能力有限,不可能无限制地投入,且社区养老服务设计市内的诸多部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较难;另一方面,个人和社会的经济能力有限,也不能有效地捐助给公益事业;最后,社区的基本经济收入层次也在不断地影响和衡量着社区的服务质量。
四、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的对策分析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的财政性拨款和财政补助是我国各地社区养老的主要资金来源,其中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及娱乐活动都是XX出资进行建造和进行的,而同时,XX财政还需要负担那些特困老人的生活补助,一些地方XX因财政收支平衡等问题而放松了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造,这对于社区养老模式的正常展开是非常不利的,对于设施所需的资金的筹集,不仅需要XX来进行适度规划,更应制定出相应的、详细的预算报告,合理地、逐步地增加对社区养老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补贴。
对社区来说,应当提升自身吸引外界资助的能力,拓宽资金来源的渠道。据走访得知,社区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基本上是以社区自筹为主、XX拨款为辅,再加上部分社会赞助。由于大桥街道地处杨树浦,上世纪是以工业为主的社区,加上近年来该地区的厂房搬迁等一些列问题,本身经济发展的水平并不高,,单纯依靠XX拨款的“等、靠、要”方式根本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需求。因此在以XX投入为主的前提下,社区必须主动出击,开展各种活动向外界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筹措必要的运转资金,保证社区养老服务的正常运行。
应将社区养老服务的性质从公共行政性经营转向市场化经营、从XX主导型管理转向XX与民间组织共同管理、从由财政补贴维持转向XX与企业共同自负盈亏,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市场的整体积极性与参与性,能更好地为社区养老服务。同时,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相关机构和企业也可以根据当地社区老年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来提供不同档次、价格高低不同的有偿服务,来进行一定的盈利,这样既能增加老年人的养老选择,也能满足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市场的需求,同时还能帮助地方XX解决一定的就业难问题,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二)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
社区养老模式是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在国内并未出现及时的能够针对该模式进行的培训,这导致了现阶段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性、缺乏职业操守的现象频频发生。
为了应对这种现象和情况,从短期来说,XX应该提供更多的基础服务培训项目,先着重提高服务人员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使这些服务人员能够在工作之余提升自我的修养与价值,并完善自己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从长期来说,XX应增强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在各高校中的地位,及时开辟一些专业对口、具有开设意义的专业,形成从专业院校到普通高校等一系列的培养体系,亿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作需求,填补社区服务业的巨大用工缺口。
同时,各级社区也可以和各高校进行对口、对接,让大学生志愿者团队为社区老年人服务,尤其是对口专业,可以利用实践期进行和专业对口的实践活动。
(三)关注老年人精神需求,完善场地设施
物质的满足不能代表精神的满足,所谓衣食足而文化兴,如今的老年人吃穿不愁,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逐渐对精神生活、文化生活有了更多方面的需求,“文化养老”正在成为一种能结合我国文化娱乐和现代人文关怀的新型养老模式,它着重体现在XX、社区的双重指引下,帮助老年人建立起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生活的养老理念,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其心理需求。
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应该包括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业余学习、文娱活动、生活援助等方面的各种服务,而不单单只是完成单一的养老护理。在社区养老助老的过程中体现出人文性和道德性,是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社区养老的方式和模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本着以让本社区的老年人的身心得到妥善的照料的原则来进行动态发展的。社区养老模式并不是一个纯物理上的空间概念,而应该是具备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时刻与当地社区老年人进行互相的情感交流,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同时又能具备一定的精神护理条件的一种氛围、环境。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不仅要满足老年人对于物质生活需求,还应该注意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这个层面上讲,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直接决定管理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对社区养老的接受程度以及晚年生活的质量。
第一是要整合社会多方面的资源,加强对老年人精神养老的有效支持;第二是应设置专门的为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而开设的专项服务机构;第三是要建设起专业化的服务人员队伍,为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提供保障;通过实地的调研走访,我们对于社区的一些主要的养老工作的服务人员和机构进行了调研访谈,并且对于社区内的一些老年人进行了随机访谈,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本社区内虽然设有专门的老年活动中心,但是中心对于社区内的老年人的日常服务和文化组织却很少,大部分老年人还是喜欢聚集在树荫或者一些小区内的活动区域进行聊天下棋等活动,老年活动设施的利用率还比较低。
(四)转变民众对社区养老的思想观念
“在家养老”的观念在中国这个传统的国家已经存在了很多年,想要转变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能促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化过程。
在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居委会干部、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作为推动社区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主体和主要参与者,一要通过走访本社区老年人的家庭,掌握其一手资料,并针对具体家庭情况来进行社区养老服务必要性和优势的讲解、推广;二要通过具体地方XX的政策指引,制定符合本地区地域特点的养老服务内容,使民众能及时了解到社区养老的服务内容;三要通过各种媒介的宣传方式,使家庭中的老年人和年轻人都能逐步认识到社区养老的优点;四要通过开办老年大学、组织文娱活动、和其他社区的交流等活动,来帮助老年人认识到社区养老服务的多样性和人文性。
相信在XX、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带动下,家庭中的老年人及年轻人都将会逐步接受这种新型化的养老模式,使老年人能在社区中度过一个安详、舒适的晚年生活。
五、结语
根据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形式,未来几年内,我国的城镇化和工业信息化将进一步发展,我们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必然会收到信息化工业化的一些影响,养老的形式也会发生很大变化,由原来单纯的家庭成员养老会逐渐多样化发展。因此,当下阶段急需社区养老服务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来对原始的养老模式作出补充和完善。
尤其是对于老年群体,社区生活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年人在一起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场所,通过社区活动,老年人之间能够进行交流沟通,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满足,很多老人年其实物质生活已经能够得到满足,最缺乏的还是精神层面的关怀,所以,社区养老能够解决老年人不愿意去养老院,害怕陌生环境的问题,让老年人更加舒服和适应,所以社区养老必然将成为我国养老的主流趋势,更影响着整个社区、社会的结构和发展。
我们应把握住XXX背景下社区养老问题的挑战与机遇,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有关资源为我国社区养老服务创造有利的条件和政策保障,逐步解决以现代社区养老问题,以新型养老模式为切入点,加强整个社会的养老保障体系制度建设,是我国当前养老保障工作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只有处理好养老问题才能更有效地维护好社会的和谐,促进现代化社会的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席恒,任行,翟绍果.智慧养老:以信息化技术创新养老服务[J].老龄科学研究,2014,2(07):12-20.
[2]韩延栋.小规模复合型社区养老模式探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22-24.
[3]王盛,白雨晨.关于发展社区养老模式的研究[J].科学发展,2014,(03):101-112.
[4]唐迪,余运江,孙旭,高向东.XX购买社区养老服务的满意度研究——基于上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西北人口,2017,38(03):93-99.
[5]青连斌.社区养老服务的独特价值、主要方式及发展对策[J].中州学刊,2016,(05):77-83.
[6]石玉温.当前我国社区养老模式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7]屈昌辉.建立以社区养老为中心的养老服务产业体系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5,22(11):1-5.
[8]鄢子龙.信息化条件下采用社区养老模式的居住小区规划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
[9]刘婷婷.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
[10]蔡中华,王一帆,董广巍.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评价——基于粗糙集方法的数据挖掘[J].人口与经济,2016,(04):82-90.
[11]陈莉,卢芹,乔菁菁.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人口学刊,2016,38(03):67-73.
[12]赵志富.上海市社区养老服务资源配置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
[13]刘婷婷.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
[14]PaulineStanton.Competitivehealthpoliciesandcommunityhealth[J].SocialScience&Medicine,2013,52(5).
致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感谢他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的启发性的引导,教授知识渊博、态度严谨、诲人不倦、悉心教导。并且教授在论文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我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且极其耐心地予以解答,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同时我要感谢这些年来教育我们知识的所有老师,正是有了他们的辛勤教育,才使得我够顺利地完成学业。我还要要感谢我的同学,他们在我读书期间这段时间给予我了很大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最后,衷心地感谢在繁忙工作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