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的保鲜

本文通过研究杨梅贮藏和保鲜研究的概况,并对几种常用的不同保鲜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冰温冷藏保鲜法对杨梅的保鲜效果最好,对新采摘下的杨梅可采用此种方法保鲜。

  前言

  杨梅(Myrica rubraSieb.and zucc)为我国特产水果,主要分布于浙、闽、苏、赣等省。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杨梅栽培面积4.67万公顷,总产量21万吨,主要集中在余姚、慈溪、黄岩、象山、温州等地。杨梅果实酸甜多汁,风味浓郁,尤其是浙江余姚和慈溪两地的杨梅,品质闻名全国。果实成熟于高温多雨季节,且无外果皮包裹,贮藏及运输十分困难,有“头日采收,次日色变,三日味变”之说,采后损失非常严重。为解决当前出现的采收期短,上市集中,不耐贮运,造成市场积压、腐烂,甚至出现大年时局部地区过剩,无法拓展外地市场的现象,适时开展杨梅贮藏和运输保鲜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研究了杨梅贮藏和保鲜研究的概况,并对几种常用的不同保鲜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为进一步开展杨梅贮藏保鲜研究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及药品

  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采摘的杨梅、酸度计、手持糖度计、电子天平、恒温箱、离心机、NaOH(分析纯)、草酸(分析纯)、2,6-二氯靛酚钠(分析纯)、蒸馏水

  1.2各指标测定方法

  1.2.1可滴定酸(TA)测定——NaOH滴定法
  (1)实验原理
  果汁中的有机酸,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以酸度计测定终点,用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可滴定酸量。
  (2)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标定
  精确称取120℃烘2h以上的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0.3~0.4g(精确至0.0001g),放入250mL锥形瓶中加蒸馏水约100mL溶解,加入1%酚酞指示剂2~3滴。用以上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显微红色30s不退色为终点。记录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毫升数,平行试验3~5次,取平均值。同样条件下取100mL蒸馏水作空白试验。记录消耗氢氧化钠的毫升数;
  (3)样品的测定
  取一定量的杨梅充分研磨果汁,再过滤得到样品,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平行实验三次得到所用氢氧化钠的毫升数。
  1.2.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手持糖度计法
  (1)原理
  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产生折射现象,且入射角正弦之比恒为定值,此比值称为折光率。饮料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折光率在一定条件下(同一温度、压力)成正比例,故测定饮料的折光率,可求出饮料的浓度(含糖量的多少)。
  (2)使用方法
  在测定样品总糖含量前,应该先用蒸馏水校准,使明亮区域和黑暗区域的分界线与刻度的零线重合。校准完成后,将待测的产品放入后面可打开的槽中,抹均匀,关上盖子,然后将糖度计对着光,从前面的孔中读数。
  1.2.3还原糖含量测定——斐林试剂法
  (1)原理
  将一定量的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等量混合,立即生成天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这种沉淀很快与酒石酸钾纳反应,生存深蓝色的可溶性的酒石酸钾纳铜络合物。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作为指示剂,用样液滴定,样液中的还原糖与酒石酸钾纳铜络合物反应,生存红色的氧化铜沉淀,待二价铜全部还原后,稍过量的还原糖把次甲基蓝还原,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既为滴定终点。根据消耗的样液量计算还原糖含量。
  (2)碱性石酸铜溶液的标定
  准确吸取碱性石酸铜乙液和甲液各5ml,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并放3粒玻璃珠。先从滴定管中加约9ml葡萄糖标准溶液,加热使其在2min内沸腾,准确沸腾30s趁热以每2秒一滴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蓝色刚好退去为终点。记录好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平行操作三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式计算。
  F=C×V(1-1)
  式中:F——10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的葡萄糖量,mg;
  C——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浓度,mg/ml;
  v——标定时消耗的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ml.
  (3)样品溶液的预测
  准确吸取碱性石酸铜乙液和甲液各5ml,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并放3粒玻璃珠。加热使其在2min内沸腾,准确沸腾30s趁热以每2秒一滴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蓝色刚好退去为终点。记录好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
  (4)样品溶液的测定
  准确吸取碱性石酸铜乙液和甲液各5ml,置于250ml锥形瓶中,并放3粒玻璃珠。从滴定管中加入比预测时样品溶液消耗总体积少1ml的样品溶液,加热使其在2min内沸腾,准确沸腾30s趁热以每2秒一滴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蓝色刚好退去为终点。记录好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平行操作三次,取其平均值。
杨梅的保鲜
  (5)结果与计算
  DE(以葡萄糖计%)=F/(m×V/250×1000)×100(1-2)
  式中:F——10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的葡萄糖量,mg;
  m——液化液样品的重量,g;
  250——样品稀释定容的体积,ml;
  v——测定时平均消耗的样品溶液的体积,ml.
  0.001—1ml葡萄糖标准液中葡萄糖质量,g;
  250—两次水解液合并后定容的体积,mL;
  X—样品含水量,%。
  1.2.4 VC含量测定——2,6-二氯靛酚钠滴定法
  (1)杨梅样品Vc提取液的制备:
  用电子天平准确地称取杨梅0.5 g,样品必须预先用温水清洗,并在空气中风干,加25ml 2%草酸溶液匀浆,并将匀浆液转入50ml离心管中;用少量2%草酸溶液冲洗匀浆杯,一起转入离心管中进行离心(5min,4500rp),将上清液移入50ml容量瓶,用少量2%草酸冲洗沉淀并离心保留上清,如此反复抽提3次,最后用2%草酸定容到50ml。
  (2)测定:
  每次量取5ml提取液放入小锥形瓶内进行滴定。用微量滴定管以2.6-二氯酚靛酚钠溶液滴定到提取液呈现淡粉红色,并在15~30秒内不褪色,滴定过程必须迅速,不要超过2分钟。
  另取5ml 2%草酸作空白对照进行滴定。平行进行2-3次,计算样品中Vc含量。
  (3)计算
  按式子M=[(V A-V B)×C×0.088×100]/(D×W)(1-3)
  其中M:100g样品中含抗坏血酸的质量mg
  VA:滴定样品管时所用去染料体积数ml
  VB:滴定空白管时所用去染料体积数ml
  C:提取液总体积ml
  D:滴定时所取的样品的提取液毫升数
  W:被检样品的重量
  0.088:0.001N2.6-二氯酚靛酚钠溶液1ml相当于0.088mgVc

  2工艺流程与分析

  2.1常温保鲜

  将刚刚采摘下的杨梅不做任何处理,装于洁净通气的竹筐中保存,在不同时期测定相应指标值。

  2.2常温充氮保鲜

  这是目前常用的简易保鲜方法,用于加工制罐头的杨梅,经挑选后,装入0.04mm塑料薄膜袋中,排除袋内空气,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在常温和相对湿度为95%的条件下保存,并根据时间测定相应值含量。

  2.3冰温冷藏保鲜

  冰温是指从O℃起至各生物组织即将开始结冰时为止的温度带。冰温保鲜技术在19世纪70年代诞生于日本,是继冷藏和气调贮藏后的第三代保鲜技术。近年来在X、韩国及我国的X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日本的冰温保鲜技术发展最快。冰温贮藏可抑制杨梅的新陈代谢,使之处于活体状态,并避免冻害出水,使保鲜后的杨梅在色、香、味和口感方面都优于冷藏(0—8℃)和冻藏(-18℃),杨梅的冻结点为-1.5℃左右。
  冰温可延缓杨梅果实采后变质的速度据席王与芳等研究,杨梅果实在贮藏期间的电导率随贮藏环境温度的降低而明显下降。温度越低,乙烯释放量越少,呼吸强度越低;在1℃下乙烯释放量、呼吸强度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丙二醛(MDA)含量与贮藏温度的关系在不同时期表现不一,但就总体而言,低温下贮藏的果实,丙二醛(MDA)的含量较低。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越慢,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温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低温可延缓杨梅果实采后衰老的速度。低温还可延缓杨梅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营养成分的下降速度和幅度。据席王与芳等研究,杨梅果实在采后贮藏过程中,糖分、总酸、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逐渐下降,温度越高,营养成分的下降速度和幅度越大。

  2.4气调保鲜

  气调可分为MAP(Modified Atmospherepaeka罗,包括自发MAp和主动MAp)和CA(Controlled AtmosPhere Storage)。自发MAP只利用包装膜的透气性与果蔬的呼吸作用来调节气体比例,在新鲜果蔬保鲜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简单,方便,但效果不及主动MAP。主动MAP是指改变包装果周围的初始气体组成与比例,然后利用包装膜的透气性和果蔬的呼吸作用来调节气体比例,以达到延长货架期的目的。CA贮藏即气调库储藏,它要求储藏过程中始终保持恒定的气体组成与比例,效果最好但投资非常大,也不适用于运输保鲜。

  2.5化学防腐剂保鲜

  采用安全无毒化学药剂处理杨梅果实,延缓杨梅果实贮藏期间的腐烂速度和程度,也是杨梅果实贮藏保鲜的研究热点之一.据王根锷等试验,用0.5%山梨酸钾、0.5%苯甲酸钠、2%蔗糖酯、0.5%尼泊金乙酯、0.02%焦亚硫酸钠、0.6%氯化钠和0.1%水杨酸等化学药剂,进行杨梅果实防腐贮藏试验.供试的药剂均有一定的减轻杨梅果实腐烂率的效果,其中以0.1%水杨酸效果最好,7天累计果实腐烂率为33.6%,是对照(70%)的1/2弱.王益光等[15]也进行了相似的试验,得出相同的结果.因此,采用安全无毒化学药剂防治杨梅果实贮藏期间的腐烂,是有前途的。

  3结果与讨论

  分析几种不同保鲜方法下杨梅从第1天到第25天各测定指标的变化情况。A:空白组B:常温充氮保鲜C:冰温冷藏保鲜D:气调保鲜E:化学保鲜
杨梅的保鲜
  表1四种保鲜处理方法与空白组对照测得的各指标含量
  通过实验对比,分析数据后得出结论,在四种常用的保鲜方法中,冰温冷藏保鲜法对杨梅的保鲜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1]陆胜民,柴春燕,孔凡春等.杨梅简易低温贮藏中的保鲜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4(6):209—211.
  [2]徐俐,袁江凌.天然保鲜剂对杨梅果实贮藏保鲜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9(12):230—233.
  [3]沈莲清,黄光荣.杨梅的MAP气调保鲜技术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15):232—234.
  [4]谢培荣,黄志乾,欧阳菊英.不同温度下MA包装对木洞杨梅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35):191—193.
  [5]戚行江,梁森苗,周利秋等.微容气调环境对杨梅的保鲜效果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03(15):237—240.
  [6]陶祝华.杨梅果实变质机理与保鲜贮运研究综述[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3):35—38.
  [7]汪国云,徐天佐,包劲松等.杨梅贮藏和运输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福建果树,2003(1):19—21.
  [8]冯先橘,陈友清,王海琴.杨梅采后主要生理变化和保鲜技术研究进展(综述)[J].浙江柑橘,2004(21):26—29.
  [9]张方洪,董传万,张颖等.杨梅保鲜问题中的功能性包装设计[J].包装工程,2004(25):142—144.
  [10]李共国,马子骏.杨梅冰温贮藏保鲜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4(3):130—132.
  [11]陈文烜,郜海燕,房祥军等.快速预冷对杨梅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10(10):169—171.
  [12]夏红,曹卫华,周翠英等.果品保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农产品加工,2004(4):16—18.

  致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老师,她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631.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4月29日
Next 2021年4月3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