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鸦片战争
在1840年6月28日,英国XX向我国发动了一场侵略战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鸦片战争。自从鸦片开始的时候,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欧洲、美洲等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这时候的清XX表现得非常的软弱无能,并且和这些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现在,如果我们重新审视一下历史的话,最终会发现,在那样的社会条件下,鸦片战争根本就是一场无法避免的战争。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的话,这也是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向全球扩张的必然结果。虽然说最直接的原因是来自于英国从事鸦片贩卖和清XX进行了一系列禁烟运动,但是也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如果要分析之所以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的话,主要在于,首先清朝的社会政治制度是非常腐败的,其次,清朝经济和技术也是非常落后的。所以,中国的战败也是必然的结果。而对于那时候的中国来说,没有其它的选择,只有起身去应付这场战争。而这场战争的必然结果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但是令人更加气愤的事情在于,清王朝的道光帝仍然以老大自居,不去深刻反思这场战争,更是不思改革。
这场鸦片战争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不但改变了我国的历史进程,更是导致了那时候的社会转型。
二、禁烟运动
18世纪末期,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1838年(也就是清道光18年)输入量竟达4万余箱,毒害我国民众,使得巨额白银外流,物价飞涨,严重危害国计民生。是年冬,道光帝派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当众销毁查获的鸦片2万余箱,之后,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英国却以此为借口于1840年发动了侵华战争,这次战争主要是因为鸦片问题引起所以又叫作鸦片战争。在我国广州,林则徐领导中国军民奋起抗击,给英国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但是,由于清XX的腐败和无能最终还是导致了这一战争的失败,不过林则徐领导中国军民的禁烟运动唤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
三、学习和发扬林则徐精神
林则徐无疑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爱国者,他在鸦片战争期间高举禁烟爱国的旗帜,为捍卫中华民族的权益而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而我国的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英国XX为打开中国大门、维护可耻的鸦片走私,发动了一场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由于腐败无能的清XX屈膝求和,使得中华民族从此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而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等等方面也是在不断地滑坡。林则徐就是在这个历史紧要关头,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以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肩负起了伟大的禁烟和反侵略的历史使命,为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的独立而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可以说,他的一生,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这就是我今天所要介绍的林则徐精神。那么林则徐精神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的呢?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敢于反对来自外来的侵略,从而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
19世纪30年代,烟毒遍及我国大地。林则徐以极大的民族责任感和忧患感,向清朝道光皇帝要求严禁。对那些违反中国法律的外国鸦片商人依法处理,鸦片尽数没收销毁,并且要他们声明“永不夹带鸦片”,表现了林则徐维护中国法律的坚定意志。1839年6月3日开始,林则徐把收缴的鸦片悉数在虎门销毁,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这表明林则徐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给传统的爱国主义赋予了近代的内容和意义。
(二)、探索国家富强、民族独立道路的先驱
为了维护国家独立,在军事上,林则徐极力维护海权,主张购买、仿造西方的坚船利炮,主张建设一支新海军。在林则徐的指导下,广州成为了爱国志士仿造西方船炮的中心。
于此同时,林则徐更加认识到西方技术所带来的优越性。到了晚年,林则徐提出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他在坚决反对外国侵略的同时,也开始探索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林则徐这种忧国忧民的感情,也是非常真诚而又实在的。
(三)、崇高的个人情操和精神境界
林则徐一贯为政清廉,执法无私,可以说是清代少有的清官。林则徐的思想,主要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然也来自于他对人民群众的热爱与同情。他坚持正义,憎恨邪恶,为政清廉;牺牲自我,这些个人品质,高尚精神和个人情操和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如此集中地体现在他的身上,可以说,这在封建统治阶级当中也是非常罕见的。集中到一点,林则徐就是把自己放在民族以及国家的利益下面。在他的内心深处,也是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感情。这就是林则徐的爱国思想之所以具有强大的震撼力、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鸦片战争中清朝XX的失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时候林则徐的忧患意识进一步升华。之后,林则徐开始思索整个民族的命运,因此陷入极大的忧虑和痛苦中。林则徐满腔热血,不顾个人安危进行了禁烟抗英的斗争,然而到头来带给他的却是抗英有罪,报国无门。这和屈原被放逐的情况颇为相似,说起林则徐的忧患意识,和屈原同样沉深而炽热,但是,就其时代意义来说,却远远超过了屈原。而林则徐一生的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力量,他那种深沉而浓重的忧患意识也始终如一贯一生之中。
总之,林则徐折射出来的高大的形象和人格的力量,可以说是当时爱国人士的典型代表,更是我们学习的历史楷模。
林则徐精神不但受到当时国人的称赞,更是受到了外国人的赞誉,同时也是中国人学习的楷模。
四、我们为什么提倡爱国主义
从鸦片战争到现在,我国在不断地发展着,应该说爱国主义的内涵也是随之发展的了。但是无论社会怎么变化,爱国主义都是与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的。而这样的爱国主义往往显示出了非常旺盛的生命力。鸦片战争中进行的禁烟运动,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而林则徐立下了战勋,成为了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英雄。鸦片战争中所进行的禁烟运动在我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正是因为这次禁烟运动,打响了近代我国爱国斗争的第一枪。爱国主义在如今的中国更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可以说,林则徐所引导的一系列爱国斗争是合乎历史发展所需要的。那么如今的爱国主义可以说是那时候爱国斗争的继承与发展。以上种种,就是现在我们为什么要提倡爱国主义的原因。而这个原因可以说是永远无法推翻的。鸦片战争中的禁烟运动,更是向我国指出了这样一条路:我国想要变得更加强大的话,只有我国每个人都充满爱国主义精神,万众一心,我国才能坚不可摧。我们更应该相信我国的前程也一定是非常美好的。
五、谈谈国民素质的问题
对一个民族或国家来说,国民素质如何,直接与该民族或者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达程度息息相关。所以说,国民素质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风采,更是折射出了一个国家的形象。国民素质是民族和国家的形象。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国民素质的提高更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建设XXX先进文化,不断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以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国所关注的热点和重点。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以及中心任务就是要以人为本,从而全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全社会新的精神高度和新的审美境界达到和谐统一。培养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公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进步文明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保障,是国民财富的终极基础。因此,要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必须把文化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只有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中国人取得的另一个重要的思想文化成果,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确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是自鸦片战争以来被拖进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的发展主题,是中国现代化历史的“主旋律”。在这个历史时期中,最能凝聚中华民族的意志和愿望、最能调动中国人的聪明与才智的旗帜,只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五四新文化运动引导中国人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的正确道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与英国订立了自己的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三千年未遇的大变局,给中国人带来了难以磨灭的民族耻辱感。从那时起,中国人的心底便生出了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鸦片战争促使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只搞“船坚炮利”不能救中国,加之以政治改良与社会革命,也不能救中国;要救中国,还必须反省、批判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旧伦理,实行思想文化的革命,从全民素质开始,创造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得以实现的思想文化根基。
六、如何提高国民素质
提高国民素质,不仅仅是要提高人的劳动技能和创造能力,而且要从根本上使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爱国情怀等人文素质得以提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相对弱化的文化建设得到全面的加强,文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升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将显示出它的巨大力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发展意义重大,刻不容缓。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认识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才能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才能使中华民族处于不败之地。
结论
鸦片战争中的禁烟运动促使我国先进的爱国分子意识到,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现在,我们的祖国正在飞速发展,无论是政治或者经济、文化都焕然一新,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之感到骄傲,我国的国民素质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与时俱进”。我们更加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国民素质需要提高。这不仅需要法律的规范,教育的引导,更重要的是国民自己的觉悟。
致谢
XX老师在我完成本论文期间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和精心的指导。在此,特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吴怀祺;历史学的民族性与时代性[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向玉成;略论鸦片战争后清廷内部的“闭关锁国”思潮[J];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3]张海鹏;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问题的探索[J];近代史研究;2005年01期
[4]如何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实现依法治国[Z];凤凰网
[5]林家有;试论鸦片战争对中华民族自觉意识产生、发展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