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罗亨信(1377-1457年),字用实,号乐素,广东东莞人,有诗文集《觉非集》存世。其中碑文有二十四篇。罗亨信的碑文在内容上记叙了墓主参与边塞战事情况,概述了墓主的任官历程,最后总评了墓主的品格,充实了墓主的形象。在结构上,内容剪裁有法,记叙详略得当。工于议论,情感鲜明,增强了碑文的感染力,语言蕴含深远,简洁精练。罗亨信的碑文论述了墓主的生平事迹,塑造的人物个性形象生动,同时具有补史之功。
关键词:罗亨信 碑文 任官
一、引言
罗亨信(1377-1457年),字用实,号乐素,东莞英溪(今南城英联)人。明永乐二年(1404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工科给事中、吏科友给事中、山西道监察御史、直隶四府巡抚、浙江按察司佥事等职,任上政绩突出。明正统年间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并巡抚宣府、大同等地。土木堡之变时,镇守边关有功,后升右副都御史。明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天顺元年(1457年)卒于家,著有《觉非集》。[]罗亨信的《觉非集》有十卷,为卷一序,卷二族谱序,卷三记,卷四碑铭,卷五碑铭、传、行状,卷六赞、说、书跋、祭文、祝文,卷七至卷九诗,卷十録罗亨信年谱、墓志铭、传等,卷前有明丘濬、祁顺及清戴錫綸三序,罗亨信的文一共148篇,其中卷四、卷五的碑文共24篇。纵观罗亨信一生,他从登进士第从政开始到致仕还乡,一生广结善缘,为许多人撰写了碑文,这些碑文不仅有补史之功,其艺术特色也有一定成就。现就罗亨信的碑文进行深入研究。
二、碑文的内容
罗亨信写的碑文记叙了同僚以及其家人的生平经历,根据不同的经历,内容大致分为边塞战事、人物品格和任官历程。按此分类进行深入分析。
(一)记录边塞战事
罗亨信笔下的碑文内容中,提及边塞的战事过程的碑文并不多,一共有3篇。即《祁县马氏先塋碑铭》《镇守大同太监郭公先塋碑铭》《灤阳赵氏先塋碑铭》等。碑文中描写了墓主追剿虏寇的过程,或追剿虏寇后胜利的场面。
如《祁县马氏先塋碑铭》:
正统丙辰,同总兵官都督方政杨洪统领官军往断头山等处,追杀噠寇。丁巳春,同镇守太监郭敬、总兵官武进伯朱冕率兵护送虜使北归,至金山等处。当年秋,復同都督陈怀深入砦裏地面,追剿虜酋官音保等。
这段文交代了祁县马公驻守大同时追剿虏寇的过程,其中也提及到护送虜使北归。按着时间顺序描写,从正统丙辰(1436年),马公与总兵官都督方政杨洪统领官兵去到断头山追杀虏寇,到丁巳春(1437年),马公同镇守太监郭敬、总兵官武进伯朱冕等人率兵护送虜使北归,护送至金山等地,当年秋,又与都督陈怀深入到敌人的山岚、营垒,追剿虜酋官音保等人。整段描述,没有写出追剿的原因和追剿后的结果,但从中可以看出马公生平追剿虏寇的经历之多,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文中也写到护送虜使北归,表现出当时朝廷对外使友善之情。马公不仅参与追剿虏寇也护送虜使北归的,体现出朝廷对马公的重用之意和对其才能的肯定。通过作者的叙述,侧面的表达出对马公的赞美之情。
又如《镇守大同太监郭公先塋碑铭》:
戊申,迤东虏寇肆掠边郡,命公同总兵官成国公朱勇等领兵,道刘家口,直抵女直哈剌哈孙等处,斩获贼首若干,掳其男妇五百,牛羊驼马万数,特升本监太监,仍镇大同。辛亥洎甲寅,屡有残虏潛伏塞下,欲为边患,公同参将曹俭等领兵出境,生缚贼首哈答国公等并男女八百余口、牛羊驼马万余解京,咸服其辜。
这是郭公镇守边塞大同时所发生的场景。分为戊申和辛亥洎甲寅两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情,即宣德1428年和宣德1431年到宣德1434年间。“迤东虏寇肆掠边郡”和“屡有残虏潛伏塞下,欲为边患”交代了追剿虏寇的原因。“道刘家口,直抵女直哈剌哈孙等处”描写了追剿的过程,“直抵”二字突显出军队来势汹汹。“斩获贼首若干,掳其男妇五百,牛羊驼马万数”和“生缚贼首哈答国公等并男女八百余口、牛羊驼马万余解京”直接写明追剿胜利后的场面,“斩获”“生缚”作者通过间接描写反映出郭公机智的军事谋略。“特升本监太监,仍镇大同”和“咸服其辜”写出战争过后得以升迁以及平定边境、稳定基业,表达出作者对郭公的才能的肯定以及对郭公的欣赏之情。
再如《灤阳赵氏先塋碑铭》:
正统六年十月,有小醜潜伏塞下,奉敕率兵撲灭之,至闵安山北,擒获虜寇脱火赤等,俘献于廷,蒙恩陞右少监,仍镇宣府,有白金、彩币之赐。斯皆异数也。
这一段选文记叙了赵氏镇守宣府时追剿虏寇的过程。“有小醜潜伏塞下”表明了追剿的原因。故“奉敕率兵撲灭之,至闵安山北,擒获虜寇脱火赤等”写出了追剿的过程及结果,表现出赵氏作战迅速,而且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能够带领士兵擒获虜寇。“有白金、彩币之赐。斯皆异数也。”这一句中,透露出赵氏通过追剿虏寇胜利后受到朝廷的重视以及朝廷对其能力的肯定而得到奖赏,同时“斯皆异数也”这一句表现出作者对于赵氏的称扬,流露出赞颂之意,突出赵氏优秀的才能本领。
由此可见,罗亨信在叙写碑文时,不仅描写出同僚生平追剿虏寇的事情,而且在叙述时有意识的表达出对同僚的赞誉。
(二)概述墓主的任官历程
在这些碑文中提及到任官历程的有13篇。如《赠怀远将军指挥同知董公墓誌铭》《灤阳赵氏先塋碑铭》《武进伯朱公神道碑铭》《朝列大夫贵州等处承宣府布政使司右参议李公墓碣铭》等。主要描写人物生平做官的历程,或通过战争胜利后升迁,或办事精明能干受到青睐得以升迁,亦或袭父蔭任官。
如《赠怀远将军指挥同知董公墓誌铭》:
至金末有讳秀者,为镇远军节度使防御官军元帅。后归元,征蜀有功,赐金符,授鞏昌便宜总帅府参议。由是世纘武功,代有闻人。六传至禔,以才略袭父蔭,任授鞏昌府万户。元运告终,天兵西下,禔知真命已有所属,遂同总帅汪公攄诚纳款,我太祖高皇帝嘉其忠义,授鞏昌卫中所副千户,招抚流亡,安辑边境。
这是叙述怀远将军指挥同知董公的任官经历。金末,为镇远军节度使防御官军元帅。后征战蜀有功劳,授予鞏昌便宜总帅府参议。世世代代积攒了功业,祖上出了很多有名的人,六代传到至今,董公以其才能继承父亲的官职,任授鞏昌府万户。元代的即将灭亡,董公深知朝代即将变换,故同总帅汪公效忠于太祖高皇帝,太祖高皇帝嘉奖其忠义,授鞏昌卫中所副千户,并让董公招安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流落逃亡在外的人,稳定边境,委以重任。
又如《灤阳赵氏先塋碑铭》:
洪武辛巳,年甫弱冠,简内内臣。岁壬午,太宗文皇帝即位。明年癸未,改元永乐,进为长随。十四年,进奉御。十七年,擢尚膳监右监丞,日见亲幸。
为灤阳赵氏而写的碑文中提及任官的选段。赵氏成年后任命为内臣,后又进为长随,即旧时官吏身边的仆从。在永乐十四年,进为奉御,永乐十七年为擢尚膳监右监丞。赵氏的为官之路特别之处在于他从底层开始做起,从内臣到长随到奉御,再到最后的擢尚膳监右监丞,寥寥几笔介绍蕴含了其能力不断提升并且逐渐被受用的过程,文段中的“日见亲幸”表达出罗亨信对赵氏的溢美之情。
再如《武进伯朱公神道碑铭》:
壬戌復征,积有劳效,授世袭百户。戊辰,征金山、一迷河、哈剌哈之地。明年已巳,陞大宁前卫左所副千户,创建城池,抚绥士卒。已卯秋会太宗文皇帝举兵入清内难,十月驾临大宁,公審知天命已有所归,遂率所部诣军门请见,大被賞賚,即陞本卫指挥僉事,扈蹕还至郑村垻,遇敌大战,又夺九门,进都指挥僉事。继取广昌。庚辰,攻蔚州、大同,战白溝、济南,皆胜,陞都指挥同知,又克沧州、东昌。辛巳,夾河、稿城两大战皆捷,进都指挥使。
此为介绍武进伯主公任官的选段。其授官多通过出征后所得,从授世袭百户到最后的进都指挥使,在这个过程中,朱公也被授予过陞大宁前卫左所副千户,陞本卫指挥僉事,进都指挥僉事,陞都指挥同知。罗亨信在叙述朱公曾经任命过的官职的同时,也叙述了每一个官职的来源,如“陞都指挥同知”是朱公攻蔚州、大同,战白溝、济南,皆胜才得此荣耀,也体现出朱公自身才能卓越,出征阅历丰富,作战经验之多,可以看出是朱公一生骁勇善战是被朝廷所看重的人。
由此可见,罗亨信为人物写碑文介绍任官历程时,虽然以文字平铺直叙,较短的介绍,但却让人从字面上就能够感受到人物生平为官历程的不易。
(三)总评墓主的品格
在罗亨信写的碑文中,提及到人物品格的文章,一共12篇。即《赠承德郎户部主事尹公墓表》《赠文林郎都督府都事刘先生墓誌铭》《處士陈君墓表》等。或写同僚和朋友,或写同僚的家人。罗亨信通过叙述人物的言行来反映其品格,使得展现出来的人物的品格真实可信。
如《赠承德郎户部主事尹公墓表》:
性质樸端谨,不事华靡。生平攻習书史,喜交游,间遇相知,则谈说古今孝弟之事以训迪子孙。见人之善,若已有之,恶则掩而不言,由是人皆称为长者。日惟督僕勤耕,家积裕饒,恒推其餘以周恤贫乏。岁时伏臘,奉先祀祖,则必钦必敬。每引领故乡松楸修阻,辄感慨悲伤,泫然出涕。
这是作者写户部主事尹公的碑文。“性质樸端谨,不事华靡。”写出了尹公朴实严谨,生活务实。“生平攻習书史,喜交游,间遇相知,则谈说古今孝弟之事以训迪子孙”表现尹公博学多才,乐于结识朋友,而且牢记善事父母,善事兄长之道,教导自己的子孙也遵循孝悌之道。“见人之善,若已有之,恶则掩而不言,由是人皆称为长者。”描写出尹公与人为善,对丑恶的事情,怀有慈心,受到乡人的爱戴。“日惟督僕勤耕,家积裕饒,恒推其餘以周恤贫乏。”即使家里富足,也依旧每天勤劳的耕种,同时将自己家里的余粮用来救济穷苦的人民,表现出尹公勤勤恳恳、博施广济的品格。而最后两句中,更是体现出尹公对祖先的尊敬之情,心怀祖辈。
又如《赠文林郎都督府都事刘先生墓誌铭》:
先生棲遲桂水之上,恬淡自娱,物情世好洎如也。或勸之仕,先生曰:“士之用舍,務合于义,苟违道干譽,不幾于衒玉求售乎?”闻者高之。惟啟館授徒,以道为乐,时作歌诗以適其興。
此碑文为都事刘先生而作。第一句“棲遲桂水之上,恬淡自娱,物情世好洎如也。”写出刘先生淡泊名利,恬淡自得的品格。“或勸之仕”反映刘先生工作认真、勤劳,而后又引用了刘先生自身的话,这句话表达了对于做官的看法,刘先生认为做官并不是为了谋取名誉,夸赞自己的才能以求任用,而是要符合道义,办事要为百姓着想,同时,结合之前所谈到的“或勸之仕”突显出刘先生知行合一,为官兢兢业业。“闻者高之”通过他人的反应更是印证了刘先生自身的高洁的品格。“惟啟館授徒,以道为乐,时作歌诗以適其興。”授徒、作歌诗等表现出刘先生的高雅乐趣,怡然自得。
再如《處士陈君墓表》:
君事之惟谨。凡理家政,非咨禀一不敢自己出。祖遗田廬,悉讓之兄,宁自植家业,经营勤儉,遂致家积素封。常好周人之急,若租庸输應,必身先之。
这一段碑文的主人公是處士陈君。“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陈君属后者,“君事之惟谨。凡理家政,非咨禀一不敢自己出。”直接道出陈君做事慎重小心,紧接着举出事例来表现陈君“惟谨”。“祖遗田廬,悉讓之兄,宁自植家业,经营勤儉,遂致家积素封。”写出陈君不贪图钱财家业,自创家业,经营勤劳节俭,最终比封君的人更富有,表达出陈君不贪图安逸,自食其力,奋发图强的品格。最后一句话写陈君能够在别人急难之时给予周济,交纳赋税时总是以身作则,体现出陈君仗义疏财,奉公守礼的品格。
由此可见,罗亨信写的碑文中,赞扬人物品格并不是停留在字面上,而是叙述与之有关的言行来体现,使人物的优秀品格活灵活现。
三、碑文的艺术特色
罗亨信的碑文篇幅普遍不长,对于重要事件, 以及能够表现人物品格的内容着重叙述, 其他事件则一带而过, 行文中详略得当, 取舍有法。而且碑文多发出议论之声,表达出自身的惋惜之情,同时用语精炼, 在简短精炼的语言中往往蕴含深意。
(一)记叙上详略得当,剪裁有法
清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详略者,要审题之轻重为之,题理轻者为略,重着宜详。”[3]文章轻重疏密,要根据主题思想的需要来定,凡同主题关系密切,最能反映主题、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要展开详写细写:反之则略写。[4]罗亨信在详略得当方面处理得尤具特色,详写多通过事情来突显出人物的品格这一主旨。
如《镇守大同太监郭公先塋碑铭》:
永乐元年癸未,选充长随,日得中给时宫廷。岁已丑至甲午,虜寇屡剽我边,民为弗宁,上亲率六师以剿灭之。公累同太监马定、都督柳昇等领兵前驱,擒获贼众,论功陞授二级,加赏白金五十两,缯锦十表裹,宝楮一万贯。
文中详细写了郭公镇守边境时协同太监马定、都督柳昇等领兵剿灭虜寇的事情及结果,着重突出这重要事件的描写,突出郭公领兵有道,优异的军事才能,而后写出“论功陞授二级”体现出朝廷在这次战役后对郭公能力的肯定。而对于郭公的任官部分则略写没有过多提及其他所发生的事情,如“永乐元年癸未,选充长随,日得中给时宫廷。“也就交代了选充长随又得中给时宫廷,并没有写出任长随后或者任中给时宫廷后有发生什么事情。整段选段,表现出罗亨信有意通过详细描写事件来突显出郭公的才能,流露出罗亨信对郭公的赞扬之情。
又如《武略将军千户萧君墓碑铭》:
岁乙亥,调守广西龙州,转于凤仪,復任桂林。桂林总戎都督旱公遇下严峻,将士鲜有当其意者,独刮目于君,因罗致幕下。每與籌议边機,言如贯珠,辯若悬河,韩公壮之。恒命率兵出剿柳庆、义宁、荔波诸蛮夷,所至献捷,劳徠有加。丁丑,创建上林城池,籍壮民二千九百有奇,布列屯戍,事集人怀,时譽归重。永乐丁亥,移镇北藩朔州卫,控遏胡虜。
“岁乙亥”由此开始,作者详写了萧君復任桂林筹划出剿柳庆、义宁、荔波诸蛮夷时所表现的言行。“桂林总戎都督旱公遇下严峻”交代了事情的开头引出事件,“将士鲜有当其意者,独刮目于君”通过描写将士面对事情鲜少有符合旱公心意,而唯萧君令人刮目相看,表现出萧君足智多谋、出类拔萃。“每與籌议边機,言如贯珠,辯若悬河”直接写出萧公在与他人商筹时口齿伶俐、能言善辩。而后写道萧君奉命出剿蛮夷,打完胜胜仗后,进献所获的俘虏,以恩德招之使来,体现出萧君精明能干、才德兼备。而对于丁丑创建上林城池守而获得盛誉和永乐丁亥移镇北藩朔州卫,控制胡虏等事情罗亨信则略写。同一个人物,详写的事情映衬了略写的事情,使得表现人物特征极具特色。
再如《中顺大夫南康郡守翟公墓铭》:
越十年,太宗文皇帝即位,改元永乐,岁当大比,與公同领乡焉,会试礼闱,同登进士第,予授工科给事中,公赐归以俟召用。岁丙戌,擢池之清阳令。地僻民贫,公因其士俗,教之以礼,怀之以恩,民甚戴之。邑通九华山麓,適有猛虎伤人,公曰:“民罹虎患,令之过也。”乃齐沐造文,檄告山神,归咎于躬。三日,民戮巨虎于城下,其患遂息。人咸谓公诚悃所格云。
此段碑文,对于南康郡守翟公参加会试及其中举后的过程为略写。详写的重点放在了翟公提拨为清阳令后在清阳的所作所为所言。如“公因其士俗,教之以礼,怀之以恩,民甚戴之”这一句写道翟公遵循当地的习俗,用礼法来教导、心怀感恩,因此受到人民的爱戴,从翟公的行为可以看出其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在清阳受到百姓的爱戴,紧接着又写道清阳发生猛虎伤人的事情,翟公说道百姓遭受虎患,是他的过失,流露出翟公深深的自责感,让我们感受到翟公是一位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县令,其后翟公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齐沐造文,檄告山神,归咎于躬”等,最后猛虎被戮,虎患消灭,百姓们都称赞翟公诚心诚意做事。总的来说,详略结合,把重点突出,体现出翟公其为人品格。
由此可见,罗亨信写碑文对于选材取例、详略得当, 往往选择能够表现人物性格、品行内容加以详述, 让人物形象表现更加丰满。
(二)工于议论,情感鲜明
议论,作为文章的一种表达方式,无论在哪一个类文体里,都是作者对客观事物或某些问题进行评论,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5]罗亨信写的碑文中运用最多的是议论的表达方式,发出对逝者的逝去的遗憾、赞颂之情,同时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带有浓浓的抒情色彩。
如《赠奉政大夫户部郎中郑公墓碑铭》:
呜呼,公以故家文献之裔,当干戈扰攘之际,盗贼四起,能不为强暴所陷者,几何人哉?公煢然孤立,卒完以归,遂使郑氏之祀幾绝而復續,非有大过人者,疇能尔耶?逮于承平,教子积学立身,克致通顯,公雖不及禄养,其殁也榮膺国家褒锡之命,辉及泉壤,豈非盛德流光善不虚报,天意人事有足徵歟?
碑文选段的人物是奉政大夫户部郎中郑公。呜呼,是发出议论之感。首先写道“公以故家文献之裔,当干戈扰攘之际,盗贼四起,能不为强暴所陷者,几何人哉?”这一句中罗亨信认为郑公在这乱世中能够不被强暴所陷害,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侧面的流露出罗亨信赞颂郑公洁身自好的高洁品质。其后写道“公煢然孤立,卒完以归,遂使郑氏之祀幾绝而復續,非有大过人者,疇能尔耶?”罗亨信认为郑公能够从战争中孤身一人归来绝对有着超出常人之处才能做到这样,赞扬郑公有着非凡的才能。最后一句写道“公雖不及禄养,其殁也榮膺国家褒锡之命,辉及泉壤,豈非盛德流光善不虚报,天意人事有足徵歟?”郑公虽不及以官奉养亲,但他死后也值得被国家嘉奖,并且指出高尚的品德善行不虚假的流传到后世,天意和人成事时会有征兆,体现出罗亨信认为郑公的品德值得被赞颂,而不应该被埋没。最后罗亨信通过议论来传递出强烈的自身观点和思想感情,从而使得对于郑公离世的惋惜之情更加深重。
又如《武进伯朱公神道碑铭》:
呜呼,予闻公之为人,谦退而能容,有功而不伐,运筹决胜之方素所讲習,每同大将军东征西讨,摧锋破敌,惟殲其所当诛,未尝妄戮一人。恭承阃外之寄,思以远图,不侥倖以成功,徼诡而取胜,孜孜以安辑为務,所至兵民无不仰戴。由其宅心平恕,智识高明,才力超迈,是以所施靡不咸適。其宜视之古人,信不多譲矣。豈非治世之勳臣、中興之名将與?
首先第一句中罗亨信认为朱公为人谦让而大度,有功劳也不自夸耀。其次第二句写道朱公决胜谋略过人,战场上冲锋陷阵,勇猛无畏,不滥杀无辜。再次第三句子写出朱公被委以军事的重任,有着深远的谋划,正直而不投机取巧,使边境安定为自己的己任,“所至兵民无不仰戴”更体现朱公德高望重,受人敬仰。最后一句写朱公宅心仁厚,才智超明。通过前三句的描写,可以看出罗亨信通过议论的形式来表达对朱公的赞美“豈非治世之勳臣、中興之名将與?”此句点明罗亨信的看法和态度,认为朱公是之世的功臣,国家中兴的名将,给予了朱公很高的评价,也抒发了对朱公的称赞之情。
再如《赠左都督谭公與太夫人胡氏合葬墓碑铭》:
呜呼,公以豪杰之资,奋起戎伍,方期建勳立业以取当世顯融,豈知功垂成而竟卒,未得以展所抱之奇,此豈非命也耶?然墓木未拱,有子善承其志,能使功铭彝鼎,名重边陲,伯爵榮封,覃恩所自,是亦厚德流光,为善必报者之不爽也。
由呜呼引入而后发出议论之语,感叹谭公有着豪杰的资质,还没建功立业展现自己抱负就已卒,表现出罗亨信对于谭公的死扼腕叹息。紧接着又写道有子继承谭公的志向,建功立业,在边陲名声显赫,罗亨信认为“是亦厚德流光,为善必报者之不爽也”谭公的后裔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谭公生平为善积德而得到回报,实则是表达出对谭公为人以及才干的颂赞,流露出罗亨信对谭公的赞美之情
由此可见,罗亨信写的碑文中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以赞誉人物为核心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的情感生动鲜明。
(三)语言精炼,蕴含深远
另外在罗亨信写的碑文中,言辞精炼, 在简练的语言中往往蕴含深远之意。或通过人物的征戎岁月来体现人物的才能,或叙述事件来表现人物的品德。语言精炼之余又有理有据的让人信服,意味深长。
如《武进伯朱公神道碑铭》:
十二年,復征于和林苍崖峡,冲入贼阵,大破瓦剌之众。师还。是年冬,命往大同镇守,督操军马,守御边疆,虜人闻风远遁,西北以宁。十五年,召还。十六年,命镇辽东。严斥堠,谨烽火,东缴晏然。二十年,復征北虜。
本段主要讲述了武进伯朱公驻守边境历程,简短叙述了十二年到二十年这八年中朱公的征程岁月。十二年,朱公在林苍崖峡战争的过程,记叙为“冲入贼阵,大破瓦剌之众。师还”,简短语句包含了朱公面对敌人无所畏惧,奋勇破敌的决心,表现出朱公自身英勇善战,才干过人。是年冬,朱公被任命镇守大同,罗亨信只是简短的写道“督操军马,守御边疆,虜人闻风远遁,西北以宁”,而在其中朱公守御的地点没有交代,据史料记载:他修筑忙牛岭、兔毛河、赤山、榆杨口、来胜等城,敌寇不敢靠近。[6]可以看出在朱公的带领下,边境安宁,虜寇不敢来犯,表现出朱公杰出的军事本领。接下来记叙的历程更为简短,虽然记叙简短,但概括出了朱公多年受到朝廷重视并委以重任等诸多内容。
又如《吴母太淑人范氏墓碑铭》:
六礼既备,归于吴氏,闺範甚严,事舅姑,奉宗廟,抚卑幼,举无违礼,内外宗戚咸宜之。
罗亨信就吴母范氏嫁于吴氏后的表现叙述了几件事情,短短数语,却反映出范氏优良的品德。如“事舅姑,奉宗廟,抚卑幼”写出范氏嫁人后侍奉公公婆婆,祀奉宗庙,抚爱孩子等事情,蕴含着作者赞扬范氏贤良淑德、温柔娴淑的品格,之后罗亨信写道“内外宗戚咸宜之”这一句话虽简洁,但利用近旁或远方的宗戚对范氏的评价,使得赞美之情得到了升华。罗亨信的语言描述精练,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再如《朝列大夫贵州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右参议李公墓碣铭》:
復推优等,改授庶吉士,入中秘,纂修大典。无何,丁外艰,归守苫塊。继罹母丧,葬祭一循大礼,居廬凡六七年。
整段语言精炼,一开始写出李公的职务,“復推优等”体现出李公受到朝廷的重用。其后简短交代了父母离世后,李公回到家里居父母之丧,虽然文字叙述短,但我们可以从字面上感受的至亲之人离开的悲痛之情。“丁外艰”后“罹母丧”六个字概括了两件大事,没有直接写出李公的悲痛欲绝的形象,却流露出痛切心骨之感。“葬祭一循大礼,居廬凡六七年”这一句并没有具体的写出李公的所言所为,但能感受到李公的孝悌,特别是居廬凡六七年,此时正值李公为朝廷所重用时期,六七年很多事情已白云苍狗,李公宁可舍去机会,也为父母尽最后的孝道,这样的孝心足以让人感动。罗亨信将重要的事情以简短的语言叙述出来,使得显现出来的内涵更加浓厚。
由此可见,罗亨信的碑文中多出现语言精练却蕴含深厚的句子,在含蓄的表达中显现人物的才能以及品格,饶有趣味。
四、结语
碑文除了记载人物生平各种事迹外,其魅力之处在于能够体会到记载者表达对被记载者的感情,表达出对逝者的颂赞以及惋惜之情。
罗亨信写的碑文,其中叙述人物追剿虏寇的事情一共有3篇提及,描写人物品格的一共有12篇提及,介绍任官历程的有13篇提及。碑文剪裁得当,使得详略分明,语言简洁又富有深层含义,多以议论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我们可以从碑文中了解到逝者的光辉事迹,使人更加了解人物生平的真实形象。
参考文献
[1] 王元林、张龙.东莞历史名人[M].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2013.67.
[2] (明)罗亨信撰.罗亨信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3] 唐彪.读书作文谱[M].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1977.84.
[4] 陈金松.笔苑探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48.
[5] 欧乐群.议论文教学问答[M].甘肃:人民出版社,1980.3.
[6] 《中华全二十六史》编委会.中华全二十六史第9册(白话版)[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7490.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6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