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下的居民收入研究-以金华市为例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总量在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数据统计,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扩大的居民收入差距,其中尤以城乡收入水平的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已成为困扰经济发展的极其重要的现实问题,同时这也引

  1.前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统筹城乡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规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在破除二元结构、消除城乡差距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次通过研究浙江省金华市的城乡统筹情况,与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统筹状况进行对比,发现金华市近年来的统筹状况逐年转好,城乡居民收入也在渐渐提高中。
  1.1.2研究目的
  了解现在浙江省金华市城乡之间居民收入的现状,根据现状深度挖掘其发展快速的原因,结合金华市城乡的实际情况,为更好的发展城乡统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1.1.3相关概念及定义
  城乡统筹,关键在于城市带乡村,使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大量农村居民变成城市居民,使城乡发展差距逐步变小的发展阶段。
  城乡统筹规划是指将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为缓解城乡矛盾、推动城乡发展,使之构建区域协调、功能互补、空间布局合理与支撑体系配套完善的城乡系统。
  一个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是直接影响当地市场容量的重要因素。居民收入水平一方面受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国家收入分配政策、消费政策的影响。居民的收入水平直接决定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收入水平高,则购买力强,反之就弱。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
  Xiaoke Zhou和Yanling Xi[1]通过对能力的分析来了解中国城乡之间差距。认为收入,教育,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这五个方面是影响中国城乡差距的主要因素。从整体数据上分析了城市与农村之间这五个项目因素的差距。
  Jian Su和Guangming Deng[2]利用ARMA模型对中国的城乡人均收入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的城乡差距从变大到变小,到现在又扩大,与发达国家的水平比较还相差甚远,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也有一定的差距。还利用模型对未来五年内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未来几年内中国的城乡差距又会慢慢缩小。
  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曾提出“二元经济”的发展模式,在他的理解中,每一个经济发展的过程都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扩张的过程,直至传统农业的剩余劳动力为零,迎来城乡一体化,此时便为刘易斯第二拐点。依照中国的国情,这些年来我国正慢慢由原来的二元结构体制转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正如刘易斯所说的那样,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正逐渐减小,城乡统筹也在越来越好的发展中。
  1.2.2国内研究
  汪光焘[3]指出要想城乡统筹更好的发展就要科学地展开城乡统筹规划,所以必须首先理解城乡统筹发展的意义,并指出四点意义。其意义中关键的一点是,从目标实现看,城乡统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最根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吕炜、储德银[4]认为一个国家在经济增长期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的扩大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我国在经济总量上已位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城乡之间的差距问题也伴随而来。现在发展和谐社会,把握城乡关系是国家需要把握的重中之重。他们对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了大体研究,发现这一对属非线性关系。
  赵华勤、张如林、杨晓光及周焱[5]认为现今城乡统筹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主要存在几个问题,统筹规划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不明确,具体实践与各部门规划衔接不紧密,规划实施过程中缺乏体系支撑,实施效果存在偏差。指出城乡统筹规划顺利实施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城乡统筹规划相关政策时要着重突出体现对农民利益的保护和其参与权的表达,体现协调城乡的发展观和区域观,体现多方利益协作。
  鲁可荣[6]基于建国后城乡关系的演变和城乡统筹发展历程总结了浙江省城乡发展的现状,浙江这一地区已日渐步入城市化加速推进、城市文明加速普及、城乡发展加速融合,城乡一体化加速实现的新时期。省内为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不断做出努力,制定规划,出台政策。
  孙永强、巫和懋[7]通过构建二元分析框架,对中国的出口结构、城市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出口优化将推动城市化,城市化发展又会缩小城乡差距。所以在城乡统筹过程中要坚持出口优化,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雷世平[15]认为教育十分重要,特别是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缩小城乡之间本质差距的重要因素。
  张旺锋、耿莎莎、闫星羽、方晨、董瑞娜[16]通过对“三农”问题和现今城市化进程的剖析,发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土地要素。相比现代的城乡发展,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限制了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受到阻碍。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土地用地不对等,且互相之间的土地用地使用不流通,也是造成农村产业化发展受阻,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1.2.3总结
  综上所述,就目前中国的城乡发展而言,统筹发展是必然的,国家要以缩小城乡差距为目的,不断制定并出台相应对策。联系上下级部门深入了解农村问题,切身考虑农民利益,结合当地特点,以发展农业为基础,重点发展农村工业,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人口、土地的流动,抓好农民的教育事业,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从根本上改变农民收入低的状况。调整出口结构,加快城市农村协调发展。
  本文在先前学者研究基础上,对我国城乡统筹发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我国城乡统筹下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明确了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3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论文是在发现我国现阶段的城乡统筹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出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城乡发展快速的原因,如国家的政策、经济的发展等,对其进行研究,并根据这些现状和原因提出一些更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居民收入的建议和对策。具体的研究思路如下:
  第一章分析了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明确了研究方法和可行性。
  第二章重点研究了城乡统筹及居民收入的现状。分别从国家、浙江省和金华市这三个层面对城乡统筹现状和居民收入进行分析。并且重点分析金华市近年来城乡发展的各个方面,产业结构、居民收入、城镇农村人口迁移、教育这四个方面来说。
  第三章对金华市的城乡发展快速,居民收入显著提升的现状进行研究,找其原因,针对第二章的四个现状,分别提出了经济发展、国家政策、居民思想观念的转变这三个原因。
  第四章为统筹城乡发展,是金华市居民的收入再度提升,提出一些利于发展城乡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第五章总结,最后就全文的内容进行概述。
  1.3.2预期研究成果
  (1)对有关于城乡的国家政策有一定的了解。
  (2)知晓城乡统筹的现状,国家与地方城乡之间的差异。
  (3)掌握金华市城乡发展情况,为今后更好的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提供策略支持。
  1.3.3研究方法
  (1)系统分析法。把城乡统筹下的居民收入看成一个系统问题,从整体性、层次性和动态性三个方面分析这个系统的目标、现状等,准确发现问题根本所在,揭示问题起因,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
  (2)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城乡统筹的相关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城乡统筹的发展现状,了解现在城乡统筹的发展全貌。
  (3)问卷调查法。以书面形式提出有关居民收入及城乡统筹的相关问题,分发给一定金华地区居民,然后回收、统计金华市居民对城乡统筹的看法和居民收入现状的资料,最后进行研究。
  (4)统计分析法。此次利用收集统计城乡统筹及其居民收入的基本资料,分析目前我国城乡的基本状况。
  1.3.4可行性分析
  本论文在此次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可行的,可行的前提主要有三点。第一,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我曾经系统地学习过统计学、宏观经济学、质量管理等的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二,通过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的查询和学习,一步步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而且相对而言,我具有对相关文献和资料的总结概括能力;第三,有指导老师的指点和支持,可以提出有关建议,更好的完成论文设计。

  2.城乡统筹状况概述及金华市居民收入状况分析

  2.1我国现今的统筹状况

  早在XXX十六大报告中就有提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相关概念和政策,XXX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城乡统筹”在科学发展观方法论中的核心地位,将“城乡统筹发展”作为“五个统筹”的首要内容。XXXxxxx强调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渐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更加繁荣。这些都表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我国必须坚持要走的一条道路,也是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的战略决策。现在我国的城乡差距正在逐年缩小当中,
  自2009年起,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从3.33:1下降到3.03:1,这样的降幅值得我们惊喜。为了更好的缩小城乡差距,也缩小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我们需继续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2.2浙江现今的统筹状况

  改革开之后,浙江省一直大力发展城乡工业、民营经济,尤其是乡镇工业,充分挖掘农村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化。这为之后我省发展城乡统筹奠定了物质基础。早在2002年,浙江省XX从实施“八大战略”重大决策开始就把城乡统筹放到我省重要的实施战略上来。使浙江省一步一步成为全国经济发达省份之一。在当时,就全国范围上来说,我省是最早意识到城乡统筹发展问题重要性的省份。截止到2014年,浙江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658元,收入水平居全国省里第一位。根据《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估计,我省有望在今年实现全面小康,比全国领先近五年。我省一直实行的省直管县的财政制度,这一制度加速了我省城乡统筹的步伐。
  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居民收入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从1978年到1991年,浙江省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在逐年增加,但增加的速度较为缓慢,每年的增加幅度大致都在几百元甚至于几十元之内,但是在此期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在逐年缓解,比值从2.01慢慢减小到1.77,其中比值还有降低至1.5,如图2.2。自1992年以后,由于XX的政策引导,大力发展农业、工业,省内的城乡居民收入每年都在节节攀升,而且每年的增幅不少,增幅都在千元以上,就拿2006年到2007年来说,浙江省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18265元和7335元,增加到20574元和8265元,如图2.1。增长率均在12%以上,但是城乡之间的收入比却达到有史以来的最大值2.49,并且之后还有扩大的趋势。城乡居民之间这样的差距情况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缩小城乡差距,发展城乡统筹实在刻不容缓。
城乡统筹下的居民收入研究-以金华市为例
  总体来说,浙江省作为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省份之一,历年来的生产总额都十分可观,但就省内来说,这几年金华市的经济也在快速发展中,相对省内其他市,排名稍显靠后。从2009年浙江省的生产总值上看,金华市的生产总值所占比例比较低,只占了全省生产总值的8%,如图2.3,而生产总值是直接影响金华市的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金华市的城乡发展无疑还是得先把金华市的经济发展起来。
城乡统筹下的居民收入研究-以金华市为例

  2.3金华市城乡统筹及居民收入状况

  2.3.1金华市城乡收入概况
  我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和全面建设小康水平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在市级中,虽然金华市身为省内收入和统筹的排名较后,但金华市的统筹脚步从不放松。据统计,金华市地区自2005年开始,城乡统筹发展进度逐年加快,但从2012年开始,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无论是从领域评价,还是从指标评价看,却有放缓趋势。整体看,金华市县域统筹城乡发展水平不够平衡,居民收入的状况是逐年转好的。
  2.3.2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1金华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整体变化情况
  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无疑和这个地方的产业结构的变动脱不了关系。一般说来,这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越合理,社会的资源配置就越有效,经济就增长的越快,而且是稳定而快速的增长;反之,则经济的发展就会止步不前,甚至倒退。今年来,金华的经济发展全省都是有目共睹的,不断向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也不断在调整产业结构。如图2.4,四个不同年份的三个产业所占比例的变化,截至2013年,金华市的第一产业的比例下降极为明显,有1985年的40.1%下降到2013年的4.7%,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都有很大的涨幅。金华市四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比例变化:1985年的40.1:36.2:23.6变为1995年的16:53.6:30.5,第一产业的比例一下子下降了24%左右,第二产业则是上升了17%左右,金华市在这一阶段着力发展了第二产业;再看2013年的比例:4.7:48.9,:46.4,此时的阶段开始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二与第三产业快要保持平衡,第一产业的比例已是很低,此时乡村的农业劳动力也减少了很多,如图2.5。
  2金华市各地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具体变化
  一般说来,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越高,产业结构越合理。比较金华市内各县各区的GDP总量和各个产业所占GDP,如表2.1,有好几个地区的第三产业GDP总值超过第二产业,如市区,义乌,东阳,特别是义乌,第三产业是262.85亿元,第二产业是163.73亿元,超了差不多有一百亿元,义乌相比于其他县域,产业结构上算是最合理的。再来看可比价增长速度,同一年度有五个县域第三产业的增速超过了第二产业,分别是金东区、浦江、磐安、义乌、和东阳。金华市的发展走势越来越好,但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60%的比例相比,还是相差甚远,所以我们仍需为经济、为城乡统筹继续努力。
城乡统筹下的居民收入研究-以金华市为例
  2.3.3历年城镇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
  自改革开放起到现在,我国的经济状况一直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是在不断提高,城乡之间的发展也是在不断进行。纵观金华市历年城镇和农村的居民收入,基本上是在节节攀升。1985年至1993年增长较为缓慢;之后再到1997年,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都比较大;从1997年至2005年,居民收入的增长又有放缓趋势;一直到2013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又开始大幅度增加,而且城镇居民的增长幅度异常的高;如图2.6。从城乡居民收入上整体看,城镇居民收入随年份增长,增长速度基本上是由慢变快,再到慢,最后又变快。
  再来看历年金华市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率,如图2.7,1999年以前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一直忽高忽低,并且有时城镇的增长率大于农村,有时农村的增长率又会大于城镇,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1999年到2007年这段时间内,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率都在稳步提升,这一阶段金华市的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居民收入都是在急剧提升中,但这一阶段城镇的增长率始终大于农村;2007年之后一直到2012年,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虽然有所波动,但是农村的居民纯收入的增长率却已开始大于城镇,农村的经济发展态势开始逐渐转好,得益于城乡统筹的发展,城乡差距在逐渐缩小中。
  2.3.4近年城乡居民人口迁移情况
  我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始对省内的户籍制度进行改革,逐渐放宽农民户口转城镇户口的限制。自1994年开始,XX发布一系列有关户籍改革的政策。正是在XX的极力号召下,历年来金华市的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数量开始有了一些变化。如图2.8,以2004年为分界线,之前的非农业人口数量一直是增长趋势,而农业人口这是先增长后又呈现出下降状态;正是因为受户籍制度相关政策的影响,有了一些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城乡居民的数量开始出现变化;2004年之后,农业人口的数量又开始略有增加,非农业人口的增加稍有放缓,还有微弱的下降趋势;这一期间金华市内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居民的经济收入都是逐年增加的,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收入不像以前一样只有农业收入,也开始追着城镇居民的步伐,有了其他方面的收入。
城乡统筹下的居民收入研究-以金华市为例
  2.3.5居民文化程度的改变
  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和农村居民一直存在差距,差距的程度还不小。随着国家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程度虽然略有缩小,但是差距的问题一直存在。一直以来由于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城镇居民的学历大多数还是比农村居民的学历要高,金华市XX意识到教育问题的严重性和本质性,开始抓市内的教育事业。近些年来已有了一定的成果,如图2.8,初中升高中的学生人数自2002年开始有些忽高忽低,但是升学的比例始终在增加,2002年到2007年是升学比例的快速提高期,由87.01%上升到97.26%,之后2007年到2013年缓慢增加,已达到98.39%,快要接近100%,即从上初中开始的学生基本上都能高中毕业,有高中学历。

  3金华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因分析

  3.1国家的经济发展

  居民户口的变化也是影响金华市城乡之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2014年以前,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经常会因为户籍的问题而影响到自身其他事情的发展,如医疗、升学、社会补助、基础设施等等。这也是以前城镇和农村的差距所在。为了缓解由于这个原因而产生的差距,浙江省自1994年开始逐渐开始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金华市也是紧跟省里的步伐,开始户籍的改革进程。2000年,开始逐步放宽农民进城的限制要求,取消了“农转非”的计划指标,

  3.3城乡居民观念的改变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从近几年的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之间相互转移的变化数量可以看出。自2008年起,金华市的非农业户口的数量只有微小的增加,基本属于止步不前,到2013年止,农业户口的数量356.1万人变为364.39万人。现在市内居民的收入都普遍提高了,物质生活都基本得到满足,开始对精神生活有所要求,相比城市快捷的生活节奏又喜欢安逸幽静的乡村生活,而农村居民也没有像以前一样那么想去城市了,这种观念的转变就会导致农村户口的缓缓增加,至少没有像以前那样在减少。

  3.4教育制度的变更

  城乡之间的差距本质原因还是在于教育,为什么农村居民的收入总是要比城镇居民的低,还是因为城乡之间的教育制度不同,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不一致。农村居民学历低就很难再城镇找到工作,农村的收入普遍低,有学历的知识分子就不愿意去农村工作,这样就变成了一个死循环,导致城乡之间的差距一直存在。究其原因还是国家教育体制的问题。浙江省作为全国范围内的发展大省,对于教育制度也是一直在改革,致力于创建利于所有学生的教育制度,所以每年的教育事业都有好的发展。
  就从这几年金华市的中考和高考来说,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从2002年的87.01%一下子在2013年上升到98.39%,并且这个升学率还有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农村居民的就学率和升学率在近几年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金华市农村中受教育者数量的增加和升学率的上升,从本质上来说为以后更好的发展城乡统筹奠定了基础。现在的高考制度也是在不断改革,就2014年来说,开始进行新的改革制度,文理不分科,相比以前,学生可以更加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提高了学生高考的成绩,是更多的学生能读上大学。

  4.城乡统筹下的居民收入对策

  4.1公平正义

  基于城乡之间的发展现状,对待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要更加注重公平,第一XX应加大对初次分配过程的监管力度,限制某些行业的过度投资和垄断经营,严格调控土地等资源的初次配置。对国有企业的改制要加强监督,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防止暗箱操作和国有资产的流失。除此之外要特别保障农民的权益,充分利用市场调节,把农民的活动归入到XX的检查和管理范围内。第二,通过教育和培训创造平等的就业机会和通过规范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来实现初次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第三,户籍改变,要有一视同仁,建立健全一个一统的户籍方面管理,城市就业市场要建立,已经在城市有一份工作的农民,我们要保障他们的各方面权益,让他们的生活得到同等待遇。

  4.2完善社保

  在当前的发展来说,需要尽快构建一个城乡一体化的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快速扩大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确保城乡困难群体特别是农村的困难户有最起码的生活保障。
  第一,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强化本地区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不断予以完善本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当地应当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一致的养老金管理制度,同时建立覆盖全体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延伸失业保险的保障范围,对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和社会互助人员予以明确规定。
  第二,构建非缴费类型的农民养老保险体系。通过对本地区社会保障水平的定位,推动城镇与农村相结合的补贴筹资方式,逐步完善农民医疗救助制度,提升社会供养层次。
  第三,建立覆盖范围广的住房保障计划。本地区要深入开展住房保障计划,实现农民住房问题的解决。本地区应当加大住房资金投入,实现建设资金投入与新建建设项目,通过房屋建筑和货币补助方式来实现家庭住房解决。

  4.3关注教育,缩小城乡差距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本质上的原因还是教育,城市和农村的教育不均衡,导致收入差距。要减小这种差距,改变这种不均衡,我们要着重关注全民教育事业,使人民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XX要重点抓各类学校的升学率,摆脱农民的文盲户、小学户,从根本上发展城乡统筹。

  4.4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第一,需要提升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增强城市的要素集聚,产业带动和辐射功能。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加强城镇建设,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发展,进一步做大中心城市、提升中心城市的功能和档次,通过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二,发展工业首要是要把经上级批准设立的15个国家、省级的工业园区建设好,集中做强做大一批有特色产业作支撑,有龙头企业为依托,企业集聚群已经形成规模的工业园区。
  第三,对一些确实规模很小、资源利用率低、工业经济效益差,甚至开而不发的工业园区,能并的并,该停的停,该撤的撤。

  4.5促进农业产业化、由城带乡发展

  XX部门加强服务意识,说服企业带头,将农民集合在一起,看准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开发出市场上需要的产品。还有进行结构优化,增强品牌意识、市场意识,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XX要把政策真正做到为民所用,补贴农民的钱要落到实处,还要适时增加补贴。XX要做的是增强财政的转移性,增强对农村政策的支持,支持“农业、农村和农民”。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从城市到乡村直接推进是相当困难,因为城市对于一个市来说,只有一个,而乡村有的多达上千个。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仅在农村内部难以解决,就必须抓城乡一体化,把城市、中心镇、中心村等做大做强,通过这些纽带,带动其他乡村的发展,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

  结束语

  本文是从研究现状出发,通过研究国家大现状再具体研究到地方如金华市的小现状,来了解目前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情况和现在国家城乡统筹的进程。由表面现象分析出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变大的原因,其中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制度不健全,因为在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建立的目的是要显示公平,而不是促进两级分化,只有制度建立公平完善,才有利于人民生活,特别是农村居民的生活。
  所以从城乡居民的差距方面看,为了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XX要大力的发展农村经济,缩小收入;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完善农民工体制和农村社会保障体制。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垄断产业的收入分配以及加强法制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Xiaoke Zhou,Yanling Xi.China’s Urban-Rural Gap:An Analysis Based on Capability[J].Asian Social Science.2008(01):94-98
  [2]Jian Su,Guangming Deng.The Chinese Urban and Rural per Capita Income and Trend Analysis[J].Scientific Resaerch.2013:106-109
  [3]汪光焘.城乡统筹规划从认识中国国情开始——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J].城市规划.2012(01):9-12
  [4]吕炜、储德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1(12):30-36
  [5]赵华勤、张如林、杨晓光、周焱.城乡统筹规划: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J].城市规划学刊.2013(01):23-28
  [6]鲁可荣.建国60年来浙江城乡关系演变与城乡统筹发展及其基本经验[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
  [7]孙永强、巫和懋.出口结构、城市化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世界经济.2012(09):105-120
  [8]陈涵、丁敬文、孙克强.对提高城乡居民收入问题的分析.江苏纺织.2010(10):1-6
  [9]浙江城乡统筹调研组.城乡统筹的浙江观察[J].观察与思考.2012(12):33-41
  [10]李晓宁.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衡量与协调对策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4(01)
  [11]冯海发.缩小城乡差距的政策及重点[J].新重庆.2011(05):6-9
  [12]韩建雨.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利弊评价与政策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11
  [13]吴伟年.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与对策思路—以金华市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2(04):46-53
  [14]刘顺才.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J].经验管理者.2011(20):145-147
  [15]雷世平.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城乡统筹发展职业教育[J].职教通讯.2010(02):32-36讯.
  [16]张旺锋、耿莎莎、闫星羽、方晨、董瑞娜.城乡统筹背景下土地流转与城市化的互动.[J]城市发展研究.2012(03):48-5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929.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5月15日
Next 2021年5月1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