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摘 要
人的发展可以带动社会的发展,而社会保障的供给以及实施影响着人的发展状况,所以解决社会保障的问题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其中,农民工作为最具影响力的群体之一,所面临的社会保障问题可能会严重打击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导致我国城乡一体化这一目标的难以实现。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影响因素:XX方面、企业方面以及农民工自身,而最重要的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所造成的户籍制度的限制,这是影响我国城乡之间差距、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最大的因素,阻碍社会公平的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使农民工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这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在面对现代化、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下,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问题显得刻不容缓。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市民化
一、绪 论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在中国催生了许多新事物,农民工即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变革下的产物。作为我国城乡关系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农民工的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1]
农民进城打工一方面也减轻了在农村对土地需求的压力,并且提高了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流入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在城乡之间流动,向农民传播城市文明的成果,推动文明乡村文化建设发展,提升农民文明素质。目前,一些在外积累了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农民工已返回故乡创业,通过科学技术等实现农业的发展、对农民进行教育,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农民工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社会群体。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社会的转型下,与之相应的支持体系和制度没有及时跟上,这就产生了农民工一系列的社会保障问题。例如,2002年的SARS事件暴露了农民工医疗保障的“漏洞”;2004年我国东部发达省市经历了“民工荒”以及“回流潮”现象,这些事件引起了XX有关部门与学者们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高度重视。[2]因此,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无法避免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务之急就是要维护他们的基本权利、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否则会严重影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研究意义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布的数据,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9亿人,其中1.7亿人外出务工,7500万人跨省务工。研究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一方面增强了我们对农民工更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充实了我们对社会保障权益知识这一模块的了解。社会保障的完善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市民化发展;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以及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再者还有增强农民工的风险意识以及法律知识,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
农民工从广义上来讲是指到城镇从事非农产业,但户籍还是农村人的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到如今很多人对农民工的理解已变成了,那些在底层做着最累最脏的活的群体就叫农民工,“农民工”这一词实际上还是带有歧视意味的。在现实生活中,甚至还有人远远看到农民工便躲开,从这方面看,我国想要达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恐怕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因此,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才可以有效消除该群体向市民身份过渡的制度障碍,为其提供在城市的各种福利保障,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社会当中,得到应有的尊重。
(三)国内外研究情况
1.国内研究:
近几年来,学者们的研究也表明了,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在制度、社会保险等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例如,王效梅(2018)认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上存在着诸如法规制度的不健全、参保率太低、社会救助和福利的欠缺以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等,严重损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3]王冉冉(2019)认为受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影响所带来的户籍机制问题,致使缺少城镇户口的农民工群体不能公平地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等一系列待遇。[4]同时,秦力(2019)进一步提出了农民工目前普遍关心的社保转移接续困难的问题。[5]徐勇志(2016)认为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农民工对城市进行认同的过程,城市的社会认同程度直接影响着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适应程度。[6]范兆飞(2017)、肖兴燕等提出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以GDP为标准的地方考核方式导致地方XX只关注经济发展而忽视民生等,这些都是农民工社会保障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7]
上述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制度体系的改革,法律法规的完善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陈蕾(2018)认为要保证广大农民群体同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就必将两者的社会保障制度统筹结合,实行统一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8]另外,亓彩云(2018)认为必须从多方面出发,增加并赋予农民工权利,让农民工群体能充分享受到其保障权利,实现与城镇职工享有平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目标。[9]
2.国外研究:
西方国家并不存在农民工的这一称谓,针对农民工这一类性质的群体,西方学者们更多的是称之为移民工或劳工等。对于这类群体迅速发展下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问题,西方学者研究的角度大多是从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劳动关系等方面。研究发现,由于城市中心地区经济增长迅速,而周边或农村地区增长相对较弱,因而出现了很多农村多余的劳动力往城市发达地区迁移,在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下,容易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要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措施。例如,LauraGauerBermudez(2020)等认为对于在城市和城市周边地区寻找工作的农村人口,如果没有强大的社会保障和财政支持,他们很有可能会遭受权益被损害以及经济被剥削的危险,强调了从多方面预防工作问题的必要性。[10]同时,基于农村大幅度向城市迁移所可能带来的影响,建议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缩小城乡差距。例如,Yao Zhou(2019)认为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看,有必要保持城乡协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好关系。[11]An-min Chen(2009)认为需要设立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且每个公民都应拥有唯一的综合社会保障账户,该账户还应允许与公民一起移动。[12]这样会有利于保障没有稳定就业的群体的利益。
西方学者们也指出了国家需要结合国情来制定保障政策,强调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社会福利理念,通过对失业的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从而使其依靠自身能力实现就业,这些措施为解决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例如Zafer Durdu(2017)等认为公民应当平等享有福利条件,确保充分就业,有助于抵御潜在的社会风险。[13]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本文是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而展开的研究,围绕制度、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及社会福利上所存在的现象问题,然后分别从农民工自身、企业以及XX三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收集、鉴别所需的有关农民工社会保障这方面的文献资料,结合自身所学的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同时查阅国家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等信息扩充认知,更准确地了解要研究的问题。
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比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与有城市居民身份的就业职员这两者的社会保障现状,找出农民工在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社会保障问题。
二、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概述
(一)农民工的定义
农民工是指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到城镇赚取生活来源,还伴随着“农民”身份的农村居民,他们是我国在特殊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的主力军。[14]随着我国城市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从事工业、建筑业等任务比较繁重的工作,并在各个城市的各个生产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建设的伟大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到如今已有42年,即是农民工群体的发展到现在也有42年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发展到现今的状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呈现:
1.农民工规模与分布
从以下图一可以看出,农民工的总量逐年增加,2018年已接近2.9亿人,占全国总人数大约五分之一左右,这数量无疑是非常庞大的;从增量上看,与2017年相比,农民工总量增速明显回落,2019年总量达到2.9亿人,增长率并没有过大的起伏,说明农民工增长速度已逐步趋向于平稳。
如下表 1所示,2018年外出的农民工总量比2017年增加了81万人,主要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省内就业的农民工比2017年分别增长了0.3%、0.7%和1.4%。在2018年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44%,比上年下降0.7%。[15]
表 2—1外出农民工地区分布
按输出地分 | 2017年外出农民工总量(万人) | 2018年外出农民工总量(万人) | ||||
跨省流动 | 省内流动 | 跨省流动 | 省内流动 | |||
合计 | 17185 | 7675 | 9510 | 17266 | 7594 | 9672 |
东部地区 | 4714 | 826 | 3888 | 4718 | 812 | 3906 |
中部地区 | 6392 | 3918 | 2474 | 6418 | 3889 | 2529 |
西部地区 | 5470 | 2787 | 2683 | 5502 | 2727 | 2775 |
东北地区 | 609 | 144 | 465 | 628 | 166 | 462 |
如表 2所示,从输出地看,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输出农民工比2017年总共增加了204万人,分别增长了0.9%、1.3%、1.3%;而东部地区与2017年相比则是下降了0.2个百分点,人数减少了20万人。按输入地分的话,在中西部输入的农民工比2017年总共要增加了378万人,分别增长了2.4%和4.2%;在东部和东北地区输入的农民工比2017年总的减少了194万人。[15]
表 2—2农民工地区分布
2017年(万人) | 2018年(万人) | 增量(万人) | 增速(%) | |
按输出地分: | ||||
东部地区 | 10430 | 10410 | -20 | -0.2 |
中部地区 | 9450 | 9538 | 88 | 0.9 |
西部地区 | 7814 | 7918 | 104 | 1.3 |
东北地区 | 958 | 970 | 12 | 1.3 |
按输入地分: | ||||
在东部地区 | 15993 | 15808 | -185 | -1.2 |
在中部地区 | 5912 | 6051 | 139 | 2.4 |
在西部地区 | 5754 | 5993 | 239 | 4.2 |
在东北地区 | 914 | 905 | -9 | -1.0 |
2.农民工基本特征
从2018年农民工调查报告中可以得知,农民工的基本特征有四点:一是在全部农民工中,女性农民工以及有配偶的农民工比上年增多了,二是“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全国农民工总量中已超半数,[15]从图 2便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总量呈持续增长趋势,到2018年时达到了51.5%。
三是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比逐年提高,四是大专以上学历的农民工逐渐增多。[15]这其中,第三点提到的50岁以上的农民工,他们属于高龄农民工,也就是说,老龄化下老年农民工逐渐增多,而这一部分群体往往也是最容易遭受到权益被损害的现象。第四点针对的是农民工受教育的文化程度,从表 3可以看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占比是有所提高的。2017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比2016年增长了0.9%,到了2018年,该比重又比2017年提高了0.6%。这说明我国农民工接受教育的程度正在逐步提高,整体素质有上升的趋势,不过,就总体情况而言,我国目前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只占了12%左右,整体素质还是比较低的。[15]
表 2—3农民工文化程度构成
单位:% | ||||||
农民工合计 | 外出农民工 | 本地农民工 | ||||
2016年 | 2017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6年 | 2017年 | |
未上过学 | 1.0 | 1.0 | 0.7 | 0.7 | 1.3 | 1.3 |
小学 | 13.2 | 13.0 | 10.0 | 9.7 | 16.2 | 16.0 |
初中 | 59.4 | 58.6 | 60.2 | 58.8 | 58.6 | 58.5 |
高中 | 17.0 | 17.1 | 17.2 | 17.3 | 16.8 | 16.8 |
大专及以上 | 9.4 | 10.3 | 11.9 | 13.5 | 7.1 | 7.4 |
3.农民工就业状况
农民工就业问题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目前农民工的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与第三产业,从表 4可以得知,2018年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农民工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了0.1%和2.4%;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在2018年时比重过半,比2017年上涨了2.5%。[15]
表 2—4农民工从业的行业分布
单位:%、百分点 | |||
2017年 | 2018年 | 增减 | |
第一产业 | 0.5 | 0.4 | -0.1 |
第二产业 | 51.5 | 49.1 | -2.4 |
其中:制造业 | 29.9 | 27.9 | -2.0 |
建筑业 | 18.9 | 18.6 | -0.3 |
第三产业 | 48.0 | 50.5 | 2.5 |
其中:批发和零售业 | 12.3 | 12.1 | -0.2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6.6 | 6.6 | 0.0 |
住宿和餐饮业 | 6.2 | 6.7 | 0.5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11.3 | 12.2 | 0.9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2.7 | 3.5 | 0.8 |
其他 | 8.9 | 9.4 | 0.5 |
如下表 5所示,农民工的月均收入呈稳定增长现象。2018年农民工的月均收入比2017年增长了6.8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所占月均收入最多,达4345元;增速最快的是制造行业,比上年增长了8.4%。
表 2—5分行业农民工月均收入及增速
单位:元、% | |||
2017年 | 2018年 | 增速 | |
合计 | 3485 | 3721 | 6.8 |
制造业 | 3444 | 3732 | 8.4 |
建筑业 | 3918 | 4209 | 7.4 |
批发和零售业 | 3048 | 3263 | 7.0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4048 | 4345 | 7.3 |
住宿和餐饮业 | 3019 | 3148 | 4.3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3022 | 3202 | 6.0 |
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可得知,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比本地务工的农民工多767元,在增速上也比本地务工的农民工高了2.6%,这其中,2018年月均收入增速相对较高的是到东部和中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到西部和东北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相对较缓。[15]
三、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当前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障制度方面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覆盖的对象是全体公民。作为保障国民经济以及民生最基本的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下存在着太多关于农民工参保率低、社保转移接续工作困难等问题。为了促进和改善劳动人员的社会保障,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许多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然而其中并没有专门针对农民工群体制定的。尽管农民工也属于受这些法规约束的劳动人员,但随着该群体数量的不断扩大,仅依靠这种笼统的规定进行管理很显然是不够的。
近几年来,在政策的实施下,很多农民工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对城市的归属感也有所提高,但是,农民工被歧视、被拖欠工资、被侵害自身合法权益等现象并没有消失。这说明我国制度的执行并没有完全真正到位,监察力度也不够,导致我国农民工权益被损害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有很多在外拼搏、处于底层工作的农民工可能会因工作流动性较大、没有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等而导致难以得到相关的制度保障,严重影响其切身利益。
2.社会保险方面
社会保险问题也最是能反映社会保障的问题。近年来,我国针对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参保率的调查,发现其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国家的社保基金很大程度是向城市倾斜的,农民工社保参与率明显比城镇职工的低很多。除去城乡待遇不平等这一因素,农民工工作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也使得他们的社保工作变得复杂,加上我国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制度并不完善,操作难度较大,导致退保现象时常发生,一些省市甚至出现过农民工“退保潮”的现象。
从农民工参与五个保险的情况来看,社保这方面的保障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在养老保险方面,新生代的农民工很多是倾向于趁着年轻多赚钱的想法,并不考虑自身养老的问题。而且根据员工个人社保缴纳标准,养老保险的缴费率占个人工资的8%,对于低收入的农民工群体而言,他们更宁愿把这笔不小的数额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用在看起来还有些长远的投资上。另外,由于农民工工作的不稳定性,在领取养老保险的条件上也很难达到标准,农民工的参保意愿大大降低。还有医疗保险方面,据调查显示,很多农民工正面临着繁琐复杂的报销流程以及大量的自付费用、农民工医疗保障水平低等问题,导致农民工参保意愿不高。
3.社会救助方面
对于受就业低端、恶劣的工作环境、职业风险大等各种因素影响而导致物质和经济等方面有困难的农民工来讲,社会救助就如及时雨一般。但是实际情况中,受户籍制度的影响,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总会遭受到很多不公平的对待。例如,城市社会救助往往只覆盖有城镇户口的居民,像最低生活保障金这一社会保障权利对于农民工来说基本上是无法享有的;农民工申请社会救助的步骤也较为复杂,并且申请成功的可能性并不高。此外,由于工作的不稳定性,导致农民工的工作流动性比较大,失业几率也比较高,一旦失业就失去了生活来源,就必不可免地只能回到农村,这不利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发展,也不利于农民工市民化这一目标的实现。
4.社会福利方面
农民工的社会福利获得情况也令人堪忧。一方面,我国城乡福利待遇不平等,社会福利服务范围相对较窄,许多农民工没有享受到福利待遇;另一方面,农民工的社会福利供不应求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有的福利待遇无法满足该群体的实际需求。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城市的社会福利还与当地户口挂钩,没有城市户口,就意味着很多城市当地居民的福利可能农民工无法享有。比如购房,大部分农民工会因户籍问题而无法享受到在城市买房时的优惠政策和补助,甚至可能在购房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当然,不同的省份可能有不同的政策实施,例如,有的城市若是非当地户口的公民想要买房,需要在当地连续缴纳三年及以上社保或纳税,并提供证明;有的需出示暂住证,并且要有五年以上缴纳社保以及纳税的凭证。如果是工作流动性大的农民工,根本达不到标准,并且,没有当地户口,是无法申请经济适用房的。还有教育方面,目前越来越多农民工群体家庭式迁移,受户籍的限制,公立学校子女没条件进,私立学校的学费又特别贵,由此可以看出,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条件参差不齐,与城镇职工子女比有很大差距。
(二)产生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民工自身因素
许多农民工对社会保障权利的认识仍比较模糊,对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缺乏积极性。[16]一方面,我国相关部门表示农民工缴纳的社保额度大概是个人工资的百分之十左右。但由于很多农民工的劳动报酬都比较低,对于生活相对窘迫的农民工而言,这个数字甚至可能超出其可接受的范围;而对于工作不稳定的农民工来说,把钱攒下来还能作为失业时的生活支出。
另一方面,以养老保险为例,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岗位流动性较大,可能随时会转换目标地寻找就业,但因为我国社保转移接续工作尚未完善的缘故,农民工在离开岗位时,所参与的社会保障就会随之中断,这样一来,就达不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所规定的要求,没有领取养老保险金的资格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工参保的意愿。
除此以外,虽然目前农民工受教育的程度都有所提高,但还是有很多人对社会保障的知识以及可使用的维权的手段了解并不够。有一些农民工在权益受到侵害的过程中,不会通过法律机制及时保护自己,他们有的选择忍气吞声,有的可能采取极端的措施解决问题。而这些,都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
2.企业因素
上市公司以及外资企业的员工参保率一般是比较高的,其公司规模大,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同时他们也更加关注自身形象,为避免不必要的劳资纠纷,企业都会按时为其员工缴纳应有的保险。而参保率低的一般是中小型的私营企业,这类企业的规模小,合法经营的意识也较为淡薄,有些用工单位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愿意承担农民工应有的社会保险的缴费义务。利用一些农民工法律知识淡薄,略过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步骤,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农民工很多从事在底层劳动密集型的岗位上,这些用工单位的经济承受能力大部分也是比较低的,由于行业的特点导致对农民工的需求量大,增加了单位的负担,有些用工单位便不为员工购买社保或只支付部分社保费用。例如某些建筑场地上的用人单位为农民工购买社保时仅支付工伤保险的费用;还有部分公司在招聘员工入职时,说服员工签署一份放弃缴纳社会保险的承诺,并且直接以折现的方式补偿员工。这种情况下,员工似乎并没有损失什么,但与此同时,由于这些岗位大多都是工作强度大,时间长,员工容易受伤或患上职业病等,没有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农民工权益很容易遭受损害。[17]
3.XX因素
公民的社会保障主要来源于XX的提供,它关系到我国近14亿人口的切身利益。改革开放后我国所制定的城乡二元结构,其存在不仅造成了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还扩大了城市居民与农村人口经济、文化等之间的差距。尽管目前农民工进入城市并不受任何限制,但,长期的这种社会分割,已经使城乡居民之间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价值观等各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也是目前虽有很多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但也比较难融入城市生活中的缘故。[18]此外,户籍制度的问题使农民工转换成市民身份的工作增加了难度。据调查,很多农民工在转户口入城市时会遇到一系列问题,诸如手续繁杂、门槛高、达不到落户要求等。虽然目前已有不少省份放宽了落户的条件,但,像北上广等这些经济发达的城市,是很难取到户口的,而没有当地居民户口可能就又要面临社保、子女教育等的问题。当然,对于转户口问题这其中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城市人口密度的增长也会增加XX管理的压力,容易产生政治安全、住房等问题。
社会保障的确保实施,离不开XX职责的参与。[19]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农民工进城务工总会碰到人为制造的不公平现象的发生,例如,企业欠薪欠保、同工不同酬等。针对这些现象,xxx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都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但从目前的执行效果来看,这些现象还是时有发生,说明政策并没有完全实施到位。而作为具体执行者的地方XX,对农民工等城市新增人口的关注远远不够。就有关监管部门而言,其也存在不小的监管漏洞,一些劳动监察部门不愿意主动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去调查用工单位是否与农民工签订相关合同或为农民工缴纳相关保险,有一些企业便抓住这个漏洞,依旧做着损害农民工权益的事。[20]
四、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
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工的生活条件不同于城市居民。尽管他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就业,但生活上还是存在着各种压力,使他们难以融入城市。因此,XX一定要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革与完善户籍制度,制定更为详细的、更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同时,各级地方XX应积极参与对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施的工作,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改善农民工的社会心态,保证其能够享受与城镇职工平等的待遇,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发展。[21]
另外,在制度上还有必要根据农民工经济情况等调整一下缴费基数,设置可针对性灵活改变的缴费体系,这有利于提高农民工参保率,同时,根据农民工自身特点,建立可以在线上完成社保账户转移的服务平台,改进并完善农民工目前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工作的流程。同时可以尝试账户随个人转移,减少手续步骤。另外,适当降低中小型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的负担,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推动其积极为农民工参保。
(二)细化立法工作及加强执法力度
我国目前并没有以农民工群体为主的针对性的法律法条,而广泛的概念也并不能有效解决该群体现存的社会保障问题,因此,立法机关需要制定出详细化的、合理性的法律法规,让农民工有法可依。首先,通过立法加强或改善我国社会保险法律制度,使农民工的相关权益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得到充分保障。其次,改进和完善农民工工会组织的职能,发挥工会的权力以及责任,保护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各级地方XX有关部门要更加积极地进行监督和审查,加强对用人单位漏缴或少缴社会保险费、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不合理现象的监管,加大惩罚力度,切实保证农民工真正享受到社会保障的权益和利益。违法的企业可以将其纳入征信体系,以坚决抵制这种社会不良现象的发生。此外,还应充分利用社会和媒体舆论的传播和监督的作用,呼吁社会加大对农民工的关注力度,确保政策的实施效果。[22]
(三)健全社会救助以及福利方面的待遇内容
无论是社会救助还是社会福利,都是国家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社会救助方面,应该为农民工建立专门的法律咨询中心,加大社会救助的资金投入,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XX可以考虑设立一个农民工社会救助站,扩大法律保障的覆盖面。同时,组织动员志愿者们开展对农民工的各项救助工作。在福利方面,取消因户籍制度而带来的对农民工不公的待遇,让农民工可以享受平等。当然,财政上的福利开支也需要经过充分的考虑,确保支出的合理分配与使用。例如,可以通过增加对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帮助进城务工的农民能够得到一份稳定的就业机会,并依靠自身劳动能力维持生计,减少对社会福利的依赖。另外,促使农民工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可以融入到城市社会当中,这样才能真正落实他们的基本权利。
(四)加强对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知识的宣传
正所谓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成效。为了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必须要培养他们主动学习自主维权的意识。通过利用电视、广播新闻等各种媒介和渠道,做好宣传、教育和普及农民工保障权益知识的工作。XX要加大执法力度,增加农民工社会保障资金方面的投入,可以考虑创建一个农民工社会保障咨询平台,使农民工更清晰地了解到社会保障的意义以及对个人的价值,让更多的农民工学会合理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结论
根据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本人发现,不管是制度、社会保险还是救助跟福利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大多都跟户籍有关系。从现有的研究表明,户籍制度的问题源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实施,尽管目前针对户籍问题已经做了许多改革措施,但问题依然存在,甚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因此本人认为,国家XX应该要加快户籍改革的速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推动社会保障的发展。这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市民化进程以及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等目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常遇春.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农民工发展问题研究[D]. 辽宁工业大学, 2019.
- 朱德云 孙成芳. 农民工市民化背景下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文献综述[J].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7(6): 9-9.
- 王效梅.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探析[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8(1): 5-5.
- 王冉冉. 农民工社会保险权利保障研究[J]. 人力资源, 2019(10): 72.
- 秦力. 我国农民工社保转续制度的完善[J]. 区域治理, 2019(31): 224-226.
- 徐勇志. 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研究[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6(3): 4-4.
- 范兆飞, 肖兴燕, 张伟军.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近5年研究文献综述[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10(03): 82.
- 陈蕾.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研究[J]. 农业经济, 2018(9): 2-2.
- 亓彩云. 社会权利视角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问题及对策研究[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8(03).
- Laura Gauer Bermudez, Ozge Sensoy Bahar, Mavis Dako-Gyeke. et al. Understanding female migrant child labor within a cumulative risk framework: The case for combined interventions in Ghana[J].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2020, 63(2).
- Yao Zhou*. Methods of Land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J]. Journal of World Architecture, 2019, 3(6).
- Anmin Chen. Assumption on the Reform of Social Security of Migrant Workers from Rural Areas from an Angle of Unified System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J]. Asian Social Science, 2009, 4(11).
- Füsun Kökalan Çımrın,Zafer Durdu. Indirect welfare regime practices and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of Turkey after 1980[J]. Quality & Quantity, 2017, 51(6).
- 陈扬美. 论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维护[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06): 335.
- 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J]. 建筑, 2019(11): 30-32.
- 关信平. 农民工参与城镇社会保障问题:需要、制度及社会基础[J]. 教学与研究, 2008(01): 12-17.
- 陆雪. 城镇灵活就业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研究[J]. 现代交际, 2019(06): 254-255.
- 张理甫, 刘俊. 新时期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探讨[J]. 天津农业科学, 2015, 21(08): 96-100.
- 张明媚. 论XX完善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问题[J]. 长春大学学报, 2018, 28(01): 108-111.
- 郑桂萍. 农民工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劳动保障世界, 2019(26): 30.
- 王磊.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分析[J]. 时代农机, 2017, 44(12): 161.
甘美至. 对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探究[J]. 南方农机, 2018, 49(03): 100-101.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1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