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陕北民歌是传统音乐上颇具影响力的一种民歌,最具经典民歌中以《兰花花》最为著名,讲述了一位名叫兰花花的陕北女子,不能与心爱之人一起,被父母逼迫下嫁他人,而引发兰花花悲惨的苦难生活,反映了当时那个社会环境下众多女性的痛苦命运。本文将通过我对《兰花花》这首歌曲的切身体会,加上对其他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对比,更加精准地对这首民歌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的理解,让更多热爱民间音乐的爱好者能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关键词:陕北民歌;《兰花花》;演唱技巧;情感表达
引言(前言)
陕北是中国xxx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在这个特别的年代里,群众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歌声里,用来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陕北民歌,起源并流传于我国有着黄土高原的陕西,在黄土高原的高坡上,原野上,田地间,河流旁,村落间广为传唱。歌曲里承载了世世代代的陕北人民种种丰富的情感,多由事而起,有感而发。陕北人民的感情便在这淳朴的歌曲中代代传唱、领会、感悟。歌曲中声音丰富,高亢的放牧吆喝声、悠悠的山野吼喊声、低吟的巷间交谈声。在这片黄土地上,由淳朴的陕北人民所创作的陕北民歌在2008年被选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本文将用《兰花花》这首经典的民歌作品分析陕北民歌的形成,以及带来的社会影响,体会这首民歌的音乐特征中的旋律、节奏。在演唱该歌曲时,应运用怎样的技巧和方法,运用怎样的情感来把这首歌曲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第一章背景介绍
1.1陕北民歌的生成背景
陕北,被誉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以及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都在此处,在这里诞生了延绵数千年而依旧长久不衰的东方文明。数千年来,陕北的土地养育着我们祖先的世世代代,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壮大,至今我们可以自豪的自称为中华儿女。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气候原因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黄土高原,这里的人们淳朴厚道,勤劳乐观,能歌善舞,陕北民歌的出现也得意于此。
民歌,是所有艺术形式地起源。陕北民歌,它处在黄河中游,处在黄土地、黄土高原,所以说陕北民歌是黄河文化,黄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民歌历史悠久,千百年以来它是在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中创造出来的,那么陕北民歌随着它的历史,千百年以来,反映了它的生活,反映了它的爱情。你常常会在民歌里听到,很淳朴的一种表达,陕北的生活很苦,那种环境恶劣,干悍,雨水很少,无霜期很短,气候不好,再加上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使得陕北人民常年的生活都是十分艰苦的,正是在这种苦的生活里,唱出来的歌往往并不是很爽朗的,反倒都有点低沉。陕北民歌就像杜甫的诗一样,沉郁顿挫,又有一点点的凄凉的感觉。
陕北民歌的出现有着特殊的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辽阔壮丽的黄土高原和民风淳朴的陕北人民赋予了陕北民歌所特有的地方情感特性,陕北民歌被世世代代的陕北人民创作、传唱、流传下来已经有了丰富的情感和厚重的历史感。陕北人民在何时何地都可以唱作,在独行于黄土高原与牛羊为伴无数寂寞孤独涌上心头时,在男耕女织柔和的时光幸福缠绕身边时,在男女追求爱情的真挚与勇敢时。陕北民歌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是因为它的生活气息是真实的,它所传播的情感也是真实的。各地的民歌都是一种情况,它是口传心授的,世代相袭的,它并不是有意为之的,它生活中就是这样,比如说爷孙俩人去放羊,爷爷在山上唱几嗓子信天游,孙子时间长了可能就学会了,从那时起,古老的信天游便陪伴着陕北人走过了沧桑的五千年。陕北民歌的气质和生活和中国人民的气质和生活更有相似之情。
1.2《兰花花》作品来源
陕北民歌,这是一段陕北人世代相传的故事,这是一个如泣如诉的爱情故事,这首舒缓优美委婉动听的歌曲,是根据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在延安临镇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创作的,这是黄土高坡上流传最广的一首陕北民歌——《兰花花》。
陕北民歌《兰花花》中的兰花花故事原型是一位名叫姬延玲的一位少女,小名叶子,1919年出生在延安南川临镇街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就生的好看,到十二岁时就已经出落的端正,如出水芙蓉,像雨后马兰花一样惹人喜爱,人们便送给她一个绰号“兰花花”。兰花花喜欢上了当时在部队里的一个大头兵,两人约定终生,不久后大头兵接到新的任务,必须离开本地去执行任务,兰花花只好与大头兵暂时分离。兰花花的父母得知她与一位大头兵相爱,万分不愿,又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逼迫兰花花嫁给后街富户任老五最小的儿子任小喜,兰花花不愿,但还是被迫抬进了任家。任小喜好赌成瘾,无恶不作,后来因犯抢劫杀人之罪,被处决。次年,兰花花父母又逼迫她嫁给了临镇街上另一户富贵人家石家,石家小子面貌丑陋,贪图兰花花美色,不惜用钱财将兰花花买来,嫁做他妻,在石家小子的折磨下兰花花越发越想念她所爱之人,思念成疾,郁郁而终,留下两个孩子,终年24岁。后来执行任务的大头兵归来,听闻兰花花已嫁人妇,便不愿打扰,自己默默承担相思之苦,又听闻兰花花过世,心生悔恨,郁郁寡欢,一病不起,他为纪念兰花花,把他了解到的这些记录下来编成歌谣,以解相思之情,也用来纪念兰花花悲痛的生活经历以及对封建礼教的不满。
1.3《兰花花》社会影响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第一个将流传于陕北民间的歌谣《兰花花》加以改编整理并唱红国内外的歌唱家——刘燕平,也就是从那时起,人们就把这首歌和她紧密相连。《兰花花》在民间演唱时,并没有固定的曲调和唱词,因此版本众多,演唱的主题和内容也不尽相同。当时《兰花花》在鲁迅艺术学院收集整理的一个陕北民歌集里有上百段的词,其中真正能代表陕北人民反抗封建礼教并能搬上舞台的词并不多,刘燕平在前往北京的火车上,短短的三天时间里,仓促的改编整理这首《兰花花》,形成了经典的八段词。1951年刘燕平参加在民主德国举办的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联欢节时,就演唱了这首代表陕北民歌地方特色的《兰花花》,征服了联欢节评委和观众,并获得了优秀表演奖,从此这首歌就真正唱响世界。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新中国,中国青年人工团出访捷克、波兰、奥地利等九个欧洲国家,刘燕平和她的《兰花花》再次入选,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世界巡演。让刘燕平没有想到的是,《兰花花》受外国人士的理解和喜爱,被外国人一再搬上舞台,曾在罗马尼亚,热爱陕北音乐文化的人们搞了个男声小合唱还来过中国演出,正所谓音乐没有国界。
第二章 音乐特征
2.1 《兰花花》音乐特征
民歌有许许多多的种类,各自富有各地的特色,西部多山形成山歌,有内河和海岸线的地方形成号子,南方有水稻形成田秧号子,对于民歌来说,大多短小精悍。陕北民歌一般采用的调式是羽调式、商调式、徵调式,小调式的色彩浓郁强烈,比较符合陕北黄土高原的地方特色,而宫调式、角调式在陕北民歌比较少见,《兰花花》则是一首五声羽调式的民歌,更加体现陕北民歌当地特色风格。
《兰花花》这部作品是陕北民歌信天游的代表作,信天游是上下句的两句体结构。这首民歌是多段词,采用分节歌的形式,歌词也是依据声音押韵的七字词,每句乐句也非常的严格,形成两句词成一节句子,成为了《兰花花》这首民歌的特色。这首民歌里面中许多地方都使用了从低音到高音的甩腔形式,腔调也接近于哭腔从而体现悲伤的复杂情绪。
从语言的使用上看,歌词里运用了许多叠词发音方式,如“青线线”“蓝线线”“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个人”,这样更加突出强调人物的形象,更加丰富人物性格。民歌中还运用了儿化音的发音方式,虽然歌词里面不体现儿化音但是演唱的时候,更加地让《兰花花》富有地方特色,更加的口语化,更能体现出这是一首由陕北人民在生活中哼唱、吼喊,在抒发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时候即兴的民歌,这种即兴创作方式代表了真实地生活,代表了它贴近生活气息。例如《兰花花》中的“线”唱成“线儿”,“个”唱成“个儿”“人”唱成“人儿”。《兰花花》的节奏非常宽广自由,朗朗上口,根据演唱的情感走向而定,节奏形式简洁,没有使用过多地修饰音,也更加的深入人心。
陕北民歌《兰花花》的速度,第一二段是“板中速、稍自由,激昂到缓慢”,第三四段“缓慢、悲伤、渐快、慢而弱”,第五六段是“突快、愤怒、反抗地、紧打慢唱、急迫地”,第七八段是“开阔、无限激情、慢而弱的”这样的过程。《兰花花》的板式也由中板——慢板——快板——飞板——行板,拍子也由刚开始的4/2拍变为4/4拍——4/2拍——散拍子——4/4拍。
陕北民歌《兰花花》是源自音乐元素信天游,是流传于黄土高原等地的民歌形式。《兰花花》的歌词是特殊的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格式的上下句结构。常用的表现手法则是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青线线那个蓝线线”就是运用了“兴”的手法,用青线、蓝线的颜色来映照光彩照人的兰花花,“五谷子那个田苗子儿”就是运用了“比”的手法,用稻谷里面最高的苗来衬托兰花花在人群中的耀眼夺目。
第三章 演唱处理
3.1 演唱技巧
陕北民歌《兰花花》是在陕北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而衍生出来的民歌,属于信天游的一种,信天游分为高腔和平腔,其中信天游是陕北民歌具有代表性也是最富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一种体裁。《兰花花》是上下句结构的两句体,采用分节歌的形式,多段式结构,叙事性强。在我听过的大多数演唱《兰花花》歌唱家里,其中歌唱家朱逢博的演绎是最动人的,她演唱的《兰花花》优美流畅,宽广自由,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敢爱敢恨的兰花花的形象。
《兰花花》是一首位于中高音区域的陕北民歌,在演唱该歌曲时,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应该提前练声把嗓子唤醒,达到一个良好的唱歌状态。正是因为《兰花花》是一首从陕北的高原地区和陕北人们情感相互碰撞的产物,所以更加注重真假声结合演唱,但是真声要多于假声。由于高音区域较多,所以要保持好一个高音的状态,头腔共鸣的一个状态,保持高音位置要让声音通透地从腹部的通道往上,通透地让声音从后岩壁到头顶“甩出去”,保持住唱高音的位置,不能让高音位置掉下去。有时歌曲里面出现中高音的转换,要找到中高音转换的那个点,唱歌的位置要挂住,否则就会导致中声区声音和高声区声音不一样,中声区声音实,高声区声音虚,听着特别的不协调。
在演唱《兰花花》时要注重气息的变化,因为这首民歌有的拍子较长,例如在“青线线那个蓝线线”的“线”要唱够6拍,这就要求演唱者对这首民歌有着深刻地了解和对怎样断句有着敏锐的判断,这一句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要从蓝线线中的“线线”中间换气,才能保证演唱者有着充足的气息来支撑“线”的六个拍子的时值。还有一些字上面要加强语气,例如在“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中的“抬”,在唱这个字之前要换气,把这个“抬”语气强硬的唱出来,就能让听者听出演唱者的情绪和要表达的内容。
《兰花花》这首民歌在咬字方面也非常的有特色,它不全是普通话演唱也不是纯粹的方言演唱,它是介于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一首民歌。有些字就用了陕北的地方方言来诠释里面一些字的发音,例如“生下一个兰花花”中的“生下(sheng xia)”就应该唱作“seng ha”,“我见到我的情哥哥”中的“我(wo)”就应该唱作“e”,还有许多这样的发音都很有陕北民歌独具的特色。正是这种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融合,让《兰花花》这首民歌变得越来越具有代表性,代表了陕北人们的生活日常代表了陕北人民的心声。
3.2 情感表达
《兰花花》是一首感情丰富细腻的陕北民歌,不同的人听的感受是不同的,有人觉得它声音苍凉,节奏缓慢,有人觉得它声音悲怆,具有很强的叙事性。现在以王志信改编的《兰花花》来进行情感分析。
第一段和第二段中,歌曲开头以较高的音(6)起句,全曲的曲调一下子就被拉了上来,前两段出现了三次四度(6 2)跳进,前两次四度跳进出现在“青线线”和“蓝线线”上,拉高曲调,起突出强调人物形象的作用,第三次四度跳进出现在“蓝线线”的“线”上的甩腔中,丰富乐句的句尾。在“生下一个兰花花”的“花”上面,(6)的旋律用了波音,特别突出人物形象作用。在一二段中,应富有感情的演唱,唱出“兰花花”惹人爱的活泼劲来。
第三段和第四段中,由G调转入C调,速度由快渐慢在到快,语气也开始变得悲愤,描写了兰花花被迫出嫁,不能与心爱之人相守的场面,从侧面反映出封建礼教的凶狠,从歌曲中也能清晰的听出来兰花花的哭泣之声,能感觉到兰花花无可奈何的悲痛之情。在三四段中,应唱出兰花花的伤心、痛苦以及她父母迫害她的无可奈何之情。
第五段和第六段中,唱腔越来越坚决果断,可以感受到兰花花对现状不满的决绝之心,可以感到兰花花的坚决的反抗之心,也从侧面反映了兰花花不会屈服于封建礼教的无理和凶残。在五六段中,应该用坚决果断的唱法,松弛有度,有强有弱,突出表现出兰花花的果敢来,更能形象的刻画出人物性格。
第七段中,节奏越来越快,描写了兰花花出逃的迫切之情,采用了紧拉慢唱的摇板,情绪紧张而热烈。在第七段中,应该用迫切的情感,让观众切身到那种紧张的情绪,为兰花花出逃捏一把汗的感觉。
第八段中,转回G调,用无限的激情刻画出兰花花逃婚成功。节奏渐慢,拉长那种激动的情绪,加上在“情哥哥”的“哥”上的甩腔,更生动地表现出兰花花见到情哥哥的那种汹涌澎湃的激动之情,反对包办婚姻,追求自由爱情的向往。在第八段中,情绪要丰满,要激动,圆润的表达兰花花见到情哥哥,能与情哥哥长相厮守的喜悦之情。
结语
本文从调式调性、歌词、节奏、情感等方面对陕北民歌《兰花花》进行学习和探究,让我更加了解到陕北民歌的音乐文化魅力,以及对《兰花花》这首歌曲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都有了深深的理解和体会。通过对陕北民歌《兰花花》的分析,让广大的民歌爱好者对陕北的音乐文化有所接触和了解,更加致力于陕北音乐文化的学习和传播。
参考文献:
- 马旭立.陕北民歌演唱风格探究——以《兰花花》《赶牲灵》为例[D],陕西:西安音乐学院,2019.
- 潘桂香.歌曲《兰花花》歌唱情感分析[J]黄河之声,2019,(06):28.
- 张岩.陕北风格歌曲演唱探索——以王志信改编的《兰花花》为例[D],内蒙古:内蒙古大学,2018.
- 李梦莹.陕北民歌《兰花花》的作品特征及演唱分析[D],山东:山东艺术学院,2018.
- 李珂珏.当代舞剧创作中的“西北风”情怀——以《兰花花》与《月上贺兰》为例[J].四川戏剧,2018,(04):107-111.
- 向楠.论陕北民歌风格的形成——以《兰花花》为例[J].北方音乐,2017,(15):30.
- 张利鸽.《蓝花花》——陕北民歌特色的完美演绎[J].北方音乐,2017,(22):90.
- 孙思.民歌《兰花花》对信天游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影响[J].北方音乐,2014,(03):145-146.
- 靳晓珊.浅析《兰花花》的艺术特征[J].音乐时空,2014,(20):105
[10] 潘豫伟,黄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浅析民歌改编曲的典范《兰花花》[J].音乐创作,2006,(05):85-87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6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