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京剧是我国的传统剧种,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被人称作国剧。京剧早期的艺术家继承传统戏曲,使京剧艺术流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文化需求质量和品味在不断提升,传统的京剧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京剧的发展遇到很多困境,很多人试图对京剧进行改革,京剧改革前后进行了几十年,很多艺术家投身其中,无数的戏剧家呕心沥血的为京剧的改革而操劳,取得了很多成果,其中以梅兰芳先生的改革最为成功,梅兰芳的医生是改革的一生,受到了世人的敬仰。梅先生以其杰出的表演艺术征服了观众的内心,并且他的“梅派唱腔”对于现代的京剧方面有很大的影响,人们称之为大师,获胜梅派唱腔悦耳动听,或是他的表演细腻大方,他的贡献是其他京剧艺术家不可比及的,推动了京剧艺术的转型和发展。他对京剧的改革是系统的改革,是全方位的,在唱腔方面,他使京剧以前的古板、呆滞变成了动静结合的生动表演,让观众不再是“听戏”;伴奏上加了很多乐器,尤其是二胡的加入,使京剧演出时的场面更加热闹、逼真;梅兰芳先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古代壁画、武术动作,在剧中增加了大量的新型舞蹈;梅兰芳先生又在演员的服装、化妆方面进行完善,进行取舍调整;梅兰芳先生编演了五部时装新戏,《孽海波澜》、《一缕麻》、《邓霞姑》、《童女斩蛇》、《宦海潮》,这几部新戏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突破了传统京剧的条条框框,打破了传统京剧的束缚,取材从身边入手,从生活中的事情入手,这样的戏剧更贴近现实生活,更能满足普通观众的观赏需求;梅兰芳先生还编演了大量的古装戏,在古装戏上也有很深的造诣,虽然不太流行,但是每部戏都赋予了时代精神。可以说梅兰芳先生的这些改革都是成功的,他对京剧的创新改革使京剧达到了京剧史上的高峰。
一梅兰芳先生生平介绍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艺名兰芳。祖父梅巧玲是我国著名的旦角演员,伯父梅雨田是京剧胡琴的演奏家。1894年梅兰芳先生就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父亲去世后由大伯父抚育,年纪稍长也就是他八岁的时候开始学艺,在11岁的时候就开始登台演出。梅兰芳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四大名旦”之首、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他拜名师吴菱仙学习青衣,在这以后搭班“喜连成”演出,1912,首次与谭鑫培同台演出并成名。此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对京剧进行改革并进行演出。在1918年的时候移居上海,形成“梅派”体系。1920年的时候尝试拍摄第一部电影并成功。并在1927年报社组织戏迷自发选举的四大名旦排行中获得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年少时期,听从了齐如山的建议,继承传统的京剧,并对传统京剧的表演形式进行丰富、改善。日本的侵华战争全面开始后,梅兰芳先生就在香港隐居,在这几年中,他开始蓄须,坚决不为日本和汉奸唱一出戏,最后导致这一期间无任何经济来源,只能靠卖字画和奖杯以维持生活和剧团的开销。直到新中国成立,梅兰芳先生才重新登台演出,并且使京剧焕发了第二次青春,在我国的京剧史上做出的贡献也是无人能比的。
二梅兰芳先生对京剧艺术所做的改革
(一)梅兰芳先生在表演形式方面的改革
梅兰芳先生在1913年上海首次演出之后,感受到当时京剧的很多不足,回到北京之后立刻开始着手对京剧进行改革。他认为以前的老戏都是根据古代的史实,虽然对我们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过后对人们没什么太大的影响。他根据这些缺点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根据现代的时事编成新剧,会让人更容易接受,收获也会更大。所以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表情、动作、舞蹈的改革
梅兰芳先生在改革京剧的时候丰富了演员表演时的表情、舞蹈、身段,增加了京剧的可看性。我们都知道,想要成功的完成一件事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而梅兰芳先生正是这样,在经历了无数的磨练之后终于颇有成就。演员的庄重,表演的刻意模仿都是在那时候所强调的,让观众看到的只是演员的一板一眼,所以那时候的人主要是“听戏”,梅兰芳先生发现这个问题,并在以后的表演中强调了演员的舞蹈和身段,产生了“花衫”,丰富了行当,让演员的表演更加有看头,观众产生了兴趣,渐渐地就变成了“看戏”。以前的《宇宙锋》中,主角赵艳荣原本是正青衣,但在表演时因为没有多少动作,主要强调的是人物庄重的态度,在舞台上笔直地走来走去唱,有时候还会坐下来唱,给人的感觉就是呆滞,甚至“抱着肚子傻唱”就是观众给的评价,所以当时绝大部分人都是在听戏,“听戏”也被观众当成京剧欣赏中的最高境界。这种唱法可以说是当时所有京剧演员对京剧表现的一种真实地反映。梅兰芳先生认为在《宇宙锋》中批判封建专制的内容是可取的,但在人物的表演甚至形象上都需要改进。所以对它进行了变动,丰富了主角赵艳荣的表情、动作,特别是旧眼光不赞成采用的身段动作,从而使这出戏变得更有生机,更有看头。在《贵妃醉酒》、《黛玉葬花》、《嫦娥奔月》等剧目中梅兰芳先生都进行了改编,在这其中都增加了大量的舞蹈,使京剧的舞台整体活跃起来,对京剧的改革新形式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梅兰芳先生的舞蹈改编中不是无缘无故,毫无依据的,几乎是从古典文化中吸取的精华。《嫦娥奔月》中嫦娥的身姿让我们想到敦煌壁画、仕女画甚至民间舞蹈;《霸王别姬》中出现的是剑舞,而梅兰芳先生借鉴的却是中国古代的一些武术动作。梅兰芳先生认识到改革应该吸取前辈们的精粹,再结合自己的经验,慢慢磨练,才能使改革之路成功。
2、唱腔的改革
京剧中,老一辈的京剧演员总是遵循一个古老的规矩。不管是在器乐还是唱腔上面,都没有创新,几乎是上一辈怎么流传下来他们怎么继承下来。而在梅兰芳先生的剧目里,几乎是吹、拉、弹、唱各方面都存在,乐器都有增加。在过去的唱腔中,有的曲牌不能搭配青衣,但是梅兰芳先生却大胆创新,根据剧种的需要打破旧规,吸取其他剧种、行当、以及民间音乐,创造出许多经典的唱腔。《天女散花》是杰出的歌舞剧,在剧中前半部分是歌舞景象,梅兰芳先生采取的是皮黄唱腔,在后半部分梅先生采取了昆曲的唱腔,认为只有昆曲这种华丽婉转的唱腔、细腻的表演、飘逸的舞蹈才能更好的表现出天女散花时的优美的动作、逼真的场景。这样的动静结合,给观众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伴奏乐器的改革
对于京二胡在现代的京剧中的地位我们大家都很清楚,可以说是不能缺少的,而京二胡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个地位可以说是离不开梅兰芳先生的智慧,梅兰芳先生在最初的时候是为了伴奏旦角的唱腔才引用的二胡辅助京胡,在经过反复试验之后,觉得其他乐器都不是很理想,最后决定采用的伴奏乐器是二胡。徐兰沅、王少卿又在定弦、随腔伴奏等方面反复研究,旋律以演奏唱腔为主,二胡适当的加花,又加入其他乐器,使二胡的音色与胡琴的音色更为协和,这就是以后京剧中的京二胡。京剧伴奏加入二胡可以说是梅兰芳先生对伴奏形式改革的开始,也是比较成功的一个典型。在那个时期梅兰芳先生还试图把现代管弦乐加入伴奏中,但是被一些朋友劝阻了,但是因为这样才给我们现代人一个启示,我们如今的京剧都会加入小一些的管弦乐为其伴奏,效果非常好,既不失京剧本来的韵味,又被大众所接受。梅兰芳先生的这种改革、创新非常成功,甚至老一辈的演员都以讥讽的口吻说梅兰芳先生的剧目样样都有,很是热闹。让人们从另一方面感受到了梅先生改革的成功。
4、服装、化妆、舞台的改革
我们不管是在观看电视剧还是电影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就是演员的妆容,所以梅兰芳先生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在演员的化妆、服装上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发型上面,梅兰芳先生改变了以前演员所梳的大头,他想到了古典的发型,头顶和以前的大头高度差不多,造型根据人物的形象而定,以前京剧中旦角那种任何角色都是大开脸的做法到梅兰芳先生这里彻底改善,出现了片子,使额头不再那么空荡荡的;然后脸型的装饰上改成鹅蛋的形状,这样就会很有线条感;片子又被设计出多种贴法用来表现剧目中人物年龄、性格的不同,这样就会各有各的特色,角色也会更容易区分。在剧中,服装也是一个大问题,梅兰芳先生为自己的戏曲设计了很多种戏服,这些戏服在当时既解决了戏中人物形象的难题,又引领了当时的潮流。最让人印象的是《霸王别姬》中的虞姬舞剑的剑舞衣、《木兰从军》中木兰的战甲衣、《黛玉葬花》中黛玉的葬花衣等等,这可以说是梅兰芳先生在京剧方面又一大创新,在我们以后的舞蹈中被广泛的应用。在《嫦娥奔月》使用的追光灯也是梅兰芳先生的重要创新,并且那是在我国京剧舞台上的第一次应用,在现代中,追光技术不只在京剧中受用,在其他舞台上也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在舞台布景方面也使用了写实布景,但是和剧中的虚拟表现有很大的矛盾,于是梅兰芳先生在这方面又进行反复的实验,做了取舍调整。在这方面的经验、创新给现代的戏曲提供了经验,影响深远。

(二)梅兰芳先生在表演内容方面的改革
从表演内容上来说,梅兰芳先生首先是从编演时装新戏上开始的。梅兰芳先生花了五年的时间共编演了五部时装新戏,《孽海波澜》、《一缕麻》、《邓霞姑》、《童女斩蛇》、《宦海潮》。正如上面所说,梅先生编演新戏的目的在于给人们一个更好的教育作用,并且更加贴近生活,打破了传统京剧的束缚,取材也在身边入手。以前的京剧来源于史实,讲的大多数是帝王将相如何忠孝的故事,远离大众的生活,人们观看的时候很容易只看热闹,没有一点警示作用,而梅先生对京剧的改革让人们更容易接受并流传,有一个很好的教育作用。《孽海波澜》是梅兰芳先生出演的第一部时装新戏,是他创编新戏的开始;《一缕麻》是梅先生改革时装新戏的一个代表作,这部戏讲述的是古代封建社会下,父母包办婚姻的悲剧。而梅先生在这部戏中,从人物刻画、表情、唱功、舞蹈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改善,使这部剧的影响很大。有一个真实的事例,在天津有两户人家,自幼定亲,但男方得了精神病,因为封建的婚姻制度,两家没有取消婚事,但是看过梅先生的《一缕麻》之后,让两家人顿时明白封建婚姻的漏洞,所以决定取消婚事,最后皆大欢喜。梅先生对这样的影响很是高兴,认为戏剧贴近现实更能满足观众的需求。
梅兰芳还改编了大量的古装戏,虽然在现代古装戏不太流行,但是丰富了戏曲曲目,而且在取材和立意方面都有所创新,叙事上会赋以时代精神;如果选用旧题材翻新的话就会取其精华,去其封建之处。1914年到1928年之间梅兰芳先生大约编演了17部古装新戏,给现代的京剧史上又添加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梅兰芳先生对京剧发展产生的影响
(一)在国内产生的影响
梅兰芳先生在其一生的演出生涯中,用其毕生精力对京剧进行改革,在改革的同时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创造了中国戏剧史上一个高峰,对旦角改革的贡献是目前为止没有人能超越的。对我国京剧最大的贡献就是继承和创新,继承了我国传统京剧的精华,创造了观众为之喜爱的“梅派艺术”。梅兰芳先生抓住了京剧对歌与舞的重视这一重要特点,对京剧的歌与舞进行了大量改革,革除了京剧的很多陋习,使京剧趋于完善,各方面得得了提升,升华为美的结晶,同时,梅兰芳先生还注重提升京剧剧情的思想性,其编演的《抗金兵》、《生死恨》、《穆桂英挂帅》等不朽名篇就是这一体现。
另外,梅兰芳先生他的人格、品质、精神都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他是中国京剧改革的先驱,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在艺术家中的贡献可以说是无人能比的。他的经典曲目家喻户晓,给我国京剧史上留下的宝贵财富,为戏曲的发展提供很多新课题。中国京剧在梅兰芳先生的带领下逐步走向世界,走向成熟,达到了艺术上新高度。
(二)在国际产生的影响
梅兰芳先生的戏剧体系是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的布莱希特中是最生动的体系,对于让世界人民认识中国,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
梅兰芳一生都试图扩大京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他的多次访问国外促进了我国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让世界很多人重新认识了京剧,是我国京剧艺术向海外传播的先驱。曾经的访日、访俄、访美、访苏获得了很多的荣誉,结识了很多国际上著名的艺术家、戏曲家等等,并且都建立了诚挚的友谊,推动了中国京剧艺术和西方戏剧的交流,梅兰芳先生的这些活动增进了海内外各界人士对中国戏曲文化的了解,使中国京剧在海外获得了巨大的荣誉,广泛的传播了中国文化,也使我国戏曲艺术跨入了国际舞台。
结语
中国京剧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起着重要的文化传承的作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对于传统文化的保存意义重大,对于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也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梅兰芳先生许多前辈的协助下,对京剧进行了革新、美化,对歌与舞进行了改革和丰富,在京剧方面做出的改革和贡献,迎合了时代的潮流,满足观众的需求。他在京剧剧目中对演员的唱腔、舞蹈、身段的改革显示出了他个人的才能,他的独特魅力
笔者通过对他改革内容的介绍,使观众对京剧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对梅兰芳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对梅兰芳对京剧改革的重要贡献进行了阐述,希望引起更多的人对京剧的关注,让我国的京剧更加大众化,引起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让他们认识到改革的同时也要保护、继承我国传统文化。本文对梅兰芳先生在京剧唱腔、伴奏乐器、服装和化妆进行了阐释,从而对梅兰芳先生对京剧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文章同时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保护京剧,领略我国京剧的魅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国的京剧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钱国桢.梅兰芳京剧《穆桂英挂帅》的艺术分析[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2,(04):112-125.
[2]王鍾陵.中国京剧史略论[J].清华大学学报,2008,(03):5-18.
[3]梅绍武.国际文学界论京剧和梅兰芳[J].中国戏剧,1992,(03):16-21.
[4]王德彰.梅兰芳将京剧艺术推向世界[J].文史精华,2013,(04):53-60.
[5]冯梅.刘莉莉.梨园宗师梅兰芳[J].党史文苑,2003,(02):32-37.
[6]李伶伶.梅兰芳全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7]汪维寅.梅兰芳与戏剧文化[J].东南文化,2004,(04):93-96.
[8]姜玥.浅谈梅兰芳对京剧的改革[J].音乐生活,2006,(09):60.
[9]詹家欢.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贡献[J].群文天地,2011,(03):36-37.
[10]沈阳.论梅兰芳对戏曲人物造型改革带来的启示[J].黄梅戏艺术,2012,(01):27-29.
[11]贾临清.“移步不换形”理论的当代启示[J].大舞台,2011,(12):6-7.
[12]温静.梅兰芳京剧艺术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06):39-42.
[13]尹长太.京剧大师梅兰芳[J].集邮博览,2012,(12):24-25.
[14]小龙.层层遮挡中的梅兰芳[J].电影世界,2008,(12):34-39.
[15]龚和德.漫谈京剧[J].戏曲艺术,2007,(03):16-24.
[16]傅瑾.京剧改革的梅兰芳的启示[J].中国新闻周刊,2007,(33):78-80.
致谢
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提纲的完成到正文的反复修改,我经历了喜悦、聒噪、痛苦和彷徨,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心情是如此复杂。如今,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稿,复杂的心情烟消云散,自己甚至还有一点成就感。
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马晓男老师。他为人随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从选题、定题、撰写提纲,到论文的反复修改、润色直至定稿,两位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而细致地指导。正是有了老师们的无私帮助与热忱鼓励,我的毕业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
我还要感谢大学四年中给我们授课的所有老师们,是他们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知识,让我看到了世界的精彩,让我学会了做人做事。
最后感谢四年里陪伴我的同学、朋友们,有了他们我的人生才丰富,有了他们我在奋斗的路上才不孤独,谢谢他们。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