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第一小提琴奏鸣曲》、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音乐研究分析

摘要

约翰尼斯.勃拉姆斯,是一个德国的作曲家,并且在19世纪的下半叶发展的最为兴盛。在当时正处于浪漫学派的勃拉姆斯并不认为标题音乐就是在进行音乐发展过程当中作为主流的思想,在勃拉姆斯的创作过程当中,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归古典创作,因此,我们可以将这样的特性来进行发挥。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这是古典主义时期作为伟大的作曲家,并且,维也纳也在古典乐派当中成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在当时就已经涵盖了所有音乐方面的体系,并且对已有的体系进了完善和发展工作。

本文将以勃拉姆斯 《 第一小提琴奏鸣曲》、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为例,通过对其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本人亲身演奏的经验,探讨勃拉姆斯音乐中的浪漫性以及莫扎特音乐里的古典性。

关键词:勃拉姆斯、 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古典与浪漫

勃拉姆斯的《第一小提琴奏鸣曲》研究

《G 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作品 78 号)是勃拉姆斯最优秀的室内乐作品之一, 于 1878 年夏天作于维也纳沃尔特湖畔风光明媚的波尔查赫。该作品优雅而妩媚, 在音乐的进行中处处散发着明朗轻快的气息,但在不经意间又总能使人感受到勃 拉姆斯所特有的忧郁气质。这部作品完成于 1879 年。当时正是勃拉姆斯创作上 最为成熟的时期,因此,无论是从奏鸣曲的曲式结构上、主题的刻画和发展上, 以及小提琴表现技法上都有着独特的创新。

第一章 作曲家生平及作品创作背景

第一节 作曲家生平

伟大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Johannes Brahms,1833-1897)勃拉姆斯 1833 年 5 月 7 日出生于德国汉堡,1897 年 4 月 3 日病逝于维也纳。他经历了一个完 整的 19 世纪下半叶,其时正是浪漫主义在 19 世纪上半叶的辉煌之后逐渐走向没落的时期。勃拉姆斯是德国音乐史上最后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古典作曲家,在当时,人们都将它看为在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所存在的复古者,并且它能够整体创作来进行更高艺术的发挥,在进行绘画的过程当中,笔法也非常恭喜能够表现出情绪的多端,表达出自身发展过程当中所具有的特点,而勃拉姆斯也继承了贝多芬交响乐的传统工作,能够表现出其中所体现的时代精神,而勃拉姆斯也讲过,在他背后,会不断地听到巨人的脚步声。而其中所提到的巨人,就是指的贝多芬。

勃拉姆斯在继承贝多芬交响乐的传统之后,也积极发挥当时时代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来进行创造,在他背后,也不断的进行发展,能够将他们的乐队表现的更加精致和丰富,能够在继承原有月判的基础之上来进行发展,表达其中所体现的结构,使其更加严谨,规模更加庞大再进行做的过程当中,其中,也将各项手法进行运用,比如说《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匈牙利舞曲》第五、第六,管弦乐《学院典礼序曲》及作品《摇篮曲》等优秀曲目。

 第二节 《第一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在当时勃拉姆斯的创作生涯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早,中,晚并且最早的一个时期是在1848年到1860年,这个时间段当中,在这个时间段中,很多一部分的创作作品都是来自于自然主义特色的,具有非常乐观和倔强的精神,能够将这些精神体现在作品当中进行表达在19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就是在进行创作过程当中最成熟的一个阶段。在晚期的创作阶段时,我们可以发现他在创作时的激情具有明显的减退,其中所体现的主要创作领域是集中在室内乐方面的。

1878 年的夏季也是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的夏季。小提琴协奏曲是勃拉姆斯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在他的创作中没有先例。因此,在创作过程中,他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关于小提琴技术方面请教于约阿希姆。如果说《G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勃拉姆斯的第一个“孩子”,而他的《第一小提琴奏鸣曲》则不然。勃拉姆斯在创作生涯的开始就涉足小提琴奏鸣曲,并且对这种体裁的创作要求十分严格,在此之前,勃拉姆斯至少创作了三首小提琴奏鸣曲,都因其自觉质量不够而未出版存世。

在对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过程中,勃拉姆斯发现这种体裁(小提琴与钢琴的组合)最贴近无词歌,因此这首《第一小提琴奏鸣曲》与他的艺术歌曲关系密切,其基础涉及作品 59 号中的两首《雨之歌》、《雨滴》动机是整个奏鸣曲的台柱,因此又被昵称为“雨之歌”奏鸣曲。作品 78 号时刻透露出的优雅和妩媚,正是 1878 年夏日波尔查赫的气氛与魅力的写真。

第二章 《第一小提琴奏鸣曲》的音乐分析

 第一节 第一乐章的音乐分析

 第一乐章,Vivace ma non troppo,G 大调。

这个乐章是一个双呈示部的奏鸣曲式。其中主部是一个含有对比性中段的三段式。独奏小提琴在钢琴清晰的、酷似雨点声的柱式和弦伴奏下引出了抒情甜美的主题。勃拉姆斯在奏鸣曲式上的另一个创新则体现在这个乐章中,采用了古典协奏曲中较为常见的双呈示部的写法。这个乐章作为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一开始就具有一种悠闲恬淡的乡村气息,具有大自然的风貌及丰富的内涵变化,随着音乐的发展而洋溢热情,间杂着悲观隐藏的情绪。

 第二节 第二乐章的音乐分析

  第二乐章,AdagiobE 大调

从结构上看,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引子与尾声、 采用插部作为中部的三部曲式。主题由歌曲般的钢琴声部引入,小提琴声部随后再弱拍进入。带有淡淡的哀婉感情。勃拉姆斯以春天般暖意的情感来表达对朋友们的深切思念。

 第三节 第三乐章的音乐分析

  第三乐章,Allegro molto moderato

这个乐章是三个乐章中最难以理解的,该乐章属于带有回旋性的三部曲式,主题出现了九次 。是克拉拉 舒曼最为钟情的一个乐章,以利德歌曲 “ 雨之歌” 的旋律为主题动机发展而成,主题段落流动欢愉,充满着小提琴与钢琴的卡农呼应与对比竞奏。

第三章 《第一小提琴奏鸣曲》演奏处理

演奏一首乐曲时,首先需要看清楚乐曲的速度记号。其次是认真分析整首曲子的节奏变化、力度记号。构思情绪的变化,可以采取揉弦、加快弓速等演奏方式来对此作品进行加工。

此部作品曲式结构规整,音乐唯美具有张力,因此在演奏中,对其整体结构的构思安排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关于音色——勃拉姆斯的作品最不可缺少的也是小提琴的音色处理,音色的强弱对比、浓淡对比、虚实对比,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小提琴的音色处理上,要运用不同的弓法、指法,不同的弓段、弓速来塑造一首曲子。

二是通过弓速、压力与发音点的调整来体现色调的变化。

三是通过换弦、换把来取得不同的色调

四是通过揉弦来对其音乐进行色彩的添加。

第四章 莫扎特《G 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第一节 莫扎特生平

沃尔夫冈·莫扎特于 1756 年出生于奥地利,他的一生只有短短的 35 年,而 他这短暂的一生中却创作出无数优秀的音乐作品,范围涉及音乐的各个领域,被 公认为“稀世之才”,并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主义“三巨头”。

他的父亲也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父亲可以说是他的启蒙老师,从 小就教他钢琴、小提琴的演奏与简单小作品的写作,而童年时期的莫扎特就显示 出异于常人的音乐天赋,6 岁时就与姐姐跟随父亲在欧洲各国宫廷演奏,在此期 间,他还不断研究和学习各种演奏与创作技巧,包括羽管键琴、小提琴、声乐等。

第五章 莫扎特《G 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分析

 第一节 曲式结构分析

莫扎特五首小提琴协奏曲基本上都采用双呈示部奏鸣曲曲式结构,第一呈示 部由乐队先行演奏,第二呈示部由小提琴独奏进入,两个声部在演奏中从对比到 统一,相辅相成,体现了莫扎特高超的作曲技巧。

《G 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为典型的双呈示部奏鸣曲曲式结构, 是一个 4/4 拍明亮的小快板。第一呈示部首先由乐队的进入展开,这个主题旋律 改编自莫扎特自己的音乐剧《牧羊人之王》中的一段咏叹调,G 大调,塑造出一 个干练有劲、充满青春、活力的艺术形象,中间经过乐队中不同乐器轮番奏出的 主题旋律铺垫引出第二呈示部。《G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虽然还有前两首协奏曲的影子,但基本上能看出莫扎特突破了 前两首协奏曲的创作,艺术风格有了新的发展。与前两首小提琴作品不同之处在 于,无论是规模上,还是艺术的表现性、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上,都有了一个新的 高度,整首作品三个乐章都强烈地展现了莫扎特作品独特的创作风格,带有明显、 浓郁的法国音乐的浪漫色彩。

第六章 莫扎特《G 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演奏处理

第一节 颤音的演奏处理

颤音的演奏记号是“tr”,是小提琴演奏中比较常见的演奏记号。演奏时要 求演奏者在演奏时手指在指板上连续敲击,从而出现颤动的声音,通常用来表现 轻松、灵动亦或者激昂、向上的音乐形象。这首作品中作曲家使用的颤音记号较 多,主要分为长颤音和短颤音,根据不同的音乐情景表现不同的音乐情感。

第二节 倚音的演奏处理

倚音的演奏记号通常是正常大小音符前出现的用小小的圆型连音线连接起 的小音符,与正常装饰音不同的地方在于,倚音通常为八分、十六分或三十二分 音符,多为一个音连接后面的正常时值音符。这类音符本身不占演奏时值,但在 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中,倚音是需要根据后面正常音符时值的长短占该音符的一部 分时值。

 第三节 力度的演奏处理

这个乐章中明显的力度记号其实并不多,作曲家只是在需要突出的地方进行 了强调,然而剩下的部分则需要演奏者在演奏时根据乐句的进行、谱面力度记号 的提示进行处理。

第四节 跳弓的演奏处理

这首作品中作曲家运用了大量的跳弓记号,这些跳弓实际上是利用弓子的重 力自然跳动演奏而成,不需要过度使用右手的力量进行跳动,具体还要根据谱例 分析。

结语

18 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乐派,每一个乐派也出现了很 多优秀的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就是其中的代表,而莫扎特的音乐创作标 志着古典主义创作的辉煌时代,他与同时期的两位大师海顿、贝多芬并称为“古 典三巨头”。莫扎特一生短短的 35 年里,创作出海量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至今都是人 类音乐史上最灿烂、夺目的瑰宝。无论是他的器乐创作还是歌剧创作,都是各个 领域争相模仿与学习的经典与模范,为后世研究古典主义音乐特征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财富。

而勃拉姆斯的作品鲜明地继续了德奥古典音乐传统,并广泛地吸收了欧洲各民 族音乐文化的素养。其艺术风格深沉、典雅,富于技巧,手法细腻,形象丰富, 有些是作者内心体验的独白,有些是生活情景的描绘。此外,在创作中他追求内 在感情的深刻表现,反对浮华的表面效果。在继承和发扬古典传统的同时,他还注意汲取浪漫主义精华,从而使他的创作既具有创作性,又具有个性。

参考文献

[1] 潘欣元. 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作品216》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 江西师范大学2019

[2] 顾渝蛟.勃拉姆斯《第一小提琴奏鸣曲》 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3]龚洁.勃拉姆斯《第一小提琴奏鸣曲》及其演奏研究 武汉音乐学院 2008

致谢

首先要感谢我的专业老师,。在这四年的大学生活里,庞老师不仅教会了我怎么拉好小提琴同时还教会了我很多人生道理,在此向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还要感谢系主任老师、合奏课老师以及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们和各位18级的同学们,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忙,共同度过了一段完美难忘的时光。

此外,也很感谢18级弦打班的18位成员,谢谢各位在这四年里的陪伴,在这四年期间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我会铭记这四年的美好,祝福各位一切安好。

勃拉姆斯《第一小提琴奏鸣曲》、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音乐研究分析

勃拉姆斯《第一小提琴奏鸣曲》、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音乐研究分析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7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8360.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11月6日
Next 2022年11月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