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古道西风·成就笙歌繁华——安徽桐城孔城老街的修复与更新

摘 要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古镇建筑的保护越来越来受到国家的重视。

本次的设计主要根据孔城老街现存在的一系列发展问题,以一个客观的角度来进行老街的重新规划。桐城市孔城老街是在安徽省地区规模较大、保存相对完整的一条历史商业街。在这次设计中,以重新开发老街的商业能力为主要目的,再以结合老街的发展需求和上位规划,做出对老街的重新布局。主要从协调发展、遗产保护、功能复合以及交通组织等重新规划。以继承老街风貌、保护原有肌理、重新设计绿地系统、扩展活力空间,从四个方面进行规划布局。在以孔城老街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对相应资料分析,规划设计原则和策略,探讨孔城老街再开发的定位。

在本次设计中,第一步先进行场地的选择,根据现场调研,充分了解周边环境,包括建筑现状、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商业环境。第二步进行相关资料调研以及整理,规划出场地,进行现场建筑肌理复图。之后再寻找相关案例,借鉴其中优秀的设计手法。第三步开始正式进入设计阶段了,我先进行整体建筑的相关调研,选出需要修复以及拆除的建筑,设计出总平面图。在设计总平面图的过程中我会注意不会破坏基地原有的肌理。在总平面的计中规划出新的机动车道,能满足消防通道的要求,而在规划其内部道路时,注重空间有收有放,空间格局更具有街巷特点;接下来我就进行了单体设计,在新建的建筑中进行单体设计的过程中,选取基地原有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作为新建筑的亮点。

在这一项目上我提出的设计理念为“活力空间”,这一理念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孔城老街的历史,孔城老街在古代原本为一条繁荣的商业街,但经过历史的洗涤,变成如今的“死街”,在这次设计中主要想把这条古老的街道死而复生,能够重新焕发出老街的生机,从而带动整个城镇的繁荣。

关键词:老街;更新;活力空间

引言

孔城老街位于安徽省安庆桐城市境内,是华东江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体量最大的老街。拥有“江北第一水乡古镇”的美誉,2006 年被安徽省XX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孔城镇古为桐城的重要航运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区。伴随孔城运河的改道和内河航运地位的降低,片区内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虽然保存完好,分布集中,但是孔城老街失去了作为商业街道的生存条件,昔日商业繁华风光不再,商铺急剧萎缩,老街居住质量下降,建筑年久失修,总体破败。部分老宅被逐渐废弃,老街出现了严重的衰退。鉴于上述情形,进行老街的修复与更新。充分发掘孔城老街自然、文化和区位优势,实现经济的高度发展,并带动和刺激周边区域经济的增长。

一条老街的修复与更新,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广泛,从建筑理论、建筑技术、建筑施工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条老街承载了几千年的历史,建筑上每条斑驳的痕迹都是历史的见证。现在所做的修复,能够让老街保存重要的历史,也能让这条老街适应现代生活的风风雨雨。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历史古镇的修复与更新是当代建筑更迭一个重要一环,已经越来越多的古镇建筑群在不断更新,成都宽窄巷子就是典型案例。在对古街结构不断更新中,目的是为了能够焕发城镇生机、提高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的生活,也能够给城镇树立新的记忆点,让人们有记忆标志。历史街区作为历史发展中重要部分,如何让历史街区能够保留遗产,让城镇文化历史能够得以传承以及延续,是目前必须要做的一步。

孔城老街修复与更新将采取何种形式,如何进行价值定位并制定相应的规划,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实践证明在古街的开发后,在充分尊重历史后,一定的修复与更新,能够在满足居民生活的同时也能够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让街区重新焕发生机。如今虽然有很多以文化继承的目标来改造商业街区,但其老街的改造采取博物馆的保存以及完全的重建古建筑,都无法让历史街区与现代街区相结合,继承历史,最终都会沦为照猫画虎式的复古仿古比拼。

1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1课题背景

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当今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历史建筑是历史文化遗产一部分,历史建筑的保护需要在更新修复时不去破坏原有的历史气息。作为当代大学生,对历史遗产的保护,我们都肩负着重要使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中提出了“文化空间”这一概念[1],所以我们在进行历史建筑的保护更要注重对历史空间的保护。在老建筑的更新与保护问题上,如今探索出了很多道路。

1.2课题目的

在建筑不断更新换代的今天,如何保护和修复这些历史元素,关系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如今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古镇被开发。孔城老街现以居住性质为主,商业功能为辅。老街两侧的建筑都保留下来徽派风貌,大部分建筑都已经破败,没有修复的价值。因为老街越来越破败,老街的商铺和居民都迁移到新街上。当地居民多放弃了老街上住宅条件较差的房屋,在新街上另辟新居。此次老街的改造主要是给村镇文化遗产激发现代活力。通过对历史遗迹、文化的挖掘,创造出孔城老街新风貌。让本地的居民有更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注入商业活力。

1.3课题意义

中国现代城市建筑建设中普遍面临同质化问题[2]和模块化问题,同质化是指建筑普遍相似。许多大城市在大规模扩建、拆建、重建,这些手段都让建筑形态和风貌丧失了本地特色,这些特色都是一座城市的记忆点。在如今钢筋混凝土所搭建的城市,历史古镇的存在恰恰弥补了城市所没有的韵味。由于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古镇在更新中。在传统历史建筑的保护和重建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外界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商业目的、建筑技术等。而我们这次的项目改造主要是希望重新焕发老街的活力,给予整个古镇新的繁华。重新改造老街的结构模式,能使居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也会给整个村镇注入新的商业活力。

2国内外古镇发展现状及趋势

2.1国内古镇发展现状

我国地大物博,气候多样、民族众多,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各地风俗文化、经济水平、地形地貌,类别较多,种类丰富形成各具特点的城镇特色。如苏州的周庄、安徽的宏村等,这些都是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古镇。历史建筑都保留有历史的痕迹。历史建筑如今成为一座城市的独特记忆,孔城老街也是桐城市的一个深厚记忆。如成都的宽窄巷子(图1-1),既有明代的建筑,也有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建筑。

守护古道西风·成就笙歌繁华——安徽桐城孔城老街的修复与更新

  图 2-1宽窄巷子

  2.2国外古镇发展现状

目前,古都奈良保留大量历史建筑(图1-2),古都建筑场景丰富,多为两层建筑,新建建筑为了不影响整个古建筑的整体风貌,建筑也多为2层。且建筑两边是没有商店摊贩的,使得整个景观看起来非常干净明亮。

守护古道西风·成就笙歌繁华——安徽桐城孔城老街的修复与更新

  图 2-2奈良

  X早在20世纪,已经开始对历史古镇的保护。X的纽约苏荷区作为建于1850年,有大量的历史建筑,作为居住和商业中心。但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以及经济发展,有大量的重工业以及轻工业的工厂进入该地区。学者提出异议,于是开始保护古建筑,移除工厂。1987年联邦提交的《国家城市政策报告》,提出了城市更新的政策。

2.3国内外古镇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各地都在大拆大建的背景下,对传统历史建筑群的保护越来越重要,一座历史建筑是一个城市文化传承者[3]。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审美疲劳,是如今人们的普遍印象。XX部门如今强调传统文化建筑保护与更新。若传统建筑被破坏性拆除,不加以保护,而以钢筋混凝土代替,甚至完全重新做一个崭新的现代建筑。随着这些有故事的建筑被拆除,历史也随之消失,痕迹毫无保留。意味着一个城市的一段历史、 一段记忆被抹掉。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越来越意识到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宽窄巷子修复与更新主要是尊重原有历史条件下。通过搬迁、重建、修复这些技术手段,使孔城老街重新焕发生机。

3项目概况

3.1项目设计理念、原则、条件

3.1.1项目设计理念

通过文化保护与旧城复兴,保护性拆迁更新,让孔城老街重新规划,使孔城老街规划区域成为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浓厚历史氛围的街区。展现桐城派居民形态和徽派特色宅院的重要文化保护区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特色商业、文化礼仪、民风民俗、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市民参与的多功能乡村文化会所,成为“活”的人文场景。打造活力乡村文化街区。

3.1.2项目设计原则

(1)协调发展原则。对一座历史古街的修复与更新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以焕发经济、社会、环境的生机为基础,来更新改造目标[4]。孔城老街的修复与更新应该遵循协调发展原则,处理好经济发展。环境整治以及历史保护之间的关系。

(2)历史遗迹保护原则。老街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作为老街修复与更新的重要基础也是重要内容,正确处理保护与更新的关系是重要一环。对已破损的历史建筑进行修复,恢复历史街巷以及空间结构。

(3)功能综合原则。老街由于破坏,其功能已经缺失,在规划的过程中,应有居住、交通、休憩以及娱乐的空间[5]。能够让整个老街的功能更加全面。

守护古道西风·成就笙歌繁华——安徽桐城孔城老街的修复与更新

  图 3-1规划结构图

  3.1.3项目设计条件

(1)以保护历史文化建筑为核心来进行修复与更新[6]。

(2)保留老街核心区街巷地形道路肌理不变,不能破坏原有的肌理环境。

(3)保留老街外形结构及古风貌不变,不能破坏原有的建筑风格。

(4)在传统历史古镇的保护和重建过程中,需要警惕以商业开发为主要目的传统建筑的介入。

3.2基地概况

3.2.1基地条件

孔城老街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孔城镇(图3-2),周边总体以平原,东西两侧山脉,地处大别山区和江淮平原过渡地带。总体北高南低,高差1.5米。孔城老街规划地块从北起二甲横街,南至九甲里安街。东西两边为水塘,地形基本平坦,用地红线内面积14万平方米。

守护古道西风·成就笙歌繁华——安徽桐城孔城老街的修复与更新

  图 3-2区域位置

  3.2.2历史发展

远在西周时,孔城镇就已经出现。到了三国时期,孔城处于军事要地,位于魏吴之中心地带。在当时,也是吴国的要地。

到了北宋时期,老街的模式已经开始逐渐定型了。在宋代,经济发展快速发展,使其成为繁华商埠城镇。九镇组成了这一区域的商业主网络。孔城老街自宋代建镇时就有十甲(图3-3),十甲为十橫街,在每甲之间都有栈门,栈门作为重要的防御口。一甲主街北入口有石砌碉楼作为二线防御工事。一线防御工事则是四周水面。

在此之后的重建使得孔城老街得到进一步发展。清中期至民国初年,孔城处于鼎盛时期,位居老桐城县“纵、汤、孔、练四大古镇之首”。清代中期,徽商落户孔城,程氏成为巨富商贾。从一些新发现的石碑来看,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孔城商业处于十分繁华时期。

守护古道西风·成就笙歌繁华——安徽桐城孔城老街的修复与更新

  图 3-3历史沿革

  3.2.3发展现状

孔城老街发展现状复杂(图3-4),由于孔城老街位于三面环水的地势在古代,航运发展较好。但随着使得发展,经济的提高,老街的的经济逐渐萧条,商铺住户都全部迁走了,只留下老人居住。目前老街的商业住户只有百户,其中只有一百多的商铺营业。大部分房屋经过风吹雨打多已经破败,大量房屋都无人居住。其老街的居民大部分都迁往镇中心,住户人口大量减少。在经济方面,孔城镇经济水平远低于全国人均水平。在破败之前,孔城镇多为经营手工业,但发展落后,多处于濒临破产的境地。

守护古道西风·成就笙歌繁华——安徽桐城孔城老街的修复与更新

  图 3-4现状分析

  3.2.4空间格局

孔城老街主街(中大街)自北向南贯穿整个地块,连同两侧各甲之间(一甲到九甲)的巷道(自北向南分别为一人巷,公安巷,公平巷,寺巷,笪弄,里安街),形成鱼骨刺状的外部空间结构。由于老街当年商业繁华,中大街两侧寸土寸金,商铺紧邻中大街,显示出非常高的建筑密度,尽可能把老街片区内的空间全部利用,街巷形成高而狭窄的空间格局(图3-5),其中中大街南北走向,宽度3.7-4.0米,两侧多为两层商铺。各支巷中寺巷和里安街基本与中大街等宽,两侧多为商铺,餐饮等。一人巷(图3-6),公安巷,公平巷等两侧基本为各进院落的山墙,巷道宽度最窄处仅0.9-1.2米,最宽处也仅2米,峡谷状的皖南街巷格局特征十分明显。

守护古道西风·成就笙歌繁华——安徽桐城孔城老街的修复与更新

  图3-5建筑风貌

  中大街沿街及两侧现存建筑基本为晚清和民国初年建筑,呈现南北过渡徽派皖系民居的典型风格特征(多为二层砖木结构)。木构架多为抬梁式、穿斗式,多为抬梁式,开线薄砖、灌土山墙。建筑粉墙黛瓦,马头墙飘出屋檐,局部点缀雕饰彩绘,整体风格简约朴素,有徽派建筑向江北延伸过渡带的显著地域特色。历史建筑间插有少量建于1980年代二层砖混平顶建筑,临河处孔城中心校4层教学楼为区内最高建筑物。(图3-7)

守护古道西风·成就笙歌繁华——安徽桐城孔城老街的修复与更新

  图 3-6一人巷

守护古道西风·成就笙歌繁华——安徽桐城孔城老街的修复与更新

  图3-7建筑年代分析

  3.2.5人文环境

孔城老街的产业结构比较丰富,主要有:

(1)衣、食、住、行的大宗物资水陆运输、日用百货、煤油、茶叶、烟酒、药材、糕点、砖瓦石料等建材。

(2)手工业,如江南丝织、棉织业、徽式竹编、木器、造纸、黄烟(早烟丝)、 糕点、酿酒、中医药、烟花爆竹、金银铜铁器、祀香等加工行业。

(3)教育、医疗、行政管理、徽派茶馆旅店等服务业。

伴随商品贸易的繁华,李鸿章古镇钱庄、当铺等形式的金融业也达到了一定规模。

老街二甲的李鸿章钱庄是古镇的金融中心,美孚和亚细亚煤油站及煤油港口表明,孔城在清末民初时期已是西方经济和宗教向中国渗透的一个小型据点。这是一般商业性集镇在当时不可能达到的经济社会结构形式。在孔城老街繁荣之际,形成了很多地方文化特色,如杜康会、排业、萝业行会等。由于地势较好,孔城老街商业发展较好,自然风景良好,市井民俗文化丰富,表现的民间文化繁花似锦,诸如织造工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老街还有不少传统织造业)、陶艺、有色金属加工手工艺、编织、木艺、棉艺等加工手工艺、餐饮美食、戏曲、灯会、庙会、赛龙舟等传统文化十分繁荣。

孔城老街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在物质和非物质层面上主要表现在人文背景和老街风貌两方面,以桐城派为代表的人文背景中,桐城派是桐城文化的代表者,孔城老街蕴含有桐城文派、学派、诗派和桐书画派,桐城民间文学。孔城老街的发展是一个从军事要地发展成为含有多层次历史文化的古镇。孔城老街民间文化(图3-8)其主要形式分别为:

(1)桐城派儒家文化;

(2)商业文化;

(3)孔城名人及桐城派名人;

(4)民俗节庆、手工艺、民间故事及传说;

(5)宗教文化;

守护古道西风·成就笙歌繁华——安徽桐城孔城老街的修复与更新

  图 3-8文化活动

  3.3现状问题

3.3.1物质性老化

建筑物年久失修,历史建筑质量现状与建筑结构、建设年代及使用状况密切相关。孔城老街历史街区内历史建筑多建于1860至1940年代,大多数民居院落为结构老化、墙体破损、门窗损毁、屋顶破损。(图3-9)

守护古道西风·成就笙歌繁华——安徽桐城孔城老街的修复与更新

  图 3-9建筑老化

  老街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砖木结构易受虫蚁侵蚀,且经过人们使用多年,都有损坏。危房现象严重,有少数建筑由于缺乏维护已坍塌,其中不乏万年台和火神庙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在之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时间的洗涤,陆续新建的住宅以及商铺也由于过度使用、缺乏保护修缮,使得建筑结构老化,整体质量较差。人们随意的新建建筑,破坏建筑结构,导致建筑破损严重。孔城老街大街以及街巷院落的道路以及铺砖经过风吹雨打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损坏;孔城老街的市政设施、排水、供电系统应使用时没有定时维修,大部分已经老化,其中多数已经不足以维持居民生活;老街曾经商贾云集,人流量居多,是孔城老街重要的历史遗产,现仅遗存桥墩若干,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和朽蚀;古镇排水设施主要依靠历史遗存的明沟辅以水泥盖板,时有堵塞不畅,水泥盖板也多有损毁,给往来行人车辆造成安全隐患。

3.3.2功能性衰退

20世纪下半叶,孔城河裁弯取直,古镇所依赖的航道消失。

孔城镇完全失去了生存条件,功能衰退严重(图3-10)。目前孔城老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导致整个产业结构发展缓慢,人们的经济收入落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由于这些原因,老街人口迁移过多,导致大量住宅和商铺空置。

伴随改革开放后经济兴起,在孔城老街北侧,旧桐纵公路沿线形成新镇区,港池所在古河道水面陆续成为死水,四面临水的环境消失,孔城老街商业功能几乎被完全取代,商业古镇迅速走向衰退。“空巢”老人现象较为明显。

守护古道西风·成就笙歌繁华——安徽桐城孔城老街的修复与更新

  图3-10功能性衰退

  居住片区凋敝:伴随孔城老街的全面衰退和物质性老化(图3-10),孔城老街居住片区也日渐凋敝,与现代居住生活功能需求矛盾明显,主要体现为:

(1)住宅设施没有配套,现代的生活设施大量缺乏;符合当前住宅标准的供电设施,通讯设施,网络设施,有线电视/数字电视设施,供水和排污设施也严重匮乏。主要有供电设施老化、配套设施缺乏、环卫系统匮乏、排水设施老化、公共空间缺失。

(2)公共设施匮乏,现代居住区基本的上下水,供电,环卫等设施不完整。水质较差,生活用水的净水系统缺乏;排水系统不完整,地下排水设施匮乏,且雨污未分流;通讯和网络系统缺乏;基本没有相应的环卫设施,固体垃圾无法得到处理,且没有公共厕所。无法适应现代生活条件。

守护古道西风·成就笙歌繁华——安徽桐城孔城老街的修复与更新

  图 3-11设施老化

  4总体布局规划

4.1总体布局结构

4.1.1总体布局

根据功能定位、用地形态和老街传统格局,孔城老街修复与更新设计以中大街为主轴,附带东西巷道,保留传统古宅。以中大街为轴线,沿街两侧建筑按原貌进行整修,恢复老街商业活动。主轴由北向南分布着重要的历史景点:黄家大屋、李鸿章钱庄、郑家大屋、榈乡书院(图4-1)、姚家大屋、知府故居。总体的规划内部主要采用组团的模式,以原有肌理结构划分组团,在组团中新建建筑。

守护古道西风·成就笙歌繁华——安徽桐城孔城老街的修复与更新

  图 4-1桐乡书院

  中大街东、西两侧主要布置居家型休闲度假别墅和手工艺坊、咖啡酒吧、文化交流馆等。其建筑型制在传承皖系徽派民居和江南水乡民宅风格、借鉴融合北方四合院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四合院组合的重组,改造,使之适合现代居住方式的要求。

地块东北角中大街与水体之间布置企业会所、休闲酒吧和度假酒店。此处是旅游观光线路的转折点,从中大街穿过一人巷至此,室外空间豁然开敞,形成一个公共性广场,适宜人们驻足逗留。

4.1.2交通组织

道路交通系统(图4-2)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交通的复杂性使得交通会出现一定的矛盾[7]。在供游客的旅游观光地段是不设置车行道路只规划出人行道路。整个道路系统的规划考虑与原有的街巷空间相互结合,并不会独树一帜,与原有建筑的肌理区分开。在规划用地时,根据现场调研,规划出新的车行道路以及人行道路,车行道路包围整个用地,内部区域不通车,车行与人行道路分开。避免人流与车流交叉。整个车行道路为环形,机动车道宽7米,可以通过两辆车并行。两侧配有1.5米宽的人行观景道路,承担地块的机动交通功能。

步行交通系统主轴线为中大街游客游览路线,结合原有老街的肌理和巷弄,整体的交通体系符合整体的规划布局。由于规划前场地的停车混乱,根据停车需要,需要重新规划停车场地,停车场布置在地块的北端。

守护古道西风·成就笙歌繁华——安徽桐城孔城老街的修复与更新

  图 4-2交通系统

  4.1.3绿地系统

对于孔城老街修复与更新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吸引游客,那么绿地景观的规划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绿地景观,不但能丰富场地环境而且能够带给人们良好享受[8]。绿地系统的规划改造能够形成结构完整的绿地系统,营造丰富的生态功能。且绿地系统可以结合步行空间、院落空间、公共空间相互结合在一起。老街整体改造过程中,更加注重绿化环境的营造,将原有传统古街的杂乱无序的绿地景观重新规划有节奏的绿地景观。

景观规划手法主要利用点、线、面的相互结合,营造结构完整且丰富的绿地景观。整体结构设计更注重整齐与变化相互结合,景观结构上收放自如。在设计院落空间景观上,保持外观传统风貌的视线联系。

绿化景观营造场地环境时,也是休闲场所,例如小广场、平台、雕塑等。景观绿地的规划是整个空间结构的绿化节点,也是与人们日常活动相互交流的网络。

守护古道西风·成就笙歌繁华——安徽桐城孔城老街的修复与更新

  图 4-3景观规划

  4.2结构肌理规划

在平面布局中(图4-4),孔城老街再开发规划设计继承发展古街风貌,尊重老街历史形成的结构肌理。翻建部分保留老街原有的空间格局和沿中大街主轴呈鱼骨状向东西发散的城市肌理,并进行一定程度的织补和改造。孔城老街是由因我国传统家长制社会家庭结构作用影响形成的院落式建筑一进进展开构成,其平面展开的空间布局反映了传统家庭和社会制度特性。而基于当时孔城古镇商业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的特殊地位和三面环水的半岛式地形结构,其空间组织形式沿中大街星“十”字形状像两面水域发散,各次级巷道通往沿河后街和各水运码头老街规划对古街城市肌理文脉的进行图底关系提取采集,通过分割、变形、重组等方式对老街肌理予以抽象地发展,继承和延续老街的肌理文脉。

守护古道西风·成就笙歌繁华——安徽桐城孔城老街的修复与更新

  图 4-4总布局结构

  4.3空间格局发展

4.3.1空间

老街空间主要指由中大街及左右支巷组成的街巷空间,其走向,尺度,材质,视觉效果均是孔城老街的特色所在。孔城老街修复与更新设计延续老街的空间格局,对于翻新部分,结合交通功能需求控制道路宽度和两侧建筑高度,最宽道路路幅控制在7米内,两侧建筑层数以1-2层为主,营造古街空间,延续古镇空间格局。中大街部分街巷宽度、空间尺度、公共空间、院落布局(图4-5),都是有一定尺度衡量。

守护古道西风·成就笙歌繁华——安徽桐城孔城老街的修复与更新

  图 4-5院落布局

  公共空间体系是城市空间体系的子系统,子系统是一个有结构、有层次的网络系统。一个良好的城镇应是由各种层次的城市公共空间共同组成,它们在形态上表现为点、线、面的特性。由于历史上孔城老街的商业,居住的功能形式以及中国古代建筑重视家庭私密围合空间而忽视公共活动空间,孔城老街开敞的公共空间较为匮乏,不符合现代城市生活需求和旅游度假的需要,孔城老街修复与更新设计了若干不同等级和类型的广场、庭院步道等公共活动场所。

公共空间体系具有一定的秩序,它反映城镇内在结构,也是城镇特色所在,许多城镇的公共空间往往是文化娱乐、商业、教育和政治中心,街道和广场就是城镇的中心与聚会场所,它们常被称为城市的“起居室”。

4.3.2单体设计

孔城老街建筑风貌主要为徽派的建筑风格,继承了明清历史建筑特点,留下了历史的斑驳痕迹。而在修复这段历史老街上主要是对中大街地段建筑的修缮和更新。沿中大街的建筑风格按照原有的构造、风格修复,修旧如旧,主要翻修建筑结构不稳、门窗破损的部分。对于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进行充分的保护和利用,在历史建筑以坍塌的地段进行修复补救,一些建筑构件按原有的构件形制重新制造安装。整体上中大街修复与之前一样。

对于重建的建筑其建筑组合方式选取原有场地建筑模式组合,进行一定的转换和调节,采用院落和连廊模式,建筑的整体造型主要继承老街徽派建筑样貌,呈现新徽派风格,简单、灵动。

造型元素有传统徽派白墙、黛瓦、马头墙、方格窗等。马头墙的造型特征并不明显,而是以墙突出形体之外,形成遮挡,使用现代的建筑技法来达到与旧建筑(图4-6,4-8)相协调又相区分的效果。

新建筑的空间结构与传统建筑的建筑结构相互适应,既有传统建筑的空间的私密性又有现代建筑的开放性。徽派民居建筑对外不开放,建筑的模式都为四合院,内置天井。孔城老街延续当地传统徽派建筑(图4-9)的空间形式,营造出院落、天井等传统形式的空间形式,焕发出孔城老街的新风貌。

新建建筑(图4-7)的功能布局区别于历史传统建筑,新建筑主要为度假酒店、茶庄、民宿、酒吧、茶庄、手工艺坊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已经不同于传统生活模式,四合院的居住和现代功能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

守护古道西风·成就笙歌繁华——安徽桐城孔城老街的修复与更新

  图 4-6古建筑修复单体

守护古道西风·成就笙歌繁华——安徽桐城孔城老街的修复与更新

  图 4-7新建建筑单体

守护古道西风·成就笙歌繁华——安徽桐城孔城老街的修复与更新

  图 4-8商业老街修复立面

守护古道西风·成就笙歌繁华——安徽桐城孔城老街的修复与更新

  图 4-9修复立面

  结论

本次设计给我带来很多收获。华东江北第一古街—孔城老街,经历千余年兴衰更替后,获得宝贵的发展契机。本研究聚焦孔城老街修复与更新,从孔城老街发展条件,发展需求,发展现状入手,结合上位规划,分析孔城老街现存问题,并综合发展需求和现状条件对其开发价值定位,提出孔城老街开发规划设计应遵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历史遗产保护,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如下规划策略:结合老街现状和功能需求的总体布局方式,综合老街现有尺度和现代交通需求建立综合交通系统,联系现代生活方式对老街历史风貌继承发展以人为本规划绿地景观系统,创造满足现代生活需要的公共空间。

由于研究者精力、知识结构及资料来源的局限性,本研究在孔城老街设计实施方面存在一定不足,研究未能涉及老街开发市政设施维护和改善,包括竖向设计,给水,排水,排污,供电,通讯,环卫等方面。今后进一步研究可从孔城老街再开发基础设施规划入手,借鉴城市环境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知识成果,结合老街现状和历史遗产保护要求,在不破坏老街传统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对老街的市政设施改造和提升,将老街规划落到实处,使得本研究成果更具有实际操作意义。

参考文献

赵晓晴,熊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街巷改造中的传承——以黄石盛洪卿路商业街改造为例[J]. 美术研究.2018,32(1):11-15

[2] 明占秀,王希隆.,民族老街文化评估与整体性保护研究[J]. 民族论坛, 2019,15:10-17

[3] 付百省.基于传统空间肌理的历史地段城市设计研究——以安徽苏埠明清老街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为例[D].合肥:安徽建筑大学,2018

[4] 王旭升,张波,古村落风貌保护与文化传承策略研究——以人和寨古村落型美丽乡村为例[M].小城镇建设,2018.

[5]惠铭生,老街改造:历史文化元素不可或缺[N]. 济南日报, 2018-3-20

[6]孙小涛,徐婉晴,川东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保护与发展规划探讨——以大竹县城老街为例[J].绿色科技,2018,3:157-158.[7]康永征,薛珂凝,从乡村振兴战略看农村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N].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9-12.

[8]张军.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国农村经济[J].2018(1),23:2-10.

[9]丁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城市更新初步探讨—以湖州织里老街改造项目为例[J].屋舍,2018,32:11-20.

[10] 曹红杰,记忆与传承:安徽城镇老街文化研究[N].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4-78.

[11] 黄冠君,汪昕,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之农民新村建筑设计研究——以祁门县大坦乡农民新村规划与建筑设计为例[N]. 黄山学院学报, 2017-70-73

[12] 符代芸,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海口骑楼老街开发与保护现状调查研究[J].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5,11-23.

[13]曾亚婷,于子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探究–以湖北谷城县历史街区为例陈建滨[N].华中建筑,2012-08-10期.

[14]罗庆华,周红,虞丽斌,基于线性文化遗产视域下的湖南沅水流域古镇保护研究[J].华中建筑,2012-09-10.

[15]谷口泛邦著,马俊译.城市再开发[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12.

[16]勒●柯布西耶明日的城市[M].李浩泽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65-74.

[17]Hongyan Quan. Analysis o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Rural Type Planning Exploration[J].Atlantis Press,2019:51

[18]Mohd Abdul Talib Mat Yusoh,Ahmad Farid Abidin,Zuhaila Mat Yasin,Sim Sy Yi. Identification of the source location Neutral to Earth Voltage (NTEV) rise on the commercial building[J]. Ain Shams Engineering Journal,2019.

[19]Tanja Niels. Model-based optimization of public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in rural area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rocedia,2019:56

[20]John M. Clapp,Katsiaryna Salavei . Hedonicpricing with redevelopment options: A new approach toestimating depreciation effects [J] Jourmal of Urban Economics,2010,3: 47-51.

致谢

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研究课题已经结束。导师以及周围的同学和亲人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我陷入困境之际伸出援手,特别是我的导师xx和xx老师,首先教导我如何做人,然后对于研究,设计,生活中处理问题及专业学习上给了我诸多启示。xx老师平易近人,亦师亦友,在这几年给了我无限回忆。

本课题从选题到论文完成,每一步都凝结着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xx老师平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每个细节给予我最多的关怀和严格的要求,使我在树立学术目标、掌握研究方法,以及为人处事上受益匪浅。本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的关心和帮助。

最后,我特别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在我学习成长的岁月中,给与我始终如一和无微不至的关爱与支持。在此,谨以学业的顺利完成表达我对他们深深的感激。

守护古道西风·成就笙歌繁华——安徽桐城孔城老街的修复与更新

守护古道西风·成就笙歌繁华——安徽桐城孔城老街的修复与更新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4月22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23木头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0810.html,

Like (0)
123木头人的头像123木头人游客
Previous 2023年4月22日
Next 2023年4月2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