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学生是手机用户的主要群体之一,由于大学生脱离了高中时代那种家长、教师的双重监管,自身控制力又不够,使 用手机时难以控制自身的行为,对手机上的各种信息资源不能辨识真伪,对手机各种娱乐 功能爱不释手,往往长时间沉溺于手机世界中。久而久之,整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由于惯性 而形成了对手机的依赖,甚至专业学习、人际交往、休闲娱乐都依赖手机。如何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本文通过问卷的方式对XX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 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可知:XX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对手机依赖存在着差异,手机依赖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社交、娱乐依赖的工具。如何适应大学生学习与思维方式的改变,如何解决手 机依赖给大学生造成的身心健康问题,如何引导大学生科学地使用手机,这些问题应该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引导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手机依赖是手机用户不合理的过度使用手机的一种现象。有学者称之为“无手机恐惧 症”、“手机焦虑症”、“手机鸦片”。大学生是手机用户的主要群体之一,也是手机依赖现 象比较突出的群体。手机媒体具有信息丰富多样、查找资料便捷、娱乐功能强大、人际交 往隐蔽、发表言论自由等特点,大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多,自控能力弱,难以抗拒手机各种 娱乐和聊天信息的诱惑,往往长时间沉溺于手机世界中,生理和心理由于惯性而形成了对 手机的依赖。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辨识能力不足的大学生会 被错综复杂的信息所迷惑,从而导致人生价值观扭曲、网络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弱化。这 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二、文献研究综述
总体来说,目前从学界来看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研究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的比较少, 更多的是从心理学、社会学、医学角度、传播学角度出发,研究手机依赖与人某一种特性, 并且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引导策略的研究也很少,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引导方法,减轻大 学生手机依赖的方法大多数是理论的探讨,缺乏实证的论证。尽管现有研究有提及手机依 赖诸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对广西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研究比较少,因此,本文从广 西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进行调查,从微观层面研究广西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深入分 析广西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存在的问题,为更好的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这一问题提出 相应的引导策略与建议。
三、研究方法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通过搜查CNK、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以及相关书籍,搜集一些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 资料,了解当前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从而找出学者研究的不足,并对其进行补充并提 出创新的观点。
2、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的设计、问卷的调查以及问卷的分析对广西27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 现状进行调查,对此获得真实数据,掌握与了解广西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情况。
3、 案例分析法
通过借助大学生生活中手机依赖严重的现实案例,进一步对比分析大学生现实中的生 活、学习与虚拟中的生活、学习之间的差距。
第一章 大众的媒介依赖发展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
第一节大众的媒介依赖发展
1974年,桑德拉•鲍尔一洛基奇在《信息观念中》提出了 “媒介依赖理论”,1976年, 梅尔文•德弗勒对此理论进行系统的阐述。该理论核心思想内容是人们依赖媒介传播的信 息,满足内心的需求。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一种新的媒介在社会上立足并迅速发展后, 人们也会随着媒介的发展与其产生一种依赖关系。这种关系是双向的,互相依赖,媒介主 要依靠传播的思想控制人的思想,媒介的影响力和发展都离不开人们依赖媒介的心理需 求。人一旦“持续接收到有用的信息,一直没有感到失望,他们的依赖性就会更加浓烈, 并且继续依赖媒介。”
一、大众的传统媒介依赖
技术的发展使电视逐渐侵入人们的生活中,只要有空余时间,就会打开电视观看,因为对于人们来说,在家里背靠床、沙发看电视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就是因为如 此,电视给人们带来便利同时,人们也逐渐沉溺于其中,很多人离开电视就很难独立思考 以及幸福的生活,甚至有些人在这个小空间内会形成自闭症、内向、责任感微弱等症状, 如有日本学者林雄二郎就对此提出了一个概念称作“电视人”,随着电视发展与普及,人 们观看屏幕上的图像,听着电视里传播的声音,可以随着自己的感觉自主的更换频道,这 种行为就是感觉行为,这样的行为与其它印刷媒介的逻辑思维形成相应的对比。但是, 相比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来说,电视具有声音、图像等,对观众的眼球具有不一样的冲 击,不需要大脑思考与学习其他技术就可以观看电视,并可以从中获取知识,感受娱乐活 动给生活带来的一切快乐,如尼尔•波兹曼说:“一旦电视这种快乐媒介进入我们的生活, 我们决不会同意让它离开片刻。”
二、大众的现代媒介依赖
电脑是人类史上的一场革命,自从有了电脑,人们的生活快速步入新科技时代,但是, 人们经常长时间的使用电脑,没有人会意识到长时间过分依赖电脑会造成怎样的影响。截 至2016年12月底,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 7. 31亿,互联网普及率有53.2%, 比起2015年提高了 2.9%。③伴随互联网的普及率的提高,网民逐渐增加,网络的传播速 度加快、传播范围扩大、传播的资源越来越丰富,由此,人们不仅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可以 通过电脑发表言论,而且可以借助电脑网络进行上班、社交、聊天、娱乐、购物、评论、 获取信息等,如有些人无节制的使用电脑,只要一天没有使用电脑上网就不能安心入睡; 假如没有电脑,就无法安心的工作等现象。
第二节手机依赖的参照依据及大学生手机依赖的表现
一、手机依赖的参照依据
(一)手机依赖的内涵
对其手机依赖的界定,至今学术界还是没有明确的定义。其中,手机依赖有学者称之 为“手机依赖症”、“网瘾”、“手机过度使用”等。有学者认为手机依赖主要是指人过度使用手机的行为,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产 生的一种长久的心理需求,人们为了一直满足这种需求,从而会过度的使用手机。有学 者认为手机依赖是社会上的一种正常现象,并不是心理问题,借助手机发信息进行人际交 往,这种行为是一种持续的依赖感与需求感,并不是疾病。有学者认为人使用手机就是 由于行为失控,从而导致社会功能与心理沉溺于痴迷状态。还有学者认为手机依赖是因 为人与机互动的时候使用手机失控,从而进入沉溺状态。
(二)“手机依赖症”的诊断
2003年,知网上出现了一个新词叫“手机依赖症”。最近,网络上又流传出了 “十大 智能手机病”,主要是经常低头玩手机造成脊柱病,长时间打电话影响听力下降, 经常用手机自拍,寻求社会依赖,患自拍症、过度使用Facebook,导致患Facebook厌食 症,持续使用手机任务,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导致注意力缺陷综合症,以上就是十种 智能手机病症,这十种病症不仅是人过度使用手机造成的病状,而且也是手机媒介中手机 依赖的主观表现。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每天以手机为伴,主要表现在生活方面的依赖、社交方面的依赖、娱乐休闲方 面的依赖以及学习方面的依赖。
(一) 生活方面的依赖
随着手机科学技术的更新,手机逐渐摆脱了奢侈工具的标签。如今,每人至少一台手 机,尤其是大学生。大学生处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享受着足不出户的便利生活,如购物、 买票、订餐等,只要利用手机搜一搜,就可以享受优质的生活服务。手机预定餐,会有美 食送到手中;滴滴打车,可以直接到目的地接送;网上购物可以随便选择自己想要的商品。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手机中各种APP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便捷,如手机银行、微 信红包、QQ红包、支付宝等各种APP的转账,逐渐受到大学生的喜爱。这样不仅可以方便 大学生的生活,而且可以保护自身的财产安全,但是,也是这样的生活方式,也有不少的 诈骗案例不断发生,并且诈骗手段高明,成功率极高,让大学生防不胜防。
(二) 社交方面的依赖
在手机时代,各种社交软件被推出,让当今大学生更加青睐于使用手机进行社交。随 时随地的使用手机与朋友沟通,查看手机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微博、微信、空间,逐个的 给他人点赞、评论等、有意识无意识的刷一遍又一遍,害怕错过他人发的心情,误了关注 他人重要的事情。不管小事大事有事没事大学生都会在朋友圈发个心情,期望引起他人的 关注。时间的持续,大学生追求自我发展,渴望得到他人的评论,并且对评论也很在意等, 这样持续的使用手机,不停的刷微博、微信、不仅对大学生成长不好,还影响大学生的生 活规律,甚至导致大学生上课的精神状态不佳以及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淡漠。
第二章 广西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调查问卷设计
一、 问卷的设计
为了了解XX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本次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 本信息、大学生对手机使用的自控状况、大学生手机使用的行为表现、手机依赖对大学生 学习与生活的影响;通过问 卷调查的形式,笔者期望了解XX大学生手机依赖对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社交、身心健 康产生的影响,手机使用的自控状况、行为表现等问题,进一步探讨XX大学生手机依赖 现状的程度。最终,根据广西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数据分析的结论及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 的引导对策。
第二节广西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主要从XX大学生的基本信息、手机使用自控状况、手机使用行为以及手机 依赖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数据分析;问卷的调查数据全部采用了 SPSS19.0、SPSS22. 0进 行数据统计分析,具有较高的严谨性、科学性和完整性。
一、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从表2-1-1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可知,在学校类型中,本科占据52. 39%,高职 高专占据47. 61%,该比例符合XXXX年XX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所拥有的学生的比例;在 专业类型中,理工类、其他、文史类较多,分别占27.7%、21.1%、17.6%,经管类8.3%、 医学类8.67%、农学类7.47%、艺术类9. 19%;专业上不平衡,是因为广西地区农学专业的 大学生过少;在年级分布的结构中,大一学生最多,占44.2%,其次是大二学生,占28.6%, 二者共占72. 8%,大三15.17%、大四12. 03%;在性别结构中,参与调查的男女百分比分别 为34. 08%和65. 9%,女生偏多;在政治面貌比例中,共青团员最多,占据79.82%、其它较 少,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10.09%、民主党派0.15%、群众9. 94%;在生源地结构中农 村学生偏多,占据75.71%,城镇占据24. 29%;在是否独生子女结构中,非独生子女的偏 多,占据78.7%,是独生子女的占据21.3%。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本研究调查对象具有以 下特征:多为理工、文史和其他类来自农村的大一、大二女学生,大部分为非独生子女, 本科和高职高专各半。
表2-1-1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题目 | 选项 | 频数 | 百分比(%) |
您所在的学校属于 | 本科 | 701 | 52.4 |
高职 | 637 | 47.6 | |
您所学专业属于 | 经管类 | 111 | 8. 3 |
理工类 | 370 | 27. 7 | |
农学类 | 100 | 7. 5 | |
文史类 | 236 | 17.6 | |
医学类 | 116 | 8. 7 | |
艺术类 | 123 | 9.2 | |
其他 | 282 | 21. 1 | |
您年级是 | 大一 | 592 | 44. 2 |
大二 | 382 | 28.6 |
大三 | 203 | 15.2 | |
大四 | 161 | 12.0 | |
您性别是 | 男 | 456 | 34. 1 |
女 | 882 | 65.9 | |
您政治面貌是 | 共青团员 | 1068 | 79.8 |
民主党派 | 2 | 0. 15 | |
群众 | 133 | 9. 95 | |
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 | 135 | 10. 1 | |
您生源地是 | 城镇 | 325 | 24. 3 |
农村 | 1013 | 75. 7 | |
您是否是独生子女 | 否 | 1053 | 78. 7 |
是 | 285 | 21. 3 |
二、大学生手机使用的自控状况
表2-2-1大学生手机使用的自控状况
题目 | 选项 | 频数 | 百分比(%) |
您每天使用手机平均花费多长 时间? | 1小时以下 | 48 | 3.6 |
1-2小时 | 206 | 15.4 | |
3-5小时 | 680 | 50.8 | |
6小时以上 | 404 | 30.2 | |
在醒着状态下,您大约多长时间 查看一次手机? | 20分钟以内 | 698 | 52. 2 |
40分钟 | 349 | 26. 1 | |
1小时 | 138 | 10. 3 | |
1小时以上 | 153 | 11.4 | |
您想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 吗? | 从不 | 238 | 17.8 |
有时 | 764 | 57. 1 | |
经常 | 235 | 17.6 | |
总是 | 101 | 7. 5 | |
您曾经试图控制自己使用手机 的时间,但实际上是 | 一点做不到 | 116 | 8.67 |
仅能坚持短暂时间 | 709 | 52. 99 | |
能控制较长时间 | 370 | 27. 65 | |
完全达到自己预设目标 | 143 | 10. 69 | |
在课堂上或者比较严肃的场合,您是否能忍住不看手机 | 从不 | 125 | 9.4 |
有时 | 648 | 48.4 | |
经常 | 332 | 24.8 | |
总是 | 233 | 17.4 | |
您在手机没电、停机、上不了网、 忘带时的感受是什么? | 无特别感受 | 320 | 23.9 |
略感不安,担心错过重要信息 | 652 | 48. 7 | |
烦躁无聊 | 245 | 18. 3 | |
着急,想马上解决问题 | 121 | 9. 1 | |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您觉得自己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如何? | 严重依赖 | 140 | 10. 5 |
比较依赖 | 526 | 39. 3 | |
有依赖倾向 | 493 | 36.8 | |
无明显依赖 | 179 | 13.4 |
由以上数据可知,当前大学生使用手机时间长,使用手机次数频繁,大学生无法把控 自己合理使用手机。虽然大学生紫砂泥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无法控制自 己合理使用手机,形成了习惯性的意识依赖,从而逐渐对手机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
三、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表现
表2-3-1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表现
题目 | 选项 | 频数 | 百分比(%) |
您使用 手机花 费时间 最多的 是 | 听音乐、看视频、玩游戏、拍照等娱乐活动 | 569 | 42. 5 |
查资料、阅读电子书刊等学习活动 | 113 | 8.4 | |
接打电话、收发信息、刷朋友圈、聊天等社交活动 | 544 | 40. 7 | |
购物、订餐、订票等 | 24 | 1.8 | |
求职、炒股理财等 | 2 | 0.2 | |
上网浏览新闻 | 86 | 6.4 | |
对您来 说,手 机主要 的前三 项功能 是什么 | 听音乐、看视频、玩游戏、拍照等娱乐活动 | 998 | 21. 1 |
查资料、阅读电子书刊等学习活动 | 755 | 16.0 | |
接打电话、收发信息、刷朋友圈、聊天等社交活动 | 1088 | 23. 1 | |
淘宝、订餐、订票等 | 489 | 10.4 | |
看时间、闹铃 | 484 | 10.2 | |
上网浏览新闻 | 387 | 8. 20 | |
地图导航 | 335 | 7. 10 | |
求职、炒股理财等 | 70 | 1.48 | |
其它 | 114 | 2. 42 |
大学生使用手机花费时间最多的是听音乐、看视频、玩游戏、拍照等娱乐活动以及接 打电话、收发信息、刷朋友圈、聊天等社交活动,经过调查后各占比例为42.5%、40.7%, 查资料、阅读电子书刊等学习活动的仅只有16.0%,可知,大学生使用手机是以娱乐活动 与社交活动为主,查资料、阅读电子书刊等学习活动、购物、订餐、订票、求职、炒股理 财以及上网浏览新闻为辅,大学生使用手机进行社交与娱乐时间比较多,进行学习花费时 间比较少。另外,1338个样本中,大学生对其手机使用的前三项功能主要是接打电话、收 发信息、刷朋友圈、聊天等社交活动与听音乐、看视频、玩游戏、拍照等娱乐活动,其中, 在社交活动方面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功能最多,有1088人,占据23. 1%,在娱乐活动方面, 大学生使用此手机功能有998人,占据21.1%,查资料、阅读电子书刊等学习活动,大学 生使用此手机功能的只有755人,占据16.0%,说明当今的大学生并没有把手机作为一个 有价值的学习工具,而只是生活上的陪伴者罢了;大学生使用手机淘宝、订餐、订票以及 看时间、闹铃及上网浏览新闻及地图导航及求职、炒股理财以及干其它事情的居少,分别 占据了 10.4%、10.2%、8.20%、7.10%、1.48%、2.42%。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本研究调查对 象使用手机行为主要以娱乐、交往为主。
四、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表2-4-1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题目 | 选项 | 频数 | 百分比(%) |
您有没有因为 玩手机错过重 要的事情? | 从没有 | 475 | 35. 5 |
有时有 | 799 | 59. 7 | |
经常 | 49 | 3. 7 | |
总是 | 15 | 1. 1 | |
你是否因为玩 手机而经常放 弃以下这些(如 果没有请跳过 做下一题)? | 饮食睡眠 | 519 | 26. 7 |
朋友聚会 | 150 | 7. 7 | |
上课、听讲座 | 325 | 16. 7 | |
班级活动 | 126 | 6. 5 | |
业余爱好 | 273 | 14.0 | |
没有,跳过 | 553 | 28.4 | |
下列哪些现象 在您身上有体 现(如果没有请 跳过做下一 题)? | 总要把手机带在身上,否则就心烦意乱 | 417 | 14.8 |
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就会感到不适应 | 146 | 5.2 | |
经常下意识地寻找手机,不时查看 | 546 | 19.4 | |
随时有空就玩手机 | 545 | 19.4 | |
起床前玩手机、睡觉前玩手机、半夜醒来再玩会手机 | 403 | 14. 3 | |
常常玩到手机没电,接通电源后继续玩 | 311 | 11.0 | |
在严肃的场合,也时常拿出手机瞄几眼 | 194 | 6.9 | |
没有,跳过 | 253 | 9.0 | |
长时间使用手 机,您身体出现 有以下哪种症 状(如果没有请 跳过做下一 题)? | 颈椎僵硬 | 409 | 17.6 |
手指疼痛 | 217 | 9. 3 | |
眼睛干痛 | 808 | 34. 7 | |
失眠困乏 | 494 | 21. 2 | |
孤独忧郁 | 150 | 6. 5 | |
没有,跳过 | 248 | 10. 7 | |
学习中遇到问 题时,您通常的 解决办法是 | 直接向老师、同学请教 | 233 | 17.4 |
在手机上网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思考分析 | 881 | 65.8 | |
手机上网向他人求答案 | 100 | 7. 5 | |
借助手机搜索引擎直接搜出问题答案,不加分析 | 124 | 9. 3 | |
您一般使用哪 种方式与亲朋 好友、同学进行 思想和情感的 交流? | 传统书信 | 35 | 2.6 |
电子邮件 | 58 | 4. 3 | |
使用手机直接对话 | 657 | 49. 1 | |
面对面交流 | 588 | 44.0 |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大学生不合理使用手机,会影响大学生全面发展,有如下特征: 心理方面,患强迫症、幻想症等病症;身体方面,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眼睛干痛、失眠困乏 与颈椎僵硬症状;学习方面,大学生学习中遇到问题时,通常的解决办法是依赖手机上网 查阅资料,并没有把手机作为有价值性的学习工具;交往方面,大学生主要使用手机直接 通话及发邮件为主,无法离开手机的陪伴。
第三章 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的策略
“互联网+”时代,手机成为了大学校园的一种流行文化,不管在教室、寝室还是食 堂,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场景随处可见。大学生使用手机时长、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 对手机的正确认知能力、参与现实世界的能力逐渐下降,让大学生的思想、身心受到了严 重的影响,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2004年,《中共中央xxx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岀:“如何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大学生能 够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渠道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 课题。①由此,针对当前的大学生的手机依赖问题,当前社会、高校等应该采取必要的措 施进行调适与引导,首先从思想上解决大学生对手机依赖问题的认识,其次要帮助大学生 克服对手机的心理依赖,最后,要把大学生从迷恋手机娱乐引导到运用手机创新创业方面。
第一节 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思想问题
虚拟世界是一个没有人能真正认识与了解的一个世界,充满太多的未知性,岀现的信 息错综复杂,大学生长时间遭受熏陶,容易导致大学生的三观、思想观念受到抨击与影响, 在《中共中央xxx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 16 号)文件中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 问题相结合的原则。”②对此,高校应该结合当前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问题采取相应的措 施解决好当前大学生手机依赖思想问题,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手机依赖对身心 健康的危害;创设在线学堂,帮助大学生认识和利用手机学习的工具价值。
一、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手机依赖对身心健康的危害
大学生把手机作为学习上依赖的工具。当前的大学生,学习中遇到问题,通常的解决 办法是在手机上网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分析,占据65.8%,大学生长时间的使用手 机学习,容易导致思维定型,缺乏创新性,过久的依赖手机,大学生陷身手机网络文化中, 无法真正认识到自己不合理使用手机会导致怎样的后果。从不想控制自己使用手机时间的 仅只有17.%,曾控制自己使用手机时间完全达到自己预设目标的仅只有10.69%,由此说 明,自愿控制手机使用的大学生只是小部分,大部分的大学生还是没有自愿控制自己使用 手机的意识。因此,社会要加强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关注,针对手机通讯及手机功能提供 商家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与制约,预防不健康信息的传播,减少 大学生接触到不健康的思想的机会;家长应该提供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子女平等的进 行沟通,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大学生合理的使用手机。高校应该 正确的引导大学生学习网络法制法规的教育,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观点融入到手机文 化建设中去。另外,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对手机的免疫力;培养大学生在信 息时代的自我意识、识别意识、甄别意识的能力,引导大学生运用手机媒介自觉的传播社 会主义的主流文化,帮助大学生在手机网络虚拟实践中健康的成长与发展,真正成为手机 网络的“主人”,而不是手机网络的“奴隶”。
二、创设在线学堂,帮助大学生认识和利用手机学习的工具价值
对其以上的教学方式,国外哈佛、牛津等世界名校已经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尤其是政 治、人文等课程,很多高校是以视频教学、讲座形式进行传播,由此,大学生可以随时随 地借助手机进行学习,通过手机移动端搜索的形式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学习资源,尤其是各 大高校也可以把点击率较高的课堂资源上传手机客户端供大学生学习,进一步帮助大学生 从被动转变成主动的学习,从娱乐兴趣转变成学习兴趣,达到手机合理使用的最佳效果。 总体来说,在传统课堂上大学生喜欢使用手机刷朋友圈、聊天、游戏等娱乐活动以及社交 活动,但是,借鉴慕课、翻转课堂等其他新颖的教学方式,培养大学生自学、研读、深思 的习惯,这样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等。
第二节 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问题
当前,大学生处在信息时代,手机成为了他们生活与学习的必需品,部分大学生脱离 现实世界,沉溺于虚拟世界实践中,出现了烦躁不安、抑郁、孤独等心理现象,《关于进 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 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 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①因此,高校应该采取 措施解决好当前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问题。首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手机依 赖进行心理疏导,其次,借助心理学方法,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控制力,最后,丰富校园文 体活动,转移大学生对手机的注意力。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手机依赖进行心理疏导
当前,大学生把手机作为伴随身边处理生活与学习的工具,但是,网络带来的困惑在 大学生的脑海里得不到正确的答复,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不懂自己该干什么,做不到合理 的使用。大学生在虚拟网络世界中生活的行为造成的负面情绪不能完全的进行自我调节。 随着手机移动设备的迅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的运用QQ、微博、微信 公众号等方式推送心理健康知识,有兴趣的大学生可以借助微信、QQ等以朋辈的心理方式 进行咨询,感受到同辈之间的正能量等。还可以链接全 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站,一起共享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资源。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开 展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讲座及比赛活动等。因此,借助以上的咨询方式与教育方式引导 大学生随时放下防备心,放开自己的情绪,吐露心扉;帮助大学生减轻心理压力,提升大 学生对手机依赖的自我意识;帮助大学生觉察到手机网络世界中的真假信息与事物,给大 学生创造一个比较舒适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氛围。
二、借助心理学方法,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控制力
心理学表示,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过程,就是知、情、意、行之间互相碰撞、 互相影响以及相互作用的过程。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是人脑机能的反应。手机依赖主要就 是过度的在手机上进行网络虚拟活动,从而导致行为上的失控,影响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 康。由此,借鉴心理学方法帮助大学生解决好手机依赖的心理问题,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控 制力,是手机时代需要探索的主要课题。
三、丰富校园文体活动,转移大学生对手机的注意力
高校应该经常组织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积极健康的校园活动,帮助大学解决大学生 课余时间的无聊,开展学生活动,转移大学生闲聊之余的注意力,减少大学生对手机的依 赖。大学生对于课堂比较爱玩手机,高校可以给大学生开展“无手机课堂”活动,不仅帮 助学生减少使用手机,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另外,还可以开展一系列的专业技能 与创新比赛,引导大学生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如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职业教师技能比赛等,不仅开展校内比赛,还可以多关注其他高校的校园比赛,共同合作举办比赛,这样不 仅激发大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最后,高校还可以结合当前的形式及时政热点,组织开展一些活动, 如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知识竞赛、中国梦诗歌比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 文比赛等活动。开展以上活动,不仅可以转移大学生对手机的注意力,还可以帮助大学生 拓展朋友圈,增强大学生的沟通力,将有益的活动帮助大学生快乐的成长。
第三节指引大学生手机创业
一、开设手机媒介素养课程,帮助大学生建构手机媒介知识结构
媒介素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一种综合教育的一门课程,可以给专业教育作为理论支撑 与扩展,也可以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理论的指导,还可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种 延伸教育,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完善其机制,帮助大学生建构手机媒介知识结构, 了解和掌握手机媒介运用与认知,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手机媒介信息观、使用观、生态观、 经济观等,引导大学生能够正确的判断网络世界中的虚假信息,抵触宗教、迷信及黄色信 息等,把大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全面发展。
二、举办“互联网+”讲座,指导大学生运用手机媒体创新创业
2015年,xxxxXX在《XX工作报告中》提岀“互联网+”。随着,xxx办公厅 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 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比较依赖手机,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主 要获取信息的渠道,同时,也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引导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 育的一种重要途径。”由此,高校可以举办“互联网+创业”系列讲座,指导大学生利用手 机媒体中的APP进行创新创业,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提升大学生 的创新创业能力。
结语
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改革创新的主力军,作为社会主义的主要接班人,作为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是提升综合国力的主要支撑。如今使用手机人群主要是年轻人, 特别是在校的大学生。大学生处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成为了 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大学生手机依赖研究的比较多,但是从思想政治 教育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的比较少。文章主要是XX地区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 针对现状问题,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是从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大学生手机使用的自控状况、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表现、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 影响四个方面进行数据分析,根据现状分析得出的结论及需要关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引 导策略。
本次研究还有很多不足,第一,样本的基本信息,如只对其本科以及高职学校进行研 究,并没有对其本专科学校的名字进行分别统计与划分。第二,由于经验不足,对问卷的 题型的设置过于简单以及稚嫩,题型设置上无法对其手机依赖进行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 析,不能更深层次的对手机依赖程度进行分析。第三,对手机依赖程度的研究分析比较表 面,只是根据问题与手机依赖程度进行一个梳理与确定。对其以后的研究可以更深程度剖 析岀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进一步深入研究,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帮助大学生成 长与生活。
参考文献
-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美]德弗勒,鲍尔一洛基奇.大众传播学诸论[M].杜力平译.新华出版社,
-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保罗.莱文森著,何道宽译.手机:挡不住的呼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 李丹丹.手机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 郭瑞芳.网络青年心理分析[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胡凯等.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素质提升研究[M].中国书籍出版社,
- 郑希付,沈家宏等著.网络成瘾心理学研究一认知和情绪加工[M].暨南大学出版社,
- 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岀版社,
附录
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调查问卷
一、基本信息(请在对应项后的【】中划d
1、 您性别是:男【 】 女【 】
2、 您政治面貌是: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 】共青团员【 】
民主党派【 】群众【 】
3、 您生源地是:农村【 】 城镇【 】
4、 您是否是独生子女:是【 】 否【 】
5、 您年级是: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
6、 您所学专业属于:理工类【 】文史类【 】经管类【 】医学类【 】
农学类【 】艺术类【 】其他【 】
7、 您所在的学校属于:本科【 】 高职高专【 】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8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