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以平安银行为例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互联网的冲击影响下,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创新也越来越紧密,其中,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金融形式其最具有代表性。本文以平安银行为例,主要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冲击以及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的未来展望。本文首先通过对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做简单阐述,同时对国内外文献研究内容进行梳理,明确了论文研究对象以及研究价值;然后在互联网金融影响下对平安银行的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中间业务进行分析,发现其传统业务受到的明显影响。随后,对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平安银行进行SWOT分析,并对平安银行传统业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障碍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平安银行;互联网金融;传统业务;SWOT分析

一、引言

当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互联网也高速发展起来,随之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快速而深刻地影响世界的每个行业与领域,其对人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相互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从1995年招商银行对网上银行的首次使用,到阿里巴巴集团于2003年创立淘宝网时,互联网金融便早悄然无声地进军中国金融市场,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2013年多种形式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开始蓬勃发展,开启一个XXX,故而当年亦称为互联网金融的原始年。而余额宝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更是在2013年独树一帜,它不仅吸收大量的资金,同时也吸取广大民众的眼球,引起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议论点评。2014年,余额宝高达2000亿的净值已占我国基金规模的20%,在我国的货币基金中名列前茅。近年来,P2P信贷、众筹平台、百度金融、京东金融、蚂蚁金服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凭借着高效率、低成本使得愈来愈多的人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客户。灵活、开放、平等的互联网思维让互联网金融行业展现出卓越的发展前景,也迫使传统商业银行必须对其自身的业务模式进行改变,以应对XXX的新挑战。但无论是上到国家的发展,还是下到公司的扩张,其都需要一个稳定而强大的金融体系支撑。以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视角,传统商业银行不论是在稳定市场经济,还是在推动企业发展方面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使得由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带来的技术变革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因此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之,必须补长取短、择善而从,如此才能和谐发展,共同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于1992年诞生的平安银行作为一家老牌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过28的发展,其自身的整体规模得到了巨大的扩展和提升,但由于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力愈来愈大,平安银行面临的挑战也愈来愈大。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下,平安银行的存贷款业务、中间业务等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互联网金融改变金融行业格局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客户们的消费行为模式。客户现在可以随时在网上操作办理业务,而在互联网金融没出现之前,人们只能在银行的营业网点,按照其营业时间来办理业务。在互联网金融的强烈对比下,说明银行急需正确面对其自身存在不足,通过改变完成自我突破。本文选题目的在于以平安银行为例,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相关概念的阐述,分析其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对平安银行存贷款、中间业务的影响,然后根据对平安银行的SWOT分析得出相应的措施建议,为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起步比较早,且对其领域的研究也比较普遍,但国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较为概括,不及我国对商业银行影响研究分析的深入。因此本章节的文献综述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以时间轴对国外代表性文献进行总结的表格,二是针对国内学者的研究,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分为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主要特征、相关理论及其发展动力等部分。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最早可以追究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其一出现便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学者们各抒己见,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学者们发现新的研究,出现新的观点,如下表2-1所示。

表2-1 国外学者研究的代表性观点

学者 年份 结论
Economides (1993) 以经济学为框架对互联网金融市场进行分析,得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的联系具有互补性和兼容性;若互联网以商业模式运营,将会对传统金融市场进行深度和广度的严重影响。
Mishkin (1999)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经济效率,但其也增加信息不对称的弊端,从而对传统金融进行侵蚀,下降传统金融机构的地位。
Scholtens (2000) 大众的行为模式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影响,在其有金融服务需求时,可通过互联网减低金融交易成本,弱化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
Jack,William,Tavneet (2002) 具有交易媒介属性的互联网金融,是能使客户目的和金融活动相结合的新形式,可以在不被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前提下给客户提供实时的服务。
Slavin (2007) 现依赖互联网金融的信贷服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其交易双方的时间成本、抵押担保中介成本等都将大幅度下降。
Berger (2008) 因网络借贷拥有匿名交易的特点,使得借贷双方具有信息不对称性,双方不能了解真实信息,导致最终的结果有较大发信用风险。
Mom Paler,Carlos Lassalle,Dpomingo Ribera (2013) 对比X传统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企业具有存款利率高、手续费低、效率高的优势,商业银行可通过建立专业团队、改进经营模式、提高效率这三个措施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Taylor (2014) 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较,因为互联网金融具有重视客户服务质量及大众性等特点,故在未来几年,互联网金融也许会逐步改变和影响商业银行在金融邻域的传统地位,甚至会严重威胁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

(二)国内文献综述

在余额宝把互联网金融的火焰点燃之后,学术界、务实界和监管层纷纷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但是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一个概念能得到各方的认可同意。虽然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及外延部分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是在当今以互联网企业为主体的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还是拥有高度的适用性和指导意义的,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从国内现今拥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可以将互联网金融的各类概念定义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方面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办理金融相关的业务,此吴晓灵(2014)关于互联网金融概念的阐述获得了业界的支持;狭义方面认为互联网金融仅仅是指非金融机构中的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及办理金融业务,其中最典型的马云(2013)认为,仅有当互联网企业从事了金融业务方能被称为“互联网金融”,至于那些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开展及办理金融业务则被称为“金融互联网”。第二类观点的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没有产生“新金融”,其只不过是互联网的一种延展,甚至不能将“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独立的新的概念。林采宜(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只是通过改变金融的供给及获取方式,从而使得传统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在互联网上得到延伸,其并未产生新的金融模式。殷剑峰(2014)则认为,从本质上“互联网金融”只是利用互联网来提供金融服务,反映的只是部分互联网企业希望进入金融行业的诉求。同时,陈志武(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只是在渠道上存在创新,但与传统金融产品相比,其产品结构以及产品设计并没有出现本质的改变,所以互联网并未使金融脱离跨期价值交换和信用交换的基本特征。第三类观点的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实质上是一种新的模式、业态或者服务。陶娅娜(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商业、金融行业与现代信息科技相结合而产生的产物,其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来开展金融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张晓朴(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由大众参与的而非少数精英控制的民主的新金融模式。陈一稀(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是由传统金融行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新领域。杨再平(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机构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为客户提供的新型金融服务。万建华(2013) 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时代的一种金融模式。中国人民银行等xxx十部委(2015)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金融定义为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第四类是以谢平(2014)等为代表的,从更广泛角度阐述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定义。谢平(2014)认为互

联网金融是一个谱系概念,是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精神的影响下,涵盖从各类金融中介和市场,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对应的无中介或市场情形之内的,所有的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因此“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弹性极大、富有空间想象力的概念。应该说,“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有着中国的特殊性,它的出现依托于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转型的特殊背景,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其内涵还在不断深化。

国内学者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进行研究,归纳分析后,学术界认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动力来自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技术的推动,二是我国金融市场长期存在的供需矛盾,三是互联网用户的普遍性及我国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四是金融创新的内在需要,五是我国XX的大力支持。关于技术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方面,谢平(2012)认为,互联网技术可以使得金融机构以最小的成本管理风险从而获得收益;芮晓武(2014)认为,通过云计算可以使得海量的数据在短时间内被快速处理,为社交网络提供了资金供需的连接通道,且搜索技术可以快速触达相关信息,使得金融机构在使用信用评级技术时有效控制违约风险。关于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供需矛盾,李耀东(2014)认为,由于我国传统金融长期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加剧的金融排斥;陈文(2014)认为我国中小企业日益旺盛的金融需求早已和现今的有限金融服务产生了矛盾。关于互联网的海量用户和电子商务发展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王曙光,张春霞(2014)认为虚拟经济尤其是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就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经济背景前提。芮晓武等(2014)认为互联网的海量用户为电子商务和金融行业创造了低成本的优势。张庆昉(2013)认为金融发展的实质就是创新与监管之间的博弈,罗明雄(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和服务是可以规避有关部门的监管控制,提高自身效率而减低成本,从而增加利润。陈一稀(2014)认为XX的简政放权和她支持的态度便也是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同时学术界对于互联网特征也可以归纳分析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的虚拟化,二是低成本和高效率,三是金融服务的普惠化,四是金融服务的综合化,五是金融服务产生新的风险性。吴晓光、陈捷(2011)认为,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在运营场所、方式和服务出现了虚拟化的特点;陈林(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突破了物理和空间的限制;宫晓林(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增强了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有效缓解金融排斥现象;章连标、杨小渊(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金融的进入门槛;王振、王凯(2015)认为互联网金融推动金融行业的混业经营;王雪(2016)认为互联网金融使得金融服务出现融合趋势,增大金融行业的混业服务和多元化经营的可行性;刘英、罗明雄(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具有风险扩散速度快、补救成本高、交叉传染可能性高的特点,因此需要更为有效的新的金融监管。

综上对国内外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文献进行整理,可以看出学者对互联网金融是较多的研究成果,这为本文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后续关于平安银行具体案例的分析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三、互联网金融概述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1.互联网金融定义特点及发展现状

就国外而言,其实并无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而是把这种类似的金融模式称之为“电子金融”。Shahrokhi(2008)将区别于传统的金融中介和资本市场的新金融模式为电子金融,而国内是由谢平(2012)开启的“互联网金融”。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形态仍然在不断发展,所以学术界和务实界对互联网金融概念都有其各自的见解,而本文在综合学术界和务实界的观点后将互联网金融定义为:互联网企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搜索引擎、移动支付、区块链和社交网络等科技信息技术,从不同的角度进入金融领域的一种区别于传统金融的新金融模式。从广义方面说,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通过使用互联网技术等来实现资金融通和信息中介服务的金融业务模式;从狭义方面说,互联网金融是指各种互联网企业直接或间接为客户提供第三方金融服务。从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功能角度切入,互联网金融模式分为三类:第三方支付、互联网投资理财模式和互联融资模式。第三方支付是指利用软件直接与银行对接其发生的交易结算,它让金融交易更加方便快捷,是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典范代表;互联网投资理财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来销售理财产品从而使得投资者在互联网便可达到理财产品交易的新模式;互联网融资模式则是指个人网贷或机构网贷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直接或间接融资。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起源于国外的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因为互联网和金融的相互渗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共可分为四个阶段,如表3-1所示。特别是近年来以支付宝、京东金融、理财通等为代表的手机软件不仅快捷完成第三方支付功能,还在不断探索发展网络理财、小额借贷、证券买卖等金融功能。以支付宝在2013年推出的余额宝为例,因其买卖没有手续费且存款利率明细高于银行,还可满足消费者日常的购物、生活缴费等需求,早已成为互联网时代最典型的个人资金理财工具。

表3-1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的四阶段

阶段 时间 发展情况
第一阶段 2005年以前 以互联网提供给传统金融行业的新技术和发展方向探索阶段。
第二阶段 2005-2012 互联网金融发展高速发展的关键阶段。
第三阶段 2013-2016 “余额宝”点燃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高峰阶段。
第四阶段 2017-至今 监管政策落地,开展专项整治的规范发展新阶段。

 2.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理论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世界金融市场的逐渐成熟,金融资源全球流动给各国带来了许多好处,同时,各国也在寻求合适的方法来实践金融创新。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建立在竞争优势理论、长尾理论和平台经济理论的基础之上。

 2.2.1竞争优势理论

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在上世纪90年代基于产业组织理论和价值链理论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从组织外部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他认为企业的异质性从源头上就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同,外部市场的基本结构决定产业发展的潜力和核心盈利能力;同时,他认为价值链理论也是竞争优势理论另一基础,企业竞争优势主要是企业通过原材料的整合获得了最终产品并且使得客户的需求得以满足,从而实现整个价值链的整合,提升整体企业的竞争力。

有效的整个各个渠道的有效资源使得商业银行拥有核心竞争优势,这对商业银行获取更多的利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若商业银行在业务再造过程中采用价值链理论,通过考虑整个价值链的每个构成元素进而建立更完善的内部管理系统,可以减低成本提升服务水平和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

 2.2.2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是互联网商业模式开展的理论基础,长尾理论是指,在互联网时代当产品的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的时候,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产生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能量。

基于长尾理论而进行金融价值重构的互联网金融,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产品,满足或激发小微客户的现实或隐形需求,由此开始了一种面向细分市场的独特商业模式,因其市场容量大、交易成本低和风险性减少,使得企业的利润倍增。

回顾基于二八定律的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在资源稀缺的背景下表现出典型的供给方规模经济,即20%的畅销品创造80%的利润和销量。在互联网金融不断壮大、金融脱媒现象愈发愈多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改变落伍的经营理念,提高对中小客户服务的重视程度。

 2.2.3平台经济理论

平台经济理论是指依托平台进行交易的商业模式。而所谓的平台就是连接多方供求或虚拟或真实的交易场所。平台经济的魅力在于凝聚资源,将传统经济链条式的上中下游组织,重构成围绕平台的环形链条。平台将原本冗长的产业链弯曲成了环形,B端用户通过平台直接触及C端用户,节省的各个环节都提高了产业效率。

根据经济学原理,获得超额利润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规模效益来减低成本,二是始终保持领先技术。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在平台经济的基础上获得了规模经济效应的同时也拓展了客户群体的空间,不仅为客户提高个性化专业服务,也减低企业的风险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资源的配置效率。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强大的创新能力和高速的发展能力给商业银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弱化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职能

传统商业银行一直担任金融中介主要是因为其具有业务支付清算和信用借贷两大职能,而互联网金融可以让用户直接通过互联网平台快速办理金融业务,既降低交易成本又简化交易手续。除此之外,因传统的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较低、手续繁杂,而互联网金融却具有高效的资金处理能力,使得商业银行的个人存款资金大量流失,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职能进一步被削弱。

2.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首先,互联网金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量。客户利用第三方的支付功能可以直接进行交易活动,不用通过银行账户就可直接实现资金和结算的流动,从而减少了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量。其次,因互联网金融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信息技术,给客户提供更具有个性化的理财方案,从而抢占商业银行原有的客户,影响了银行的经营绩效。

3.对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产生影响

首先,互联网金融抢占商业银行的存款资金,使得其流动性增强,进而增加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其次,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纠偏了存款利率,使得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不仅要适当地降低贷款利率,还会倾向性地选择投资风险较高的项目,从而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性。最后,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得商业银行在交易结算上丧失了垄断地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利润收入,进而对其系统性风险产生一定影响。

4. 提升商业银行的创新水平

根据相关创新研究,当外部不确定性和风险不断增加时,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竞争地位,会采取更加先进和具有竞争性的创新战略。因此,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势必愿意通过网络技术对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学习互联网金融的金融服务提供和获取方式,吸收并运用互联网金融的服务理念,基于自身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开发并提供新产品和新服务,实现自身技术和产品的改良以及效率的提升。因此,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来说也是一种机遇,能够提升商业银行的创新速度和效率,促使其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四、互联网金融对平安银行的影响分析

(一)对平安银行的存款业务影响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新兴直销基金,因其方便、低风险、收益高等特点受到普通群众的青睐,与此同时,货币基金也在逐渐替代银行存款,成为了人们日常投资的首选。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作为其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其存款保有量也受了前者互联网金融的较大影响。

从下图4-1中可以看出,虽然平安银行存款总额在2014-2019年是有逐年增长,由2014年的15.33亿元,增长为2015年的17.33亿元、2016年的19.22亿元、2017年的20亿元、2018年的21.49亿元、2019年的24.6亿元,但其增幅确实在变化中的:由2014年的同比增幅22.44%逐年下降,2015年的13.05%,2016年的10.91%,甚至下降到谷底为2017年的同比增幅4.06%,不足5%;而后2018、2019年有上升趋势,上升到7.45%、14.47%,但仍不能恢复到2014年的22.44%。故而,虽然平安银行存款总额在2014-2019年是逐渐上涨趋势但其增长率呈V字形,其受互联网金融冲击影响较大。

948b0698c8831167a4b5ad754ead649b  图4-1 2014-2019 平安银行存款总额及同比增幅

(数据来源:前瞻经济学人)

与此同时,我国互联网理财交易市场却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如下图4-2,我国互联网理财交易市场的交易规模从2014年的1.7亿元逐年上升,在2015年达到6.6亿元的交易规模、2016年达到10.8亿元、2017年达到14.26亿元、2018年达到18.2亿元;同时,我国互联网交易市场规模的同比增幅也在增加中,由2014年的223%同比增幅上升到2015年的293%同比增幅,达到一个小高峰,2016-2018年其交易市场规模的同比增幅虽然略有下降,但其增幅也一直在30%以上,到2018年的同比增幅为31%。由此可得,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财交易规模及增长速度明显比平安银行存款的增长速度快。

b3f3d71b75f7d517eadbebe227d644e9  图4-2 2014-2018 年互联网理财市场交易规模及同比增幅(单位:亿元、%)

(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近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相对于银行存款而言,其具有更好的收益,更吸引人们投资。从下图4-3可以看出,余额宝的规模由2014年的578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1300亿元,甚至2017年的余额宝规模高达15798亿元。追其原因有二:一是根据互联网金融的长尾效应,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淘宝”满足国内商户的小额交易,即通过小块渠道对接小块供应的小块需求,而“支付宝”依附于其,那“余额宝”作为“支付宝”的一项功能,“余额宝拥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余额宝”拥有海量的淘宝客户,同时具有门槛低、操作简便、赎回快的特点,可以吸收大量的闲散资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银行存款总额下降。二是根据货币的逐利性原理,因为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利率比传统银行存款高,故而社会的大量存款放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中也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如在2017年人民银行三年定期基准利率为2.75%,而“余额宝”的利率基本保持在3.8%以上。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因其不用转移到银行便可直接进行支付,其灵活的操作极大地方便了客户,进而抢占了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对平安银行而言,一方面活期存款的比例不断减少,而定期存款的比例增大将进一步加大其负债业务成本;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会随着对企业理财的关注而增加产品,使得平安银行再对公存款账户方面发压力增加,进行形成恶性循环。

78358f47db5d58980d7f8bb06079d2d1  图4-3 2014-2018 年余额宝规模(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二)对平安银行的贷款业务影响

平安银行贷款业务受互联网金融影响最大的就是P2P模式,因互联网金融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渠道,降低了其投资理财的门槛,导致平安银行的贷款数额下降。2019年末,平安银行贷款规模达到232.32万元,同比增幅16.31%。从2014到2018年,平安银行贷款规模的总额、同比增幅可以在下图4-4中看到,贷款总额在稳中上升,增幅在15%-22%的区间内。

28dc66656d2bb89fb3b372db493a92cc  图4-4 2014-2019年平安银行贷款总额及同比增幅情况(单位:百万元、%)

(数据来源:平安银行各年年报整理)

另外,从下图4-5中可看出,P2P的网贷平台数量和成交规模从2012年的200家迅速发展到2017年的2240家,在2012、2013年其同比增长率高达3005;市场成交额从2012年的212亿元几何级增长到2017年的28049亿元,从2013年到2015年,以年增长 250%的速度迅速扩张。

7c95e9c412c627e50e66a0bec3c319e8  图 4-5 P2P 网贷市场运营平台数量

(数据来源:前瞻数据库、网贷之家)

e037a0d92d5f73e18a54894e306bea45  图 4-6 P2P 网贷市场运营平台P2P网贷交易额(单位:家、亿元)

(数据来源:前瞻数据库、网贷之家)

平安银行有着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风险偏好,主要服务于大型公司和XX背景的机构客户,其单笔融资发放的贷款金额较大,期限较长。而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的小额贷款占整个平安银行贷款比例比较小。P2P模式就是针对平安银行传统贷款业务比较薄弱的环节,服务于贷款额度不高但资金需求迫切且不用抵押物的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从现状看,平安银行和P2P模式在融资领域市场暂不重叠,但从长期发展来看,平安银行如果想要保持贷款业务的持续增长,就必须从小微企业业务拓展上面寻找发展,实现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对平安银行的中间业务影响

从平安银行的财务数据报表可看出,营业收入主要由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组成,而非利息收入是指商业银行存贷之外的营业收入,其主要由中间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两个板块组成。但随着市场利率化的推进,平安银行的利差收入逐渐萎缩,其印业收入及利润增长点便转移到了非利息收入这一方面。

从表可以看出,平安银行的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从2015年的71.21%逐年下降,到2019年其占比为65.22%;而其非利息收入虽在2018年有增长,但一直是呈下降趋势,直到2019年占比才达到8.88%,可见平安银行的营业收入结构悄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表4-12015-2019 年平安银行各项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年份 营业收入 利息净收入 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 非利息收入 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2015 962 685 71.21% 36.15 3.76% 241
2016 1077 764 70.93% 33.98 3.16% 279
2017 1058 740 69.94% 9.84 0.93% 307
2018 1167 747 64.01% 103.62 8.88% 313
2019 1380 900 65.22% 98.21 7.12% 367

(数据来源:由平安银行各年年报整理)

互联网金融模式中,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受第三方支付影响最大,从图4-7可以看出,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额从2010年的10104.8亿元快速增长到2017年的184804.4亿元,八年时间快速增长了约18倍。

3864da2f326931501d9169fb9b61efc5  图4-7 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额(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平安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产生不小的影响和冲击,尤其是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方面。从图中可以看出,2015-2019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总额虽然每年都在逐步增长,从2015年的214亿元上升为2019年的367,但是其同比增幅却在2015年的38.51%下降到2019年的17.25%,甚至在2016年直接降到了1.95%。

a2694dddf382584c9ca5ffe7f762ee31  图4-82015-2019平安银行手续费、佣金收入及其同比增幅情况

(数据来源:平安银行各年报整理所得)

五、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对平安银行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首先,平安银行在客户资源方面比互联网金融更占优势。一是互联网金融主要以小微企业和小额客户作为客户群体,其企业多数不具备成熟的经营模式和完善的财务,经营失败的风险性较高;而小额客户的经济基础薄弱,风险承受能力差。一般而言,平安银行的目标群体是中大型企业,其成立时间长、运行稳定,且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良好的抵御风险能力,这类企业拥有完善的财会制度,故其信用风险相对前者会低很多,不会轻易发生违约。

其次,平安银行具有成熟完整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平安银行在进行贷款操作前,都会实地勘察并且研究取证,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违约还贷风险。而互联网金融仅是以线上交易数据作为风险评级证明,其存在一定的弊端,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缺陷愈来愈明显。至今,因为不良资产导致互联网信贷企业破产的已有数百家,这些互联网金融公司还不具有完全抵御巨大金融风险的能力,同时也保障不了客户的合法权益。

最后,平安银行具有多样性的融资渠道。遍布城镇的银行网点给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便利,也为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及互联网的发展,平安银行也在不断的学习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开拓自己的新业务和增加自己的服务渠道。平安银行以“客户满意度”作为出发点,实事求是得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二)劣势分析

首先,平安银行固有的经营模式不能满足大数量、多样化的客户,它还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调整固有的服务和产品,给客户带来高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体验感。因平安银行必须要对其庞大的客户群体负责,故它的新产品都是必须经过风险把控,从而导致它的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要低于互联网金融公司。

其次,平安银行的跨行业合作精神需要进一步提高。互联网平台公司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获得商机并且形成独特的产业链:利用开放性的数据寻找最佳合作商,然后通过物流企业网络直接将商品发往目的地。平安银行若充分参照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模式,然后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链和营销网络,效果定会更佳。

最后,金融脱媒进程的加快使得平安银行的资金中介地位受到打击,平安银行应该紧跟形势发展,做出相应的改变,比如找大型电商平台进行合作,把电子银行从金融领域拓展到消费领域,从而其加大市场占有率。

(三)机会分析

一是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来健全平安银行自身的信息体系。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平安银行必须要重视数据处理人才的培养,或者其可以和专业数据分析公司进行合作,将数据分析外包给其他公司,利用其新技术最大程度的开发历史数据,降低企业包袱并且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效果。银行人员可以根据其分析结果进行点对点的营销,从而提高银行的营销效率。同时,平安银行可以参考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用评价机制,完善信用风险体系,提高管理风险的能力。

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据统计,2019年我国网民网购的支付占据移动支付的50%以上,其次是转账。平安银行必须要看到因移动端便利性带来的巨大市场,去突破传统移动支付固有的束缚,创建属于自己的电商平台,同时还可以利用行业优势,提高客户在移动端购买理财和转账汇款的舒适度。平安银行通过建立自己的移动支付银行,增加其电子业务量,而对于POS机使用数量的不断增加,平安银行可以适量的收取中介费用,从而不断增加利润。

(四)威胁分析

一是金融行业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加剧了金融行业的竞争。商业银行原有的一些业务被互联网金融新业务替代了,互联网金融间接增加了金融同业之间的竞争。近年,一些传统金融企业跟不上时代发展而被淘汰;而同业竞争的加剧和新进者的挑战,也促使商业银行进行战略转型。

二是商业银行固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受到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挑战。传统商业银行关注的三个重点是“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但新兴起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是以服务客户为核心,更加注重个性化。 故而,在未来商业银行应通过以客户为中心,制定个性化产品,来提升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三是我国现阶段金融监管不够严谨。如今的金融行业已经从分业经营变成混业经营模式,但我国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未能跟上业务变更,使得互联网金融的部分业务的监管不严谨。保险等金融行业纷纷通过扩展互联网渠道来进行营销,形成混业经营模式,从而迎来金融行业的大资产管理时代。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推动了金融一体化的同时也对金融监管发起了更大的挑战。

六、平安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措施建议

(一)加快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网络金融生态系统

首先,通过对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的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整合自身的产品和提升服务质量,重新构建包涵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线上线下全方位标准化、菜单式产品库,达到弱化甚至消除长尾客户服务短板,扩大原有生态系统客群基础,形成更好的规模效应。

其次,平安银行要坚持其“专业让生活更简单”的企业理念,贯彻实行移动优先战略,积极运用新兴金融科技,以领先同业为目标,加强对同业的竞争分析,从管理、营销、体验等多方面对标互联网金融公司,加强进行网络金融创新,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创新型多样性客户,更新互联网金融服务产品,提高自身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业务竞争能力。

然后,平安银行可以根据最新的竞争机制改革旧金融模式,用更优的制度去减少互联金融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平安银行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实践操作,深入研究大数据信息,收集客户的基本特征和了解其需求;发挥平安银行在资金和客户资源的优势,互联网化自身的产品和业务。平安银行还可以将传统业务和互联网金融进行交叉合作,改革自身的银行卡清算等业务的固有操作模式;平安银行还可以与电商进行合作,增加叠加优势;还可以以基于相互持股的方式和不同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积极转变其传统的经营模式,将银行的业务进行进行线上化和移动化,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自身的收益率,提升经营水平。

(二)改进风险评估机制以积极面对新型风险

互联网时代本身就是创XXX,而平安银行对自身经营理念和模式进行改革必然会产生新风险,同时它也更习惯稳健的经营模式。平安银行的经营与互联网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会和自身的业务及风险防范能力产生冲突,因此平安银行必须改进自身不足,优化风险评估机制,积极面对新型风险。

一是平安银行要完善自身的风险防控手段。互联网时代和金融脱媒化会弱化业务人员的作用,因为客户在办理业务时会隔开人工服务,使得最初的审核存在一定的漏洞,从而产生较大的道德风险,所以必须严格审核网络业务。除了进行基础的身份认证,还可以加入指纹、人脸等手段,从而做到客户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二是与互联网机构进行信用合作,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审核,争取全面把握客户的个人行为习惯,减少违约风险。如蚂蚁金服的芝麻分;淘宝的会员级别。平安银行掌握和运用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行业平台信息的共享创建新信用评级机制,其可以减少违约风险,提高客户违约代价。

(三)加快人才培养和科技队伍的建设

从目前看来,平安银行对于员工的招聘存在较为严格的学历以及技能要求,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平安银行对于如何获取用户、如何提高用户转化率、如何注重用户的体验感受等方面并没有专业团队。虽然平安银行有对相关专业人才进行招聘,但互联网行业从业者自身素质良莠不齐。纵然平安银行希望一劳永逸的招聘相对成熟的互联网从业人员,但其吸引力抵不过在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因此平安银行可以凭借其已有的知名度,招聘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匹配成熟的产品团队,进行人才团队建设。平安银行可以从零到一进行打造产品发展团队,使其最适合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鲍连连.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2019.

[2]陈文, 崔嵩. 商业银行与网络借贷机构的合作与共赢[J]. 银行家, 2015(12).

[3]陈林. 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研究[J]. 南方金融,2014(11):52-56.

[4]陈一稀, 魏博文.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研究[J]. 南方金融, 2015 (1): 42-50.

[5]陈志武. 互联网金融到底有多新[J].新金融,2014(4):9-13.

[6]丁莹. 我国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关系研究[D]. 暨南大学,2015.

[7]方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所受影响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9(07):65-66

[8]宫晓林. 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 南方金融, 2013(5):86-88

[9]郭明铭.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国建设银行盈利模式研究[D]. 北京印刷学院,2019.

[10]李张珍.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商业银行创新[D].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

[11]李耀东,李钧. 互联网金融–框架与实践[M]. 电子工业, 2014.121-171

[12]林采易.互联网金融只是信息时代的一种金融模式[N],CF40 研究周报,2013-4-25

[13]马云.金融业需要搅局者[N].人民日报,2013-6-21.

[14]刘英, 罗明雄. 互联网金融模式及风险监管思考[J]. 中国市场, 2013(43):29-36.

[15]芮晓武,刘烈宏.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3-4

[16]孙立为.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2019.

[17]佟祥龙. 互联网金融对A银行造成的冲击及其应对策略[D]. 辽宁大学,2019.

[18]陶娅娜. 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J]. 金融发展评论,2013(11):58-73

[19]王喆.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J]. 金融视线,2019(07):62-63

[20]王振, 王凯. 互联网金融跨界混业扩张存在的问题[J]. 经济研究参考, 2015(18):22-22.

[21]吴晓灵.从互联网金融刊新金融的发展空间[R],在“第一届新金融联盟峰会”上的演讲,2014-6-29.

[22]谢平, 邹传伟, 刘海二.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J]. 国际金融研究,

2014(8):3-9

[23]徐晓园. 平安银行综合经营战略研究[D]. 浙江工业大学,2017.

[24]杨再平.互联网金融之我见[N].证券时报,2013-10-16.

[25]殷剑峰.互联网金融”的神话与现实[N].上海证券报,2014-4-22.

[26]张庆昉. 互联网金融监管对策[N].金融时报,2013-12-2.

[27]张晓朴.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探索新金融监管范式[J]. 金融监管研究,2014(02):6-17.

[28]Berger S and Gleisner F.Emergence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on Electronic Markets:The Case of Online P2P Lending[D].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Frankfurt,2008

[29]Economides.Network economics with application to finance[J].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 Instruments, 1993, 2(5): 89-97

[30]Jack,William,Tavneet. Mobile Money, The Economics of M-PESA[J].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12, 10 (25) :342-360

[31]Mom paler A,Lassalle C,Ribera D.Efficiency in banking servic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Internet primary and branching banks in the US[J]. Service Business,2013,7(4):641-663

[32]Mishkin F S, Strahan P E.What will technology do to financial structure?[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99

[33]Scholtens.A Critique on the Theory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0, 13(24): 1243-1251

[34]Slavin.Bankers’Perspectives onInternet Banking[J]. E-Service Journal, 2007,13(1) :21-36

[35]Taylor.Varieties of stabilization Experience towards a Sensible Macroeconomics in the Third World[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2014

致 谢

时光冉冉,已过四年,在此要感谢同学陪伴,老师的辛勤教导,特别是导师,她在我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悉心指导,包括从一开始的本科毕业论文培训再到论文的选题以及最后的论文内容和结构修改,我都能感受到老师的治学严谨。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以平安银行为例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以平安银行为例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5月13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8421.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5月13日
Next 2023年5月1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