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空间隐喻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中篇著作,通过这部小说可以了解X爵士乐时代景况。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空间的运用非常明显:X中西部与东部的对照;盖茨比身份的转变即此间与彼岸的对照;小说中到处可见的豪宅即是空间的建构;以及随处可见的汽车

  引言

  时间和空间,是小说结构的两大要素,任何小说都是基于时间和空间进行的。然而在传统小说中,小说家们大多重视时间而忽略了空间,这可能受到了一定的时代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现代主义小说家那里,这个现象发生了改变。他们越发重视空间在小说塑造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和作用,也开始用空间来推动小说的发展和塑造人物心理性格。《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1925)是X小说家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1940)的代表作品,本作讲述了主人公盖茨比为了实现自己的X梦而奋力拼搏最终只是泡影的故事。菲茨杰拉德运用空间手法,描绘出爵士乐时代的混乱、疯狂和对青年人天性的抹杀。很多作家也从“地志空间”、“社会空间”和“文本空间”这些空间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解读,他们认为:菲茨杰拉德采用地志空间并置和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地志空间的差距和象征意义;盖茨比的身份注定了他是社会下层地位,他所营造的上层社会空间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小说中采用的回溯和闪回的叙事手法以及反复出现的意象都是文本空间的手段。借着这些前人的肩膀,我可以更好地发现这部作品的空间隐喻,探究菲茨杰拉德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从而追寻《了不起的盖茨比》能获得成功的原因。

  一、中西部与东部的对照:《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自传性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主人公盖茨比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是作者菲茨杰拉德的写照。关于菲茨杰拉德的人生,他的好友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1961)在《流动的盛宴》(A Moveable Feast,1964)中曾经有所提及,海明威认为,菲茨杰拉德是被女人所毁。菲茨杰拉德是爵士乐时代难得一见的痴情男子,正如他笔下的主人公盖茨比一样,他们最终的命运都是毁于女人之手。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叙述者尼克来自X中西部,在小说的开头,他介绍了自己三代以来都是X中西部城市家道殷实的头面人物。在经历了世界大战回归以后,他发现“中西部这地儿不是世界炽热的中心,现在好像是这宇宙参差不齐的边缘”[[[](美)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苏福忠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6年版,第3页。]],于是,尼克决定去东部学习债券生意。东部在当时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一片繁荣的景象,尼克充满信心,决定像自己的祖先一样闯出一番事业。可是,尼克在东部的所见所闻逐渐改变了他的看法:黛茜的丈夫汤姆尽管有着漂亮的妻子和美满的家庭,还不知满足,在曼哈顿包下一栋公寓来养自己的情妇威尔逊夫人并且开狂欢派对,以供自己淫乐。威尔逊夫人因为汤姆富裕,能让其购买喜爱的奢侈品,过上放纵淫欲的生活,便背着丈夫威尔逊与汤姆私通。黛茜年轻的时候是一个纯真浪漫的女孩,天真善良,对未来充满希望,可当她结婚以后也变得充满铜臭味,满眼的利欲。盖茨比生前豪宅开宴会时夜夜笙歌,宾朋满座,可当他死后,参加葬礼的除了他唯一的朋友尼克和父亲,其他一个都没有来,连他一直心心念念,默默为之付出一切的黛茜连电报都没发一封,而是和丈夫出去度假。尼克在东部的所见所闻,让他感觉到自己根本适应不了这样的金钱利益至上的生活,在帮自己的朋友盖茨比处理好葬礼后,他决定回到自己中西部的家乡。他无比想念家乡的一切,“青春时让人心潮澎湃的返回来的火车、霜冻的黑地里的雪橇铃声和明亮的窗户把冬青枝环映照在雪地上的重影”[[[](美)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苏福忠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6年版,第175页。]],这些平凡的景物原本在他看来乏味而无趣,现在反而让他觉得质朴而温暖。
  小说的作者菲茨杰拉德于1896年出生在X中西部的一个中产家庭。当他十三岁时,家道就已中落,菲茨杰拉德早早过上了窘迫的生活,但他没有被生活所压倒,通过自己的努力,他考上普林斯顿大学,一所位于X东部的贵族私立大学。菲茨杰拉德在大学时期展现了非凡的文学才能。为了掩饰自己的身份,他还改变了自己的口音,学会了贵族腔调。英俊相貌,谈吐优雅,才华过人,这样的菲茨杰拉德很快就成了学校里的名人。没过多久,菲茨杰拉德邂逅了自己的爱情,在十九岁的时候,他爱上了富家女孩杰内瓦。但这样的爱情注定没有结果,身份的阻隔和财富的差距,让杰内瓦的父亲难以接受自己的女儿和这样一个穷小子结婚。于是他约谈了菲茨杰拉德,警告他,穷人家的孩子就不配攀上豪门。在女朋友父亲的阻拦下,菲茨杰拉德的爱情破灭了,他倍受打击,大病一场,并在随后的考试中考砸,只能中途辍学。他通过写作把自己的经历加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盖茨比和尼克身上。尼克继承了他的文学天赋,而盖茨比则是拥有了他的过往,盖茨比同样受过高等教育,也曾中途辍学。虽然因为杰内瓦,菲茨杰拉德受到了残酷的心灵和沉重的生活的双重打击,但在他死后的遗物中,人们发现了二百多页的信件打印稿,全部在倾诉对杰尼瓦的爱与相思。这样的痴情男子,在爵士乐时代纵情声乐的环境里,也算是“异类”、“奇葩”了。正如菲茨杰拉德笔下的主人公一样,年少时的一见钟情伴随了盖茨比一生,以后的日子里,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黛茜而努力奋斗,最终盖茨比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菲茨杰拉德辍学后,原本想去法国战场参加一战,有所建树,结果却被派去了阿拉巴马,这也是他一生的遗憾。而在菲茨杰拉德笔下,这样的遗憾得到了弥补,盖茨比不仅参加了一战,还被提拔到了少校的位置,并且获得了同盟国授予的勋章。这样的剧情设计弥补了菲茨杰拉德的人生缺憾,完成了他年轻时候的梦想。菲茨杰拉德在阿拉巴马期间,认识了法官之女泽尔达,两人坠入爱河。但泽尔达是一个重视面包胜过爱情的人,她要求菲茨杰拉德让她过上富裕的生活,不然就要离开他。于是菲茨杰拉德前往X东部的纽约捞金,可现实将他痛击。没过多久,微薄的收入让泽尔达心生不满,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他。绝望的菲茨杰拉德回到家乡,闭门创作,他的出色的文学才能有了用武之地。才二十三岁的菲茨杰拉德就因自己的作品,已经一举成名天下知了,名誉、财富,这些泽尔达要的他都有。很快,泽尔达重新回到菲茨杰拉德身边并且与他结了婚,从此两人过上了向往的上流社会生活。豪宅、聚会、旅行、奢侈品,这些无休无尽的纸醉金迷的生活,也在菲茨杰拉德笔下有所体现,盖茨比的富贵生活正是菲茨杰拉德纵欲生活的映照。很快,高昂的支出让菲茨杰拉德入不敷出,过度的酗酒让菲茨杰拉德的精神也受到了影响,又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菲茨杰拉德创作生涯开始走下坡路。1940年,年仅四十四岁的的菲茨杰拉德因为心脏病突发去世。总的来说,菲茨杰拉德的人生真是“成也泽尔达,亡也泽尔达”,这和他小说中的盖茨比正好异常相像。盖茨比也是为了他年轻时候的恋人黛茜努力奋斗,拼搏出万贯家产,最后也是毁在了自己的恋人黛茜手上,付出了生命。菲茨杰拉德在小说的中写的盖茨比的悲惨结局,最终成为了自己的预言。尼克其实就是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中的画外音视角。刚开始,尼克还对东部充满了希望,想来闯荡出一番事业,可是经历过盖茨比从盛到亡的人生起伏以后,他开始认识到了东部的人心冷漠,利益至上。盖茨比生前宴会上宾朋满座,大家都愿意和盖茨比先生做朋友,可当盖茨比过世后,他的葬礼这些“好友”无人愿意出席,只有寥寥几人送了盖茨比最后一程。尼克对东部的满腔热血被浇灭了,他甚至觉得东部充满铜臭又恶心,中西部家乡的质朴景物不再令人厌烦,反而让尼克充满怀念。菲茨杰拉德通过尼克的所见所想表达了对于东部冷漠,利益至上社会的反感和对中西部家乡质朴生活的怀念。
  以上可以看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中西部与东部的对照,其实就是农业文明与工文明的冲突。当时年代,工业文明兴起,逐步取代农业文明,思想文化都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反复出现的中西部与东部空间,不仅仅是简单的地志空间对照,而且还隐喻着当时两种文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交锋。这样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碰撞,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可以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菲茨杰拉德的一部特别的自传性小说。而小说中中西部和东部地志空间的对照,正是菲茨杰拉德亲身游历了当时X中西部与东部以后的所见所感,也是对于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碰撞的所思所想。表达了他对当时X东部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利益至上观念的反感,以及对中西部质朴生活的青睐,也是对当时X文化深刻的反思。

  二、此间与彼岸的对照:盖茨比身份转换的X梦

  盖茨比一直向往成为真正的X上流社会贵族,从贫民的此间到达贵族的彼岸,完成身份的转换,让他能和恋人黛茜门当户对,这就是他心心念念的X梦。然而,在当时的X社会,那些老派贵族,所谓的“old money”,对于这些新兴资产阶级向来保有鄙夷态度,认为他们不配与自己为伍。一方面,这些贵族嫉妒这些人飞速膨胀的资产;另一方面,他们又看不上这些人卑微的出身和赚取财富的手段。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他们永远不会承认这些人能融入自己的阶层,只会觉得他们是一些没有积淀的暴发户罢了。所以,盖茨比的X梦,他努力让自己从此间到彼岸的梦,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难以实现。
  盖茨比出生于一个贫寒家庭,他并不甘心一辈子只做一个下层贫民,凭着自己的野心和不懈的奋斗,在当兵参加一战期间,他当上了少校,并获得了同盟国颁发的勋章。入伍时期,他认识了南方的大家闺秀黛茜,两人一见钟情,沉入爱河。盖茨比想要在自己退伍以后迎娶黛茜,可当战争结束,黛茜已经嫁给了汤姆,一个有钱的上层贵族。盖茨比这才认识到,在当时的社会,金钱是不可缺少的东西。于是,为了追回旧爱,盖茨比不惜用上了贩卖私酒的违法手段,快速积累财富。他购买了黛茜河湾对面的豪宅,还买下了名车,游艇,无数昂贵的服饰,并在自己的豪宅中夜夜笙歌,吸引各路人士前来狂欢,想引起黛茜的注意。他通过金钱,伪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身份,并用金钱作为自己的敲门砖,想要叩开真正上流贵族的大门。这就是盖茨比的X梦,他不再甘心做一个穷小子,而是想进入自己向往的,和黛茜门当户对的世界,成为一个真正的贵族。
  但是,盖茨比的X梦是建构在从事非法生意而获得的金钱的基础上。他的社会人际关系网里也大多是像他这样的从事非法生意的人,比如迈耶·沃尔夫西姆,“1919年背后操纵世界棒球联赛的人”[[[](美)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苏福忠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6年版,第71页。]]。在尼克和盖茨比在一起时,盖茨比频繁接到的神秘电话,就是有关他那些非法生意的。对于这些黑色生意和交际,盖茨比也采取了隐瞒的方式,他知道这些并不光彩,是他的痛处。因此,当黛茜的丈夫汤姆,知道了盖茨比这些不光彩的行为后,对于盖茨比实际上是带着一种鄙夷的态度的,还间接向尼克表达出,盖茨比在他眼里只是一个大私酒贩子。这也为后来盖茨比和汤姆的正面冲突埋下了伏笔。
  在一次酒店聚会上,因为黛茜,汤姆和盖茨比产生了激烈的争执。为了压过盖茨比,赢得黛茜,汤姆直接挑明了盖茨比只是一个靠贩私酒暴富的下层人物,根本不配和他这样的世袭贵族相提并论。黛茜知道盖茨比的低贱出生和不正当的财富来源时也受到了惊吓,她从出生就在上流社会,根本无法接受这样的“下层人士”和他肮脏的“黑钱”。她虽然对于盖茨比的富裕豪气赞叹不已,可在她心中,她觉得这样的盖茨比与她有着社会空间方面的差距,她永远也不可能为了这样一个“下等人”离开汤姆。自己的痛处被人当众揭开,自己的恋人对自己充斥着失望和鄙夷的态度,这样的双重沉重打击让盖茨比的X梦几近幻灭,他所营造的一切,努力维持的形象瞬间崩塌。黛茜此时已经惊慌失措,她赶忙逃出酒店。在开车回去的路上,黛茜因为紧张,撞死了汤姆的情妇威尔逊夫人。此时的盖茨比仍然没有放弃对黛茜的爱与追求,为了保护恋人不受伤害,盖茨比甘愿替她顶罪,但其实在黛茜看来,盖茨比已经成了她消遣的一个对象,无论盖茨比为她付出了多少,只要社会空间不同,他们两人就永远不可能在一起。可是,盖茨比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还满心希望黛茜能忘掉刚才在酒店发生过的一切,用自己的金钱财富与无私奉献的爱让黛茜和自己私奔。他坚信黛茜还爱着他,却没有发觉黛茜早就不是以前的那个纯真少女了,天真浪漫的黛茜消失了,现在的她满眼只有金钱、地位,身上充满了铜臭味。盖茨比还在幻想着维持自己的X梦,但实际上,他的梦已经破灭了。在汤姆的挑唆下,想为自己妻子复仇的威尔逊愤怒异常,他潜入盖茨比的豪宅,将盖茨比枪杀然后自杀了。可是在盖茨比的葬礼,那个他可以为之付出生命的女子,居然没有出现,连电报都未有一封。黛茜早已将盖茨比忘在脑后,和汤姆去度假了。在盖茨比生前,来他的豪宅夜夜笙歌的男女,他的“生意伙伴”,没有一个来参加他的葬礼,只有盖茨比的父亲和尼克送他最后一程。
  盖茨比直到最后,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X梦已经破灭了。菲茨杰拉德在小说的最后提到,“他走过了一条漫漫长路,终于见到了这片蓝色的草坪,他的梦似乎近在咫尺,他几乎不会抓不住它。他不知道他这个梦已经闪到了他身后,远在纽约城后面浩瀚的大黑地里”[[[](美)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苏福忠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6年版,第180页。]]。盖茨比穷尽半生,努力从此间前往彼岸,努力营造了自己身在上流社会的X梦,这些都是不现实的泡影。他一直没有认识到,在当时贵族看来,社会空间的差距是无论如何也难以企及的。只要出生低贱,无论付出了多少努力,达到了什么样的地位,拥有了什么样的财富,和上层贵族还是有着根本的差距,爵士乐时代的荒诞可见一斑。这样的距离感真是让人绝望,这样的彼岸诱惑着盖茨比一直极力去渡,去求,可是却又穷尽一生难以触及。这真是时代的悲剧。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空间隐喻

  三、豪宅:消费主义与空间的建构

  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数次提到过豪宅这一空间的建构,豪宅的形象在小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汤姆和黛茜的豪宅

  首先是汤姆和黛茜在东卵的豪宅,小说一开始借着尼克的视角对其外观进行了描述。豪宅是一座红白二色交加的,乔治王殖民时代式的大厦,它面向海湾,草坪从海滩一直延伸到大门,一路上跨过日文、砖径和火红的花园,最后来到房子前。豪宅正面有一溜法国式的落地长窗,阳光下金光闪闪,迎着午后的暖风敞开着。这样一栋带着半英亩的玫瑰花,狮子鼻外貌的汽艇和嫩绿色的动感草坪的豪宅,价格无疑是出奇的昂贵。但是这样的豪宅汤姆却并不放在心上,他是经常搬家的,从法国到纽约处处有他住过的痕迹,老派贵族的财富底蕴不经意间就跃然纸上,豪宅只是他们的财富象征。而跃动感的草坪,造型奇特的汽艇,庭院的玫瑰花朵,无一不说明了主人的性格特点,充满活力,热衷于体育项目,急躁而略带粗鲁,喜欢附庸风雅。资产丰厚,精力充沛,有着自己的运动爱好,这样一个鲜明的上层阶级形象在豪宅这一空间建构的映衬下诞生了。

  (二)盖茨比的豪宅

  西卵盖茨比的府邸相比于汤姆的豪宅也毫不逊色,它是诺曼底某市政厅的翻版,房子一边的塔楼簇新,上面覆盖着常春藤,豪宅带着大理石的游泳池、四十多英亩的草坪和种满各式鲜花的花园,宽敞又大气,面朝海湾。毫无疑问,这样的豪宅价格高昂,但盖茨比曾说,只花了他三年的时间就买下这样的府邸。这从侧面描绘出当时新兴阶级赚取财富的速度之快,相对于老牌贵族,他们的资产也不逊色。盖茨比豪宅里有“玛丽·安托万内特式音乐厅和王政复辟时期式大厅”[[[](美)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苏福忠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6年版,第89页。]],铺满绸缎、鲜花的仿古卧室,更衣室,子弹厅,嵌入地下浴池的浴室,能想到的一切奢侈构造都包含其中,尽显格调奢华富贵。但是唯一与整座豪宅格格不入的就是盖茨比的卧室,它朴素简陋,小而整洁。这正说明盖茨比内心深处依然是中西部的那个少年,温检善良。他在赚取财富时可谓抓住一切机遇不择手段,但在面对曾经的爱情时却举步维艰,进退维谷。心慈手软有弱点的人注定无法在上层社会求存,盖茨比最后的悲剧证明了这点。这也是他无法真正成为上层贵族,实现自己X梦的原因之一。
  菲茨杰拉德将盖茨比和汤姆豪宅安排在东卵和西卵有着自己的深刻用意。东卵西卵,名字就是相互对立的,在西卵住着像盖茨比一样没有社会地位的人,即使有着万贯家产,也只是一夜暴富没有底蕴的新贵。而东卵则住着汤姆黛茜这样的老牌贵族,有钱有势。东卵和西卵之间的海湾就像两个阶层之间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无论盖茨比这样的新贵为了自己的X梦怎么样的拼搏,一切都是不平等的,永远可望不可即。这样的悲剧作者早就在开始给出了暗示。

  (三)黛茜年轻时候的豪宅

  菲茨杰拉德在小说末尾写到盖茨比与黛茜相恋时黛茜房子给盖茨比留下的印象,房子充满了引人入胜的神秘气氛,楼上仿佛有许多比其他卧室都美丽而凉爽的卧室,走廊里到处都是风流艳史。豪宅大而浪漫,这正说明了黛茜的家世不俗,她出身在上层社会,天生就和盖茨比这样的穷小子有着距离。而黛茜的房子在盖茨比眼里充满了神秘感,就像两人相恋时的黛茜,永远带给他无尽的吸引力。这样一栋有着凉台和时髦长靠椅的房子,也从侧面表现出黛茜年轻时天真活泼而又充满生趣的特点,再和小说最后冷酷无情利益至上的黛茜作对比,将X梦对于青年们的摧残和天性的抹杀表现得淋漓尽致。
  菲茨杰拉德通过豪宅这一空间的建构,既展现了老派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惊人财富,又将小说中的角色性格特点充分表现出来。一作对比,可以看出X梦是如何谋杀青年人的,这样一个充满悲剧而疯狂的时代在菲茨杰拉德笔下,通过豪宅就可管中窥豹。

  四、汽车:流动空间与现代性的悲剧

  对于小说中盖茨比的汽车,菲茨杰拉德做了详细的描写:“车子是浓烈的奶油色,镀镍部件亮闪闪的,超长的车身,这里那里凸出一块,都是张扬的帽盒、食品盒和鞋盒所在的地方,曲里拐弯的挡风玻璃呈阶梯式,能够折射出十几个太阳”[[[](美)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苏福忠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6年版,第62页。]]。菲茨杰拉德用了短短几十个字,就构建出一个奢华昂贵的交通工具。这样一个到处鼔出帽子盒、大饭盒和鞋盒,有着层层叠叠挡风玻璃造型的座驾在现实生活中自然是不会有的,但是通过这样的虚构事物,菲茨杰拉德让我们管中窥豹,可以了解到当时汽车这样一款新兴产品的高级奢华和盖茨比雄厚资产的一角。

  (一)汽车的本质和它的危险性

  事实上,汽车是流动的空间,它是一种空间流动现象。诞生之初,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危险性,大众被它的魅丽外表所迷惑,绚丽的奶油色,闪闪发光的镀镍处,长长的车身和挡风玻璃短短几个形容词,让大众觉得它新潮、奢华又安全。汽车迅速成为了富豪和上流贵族们财富的象征,它的危险性却因此而得到提升。当时能开得起汽车的人,大多都是有钱有权或者二者兼具的上层人物,他们对于所谓的交通规则是漠视的,肆意追求所谓的刺激、激情,任意超速违规都是家常便饭,这引发了现实中各类悲剧。
  这样的漠视规则,随性超速,正像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累计财富的速度。他们是脱缰的野马,像飞驰的火车,没有了束缚,带给社会陈规旧俗无与伦比冲击。当时的社会,盖茨比一类的人们不再习惯步步为营,缓慢积累财富改变地位,而是寻求快速的飞跃。他们对于规则的漠视与加速狂飙的车速,导致这辆高速行驶的时代汽车最终会走向灭亡,这是盖茨比的悲剧,也是现代性的悲剧。
  菲茨杰拉德也在小说中写了汽车带来的危险性。盖茨比驾驶着汽车在路上高速行驶,警察看见了想要拦停,可就在盖茨比出示了一张白色卡片以后,警察不仅没有继续追赶,还向盖茨比敬礼讨好。原来,那是警察局长在圣诞节寄给盖茨比的贺卡,资本主义的混乱与腐败可以由此窥见。就因为盖茨比资本雄厚,人际关系复杂,有着警察局长贺卡这一层保护,所以就可以无视交通规则束缚,凌驾在规则之上,连规则的管理者警察都向他致敬行礼,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可见一斑。
  虽然汽车身上有着这么多的危险性,但是在当时还有很多人需要靠着汽车来维持生活,这就是现代性的悲剧。比如威尔逊一家,他们靠着给汽车加油,修理汽车维生,整个家庭都依赖在汽车这个流动空间上,没有了汽车,他们早就饿死了。可以说威尔逊是对汽车最了解的人,但是他只了解汽车的外部物理属性,并不知道在汽车物理属性下,隐藏着财富与地位的象征,以及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规则,所以他们的生死都被这样一种工业产物所掌控。汽车这一流动空间蕴含了上层人物凌驾规则和下层人民苟且求生的现象,这是现代性的悲剧。

  (二)汽车危险性引发的悲剧

  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中写了汽车引发的事故:在汤姆道破盖茨比的不正当财富来源和低贱身份后,黛茜情绪崩溃仓惶离开,盖茨比不放心黛茜一人回去,紧随着她上了自己的车。但此时,黛茜已经惊慌失措,她错误的认为开车会使她冷静下来,坐上了主驾位。这正是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冲动驾驶以及不冷静的驾驶。就在这时,威尔逊发现了汤姆给妻子买的种种奢侈品,知道她出轨以后对她一阵殴打,威尔逊夫人慌乱之中冲出家门,跑向了黛茜正在驾驶的汽车,威尔逊夫人错误的把汤姆来时驾驶的盖茨比的汽车当成了汤姆的车,但此时驾驶者是情绪崩溃的黛茜。同时,也有一辆汽车迎面朝黛茜驶来,黛茜在慌乱之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一辆危险的汽车和一个柔弱的肉体,毫无疑问,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她漠视了别人生命。在盖茨比发现威尔逊夫人冲来让黛茜停下时,她却在疯狂踩油门避开迎面相错的汽车,等到盖茨比抢到了方向盘,他感觉到了一阵震动,一切都迟了,威尔逊夫人被撞开了花,悲剧发生了。
  作者用了几段文字描绘出汽车不遵守规则驾驶引发的悲剧,并且用这个悲剧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盖茨比最终的死亡。汽车只是流动的空间,虽然自身有一定危险性,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疯狂,和上层人物对于人命的漠视与残忍,推动了悲剧的发生。这就是现代性的悲剧:像盖茨比一样的新贵资本累积速度迅速而疯狂,上层贵族沉迷享乐,社会动乱,有了金钱地位就可以横行无忌,漠视规则,下层人民的权益在上层贵族眼中不值一提。我们可以从小说的一个悲剧中看到当时社会的千千万万个悲剧,爵士乐时代的悲剧和资本的丑恶嘴脸在菲茨杰拉德笔下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结语

  《了不起的盖茨比》之所以成为传世佳作,与菲茨杰拉德的空间运用手法不无关系。通过研究《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空间运用技巧与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回到爵士乐时代,研究作者的心路历程,揭开小说中的空间隐喻。盖茨比从潦倒中发迹再由极盛时转衰,黛茜年轻时天真浪漫再到后来金钱享乐至上,当时社会的人们皆为利来皆为利往,爵士乐时代的混乱疯狂和对青年天性的抹杀可见一斑。作为爵士乐时代的桂冠诗人,菲茨杰拉德却在小说中预言了爵士乐时代的灭亡和X梦的破灭,清醒而讽刺。这也是《了不起的盖茨比》能大获成功的原因。

  参考文献

  [1](美)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苏福忠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6.
  [2](美)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M].汤新楣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2016.
  [3](美)菲茨杰拉德.爵士乐时代的故事[M].吴建国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2016.
  [4](美)菲茨杰拉德.崩溃[M].黄昱宁,包慧怡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2016.
  [5]吴建国.菲茨杰拉德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2.
  [6](美)欧内斯特·海明威.流动的盛宴[M].汤永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2018.
  [7]杨仁敬.20世纪X文学史[M].青岛:青岛出版,2010.
  [8](英)迈克·菲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2000.
  [9](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2001.
  [10]徐其萍.“我既置身其中又置身其外”:《了不起的盖茨比》空间叙述的矛盾性[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3).
  [11]李丛立.场域互动视角下《了不起的盖茨比》巫宁坤译本的出版历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
  [12]赫静迪.《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空间叙事研究[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7.
  [13]凌源.时间·空间·金钱—时空压缩视阈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
  [14]胡国威.《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空间艺术[J]河池学院学报,2010.
  [15]王晓岚.1925年X长篇小说中的城市空间以及人物悲剧命运研究—以《X悲剧》《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教授之屋》为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8.
  [16]王禹欢.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空间[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
  [17]程锡麟.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空间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09.
  [18]龙迪勇.论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0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022.html,

Like (2)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9月16日
Next 2021年9月1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