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南京市桥林镇兰花塘社区为例

摘 要

本文在文化强国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农村文化建设进行研究调查,将南京市桥林镇兰花塘社区作为个例进行研究,结合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来研究分析兰花塘社区文化建设现状,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兰花塘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文化遗产推广不足、文化事业发展缓慢、文化基础设施简陋、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等,而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村民参与意识不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地方XX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文化专业指导。在此基础上,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加大XX文化投资力度、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形式等。本文期望通过这一研究,对兰花塘社区及农村社区如何更好地加强文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村社区 文化建设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 研究背景

XXX十八大充分关注了基层文化建设,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因此,如何更好的建设农村社区文化,并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挑战,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2. 研究意义

丰富农村文化建设理论,充分地认识农村文化的作用,将之应用于文化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多元文化活动的开展,既关乎广大农民的文化福祉,更是达成乡村振兴愿景的必经之途。本文以期用设计合理的发展对策,为南京市浦口区桥林镇农村文化建设提供科学的研究依据,为农村文化建设实践增添案例依据,从而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朴昌根(2001)提出,韩国新村运动强调精神改革,倡导“自助、勤勉、协同”的新村精神,创造新村之歌进行思想教育,促进了农民思想的提升,是新村运动成功的关键。王克修,王露曼(2013)提出新加坡走的是一套XX主导的路线,XX提供社区文化发展的资金和设施,鼓励引导社区组织构建建设网络,提高居民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同时与企业、志愿组织建立伙伴关系,拓宽社会资金筹措渠道,增加投入,丰富文化服务选择。日本的建设思路更强调居民自主,通过教育引导,日本XX进行统筹规划和监督和资金支持。

国内研究现状吴理财、李世敏(2008)等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研究评述》中提出,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大量问题,主要表现在:文化建设主体错位、文化建设体制、机制不健全和农村文化服务创新能力不强等方面。韩萌萌(2011)认为居民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认知存在不足,没有意识到自身就是文化活动的主体,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力量,意识不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方明(2016)认为很多地方XX工作重心仍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文化建设发展。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为了能够更加切实的落实我国的建设政策,真正的实现社会主义新事业,对农村地区进行救济仅仅是一种较为浅层的概念,真正的意义是为了给农村地区带来新的文化,对农村地区开展建设,最终要的就是要创造新文化,使其改变自身的文化概念。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从市场和经济学的角度重塑行政的理念和价值,从而建立了一整套全新的行政发展架构的理论体系。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XX行政管理和服务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以人为本,拓宽与公共组织的合作的平台,疏通公民参与渠道,形成多元化主体参与并作用客体的格局;协同治理是自然科学中协同论和社会科学中治理理论的交叉领域,协同治理的本质是通过在共同处理复杂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协调,实现共同行动、耦合结构和资源共享,从根本上弥补XX、市场和社会单一主体治理的局限性。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本文以南京市桥林镇兰花塘社区为例,结合相关的理论,对兰花塘社区关于农村文化的实施进行研究,发现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问题的原因,给予建议。本文期望通过这一研究,对兰花塘社区如何更好地开展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思路。

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共引用了19篇国内外文献和期刊,为本文更全面的解决问题提供理论基础;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采用线上收集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有效回收居民问卷193份;访谈法,制作访谈提纲,以面对面地方式采访了2名社区居民、1名社区居委会成员,来了解社区文化建设的情况。

二、南京市兰花塘社区文化建设现状调研

 (一)调查设计

调查问卷的设计本次调查的问卷一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问卷开头的问卷介绍,表明此次调查的原因、目的,最重要的是对被调查者的隐私保护说明,让被调查者能够事实就是的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答题,以获得最真实的调查结果。二是调查的问卷设计,问卷的题目紧扣主题,针对调查对象要选择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题目的数量适中,其中既包含封闭性的选择题,也包括了开放性的简答题。

调查对象的选择本次调查问卷的对象是南京市浦口区的兰花塘社区,包括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达到5000多人,由于人数众多,无法进行一一调查,于是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样本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问卷193份,有效率为96.5%。

对参加问卷的人数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参与问卷调查的男性和女性人数差距不大;被调查者的年龄最多在18-30岁占据了37.31%,18岁以下的人数最少为7.78%;被调查者的教育程度最多在初中及以下为39.98%,而本科及以上的人数最少为11.92%,表明本次参与调查的被调查者性别比较均衡,年龄主要在18-30岁中间,教育程度主要为初中及以下。本次调查除了问卷调查,还对兰花塘社区居委会人员以及当地居民进行访谈,以便更加了解当前兰花塘社区文化建设的具体情况,以此来更好的支撑本文的研究。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基本信息 分类标准 人数(人) 百分比(%)
性别 87 45.08%
106 54.92%
年龄 18岁以下 15 7.78%
18—30岁 72 37.31%
31—50岁 69 35.75%
50岁以上 37 19.17%
教育程度 本科及以上 23 11.92%
大专 27 13.99%
高中/中专 67 34.72%
初中及以下 76 39.38%

 (二)社区基本情况

兰花塘社区属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归属桥林镇。兰花塘社区由原兰花塘村与马骡村合并,现有29个村民小组,7482亩土地,基本农田6343亩,总人口达5323人,社区内登记注册企业13家,通达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情况较好。

兰花塘社区内的文化硬件设施包括一个健身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广场和一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并有多个棋牌室等等,每家每户都有电视并且接入了网络,村民可以自主的选择文化活动的方式。另外,社区内文化活动形式也多种多样,例如社区内经常组织电影下乡活动、戏曲进乡村活动以及社区亲子阅读活动等等,社区内的老人也自发的组织起来跳广场舞,通过各种方式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三)兰花塘社区文化建设做法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基础设施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兰花塘社区内的健身器材从无到有,为村民提供了良好的健身场所。兰花塘社区还有一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图书馆配套图书4000余册,内部配有自助借还、自助检索、安全门禁等现代化设备以及空调、照明控制系统。凡持有浦口区“一卡通”读者证的市民,可随时进入自助图书馆内借阅图书。除此之外,还有居民合作社娱乐活动中心,包含棋牌室、活动室等,为老年人的文化活动提供了专门的场所。

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对于农村村民来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开展文化活动。兰花塘社区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来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民生幸福满意度,例如社区会在暑期开展“暑期七彩童年公益课”,为孩子们提供多种方式体验文化;在疫情期间开展线上阅读活动,在微信群里进行交流,引导辖区青少年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开展电影下乡活动,在社区范围内流动放映,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免费欣赏影片,同时充分发挥电影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的作用,以视频的形式将扫黑除恶、禁毒教育等内容放映给村民观看。兰花塘社区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加强了社区的文化建设。

保护当地文化遗产为进一步挖掘辖区优秀文化资源,带动本土旅游品牌向外辐射,兰花塘社区多点发力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突出“内涵提质”这一重点,借力省市区文艺院团专业人才资源,将精品文艺创作作为街道精神视窗,找准切入点,对桥林龙灯、桥林民歌、霸王鞭等民间文化元素进行整合再创作,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艺项目,增强乡村旅游发展“软实力”。把握“融合共赢”这一导向,对旅游企业品牌创建、经营发展进行优化升级,并与媒体、旅行社等单位加强沟通联系,探索有效的宣传和营销手段,建立系统的地方旅游营销体制,打造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走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振兴道路。

(四)兰花塘社区文化建设的成效

特色农村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兰花塘社区由于霸王别姬处“兰花塘”而命名,与“蒋城子古文化遗址”、“小樊城子古文化遗址”、“明因寺”等地共同组成了桥林镇的文化遗址,体现了极具特色的“长桥月半”、“明因秋色”、“梨园听莺”等十二美景。当地通过不断保护翻新这些遗址,打造了独具一格的旅游景点,例如推进松鼠部落亲子森林假日乐园期项目,带动林下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在兰花塘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上,结合四季农时和大地景观,将水稻生产场景延伸为休闲农旅场景,打造全国首个紧邻地铁站的水稻公园。

文化模式不断完善根据《浦口区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在资助资金分配方面,重点资助能够突出自身特色文化资源优势,符合整体发展规划的项目,逐步引导培育文化区域特色优势和产业集群。对带动性强的平台项目、效益好的规模项目以及高成长性的创意设计项目,集中财力,给予重点资助,对未投资建设、无盈利模式的概念项目智不予支持,对前期已扶持但并无实质性推动的项目不予扶持,重点核实了资金投入、项目进度、业态方向等情况,定期对资助项目的执行情况以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重点资助项目绩效评价报告进行复核,专项检查和绩效评价复核结果将作为资助项目单位再次申请资助的重要评审依据。这种模式让区财政在做好经费足额保障的同时,还将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文化建设资金专款专用,为全面支持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财力支撑。

推动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浦口区将立足生态基底,打造以生态为核心、以文化为内涵、以乡村为载体、以康养为特色的长三角都市微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特别是在乡村旅游方面,充分利用浦口优势文旅资源,以479平方公里的美丽乡村示范区为主体,持续推进乡村民宿村建设工程,积极开展民宿资源与职工休养活动相结合试点。

三、南京市兰花塘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南京市兰花塘社区的文化建设正在逐渐发展,有一定的成效。但根据调查发现南京市兰花塘社区文化建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文化遗产推广不足

每个地区都有本土文化,尤其是有着丰富文化遗址的地区,更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保护文化遗产。

《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得以孕育、发展的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整体保护,突出地域和民族特色。根据对于兰花塘文化遗产保护的调查情况,如图1所示,关于“您了解以下文化遗产吗”问题中,大多数当地居民对于火烧、切糕、明因寺比较了解,像“江上草堂”这种比较古老的文化遗址,只有24.31%的居民了解,这说明当地文化遗产推广力度不足,导致当地居民对于当地文化遗产了解不全面。如图1所示。

8f2b2c828bb2ef12a9eca4a617539c81  图1居民对于文化遗产的了解情况

(二)文化事业发展缓慢

在兰花塘社区,主要采取以XX为主导,村民自发参加的文化发展形式,一些自主经营的农村文化组织也较为随意,并没有形成一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完整体系。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大多数人更愿意居家休息,很少愿意投身于文化建设事业。而现代的活动形式,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年人来说是不易接受的,他们更愿意去棋牌室打牌或者跳广场舞,并且广场舞伴奏大多数都是请年轻人帮忙下载的,导致农村文化发展的社会参与度不高、成效不明显,并且农村文化产业规模小,没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共同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文化的发展。

(三)文化基础设施简陋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兰花塘社区投入使用的文化基础设施并不完善,例如在社区活动广场内只有少数的健身器材,有些破损还没有得到修复,无法支撑有需要的村民同时锻炼;社区内播放电影的音响和投影仪大多陈旧有破损,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换;社区的宣传栏内的内容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村民无法及时了解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图书馆内虽然储备了一定量的书籍,但是种类较少,年份也比较老。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在“您认为本地区文化设施能否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需求”这个问题时,大多数被调查者选择了比较满足占43.01%。其次是不满足占38.86%,表明兰花塘社区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在对于居民的访谈中也发现,一部分居民并不了解社区内的文化活动具体有哪些,也无法及时参与这种文化活动,还有一部分居民认为棋牌室就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并不会主动去参加别的文化活动。这些表明由于社区内文化设施不全,导致居民对于文化建设没有很大的参与感,无法真正投入到文化建设中。如图2所示。

77b174f17e88a6c76891c882ebc8fbdd  图2 居民对本地区文化设施是否满意情况

(四)文化活动形式单一

根据调查显示,在“您日常主要的文化生活方式有哪些”这个问题中,选择“健身或跳广场舞”的人数最多占据43%,而最少的是“看电视”占据9%,这体现出文化活动的内容不够丰富,大部分的居民会在晚饭后跳广场舞,而白天大多数人会选择打麻将或者下棋,青年人在工作之余,很少会参加社区的文化活动,他们更愿意居家休息或者出门旅游,导致社区内的活动主体是老年人。如图3所示。

33530cf985a2b978ff4b340fdf426c02  图3 居民日常主要的文化生活方式情况

并且在“您认为本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是否有特色”这个问题中,选择“不确定的人数最多”占据49.22%,其次是“较无特色”占据33.16%,没有人选择“非常没有特色”。由此看出,兰花塘社区组织的文化建设活动效果一般,没有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提供文化服务,同时可供大家选择的余地小,喜闻乐见的活动较少,文化服务缺少针对性、层次感和多样性,没有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具有不同需求的原则来开展文化建设活动,导致大家对于文化建设活动的评价一般。如图4所示。

f5aa48283ae4fc7dd53a8fd97978d3f1  图4 居民对于本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的满意度情况

四、南京市兰花塘社区文化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村民参与意识不强

村民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影响着当地农村文化建设的进程。虽然兰花塘社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大部分村民依旧有着“重经济,轻文化的”的现象。在这样的思想下,当地的村民的文化建设积极性不高,文化建设也无法顺利展开。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在“您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吗”这个问题中,选择“偶尔参加”的人最多占据70.99%,选择“经常参加”的人只占据12.44%,还有16.58%选择了“从不参加”。表明兰花塘社区的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新公共服务理论中提到:只有通过集体努力和协作的过程,才能够最有效地、最负责任地得到贯彻执行。而现实是村民认为文化建设是村干部和XX的责任,与自己无关,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因此,一旦当地XX对于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那么村民就会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意识不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如图5所示。

1210254cfc7bc8f8cfa68c4fb6984a14  图5居民参加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的情况

(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兰花塘社区属于桥林镇,桥林镇曾经是南京市重点帮扶乡镇,农业无特色,工业无规模,乡镇无面貌,财政无根基,现在经济虽然在不断增长,但是相比于其他镇来说,依旧处于落后水平。春季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2018年的1-3月,桥林街道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638万元,同比增5.62%。一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445万元,增长3.67%。其中蔬菜播种面积略有减少,一季度蔬菜产量完成22760吨,同比减少7.52%;完成产值18691万元,同比减少6.36%。畜牧业生产,一季度生猪出栏8461头,同比减少45.3%;山羊出栏6351只,同比增长32.3%;家禽出栏42.61万只,同比下降37.8%。家禽存栏31.27万只,同比减少31.5%。传统农业生产(运输、存储)技术落后,导致农产品的品质难于以提高。具体在农产品本身的特性指标方面,如形状、色泽、口感、易储藏性、易运输性、易加工性等等,与发达地区有差距。土地承包价格需要制约。部分社区土地流转价格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一些农户随意提高流出土地承包费。同时,由于耕地流转措施不健全,易产生纠纷,使得土地流转困难,仍需政策、法规支持。

(三)地方XX重视程度不够

文化建设是基层XX重要任务之一,兰花塘社区文化建设效果不佳的原因有一部分在于当地XX重视程度不够。XX应当以高度的使命感来不断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并通过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来提高其发展质量,不断更新和改善相关设施和服务的形式和类型。

然而,通过调查发现,一方面,有的村干部觉得,只要经济有了发展,别的事情就会好起来,或者说,物质文明要比精神文明更重要。总是把文化建设的工作放在最后,使农村的文化建设与农村的发展速度相差甚远。另一方面,村干部的文化素养是影响乡村文化的重要因素,有些村干部不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不注重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和法律意识,就不能在广大的农民中发挥领导的角色。

(四)缺乏文化专业指导

文化创新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由专门的文化人才进行指导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地方缺乏专业的文化人才进行系统的指导,对于本地的文化特色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都缺乏明确的规划,无法最大化的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在访谈中也提到,社区居民认为适合老年人的活动较少,社区居委会也表明没有专门的文化工作者指导文化建设的工作,同时可供大家选择的余地小,文化服务缺少针对性、层次感和多样性,导致兰花塘社区组织的文化建设活动效果一般。

五、解决社区文化建设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治理主体指XX组织、非XX组织、企业、家庭以及公民个人,各个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和利益诉求。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需使各个主体有一个相同的目标,就是加强文化建设、丰富文化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行动的一致性,并且积极配合,有效整合各种资源,最终取得更好的结果。实现农村文化发展发展离不开人才。因此,农村文化建设要培养专业人才,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与城市文化建设“接轨”,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加大农村文化人才引进力度当地XX应当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根据当地特色制定相关的人才引进政策,并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大力度,从而更科学的制定人才选拔过程。例如各地区可以引进大学生村官,但在兰花塘社区内没有明确关于“大学生村官”的引进政策,表明虽然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但是某些地方没有落到实处。当地XX应当完善人才引进政策,面向大学生群体,将相关政策放在官网上,让大学生能及时了解相关政策的更新,可以设置专门的账号,并且有专人维护账号,及时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应当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的环境,并在薪资上要能够留得住他们,确保人才的权益有保障,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农村文化的建设队伍中来。例如南京市实施“智汇三农”人才专项工程,引进“新农人”,对于南京市符合条件的青年大学生新农人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给予全额补助,并且大力促进教师和医护人才城乡双向流动和交流轮岗。

定期组织培训学习XX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也要加强人才选拔,确保有能力、素质高的人员进入到文化建设队伍中,尤其对于农村文化干部的选拔要符合规定,不能在文化岗位上安排没有文化素养的人。对于村委会的人员选拔也要重视,要严格考察村委会成员的学历和文化素养,并在进入文化队伍后对其进行监督,考察其工作是否合格。进入文化队伍后,要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培训,XX应当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对于区域内的人才进行总体的培训,之后,各街道应当根据当地的不同特点,带领人才进行具体的学习,使其具体了解当地文化建设的状况,与当地村民融合相处,村民和专业人才相互协调,有利于提高居民对村庄的“文化认同感”,增强居民的“共同体意识”,共同促进地区文化建设的发展。

(二)完善文化基础设施

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农村的经济在稳步增长,文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现存的文化基础设施并不能够满足当下村民的需求,村民在不用担心衣食住行之后,从物质满足向精神满足移动,越来越追求物质和文化的并重。南京市持续推行《南京市乡村地区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指南》,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力争在基础的健身设施之外,社区中还应当建设图书室,图书室除了要有相关的书籍、报刊以外,硬件设施也是不可缺少的,桌椅、宣传栏等也要配备到位,其中的书籍要定期更新,设备要定期维修。

各地区还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文化项目,例如游泳馆、羽毛球馆等等。除此以外,社区内还可以建设多类型文化设施,确保不同群体的娱乐需求均能得到满足,例如,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专门的活动室,为青年人提供体育活动场所等。

(三)加强XX文化管理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农村的经济也随之发展,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导致农村越来越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致力于推动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文化建设,XX对于农村文化建设的力度小,会导致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文化活动内容不丰富等等,这就要求XX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坚持物质和精神并重。

加大XX财政投入加大对农村文化方面的投资力度。XX和相关文化管理部门应当提高对文化的认识,保证一定的资金投入,XX应当设立专门的账户进行文化资金的管理,从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开始,逐步加强文化建设。XX应当引导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对于好的建议可以提供奖励等等,以此来加强村民的参与意识。除此之外,还可以给予政策支持和福利待遇,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积极引导各方面力量共同作用,致力于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加强XX文化资金管理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经纪人”假设中提到:若要政治决策能符合公共利益最大化要求,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能约束和监督决策者的有效机制,否则,决策就可能偏离公共利益的轨道。我国的社会实践也证明,财政部门只有按照政策要求,对于资金的投和分配进行监督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

因此地方XX要结合实际,对农村文化发展中的经费进行归类,编制预算,在地方网站上公布,年度末进行财务决算;并将最终预算信息公布于地方网站,实现基金的透明,随时接受群众的监督。权责统一是现代公共行政的核心原则之一,一方面,在以责确权的基础上,要充分地授予履行责任所需的各类资源,防止权力资源与责任内容之间的不相匹配,避免权力的缺位:另一方面,权力的授予要恪守组织或者个人的职责界限,以避免权力的越位与错位。因此当地财政部门应当加强这些方面的监管,保障各项资金投入到各个方面,做到专款专用。

(四)开展多种文化活动形式

从当前状况看,农村地区对如何创新文化的内容和途径没有统筹规划,导致农村文化的活动形式过于陈旧,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缺乏创新。

第一,XX需要关注各类人群的文化需求,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年龄的村民进行文化、体育、法律、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多种方法切实增强当地村民的文化素质。例如当地XX部门或者社区可以通过开展歌舞、绘画、书法等比赛,并设奖项,以多种形式调动全员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加强文化渗透,可以让村民自主选择,真正实现民主资源,全员互动的局面。

第二,XX可以利用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开展一些文化体育活动,例如组织开展羽毛球比赛、象棋比赛等等比赛活动,或者社区举办活动,让大家自发参加,自发设计节目,让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增进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第三 ,不同地区应根据自身实际,与时俱进,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产品。例如保护好当地的文化遗址,进行翻修保护,并开发成特色旅游景点,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链,像南京的秦淮灯会在2006年被xxx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灯会上会展示剪纸、空竹、绳结、雕刻、皮影等南京民间艺术,传承了南京历史文化,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观赏,既带动了本土民间艺术的市场,拓展了延续发展的

六、结论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选取南京市浦口区桥林镇兰花塘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和访谈了解当地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的历史发展,具体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于农村文化建设,应当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加大XX文化投资力度、开展多种文化活动形式,希望对当地的文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吕洁.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农村文化活动的产业价值及其挖掘[J].农业经济,2020(09):60-61.

[2]张梅.XXX乡村文化建设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20.

[3]王宁.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进路——基于浙江农村文化礼堂的实践探索[J].湖北社会科学,2018(09):46-52.

[4]金伟.金妮.XXX乡村文化建设中的文化困境及其价值超越[J].湖北社会科学,2023(05):60-65.

[5] 马骁.农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双向互动[J].人民论坛,2019(05):134-135.

[6]杨永恒.激发内生动力建设和谐美好农村文化[J].行政管理改革,2019(05):30-32.

[7]毛一敬.农村文化建设实践路径的类型化分析——基于对农民文化需求实践的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20(03):119-130.

[8]任成金.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的多维透视[J].云南社会学,2020(05):49-55+187-188.

[9]刘萍.贫困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研究[J].学术探索,2017(12):125-129.

[10]李一吉.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文化发展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7(04):54-56.

[11] Ge Ying,Zhang Wei.Preliminary Thinking of China’s Rural Culture Exploration and Mining:Based on User Experience,Chinese StudiesVolume 10,Issue 03,2023,Pages175-181.

[12]王崇.东北山区贫困县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23.

[13] 姚鹏.尹焕晴.新农村文化建设政策体系研究[J].农业经济,2020(05):44-45.

[14] 文丽丽.李屏南.中国农村文化民生建设之道[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05):67-73.

[15]李良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文化扶贫路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20.

[16]徐学庆.补齐河南农村文化发展短板的对策建议[J].学习论坛,2017,33(06):61-65.

[17] 杨斌.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就、问题与路径——基于西安市的调查[J].图书馆杂志,2019,38(11):30-36+20.

[18]张才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乡村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研究[J].农业经济,2019(08):42-44.

致 谢

时光荏再,四年的大学时光即将结束,回首望去,百感交集。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是您在我没有写作思路的时候给我指明方向,一次次的指导我的论文修改,不辞辛苦的给予我们最大的帮助。其次我要感谢宿迁学院的老师们,是你们一次次严谨的教学,让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提高了境界。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舍友们,我们在一次次的磨合中相处了四年,对此我深感幸运。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是你们在我成长期间担任了重要角色,引领着我逐渐成长。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南京市桥林镇兰花塘社区为例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南京市桥林镇兰花塘社区为例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6月1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4293.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6月1日
Next 2023年6月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