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观念摄影相较于纪实摄影是摄影手法的延伸,众所周知摄影刚开始的时候就是记录的作用,记录当下所发生的事情,记录这一刻的人丶物的形态。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摄影仅仅只用来记录,拍摄的方式也可以用做一种“语言”,来表达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便有了观念摄影。表达的形式已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表达的观念或内容。与此同时传统的纪实摄影也没有从摄影中消失,而是变得更加精彩。
如今的观念摄影作品更倾向于摆拍,摄影师在这里是负责给出一个观念或者创意。中国的观念摄影逐步走向商业化,但同时也面临着被商业化生产的牢笼所限制的危险,部分观念创作的摄影师在市场的大潮下没有了以前的创新和突破。
本文意在描述本人对于《匪思》这组作品的启发和构思以及创作环境,创作背景和创作方式,本人的毕业设计拍摄以人像创作为主,为创作而创作,目的是能够用艺术的手法来表现出我本人对人类生存状态引发出的思考,试图通过这样一种媒介来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观念具有多重可能性与指向性,观念摄影用艺术的手法展现出来使之不再空洞抽象,而是具体详尽的。从接受美的角度出发,希望能有观众与我共鸣或者使一些观众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深思受到一些启发。
关键词:观念摄影;纪实摄影;人性;记录
引言
观念摄影相较于纪实摄影是摄影手法的延申,众所周知摄影刚开始的时候就是记录的作用,记录当下所发生的事情,记录这一刻的人或物的形态。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摄影仅仅只用来记录,拍摄的方式也可以用做一种“语言”,来表达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便有了观念摄影。表达的形式已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表达的观念或内容。与此同时传统的纪实摄影也没有从摄影中消失,而是变得更加精彩[1]。
如今的观念摄影作品更倾向于摆拍,摄影师在这里是负责给出一个观念或者创意。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摄影其实也在向商业化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被商业化生产的牢笼所限制的危险,部分观念创作的摄影师在市场的大潮下没有了以前的激情,渐渐对创新和突破不太重视了[2]。
用观念摄影来表达自己的毕业设计是也想根据自己的深思用镜头语言表达出本人所想表达传递的思想。在作品《匪思》创作的前期,灵感匮乏,有时会在给朋友拍照之前聊聊天,聊完之后就给他们拍照,然后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我拍摄的人们,在拍摄前的状态和拍完定格的自己是有所不同的,有的人在和我交谈时很活泼很可爱,但镜头里的他在不认识的人见到之后的感觉是会觉得这个人可能是一个冷漠自大的人,而有的人平时表现酷酷的但镜头里的他却又显得很温柔,有的人在前一刻在和我说世界美好要积极生活,而镜头里的他好像很厌世又丧。而我想这种微妙的变化来源于人的面部表情以及他的所思所想。由此我灵光一闪,初步构思基本成型,便想要去拍摄一组照片,想要讲一讲“脸”和“思想”。“匪思”顾名思义匪夷所思,每个人的想法都是天马行空匪夷所思的,这就是所说的思想,而匪思又同译Face(脸)由此《匪思》这个此也自然而然成为我作品的名字。
每一个人的思想都是不可捉摸的,每一个人的真实想法也只有自己才清楚,嘴巴是会骗人的,但眼神不会,我对于我的拍摄对象会要求尽可能的不化妆,后期对于照片的PS我也并没有对人像有很高程度的磨皮美化,而是想要一个人最真实的样子。极简主义的表现手法去表现这组作品的每一张照片,黑色的背景,用光也没有花里胡哨,每个人都一样,意在表现人人平等,没有人会比较特殊。脸上的表情所表达的情绪并不代表心里也相同,每个人都会适度的隐藏和伪装自己,有的人是为了保护自己,有的人是为了融入集体,而有的人则是希望得到肯定…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管怎么与别人说,真实的自己没有人能真正了解,正如世界上没有感同身受。最了解自己的也只有自己而已,而人又是会自己骗自己的生物,有的人自己把自己都骗的以为自己认为的就都是真的,但是真实他就在那里,不管怎么样假的永远也变不成真的。
1《匪思》创作综述
《匪思》创作背景观念摄影在中国艺术界有很多的提法:如新摄影、先锋摄影、前卫摄影等。观念摄影的主旨在于通过摄影所传递的某种观念,摆脱浅层次无意味纠缠的探索过程,试图通过摄影的媒介,展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剖析[3]。
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文化解禁,摄影艺术觉醒,现代人文思想和技术手段的进步出现了新的理念,奠定了新的摄影方向,刘铮的《国人》系列作品,出现了一些边缘化的国人形象。没有太多的拍摄技巧,但每一个形象都有很强的代表性,用一种设想来表现作品,本身就是对观念很好的表现[4]。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所以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用摄影来记录一些东西,而是想要通过这种形式告诉大家自己的想法,使之成为一种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念[5]。我观察到的人类生活状态而想要传达的东西,托马斯·鲁夫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起初我并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表现自己所想要表达的东西,但是人物肖像,每个人的每一张脸本身就是可以体现出我想说的“人人平等却不相同”“人人不同但又相同”“真实的自我只有自己了解”“每个人所看到的所想的都是匪夷所思的”有迹可寻,有法相通[6]。有一部分摄影艺术家试图用观念摄影的方式悄然的把一些受众忽视和遗忘的角落重新建构,而我也想要和大家讲述我的观念以及观点。
《匪思》作品阐述作品主要以人物肖像为主,一切建立在人的基础上,没有花里胡哨的背景,没有花里胡哨的灯光,F4的光圈,200的快门,在灰色背景布上用灯光把被摄者的脸部打亮,后期把照片剪裁成正方形,转换为黑白色调,加了暗角,照片以正方形的方式呈现是启发与薇薇安迈尔,自从接触摄影知道了薇薇安迈尔,我本人一直都很喜欢她的摄影作品,所以这组作品也想要用这种形式呈现。只不过她的作品大多是以街头摄影为主,而我则想要拍摄人物肖像。想要用黑白色调是因为我认为黑白色就两种颜色,没有什么更突出,没有什么不相同,也想传达在世界上人人都是平等的,都是一个鼻子两个眼睛,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没有什么高下之分。黑白色是没有颜色的,换种思维方式,其实黑白色的色彩是具有想象空间的,在每个人眼中的黑白色都可以成为任何你想的颜色,这组照片你认为他是什么颜色,他就是什么颜色的。每个人的思维都是匪夷所思的。想你所想,做你想做。我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能够将我想要表达的意思用我想要用的方式传达出去,这是我认为我拍摄这组作品比较有意义的地方。以上就是我对自己作品的阐述。
2《匪思》创作依据
当摄影开始以观念的名义进行创作的时候,摄影就从真实客观与记录走向了主观观念表达,就与纪实摄影开始发生不同,观念摄影在纪实摄影的基础上使摄影变得更加精彩,更加值得去学习,并吸引更多的人[7]。摄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可以具有多样性,也可以有很多的表现形式与呈现方式[8]。
观念摄影由一种摄影门类成为当代摄影的语言表达方式,观念摄影的作者更希望的是自己作品成为一种艺术的语言体现,希望在艺术的范畴得到艺术界的认可[9]。
观念摄影最初立足在西方的文化与艺术思维,因为摄影在西方盛行的比中国要早,所以自然在西方的发展也会较于中国发展的快。它的思考是多元和具有深度的[10]。传到我国后与本土文化艺术状况结合之后,就在我国出现了适应本国的新的拍摄方式。
我国1976年出现的诸如王秋生等人用摄影作品对“文革”进行反思,出现了带有反讽意味的作品,这可以归为观念摄影,从这里开始摄影在中国有了一种观念的呈现,他们对现实进行了反思,但是这些作品并没有作为一种叙事语言出现,所以这些人为代表的这一阶段其实也可以称之为中国从纪实摄影向观念摄影的过度[11]。
观念摄影一开始只是在美术界被看到。1999年前后,观念摄影才获得国际上的认同,中国的观念摄影家也逐渐成为了各种国际前卫影展的常客。“新摄影”最终成型,从观念艺术演变成以观念为基础的观念摄影[12]。
观念摄影就是一种观念的媒介。观念本身则成为艺术家们创作作品真正的重点。每个具有独立性个的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和解读自己对于摄影的理解 。照片沟通拍摄者与观者之间的桥梁。
随着时代的进步观念摄影的表达而更加多元丰富。洪雷的观念摄影作品《宋画小品》,《枇杷山鸟图》利用花鸟作为劲舞和实物造景的手法构建新的古代文人趣味,再造中国艺术国画的意境,体现独特的中国哲学文化思想[13],如图2.1-2.5所示。
图2.1 洪磊《宋画小品》系列
图2.2 洪磊《宋画小品》系列
图2.3 洪磊《宋画小品》系列
图2.4 洪磊《宋画小品》系列
图2.5 洪磊《宋画小品》系列
姚璐的作品《遮蔽何重构》,用被绿色安全网遮蔽的城市建筑垃圾照片通过数码合成的后期方式重构了古代中国《富春山水图》,技术表达很新,在观念上给观者传递人类工业文明带来的大规模建设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14],如图2.6所示。
图2.6 姚璐《遮蔽何重构》
观念摄影与摄影语言在他们的作品里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给了观念摄影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15]。而我的作品正是在观念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创作,托马斯·鲁夫给我很大的启示,拍摄肖像正可以将我的观念表达出来。
托马斯·鲁夫1958年出生于一个德国小镇上,现居杜塞尔多夫,中学时代热爱摄影和天文学,曾带着自己的尼康相机出国旅行,拍摄观光客常会拍的风景照片[16]。最初他接触到极少主义和概念主义艺术,在看到摄影系老师贝歇夫妇以类型学方式拍摄的工业建筑和景观的作品后,他开始真正思考有关摄影、图像的问题[17],如图2.7-2.9所示。
图2.7 Thomas Ruff,mars.
图2.8 Thomas Ruff,mars.
图2.9 Thomas Ruff,mars.
鲁夫成名作《肖像》(Portraits)系列可谓是对杜塞尔多夫学派理念的一次深化,也是对”摄影客观性原则”进行的一次深刻的探讨[18]。
从1980年开始的《肖像》系列的被摄者来自他的同学、朋友,他们穿着普通衣饰坐在摄影棚的椅子上,要求用严肃的表情面对相机。最初的作品是有一百张的《彩色背景肖像》系列,用几张照片排列成一行来展示。这时鲁夫并没有把照片放大到很大的尺寸,他发现并列在一起的照片背景色彩如果一样的话会比较单调,就准备了不同颜色的背景纸,对每一个人进行不同的背景拍摄[19],如图2.10-2.14所示。
图2.12 Thomas Ruff《肖像》
图2.13 Thomas Ruff《肖像》
图2.14 Thomas Ruff《肖像》
鲁夫的肖像作品,基本上把鲁夫的摄影理念和创作方式确立出来。这些面孔没有透露有关国籍、种族、社会身份等信息,鲁夫也不允许他们在相机面前流露任何的情感状况[20]。而我的作品则是要求被摄者尽可能的不要化妆,因为想要表现出来被摄者最真实的样子。希望观者在凝视这些作品中的熟悉或不熟悉的人物,对他们的内心做以探究和确认,对于“人”的生存状态加以考究。
3《匪思》创作过程
《匪思》的创作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创作选题,创作中期,创作后期。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在工作室实习之时,拍摄的对象在拍摄前的状态和拍完定格的自己是有所不同的,我就在思考这微妙的变化是源于人的面部表情以及他的所思所想。每一个人真实的想法只有自己清楚,嘴巴会骗人可眼神不会。脸上的表情所表达的情绪并不代表心里也相同。每个人都会适度的隐藏自己,所以想拍摄这组作品也是希望可以呈现出人最真实的状态。
3.1创作选题
匪思这组作品在确定选题时,我是很迷茫的,并不知道要用怎样的方式去表达我的想法,后来经过思索,既然我想要讲述人的思想,何不从人本身出发,一个人在这里不就可以体现他的思想如何不同吗,此后就敲定了这组作品的大方向,用“人”来表现“人”。后续的思索就是怎么样去表达我的观念呢,人的喜怒哀乐这种情绪,基本都可以在脸上体现出来,又因受到了托马斯·鲁夫的启示,决定了就拍人物肖像。早期拍摄作品,如图3.1-3.3所示。
在创作中选用浅蓝色的背景,在男士的脸上化了妆,眼影眼线都比较重,保留胡子但也涂了口红,在男士短头发上还加了蝴蝶发饰,要求男士摆了动作并且没有穿上衣漏出锁骨,并加了装饰,如图3.1所示。
图3.1早期拍摄作品
另一幅创作中要求模特做出愤怒的样子,背景妆发装饰不变,表情产生变化,如图3.2所示。
图3.2早期拍摄作品
第三幅创作中选用浅蓝色的背景,在男士的脸上化妆,眼影眼线比较重,保留胡子的同时涂上口红,在男士短头发上还加了蝴蝶发饰,这样子做是想要表现个人的多样性,将思想存在化为现实存在,如图3.3所示。
图3.3早期拍摄作品
3.2 创作中期
早期的构想用色彩呈现,男性的脸加上花瓣道具,淡蓝色的背景,但是总感觉“不够”,虽然这样的照片也可以传达我的意思,但是总还是觉得有些“缺”,仅仅这样太单一了,也有好多想表达的点表达不出来,然后就思索为什么不能拍摄不同的人呢?有了这样的想法马上就付出实践,开始联系朋友同事,因为实习的时候是在工作室工作,有比较熟识的顾客在不耽误人家时间的前提下也给拍摄了照片,因为想要拍摄不同的人,感受不同人的特质与思想,刚开始是不成熟的,依然没有想到用黑白的色调来表现照片,后来想到了薇薇安·迈尔,她的照片都是用黑白来表现,所以之后我也就用了黑白色调。一开始是不想遵循常规肖像的拍法,想要拍摄人的半张脸,如图3.4-3.5所示。
图3.4中期拍摄作品
图3.5中期拍摄作品
适当的对人物进行了修饰,磨皮美颜瘦脸大眼去皱去黑眼圈这一系列的操作都有,模特可以化妆可以在镜头前呈现自己认为的最好的样子,如图3.6所示。
图3.6中期拍摄作品
3.2 创作后期
半张脸虽然有了创新,可又觉得一半的脸不足以表达出这个人,“一半的脸”表现“一半的人”,并不完整。所以还是决定以正常的肖像拍摄来拍摄人的整张脸,背景换成浅灰色,不加花里胡哨的装饰,也不用花里胡哨的表现方式,极简主义贯彻作品,回归本真,来表达最真实的人,表现人最真实的想法,也构思要求被拍摄者尽可能不要化妆,以最真实的状态出现在镜头面前,拍摄完的后期将照片裁成正方形,将背景模糊加暗角,突出图里的主体,也就是“人”的脸。每个人的表情不一样,在镜头前的状态也不一样,每一个被摄者相同又不同,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面对真实的自己,有朋友听说不可以化妆就不同意当模特了也是可以理解,毕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所以也要为愿意面对真实自己的大家点赞,真的很勇敢。被摄者的思想天马行空匪夷所思,观者的思想也不相同,黑白的色调表示人人平等,脸与思想可统一,也并不统一[16]。基本表达出了我想要表达的观点。本人也基本满意,算是比较成熟的作品呈现方式,如图3.7-3.10所示。
女士本身的皮肤状态就很好,所以不用修饰不用磨皮看起来也很不错,她的黑眼圈,脸上的痣,包括法令纹都是可以看得到的,展现真实的状态,所以也就没有修饰,仅仅调了色调,加了暗角以突出主体人物,如图3.7所示。
图3.7 后期拍摄作品
男士脸上的胡茬包括眼纹都没有过多的修饰,眼睛一只大一只小也没有改变,因为其实真实的人两个眼睛都是不一样大的,如图3.8所示。
图3.8 后期拍摄作品
女士的碎头发没有修饰,这一状态的头发保留着,也是一位皮肤状态本身就很好的女士,包括轮廓线条也没有修饰,没有瘦脸,小瑕疵也保留着,如图3.9所示。
图3.9 后期拍摄作品
女士的皮肤状态不是很好,能看得到脸上有点雀斑和痘痘,黑眼圈也比较重,这位女士的个人状态也好一些可以看得出是一位乐观的女士,而她的这些小瑕疵其实并没有影响到她的美,如图3.10所示。
图3.10 后期拍摄作品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观念摄影提供了摄影揭示当代生活的新的诸多可能性。观念摄影以其对传统艺术摄影的偏离,发展了摄影艺术的新空间。正因为观念摄影的新,使得观念摄影不能像传统艺术摄影那样建立起刻板的判断标准,也使得观念摄影更具有实验性。实验性艺术潜在的决定因素是崭新的生活体验,好的艺术永远不会是技术的附庸,而应该是思想与生活的创造者。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需要创新。
本人的毕业作品《匪思》创作主要围绕观念摄影展开,观念摄影往往不是给出一个答案,而是有多种可能性的指向,让观众自己去悟会。由我自己所观察到的、经历过的事情产生的想法看法通过观念摄影用艺术的手法展现出来使之不再空洞抽象,而是具体而详尽的表达与呈现[19]。
摄影师在这里是负责给出一个观念或创意。希望我能够用艺术的手法来表现出我本人对于人性的思考,通过观念摄影用艺术的手法展现出来使之不再空洞抽象,而是具体详尽的,希望能有人与我共鸣或者使一些人可以从中得到深思受到启发。
被摄者的思想天马行空,匪夷所思,脸与思想统一,也并不统一,拍摄这组作品也是想要传达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价值,真是的你也很美。思想未可知,勇敢做自己,思想是可以跨越一切的,想你所想,做你所做,但求无愧于心。希望大家都可以勇敢地面对真实的自己。
参考文献
[1]王传东. 观念摄影与表现[M]. 沈阳: 辽宁科技技术出版社, 2012.1:24-30
[2] 徐希景. 摄影基础[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3:10-15
[3] [英]迈克尔·弗里曼. 摄影师的思想: 迈克尔·弗里曼摄影构思与创作[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2:27-35
[4] 林路. 摄影艺术[M]. 上海: 学林出版社,2000.9:33-35
[5] 封莎丽.观念摄影的创作思维分析——以“绿色城市”主题影像为例[J].照相机. 2017(08):44-46
[6] 吴世中.创意摄影[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5:18-23
[7] 冯丽.色彩在摄影艺术中的审美功用[J]. 美术教育研究, 2017(15):45
[8] [英]米歇尔·普瓦韦尔. 世界摄影艺术史[M]. 北京: 中国摄影, 2016.2:44
[9] 刘宪标, 王振冠. 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研究[J]. 歌海,2019(05):117-119
[10] [法]迈克尔·伯德. 100个改变艺术的伟大观念[M]. 北京: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3.11:11-20
[11] [美]约翰·伯格. 一个可能的摄影理论[M]. 北京: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8.6:2-11
[12] 刘力志. 托马斯·鲁夫.[M]. 吉林: 吉林美术出版社,2010.7:23-30
[13] 叶小军. 摄影理论与实践[M].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9:16-27
[14] [德]吉尔德. 摄影理论[M]. 北京: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13.11:17-19
[15]朱橙.景观与监视:托马斯·鲁夫的观念摄影[J].世界美术,2019(02) :46-51
[16] 杨莉莉.客观即减法——论托马斯·鲁夫的摄影和新媒体艺术[J].美苑,2008(02) :36-41
[17] 李强.摄影画面要素分析[M].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1.7:21-31
[18] 钱永宁.影像的本质:“make”或“take”——我看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J].中国摄影家,2012(12) :86-91
[19]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 视觉思维[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1998.3:17
[20] 许建康,陈煜璐.浅析数字化语境下的观念摄影[J].戏剧之家,2018(33) :125-126
致谢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努力,我最后完成了我论文的写作与拍摄作品的完成,从开始的迷茫,到最后的得心应手,这其中的每一步都在促使我的成长,这是一次挑战,也是我在大学生涯的一个结尾。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也有很多感悟。一开始无从下手之时,非常感谢老师给我的指导和建议。在开题报告的写作上老师也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和启发。根据老师的指导,我开始查资料,开始了独立的学习与实验,查看相关的资料书籍,让自己的头脑中的概念从模模糊糊到逐步清晰,使自己稚嫩的作品一步一步完善,一步一步完整,每一次都有收获,每一次都能增加我的知识储备量。
我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努力去学习,大学生涯依然结束,但学习永不能停止,要活到老学到老。此外也感谢老师对我论文立意上的指导,对我作品拍摄想法上的指导,以及对我构思上的肯定。我受益匪浅,感激不尽。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8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