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选题背景
在我国农业一直保持重要地位。但长期以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方式进行大力推进农业生产,使得农村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土地肥力下降,生产能力减弱、土壤板结等现象;同时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化学物质使得农产品内农药等残留物超标,导致农产品中毒事件频发。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现农产品市场供需不匹配的情况。因此农业绿色发展应运而生。
xxxx报告指出:加快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产品的供给。[[]]这是目前XX所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为此,国家在《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将农业绿色发展定义为充分贯彻创新发展观念,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作为发展目标,普及绿色发展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此后又发布《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为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构建提供重要支撑,同时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标准。在xxxx报告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XXX绿色农业机制创新必须依靠农业绿色发展。
由此可知,农业绿色发展可以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困境,保证生态系统健康平稳协调运行。同时,农业绿色发展发展模式广受国际社会认可。同样的,农业为南宁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经济支撑,在南宁市近十年的GDP占比中,农业一直占比超过8%,但是南宁市的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较大污染,造成环境破坏。而相对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农业绿色发展更强调农产品品质的提高,更看重农产品生产资源的投入的减少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更注重农业生产污染排放的综合处理。由此认为,农业只有走绿色发展道路,才有可能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由此可看出,推动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1.1.2选题意义
农业绿色发展能推动农业转型升级,逐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在南宁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治理难度也随之增加,农药化肥与化学物质无节制的使用,造成严重的农业污染。自2015年农业部颁布《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以来,南宁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本市辖区内积极开展相关行动,自实施以来,南宁市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在2018年已经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而化肥使用量也接近零增长。但污染治理需长期坚持。
南宁市是广西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其农业绿色发展是广西区内绿色农业发展较为领先的地区,但当前,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依旧存在许多不足,如支农资金不足、资源消耗偏高、科技水平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只有充分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从根本上推动南宁市经济的发展。本文是对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状况进行调研,有利于了解南宁市绿色农业发展情况。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基于资源短缺性、生态承载力有限性的情况,探索一种经济、社会、生活及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农业绿色发展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和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但由于国内外农业绿色发展领域起步时间不一,所以在研究领域上存在较大差异,在指标体系研究中,只列举了国内研究状况。
1.2.1农业绿色发展相关理论研究
绿色发展思想起源于欧洲,该思想是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的反思。20世纪30-40年代英、美、德等国家在农业绿色发展中取得一定成果,但早期绿色农产品市场较小。这时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石油农业”领域出现的一些弊端。如英国农学家A.霍华德(1937)提出有机农业概念并相应组织试验和推广,使有机农业在英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X学者莱切尔.卡逊(RachelCarson,1962)在《寂静的春天》中描述了: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滥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对土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引起人们关注农业生产使用大量化学品所产生的的危害。同时对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发展观念进行批判[[]],该书观点使发达国家逐渐认识传统农业发展过程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引起人们的反思。在1971年X率先提出用绿色农业替代传统农业,并成立了罗代尔研究所,[[]]。但该阶段学者在农业绿色发展领域研究中过分强调用新技术代替传统农业以达到自然循环,但由于科学技术的欠缺和广泛的不认同导致农业绿色发展进程极其缓慢[[]]。
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达国家高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直接威胁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如日本的爱知县米糠油事件和痛痛病事件,从而兴起了各种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主的农业思潮。X学者W.Albreche(1971)提出生态农业,随后英国农学家M.K.Worthington对此进行补充说明:生态农业是指一种低投入、能够自我维持生态平衡,并在经济发展上有较大潜力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农业绿色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过程[[]]。在此之后,“绿色经济”逐渐兴起,并取得一定成效。在农业绿色发展的趋势下,绿色、有机的农产品和绿色消费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1987年WEC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长远利益”[[]],该观点的提出使得农业发展更注重农业与环境协调关系,推进以绿色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的产生。
而农业绿色发展在我国起步较晚,所以在相关领域研究上落后于国外。“绿色农业”于2003年引入后,才逐步发展起来,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学者对绿色农业进行对角度研究后,得出发展绿色农业是解决当前农业存在问题的主要方法。李志萌(2010)通过对石油农业的危害进行研究后得出:绿色农业是解决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重要途径,以现代科技为手段,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夏琦(2012)指出,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农业现代化建设,并将绿色发展贯穿于农业发展全过程,使资源与环境达到平衡状态。[[]]
屈志光、邓志远和闫立冬等人(2011)从将农业绿色发展将安全性、高效性、标准型和兼容性看成农业绿色发展的特征。[[]]王钧(2012)将绿色农业纳入经济范畴,并定义为:低消耗、低污染及低排放的三低农业,即在农业生产中,生产者必须重视解决生产中的能耗、污染及废弃物排放问题,由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高收益。[[]]由此可以得出:农业绿色发展并非是全新的概念,在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农业生产模式中均存在农业绿色发展的特征。韦天珍(2012)认为循环农业是农业绿色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即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提高资源利用率、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从而实现农业绿色发展。[[]]董书波(201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绿色农业进行解读,提出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一种发展模式,其强调在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因素,提倡尽可能的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和废弃,把绿色农业作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过程。[[]]于法稳(2016)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深入研究,从理论上证明农业绿色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此后,张慧远(2017)通过调研分析我国当前农村环境状况,发现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污染治理能力较为薄弱及治理体系有待完善。主要是目前农村环境治理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并且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创新农村环境治理方式及管理思路,积极做好典型示范区划分、重点区域连块治理及分类分区引导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进行。赵丹桂(2018)从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不足、农业生产面源污染严重、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和农产品质量存在隐患等方面入手,提出我国实行农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路径。[[]]
1.2.2农业绿色发展模式研究
农业绿色发展在世界迅速发展,各国探索符合其国情的发展模式。刘濛(2013)纵观国外农业绿色发展进程将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期探索阶段,最初体出绿色发展只是为了满足部分少部分人的需要,以建立相关社会团体共同探索农业绿色发展道路;第二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由于工业发展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环保意识不断觉醒,提出各种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的农业思潮;第三阶段为稳定发展阶段,农业绿色发展在发达国家初见成效,得到XX的财政资金支持,各国开始推行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绿色发展逐步走向正轨[[]]。其中较为典型主要是X、英国及以色列模式。
X主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3R”为原则,强调资源有效利用和永续发展,该模式可分为:一种是有机农业生产,即在农业生产中尽可能避免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同时杜绝使用转基因等技术。另一种主要是强调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及专业化等因素,使得农业活动产销分离,减低了农业生产及农产品交易间的交易成本[[]]。
英国主要是永久农业模式,该模式属于英国独创,同时又是英国循环经济中废物资源化的主要环节,该模式以保护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在生产中尽可能使用多种农作物及植被,起到增加绿色覆盖和保护生态的作用,通过资源有效配置达到效益最大化。[[]]
以色列则以节水农业为代表。将保护和维持以色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水环境持续稳定为目标。以色列农业绿色发展突出体现为完善的节水农业体系。滴灌、喷灌等技术在以色列已实现普及,基本取代了传统漫灌方式。[[]]
而在我国,部分城市已率先探索绿色发展模式,李瑶等人(2010)基于国内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对江西农业考察后提出江西省绿色农业发展产业化模式。[[]]车宗贤等人(2011)通过调研河西走廊绿洲灌溉区环境资源状况,分析当地优势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鼓励当地发展种养结合,在清洁生产中实现“再循环”的农业绿色发展模式。[[]]唐立华等人(2012)对克山农场调研后,指出克山农场农业绿色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农业绿色发展是促进克山农场发展经济的重大突破口。潘丹(2014)从自然资源环境的角度对我国各省市农业绿色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各省市农业绿色发展还处于初期,仍以提高产量为主目标,并提出东部地区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主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将生产绿色、高品质的农产品作为农业发展的新目标;在中西部地区,应该以提高农业产业集约化水平为重点,强调保护农产品生产用地及地区与的生态环境质量。[[]]佟贺峰(2015)将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绿色发展的目标,把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绿色化、生态化作为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王兴贵(2016)采用SWOT分析法对孜州农业产业生态脆弱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调查并总结该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状况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当地发展农业绿色发展道路应当依托当地农业资源优势,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逐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王朔、符雅乾(2019)据调研天津市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和天津市农业绿色发展模式:公司+基地+旅游;绿色品牌化及种养结合,提出农业资源、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农业生产布局、农产品市场体系构建的方面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措施。[[]]
1.2.3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崔元春和闫立冬等人(2009)运用帕累托最优、恩格尔系数和柠檬市场理论对绿色农业概念进行论证,认为绿色农业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农业向更高级别演变的过程。崔元锋、屈志光等人(2013)基于多任务代理对农业绿色发展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农业绿色发展主要是以XX为主导,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业绿色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李建秀(2016)通过生态环境、生活水平和绿色生产三个层面9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分析大同县农业绿色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应对策。[[]]张乃明等人(2018)从资源节约、乡村发展、环境友好和产品安全四个方面构建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对保山市的农业绿色发展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保山市各区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其中腾冲区发展状况良好,昌宁区、龙陵县和隆阳区为中等水平,施甸县发展水平最差,据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对比发现差异较小,符合客观实际。[[]]郭培(2018)选用资源合理利用、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四大类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市农业绿色发展状况及趋势综合评价,发现在2005~2015年间北京市农业绿色发展呈先降再升后降趋势,并且对北京市农业绿色发展的短板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推进北京市农业绿色发展的措施[[[]]]。张彩霞、杨潇(2018)基于产地环境、生态系统、资源利用、绿色供给和经济效益五方面,构建区域农业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研究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对区域间农业绿色发水平差异实证评价提供参考。[[]]黄敦平、孙晶晶等人(2019)从环境友好水平、资源利用水平、和绿色经济水平三个层面选取12个指标构建体系,并用因子分析法对安徽省各地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且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据研究结果和结合实际状况,提出因地制宜、聚焦循环、科技引领等相应的措施。[[]]
1.2.4国内外文献综评
综上所述,在农业绿色发展领域,国内外专家学者均做了诸多研究,但是从研究进程和研究成果来看,国外专家学者的研究进展要先于国内进程。国外学者主要是围绕国内专家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围绕绿色农业和农业绿色发展模式进行,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当前,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体现绿色发展技术和体制制度建设两方面,均落后于发达国家。且目前我国国内对于农业绿色发展的研究大多数在宏观领域或较大范围内进行,对于市级的研究较少。其中,就南宁市而言,对于市级具体的农业绿色发展研究较少,未能形成相对成熟的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也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农业绿色发展模式。因此,在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和经济绿色转型的趋势下,农业绿色发展是南宁市农业发展的方向,对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对了解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的现状有重要意义。
1.3论文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通过阅读大量的关于农业绿色发展方面的期刊及硕博论文,在掌握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本文研究。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较为复杂,只使用定性分析易使研究结果具较强主观性。但只使用定量研究分析,则容易导致研究结果理论化。因此,在该课题的研究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研究方法。
3、实证分析法
基于南宁市的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对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评价,从而针对农业绿色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2南宁市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不仅能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和结构的调整,而且能促使人们的消费模式反思变革。而南宁市一直以农业为支柱型产业,其凭借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其在农业绿色发展上具有巨大潜力。
2.1研究区域概况
2.1.1区位条件
南宁市位于北纬22°13′~23°32′,东经107°45′~108°51′,东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临北部湾,西接中南半岛,是大西南、华南和北部湾3个经济圈的结合点、环北部湾沿岸重要经济中心,同时又是西南出海通道的交通枢纽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合作交往的前沿城市,在地理具有“两近两沿”的优点。
2.1.2气候条件
南宁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太阳辐射都较强,阳光充足,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夏季受季风影响,降雨量大,全年降雨量高达1300毫米。年均温度为21.8℃,最冷月均温也在13℃以上。由此可知南宁市雨热同期,光、热、水条件充足,非常利于农业生产。
2.1.3地形地貌
南宁市位处邕江流域和广大河谷为中心的盆地,位于冲积平原之上,其南、北、西三面环山,境内地形多样。但主要以平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南宁盆地中心和郊区,是河流发育时通过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冲积平原。此处土地肥沃,土壤以冲积土为主,含有丰富有机物质,是适合种植业发展。
2.1.4水资源
辖区内邕江、红水河、武鸣河等多条河流流经,境内水资源丰富,河流发育较好,水资源总量为396.18亿立方米左右,且各河流含沙量较少,具有较好的水资源可开发前景。
2.1.5土壤及肥力状况
南宁市以红壤和赤红壤、紫色土为主,土壤呈酸性。红壤和赤红壤有机质及全氮含量中等偏低,磷、钾养分含量不丰富,但其十分适合水稻、亚热带作物及部分热带作物的生长。而紫色土矿质养分较为丰富,肥力较好,十分适合种植甘蔗、花生、玉米及各类水果。
2.1.6农业科技支持
南宁市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南宁市利用现有资源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地农业发展的技术体系,引入“三避三免”技术破解了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中的难题。同时在2018年南宁市完成全市益农信息社覆盖率超过50%。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培训农民高达11.21万人次。广西农科院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中草药栽培技术和病虫害远程检测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使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得到一定提高。以XX为牵头人,建立企业与农民间的桥梁,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畅通,为农民生产多数量和高质量的农产品提高技术支持,加快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进程。
2.1.7农业政策支持
南宁市XX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绿色发展的原则,逐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并且积极开展生态农业示范性基地建设,加大农业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为其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紧贴南宁市"转型发展、绿色晒起"的战略规划,结合全市农业发展状况,出台优惠政策,并且严格实施自治区制定的各种惠农、惠农政策,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据自治区XX颁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南宁市XX注重“互联网”互联网+的建设,将其延伸到农村中,促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与电子商务企业融合。此外,在2018年南宁市XX对农业发展进行总体划,以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和农产品结构为重点,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建设农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及商贸物流一体化项目,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立足资源特色,在茉莉花、亚热带水果产业、优质水稻和中药材等作物种植给予政策、资金、基础设施。
2.2南宁市农业发展现状
本文结合当地的农业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生态环境状况来了解南宁市农业发展状况,具体从农业产业结构,农产品结构进行分析。
2.2.1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是南宁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农业的发展与城市整体发展密不可分为了满足人民生活和发展的需求,农业产业结构随着居民需求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据表3-1中可知,2014-2018年南宁市农林牧渔总产值呈较快增长趋势,最突出的是林业,2014到2018年间增长了1.42倍。此外种植业产值增长速度也较快,5年间增长了1.25倍。
表3-1 2014-2018年南宁市农林牧渔总产值情况单位:亿元
项目 | 2018年 | 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
产值 | 比重 | 产值 | 比重 | 产值 | 比重 | 产值 | 比重 | 产值 | 比重 | |
农林牧渔总产值 | 725.27 | 100.00% | 704.72 | 100.00% | 689.03 | 100.00% | 638.62 | 100.00% | 609.49 | 100.00% |
种植业产值 | 422.77 | 58.29% | 393.71 | 55.87% | 382.81 | 55.56% | 354.55 | 55.52% | 337.94 | 55.45% |
林业产值 | 40.41 | 5.57% | 39.30 | 5.58% | 30.17 | 4.38% | 28.59 | 4.48% | 28.47 | 4.67% |
牧业产值 | 188.02 | 25.92% | 198.99 | 28.24% | 212.69 | 30.87% | 193.58 | 30.31% | 185.41 | 30.42% |
渔业产值 | 33.40 | 4.61% | 29.35 | 4.16% | 28.25 | 4.10% | 26.56 | 4.16% | 25.13 | 4.12% |
服务业产值 | 40.67 | 5.61% | 43.38 | 6.16% | 35.11 | 5.10% | 35.34 | 5.53% | 32.54 | 5.34% |
据图3-1可得,2018年南宁市农业产业结构仍以种植业和牧业为主,其中种植占比超过50%,畜牧业为26%,而三个产业占比较低。因此,在今后的农业发展中,南宁市可适当推进林牧渔业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农村创造多渠道发展方式。

图3-1 2018年南宁市农业产业结构
2.2.2农产品结构
南宁市农业一直以种植业和牧业为主,随着经济发展,南宁市将补短板强优势显特色,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农业发展思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手段,大力推进南宁市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充分发挥近海近边、沿线沿江区位优势,以满足南宁及北部湾城市居民生活生产需求,生产绿色、高质量的农产品,为南宁市及周边城市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建设提供保障。同时,南宁市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对种植结构做出调整,倾向于发展特色农产品,实施规模化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粮食发展。
据图3-2可知,南宁市在2014-2018年间播种面积整体上变化不大,但是粮食播种面积和蔬菜播种面积一直是上升趋势,且粮食播种面积占总体播种面积比重大,大致为50%左右,油料作物占比最小仅占5%~6%。从此可看出,南宁市农业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但依然呈现以粮食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的发展方向,蔬菜、水果和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占比依旧较小,结构比较单一。但是南宁市近5年粮食产量呈先降后升趋势,甘蔗、蔬菜和园林水果产量增幅明显,蔬菜产量在近两年间增幅趋于平缓,甘蔗和园林水果产量继续较快增长。而油料作物产量变化不大。
图3-2南宁市2014-2018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

据体3-3显示可知,近5年南宁市禽蛋出栏数虽有波动,但总体为上升趋势。而牛出栏数变化、猪出栏数和羊的出栏数波动较小。其中从猪出栏数来看,在近三年逐渐提高,总体来说,形势有所好转,但仍未恢复到2014年水平,这是由于近年来,虽然对生猪养殖结构进行调整,但是由于15、16这两年生猪养殖进行调整,部分散户退出养殖和18年上半年受到禽流感的影响,南宁市生猪出栏数还未恢复。

图3-3近5年南宁市畜牧业发展情况
通过对南宁市农业生产结构进行分析可得,南宁市已经基本形成了粮食、蔬菜种植和畜牧业养殖为主的生产模式,并且充分的利用该区域的资源能源和地理区位优势,将南宁市发展定位为广西的主要粮食产区和经济作物基地,全国“南菜北运”的主要产地和全国冬季“菜篮子”重要生产基地。经发展,南宁市在2018年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有61个,标准化生产基地有75个,种植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有120个,养殖业有效期内无公害农产品有21个,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有28个。
3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
随着“绿色”观念的深入,我们不仅要对农业绿色发展进行理论研究,还需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农业绿色发展进行综合分析,直观反映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本文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时严格遵守科学性、可行性、整体性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3.1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3.1.1评价指标选取
本文在参考《农业绿色发展技术指导2018-2030年》和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评估确指标体系的前提下,结合南宁市农业发展现状,从生活水平、绿色生产、环境友好和经济效益四个层面选择指标,构建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人民生活水平反映农业绿色发展与农村生活水平间的关系,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作为农业绿色发展的最终目标。本文从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亩农业机械总动力和村民人均居住面积进行分析。
绿色生产反映绿色农产品供需关系,体现农产品生产销售中绿色的程度。本文从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及有效灌溉率进行计算。
环境友好反映生态环境对农业生产的适宜度,体现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强调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对环境的影响,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农业生产是否呈现“绿色”的发展态势。本文从森林覆盖率、农膜回收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进行分析。
经济效益根据经济效益水平研究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反映农业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在保证农业绿色发展的同时,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保证农民增收,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本文从土地产出率、人均农业总产值、环保资金投入比重进行分析。综上所述,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如表3-1所示。
表3-1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 | 环境友好 | 农膜回收率 |
森林覆盖率 | ||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 ||
绿色生产 | 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 | |
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 | ||
有效灌溉率 | ||
人民生活水平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
每亩农业机械总动力 | ||
村民人均居住面积 | ||
经济效益 | 土地产出率 | |
人均农业总产值 | ||
环境保护资金投入比重 |
3.1.2指标意义及说明
(1)农膜回收率
农膜回收率是指回收薄膜量占薄膜使用量比重,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其公式为:。
(2)森林覆盖率
该指标反映了地区绿化程度和森林占有量,一般情况下,森林覆盖率越高,环境越好。其方法为:。
(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该指标是指将作物秸秆用于还田或制成有机肥、饲料或其他资源化利用数量占作物稻杆总量比重。其公式为:
⑷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
该指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该地区在单位面积上农药施用量,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越低。其公式为:。
(5)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
该指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该地区在单位面积上化肥施用量,一般情况下,化肥使用量越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越低。其公式为:。
(6)有效灌溉率
该指标反映某地区农业生产水利化和农业绿色生产程度。一般有效灌溉率越高,绿色生产水平越高。其公式为:
(7)农村居民人可支配收入
该指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农村村民平均收入。该指标越高,说明农民生活水平越高。
⑻每亩农业机械总动力
该指标能反映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其公式为: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
(9)农村村民人均住房面积
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主要包括人均住房居住面积和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人民生活水平越高。
(10)土地产出率
该指标是指农业总产值与农作物播种面积之比。土地产出率越高,经济效益水平越高。
(11)人均农业总产值
该指标反映一定时期内某国或地区农业生产总规模。该指标越高,经济效益越好。。
(12)环保资金投入比重
该指标反映XX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3.2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方法
3.2.1指标权重的确定
通过对比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和因子分析法发现,相对于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因子分析法确定权重更具科学性、客观性。因此,在本研究中采用因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因子分析法步骤:
第一步,对指标值标准化。本文选择指标既包括正向指标又包括负向指标,指标含义不同,数据间可比性较差或不存在可比性,原生数据难以直接进行分析,因此在进行评价分析前,本文先用Z-score标准化法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此外,考虑到本文选用指标量大且多,计算难度较大,本文将统一采用SPSS软件对指标进行计算。
首先计算指标的标准差:(4.1)
该公式的值为:(4.2)
其中,S表示标准差,表示数据的平均值,是标准化后的值。
第二步,对指标进行相关性判定。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其相关系数矩阵如下:(4.3)
通过矩阵计算和的相关系数,计算公式为:
(4.4)
在求出相关系数后,进行因子分析,步骤如下:
1、按照计算出相关矩阵特征值排序后,求出相应特征向量。
2、计算和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后确定公因子。
第三步,生成因子表达式。先确定特征向量特征值,后开方再乘上其对应特征向量,得出降维后的综合指标:
其中,……等为特征向量,……为原始数据标准化后的值。
最后计算各指标权重。求出指标系数,再将方差贡献率作为各因子的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后对进行归一化便得出指标权重。
3.2.2综合评价方法
对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主要将多个指标转化为一个能综合反映情况的指标来评价。对比线性加权法和非线性加权法发现线性加权法适用范围更广,权重系数更为突出,因此本文采用线性加权法来计算综合得分。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第i个指标权重,则代表第i个指标的标准化值。S越高,则说明该指标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越大。
4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分析
4.1数据来源与统计数据
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通过国家统计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南宁市统计局、农业农村厅等部门获取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南宁市2014-2018年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数据来分析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
4.2评价指标标准化
所选指标存在差异,需先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影响,避免评价结果出现偏差。本文将对2014-2018年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如表4-1:
表4-1指标标准化数据表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
农膜回收率 | 0.96 | 1.22 | -0.71 | -0.74 | -0.73 |
森林覆盖率 | 1.22 | -1.14 | 0.45 | 0.39 | -0.93 |
秸秆综合利用率 | 0.96 | 0.84 | 0.11 | -0.44 | -1.48 |
每公顷农药使用量 | -1.51 | 0.68 | 0.48 | 0.87 | -0.52 |
每公顷化肥使用量 | -1.19 | 0.81 | 0.64 | 0.74 | -0.99 |
有效灌溉率 | -1.46 | 0.99 | -0.51 | 0.78 | 0.19 |
农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20 | 0.67 | 0.14 | -0.81 | -1.20 |
每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 | 1.57 | 0.27 | -0.27 | -0.52 | -1.05 |
环境保护资金投入比重 | -0.40 | 0.64 | 0.61 | 0.74 | -1.59 |
土地产出率 | 1.17 | 0.55 | 0.31 | -0.71 | -1.32 |
人均农业总产值 | 1.54 | 0.21 | -0.02 | -0.69 | -1.05 |
农村村民人均居住面积 | 1.10 | 0.89 | -0.01 | -0.85 | -1.13 |
4.3因子分析
4.3.1指标相关系数判断
所选指标变量间可能存在复杂的关系,因子分析从协方差矩阵或相关矩阵入手,把12个因子转化为3个公共因子。通过计算得出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如4-2所示:
表4-2标准化后数据的相关系数表
X1 | X2 | X3 | X4 | X5 | X6 | X7 | X8 | X9 | X10 | X11 | X12 | |
X1 | 1 | |||||||||||
X2 | -0.037 | 1 | ||||||||||
X3 | 0.814 | 0.367 | 1 | |||||||||
X4 | -0.309 | -0.396 | -0.112 | 1 | ||||||||
X5 | -0.109 | -0.221 | 0.188 | 0.951 | 1 | |||||||
X6 | -0.134 | -0.753 | -0.311 | 0.802 | 0.648 | 1 | ||||||
X7 | 0.835 | 0.394 | 0.962 | -0.347 | -0.053 | -0.504 | 1 | |||||
X8 | 0.797 | 0.565 | 0.87 | -0.56 | -0.293 | -0.622 | 0.93 | 1 | ||||
X9 | 0.352 | 0.467 | 0.774 | 0.383 | 0.63 | -0.013 | 0.597 | 0.504 | 1 | |||
X10 | 0.759 | 0.479 | 0.966 | -0.298 | 0.007 | -0.533 | 0.991 | 0.914 | 0.667 | 1 | ||
X11 | 0.503 | -0.095 | 0.74 | 0.431 | 0.65 | 0.125 | 0.641 | 0.334 | 0.692 | 0.662 | 1 | |
X12 | 0.901 | 0.262 | 0.958 | -0.31 | -0.029 | -0.399 | 0.989 | 0.902 | 0.56 | 0.963 | 0.669 | 1 |
据上表可知,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多在0.3以上,KMO值为0.825,且Bartlet球形检验的P值小于0.001,由此认为各变量间显著相关,适合用因子法分析。
4.3.2公因子提取
通过SPSS软件计算,得出主因子贡献率和因子荷载矩阵,如表4-3和4-4:
表4-3总方差分解表
成分 | 初始特征值 | 旋转平方和载入 | ||
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 | 累计方差贡献率 % | 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 | 累计方差贡献率 % | |
1 | 56.855 | 56.855 | 51.437 | 51.437 |
2 | 28.701 | 85.556 | 26.699 | 78.137 |
3 | 11.403 | 96.959 | 18.823 | 96.959 |
据表4-3可知,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6.959%,说明3个主成分能解释原指标信息的96.959%。但初始数值不一定能反映问题的实质而需进行旋转平方和载入的改进。本研究中旋转后累计贡献率不变,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变化不大,说明初始因子解释度较好。
表4-4旋转后的因子荷载矩阵表
指标 | 成分 | ||
1 | 2 | 3 | |
农膜回收率 | 0.94 | -0.14 | -0.21 |
森林覆盖率 | 0.14 | -0.11 | 0.98 |
秸秆综合利用率 | 0.94 | 0.21 | 0.26 |
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 | -0.26 | 0.93 | -0.27 |
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 | 0.01 | 0.99 | -0.11 |
有效灌溉率 | -0.28 | 0.58 | -0.70 |
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0.96 | -0.03 | 0.27 |
每公顷农机总动力 | 0.86 | -0.25 | 0.41 |
环保资金投入比 | 0.53 | 0.69 | 0.46 |
土地产出率 | 0.92 | 0.04 | 0.38 |
人均农业产值 | 0.69 | 0.63 | -0.08 |
村民人均居住面积 | 0.99 | -0.02 | 0.13 |
据表4-4可知,农膜回收率、秸秆综合利用率、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公顷农机总动力、土地产出率、人均农业产值和村民人均居住面积对第一主成分的荷载较大,表明公因子1主要体现这7个指标信息;同理,公因子2主要反映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和环保资金投入比的信息;公因子3主要反映森林覆盖率和有效灌溉率的信息。由此来看,三个主成分能较好反映原有指标信息,因此采用三个主成分来替代原来指标可行。
4.3.3因子表达式
表4-5因子表达式系数表
指标 | 成分 | ||
1 | 2 | 3 | |
农膜回收率 | 0.245 | -0.121 | -0.314 |
森林覆盖率 | -0.137 | 0.084 | 0.561 |
秸秆综合利用率 | 0.144 | 0.061 | 0.023 |
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 | -0.053 | 0.295 | 0.005 |
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 | -0.028 | 0.324 | 0.062 |
有效灌溉率 | 0.034 | 0.120 | -0.302 |
村民人均纯收入 | 0.158 | -0.022 | -0.005 |
每公顷农机总动力 | 0.123 | -0.075 | 0.066 |
环保资金投入比 | -0.002 | 0.269 | 0.279 |
土地产出率 | 0.127 | 0.018 | 0.075 |
人均农业产值 | 0.129 | 0.171 | -0.087 |
村民人均居住面积 | 0.189 | -0.040 | -0.097 |
由上述数据可得:
4- 6 2014-2018年各因子的值
因子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F1 | 0.98 | 1.08 | -0.63 | -0.85 | -1.06 |
F2 | -1.09 | 0.67 | 0.69 | 0.83 | -1.10 |
F3 | 0.94 | -1.25 | 0.73表 | 0.46 | -0.89 |
表4-7南宁市2014-2018年农业绿色发展综合评价得分及排序
年份 | S1 | S2 | S3 | S |
2017 | 0.574 | 0.183 | -0.243 | 0.514 |
2018 | 0.520 | -0.301 | 0.183 | 0.403 |
2016 | -0.336 | 0.191 | 0.142 | -0.003 |
2015 | -0.451 | 0.228 | 0.090 | -0.134 |
2014 | -0.561 | -0.302 | -0.172 | -1.035 |
从表4-7中可以看出,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得分虽在2018年有所波动,但整体来看,发展态势较好。
4.4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及分析
4.4.1指标权重的确定
表4-8指标权重
指标 | 权重 | 指标 | 权重 |
农膜回收率 | 0.042 | 村民人均纯收入 | 0.089 |
森林覆盖率 | 0.069 | 每公顷农机总动力 | 0.067 |
秸秆综合利用率 | 0.114 | 环保资金投入比 | 0.148 |
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 | 0.063 | 土地产出率 | 0.101 |
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 | 0.101 | 人均农业产值 | 0.115 |
有效灌溉率 | 0.009 | 村民人均居住面积 | 0.082 |
4.4.2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据上述公式和表4-8中各指标权重,得出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如表4-9:
表4-9 2014-2018年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指数表
环境友好 | 绿色生产 | 人民生活水平 | 经济效益 | 综合评价指数 | |
2018 | 0.187 | 0.144 | 0.254 | 0.248 | 1.66518 |
2017 | 0.111 | 0.085 | 0.151 | 0.148 | 0.98952 |
2016 | 0.178 | 0.137 | 0.242 | 0.237 | 1.588 |
2015 | 0.099 | 0.076 | 0.134 | 0.131 | 0.8774 |
2014 | -0.683 | -0.525 | -0.926 | -0.907 | -6.08116 |
据上表得知,南宁市2014-2018年来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趋势较好,但在2017年出现波动,在2015-2016和2017-2018年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数增速较快,这是由于南宁市在2015年的农业中投入大量的环保资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这为农业绿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而2018年则是由于2017年农业绿色发展较慢,2018年XX加大投资力度。从中反映农业绿色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因一时取得的成就而放松警惕。
4.4.3南宁市绿色农业发展评价结果分析
图4-1 2014-2018年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各指标趋势图

从图4-1和表4-9可知,2014-2018年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逐渐增高,虽有波动,但整体呈向好趋势。这说明近年来南宁市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所采取的政策是有效的,从因子综合得分可看出,近几年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取得较好成果,4个二级指标的发展都在影响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进程。且上图看出,四个指标发展趋势一致。
在环境友好方面,近年来南宁市一直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十三五”期间取得诸多成果。田间农业废弃物全面清理行动中,仅在2018年清捡田园面积就高达386.22万亩,清捡薄膜等475.66吨,有效提高农膜回收率。此外,南宁市十分重视耕地保护,市农业局和生态环境局定期对耕地进行巡查抽查,仅在2018年就帮助农民完成秸秆还田629.92万亩,基本杜绝露天焚烧,推广秸秆饲料化,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在绿色生产方面,南宁市以特色化、功能分区、和精细化为发展方向,依靠本地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近边近海的社会优势,推进本市建成广西主要粮食产区和经济作物基地,全国“南菜北运”的主产地和全国冬季“菜篮子”重要生产基地建设,选择有机蔬菜水果、花卉和优质水稻为主要方向,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在政策上,严格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药管理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化肥管理办法》等,全力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2018年农药使用量提前实现零增长,化肥使用量接近零增长。伴随着美丽南宁-宜居乡村活动和南宁市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农业绿色发展呈上升趋势。
在生活水平层面,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得到提高,5年间增加了7211元,年均增速为11.84%,从中可看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环保资金占财政支出比重不断上升,这说明XX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增加环保资金投入,为农业生产构建良好生态环境。此外,在科技上,农业机械总动力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这表明南宁市农产品产量和产值的增加不再简单依靠使用化肥和农药,而是有一定的科技因素。农机补贴的增加和农业科技的掌握,都推动南宁市农业向“绿色”发展转型。
在经济效益层面,三个指标均呈向好趋势。其中,土地产出率正在不断上升,5年间增加了1.1512万元,年平均增速为3.66%。人均农业总产值指标则在5年间增长0.96万元,年平均增为7.12%。可以看出,南宁市农业发展前景较好,利于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4.4.4南宁市绿色发展水平与全国相比
通过查询文献资料可知,近年,全国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普遍提高,但地区性差异较大。其中,在东部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较高,而西部和西北部地区则发展水平较低。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吸引优秀的科技人才,促进地区科技发展,为其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保障,此外,东部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夏季降雨充足,雨热同期,社会经济条件好加上优越的自然条件,使东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进程较快。西部和西北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且地理区位优势不明显,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业绿色发展。南宁市虽地处东部地区,有较好的地理区位优势,但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使得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只能排在中上水平。且由于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得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中存在资金不足、科技水平较低的问题。
5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5.1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
5.1.1XX支农资金较少,农业生产环境较差
农业绿色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对农业生产环境和技术、资金和基础设施都有较高要求。因此需要大量资金对农村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以满足农业绿色发展的需要。目前,南宁市在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存在XX财政拨款不足、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农业绿色发展。
就目前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而言,单靠农户自身投资难形成规模,特别是在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上,农民处于弱势,遇上一些自然灾害性事件,农民的生产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尽管国家和XX在重点农业项目和农业生产、销售上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但是支农类补贴较少、且多被用于XX支持的茉莉花、甘蔗和沃柑等特色农产品中。此外,XX在水利设施投资有限,农田水利设施老化象严重,特别是在7、8月份降雨量过大,沟壑和水渠老化,容易导致雨水淹没农田,影响农作物产量,影响农民收入。
5.1.2农业绿色发展缺乏技术支持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先进的科技,然而,目前南宁市的农业生产科技水平较低,科技体系仍不健全,缺乏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益较高的科技。目前,农业绿色发展的科研以育种、选种为主。但对农产品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害远程监控技术等还未得到重视。选种、育种技术能够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但是缺乏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则容易影响农作物质量。
因此,据研究分析可知,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缺乏技术支持的原因如下:目前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的科学技术较少,即便有,价格也很昂贵,农民无法承担;专业技术人才较少,服务机制弱化,不利于深入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目前,农业种植依旧以农民为主,农民缺乏科技意识,农村缺乏农业科技和农业科技人才。
5.1.3经济效益发展放缓
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南宁市也不例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南宁市所拥有的优势如地理区位、交通等优势正在弱化,在产业结构调整后,将工业发展置于次要地位,产业发展过多的偏向第三产业,但由于市场行业的不景气,使得经济效益低迷,无法有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对此,南宁市出台多项政策促进经济发展,通过设立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北部湾自由贸易区,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以促进南宁市经济发展。但目前南宁市经济增速较慢,经济落后的现状还未有根本性的好转,转变经济效益发展放缓的情况还需一定时间。
5.2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的对策
5.2.1以XX为主导,加大对农业资金的投入力度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业生产以增加产量为重点,往往会忽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这是粗放型农业发展模式存在的固有弊端。而农业绿色发展则相反。为推进农业生产模式转型,使农业转为绿色发展。XX必须要起到主导作用,加大农业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在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XX必须要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首先,要完善农业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鼓励农业企业和农业种植户生产绿色农产品,同时要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产地认证面积,不断更新农业绿色生产术,从数量上和质量上保证农产品的供给。其次,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道路、农机服务站等设施。最后,还可以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金融资金的灵活性,为农业绿色发展创造良好的硬件设施;定期举办农机示范和推广活动,为购置农业机械化设备的农民提供农机补贴。此外,XX可通过扩大农业税收优惠力度及范围,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村信用社和乡镇银行为农业企业、农民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同时,可以由XX作为牵头人,推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担保机构+农户”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信贷模,为进行农业绿色发展主体提供资金支持。
5.2.2加大力度提高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水平
农业技术创新是推进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关键。就科技水平低的问题,解决措施如下:首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对农业科技前沿的研究和开发力度,通过建设农业科研创新示范基地,搭建与农学院及农业科研机构、农业科技公司的合作平台,整合广西农学院和广西农科院的科技和人才资源,推进农业科技教育与生产的有机结合,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其次,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南宁市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过程中,可适当的从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或农业机械化率较高的地区引进先进农业科技成果,以提高本地区农业科技水平。最后,通过构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宣传推广农业绿色发展知识和农业科技,同时增加南宁市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适当的引入高校农学、农推等专业的人才,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确保能够给农民提供正确的技术指导,增强农民农业科技转化力,培养出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5.2.3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发展
(1)优化产业布局。南宁市应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巩固改革成果,并将农业绿色发展和提高供给质量、效率作为农业发展的主任务。其中,上林县应发挥其优质水稻的种植优势,优化特色水稻种植业发展。围绕市区的金陵、蒲庙等乡镇,应发挥其市场区位优势,发展无公害蔬菜常年种植业。武鸣区作为传统优质水果种植区,调整优势产业生产基地布局,发展亚热带水果种植业,如种植龙眼、香蕉、沃柑和菠萝等。马山县应围绕“黑山羊之乡”,优化黑山羊养殖业,并且结合其气候和土壤条件,大力发展金银花种植业。同时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国际、国内的农产品展览会和博览会,如国际食品博览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和广西农产品展览会等,支持南宁市特色、优质农产品“走出去”。
(2)促进近郊农业发展,充分借助城市科技、人才、市场和交通便利等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一核一圈三群”的功能。以推进近郊生态旅游农业、采摘农业、和其他休闲农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发挥产业集聚的作用,推动近郊农业区农业绿色发展进程。此外,在近郊农业区或农村地区鼓励和支持农业种植户和养殖户发展循环农业。通过推广种养业废弃物再利用的技术,如“畜禽-沼气-作物”的模式,鼓励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方式,对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沼气可用于照明,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增强土地肥力,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从而实现种植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减少环境污染的可能性,从而推进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的进程。
6结论
6.1结论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对农业发展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以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为题,为解决当前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系统退化等重大问题进行分析。选取了南宁市2014-2018年的数据,对所选取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再据因子分析步骤进行分析,并用SPSS软件对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进行评价计算综合得分并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虽有所波动,但整体为上升趋势。在指标层面,秸秆综合利用率、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环保资金投入比重、土地产出率、人均农业产值对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有较大影响,有效灌溉率耗对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影响最小,其余几个指标对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基本持平。2014-2018年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绿色生产和生活水平的评价指数是逐渐增大的,2018年评价最高,经济效益评价指数在2018年最大,2017年有所下降。
(2)通过评价分析,认为2014-2018年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呈上升态势。
(3)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本文提出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存在XX支农资金不足,农业生产环境较差、农业绿色发展缺乏技术支持、经济效益持续低迷三个问题。
(4)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评价结果和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了促进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的三个对策建议。
6.2不足与展望
在本文研究分析方面,由于专业水平的有限性,本文研究存在许多不足。在对南宁市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数据选取中,由于市级部分数据获取难度较大,所以存在数据资料不够全面,时间跨度小的问题。在评价结果分析方面,评价分析力度不够,研究不够深入;在对策提出方面,对有些对策的针对性不够强,因此,在此后研究中,应增加此类工作。农业绿色发展深入贯彻xxxxxxx“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对于推进农业供给结构改革,促进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有重要意义。同时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有利于维护南宁市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促进南宁市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林奇.岳阳农业绿色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1):188-191.
[2]庞思羽.湖南省农业绿色发展存在的基本问题及对策[J].经营与管理,2019(11):108-110.
[3]黄敦平,王昱斐,孙晶晶.安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4):7-13.
[4]焦翔.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2019(07):3-5.
[5]赵广,窦艳芬.推进天津市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问题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9,25(02):56-59+63.
[6]贾云飞,赵勃霖,何泽军,张朝辉,张锐.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评价及推进方向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53(05):823-830.
[7]孙炜琳,王瑞波,姜茜,黄圣男.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与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04):14-21.
[8]YingGAO,ChangjiaPENG,FengyuanLI,JiaweiDU,JunLUO,NingLU,WanqiuWANG.MainMeasuresandAchievementsintheDevelopmentofOrganicAgricultureinNanchongCity[J].AsianAgriculturalResearch,2019,11(10):11-17.
[9].FoodandAgriculture;RecentFindingsfromUniversityofLisbonHasProvidedNewInformationaboutFoodandAgriculture(DevelopmentofbiscuitswithgreenbananaflourirradiatedbyCo-60:Preservationinmodifiedatmospherepackaging)[J].FoodWeeklyNews,2018.
[10]张乃明,张丽,赵宏,韩云昌,段永蕙.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生态经济,2018,34(11):21-24+46.
[11]王永慈.农业绿色发展模式的前景探究-以南京市为例[C].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201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2018:65.
[12]RongjiaLIU,BingYE,DiZHANG.ThoughtsonDevelopmentofGreenAgricultureandGreenEconomy—BasedontheSurveyofFarmsinQinhuangdao[J].AsianAgriculturalResearch,2017,9(11):1-4.
[13]李军,杜晓琳.哈尔滨市农业绿色发展对策研究[J].决策咨询,2016(06):1-3.
[14]YANGWanjiang.ExplanationofChineseAgriculturemodernizationtheory:resourcesrestrictionandbiologicalgreendevelopment[C].TheChinaCenterforModernizationResearch,ChineseAcademyofSciences.Proceedingsofthe2ndInternationalModernizationForum:"ModernizationandDiversity".TheChinaCenterforModernizationResearch,ChineseAcademyofSciences: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2016:295-296.
[15]王兴贵.甘孜州农业绿色发展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4(04):607-611.
[16]郑微微,沈贵银.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v.46(7):9-13.
[17]李春桥.海南藏族自治州特色农业绿色发展的路径及对策[J].青海农林科技,No.110(02):65-66.
[18]高明秀,吴姝璇.资源环境约束下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农业绿色发展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v.28;No.215(s1):65-68.
[19]彭光福,张慧敏,冯秀琼.巴中市恩阳区农业绿色发展对策[J].四川农业与农机,223(05):13-14.
[20]于法稳.XXX农业绿色发展动因、核心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No.401(5):21-36.
[21]罗志高,杨继瑞.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思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
[22]吴战勇,王延资.基于生态创新的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8):50-51.
[23]韦芳宁,林秋莲,黄舒城,etal.广西循环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J].南方农业,13(13):55-57.
[24]刘俊辉,曾福生.推进我国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路径探讨——以湖南省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05):61-66.
[25]MoonYS,SonnYH.Productiveenergyconsumptionandeconomicgrowth:Anendogenousgrowthmodelanditsempiricalapplication[J].Resource&EnergyEconomics,1996,18(2):189-200.
[26]SORTINOA,CHANGT.F.M.EndogenousDevelopmentandtheEuropeanModelofAgriculture:DevelopingaTheoreticalFramework[C]//.
[27]LiQIN,YangQI.AnalysisonGreenAgriculturePolicyduringtheDevelopmentofEco-cityinEuropeanCountriesandtheUnitedStatesandPolicyRecommendations[J].AsianAgriculturalResearch,2014(8):18-20.
[28]Lu,Ping.GreenDevelopmentofAgricultureunderthePrincipal-AgentPerspective[J].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573-574:923-928.
[29]BiliangHu.TheDirectionofModernAgriculturalDevelopmentIsGreenAgriculture[M].SpringerBerlinHeidelberg,201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