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文旅业模式研究

 摘 要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各级XX部门现行鼓励特色小镇发展政策越来越明确,特色小镇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特色小镇因其自身的文化内涵和丰富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受到关注,同时随着多地的文旅特色小镇建设,文旅型特色小镇的独特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各地级XX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项目,特色小镇建设对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形象的提升有重要和长远的作用。但是,随着大量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在特色小镇建设中会出现对政策认识不足、规划质量差、可操作性不足以及发展定位存在偏差等问题,造成资源的浪费,无法达到预定目标,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搜集大量相关文献,对特色小镇文旅业模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出模式化思路和对策,以此应用于全国特色小镇的建设当中。

 关键词:特色小镇,文旅产业,模式研究

 前 言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下,我国的特色小镇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特色城镇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一种方式,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新思路。针对特色小镇的发展,我国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给特色小镇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特色小镇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方式。小镇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优化我国城乡结构以及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城乡发展的新模式,为我国特色小镇的理论以及实践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我国特色小镇起源于浙江,在浙江的带动下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迅速。在2016年7月,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发改委和财政部共同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2016—2020年期间,我国积极鼓励地方XX企业建设以休闲旅游、文化宣传、康养教育等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为城镇化的发展探索新的发展模式[1]。2016 年10月,国家便公布了第1批特色小镇;2017年7月,第2批特色小镇又被批准建立[2]。从这两批特色小镇的建设情况来看,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中的特色小镇发展状况较为良好,其创新的管理机制、优厚的奖补政策等成功发展经验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尽管如此,当前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发展方向、机制创新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分析其研究进展,梳理其发展过程,总结特色小镇的发展趋势,为我国今后特色小镇和乡村振兴等城乡发展战略提供建议。

图 1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发展类型数量示意图

e055f6ff4eadc050dc288c694c80c2c8  资料来源:整理自制

我国目前对于特色小镇不同研究分类体系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的特色小镇具有特定的发展模式,其经济的可行性和整体规划也存在差异。现阶段学术界依据科学研究及其具体工作中的需求对特色小镇开展分类,不一样的分类规范有不一样的结果。比如有学者根据产业特色将特色小镇分为科技小镇、农业小镇、文旅小镇及产业小镇四种[1]。对于小镇类型的划分,还可以根据小镇行业、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俗文化进行划分。

表 1特色小镇类型

主要分类 主要小镇
按行业分类 农业小镇、影视城小镇、动漫小镇、汽车小镇、航空小镇等
按地理位置分类 东部沿海小镇、西部内陆小镇等
按历史文化分类 明清古镇、新型小镇等
按地方民俗分类 傣族风俗民情小镇、壮族民俗风情小镇等

资料来源:依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自制

本文以具有文化旅游特征的小镇作为研究对象,以农业产业园、影视城、古镇作为研究对象。文旅特色小镇具备下列特征:第一,文化特征。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以文化作为载体,将文化植入发展的全过程,并且作为主线指导特色小镇的发展。小镇对自身的文化特色进行提炼,使小镇的文化价值得以体现,实现生态资源、产业资源以及人文资源的融合。第二,功能特征。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以休闲舒适为主。相对于传统的观光旅游方式,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放慢了生活的节奏,采用恬淡休闲的方式领略小镇的乡土民情,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第三,经济特征。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主要是依靠旅游产业的发展,依靠旅游产业带动餐饮,购物以及娱乐等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小镇经济的发展。第四,规模特征。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的发展规模和面积不需要太大,只需要充分结合自身的文化特色以及历史特色展示魅力就可以了,充分展现小镇的亲和力。

本文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两个,第一,文献综述法。在知网查找文献,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整理所收集到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类,参考借鉴以往学者对特色小镇的建设建议,在此基础上对特色小镇文旅业模式进行研究。第二,案例分析法。本文以特色文旅小镇作为研究对象,对具有文旅特征的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项目、游客进行分析,发现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性可广泛适用性的建议。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主要介绍选题的发展背景和研究的现实意义,介绍本文所用研究方法,探讨特色小镇的分类和特征。第二部分农业产业园模式,根据现代产业园的发展现状,分析农业园的发展模式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第三部分影视城模式,以横店影视城的成功与东平水浒影视城的衰败为案例,发现现有影视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第四部分古镇模式,对古镇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1农业产业园模式

在农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农业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也希望能够进一步的了解农业,农业旅游就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的重要选择对象。据农业农村部官方数据,2019年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85000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了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实现乡村镇振兴的重要途径[1]。休闲农业旅游便是把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融合在一起,是农业生产运营的一种方式,它运用乡村自然资源、农业生产主题活动和农村生态资源吸引游客来观赏、品味、感受、购物和休闲度假。农业特色小镇一般主要表现为农业产业园,具备度假旅游特点的农业产业园为农业观光旅游园。通过这一系列的休闲活动,进而提升农业经济收益,丰富多彩群众的物质和文化活动。旅游观光农业兼顾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特性,它不但可吸引不了解农业的城市居民和求知欲较高的青少年儿童人群,并且也能为这些农业力量薄弱、技术落后的众多农村百姓给予学习成功经验、技术性的场地,因而拥有宽阔的客户资源销售市场。

图1农业旅游观光园内容

826fcaf834d811082a34f0a5065c8e87  资料来源:笔者整理

从产业视角而言,农业产业园是当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媒介,具备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提高农业产品品质的关键作用,农业生产依然是其主要的产业。农业产业园在发展趋势中,需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挥产业优点,将农业生产产业链上的产品研发环节,生产制造环节,生产加工环节,销售环节开展融合,产生比较健全的产业链条,另外伴随着产业链条的拓宽,逐渐产生三产并存的发展趋势。农业产业园在确保的农业产品提供的基础上,发展农业文化、旅游及绿色生态多效合一的产业。农业的多种作用促进了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趋势是对农业的作用开展深度和广度上的发掘和探寻,持续扩展农业的内涵和外延,维持产业园生命魅力的原动力。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升级,逐渐向生产加工、科学技术文化教育、聚合带动、旅游观光娱乐等多用途复合性的综合性产业园区转变。

 1.1经营主体的积极效应

休闲农业园的经营主体在农业特色小镇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经营主体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农业特色小镇的经营效果。根据我国目前休闲农业园经营成果基础上将休闲农业园分成以下5种经营主体[1],如表1.1。

表1.1按照经营主体分类的农业园类型分析

农业园经营主体类型 特点
个体农民为主体 资金有限,占地规模相对较小,园区投资少;园区渐进式建设;园区配套设施简陋接待能力差
村镇集体为主体 村民自愿流转土地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共同致富发展空间和管理基础更为广阔坚实
私人企业为主体 园区投资多,规模较大;延长上游产业链,提高经营利润基础配套设施齐全,接待能力强
科研院所、大学或

事业单位为主体

不以经济效益为目的,注重引进、培育新品种以及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作用
XX投资为主体开发建设的主体是XX,负责提供信息、后勤等服务,园区设立管委会为主管机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入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资料来源:整理自制

农民个体作为经营主体经营的农业园一般规模较小,资金不足,基本以现有的农业资源稍加改造,形成简单的农业园区,环境相对简陋,规模和管理不规范。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机构在农业特色小镇开发全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参与行为主体,简称为“村镇集体”。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机构为农业小镇的特色产业培养给予土地资源、农业技术性支持等,推动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在农业特色小镇开发的全过程中饰演关键角色。企业作为经营开发主体,在农业园的开发和经营中首先具有充足的资金链,在农业园的设计、融资、开发、运营和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企业作为农业特色小镇的开发者,对当地农业资源的利用和风俗文化的传播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为农业小镇的发展进行全方面的开发,因此企业作为经营者在农业小镇的建设和发展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XX部门在农业特色小镇的开发全过程中具有合理规划、正确引导、监管、促进的作用。XX部门早期整体规划小镇的计划方案,突显本地区优势、提升资源使用率;XX部门在农业特色小镇的开发全过程中充分发挥正确引导和促进的功效,提升特色小镇优秀人才、技术性的引入,为特色产业给予助推,另外能够监管、处罚开发全过程中发生的不当行为,也能为农业特色小镇的基本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给予政策优惠及资金支持。

 1.2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根据发掘农业文化、休闲娱乐、绿色生态等使用价值,促进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管理、顾客价值重新构建和升级。但现阶段,在我国部分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传动链条短,依然滞留在卖“原字号”“初字号”商品环节,类型单一。另外,还存有少数产业园以农业产品精工细作生产加工为主导,缺乏规模性的种植基地,原料无法自力更生。此外,少数产业园受制于传统式农业产业界线,未充足发掘农业绿色生态使用价值、休闲娱乐使用价值,造成农业生产制造作用的扩展不够,产业契合不高。

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

图1.2新型农业发展体系

ef05a9970477b8937f1ebceb85a2f0c5  资料来源:笔者自制

借助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服务平台,坚持“产业融合与藕合发展、产业构造高度化发展、产业融洽发展、产业共享资源发展、第一位产业推动发展、产业自主创新绿色生态发展”的全产业链发展观念,依据市场的需求,开发农业产业的生态性,完成产业园区的综合性发展,完成产业的紧密结合,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户创收、乡村兴盛,推动乡村振兴。比如,紧紧围绕产业园区核心产业,增加品牌建设、作用发掘、销售市场开发幅度,产品创新类型,构建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平台,推动产业纵横双重发展,另外借助产业园区的林地、田地及其设备等基本标准,开发绿色生态农业文旅产业商品。伴随着产业构造的升级,产业结合变成产业发展的新发展趋势,需充分发挥当代农业产业园生态性结合的优点,增加对有机农产品、纯天然农业产品等环保产品的开发,推动产业园向高档农副食品销售市场的发展,另外融合农业休闲娱乐及其深层体感互动,开发绿色生态农业新项目,推动绿色生态、农业、文化和旅游紧密结合。

 1.3产业支撑不够,坚持农业主导产业

农业型特色小镇的关键取决于农业,根据农业搭建起来的综合性发展服务平台。在具体的发展全过程中,理应将农业放到特色小镇基本建设全过程中的头等大事。但是,目前的一部分农业型特色小镇基本建设硬搬其他地区的基本建设工作经验,并不考虑到本地的资源、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促使欠缺农业产业的支撑点,而且各产业间的关联系数较低,促使发展的重心并没有农业,只是全力发展旅游业、工业生产、房地产业及以夜市街为主导的服务行业,这违反了农业型特色小镇最开始基本建设的初衷,这样虽然会短期内产生一定的经济收益,可是从长久看来,这将导致一系列污染,而且土壤没有获得利润最大化的运用,导致农产品营销成为难题,农户不可以获得盈利等,这将会危害到小镇的可续性发展。

农业型特色小镇的核心是农业,因此在小镇建设过程中要以农业为重心。一方面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心,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品种,开展产业化、机械自动化发展农业,将过去传统式农业的分散性、小农性向专业化、产业化、智能化的农业变换。除此之外,要融合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开展全面性整体规划,打造出合乎本地特色的当代农业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在本地聚焦农业发展,产生农业特色产业,及其不一样的历史人文、自然环境及其资源特色,聚焦农业特色化产业,产生农业产业多样化发展,进而产生农业规模效应,而且要借助优点,积极主动打造出农业商品销售市场知名品牌,产生具备本地农业特色的销售市场核心竞争力,进而完成农业的产业化、系统化发展,使农业产业变成农业型特色小镇的核心产业。农业型特色小镇在基本建设之初,就需要确立其发展精准定位,发展趋势,要重点围绕农业发展的关键,突显农业特色。首先,对农业型特色小镇的总体开展整体规划,新项目选址应当突显本地的特色,要差别于行政部门建制村。其次,要对新项目开展统一规划,根据农业开展整体规划,要融合本地资源优势、文化等要素,进而搭建具备本地特色的农业型特色小镇。最终,要突显特色。不论是小镇的工程建筑或是新项目的搬入,都需要牢牢地融合农业这一关键,而且要突显本地的特色,即资源特色、民俗文化特色、自然环境特色等,在突显特色的基本上,要尽量地维护本地的资源与自然环境不会受到环境污染,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进而搭建凸显农业特色的自然环境资源节约型综合型发展服务平台。

 1.4产业融合度较低,将多元化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就是指不一样产业的互相交叉式结合,进而产生新产业的一种动态性发展全过程。农业型特色小镇的基本建设关键取决于农业,在现有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产生农业骨干企业的领头羊,融合其他产业,进而产生以农业为核心的多产业融合。但是,目前农业型特色小镇基本建设为追求迅速的经济收益,将基本建设重心点从农业转为其他产业,最广泛的便是房地产业、旅游业发展及其食品类服务行业等,由于这种产业的经济收益高而且快,能够突显本地的XX功绩,因而就变成了农业型特色小镇的优选,未将农业发展起来,契合不足。此外,一部分的农业型特色小镇仅发展农业,仍未发展如服务行业、旅游业的其他产业,这也一样会导致农业型特色小镇的产业契合不足,不可以合理和平衡的发展。

应对目前农业型特色小镇产业契合不足的难题,应当积极主动结合多样化产业。应当坚持以“农业为核心,其他产业辅助”的发展方式。具体来讲,要全力增加农业的主导性,持续资金投入和技术性去帮扶和发展农业,保证农业处在发展行为主体影响力。除此之外,要井然有序发展加工制造业、工业生产、旅游业发展、服务行业等,这类发展要根据农业基础,引进以上产业。比如,能够根据本地旅游资源优势和历史人文特色、文化内涵等,进行开展具备本地特色的旅游业发展,完成“旅游+农业”的迅速发展。引进加工制造业要根据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上,切忌对自然环境造成毁坏与环境污染,进而产生“加工制造业+农业”的方式,进一步将农业产品深层次生产加工,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农业产品的使用价值。

 2影视城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也越来越大,对旅游需求的多样性也越来越多样化。影视行业近几年快速发展,人们目前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电视观影,而是对实景体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对影视城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目前中国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建设影视城这种特色小镇,但在发展过程中许多影视城旅游项目无法盈利,据统计,全国已有影视城数量达1000多家,但许多影视城已成为一座“空城”,百分之八十以上影视基地处于亏损状态,百分之十的影视基地持平发展,仅有百分之五可以做到真正盈利,面临巨大的挑战,没有自己的特色无法吸引外来游客。在我国影视城经历三十多年的发展,不论是总数或是经营规模都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可是所存在的不足仍不可忽视,如欠缺有效整体规划,在影视城发展全过程中普遍现象为剧而建的状况,北京平谷飞影视城在《武林外传》热播电视剧关注度消退后发展市场前景慢慢暗淡,遭遇动迁的情况,这也是在我国很多影视城运营亏本的关键缘故。影视城旅游小镇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旅游产品极具地域特色,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条,具有实力充足的投资主体以及有效的宣传。

表 2中国十大影视城经营概况

名称 经营状况 发展模式
横店影视城 良好 影视产业化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良好 旅游服务为主
同里影视基地 为保护文化遗产,2000年以后减少剧组拍摄 旅游服务为主
象山影视城 扩展发展中 影视拍摄+旅游观光
上海影视乐园 影视拍摄市场较稳定 影视拍摄+旅游观光
长影世纪城 开园8年累计接待游客700余万次 旅游业务为主
北普陀影视城 旅游接待呈下滑趋势 影视拍摄+旅游观光
涿州影视城 亏损,2010年转制 影视拍摄+旅游观光
焦作影视城 亏损,2004年整体出让 旅游观光+影视拍摄
中山影视城 亏损,2010年挂牌转让 旅游观光+影视拍摄

资料来源:笔者整理

 2.1横店影视城成功效应

横店影视城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横店镇,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影视产业试验区”,被X好莱坞杂志称为“中国好莱坞”。从所处位置来说,横店地处长江三角洲,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对外开放程度极高,自主创新能力极强。截至2019年,长三角人口达2.27亿,在经济程度和人口密集程度如此高的区域,影视城的客源就有了极大的保障。横店距离上海、杭州、温州和义乌的交通便捷,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区域对横店旅游有着推动作用,横店影视度假旅游在促进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 2.1横店影视城历年旅游人次

17743bb9911b24c4ac3a0b59123e7c84  资料来源:根据横店官方网站数据整理

横店影视城的发展促进了东阳市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促进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的调整。在浙江省东阳市,影视旅游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影视旅游同时也带来了周边其他行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就业和经济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区域经济生产、生活各个方面提供了不计其数的就业岗位,同时吸纳横店镇附近剩余劳动力,是周围居民参与到旅游业中去。根据横店影视城官方数据2019年横店影视城共接待中外游客1918万人次,接待电影电视剧组310个[1]。

表2.1横店影视城主要构成

景点名称 占地面积 承载量
清明上河图 600亩 60000人次
明清民居博览城 1000亩 50000人次
华夏文化园 600亩 50000人次
屏岩洞府 3000亩 2500人次
大智禅寺 300亩 30000人次
秦王宫景区 800亩 60000人次
明清宫苑景区 1300亩 72000人次
梦幻谷景区 500亩 60000人次
广州街香港街 600亩 40000人次

资料来源:根据研究报告整理自制[2]

横店的成功还归功于影视媒体的营销和推广,从而提高了横店的品牌知名度。在横店的基础建设初期,以免费场地向剧组开放的方式来吸引许多电视和电影摄制组进行拍摄。拍摄开始后,它还改善了影视城,在电视电影播出后也间接对影视城有了宣传,电影城声誉吸引了大批游客到浙江横店观光,不断提高了影视城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其旅游产品具有特色,而已确立的是发展趋势的精确定位。自从第一部电影《鸦片战争》于1996年在浙江横店拍摄以来,横店集团愿意投入大量资金完成十个精巧的旅游景点,例如十大名画之称的清明上河图、以夜间影视体验为主题的梦幻谷、以咸阳宫为蓝本仿建的秦王宫等景点引来了非常多游客。影视制作和度假旅游是浙江横店的两大主导产业。横店影视城充分发挥影视城优势,满足游客的体验和参与感,标新立异,推出“拍一天戏,当一回演员”和“参与影视制作”等旅游产品,根据不同性别、年龄和群体的需求推出相应的产品和项目。例如在假期向学生群体推出票价减免政策,对机关单位人员推出红色旅游项目,将人员需求与产品进行匹配,做到了旅游产品和文化结合。

 2.2东平水浒影视城发展困境

水浒影视城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因拍摄电视剧《水浒传》而得名,其发展定位为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以水浒文化为主导,打造“影视+旅游”的发展模式。根据相关资料分析,水浒影视城的建设仍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产品特色不鲜明、文旅结合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在文旅小镇发展道路上失去了其自身的特殊性,距离可持续发展的小镇出现了偏差。

东平水浒影视城的个性文化艺术不突出,商品水平低,产品同质化现象显著。在这个发展阶段,水浒影视城的大部分旅游产品都局限于单调、静态和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对所具有的白酒文化、乡村文化、市井文化、饮食文化和水浒文化的挖掘不足。虽然水浒影视城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但小镇上尚没有与休闲旅游紧密结合的休闲娱乐产品和休闲度假产品。目前影视城的建设仅停留在表面,缺少小镇所具有的个性文化,文化与环境结合度不理想。文旅产品的体验性较低,和其他地区小镇无异,容易使游客产生审美疲劳,即使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鹅蛋刻画也没有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最终还是服务业,度假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是旅游业发展软件设施。旅游业中优秀人才的数量即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是否可以成为长期发展趋势。根据东平县文化和旅游局统计,只有约十万名度假旅游从业人员,不能满足于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大多数度假旅游从业者都集中在旅馆、饭店和旅游胜地。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系统化水平不高,他们大多数是高中以下学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较少,少于从业总人数1/3。度假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规模和素养水平也迫切缺乏。为了稳步发展水浒文化旅游的业务规模和质量,有必要加大人才支持,发展和扩大从业人员的业务规模,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接待水平。

  2.3影视城模式发展经验

丰富旅游产品,完善旅游产业链。随着旅游业不断发展,游客的要求也形成了巨大的转变,而这类转变的要求,旅游业发展的从业人员也要紧跟时期的发展,开发设计出更具有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健全影视旅游的全产业链,让旅游者在享有幸福的自然美景全过程中,参与到影视产业基地的各种各样新项目内,感受影视文化旅游特点。目前在我国传统式的影视旅游产品依然较为单一,方式也相对性固定,一般游客都仅仅进到影视城参观影视城的房屋建筑,难以真正参与到在其中。要想摆脱那样的发展趋势,就应当敢于创新,让旅游者真正参与到影视剧的情景中,打造出新鲜影视剧日常生活气氛,提高影视剧拍摄产业基地对游客的吸引力。此外,还可以开发设计影视小故事旅游项目,以及举行影视节庆贺主题活动来吸引住游客。

丰富文化内涵,增加创意项目。我国许多取得成功的影视产业基地都是会把影视旅游和历史人文融合在一起,以影视著作为背景,让大家从影视著作中领略到自然美景及其浓厚的文化内涵,运用这种方法能够更强的吸引住旅游者进到影视产业基地参与主题活动。对于影视城而言,文化底蕴非常重要,若缺乏文化底蕴影视城的发展也将遭遇发展瓶颈,无法得到影视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全方位的发展旅游特色产业链,将影视剧的知名度和中华传统文化合理结合,展现出文化旅游的特色。每个影视城应要有其本身的特色,以此来吸引住摄制组和游客。在运营过程中,经营主体可以邀约曾在此处拍摄影片的明星来此宣传,以提升影视城的名气。另外可以让游客参加到影视城所举行的各种各样主题活动中去,让游客做已经拍摄中的影视作品的跑龙套,或排练一些短剧剧本让游客扮演,以提升游客的参与度。

 3古镇模式

古镇旅游经历多年发展之后,逐渐出现了同质化、过度商业化的问题,古镇旅游竞争愈演愈烈。古镇旅游景点在我国特色小镇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古镇也确立了自己的发展特色,古镇是城乡之间一种人文聚集,具有当地经典的文化特色。据统计,我国具有百年历史的古村镇达220个,但是当前从大部分古镇的发展情况来说,许多古镇出现了千镇一面、同质化程度较高的局面,部分古镇仍停留在拍照观光的层面,历史文化挖掘不够。目前成功的古镇具有以下特点,以历史文化发展古镇,充分挖掘古镇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具备核心竞争力,古镇与周围居民相融合,零距离参观古镇,充分宣传推广,知名度较高。本节根据古镇所具备的资源和特征,分为全方位开发模式、重点特色开发模式和参与开发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古镇需要具备历史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够称之为真正意义上得到古镇。

表 3古镇开发模式

模式类型 特点
全方位开发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旅游资源价值高、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经济条件好的古镇。
重点特色开发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旅游资源价值高、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区位、经济条件相对一般的古镇,重点特色开发模式针对本地区最有特色、价值的旅游资源进行重点开发,着重培养古镇的特色文化品质,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魅力,用自身特有的文化及美景吸引远距离游客前来观光。
参与特色开发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经济条件及交通区位条件好,但旅游资源价值低的古镇。具体是指古镇的旅游资源具有普遍性,文化底蕴一般,自身景观与风景优美的古镇也有差距,但所处区域经济发达,可以满足周边居民对节假日旅游观光的刚性需求,这类古镇的开发以注重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为主,在开发过程体现旅游项目的观演性、娱乐性、互动性、可参与性环节的设计。

资料来源:整理自制

3.1历史文化立镇,具备核心竞争力

历史古镇有着独特的历史资源,这本是它与其它城镇发展的最大优势所在,关键也在于古镇能否合理依托于资源转变经济模式驱动式发展,吸引住外来游客慕名来访以推动当地旅游业持续发展。这也就是历史古镇遇到的历史资源传承和发展相协调、相匹配、谋创新的核心点。当前,我国旅游已经进入休闲旅游时代。古镇旅游是以休闲娱乐及文化体验为重点,因此深层次发掘和提炼出古镇的文化底蕴,提升游客体验已变成古镇度假旅游品牌文化建设的生命。许多古镇因为小巷建造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准类似、自然地理标准和自然环境相仿等缘故展现出千镇一面、单一化程度高的局势。部分古镇的景点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旅游观光照相,对蕴涵文化艺术的开发设计较为不光滑。有一些景点仅仅挂个铭牌,编写一两句简易的详细介绍就算是开发出去,没有深层次、品牌形象地详细介绍该景点的前因后果,无法造成游客的共鸣点。另外,欠缺体验游也是比较广泛的状况。一部分古镇没有高端的旅游策划和艺术创意旅游商品,只是借助传统式古镇的核心吸引物—古建筑群、古巷、古代建筑的观赏价值来达到游客的度假旅游要求。因而,许多古镇度假旅游依然停留在“走马看花”的浅显环节,欠缺能吸引游客的深层景点,造成古镇的停留时间较短、再游率和满意率都受到非常大影响。

 3.2与周围居民相融合,可以零距离参观古镇

古镇旅游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具有当地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原住居民搬出古镇就会使得古镇失去原本的味道。例如李庄古镇位于李庄镇的中心区域,李庄镇XX、李庄中学、李庄小学、卫生所等机构均位于古镇范围内,在古镇内也居住着大量的居民,可以说李庄古镇就是李庄镇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李庄古镇不收门票,只在部分景点才收门票,且景点门票实行套票制,只需花费25元就可以参观李庄古镇的8个核心景点。李庄古镇景区虽然是古镇保护区,但同时也是居民生活起居的地方,有居民的古镇才是有生活气息的古镇,才是有活力的古镇,也才能传承古镇的传统意境。同时,居民的生活常态也可以吸引游客关注。一方面,居民们照常过着惬意的生活,无拘无束;另一方面,游客游览古镇时,看看居民的“腰门”,拍拍家养的小猫与居民门前的小花,游客可以直观的体验到居民的生活,实现无障碍的交流互动。游客可以融入到古镇的文化氛围里,体验到古镇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意境。李庄古镇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配套设施等硬件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宜宾周边也具有比较高的知名度,2019年李庄古镇旅游接待游客达400多万人次。

表3.2李庄古镇2015-2018年旅游数据

游客数量 门票收入 旅游收入
2015年 176万人次 50万元 46000万元
2016年 340万人次 71.8万元 80200万元
2017年 382.6万人次 219.001万元 102000万元
2018年 407.4万人次 297.3万元 114000万元

资料来源:整理自制

 3.3保持古镇原貌,展现古镇真实性

古镇最大亮点就是至今还保持得相对较好的古朴的青砖灰瓦、木质结构的建筑,但经过岁月的洗礼和人为的因素,古镇的风貌也会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XX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聘请经专门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对建筑物进行定期检查与定期维护,对于破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补,防止因风吹、日晒、雨淋等对古建筑的进一步损坏。在修复的过程中切实遵守修旧如旧原则,要将现代建筑技艺和古代先进技术有机结合,保证修复的各种物品不管大小均能保持原有风格。古建筑最怕发生火灾,一旦发生将是灭顶之灾,所以一定要做好安全防火工作,古镇内所用电线电器均要符合安全用电要求,在不影响古镇风貌前提下安装各种灭火装置,并建设一支反应快、素质高、有担当的专业消防队伍。XX与企业要在环境的保护上投入足额的资金支持,科学设置方便使用的垃圾回收站点,最大程度美化环境,尤其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古镇民众和游客保护古建筑的意识,切实保持古镇风貌,全面呵护梦境家园。

 3.4利用互联网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善用“互联网+”,拓展营销渠道。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品牌营销以及广告推广,旅游营销也是扩大销售,提升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全国百年历史以上古村镇数量达220个,但从知名度上来说,许多古镇同浙江乌镇这种著名小镇相比,在知名度和美誉度上仍存在较大差距。这就需要一般古镇进行品牌的塑造和宣传,古镇品牌的塑造有利于提升旅游品牌的竞争力,游客在进行旅游产品选择时依赖于旅游目的地的宣传信息和品牌形象做出判断,旅游者为了降低风险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度较高和美誉度较高的旅游产品。网络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可以借助一些重要节日的宣传,节日散播对旅游目的地吸引住游客注意力具有重要传播效果。大中型节事活动的举行和宣传策划不但能够快速吸引住游客以及群众关心,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名气,并且是展现民俗风韵和承传乡土文化的突破口。因此,许多古镇都把节事活动作为品牌推广的一个闪光点。

结 论

特色小镇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传统城镇化弊端不断显现的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建设为城镇化的快速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人们不断产生的新的消费诉求也通过特色小镇得到满足。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小镇自身文化内涵与本土特色产品的培育,使其在特色小镇建设中与经济发展密切结合,提高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能力。特色小镇的建设还要形成新的模式,建设生态环保型特色小镇,培育自身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为目标,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特色小镇文旅游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有代表性的三种发展模式,农业产业园模式、影视城模式和古镇模式,结合三种模式的特征、现状,寻找其中可借鉴之处,探讨了模式的可行性。

通过全文的分析,特色小镇的建设要进一步巩固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特色小镇的成功模式不是单一的,影响成效的核心因素通常是创新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因此特色小镇建设时需要考虑小镇的实际条件,对各项资源合理运用和规划配置。

 致谢

四年光阴转瞬即逝,终于在这一刻我完成了在大学的最后一课毕业论文,在山东交通学院的四年我收获了许多,有美丽的校园,和蔼的老师,友善的同学,正是有了他们,大学四年的时光让我格外难忘。

本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老师从论文选题、写作和反复修改中对我们悉心指导,在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悉心的指导建议下我的论文才得以完成。感谢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我论文的指导,在此,我由衷的向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

感谢大学四年的时间中孜孜不倦教导我的老师们,是你们的培养让我渐渐成才;感谢陪同我一起学习和成长的同学们,是你们的友谊让我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感谢一路走来呵护我成长的父母,你们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无私支持是我不断努力的强大动力。

在交通学院度过了有意义的大学四年,这将是我一生的宝藏,感谢所有人。

 参考文献

[1]冯斌.国内特色小镇研究综述[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08):187-188.

[2]石燕香.特色小镇的研究综述和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21,41(09):34-39.

[3]张胜利. 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

[4]伽红凯,王雨霏,邹铃,纪潇雨,李亮.中国休闲农业研究综述[J].天津农业科学,2016,22(02):64-68.

[5]陈晶波.影视基地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以横店影视城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29(04):117-119.

[6] 张建萍. 浙江省影视产业基地发展研究报告[D].浙江工业大学,2020.

[7]张光华,雷跃磊,卢素芳,熊舟翼,徐洪亮,张中春,李波.武汉旅游休闲农业发展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05):208-209.

[8]李艳萍.古镇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以西来古镇旅游规划为例[J].福建建筑,2021(03):1-5.

[9]李雪香,林进益.武夷山观光休闲产业创新策略研究[J].北京文化创意,2021(01):31-40.

[10]林峰.特色小镇运营盈利模式[J].中国房地产,2021(05):52-54.

[11]刘晋焘,王文磊.太原市休闲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21(03):32-35.

[12]马晶宝.影视旅游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研究——以横店影视城为例[J].北方经贸,2021(01):156-157.

[13]刘亚玉.长三角地区影视基地的发展转型[J].中国电影市场,2021(01):25-30.

[14]周宝伟. 常州市特色体育小镇老年人群健身行为特征研究[D].苏州大学,2018.

[15]张丽敏,何红桃,梁莎莎,李金娜.张家口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研究[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04):14-16.

[16]侯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古镇旅游开发研究[J].名家名作,2020(12):22-28.

[17]常直杨,李俊楼.基于网络关注度视角下旅游需求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周庄古镇为例[J].电子商务,2020(12):1-5+18.

[18]闫爽.旅居养老型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模式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0(35):191-192.

[19]贺桂欣.我国特色小镇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22):236-238.

[20]贾丽,王文琴.皖南地区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研究[J].当代经济,2020(11):66-69.

[21]Yufei Zhang,Xin Wei,Yue Ma. The Generative Logic, Practical Processes and Promoting Strategies of Chinese Sports Featured Towns[J].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2020,2(8).

[22]Jiajia Gong,Luuk Boelens,Chen Hua. How Can China Achieve Economic Transition with the Featured Town Concept? A Case Study of Hangzhou from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J]. Urban Policy and Research,2020,38(3).

[23]Miao,Phelps,Lu,Wang. The trials of China’s technoburbia: the case of the Future Sci-tech City Corridor in Hangzhou[J]. Urban Geography,2019,40(10).

[24]谢宗运.中国影视旅游研究述评[J].当代旅游,2019(11):123-124.

[25]Julie T. Miao,Nicholas A. Phelps. ‘Featured town’ fever: The anatomy of a concept and its elevation to national policy in China[J]. Habitat Internationa

特色小镇文旅业模式研究

特色小镇文旅业模式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7月22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6586.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7月22日
Next 2023年7月2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