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当前我国的老年人口老龄化严重程度不断逐步提高,老年居民群体的实际人口流动总量也在不断快速攀升。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身体功能的下降和衰退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医保等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医养结合”相关的养老机构现阶段已经无法完全满足这些老年群众的需要。因此,“医养结合”这一类型的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服务管理方式发展为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青岛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发现其步入进入老龄化阶段与预期相比提前了接近12年,而在探索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的过程中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挑战也是在所难免的。
该文章通过对“医养结合”为主要服务的养老服务模式的调查研究,探究其对地区性养老的积极性成果与不足,并探究其是否可以进行全国性的推广,本文通过四部分层层递进通过对比青岛市现有的养老机构模式,再进行定量分析“医养结合”的优点与不足,进行理论的验证。
关键词: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模式
前言
随着银色浪潮的来临,家庭4-2-1模式逐渐形成,家庭式养老压力加大,机构养老在此时发挥了关键作用。作为首批试点的城市,青岛市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医养结合”式机构养老服务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不断衰弱,医疗服务也显得尤为重要,以至于我们不得不考虑采用多种模式并行的举措。青岛由于其不断加快的老龄化进程而在探索“医养结合”的模式中走的较为靠前,因此在现阶段,探索和研究结合青岛实际情况所采取的“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具有重大意义,为相关技术理论和应用提供了数据依托和参考。
在发达国家,养老服务制度相比于我国的养老模式较为完善。1997年,《平衡预算法》提出了老年人全包服务项目,这个项目是X医疗卫生领域最著名的探索,也是X主要的养老模式[]。这项计划是XX为老年人提供综合医疗护理,为残疾和半残疾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看护和医疗康复服务,是X最实用的长期护理制度。英国实行全民免费医疗的保险模式,由XX赞助,主要由国家收入供资。XX主导的国家卫生服务(NHS)由三个层次组成[]。1997年12月9日,日本众议院正式审议通过《护理保险法》,于2000年正式生效。日本对各职业养老服务机构的基本服务模式内涵分别进行了明确界定,从而有效地充分满足了日本老年人消费群体各种多样化模式的基本养老服务要求[]。
xxx于2015年下发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进行了工作的总体规划,实现了资源共享的医疗卫生服务和老年保健服务,并提供制度保障的顺利发展医疗卫生服务和老年保健服务。首先,研究了“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服务模式的概念。张维嘉指出,“医养结合”的医疗服务管理模式所指的是由各种专业机构共同提供的为老年人日常护理保健和其他老年护理保健服务和医学康复和其他医学服务,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家庭和老年人越来越广泛而多元化的医学服务需求。其次,对“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难度和困境进行了研究。由于该模式未推广市场还处于观望态度,并不能引起企业与主体之间的参与热情,由此带来的问题就在于前期需要大量的金钱物力与精力的投入,让市场做出选择。再就是国家层面的认可度问题,法律是否完善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1绪论
1.1研究背景
2019年统计数据指出,直到2019年底,青岛市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0.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23.2%,其中80岁以上的无法自理的老人超30万。人口老龄化水平比全国高6.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目前青岛市的老年人口群体在老龄人口的年规模增长方面正在不断快速扩张,老龄化的严重程度也在进一步加剧[]。
从现实层面与理论层面看,老龄化是每个国家必须面临的问题,而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所面临的老人潮也会更加凶猛,问题就在于医疗系统不能满足要求,医疗资源的分配从长远来看是很难进行均等分配,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不能合理利用资源,市场乱象多,XX引导作用不足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相较于发达国家偏低,本文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在青岛市的扎根情况与解决措施,研究其潜在性的以及现实性问题,并给予相关的建议与要求,为相关的技术和相关的理论提供数据支持。以青岛市“医养结合”型机构的养老服务模式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养老模式在青岛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从福利多元化的角度,明确XX的权力和职能,明确市场和社会组织在“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中起到的作用,如何合理的利用公共资源进行养老服务,就必须要彻底突破“医养结合”的管理体制将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为我国养老服务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1.2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1.2.1养老
养老服务主要是为一些缺少孩子陪伴的老年人,提供一定的必要的日常生活服务,以此来满足这部分老年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在本文中,养老服务主要所指内容是日常护理服务、医疗康复服务、精神慰藉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结合。
1.2.2机构养老与养老机构
机构性养老服务是目前我国特殊的养老服务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泛指将老年人安置在住宅以外的各种特殊养护设施。养老机构就是该组织负责养老服务的载体,是泛指为残疾人提供日常生活照顾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而机构性养老是现代社会主义养老模式发展的具体表现。
1.2.3医养结合
2013年,xxx正式颁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为促进我国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快速发展,医疗机构应积极给予养老机构政策支持,大力发展现代养老服务,探索出医疗机构与老年人的融合服务关系。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可以有效地解决医院中的老年人床位一床难求的处境,以此来满足了老年人健康养老的需求。
本文参照学者对“医护结合”的定义,将其界定为:“医护结合”着眼于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有效衔接,重视“护理”与“医疗”的结合。
1.2.4理论基础
本文主要内容是基于X社会福利的文化多元主义经济理论和马斯洛的社会需求主义理论,结合起来进行课题研究的,通过建立协同开展合作的创新机制,使“医养结合”的医疗养老管理服务模式涵盖面更加广阔,并做出科学的改变使其能够在不同地区都能存活的科学模式,并满足我国老年人的文化多样性养老需求,构建健康医疗养老管理服务的新模式。
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研究内容
本文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是现状分析,第三部分是对青岛市现有的养老模式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医养结合”模式存在的困境,第五部分是提出对策。
1.3.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文献的深入研究进行归纳,深入分析当前的水平,为自己的观点提供落脚点,能够形成有根据的趋势,并提供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支持。
(2)问卷调查法。通过测量对问题进行定量性分析,通过搜集大量资料,使问题定性定量更加详细,可以更好更快的找出想要得到的问题的答案。
2现状分析
2.1青岛市“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基本情况
现状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青岛市“医养结合”类型的机构养老服务模式进行概括:青岛市XX政策支持情况,基本实施情况,现阶段下的实施概况与遇到的关于机构配置问题与要求。
2.1.1政策支持情况
青岛市人民XX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青岛市医护结合服务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从资金、用地、人才等方面发布了30项支持医护结合项目发展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2018年8月,青岛市人民XX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创建省级“医护结合”示范城的实施意见》[],并结合青岛市经济发展实际,提出了建设国家级示范生态城的建议。在明确“医养结合”六种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特点和优势,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大数据来实现智能化养老。青岛市作为率先采用“医养结合”作为养老服务的试点城市,在探索途中面临的问题都将是未来更好养老模式的垫脚石,并且青岛市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推动养老模式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1.2基本实施情况
2016年,作为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青岛市的“医养结合”模式广受全国关注。青岛市非常重视本市人口老龄化情况,在XX及政策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积极建设养老机构。根据青岛市目前全国最大的综合养老服务机构综合资讯信息服务平台“青岛养老网”的数据统计,青岛现在已经累计拥有259家现有综合性专业养老院,在青岛市市府政务网站上查阅的相关数据进行了解得知,2016年底所公布的青岛市现有综合性专业养老服务机构10家名单中,青岛市总共已拥有196家。截止到2018年底,青岛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数量达到240家。
2.1.3机构设置要求
首先,对于机构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较为严格且详细的要求。其中重要的一条为为那些仅能够提供长时间的日托、居家服务或者短期照顾等护理服务的公益性民间社会团体,不必再需要获得由其自己办理的养老机构建立的许可。
其次,如果在养老服务机构中增加了一些医疗设施,或者是在医疗机构中又增加了一些养老设施,不再是必须需要在地方进行依法登记,就可以配合原有的老人照拂机构、医疗卫生组织共用事业单位、社会服务组织或者是企业的法人。
最后,是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性要求。“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人员应该首先在具备与医疗养老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应取得相关行业要求的准入资格,并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和相关培训。社会工作者应当持有国家认可的老年护理从业资格证书,并通过老年护理相关专业培训。老年护理人员应当通过老年护理专业培训并取得从业资格证书。
2.2关于青岛市养老机构的调查设计
2.2.1调查问卷设计
首先,需要确定该问卷的目的和原则。五个指标组成第一级的指标系统,定义每个变量的特征和内涵,然后按照其具体的内涵来确定其具体的维度,共20个特征和维度,形成第二级的指标系统。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老年人在家中入住机构时出现的原因及其在入住后关注的问题,分析养老服务模式的优缺点。
其次,设计了调查问卷的初稿。第一,人口变量的选择。第二,满意度变量选择的依据和参考。根据青岛市的实际情况,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对调查问卷中的回答做出了总结和梳理,参考之前学者所做的相关问卷。从家属及老年人出发,了解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以此来为“医养结合”相关类型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更精准的前进方向,避免出现所建立的模式不符合大众的切身利益,不符合现阶段的国家既有战略方针,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情况。第三,形成正式的调查问卷。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服务满意度;第三部分是老年人选择“医养结合”的情况机构。此外还设置了前言,说明了本问卷的目的和填写要求,并对填写问卷的被调查者表示感谢。
最后,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处理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总结了老年人进入养老服务机构的根本原因,以及在入住养老服务机构后的后顾之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医养结合”这一机构在养老服务模式下的发展困境。
2.2.2调查对象选取
本研究选通过随机取样法选取共12家以医养结合为基的但模式不同的养老机构进行调查,“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签约”型养老机构各4家。调查人员可以在其他残疾人家属的协商帮助下,由其他家属代为残疾人如实地填写一些问题。
2.2.3调查结果收集
收集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为居住在“医护结合”型养老机构的750名老年人,165名工作人员和15名管理人员。共向参与者发放问卷930份,并现场进行了回收。总计共回收了589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65份,有效问卷率50%。
2.3调查结果及分析
对于入住“医养结合”类机构的老人基础状况、老年人满意度状态、老年人所选择的“医养结合”类机构进行养老服务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和分析如下。
2.3.1入住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将随机取样抽取的360名老年人,作为本次调查的核心样本。将这部分老年人的基本状况汇总如表2.1所示。老年男性共188人,占调查对象总数的52.22%。由表可知未有伴侣陪伴的老人占总数的50.55,文化较低的老年人占比65.55%,这部分老年人的经济水平不一,一部分来自乡村城镇的老年人在年老以后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该部分老年占比11.9%,这类老人进入养老院的途径,有XX的补贴等政策支持,前半生的储蓄,以及子女代为支付,由此可见城镇乡村老年人的进入门槛较高,在对老年的身体健康的调查中发现老年的人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的概率占了76%。
表2.1调查样本基本情况汇总表
类别 | 频数 | 百分比 | |
性别 | 男 | 188 | 52.22 |
女 | 172 | 47.78 | |
年龄 | 50-59 | 38 | 10.56 |
60-69 | 155 | 43.06 | |
70-79 | 104 | 28.88 | |
80及以上 | 63 | 17.50 | |
婚姻状况 | 已婚且有配偶 | 178 | 49.44 |
丧偶/离异 | 121 | 33.61 | |
未婚 | 61 | 16.94 | |
受教育程度 | 小学及以下 | 124 | 34.44 |
初中 | 112 | 31.11 | |
高中 | 79 | 21.94 | |
大专及以上 | 45 | 12.50 | |
收入状况 | 500 以下 | 43 | 11.94 |
501-1000 | 60 | 16.67 | |
1001-1500 | 66 | 18.33 | |
1501-2000 | 101 | 28.06 | |
2000 以上 | 90 | 25.00 | |
患病情况 | 0 | 68 | 18.89 |
1 | 90 | 25.00 | |
2 | 126 | 35.00 | |
3及以上 | 76 | 21.11 | |
子女数量 | 0 | 65 | 18.06 |
1 | 29 | 8.06 | |
2 | 97 | 26.94 | |
3 | 111 | 30.83 | |
4及以上 | 58 | 16.11 | |
入住养老院的经费来源 | 子女支付 | 123 | 34.17 |
退休金 | 98 | 27.22 | |
XX拨付 | 10 | 2.78 | |
个人储蓄 | 87 | 24.17 | |
养老金 | 42 | 11.67 |
2.3.2满意度各维度具体情况
(一)各维度满意度结果
将计算的二十个具体维度的满意度,如下图 2.1 所示方式按照从大到小进行排序,从图中可见,老人的主要抗拒点在于收费,主要原因还是大部分老人不再有固定收入来源,其次是对于护理人员的数量有较大的不满。另一方面,在“医养结合”服务开展后,由于慢性病患者居多,对于开药的便利程度有较大的需求,机构也提供了较高的便利性,满意度很高。
图 2.1各维度满意度结果图
(二)日常照料服务满意度具体情况
从下表可以得出结论,“养中有医”在调查的四个维度中的满意频率均为最高,医养签约在四个维度最均衡,不偏不倚。
表2.2满意度调查
(二)医疗康复服务满意度具体情况
如下表2.3所示,在开药便利的维度三看,“养中有医”满意度最低,但三种方式的满意度均较高在常规体检服务中医中有养的满意度要远远高于另外两种模式,在基础疾病的维度中,“养中有医”满意度最低仅有66%。
表2.3 医疗康复服务满意度情况表
(三)精神慰藉服务满意度具体情况
如下表2.4所示,根据老年人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由表可知对于文娱活动的开展情况可知“医养签约”满意度最高能达到85%,尤其是在开展心理健康讲方面,老人对于三者的满意均较高,对于指定入住计划可以看出“养中有医”处理的很差满意度仅有55%。
表2.4精神慰藉服务满意度情况表
2.3.3老人选择
老人挑选“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情况机构的原因是一道多项选择题,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不合适,调研结果以下表2.5所示。经综合分析可知,老年人选择入住“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原因的关键在于这种模式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近而使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表2.5 老年人入住机构原因情况表
在养老机构所面临的基本问题方面,对于老人所关心的问题,调研結果如下表2.6所示。综合分析,收费较高问题是老人入住机构后担心的关键性问题。
表2.6 老年人入住机构担心问题情况表
3青岛市“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服务模式类型及特点分析
目前,青岛正在探索“医保结合”养老模式的六种类型,即“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养医签约,医联结合,两院一体,居家巡诊”。“医养结合”已得到普遍认可。对这几种管理模式的实际运行情况和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它们的优缺点,为总结“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签约”的困境奠定了基础。
3.1“医中有养”型机构养老型机构养老服务模式
这类养老机构在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的同时,并且使老年人生病后立即就医,还可以获得医务人员的专业指导。这种类型的机构是老年人的理想类型。
3.1.1入住老人基本情况
总结并计算了生活在“医中有养”机构中的老年人的基本状况,如下表3.1所示。居住在这类机构中的老年人的收入是乐观的,其中62.50%的老年人的收入超过1500。64.17%的老年人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病。他们大多数是病情严重的老人,在三大医院接受治疗后并没有好转。他们将选择“医中有养”类养老机构。这类医疗机构的综合医疗能力很强,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要。然而,医疗费用也很高,这要求老年人和他们的孩子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
表3.1 医中有养机构老人基本情况汇总表
3.1.2“医中有养”型机构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势
首先,“医中有养”式的医疗机构具有较高的医学技术水平,能够充分适应老年人、慢性病住院人员的需求。如下图3.1所示,老年人选择留在“医中有养”类机构中的主要原因是此类机构的医疗条件更好,健康康复服务更加全面,老年人对于基本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开药方便,日常健康体格检查,功能性锻炼等健康康复服务更加完善。
图 3.1 老人选择该机构原因人数情况柱状图
其次,老年人选择“医中有养”式医疗机构的主要原因是节省时间和成本,并使生活更方便,如图3.1所示。养老和医学资源的充分整合能够避免更多的老年人去医院,并且节省了很多的老年人及其家属的时间。留在这种管理方式的养老机构之后,专门的医学护理人员和团队就能够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准确地了解更多的老年人的实际生活需求,然后能够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养老和医辽护理服务,从而充分满足更多的老年人的双重生活需求。
其次,“医中有养”型的机构可以整合医疗,养老服务资源,提高其资源的利用率,可以有效地改善部分养老服务机构和医疗组织的运行状况。在我们的采访中,我们可以得知大型诊所的医疗机构已经人满为患,老年人因传染性疾病而长期居家或者住院,床位供应短缺。因此,在中小型医院建立一个养老服务机构来帮助吸引那些有着特殊专业照料和护理的需要,或是必须长期地住院治疗而从一些大型医院向另一些地区转移来治疗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了大型医院的管理和经营压力,也有效地充分利用了一些中小型医院的空缺和闲置资源,缓解了这些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经营状态。
3.1.3“医中有养”型机构养老
“医中有养”型机构的收费相比较来说三者中较高。相应的提供的服务也较好,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在建立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进行对基础配套设施的合理安排和人才招募,单一筹融资渠道造成的融融资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那些经济能力较差的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服务机构的工作积极性。
3.2“养中有医”型机构养老服务模式
“养中有医”型机构养老服务模式,是在原有各类养老机构的基础上,开设专业的医疗服务服务项目区域,完成养老服务与诊疗的融合。该机构设立专业的诊疗病房和老年人病房.以便残疾人和半残疾人老人能得到治疗。护理小组为卧床时间长,无法自理和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和康复促进,并为需要照顾的残疾人和老年人提供24小时护理服务。
留在疗养院的过程如下:家庭成员留在疗养院之前,可以事先仔细检查住院环境,以便了解治疗时间专护、老年照料病房等情况;决定是否入住疗养院后,医护人员就需要针对一些老年患者进行严格的身体健康检查和评估,来考虑他们的健康状况,填写健康评估单等。并向医疗保险中心报告以进行确认。在与服务人员的交谈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如果一个老年人在三个月内已经有了身体检验报告,他们就可以向其提交一份身体检验报告来进行评估。评估后,对老年人的医疗护理水平和方式进行了评估,双方签署了入院协议。机构为老人做入住前准备。
3.2.1入住老人基本情况
在表3.2中详细的列出了在“养中有医”该种机构模式生活中的老年人的基本身体情况。选择“养中有医”机构的很大一部分老年人同时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还有个很大特点是普遍收入低下,年收入不足1000元的老年人占比39.17%。住在这类机构中的老年人患各种疾病的比例相对较少,医疗体系仍然在不断完善,可以满足一些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表3.2“保健”机构中的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在入住养老机构之前,老年人的家属可提前几周或几个月来考察养老机构的环境,了解机构医疗护理区的具体情况;在决定入住前相关机构需要对老人的身体尽心全面的查体,尽可能多的了解老人的身体心理状况,并且和老人的家属进行详细的谈话,以此来了解老人的生活习惯等,填写评估和谈话记录表,将表格报至医保中心存档确,经过评定后即可确定老人的护理级别和护理的方式。
3.2.2“养中有医”型机构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势
图 3.3日常照料满意度总得分柱状图
如上图3.3所示,“养中有医”养老机构在提供家庭保健服务和个人清洁服务方面满意度得分最高。在进一步整合医疗资源之前,将会有闲置的床铺和退休金资源的浪费。与传统的机构养老方式相比,它极大地减轻了家庭负担,减少养老资源的浪费,使养老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3.2.3“养中有医”型机构养老服务模式的劣势
“如下图3.4所示,老年人对于该机构所提供的基础疾病方面的服务满意度很低,该机构所提供的的其他医疗相关服务满意度较其他几种机构满意度也低。
图 3.4 医疗康复服务满意度总得分柱状图
其次,“养中有医”这种模式的养老机构在心理辅导等方面老年人的满意度远远低于其余两种模式。调查发现,提供精神慰藉服务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够重视,虽然提供精神服务但服务人员不具备心理咨询的证书,且护理人员大部分为年龄较大的人员,也反映了该种模式的资金不足的问题。
图 3.5 精神慰藉服务满意度总得分柱状图
3.3“医养签约”型机构养老服务模式
“医养签约”是通过老人参与的机构为养老护理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协议,二者之间存在着固定的合作关系,
3.3.1入住老人基本情况
表3.3 医养签约机构老人基本情况表
如上表3.3数据显示,可以得出该机构所吸纳的老年人普遍收入情况相比于其余两家机构较好,而且子女数量普遍偏多有2个子女以上的占比83.34%,从侧面反映了机构收费高,
3.3.2“医养签约”型机构养老服务的优势
一方面“医养签约”式的机构相比于两外两种机构所能提供的医疗和护理服务更加专业。这一类别的养老机构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均是由医疗机构合作方提供的,双方各司其职,不定时提供医疗检查和提供医疗服务,相比于两外两种机构更加专业。另一方面,“医养签约”型机构资源整合的综合实力较强。如果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地理位置占主导地位,则该模式具有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发展优势。
3.3.3“医养签约”型机构养老服务模式的劣势
在该种模式下存在的养老服务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间缺乏具体责任管制制度,这就导致了双方责任界限不清晰,发生事故时责任被转嫁至老年人的情况很容易出现,而且一些医疗服务薄弱的机构无法提供足够的医疗服务。
4“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困境
在对青岛市“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主要特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三种类型的机构养老服务模式未来发展的主要困难。
4.1“医中有养”型机构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困境
“医中有养”类机构的专业护理和医院护理资格较高。但是,在这类养老服务机构中,不仅收费很高,缺乏对监督考核和评价的管理,而且其养老服务工作人员较少,护理工作人员少。
4.1.1机构基本费用较高
事业单位的基础性费用主要是指住宿床位费,伙食服务费,护理工作费和采暖服务费,由各级事业单位按照自身的情况来规定。青岛市的探索和实践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12年为残疾人建立长期医疗保障体系。第二阶段是在2017年建立残疾人制度,并进一步提前研究推行寿险缴纳支付模式。第三阶段是将现有的体系和服务模式进行升级。重点关注完全残疾和严重智力障碍的老年人,包括满足被保险人基本生活照顾的医疗和护理服务费,以及满足被保险人居民法律规定的其他医疗和护理服务费。虽然有医疗基金但在长期护理保险或者医疗保险报销的情况下,老年人仍然会需要自己承担高昂的基本费用
如下图4.1所示,老年人对机构收费的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医中有养”型机构所收的费用是几种机构中最高的,相应的老人由于观念问题,认为价格与服务不符,也就导致了对于收费的不满。
图4.1费用收取满意度总得分柱状图
综上所述,在大部分医疗费用报销的情况下,老年人每月需要支付的基本费用,如膳食、床位和护理费用,仍然超出了老年人及其家人和老年人的承受能力,但他们的家人对这笔费用的收取仍然持不满意的态度。
4.1.2监督管理评估体系不健全
目前由于我国长期养老医疗服务的行业监督和绩效管理主要是由XX部门共同来组织实施,尚未完全建立一套较为健全的服务监督与绩效评估考核管理体系。一方面,监督管理评价体系不健全。2017年12月29日,XX发布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对服务标准作了明确说明。对地方养老机构开展专项行动,对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进行专项整治。但尚未制定定量评价标准,检查验收的主观性强。检查后,对问题进行总结和报告,没有强制性的整改权。总的来说,对于养老机构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服务质量和评价虽然有所监督,但还不够健全。
另一方面,长期照顾护理服务的考核和评价体系仍然还不健全。与其他类型的机构相比,“医中有养”类型的机构更具有长期护理的资格,如果在这类机构中没有监督和评估长期护理医疗保险制度,那么其资源的分配是否合理或者其他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变得越来越大。自2018年4月1日起,青岛市开始实施“全人全责”的新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青岛市被保险人的护理需求分为六个等级:0级,1级,2级,3级,4级和5级。等级越高表明需要护理的程度越高,当达到3级,4级和5级评估水平并满足相应附加条件的人,可以享受护理保险待遇,致使部分有潜在残疾的老年人无法获得相应的护理。根据不同的级别可以给他们六个月的医疗康复期。到期后,他们需要重新评估其护理资格,以便更多的老年人能够切实的享受护理保险所提供的福利。但是,在调查中却发现,在一些老年人的病情得到一定的改善和康复后,仍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需要长期护理,但由于监管的缺失和资金问题,导致机构逃脱责任使得大部分老年人得不到应得的养老服务。
4.1.3养老服务人员数量紧缺
在调查过程中,调查了老年人对于护理人员的数量的满意度做了具体调查,发现“医中有养”的满意度最低,有15.00%的老年人或他们的家庭对机构中的护理人员数量非常不满意,医疗医护人员少导致无法为每一个老年人提供足够的医疗服务。
表4.1 护理人员数量满意度情况表
从总体的大数据来看,护理人员的数量较少,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护士比例较高的现象,也就导致了对于医护人员与入住比例的收费措施。1:8护理比率的床位费用为300,1:2护理比率的床位费用为600。由于护理人员的工资不高,很难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医中有养”行业,因此该组织采用了护理分级收费的方法。
一般而言,由于医院和家庭中老年患者的治疗时间和周期较长,长时间在医院病房内占用床位的现象比较严重,机构工作人员和病房的床位数量有限,难以满足老年患者的需要。通常,他们会处于一个已经坐满了床且正在排队等待的状态。“医中有养“缺乏动力,前三名医院对年轻人的需求远远高于其他医疗资源的供给。虽然医疗机构的实力雄厚,但很难担负起更多护理工作。
4.2“养中有医”型机构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困境
私人性质的“养中有医”机构更多,老年人的年龄略低。但是,主要的发展困境是缺乏转化动力和人员素质低下。
4.2.1转型缺乏动力
在转型过程中,养老机构缺乏动力,服务对象缺乏热情,员工缺乏参与热情。从养老机构转变为“医养结合”的大多数养老机构,只能提供一些日常护理服务,老年人群入住率低,无法满足低端老年人护理的需求服务。
图4.2工作人员对完善机构发展的建议情况饼状图
其次,参与组织服务的员工缺乏热情。如上图4.2所示,根据组织内员工的访谈记录,调查样本中60%的员工对组织的发展没有相关意见和建议,20%的员工表示他们会通过引进资金来发展,10%的员工表示他们希望增加护理人员的数量,另有10%的员工表示将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该机构的工作人员是最了解该机构的日常运作和老年人需求的人,但是大多数相关人员说,他们对该机构的发展没有任何建议,而且缺乏热情。
4.2.2养老服务人员素质较低
老年服务人员素质低下。在访谈和调查过程中,对“养中有医”类型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该组织中的大多数服务人员都是新人,他们在的工作经验还不够,其中将近一半的员工认为当前薪水太低,无法满足他们的期望,对优秀医务人员和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的吸引力较弱。因此整体服务人员的水平较低,并且缺乏专业人员,这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在生活护理、医疗、心理健康和精神娱乐方面的需求。
4.3“医养签约”
“医养签约”这种模式的主要发展困境在于小型养老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协议与合作,养老机构设置不完善以及医疗机构缺乏提供服务的热情。
4.3.1缺乏正确宣传引导
“医养签约”整合了社会养老资源,有效地解决了小型养老机构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但问题也很明显,整合的同时需要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管控。一方面,医疗机构缺乏合作、宣传和指导,医疗资源有限。小型机构对于此持有更加怀疑的态度,专业水准不够,也会容易出现管理事故。另一方面,对于该种模式的养老服务缺乏社会力量的宣传和引导。
4.3.2社会组织支持和参与度较低
社会组织的参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比如社会该方面的工作者、学校、慈善协会方面的参与,对“医养签约”类型的养老服务模式起到了主要推动作用。由于现代的医疗护理服务在不断向高科技化专业化推进,服务对象更加倾向于中青年和残疾人,护理对象的转变使得护理工作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技术标准。综合上述分析,现在的“医养签约”医疗机构发展的主要困境在于缺乏正确的宣传和指导,社会组织参与程度低。
5推进青岛市“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的对策
“医养结合”是将机构的专业养老医疗服务提供模式看作是一种面向社会化的专业养老医疗服务提供模式,需要其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供给,XX、市场经济组织和其他社会公益团体在其行业发展过程中都一直扮演着重要的主导角色。XX注重对机构的支持和监督,提升市场在竞争机制中的作用,将机构分级定位,承担起养老机构发展的责任。多元化的福利提供者各司其职,相互补充,形成了“医养结合”的机构养老服务模式。
5.1 医中有养:XX发挥主导作用
青岛市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机构越来越多,单靠XX来领导和监督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但必须保持XX在发展“医养结合”的机构养老服务模式中处于根本领导地位。
5.1.1 XX提供兜底式的机构养老服务
“医中有养”的服务费用很高,很多家庭不能负担的起,尤其是农村,而且对于大部分需要养老服务的老人,大多数处于贫困状态,为此青岛市对老年人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医养结合”发展的政策。
加大对各类养老机构的扶持资金投入,提供机构扶持服务及政策。XX可以奖励和鼓励收费低的机构去满足经济条件差的老年人的需求。推动配套服务的发展,借助XX建立养老和医疗服务的良好形象进而促进机构的发展。
5.1.2 建立完善监督评估反馈机制
2018年4月1日在青岛市实施全人全责长期护理保险后,参保单位职工均可以继续享受医学护理服务待遇及基本生活护理,其他参保单位居民则可以继续享受医学护理服务待遇。增加补贴后,XX还是需要建立健全监督考核评价反馈的机制,确保地方XX所得补贴的资金能够在实际运用。XX有权抽查组织服务情况,组织的监控录像数据、组织提供的服务登记形式等。
5.1.3 增加人力资源供给量
鼓励增加对全科医师和专职护理人员的供给。XX和各类学校积极建立健全人才培训体系,在促进人才就业等各个方面都要大力地给予政策扶持,鼓励各类高等教育院校和机构之间进行加强交流与合作。
5.2 养中有医:市场发挥促进作用
市场对于资源的配置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对我国养老护理服务行业领域的配套市场竞争引导机制中,实施了一个分层次的定位。明确“养中有医”的医疗机构老人养老护理服务经营模式的基本定位后,调动了养老转型的市场驱动力,抓住了发展机遇,建立了养老培训和专业教育服务机构,提升了养老服务者的工作积极性,在医疗机构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推进过程中也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5.2.1 进行分层定位,调动转型积极性
服务的参与者要找准位置,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不同的需求,可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要积极应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滞后、发展缓慢的问题,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以有效地保障提供基本养老服务、改善医疗服务为目标。市场应抓住这一机遇,通过招聘人才和作出合理的规划,促进智能老年人护理的发展。另一方面,建立信息平台和老幼平台的三方联动机制。养老服务行业发展迅速,需要引导正确的方向。
5.2.2 建立培训机构,提高服务人员专业性
现有的养老服务机构人才队伍不健全,多数的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和程度较低,从业者多,素质较低,年龄偏大,流动性较大。在地方XX进一步加大对养老服务产品供给的投入力度后,市场上也应该紧紧抓住契机,建立健全对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机构。
一方面,培训机构需要积极地探索和建立完善的培训服务课程途径,应当通过建立健全的培训服务课程,以培养综合素质强的老年医疗服务从业者。另一方面,加强与专家的合作,在养老服务人员之间搭建桥梁,聘请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医疗保障部门的相关专家到院校授课。
5.3 医养签约:社会组织发挥补充作用
“医养签约”机构的养老服务管理模式对于养老服务制度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地开展了社会组织自身所需要进行的养老服务宣传和教育,动员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仍然存在巡查失职、责任主体不明确等问题。
5.3.1 进行正面宣传引导
社会组织要动员自己的力量,充分发挥其优势,在全国各级社区范围内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文化宣传活动,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的尊老意识。一方面,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可以指导医疗和护理工作者正确地对待医疗巡逻工作的内容和属性,提高医疗巡逻护理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主体地位,提高医疗巡逻护理工作者的情绪和意识,增强其责任心。
另一方面,社会团体和组织可以通过自己的宣传来树立积极健康的品牌和形象,通过各种多媒体的宣传来吸引更多的个人或者是企业向其他事业单位和群众提供服务,通过各种多渠道的筹资方式来为“医养签约”型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和支持。
5.3.2 多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首先,志愿者们要积极参与“医养签约”养老服务。一方面,可以从各大高校引导和调动更多懂得医理的志愿者,同时各类养老机构也可以选择和各大高校志愿服务协会共同进行交流和合作,组织对懂得医理的优秀人才开展基础性的问诊或是健康教育讲座。另一方面,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也可以通过医疗保障养老服务志愿平台,将具备养老服务经验的医师与社工共同召集参与到“医养结合”的养老活动中,灵活地选择他们能够在养老服务期间和时段内所提供的服务。
其次,慈善机构和组织的力量要积极参与。基金会、社区和公益性团体等慈善机构都可以参与到XX的合作中,充分发挥职能,促进自身发展。慈善组织充分调动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参加的活动,通过各种新媒体和网络等方法进行宣传鼓励和倡导社会各界参与者的加入,使得慈善团体和队伍日益强大。
最后,社区工作者们积极参与其中。养老机构与其他社区医疗健康服务机构建立了深度的协调和沟通,由于其整体的医疗能力相对薄弱,这就需要其他社区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都被认为是我国养老服务制度中必须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机构养老与社区居家养老相互衔接、彼此促进、共同发展,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为了吸引大批优秀的医疗保健人员和企业提供支持。
结 论
文中以马斯洛需求层级基础理论为根本,从褔利多元化主义理论的视角对马斯洛需求层级基础理论开展了全方位的讨论和剖析。应用数据统计分析、调查问卷、采访等方式 ,剖析青岛“医养融合”型组织养老服务方式的有关扶持政策、实行现况和配套设施规定。并系统分析了青岛“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签订”组织养老服务方式的优点和缺点,在这个基础上,汇总出青岛养老服务方式的发展趋势。“医中有养”基本上花费较高,监管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老年人服务项目工作人员总数不够;“养中有医”转型发展驱动力不够,老年人服务项目员工素质稍低;“医养签订”欠缺恰当的社会组织宣传引导,社会组织的全力支持和参加程度低。对于这种难题,从XX部门供给、销售市场供给和社会组织供给三个层面明确提出了防范措施和提议。XX部门在“医中有养”发展趋势中充分发挥主导地位,给予身心健康多方位的养老院和健康服务,不断完善监管考评和意见反馈的体制,提升社会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供给。一方面,销售市场对“养中有医”的发展趋势具有了促进功效。另一方面,创建培训学校,提升服务项目工作人员的技术专业水准。社会组织在制订“医养签订“层面充分发挥填补功效。另一方面,建立培训机构,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社会组织积极开展积极宣传引导,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
致谢
时光匆匆,四年的大学生活也将结束。我们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也在实践中培养了逻辑思维,在阅读中开阔了视野。毕业论文的完成也即将进入尾声,从开题到进入正轨,都离不开指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在这里谨向那些给予我帮助和关怀的人们致以我最衷心的感谢。
要特别感谢的是我的导师对我的教诲与悉心指导。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悉心指导我的论文,从论文选题、收集文献资料、开始写作、不断修改查重,定初稿到最终的定稿,每一过程无一例外都倾注了老师大量心血。老师对我在写论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能及时地回复,并给出很多指导性的意见。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不仅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更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
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依然抽出宝贵时间审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老师和教授,以及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
参考文献
[1]周颖颖,薛兴利.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机构养老的新选择:医养结合[J]. 经济论坛,2016(7):92-95.
[2]郝亚梦.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及其发展制约因素研究[J].现代教育论坛,2020,3(8):103-105.
[3]张欣.新时代“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06):162-163.
[4]杨文杰.青岛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D].青岛大学,2018.
[5]陆继锋,陈偲.日本养老机构建设与运营经验[J].理论导报,2018(09):48-49.
[6]韩俊江,张箴薇.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政策探讨[J].中国劳动,2017(03):28-32.
[7]倪语初,王长青,陈娜.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6,29(05):1-4.
[8]沈阳,王杉杉,方纪元,王晓晓,郭清.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卫生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研究[J].卫生软科学,2021,35(05):45-49.
[9]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发改投[2014]2091号[J].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政策专刊,2014(11):22-25.
[10]陈云霞,杨光飞.“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研究[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6(11):12-16.
[11]黄佳豪,孟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7(06):63-68.
[12]鲍捷,毛宗福.社会医疗保险助推医养结合服务的政策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5(08):40-43.
[13]王绪英.基于人口老龄化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0(01):18-20.
[14]纪娇,王高玲.协同理念下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06):376-378.
[15]吕书鹏,吴佳.青岛市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效能、实施困境与政策优化[J].中国卫生经济,2016,35(08):30-32.
[16]刘啸宇,李时华.实施科学:社区医养结合项目评估新视角[J].中国集体经济,2021(15):156-157.
[17]]汪小杰,鲍捷,鲁青.武汉市江汉区不同类型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生命质量比较[J].医学与社会,2021,34(05):20-25.
[18]黄奉毅,陈菲,陶红英,李小荣,徐祥龙.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01):189-191.
[19]司明舒,井淇,张新益,景正月,葛丹丹,孔少楠,李士雪.青岛市不同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20,36(04):524-528.
[20]赵雅丹,郑红,倪馨彧.农村老年人口激增背景下养老服务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1(13):28-30.
[21]原新,金牛.中国医养结合模式治理的基点、焦点和要点[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3(02):71-78+107-108.
[22]李莲,杨欣,朱羿霖,赖莼炜.中小城市“互联网+”养医结合模式的建立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3):65-66.
[23]张丽艳,冯思思.医养结合视角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分析[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21(02):98-107.
[24]武玉,张航空.我国大城市医养结合的实践模式及发展路径[J].中州学刊,2021(04):78-84.
[25]卓然.浅谈“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J].经济研究导刊,2021(11):73-75.
[26][1]石睿.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9(18):167-170.
[27]Forder F J . Reforming Long-term Care Funding Arrangements in England: International Lessons[J]. Applied Economic Perspectives & Policy,2012,34(2):346-362.
[28]Armstrong P ,Armstrong H ,Macleod K K . The Threats of Privatization to Security in Long-Term Residential Care[J]. Ageing International,2015,41(1):1-18.
[29]Ell K ,Oh H ,Wu S . Integrating Bio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 Research in a Changing Health Care Landscape[J].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2016,26(1).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7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