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XX总XX提到,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当下,随着高校的逐步扩招,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扩大,随之而来的就是就业问题十分严峻,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了一个焦点问题,引发全社会的关注。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源头抓起,使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定的规划,对自我的兴趣、气质、性格等有明确的认知,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山东交通学院作为众多高校的一员,学生的职业生涯问题在也是尤为重要,这关乎到学校是否实现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同时也关乎到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的认知程度和满意度。近年来,学校也开设了就业指导这门课程,但是关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于山东交通学院的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调查势在必行。
1.概述
1.1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为了解山东交通学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与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现状,从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对山东交通学院的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看法和课程开设情况等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的范围涵盖大一到大四的整个人群。
1.2调查问卷回收与质量控制
通过实地探访和网上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进行调查。问卷最后的结果共回收195份,有效问卷数同样为195份。
2.总体情况分析
2.1问卷结果分析
一、个人基本情况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在本次问卷的调查者中有男生121人,女生74人,分别占总样本数量的62.05%和37.95%。问卷显示男生的数量比女生多,其主要原因是工科院校的男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年级的分布,在调查结果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分别占10.7%,29.7%,19.6%,40%。另外,户籍所在地为城镇的学生有69人,农村的为126人。被调查者的专业覆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和工学,其中,工学的学生占比最多,为79.49%。
对于山东交通学院的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问题。调查显示,在被问到是否明确职业规划问题时,很多同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明确的规划,这种现象在大一学生的身上尤为明显。通过问卷发现,有69.23%的同学表示不太明确,自己想从事感兴趣的职业。仅有15.38%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十分明确,自己有发展方向。同样有15.38%的学生对职业规划不明确,还在了解自己的专业。
表 21大学生对于自己专业的了解程度
同样,当被问到对自己的专业的就业需求多少这一问题时,有66.67%的同学表示大体上了解了自己的专业,专业老师有过说明。而不太了解自己的专业的学生也不是少部分,占到了总样本数的30.77%,只有2.56%的同学非常了解自己的专业的就业情况。这说明很多同学没有长远的规划,只是在没有目的地去完成一些学习任务,这对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
经过实地访谈发现,男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多的原因是源于对于生活的压力和需求,而大部分女生是从自身出发,结合自己的兴趣,去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认识来源的调查结果中可知,学校专门开设的职业指导课、父母的建议、来自网络、书刊的阅读为主要获取职业知识的来源,分别占69.23%、5.13%、20.51%,其他因素占5.13%。由此可见,通过学校开设的职业指导课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最多,其次是去访问网络、书刊来获取更多的认识,还有5.13%的同学通过父母的建议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一定的了解。
表 22大学生职业规划知识来源
对于决定学生的专业问题的调查来说,由自己决定现在所学专业的占比最大,为41.03%,其次是由于学校调剂,占到总样本数的28.21%,这也充分说明了学生在高中阶段对自己的职业没有明确的方向,仅仅是追求有个学上。在调查结果中,来自老师或者亲朋好友的建议的同样占到不小份额,为50人,这部分学生对职业有一定的规划。
表 23决定大学生专业的因素
关于现在所学的专业是否与自己喜欢的职业相关的问题上,调查结果使人感到忧虑。调查数据表明,现在所学专业与自己喜欢的职业相关的为105人,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53.85%,而不相关的也占到较大比重,为90人,占46.15%。针对此问题,有些同学会倾向于辅修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对于这部分同学,通过访谈的方式,询问了辅修专业的同学对于自己辅修专业的看法。其中,大部分同学表示辅修专业可以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占比为74.36%,但同时也有20.51%的同学认为辅修专业对自己影响不大,不清楚影响程度同学较少,占5.13%,在低年级中较多。
表 24对辅修专业的看法
关于学生对于专业的发展前景、优势和劣势的了解程度,
关于毕业后的意向,选择毕业后继续读研的占总样本数的64.1%,是大多数同学的选择。也有不少的同学选择毕业后工作,占总人数的28.21%,同样有5.13%的同学打算毕业考公务员。选择毕业后创业的同学最少,仅占2.56%。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同学选择读研是因为希望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能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从而前途会更好,但同时有很多打算读研的同学表示,自己对于未来没有确切的规划,随机应变。而对选择毕业后就业的同学的就业意向调查来看,选择去国营企业的同学占比最多,为66.67%。这与学校的就业政策紧密相关,由于学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更多的学生有去国有企业的机会。其次是去XX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人数占总样本数的17.95%,再者是意向去私营企业的学生,占比10.26%,选择去外资企业的较少,占3.84%,选择去自主创业的学生占比最少,为1.28%。
表 25大学生毕业后的意向单位
关于考虑就业单位的因素,35人表示会优先考虑单位的薪资和福利,考虑工作环境和个人发展空间的分别为22人和21人,占比较多。优先考虑公司的业绩前景的为19人,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的为16人,占比较少,优先把企业文化放在第一位的人数最少,为11人。这说明薪资和福利是大部分同学最看重的一项指标,相对于自身的发展,更多的同学会倾向于高薪和福利好的单位。
表 26大学生考虑就业单位的因素
二、家庭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对于毕业后最想去工作的地方,调查结果显示,有33.33%的同学有在父母身边工作的想法,通过访谈发现,这些同学认为留在父母身边可以适当地减小生活压力,他们中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并且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定的规划与目标。占比较重的还有一线城市,占到样本总量的28.21%,再者,还有一部分同学愿意去校招的所在地工作,占25.64%。希望去其他城市的学生占12.82%,通过访谈可知,这部分学生并没有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打算,处在迷茫的阶段。
对于被调查的对象,来自于农村的同学较多,为126人,占比64.61%,来自城镇的同学占35.39%。在受父母意愿影响的调查中,访谈表明,来自城市的同学更愿意去遵从父母的意愿,职业规划也比较清晰。而来自农村的同学相对来说更愿意自己来打算,一部分农村的同学表明,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划。
三、学校教育工作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的影响的调查中,79.49%的同学认为学校开展的职业规划课对其就业有一定的影响,会去分析自己的个性,综合考虑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然而仍有17.24%的同学认为职业规划课对于自己的影响不大,仍然没有明确的规划。仅有7.69%的同学在学校的职业规划课中找到了明确的职业规划方向。
随后,对教材内容、师资配置、学校服务等情况作了调查。
关于学生对教材的内容的满意程度,对教材内容不满意的同学占比最高,为44.10%,对教材内容表示“很满意”、“满意”以及“一般”的分别占23.59%、13.85%和18.46%。而谈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师资配置,占比重最高的同样是不满意的学生,占32.31%,其次是表示“一般”的同学,占27.18%,其余表示“很满意”和“满意”的学生分别占16.41%和24.10%。通过访谈可知,学校担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认可教师多为辅导员,他们教育背景多样化,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历背景的寥寥无几。此外,对学校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学校其他服务“一般”的同学占最大比例,为32.31%,其次是表示“满意”的学生,占29.74%。对学校其他服务表示“不满意”的占24.62%,“满意”占比最少,为13.33%。
项目 | 教材内容 | 师资配置 | 学校其他服务 |
很满意 | 23.59% | 16.41% | 13.33% |
满意 | 13.85% | 24.10% | 29.74% |
一般 | 18.46% | 27.18% | 32.31% |
不满意 | 44.10% | 32.31% | 24.62% |
表 27大学生对学校服务的满意程度
2.2问卷显示出的问题的分析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普遍不强,不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处在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需要为就业做准备。然而很多大学生还没有从高中的角色中转换过来,由于高中阶段对于职业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导致大学阶段所学的专业不是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不适合自己,同时也没有找到其他的更适合自己的专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己做职业规划。
被调查的学生中,认为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的占84.10%,选择“一般”的占13.33%,认为“不重要”的学生占2.56%。这说明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明确规划,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和规划的仅有2.05%。41.54的学生表示做了一些近期规划,但没考虑长远的方向。对于目标和规划没做实际行动的学生占49.23%,但7.18%的大学生表示没考虑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表明大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的认识更侧重于理论上,若考虑实际意义上的职业规划,很多大学生都有内在动力不足的特点。
表 28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落实情况
(二)大学生对整体认知不清晰,没有一个合适的定位。
在大学生对于自我的认知程度的方面,调查发现,有11.28%的学生进行过专业的测评,对自己的兴趣和个性十分了解,11.79%的同学认为他们经过专业测评,对自我比较了解。然而,62.57%的同学缺乏科学测试,对自己不太了解,14.36%的同学缺乏科学测试,对自己不了解。
表 29大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
当被问到对自己的专业前景了解多少这一问题时,有66.67%的同学表示大体上了解了自己的专业,专业老师有过说明。而不太了解自己的专业前景的学生也不是少部分,占到了总样本数的30.77%,只有2.56%的同学非常了解自己的专业的就业情况。这说明很多同学没有长远的规划,只是在没有目的地去完成一些学习任务,这对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
(四)学校职业规划课程和服务有待改进
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认识来源的调查结果中可知,学校专门开设的职业指导课、父母的建议、来自网络、书刊的阅读为主要获取职业知识的来源,分别占69.23%、5.13%、20.51%,其他因素占5.13%。由此可见,通过学校开设的职业指导课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最多,其次是去访问网络、书刊来获取更多的认识,还有5.13%的同学通过父母的建议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一定的了解。
表 210大学生职业规划认知来源
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的影响的调查中,79.49%的同学认为学校开展的职业规划课对其就业有一定的影响,会去分析自己的个性,综合考虑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然而仍有17.24%的同学认为职业规划课对于自己的影响不大,仍然没有明确的规划。仅有7.69%的同学在学校的职业规划课中找到了明确的职业规划方向。
随后,对教材内容、师资配置、学校服务等情况作了调查。
关于学生对教材的内容的满意程度,对教材内容不满意的同学占比最高,为44.10%,对教材内容表示“很满意”、“满意”以及“一般”的分别占23.59%、13.85%和18.46%。而谈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师资配置,占比重最高的同样是不满意的学生,占32.31%,其次是表示“一般”的同学,占27.18%,其余表示“很满意”和“满意”的学生分别占16.41%和24.10%。通过访谈可知,学校担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认可教师多为辅导员,他们教育背景多样化,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历背景的寥寥无几。此外,对学校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学校其他服务“一般”的同学占最大比例,为32.31%,其次是表示“满意”的学生,占29.74%。对学校其他服务表示“不满意”的占24.62%,“满意”占比最少,为13.33%。
项目 | 教材内容 | 师资配置 | 学校其他服务 |
很满意 | 23.59% | 16.41% | 13.33% |
满意 | 13.85% | 24.10% | 29.74% |
一般 | 18.46% | 27.18% | 32.31% |
不满意 | 44.10% | 32.31% | 24.62% |
表 211大学生对学校服务的满意程度
(五)缺乏专业的职业规划人员,无法真正满足学生需要。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个浩大的工程,需要大批心理咨询、职业发展、人才测评、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专业人才。大学生在回答“你所在学校有没有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人员?”时,60.2%的学生回答“没有”,39.2%的学生回答“有”,这其中专业人员仅占30.4%,由辅导员和其他教师兼任占69.6%。这说明学校从事职业指导的人员数量少,有些学校还不具备相应的专门从事职业生涯教育指导的职业规划师,高端人才匮乏。扮演职业指导角色的往往是思想政治辅导员和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他们的专业知识背景繁杂多样,接受过相关系统理论学习的少之又少。在开展指导和服务活动过程中,他们基本依靠经验和个人悟性,对学生提出的职业困惑难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有56.1%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职业指导教师的咨询指导能力不高;有62.3%的学生认为大多的职业指导教师只能对全国或全省的就业趋势有大致的把握,但具体到不同专业的就业形势和行业前景就缺乏分析。指导人员少、水平有限与大学生人数及职业指导个性化需求激增产生矛盾,成为制约职业生涯指导有效开展的瓶颈。
3.结论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比较薄弱,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实际制定计划去实现目标的只是少数,很多学生只是意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不会去真正地落实。除此之外,大学生对自身性格、气质等了解不到位,同样对自己的专业未来从事的职业只是泛泛而知,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自己也没有一个合适的定位,盲目从众较为明显,无论是在考研还是就业上。再者,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也存在着诸多不足,表现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提供的服务不到位、不能提供针对专业实时的就业信息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着力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完善课程建设。学生尽快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二是采用科学的职业测评工具,采取将职业测评融进课堂的方式,使学生真正地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三是要建设好师资队伍,引进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将其教学内容实现更新,通过高校与XX人事部门和人才市场的合作,了解政策环境和各行业对人才的专业和素质要求,实时发布招聘岗位需求,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完成短期的职业规划目标。四是要增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使之明确职业目标。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7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