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研究

摘要

本文以新冠疫情下的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为出发点,以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分析了目前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现状、治理成果和参与方式。同时,从社会公众、XX、社会组织三个角度出发,对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社会组织的基础薄弱、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社会组织公信力不足、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要夯实社会组织的基础;提高社会组织专业水平;提高社会组织公信力;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社会组织将以更高的效率、更快的速度去解决问题,在疫情防控和其他的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社会组织,公共危机,危机治理

 前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引起了全国的关注与震撼。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因为近几年来经济的发展,社会组织快速发展起来,XX意识到社会组织在公共危机应对中的潜能,社会组织参与到公共危机治理中来可以更高效率的解决公共危机。这场重大的公共危机,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积极与XX配合,为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贡献了很多力量。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有利于弥补XX失灵和市场失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新冠疫情下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这一实例对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过程进行分析,对参与现状进行了概述,对参与方式,参与途径进行了总结,并指出社会组织参与的优势,在此过程中,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措施。

目前关于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的价值以及困境的研究已经比较完善,研究出了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同时阐述了参与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也已经研究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正在朝着积极参与、合理治理的方向努力。关于公共危机应对实例中的资料还不够完善,新冠疫情中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论文只有几十篇,缺少事例来说明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的治理,数据不够多,在成果的运用上就缺乏了实际事例的说明,缺乏说服力。下一步应该增加公共危机应对实例的论文数量,具体完善这一研究方向的论文成果。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研究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以更好的方式参与公共危机的治理,体现其社会价值。

 1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引起了全国的关注与震撼。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在这场公共危机中,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积极与XX配合,在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很多力量,快速动员、灵活高效,降低XX应急管理的成本,发挥社会组织的沟通优势、专业优势和机制优势;为危机处理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资源,在整个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1.2研究意义

随着近几年来经济的发展,社会组织进入了快速发展期,XX意识到社会组织在公共危机应对中的潜能,为了更高效解决公共危机,社会组织开始参与到公共危机治理中来。本文通过新冠疫情下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这一实例展开对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过程的研究,对参与现状进行了概述,总结了参与方式,参与途径,明确社会组织参与的优势在于优化公共危机治理的过程和效能,创造更多的公共价值以及一些成功经验,并针对一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措施。对以后优化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途径、提高治理效率、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具有现实意义。

1.2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1.2.1基本概念

(1)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是人们为了有效地达到特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宗旨、制度、系统建立起来的共同活动集体。它有清楚的界限、明确的目标,内部实行明确的分工并确立了旨在协调成员活动的正式关系结构。本文中的社会组织主要是指“泉城义工”志愿服务队。

(2)公共危机

公共危机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社会运行机制失灵而引发的,可能危及公共安全以及正常秩序的危机事件。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

(3)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是XX或其他社会组织通过检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以减少损失,甚至将危机转化成机会,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维护社会和国家安全的管理。

 1.2.2基本理论

(1)危机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危机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危机有如人的生命周期一样,从诞生、成长、成熟到死亡危机等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生命特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受一些偶然事件的影响,危机时有发生,危机管理成为管理的重要方面。

(2)危机决策理论

X管理学家西蒙指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由此形成了著名的决策管理学派。从这个层面讲,危机决策也是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要关节,危机决策贯穿公共危机管理的全过程。在论述中,对于危机决策的定义就是要求XX在决策时间高度紧张和可利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面临高度不确定性和极其复杂的现实危机决策环境,进行公共危机应对的活动。

 1.3相关文献综述

  1.3.1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总体来说,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模式在各个国家已经普遍实行了,只是有些国家对于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方式方法仍然存在不清楚的情况,对于XX和社会组织、民间组织之间的关系存在职责不清、管理不当的问题。在公共危机治理方面,加强各国之间的团结协作,是解决公共危机的一个有利措施。国外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XX、社会组织协同治理

潘志高在《试论X公共危机管理的全社会模式》中提出成功的公共危机管理需要民众、XX、社会组织等其他组织的共同力量的努力,每一部分群体有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大家的职业、地位、权利不相同,但是都要相互帮助,目标一致。

(2)XX单一治理模式

在英国的公共危机治理的研究中,具体表现为预警系统完备、防范及时;应急体系分工明确、防范措施细致入微;XX重视与媒体的协作,民众的人心稳定三个特点。在《英国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管理应急机制研究》中作者赫凛冽提出,英国危机处理过程中XX与媒体协作,主要是XX主导。

(3)中德危机管理的比较

关于中德危机管理的比较研究发现,德国拥有公民、社会组织、XX合作的完整的危机管理体系,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生力军作用突出,高度重视预警预测和源头治理。相比较而言,我国在公共危机治理方面存在着危机意识欠缺、重救治轻预防、部门分割,协调不足、条块职责划分有待于理顺、XX单一中心治理的问题。例如陈全年的《中德危机管理的比较与思考》中提出应该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重要启示。

(4)整体性公共危机治理

在日本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的研究中,日本把NGO、公民、私人部门和XX部门整合起来,跨部门合作,提高效率。在《日本公共危机治理中跨部门合作机制研究*——以“日本大地震”为个案》中指出,虽然日本地震危机处理时信息也存在着严重的堵塞。但是日本建立了完备的危机应急组织体系,有完备的灾害应对的制度规范,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我国认真借鉴。

 1.3.2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关于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研究方向分为以下几类:

(1)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价值

社会组织参与新冠疫情防控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得解决危机的效率提高。在《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价值、困境与路径》中指出,相对于XX,社会组织可以更好的和公众沟通,可以迅速调节工作方向,具有灵活性。

(2)危机事件应对实例

在危机事件应对实例的研究中,社会组织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深入一线,将信息及时传达给XX,及时进行决策。例如,社会组织在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和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XX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模式

XX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治理模式中,XX意识到自身能力的局限,开始鼓励、倡导社会组织的参与。聂国欣、于海龙在《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途径》中提出:要让社会组织的治理涉及到各个领域。

(4)社会组织参与危机处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面临的困境是社会组织的公信力不高,独立性不强,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在XX层面,要放宽政策。在社会组织层面,要提高专业性和自身素质以及管理水平。在《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价值、困境与路径》中,作者提出需要健全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法律制度,提高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效能。

1.4研究方法

  1.4.1文献研究法

通过上网搜索,查阅书籍等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与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相关的期刊、论文、杂志等资料。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提炼、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对材料进行深刻理解,了解目前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现状。

 1.4.2案例分析法

本文选取一些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面临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对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途径和方式进行了完善。

 1.4.3问卷调查法

问卷法就是用这种控制式的测量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度量,从而搜集到可靠的资料的一种方法。根据论文的相关内容找出一些需要调研的问题,制成问卷。利用网络问卷、纸质问卷分发到群体中去,根据收集到的被调查者的答案进行一系列的分析。

 2新冠疫情下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现状分析

  2.1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迅速发展,截至2019年底,我国的社会组织数量已经有86.6万个,比2018年同增长了6.0%。社会组织的发展的态势很好,类型丰富、数量繁多。在新冠疫情防控的过程中,许多社会组织一起行动,形成了多领域、多地区的联合救助行动。公共危机具有多变性、突发性的特点,要求XX解决问题必须迅速、高效,但是由于XX本身的体制固化,受到很多政策和规定的限制,无法避免官僚化的弊病。社会组织没有复杂庞大的体系,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及时的解决问题,还可以根据危机的变化,随时调整解决措施,保证问题高效解决。在新冠疫情爆发时,面对这场危机,一些社会组织的反应速度比XX更快,深入一线,及时发现问题。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随即全国各地也开始封城封路,到处面临着物资缺乏的问题,医疗协会加班生产护目镜、口罩、防护服送往武汉;汽车协会奔跑在路上,将生活用品、卫生用品送给武汉人民;水果蔬菜供应协会分配物资,把水果蔬菜送往全国各地,保障了人民的正常生活。

XX部门的工作虽然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当公共危机发生时,面对某一领域的专业问题,XX部门还是会力不从心。社会组织成员都是拥有某方面专业特长、具有志愿精神和服务精神的人员组成的,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在“泉城义工”这个志愿服务队中,我们学校的冯晨光同学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村委整理摸排资料,做好返乡人员登记,宣传防控知识,被金山县人民XX通报表扬。在某个领域内,社会组织成员往往具有超前的敏锐力和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危急的措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妥善的处理危机,使得决策更加的科学。

XX掌握着大量的资源,但是资源的分配需要经过法律法规的批准,而且XX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很难做到资源的正确分配,也没有办法保证资源的分配时效。社会组织具有广泛性、民间性、公益性的特点,便于与公民进行沟通,在沟通过程中获得公民的信任,发挥自己的优势,了解到公民的真正所需,了解民意,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弥补了XX沟通的不足。山东交通学院电信181的刘一豪同学在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中了解到小区的蔬菜水果供需紧张的问题,利用自己所在组织的特长,首先与小区物业取得联系,随后联系了山东交通学院“授渔优农”服务队给小区居民提供水果、蔬菜的货源,解决了小区群众的生活需求。刘一豪与泉城义工组织的其他同学一起帮助农户卖出了198.3吨农产品,总金额达89.7万元,既开展了扶贫工作,又解决了4个社区、13个小区群众的生活需求。

 2.3社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

在疫情防控中,社会组织发挥着自己在决策的灵活性上、专业化程度上以及亲民性的沟通方式上的优势,弥补其他解决问题的途径的不足,作用相当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是筹集资金和物资。在重大疫情面前,公众开始团结起来,不仅是红十字会和一些慈善基金会是捐款捐物的渠道,其他的社会组织也积极的筹款筹物,比如说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北京水滴汇聚公益基金会。捐款捐物的过程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的监督。

第二是发挥专业优势。科技社会组织可以提供技术,减轻志愿者的工作量。疫情来袭,人们的工作生活受到了阻碍,一部分人的心理压力也在增大,心理协会和作家协会对这部分群众提供了帮助。在北京新发地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停止开放期间北京农产品流通协会担负起了蔬菜水果的运输工作,保证了人们的生活所需。

第三是组织志愿者。疫情来势汹汹,XX和社会组织的人手一下子变得不够用,社会组织积极组织志愿者参与到防控工作中来,在各种基层社会组织中,疫情防控的一线,运送物资的路途中,社区进出入管理的岗位上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这些志愿者的加入使得疫情防控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第四是助力复工复产。疫情给人们带来的除了健康上的危机还有经济上的冲击,一些小型企业难以维持生计。各种行业协会,比如北京文化产业协会发出倡议,为各地的中小微文化企业的一些租户减免相应的房租,帮助他们复工复产。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开展一系列的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制定关于复工复产的政策,解决此过程中的资金问题。

第五是搭建沟通的桥梁。社会组织是XX与公众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是XX向公告中传播信息的好帮手,社会组织利用自己的亲民的沟通优势,将真实信息传达给群众,攻破谣言,缓解了群众的心理焦虑,减少了XX的工作量。

山东交通学院学生也积极加入家乡的社区志愿者组织,奋战在家乡的抗疫一线,同学们冒着严寒,在家乡的道路上进行测体温,进出入登记等工作。内蒙古自治区的港口171班的周群周群和能动172班刘志坤同学成为了战疫前沿的最美逆行者。

社会组织参与到新冠疫情防控治理中,可以缓解公众对于危急的焦虑感,并帮助XX获得公众的信任感,从而使得XX有时间去制定科学的决策方案。

 3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问题

  3.1社会组织基础薄弱

  3.1.1社会组织法律地位不清晰

虽然我国目前颁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但是也只是针对一般的危机事件、灾害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当重大疫情来袭时还是束手无策。在防控疫情的过程中,社会组织筹集了物资、生活用品等运往疫区,在到达地方后仍然要听从当地XX的安排,XX由于事务繁多、审批程序繁琐等原因,导致生活物资、卫生用品发放效率低,降低了物资、捐款的使用率,由此可以看出社会组织在危机治理中的地位较低,灵活性、专业性受到了阻碍。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法的不规范,使得各行业之间,社会组织之间,各部分之间的配合不够流畅,危机来临时运作低效。

 3.1.2社会组织的独立性、自治性不高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很多志愿组织、慈善组织、各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在数量和水平上与国际上有一定的差距。而且,XX部门一些固有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当危机发生时,XX部门仍然想着以一己之力去解决问题,忽略了社会组织的存在。并且一些社会组织甚至具有官办的性质,成为了XX部门的依附部门,违背了社会组织独立性、自治性的特点。例如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有一些公民自发捐款帮助武汉重灾区,捐款捐物,组成志愿者团队前往武汉进行志愿服务,在本地社区进行测量体温,登记进出人员的志愿活动。社会组织积极的参与到危机治理中去,提供资金、志愿服务等等。虽然一部分民众自发的参与到公共危机治理中来,但是当危机发生时,大部分居民还是把自己当作被帮助人群,缺乏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主动性仍然是社会组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有21.5%人非常愿意加入到志愿组织中为居民提供服务,有38%的人愿意加入到社会组织中为居民提供服务,有14%的人不愿意加入,26.5%的人是其他想法。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有60%的人愿意加入到社会组织中为居民提供服务,但仍然有接近40%认为自己是疫情来临时的被帮助人群,这是目前社会组织需要解决的问题。

43bdaaea05f6e5e1ba3c25011307554c  3.1调查群众是否愿意加入社会组织的比例图

  3.2 社会组织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3.2.1人员流动性大

组织的成员,大多数都是退休人员或者是危机来临时的临时招聘人员以及一些非正式的志愿者。社会组织和XX、企业相比,人员流动性大,组织凝聚力不足,在进行危机治理,提供公共服务时,组织内部不能拧成一股绳,存在着意见分歧,从而导致社会组织的专业化水平低而且由于人员、团队都是临时组成的,缺乏前进的动力,创新性不足。在疫情防控期间的一些大学生志愿者团队都是临时组成的,尤其是一些居民志愿者团队,都是临时组建的,人员组成比较复杂,不容易管理,在社区对居民进行出入管理时,没有分级、分类进行管理,容易出现错误。而且参与活动是自愿行为,人员流动性大,志愿团队组织凝聚力不足。

3.2.2缺乏专业管理人员

由于组织的成员比较复杂,内部管理成为了社会组织发展的瓶颈,出现双领导或者多领导的趋势,使组织的管理比较困难。再加上组织成员大多数都是一些行业或者领域的退休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XX也没有对此进行帮助,由此造成了社会组织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造成了组织内部管理不当的现象。在志愿组织进行一些社区疫情防控活动时,容易因为缺乏管理人员的培训、不够专业引起社会居民的不满和负面情绪而不愿意配合工作,增加了社会组织尤其是志愿者组织的工作量。

 3.3 社会组织公信力不足

  3.3.1社会组织长期依赖XX

首先,由于社会组织对XX的长期依赖,导致社会组织缺乏经验和能力。当危机发生时,社会组织会不知所措,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在资金筹集方面长期依赖XX部门,并出现了一些“志愿失灵”的现象,导致社会组织在资金筹集方面出现问题,社会捐款大量减少,自己又不具备独立筹集资金的能力,导致了社会公信力不足,失去了公民的信任。存在个人打着社会组织的幌子,为个人或者团体谋取私利,例如我国的红十字会,继“郭美美事件”之后红十字会的社会捐助减少,原因就是红十字会的组织公信力下降。加上社会组织本身没有足够的能力来筹集资金,导致了对XX的依赖。

如图3.1所示,根据对200名不同年龄群体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9人认为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的资金来源于XX资助,41人认为来自社会资助,20人认为由成员捐赠,40人认为由负责人解决。由此可见不论是在社会公众的心目中还是实际情况中,社会组织由于资金问题导致了对XX的依赖。

图3.2调查群众认为社会组织参与新冠疫情防控治理的资金来源分布图

04462dca96964ad09f06994f950ec204

 

3.3.2社会组织缺乏活力

社会组织创新能力差、流动性差以及资金不足,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员因为薪资低、不稳定等原因,不愿加入到社会组织中去,导致社会组织缺乏活力,创新能力不足、人员流失严重,社会组织在危机来临时的专业化服务不足。

3.4 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3.4.1XX对社会组织的约束

XX对于社会组织的管束相对较为严格,社会组织的申请过程比较繁琐,还要找到主管部门,社会组织受到XX和主管部门的双重约束,常常没有办法提供正常的社会组织服务。此外,一些条例对于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过程的说明比较笼统,没有明确社会组织治理危机过程的相关规定,导致社会组织在危机治理的过程中没有合法地位,参与治理显得力不从心。例如北京农家女组织奔走了两年,最后不得不采取工商注册,原因是找不到主管单位,还有《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的一些条例缺乏针对性,管束严格,在参与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的时候缺少合法的法律地位,在参与疫情防控时社会组织显得力不从心。

 3.4.2社会组织的权利义务不明确

目前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对于社会组织在治理过程中应尽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规定不明确,使得社会组织在治理方面的行为和举措受到限制,没有明确的方向。

 3.4.3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不完善

当前我国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公共危机治理过程,没有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建立相应的法律框架和制度平台。没有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职责、参与途径。例如2008年的南方雪灾,社会组织多次想要提供帮助和救援却遭到拒绝,最后XX力不从心的时候才接受社会组织的帮助[18]。治理过程不完善,没有明确社会组织的参与方式和途径,导致XX任务量大,社会组织帮不上忙的局面。

调查结果显示,有30%的人认为提供疫情防控服务的主体应该是XX,有8.5%的人认为应该是社会组织,53.5%的人认为应该是XX和社会组织协同治理,有大部分人认为社会组织和XX协同治理会带来更好的疫情防控效果,所以社会组织应该完善参与过程和途径,以正确的方式参与到疫情防控治理中去。

398a8748e79a4ae23b9e0fc9b4082ae7  图3.3调查群众认为提供疫情防控治理服务的主体分布图

 4强化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策略

  4.1夯实社会组织的基础

  4.1.1多渠道筹集资金,提高经济实力

资金是社会组织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社会组织应该意识到除了XX和社会的捐助以外,还应该寻找其他渠道的资金来源。比如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吸引商业捐助,这就要求社会组织进行自我约束和监督,提高社会公众对于组织的信任度,提高社会公信力,吸引更多的社会捐款,或者是得到商业投资,社会资助等等。当社会组织在资金方面不用再依赖XX,社会组织就可以不再依附XX做决定,不再靠XX拨款来进行组织工作,社会组织的基础将会更加牢固。

 4.1.2明确社会组织法律地位

新冠疫情发生时,社会组织虽然想参与到危机治理中去,但是优质的服务,制定相关法律来监管社会组织的行为。

 4.1.3强化社会组织的独立性、自治性

提高社会组织的独立性和自治性,获得公民的信任一直是社会组织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新冠疫情防控治理工作中,社会组织应在保证资源充分利用、不妨碍居民日常生活的前提下细化自己的工作内容,保障各行各业的社会组织能在防疫工作中配合协调。同时,社会组织还应该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发挥灵活性的优势,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调整组织的工作节奏。在疫情尚未接触的情况下着力于疫情防控,疫情得到控制时做回自己的本职工作。应该提高管理水平,保证社会组织工作质量,尽早达到国际标准。

XX应该放手让社会组织参与到公共危机治理中来,信任社会组织,摒弃以一己之力去解决问题的传统观念,接纳社会组织参与的新观念,同时以XX购买、项目委托、税务减免、业务合作等方式对社会组织进行帮助,而不是直接向社会组织拨款,以此提高社会组织的自治性。

 4.2提高社会组织专业水平

  4.2.1规范社会组织工作者的资格认证

社会组织的成员不够专业是社会组织一直面临的问题,大多数社会组织具有专业性,社会组织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有自己选拔人才的独立性。XX应鼓励社会组织公平、公正、公开的招聘专业人员。虽然我国现在已经有了全国社会组织工作人员资格认定规范,但是还缺乏法律监督和规范,应该进一步明确资格认定标准,确保社会组织选拔专业化人才的标准。对于临时组建起来的疫情防控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也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和管理,防止出现工作失误和不服从管理的现象。

 4.2.2完善社会组织的保障和奖惩机制

提升社会组织的认可度,虽然社会组织是吸收专业领域人才的范畴,但是薪资较低、保障和奖惩机制不够完善一直是社会组织发展的瓶颈。首先,国家应该建立社会组织成员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薪酬制度,提高社会组织人员的整体薪资水平,在整个社会层面认可社会组织成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给社会组织吃上“定心丸”,在进行疫情防控时不用承担过多的风险,从而使社会组织吸引更多的专业化人才、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疫情防控中去。

 4.2.3完善社会组织人员培训方式

社会组织要加强对于组织人员的培训力度,善用培训方式,不断提高组织人员的专业化水平。采用专业化的培训方式,不仅要从专业知识等方面提高组织人员水平,还要提高组织成员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准,针对不同领域的社会组织,制定不同的培训方式。运输协会和医学协会、心理协会等组织在疫情防控中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培训的方式自然有所差别,根据工作内容和社会组织实际情况进行培训,提高组织成员的综合素质,提高组织成员的政治素质、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在提高全体组织成员素质能力的基础上,打造专业化、创新化、年轻化、高素质的专业队伍。

 4.3提高社会组织公信力

  4.3.1提高社会组织创新能力

社会组织的个人和团队都需要进行创新,组织成员要学习新的管理知识、管理方式。国家要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政策扶持,关心基层工作者。在疫情防控期间,防疫站数量多,涉及的人员复杂,工作量大,很多基层工作者工作压力大,有负面情绪,国家更应该向社区志愿者、疫区一线志愿者发放津贴和补助;在社会组织的薪资结构、晋升机制上向基层工作者倾斜,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社会组织,增强组织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4.3.2综合监管,发挥社会组织优势

提高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发挥社会组织优势,一方面社会组织要把筹集到的资金、物资的来源、去向、工作项目等信息进行公开,提高社会组织参与新冠疫情防控治理的透明度。这样也有利于提高社会组织的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另一方面是要建立社会组织间的互律协会,各行各业的社会组织间相互监督,互律协会履行相应的职责,对社会组织的资金进出情况、公众满意情况、服务项目等等进行监管。有了相互的监督和管理,社会组织在他律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自律,从而能够把灵活高效、专业优势发挥出来,提高对危机事件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4.4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4.4.1转变XX职能,明确社会组织的合法地位

改变传统的社会组织受到XX和主管部门双重限制的局面,切实转变XX职能,解决社会组织登记门槛高、限制多的困难。XX应该适当放权,接纳社会组织,将权力下放到实处,只做必须由自己做而且还能做的好的事情,一些其他的工作交由社会组织来完成,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这样不仅能够减轻XX的压力,还能够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4.4.2明确社会组织的权利义务关系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xxx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了:“加快调研论证,适时启动社会组织法的研究起草工作。”通过这次新冠疫情事件,我国更应该尽快起草社会组织法,以法律方式对社会组织进行监督和管理。第一,XX应该明确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和法律关系。第二,通过法律手段对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社会组织的意外伤害予以保障,这样才能够使得社会组织和XX协调合作、优势互补。第三,XX应和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途径方式、内容和行为应该进一步细化,比如XX和社会组织分别应该承担哪些职责,拥有什么权利等等。

 4.4.3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过程

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初期,社会组织的参与方式还不够完善,在物资的筹集和分配发放上,人员的调配和安排上仍在存在着一些弊端,资金、物资不能及时发放,志愿者效率低下。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完善参与治理的过程:

第一,社会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和管理水平,还要注重治理过程的优化。对于社会组织接收到的物品、资金以及募集到的资金进行公开,同时对于危机治理过程中花费的资金和捐助的物资进行登记、公示。第二,社会组织应该充分清楚地认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对资源进行整合。以便在危机来临时,迅速地确定可用的资源,节约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参与到危机治理中去,根据情况适当的开展相应的工作,弥补XX的不足。

结论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组织进入了快速发展期,XX意识到在公共危机面前,单一的XX治理模式已经不再是最有效的方式,为了尽快解决公共危机,特别是像新冠疫情这样来势汹汹的公共卫生事件,社会组织在公共危机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现在社会组织的参与主要以依附型为主,社会组织的独立性较差,专业化程度也不高,社会组织的参与方式有待优化。尽管如此,社会组织也开始在一些重大的公共危机事件中,比如2020年的新冠疫情危机,发挥了自己的灵活性高、易沟通的优势,为危机事件提供了更优化的治理方式。

关于社会组织在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方面的现状和优势和问题,本文主要是依据以往的文献和一些案例,分析得出结果。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优化的地方还有很多。本文只是通过针对这些不足之处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具有参考性的建议,具体哪些建议能够在实地发挥作用,建议具体实施的细则有哪些,不仅需要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客体商议讨论,还需要在措施、规定实施后经历时间的考验,不断总结经验,与时俱进。相信在对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问题进行改进后,社会组织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以后危机发生时将会更快、更有效的得到解决。

本文从社会组织、XX、社会公众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社会组织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XX需要放宽政策,社会公众需要信任社会组织,缺少任何一方,都不是最为有效的治理方式。对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问题,比如社会组织基础薄弱、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社会组织公信力不足、相关的法律制度体系不够健全,结合案例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策略:要夯实社会组织的基础,提高社会组织的专业水平和公信力,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综上,社会组织的有效参与公共危机治理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相信通过不断地改进,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途径和方式将会更加完善!

致谢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是大学生涯结束之际,大学生活是我人生中收获最大、成长最快的时光。回首这四年的学习生活,心中充满了温暖与感恩。感谢这四年的经历使我得到了成长。

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从定题、初稿、每次论文的修改到最后的定稿、查重阶段,老师都在繁忙的工作时间里,抽出宝贵的时间给我们指导论文,引导我们修改每一个细节,对我们的论文投入了很多的心血和精力。在此对老师的帮助和关怀表示诚挚的谢意!

感谢我这四年来所有的任课老师,是你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用严谨的学术态度与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是你们的倾囊相授、努力教导,才使我的四年学业顺利完成。谢谢各位老师!

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们,感谢大学四年和你们相遇,让我度过了美好的青春时光。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母校山东交通学院,是山东交通学院给我提供了这四年来学习与生活的场所,优良的教学资源与完备的教学场所设施使我在大学学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与思想,让我能够认识自我、充实自我、改变自我。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一定踏踏实实,稳步前进。祝愿母校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徐景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社会组织参与的耦合研究[J].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20(02):95-100.

[2]周婷婷.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困境与优化——基于“场域-惯习”的分析视角[J]. 领导科学论坛,2021(01):78-82.

[3]奚少敏,马超平. 协同治理视域的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J]. 现代交际,2021(03):239-241.

[4]李京禄. 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在疫情防控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J]. 山东人大工作,2020(05):49-50.

[5]詹慧斌,康宗基.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SWOT分析——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0,22(12):32-36.

[6]焦克源.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困境与出路——以红十字会慈善捐赠工作为例[J]. 行政论坛,2020,27(06):122-129.

[7]营立成. 社区社会组织合法性危机的生成机制——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的分析[J]. 城市问题,2016(12):71-77.

[8]孟凡蓉. 科技社会组织应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J]. 科学学研究,2020,38(03):398-399.

[9]孙喜金,陈海利. XX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以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为例[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20,21(05):23-26.

[10]黄璐. 体育社会组织危机公关机制研究——以中职篮“川辽冲突”事件为例[J]. 体育文化导刊,2017(01):19-24.

[11]朱淑琴,吴肖淮. 公共危机治理,社会组织大有可为[J]. 人民论坛,2017(15):68-69.

[12]胡佳铌. XX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公共危机的路径创新——基于网络治理理论[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7,18(05):60-64.

[13]李想. 公共危机治理中社会组织与XX合作历程与趋势分析[J]. 中国应急救援,2019(01):15-19.

[14]金华. 我国公共危机治理的挑战与回应——社会组织参与的视角[J]. 甘肃社会科学,2019(04):169-175.

[15]王逸帅. 合作治理:危机事件中XX与社会组织新型关系的构建——以汶川地震危机应对实践为例[J]. 湖北社会科学,2012(12):31-34.

[16]中共中央办公厅,xxx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6-08-22.

[17]王锡忠,顾建龙. 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的危机与出路[J]. 中国社会组织,2016(11):25-28.

[18]范如意. 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危机处置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 宿州学院学报,2015,30(09):17-20.

[19]聂国欣,于海龙.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途径[J]. 人民论坛,2015(29):36-38.

[20]玉苗. 完善我国社会组织分类管理体系的思考[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5, 000(002):122-126.

[21]刘新. 危机治理中的社会组织参与问题[J]. 新西部(理论版),2014(17):85-86+95.

[22]程德慧. 公共政策防范现代危机的社会组织支持分析[J]. 求实,2014(10):53-57.

[23]赫凛冽. Research on Emergency Mechanism of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in the UK%英国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管理应急机制研究[J]. 辽宁警专学报, 021(005):29-33.

[24] 潘志高. 试论X公共危机管理的全社会模式[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8, 039(001):87-92.

[25] 姜庆志, 方堃. 日本公共危机治理中跨部门合作机制研究——以“东日本大地震”为个案[J]. 日本研究, 2011, 000(004):90-95.

[26] 陈全年. 中德危机管理的比较与思考[J]. 兵团党校学报, 2009(05):71-74.

[27]Kapok, N. . (2015). Disaster and crisis management: public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8]Ruining, X. . (2009). Risk avoidance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journal of Jiangsu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9]Fall, & L., T. . (2004). The increasing role of public relations as a crisis management function: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communication restrategising efforts among destination, organizationmanagers in the wake of 11th September, 2001.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10(3), 238-252.

[30]Nakamura, A. . (2002). The need and development of crisis management in japan’s public administration: lessons from the Kobeearthquake.Journal of Contingencies & Crisis Management,8(1), 23-29.

[31]Sachs, & Jeffrey, D. . (2009). The crisis of public management.Scientific American,301(4), 32-32.

[32]Christensen, Tom, Laagered, Per, & Rykkja, Lies H. Organizing for crisis management: building governance capacity and legitimacy.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76(6), 887-897

新冠疫情下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研究

新冠疫情下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7月27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7282.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7月27日
Next 2023年7月2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