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树新的观点
王树新在《中国养老保障研究》一文中指出由于相对于城市,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低,城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收入差距,农民可支配的收入更低,所以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农民投保的保费也很低,这样,农民老年时得到的保险金就少,少到甚至无法满足农民老年的基本生活需要。而XX虽然实行了新农保制度,但在这方面的投入却很低,主要还是依靠农民自己的投入,国家仅仅是提供了制度性的框架。现行的养老保险的运行一般以县为单位,根据县财政以及县里老龄人口的具体情况,来具体运行农村的养老保险。有的地方还附加别的条件,如达到年龄的老人的孩子每年缴纳一定的费用,就是为自己存储养老保险金,老人才能够领取国家规定的养老保险金额。因此,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比较窄。所以,要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普及。
2、钱浩的观点
钱浩《社会保险政策最新解答上》一文中表明:在养老资金筹集的问题上,《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资金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在实际情况中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筹集很困难。首先,农民收入水平低,缴费压力过大。大部分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还不了解,有的农民也担心缴纳的保费将来无法兑现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投保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其次,由于大多数村集体无力或不愿提供补助(集体补助主要是来自于乡镇企业的资金以及一些私人企业,但是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不是很健全,不管是乡镇企业还是私人企业都没有为农业劳动者投保),几乎全部靠农民个人交费,这就使得农村养老保险的性质与商业养老保险的性质差不多,从而影响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再次,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都是采取自愿投保的原则,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的参保意识淡薄等很多原因导致资金筹集困难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最后,国家只给予政策扶持而不承担出资责任,缺乏对农民参加社会保险的财政支持。所以,要加强舆论宣传,增强农民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认识,要让更多的农民意识到养老保险的重要性,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样的方式,大力宣传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进而提高农民投保的积极性。
3、丁开杰的观点
丁开杰在《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阐述,XXX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xxx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XX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同人群的农村养老方式,不同区域农村养老保障水平的现状,来进行分类设计和分步实施。同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要与其他养老保障措施相配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能完全脱离家庭养老、土地保障和其他保障措施的实际情况,要使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达到保障老年生活的目的。虽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制度已经建立,但相应的法律与制度建设不健全,配套措施的建设更是跟不上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需要。

所以,要加快响应的法律、法规建设。任何一项对社会保障事业,如果其能够持续高效的运行,都离不开法律与法规的保障。因此,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进程是关系到农村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和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为了保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正常运行,国家在修订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同时,应拟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条例》,以法律形式明确诸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遵守的原则、主要内容、管理体制、资金来源、支付标准、基金运营情况、监督及相关部门的责任等。
4、姜维壮、梅阳的观点
姜维壮、梅阳在《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使用运营》一文中指出现在我国农村60岁以上老年约1亿,按照现在的养老金标准,即每人每月55元计算,那么每年每人给予660元的基础养老金补贴,中央财政补贴的总额约为500亿元。这笔补贴,按照我国现行财政规模及增长速度是完全可以承受的。但是基础养老金资金能不能到位,它需要制度为之保障。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建立基础养老金资金来源的保障机制。
所以,要建立资金保障机制。目前,国家在农村养老保险事业上面的财政投入还比较少,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对于养老保险的需要。而且,国家在资金支持方面,还没有建立稳定的财政支持与保障机制,地方由于财政状况的不同,以及具有的财政支出方面的灵活性,更是如此。因此,建立各级财政补贴资金保障机制,确保新农保顺利开展各级财政补贴资金安全、稳定、及时到位是新农保持续开展的关键。中央应该时刻关注财政补贴资金到位的情况,以确保新农保制度的开展。甚至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如西部地区可以采取倾斜政策以缓解其地方财政补贴的压力。为了确保财政资金持续到位,建议建立各级财政补贴资金保障机制,促进国家新农保制度的长期有序开展。
5、孔祁祥、郑伟的观点
孔祁祥、郑伟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社会保险改革与商业保险发展》一文中指出:基层农保机构建设与农保业务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关联性,基层农保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强硬,经办经费充足,农保业务的开展就相对要顺畅一些,反之亦反。而长期以来XX部门对基层农保机构的建设关注度稍显不足,这将无疑成为制约新型农保试点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在大力推进“国家新农保”试点的同时,各级XX也应该重视基层农保机构建设与管理工作。建立基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后,要对其进行统一的科学的的管理,把管理机构与地方XX机构分开,以免地方XX干预其的工作,干预保险基金的运行,甚至挪用保险基金,对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的运营产生不良影响。并且,由上级机构对基层农保机构,进行直接的科学的管理,对其的运行进行指导,使其在运行过程中既保证了基金的正常运行与收益,符合市场的规律,又要使基金的运行不偏离社会保障的作用,促进农村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结语
中国的养老保险事业起步较晚,制度还有待完善,农村的养老保险才刚刚起步等。在基金运营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如资金链的脆弱,养老模式存在的困境,覆盖率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的运营已很难适应农村社会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的需要,很难适应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因此,急需进行制度的完善,运营模式的转变,以及运行方法的创新,相应制度与法律的建立与完善,专门机构的成立,以适应急剧转变的农村社会人口结构的需要,以及社会对农村保险事业的需要与预期。
参考文献
[1]王树新:中国养老保障研究,北京,华龄出版社,2004.8
[2]钱浩等:社会保险政策最新解答上,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7
[3]丁开杰: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7
[4]姜维壮、梅阳: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使用运营,北京,中央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5
[5]孔祁祥、郑伟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社会保险改革与商业保险发展,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