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粉圈是粉丝族群驱动的圈层文化模式,是因偶像崇拜而激发形成的一种青年亚文化行动与媒介景观。近年来粉圈的群体性网络暴力事件出现,偶像“人设”崩坏和翻车事件屡次发生。粉圈乱象会导致青少年成长三观建立偏差,同时对于正常娱乐产业发展走向出现扭曲,可以说当前娱乐圈之中很多混乱,纸醉金迷的与粉圈乱象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为了加强对粉圈乱象的整治,2021年国家XX实施“清朗运动”,“清朗运动”的实行对于粉圈整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针对当前根深蒂固的粉圈乱象问题,想要进行彻底整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基于此,本文结合“清朗运动”对于粉圈的整治问题进行全面研究,阐述当前粉圈乱象,并且就如何通过“清朗运动”更好的进行粉圈治理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清朗运动”;粉圈;治理
前言
2021年5月,网友上传的一段“为明星打投倒牛奶”视频曝光。这个由粉丝买奶、打投明星、倒奶、再买奶打投而诱发的全新“产业”,迅速引发社会和相关部门的重点关注,“粉圈乱象”也在无数次声讨中再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21年,5月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发布会上,粉圈乱象正式列入当前“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治理重点。
随着“网信中国”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粉圈乱象治理的通知》,新浪微博全面下线超话模块中明星、CP、音乐分类排行,并严禁在超话中出现应援打榜模块,严禁违规集资行为。豆瓣、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平台纷纷做出重罚“粉圈乱象”小组、下架艺人榜单等诸多重拳举措。几乎所有供粉丝活跃的平台,都消失于“清朗”之中。
但“清朗运动”并没有就此止步。9月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通知》细致地将粉圈乱象的治理,延伸至“坚决抵制违法失德人员”;“坚决反对唯流量论”;“坚决抵制泛娱乐化”;“坚决抵制高价片酬”等八项举措,并明确指出,不得播出偶像养成类节目,不得播出明星子女真人秀节目;选秀类节目也要严格控制投票环节设置等。紧接着一周内,相关部门、地方广电卫视、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以及包括爱优腾在内的14家平台等纷纷召开会议,发布相关举措。
第一章粉圈与“清朗运动”的界定与发展历程
1.1粉与“清朗运动”的概念界定
1.1.1粉圈的概念
“虚拟亲密关系契约”的绑定是粉丝和像之间的“契约”,而粉丝和粉丝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契约”关系。作为个体的粉丝致力于寻找“志同道合”的群体,他们期待在这个群体中获得认可,并在与群体的合意中获得满足和愉悦。在媒介高度发达的今天,通过各种媒介平台进入粉圈是青年开展虚拟社交实践的有效方式,相同的兴趣喜好和行为目的使粉丝得以大量聚集,并形成粉圈。粉圈不单单是粉丝个体的简单集合,而是具有聚合性的行动力、文化召唤力和凝聚力的族群。粉丝聚合成粉圈的过程,是深陷娱乐迷阵和偶像崇拜的文化想象与情感投射过程,也是进行身份认同和群体归属的过程。
1.1.2“清朗运动”
清朗运动指的是网信部门以及各涉网理部门的持续整治,重拳出击整治网络违法违规问题,力求有效的遏制网络乱象滋生蔓延,再针对突出问题打好攻坚战,在全网开展“大扫除”。
当前清朗运动重点打击以下5类粉圈乱象行为:一是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投票打榜等行为;二是粉圈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人肉搜索、侵犯隐私等行为;三是鼓动粉圈粉丝攀比炫富、奢靡享乐等行为;四是以号召粉丝、雇用网络水军、“养号”形式刷量控评等行为;五是通过“蹭热点”、制造话题等形式干扰舆论,影响传播秩序行为。期间,将关闭解散一批诱导集资、造谣攻击、侵犯隐私等影响恶劣的账号、群组,从严处置粉圈职业黑粉、恶意营销、网络水军等违法违规账号,从重处置纵容乱象、屡教不改的网站平台。
对于“清朗运动”的发展时间线进行归纳,如下所示:
2022年3月17日 | xxx新闻办公室举行关于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 |
2021年6月15日 | 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粉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 |
2021年7月31日 | 各大互联网平台纷纷发布整治饭圈乱象公告,重点打击诱导未成年人无底线追星、极端言论等行为 |
2021年8月15日 | “清朗运动”第一阶段收官 |
1.2发展历程:从“粉丝文化”无序繁衍到“清朗运动”出台
粉丝文化是依附于大众文化滋生的一种文化形式。粉丝文化是指一个个体或者群体,由于对自己内心虚拟的对象或者是现实存在的一个对象的崇拜和追捧的心理造成的文化消费,并由此生发的为了自己喜爱的对象过度消费和付出无偿劳动时间的一种综合性的文化传媒以及社会文化现象的总和。
乔纳森、科奈尔·桑德沃斯和李·哈林顿在其著作《粉都:媒介世界中的身份认同与沟通》的开篇即声称“大多数人都是什么东西/什么人的粉丝”。这一提法可以说是长期以来社会对于粉丝定义的一种颠覆。“粉丝”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很长一段时间被赋予一种消极的意义,甚至被看做是一种社会的病态。他们轻易地沦为大众媒体工业的玩偶,成为文化工业的无条件的接收者。而桑德沃斯和哈林顿两位学者的看法却使“粉丝”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人,“粉丝文化”的实践也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基于上述学者分析的角度而言,“粉丝文化”本身属于一种正常的大众文化现象,但是随着泛娱乐时代的到来,“粉丝”所蕴含的经济价值被发掘,无论是明星还是网红都通过这种方式“吸粉”,加强“粉丝”与自己的联系以提升身价,在这种有目的的引导之下,价值如今微博、YOUTUBE等等社交网站的兴趣,“粉丝”们在互联网上有了自己的聚集地,由此,“粉丝”之间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甚至有了自己的组织以及结构。于此同时,“粉丝文化”也开始逐渐变质,衍生出很多不文明甚至是疯狂的现象,这种情况尤其在年轻群体之中蔓延,对于青少年价值观以及成长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
之前,国内的粉圈一直处在无序发展的状态之中,与传统的追星不同,粉圈则类似于一个公司,内部等级严格,分工合理。一些有号召力的粉丝则是公司的领导,带领“员工”为偶像宣传,打call。与盈利的真实公司不同,他们不仅没有收入,还会倒贴钱。偶像崇拜向来存在,只不过现当代愈演愈烈,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偶像和粉丝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进行交流,微博超话,私信留言等。这种近距离的接触,既满足了粉丝的追星心理,也树立了偶像亲民的形象。但随着团体不断壮大,粉丝观念不成熟,一些不理智的追星行为越来越多,形成“饭圈乱象”。有人辍学追星,节衣缩食为明星应援;粉丝抱团互撕;恶意抹黑其他明星;机场追星,造成机闹;对持不同意见的群众言语攻击等等。“饭圈乱象”野蛮生长,对公共产生不良的影响。
也正是在此大环境之下,“清朗行动”应运而生。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重点任务有8个方面,包括整治网上历史虚无主义,整治春节网络环境,治理算法滥用,打击网络水军、流量xx、黑公关,整治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PUSH弹窗新闻信息突出问题,规范网站账号运营,整治网上文娱及热点排行乱象,而这一切的根本目的就是将当前日益偏激的“粉丝文化”扳回正轨,为青少年打造一片更加良好以及和谐的网络生活空间。
第二章粉圈文化乱象的具体行为表现类型
根据目前所发生网络粉圈乱象,以行为表现为分类标准,本文将网络粉圈乱象归纳为语言暴力型、情感需求型、利益追逐型和价值观偏移型四大类。
2.1语言暴力型
本文研究所提及网络语言是指在网络平台中于网络沟通的语言。语言作为沟通的主要工具,起到了传达思想、促进社交的重要作用。网络粉圈语言主要是指粉圈群体在网络平台间进行沟通和情绪表达载体。网络粉圈语言暴力型乱象是指网络粉圈以辱骂、诋毁的语言形式,侵犯他人的名誉、侮辱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这种行为轻则给他人带来困扰,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重则给他人的身心带来不可抹灭的伤害。现阶段,网络粉圈在网络平台发布动态,只要这条动态信息不涉及国家、道义最敏感的信息是不会有人去具体追究这条动态的实际来源,而且粉圈群体数量庞大,粉丝会存在侥幸心理,反正大家都转发,个人会跟风,就算出了什么问题也不会追究到个人身上。所以网络环境下粉丝的行为缺少道德的约束,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滋生了互黑、谩骂、捏造事实、污蔑等乱象。
据2019年12月1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的《“粉丝文化“与青少年网络言论问题研究报告》显示,在其审理的涉侵害公众人物名誉权案件中,很多被告都是在校大学生,还有10%的侵权人年龄在20岁以下,呈现明显的低龄化特点。研究报告表明,在2019年全年1075件名誉侵权案件中包含明星案件有125件,涉及34名演艺工作者,七成被告人为30岁以下的青年。
2.2情感需求型
网络粉圈情感需求型乱象是指基于网络粉圈偶像的强烈的崇拜情感的主要表现和特点下,为维持偶像名誉、流量、热度而做出的乱象。如机械性地应援打榜、刷量控评行为、无原则支持偶像等行为。互联网时代偶像崇拜主要体现为各大文化因素综合作用下,受众对于偶像明星这一文化符号的迷恋。圈在进行偶像崇拜的过程中,盲目和追随会导致饭圈群体产生顺从和依赖,失去自身的判断力。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将权威分为三类,分别是传统型、卡理斯玛型、法理型,按照饭圈偶像崇拜的现象,将明星的权威划分为卡理斯玛型。卡理斯玛用来表示某种人格特质,某些人因为具有这个特质而被认为是超凡的,禀赋着超自然以及超人的,或至少是特殊的力量或品质。对于偶像明星具来说,他们具有某些特质如才华、外貌、演技等才能,吸引了大量的追随者。当粉丝喜欢某位明星并加入网络粉圈时,明星的卡理斯玛性权威属性将吸引网络粉圈进行偶像崇拜。在追随的过程中所带来的物质利益与精神慰藉会使粉圈陷入狂热的状态而又缺乏理智的思考。网络粉圈在进行偶像崇拜的过程中,一切行为以偶像利益为出发点,缺乏社会性规制的约束。
2.3利益追逐型
网络粉圈利益追逐型乱象是指网络粉圈为了体、群体利益或为了自己所喜欢明星的利益而做出违反社会规范、道德标准甚至触犯法律的乱象。利益追逐型分为两类,一类是被动,如媒体或资本平台为了利益诱导网络粉圈,另一类是主动,如集资的应援费被大粉非法挪用、明星流量xx。
一方面是现有娱乐节目的炒作方式毫无底线,不仅给明星带来了困扰,也误导粉丝的产生乱象。国内偶像娱乐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很多偶像娱乐的模式处于模仿和探索的阶段。随着各类娱乐节目的产生,更是给粉圈提供了丰富的偶像文本。因此,为了获得更高的收视率,娱乐节目展现的内容需要有足够话题:拿明星的私生活来炒作、恶意剪辑视频内容、把明星A与明星B进行对比等行为,随时会引发粉圈之间的争执。以《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等明星真人秀的节目为例,这些节目一经播出就得到了大众的关注和极高的收视率。各大卫视频频效仿,明星真人秀节目一时间遍地开花,如何在众多真人秀节目中脱颖而出,就要看哪个节目更有创意。在《奔跑吧第一季》(跑男5)真人秀当中,节目组强行把鹿晗和迪丽热巴互动的场面带入CP(指恋爱关系的配对)炒作,成为节目的看点之一,果然吸引了大量的CP粉的关注。随后双方的唯粉、CP粉之间引发了激烈的争执,尤其是在鹿晗宣布与关晓彤的恋情之后,鹿晗和迪丽热巴的CP粉全部站在迪丽热巴阵营,一时间各自的粉丝在对方的微博下发布大量不堪入目的评论,时隔五年仍有粉丝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在鹿晗生日的热搜里对俩人的恋情进行诅咒。这些都对明星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困扰。
另一方面有些粉丝为了个人利益,通过网络饭圈非法获利。在网络饭圈中,应援资金管理混乱。网络饭圈为了能够让应援活动顺利的开展,通常会采取无偿捐赠的方式来筹集资金。有些集资行为并不受法律的保护,但是在网络粉圈集资应援仍然很普遍。基于网络粉圈的集资发起人对于筹集的应援资金管理并不公开透明,有些人看到应援集资有利可图,所以就动了歪心思,因此时常会发生集资发起人非法挪用应援资金的情况。蔡徐坤的粉丝“你的贤”以售卖应援物为由骗了粉丝100万元。邓伦在进入剧组拍戏时,他的粉丝后援会以为了助力邓伦更好的发展发起了应援集资,这场集资活动一共筹得了9万元资金,但是活动现场的图片来看只买了一些烧饼当作应援物。广大粉丝发现应援资金的花费明细作假明显,有一部分应援资金被集资发起人中饱私囊。
2.4价值观偏移型
网络粉圈价值观偏移型乱象是指网络粉圈社会主流价值观相背离的行为,并以网络粉圈的价值观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网络粉圈的价值观以亚文化特性为基础,在网络粉圈内部将偶像放在首位,作为粉丝为偶像消费更是理所应当。其中突出的典型事例有贷款应援、粉圈之间盲目攀比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道德虚无主义等由极端个人主义衍生的错误思想对饭圈文化的发展及传播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从网络粉圈的群体规模到网络粉圈的组织运作就可以说明“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偏激化的个性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粉丝对粉圈文化的疯狂追捧引发了网络粉圈的乱象。其中网络粉圈消费现象是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等非理性消费观念的体现。粉圈应援集资、购买偶像代言的产品、购买偶像周边、支持偶像的电影票房等非理性的消费行为会使网络粉圈发生消费攀比,进一步导致网络粉圈的消费观念畸形生长。网络粉圈为偶像消费已成为常态。在网络粉圈消费的过程中,粉丝看重的并不是商品本身,而是更注重消费的仪式感和消费的情感体验。网络粉圈大部分消费都是以偶像利益为出发点而产生的消费行为,在粉丝看来,这种消费行为的本身就是粉丝和偶像之间的重要纽带。范丞丞在微博发布一张付费才能看得照片,需要花60元才可以看到原图,结果一夜之间竟然有8万粉丝为照片买单。很多粉丝通过为偶像消费来显示自己对偶像的喜爱,并向粉圈其他粉丝进行炫耀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还有一些粉丝不顾自身的经济情况,为了给偶像应援不惜贷款消费。《陈情令》的大火带红了肖战和王一博,关于《陈情令》演唱会的门票一经出售就被抢空,黄牛将门票炒至15万一张。有粉丝为了参加明星的见面会、演唱会、购买专辑借款9000元,后期连同利息一共需要偿还13500元,最后,粉丝本人无力偿还只能由家人出面。
第三章当前粉圈“清朗行动”存在的问题
3.1部分不文明现象难以引导与管理
在“清朗行动”出现之,国家XX对粉圈的整治也一直都在不断的尝试。但是效果始终不好,即使学校、教育部门不断通过主流媒体倡导青少年要理智追星,也不断加强对明星人设、行为的校正,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良现象难以进行引导与管理,很多粉丝仍旧我行我素。之所以出现该问题,本质上还是因为粉圈这个特殊的群体。
偶像本身及其相关文艺作品作为社会文化产品的一部分,大众理应对其拥有自由评判的权力,但是在“粉圈文化”的影响下:只选择并接受有利于偶像的评价,自动“过滤”不和谐声音,拒绝甚至主动压制其他不利舆论,只接受透过一层粉丝“滤镜”美化过的偶像形象。除此之外,在粉圈这种以偶像利益为中心的封闭圈层中,负面信息的流动本身就是受限的,因此在群体感染的作用下,粉丝对偶像的正向情感便会更加稳固与强烈。个体粉丝若长期处于粉圈群体这种有意识塑造的完美真空环境中,就会逐渐失去对偶像客观的评价标准和对大众舆论真实情况的感知能力,从而把最初纯粹简单的热爱扭曲变形为一种无差别与无原则的狂热追捧。在这种不文明现象的引导之下,“粉圈文化”中对负面信息的主动性排斥,这让部分粉丝逐渐变得愈发偏激。
3.2XX介入与管控力度不足
粉圈乱象的的发展涉及到多方的原因,因此在对其进行治理的过程之中也需要多方介入,联合管控,其中无论是社会力量还是家庭与学校都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主体之一。但是在多主体治理的情况之下,XX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力量,一方面因为XX角色的特殊性,在进行粉圈”乱象治理的过程之中能调动更多的力量,尤其是在媒体社群的监控以及管理之中,只有XX才能够实现该职能。事实上,近年来我国XX的确全面加强对于粉圈”乱象的治理工作,在时间发展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清朗活动”正式推出之前,XX在粉圈乱象治理的工作之中,大部分都是停留在口头上,各部分地区XX或者某个部门对于粉圈乱象进行监管,规模较小,取得的效果有限。“清朗运动”的推出对于粉圈乱象的治理而言,可谓是重拳出击,对于当前社交媒体平台、地方电视节目、网络节目都进行了全面的治理,对于规范铭心与粉丝行为也的确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但是“清朗运动”本身也存在些许不足,一方面,该政策提出的时间较短,还有很多细节之处还没有得到有效完善,另一方面,当前“清朗运动”注重对于平台以及明星、经纪人的监控,对于粉丝本身的监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3缺乏对平台的监督与管控
以2020年肖战音乐作品销为例,歌曲《光点》在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三家平台创造了首日7300万元的“销量神话”,平台约可从中获得三到四成的音源收入。2018 年范丞丞在微博上发布一条带有付费照片的微博,当晚有8万“粉丝”为他开通了微博V+功能,使微博平台直接获得了 480万的会员付费收入。此外,为了持续吸引粉丝和扩大影响,增强对产业的控制力,一些平台直接或间接参与到流量明星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以“创造营”系列选秀综艺节目为例,腾讯利用自有视频平台资源和专业的内容制作能力进行资本叠加,掘金偶像产业。大肆“造星”并积极推动明星与粉丝的黏合,成为平台价值提升的重要举措。由此看来,平台是流量明星的兴起和“繁荣”的土壤。
无论是对于网络还是传统媒介而言,平台都是明星宣传造势以及打造人设的最重要渠道,“清朗运动”实行的初衷最为主要的也是加强对于各大平台的管控,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当前无论是在“清朗运动”之中还是其他监控手段之中。对于平台本身监控的深度有限,还是没有在本质上理清平台、粉丝与明星之间的关系,平台为了发展,为了获得流量,通过明星吸引粉丝的发展模式就那一改变,在“清朗运动”的要求之下,虽然有明显的收敛,但是想要真正改善问题,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监管。
3.4主流媒体在粉圈整治中没有发挥出作用
粉圈乱象的本质是粉丝在“契约心理”之下所产生的种种不理智的行为,“清朗运动”加强了对于平台以及明星的监管,属于在“标”上进行了有效管理,但是想要真能整解决该问题,还需要“标本兼治”。这个“本”就是粉丝的自我认知。如何让粉丝加强对于自我行为的认知,除了家长、学校的宣传监督之外,主流媒体的作用不可小视。主流媒体一直以来都是传递正能量的有效渠道,也是表达国家意见的有力武器。但是近年来因为网络文化的发展,主流媒体在传播方面所发挥的力量在逐渐降低,并且有很多主流媒体为了能在当前媒体环境之下获得较为良好的发展,也开始顺应市场、顺应消费者,让自己传递正确价值观的作用越来越低。
3.5家庭与学校力量忽视粉圈问题
粉丝乱象问题需要多元化理,对于未成年人分析而言,在该方面的治理工作之中就需要学校以及家庭的共同帮助,但是当前很多学校以及家庭在该方面缺位的比重明显。学校过渡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对于学生价值观建设的教育落实不足。家长工作忙,在有限的时间之中,很多家长对于学生“粉丝”行为都不够重视,还有部分家长鼓励孩子的这种行为,认为通过“粉丝”行为能够帮助孩子拓展社交能力,让孩子放松心情,缓解学业压力。在家长以及学校的默许与不作为之下,粉丝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之中的传播可以说十分迅速。
第四章未来“清朗运动”粉圈治理改善建议
4.1进一步加强科学引导与管理
“清朗运动”是当前XX全介入“粉圈治理”的开始,在立法的角度开始强势进行粉圈的以电脑以及管理。在未来想要继续发挥出“清朗运动”的作用,还需要在制度方面进行持续性的 更新与完善。
4.1.1XX要完善制度供给,提高网络粉圈立法工作的权威
推进专用于网络粉圈的法制建设进程,结合时代特性,更新完善相关法制内容。在立法的过程中,注重立法结构严谨性,例如,对网络粉圈的成因分类,有的问题是粉圈与网络平台的作用结果,有的问题是粉圈与娱乐产业的作用结果,有的问题网络平台与娱乐产业的作用结果,还有一些是粉圈、网络平台、娱乐产业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不同的问题成因,需要制定不同的法律内容。在网络粉圈实现立法体系的全覆盖。
4.1.2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对现有网络治理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对网络粉圈行为进行约束
加强《关于办理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网络暴力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加强《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等网络平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XX要做好法制文化宣传工作,加强对现有法律法规的的解释工作管理,当发生网络粉圈乱象时让人们懂得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身的权益,网络粉圈形成法治观念。在网络粉圈治理过程中,各级XX应加强依法执政力度,执法透明度,提高XX的公信力。当网络粉圈乱象涉及违法犯罪时,要严肃处理,并且,XX应及时向公众反应案件处理进度,并将处理结果进行公示。
4.2XX提升介入与管控力度
在互联网背景下,XX治理方变得更为开放,治理领域变得更为广泛,“清朗运动”的推行为XX如何介入“粉圈治理”提供了良好的思路,而未来“清朗运动”想要持续发挥出效果,XX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
在实际完善的过程之中,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第一,加强XX对网络粉圈的监管,严格执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我国对于网络粉圈的治理缺乏实质性的处理手段。如在肖战事件中,官方媒体点名批评指出:肖战的粉丝损害了许多人的利益,扰乱了社会秩序;肖战团队对粉丝的行为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有心之人借话题恶意炒作,但是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处罚手段。这样并不能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XX应该重视网络粉圈管理,细化XX对网络粉圈的监管内容,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建立更加完善的网络粉圈监管体系,提高XX对于网络粉圈乱象的效率,简化相关事务的办理流程,加快落实对网络粉圈乱象的治理。第二,XX要加强对网络粉圈乱象治理的统筹工作,协调各方面力量加强对乱象的防控和处理。首先,重视网络粉圈乱象治理对网络空间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其次,建立由XX所领导的网络粉圈乱象治理小组,加强对治理工作的规划,当发生乱象时能够及时设计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然后,设立粉圈管理归口部门,将与粉圈相关的XX职能统筹到统一的部门管理,提高粉圈治理水平。最后,XX要加强对网络粉圈文化的考核力度,做好对网络粉圈的指导工作,督促网络粉圈健康发展,预防乱象的发生。XX应重视平台的基础建设工作,为网络粉圈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4.3做好对平台的监督与反省
网络平台应勇于承担对网络粉乱象监督和管理的社会责任。网络社交平台作为网络粉圈交流、线上打榜、应援的重要平台,要引导网络粉圈正确追星。首先,网络平台要认真学习国家、XX出台的关于网络粉圈规范管理的政策,规范网络平台自身管理,不打法律的“擦边球”,更不能知法犯法。其次,在网络空间内普及粉圈乱象的形成特点与危害,方便网络平台的使用者学习和参考,让网络粉圈能够对自身的行为做出辨别。最后,合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及时关注网络粉圈的行为特征和现状,为粉圈乱象的治理措施研究提供实时信息。从现有网络粉圈乱象案例来看,明星的私生活、明星之间的利益冲突、由明星引发的道德或法律的事件等话题更容易引发网络粉圈群体行动,网络粉圈乱象也会随之产生。网络平台需要对这些矛盾聚焦的话题的重点防范,对于己经爆发的矛盾点,网络平台要做好信息疏导和转移话题的工作,提示网络粉圈要以道德标准、法律底线为基准,网络暴力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导致更严重的乱象,要充分相信国家和XX可以处理好网络粉圈的矛盾冲突。
4.4吸引主流媒体发挥科学引导的力量
如何引导粉丝族群成、健康而理智地发现偶像,并进行粉丝文化与粉圈生态的自我重塑与更新,主流媒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当前主流媒体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成为媒介素养教育、青年文化引导工作中的载体。首先,应加强年轻人自尊自爱的意识、更为积极的主体立场抵制娱乐资本的误导,寻找积极正向的优质偶像,摒弃违法失德的流量艺人;在提升文化品位的同时,要养成识别虚伪人设和“纸片人”偶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和欣赏向上向善的文艺作品,拒绝“唯颜值”“唯流量”“低俗”“土味”等错误的价值导向;积极提升媒介素养,分清虚拟和现实,保持正确追星、理智追星,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使用各种媒介开展粉丝活动。
4.5落实家庭和学校教育
当前网络粉圈乱象的治理过程中要化多元主体间的协同合作。第一,坚持XX在网络粉圈乱象治理过程中的领导地位。XX在网络粉圈乱象的治理过程中要保持较高的敏锐度和洞察力,当时乱象发生后能够及时确定相应治理主体的责任,提高XX部门在协同治理过程中的监管职能、统筹安排职能,推动网络粉圈乱象治理常态化。第二,规范治理主体的行为。完善XX部门在网络粉圈乱象治理过程中的规范性,设立专门的管理归口部门,规范治理流程。重视社会对网络粉圈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社会需要为网络粉圈营造健康向上的大环境。合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对网络粉圈进行信息化监管。网络平台、娱乐产业应积极配合XX的相关政策,做好娱乐文化的宣传工作,整改现有的造星机制,要将精力放在提升节目的水平,提高节目质量,丰富节目内涵等方面,不能依赖炒作来博取观众的眼球,不能以流量、热度为衡量明星业务水平的第一标准。公众要发挥监督作用,当发生网络平台、娱乐产业失责的情况要积极举报,增加相关部门的舆论压力,督促网络平台和娱乐产业的升级改造。第三,细化治理方法。在网络粉圈乱象的治理过程中要时刻警惕治理一刀切的情况发生,XX应明确治理内容,对症下药。调查问卷显示粉圈人士与圈外人士对网络粉圈乱象的关注点不同,粉圈的关注点是以粉圈行为本体及粉丝行为作为出发点,多是粉圈的乱象。而大众对于网络粉圈乱象的关注点在基于粉丝个人原因的基础上,加入对周围环境客观因素的考察。因此,应保持不同群体对治理网络粉圈乱象的意见交流,当XX在制定解决对策时,需要综合考虑,提出有效对策。第四,利用协同治理促进各主体之间的合作,加强对网络粉圈的信息沟通,提高治理效率。XX需要完善大众参与式治理平台的建设,提高公众对XX决策的参与度。尤其是在网络粉圈乱象发生后,大众参与式治理平台促进了信息的流通,XX可以直接了解网络粉圈乱象的一手信息,避免了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丢失,这样XX也能关注到社会大众的真实需求,使治理对策更具有针对性。第五,为了促进治理方式长期有效的进行,需要完善约束机制。通过相关法律、制度来规定网络粉圈及相关产业的运行标准和责任。对于违法牟利行为不仅要实施经济处罚还要实施行政处罚。并且通过媒体参与、信息公开等手段公开处罚,起到警示作用。加强非盈利组织在网络粉圈乱象治理过程中的参与性。在网络粉圈内部建立粉圈管理委员会,做好网络粉圈与外界沟通的工作,让我们能够直接了解到网络粉圈的发展情况。同时,社会性质的文化管理部门也应该将粉圈文化纳入管理的范畴,这样有利于各类治理政策的实
结论
“清朗运动”的推动以及实行所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在对于粉圈乱象治理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本文的研究之中表明,“清朗运动”对于当前的媒体平台、偶像艺人行为都进行了一定的监管,取得良好的成就,但是因为“清朗运动”本身刚刚推出,所以还是存在一定的限制,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对于“粉丝”群体本身的监管不够,对于学校、社会、家庭等等多元化力量的整合还有待完善,基于此,本文提出几项解决方案,期望通过文章的研究能够真正帮助加强“粉丝”乱象的治理,实现对粉丝行为更加良好的管控与疏导。
如今随着国内养成系偶像的流行,网络粉圈开始飞速发展。网络粉圈乱象是指在网络粉圈中,在实现粉圈文化传播与发展的过程中违反或无视社会规范的行为,这种行为的过程或结果会导致个人或者社会发生失序和混乱。网络粉圈粉圈文化作为亚文化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展现了与主流文化的抵抗性,他们总是可以严格遵守粉圈内部的规则与制度,但是对于外界的制约的制度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网络粉圈在与外界群体发生冲突过程中,粉圈的群体意识会不断增强。
当前泛娱乐化现象成为网络粉圈乱象的诱因,网络平台有义务采取措施对粉圈的行为进行规范。XX也应该尽快搭建和完善网络粉圈的治理体系。最后,明确网络乱象的治理目标,提出有效对策。要想做好网络粉圈管理工作,需要从加强网络粉圈行为的约束力,提升粉圈粉丝的思想认识,规范网络粉圈管理三个方面入手。在网络粉圈乱象的治理过程中要坚持依法治理、协同治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四项原则。并提出对策,第一,完善治理制度供给,细化立法工作,加强执法力度。第二,发挥XX在网络粉圈治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统筹监管。第三,发挥出主流媒体的作用,社会起到督促、帮扶的作用,为网络粉圈文化健康发展共同努力。第四,强化网络平台对网络粉圈乱象的监管责任。第五,构建网络粉圈乱象协同治理格局,以XX为主导,联合非XX组织,网络平台,网络粉圈,粉丝个人,偶像产业共同参与,通过各个治理主体的协同合作,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目标。
致谢
今年的夏天来的格外的迟,仿佛要挽留住还不想毕业的我们。我的学生时代就要结束了,可我好像还没好好看看我的校园,见见朋友,聊聊人生,就要说再见了。一路走来,感触良多,所以怀着感激之情写下此文。
得遇良师,春风化雨,人生至幸。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感谢她对我论文上的指导,无论是从选题,开题还是修稿都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也永远不会忘了她在我对人生方向感到迷茫时给我的建议。真心地祝愿她幸福快乐。也感谢工商管理学院以及行政管理专业的所有老师,感谢他们在这个学校对我的所有帮助,我都会一一记住并珍藏起来。感谢我的学校,吉林工师,未来也一定会更好!
成长22年,求学16年,感谢我的父母及家人。感谢他们一路保护我成长,千言万语也说不尽这些年的爱,希望我的父母以及家人能平安健康。也许我们之间都不善于直面表达,但请记住,我真的很爱你们。
三楼的那个小屋,是我四年来待的最久的地方之一,那个小小的广播站留住了我很多的快乐。在那里我遇到了很多的学长学姐,感谢他们带我进入部门,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给了我很多帮助。我常常在傍晚从窗口望向操场,感受青春的气息,以后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了。在那个小房间里我也找到了我的热爱,如果重来一次,我依旧会如此选择。
仔细想想上一次与同学的见面已经都是半年前了,不知道以后何时再见,青春兵荒马乱,我们潦草离散。感谢我的挚友们,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看起来比较乐观的我,他们是我生活的解药,一年又一年,每一个朝夕相处的日子我都觉得幸福无比,也祝各位前程似锦。
亮晶晶的星光,缀满了水蓝色的梦境。在这里,我还要感谢我的小偶像,歌手赵磊。感谢他给我提供了这篇论文的灵感。他的歌声也治愈了我大学最难的那段时间。也是他教会我坚定了我的热爱。很高兴能和他一同成长,一起毕业,跃入人海。未来也要一起成为更好的人。
最后想对自己说,我们远不止于此,我们的旅程也才刚刚开始,请做一个善良且热爱生活的人。
参考文献
[1]阳庚德,张俊韬,李敏. 论“清朗”行动中社交网络账的双务合同性质[J]. 宜宾学院学报,,:1-8.
[2]熊建. 看什么才健康 怎么看才恰当[N]. 人民日海外版,2021-08-17(009).
[3]李平. 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重拳整治网络象[J]. 网信军民融合,2021,(05):25.
[4] 国家网信办启动2020“清朗”专项行动[J]. 国广播,2020,(06):16.
[5]孙佳山. 粉圈问题关乎国家治理[N]. 北京日报,021-12-13(014).
[6]邹晓华. 粉圈文化的与治理[J]. 传媒论坛,201,4(23):116-118.
[7]田丽,李彤. 粉圈治理的平台责任:内涵、边界与监督J]. 新闻与写作,2021,(12):24-30.
[8]王谦. “新十条”让粉圈文化重归正轨[J]. 中国转民,2021,(22):7.
[9]张灿灿. 粉圈治理终于打到七寸[J]. 青年记者,021,(21):111.
[10]曹刚. “粉圈文化”的道德批判[J]. 中国文艺论,2021,(10):12-19.
[11]王天铮,崔尧. 粉圈无序生长,如何依法纠偏[J] 公民与法(综合版),2021,(10):10-12.
[12]高冰晗. 浅析媒体融合时代下粉圈的青年亚文化现象J]. 今古文创,2021,(22):76-77.
[13]盛莹莹. 粉圈文化中粉丝行为及引导策略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21.
[14]张逸鑫. 传播学视角下粉圈“乱象”的成因及应对策[J]. 新纪实,2021,(13):90-93.
[15]周懿瑾. 偶像忠诚与“部落流动”:生产规范与嵌入的作用——关于粉丝爬墙和脱粉的网络民族志[J].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2021,(01):144-178+272.
[16]Jingru Liu. Analysis of he Webcast’s Marketing Stratagy: From the Enlightment of Fans Econom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in Universities,2020,3(4):
[17]Aoyi Yang,KyuJin Shim. Atecedents of Microblogging Users’ Purchase Intention Toward Celebrities’ Merchandise: Perspectives of Virtual Com
[18]Fans Await the Release o The Suicide Squad, Anxious to See James Gunn’s Adaptation[J]. M2 Presswire,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8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