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间游戏是包含多品种,动作简单,富含民俗文化的一种体育活动。应用在大班体育活动中,即容易被小朋友接受,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教学的全方面进步。但是实际中对于民间游戏的应用,尚有不足,因此本篇文章,将从民俗教育游戏在学校大班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教学使用价值入手,详细介绍了民俗游戏活动的教学价值,使得教师能够正视民间游戏的在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民间游戏:大班体育活动:教育应用价值
一、民间游戏在大班体育活动中的应用现状
越来越多的民间游戏开始被运用到幼儿园的教学中,对于体育活动和幼儿自身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那么,在看清民间游戏在大班体育活动的教育应用价值之前,应该客观的认识当前的应用现状,其中的问题,来更深层次的认识到正确科学的运用民间游戏,所带来的应用价值。下面是对民间游戏的现状分析。
(一)对民间游戏的运用单一
当前,社会关于孩子的德智育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注度也越来越提高,家庭、社区都在积极探索能够调动孩子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所以,在幼儿园中逐渐引入了亲子游戏、民间游戏等,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不过,目前对于民间游戏的运用方法仍然比较单调。一方面是在使用时的内容同质化问题严重,所以各地方的传统民俗游戏竟形式统一;另一方面是在实际使用的时候,由于不能做好创编,也没有针对季节变化、民俗发展等做出改变,所以在课堂中往往仅仅成为单一的教材部分,而没有很好融合整个课堂过程。而这些也都是教材中必须进行优化的部分。
(二)对幼儿的发展规律忽视
教师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对民间游戏的应用,没有考虑到幼儿尤其是大班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首先,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游戏的难度需要提升,但也不能过度;其次,民间游戏来源于民俗,对这其中的过时理念、超年龄段的文化知识,需要做出调整,做好创编,最后,要结合幼儿的身体素质的不同,做好游戏动作的恰当设置,能够适当的锻炼幼儿的协调能力。
二、民间游戏在大班体育活动中应用必要性
(一)双减背景下的需要
双减背景下,对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优化教学的方式方法,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而民间游戏,不再是单一的益智游戏,而是综合了游戏、文化教学、合作协助多重教学意义的教学方式,运用在教学中,能够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效率,进而践行双减政策的新要求。
(二)幼儿全面发展需要
民间游戏,不仅有游戏本身带来的优势,能够带领幼儿进行体育活动,强健体质;还具有民间游戏的多方面优点,可以使得幼儿在锻炼身体的同时,锻炼思维,并吸收不同地区的特色乡土文化,进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民间游戏在大班体育活动中的教育价值
(一)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1.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形成
一方面,民俗游戏在创编过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本地乡土文化,将民俗社会风气也包含在游戏的基本规则当中,另外,民俗游戏在开展过程中,也要求与孩子大量的交流合作互动。经过综合考虑,给予一大班孩子们充分的社交行为培养时机。因此,在游戏进行时,孩子们必须做到了解规则、遵守规则,要求孩子们可以更进一步的掌握学校教育的新纪律;同时,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孩子们必须进行积极准确合理的沟通交流,要求孩子诚实守信,良好的交往能力,还有协作精神,可以提高孩子们在社会中的人际交往。此外,还必须注意的是,民间游戏自身对道具以及人数没有硬性要求,给予了充足的变动空间,在每次遇见道具变动、人员增减的时候,如何进行游戏的进程安排,新人员的规则理解,需要幼儿协商解决问题。因此,民间游戏对幼儿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给予了充足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2.促进幼儿的身体素质提高
民间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同时因为具有民俗文化,所以衍生出来很多种类和玩法,对于道具的要求大大降低,提高了游戏的可玩性。此外,民间游戏多是简单易学,游戏动作简单的游戏,可以在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降低幼儿的游戏门槛,给予了体育活动更多的时间,进行身体锻炼。同时,民间游戏常在户外,例如踢毽子、丢手绢、跳飞机格等民间游戏,可以在阳光、新鲜空气下,进行应用,使得幼儿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促进骨骼发育,增强免疫系统,提高身体素质。
3.提高幼儿的日常生活趣味
游戏融入教育活动,自然会提高课堂的灵活性、趣味性。而教师将民间游戏融入教学活动,除了改变教学形式,还能够通过创设,使得游戏能够更好组织的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不仅活跃课堂的氛围,还能够提高幼儿日常校园生活的趣味性。例如,在进行一些需要排队的活动时,可以基于幼儿自控力差的特点,穿插进一些高人矮人、风车转等游戏,等待完成任务的幼儿来解救自己,能够使得幼儿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呆在队伍中按顺序排队。
(二)优化幼儿园的教育体系
1.优化幼儿园管理效率
一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当前的绝大多数幼儿园对于经费、场地仍然是有较大的需要,在资源紧张的现状下,民间游戏恰是空间小、经费少、教育作用高的教育方式的首选。例如, 梅花桩的取材可以用竹节竹筒,打苦楝子仗的创编可以改为用小纸团,寻宝藏也可以利用好园区的建筑本身。这样一来,不仅是经费的节约,场地的高效利用,更是民间游戏间的体育资源做好充分的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课堂的教学质量。二是体育教学内容丰富,民间游戏本身就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同时各地区在进行创编时,也赋予了民间游戏不同的形式内容,进而带给了体育教学丰富的课程内容。
2建立家园互动的桥梁
民间游戏可以成为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一方面,民间游戏来源于本地乡土文化,家长都熟悉,幼儿园可以在创编的时候积极询问家长的想法,另一方面,在开展民间游戏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亲子活动的开展,促进亲子的和谐关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民间游戏是家园互动的新方式。同时,借助民间游戏的反馈这类动态、多变的沟通,极大的发挥民间游戏的桥梁作用,促进家园关系的和谐。另外,也要看到家长和园区的沟通互动,带来的也是亲子间的互动,进一步的促进家庭教育的和谐环境,促进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
(三)促进民俗文化进步弘扬
民间游戏中常常蕴含的乡土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文化。就如踩梅桩、滚铁环、翻飞绳,这类民间游戏的产生发展的背景都有着丰富的故事,教师在进行游戏规则讲解的时候,可以将其进行充分的论述,不仅有助于幼儿对游戏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是进一步传播弘扬了民俗文化。另外,需要注意到民间游戏是具有区域性的,在东西南北各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区域,尤其注意将民间游戏做出因地制宜的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动作的简单易学,规则的清晰明了,就能潜移默化的将民俗文化做好传播。
参考文献:
[1]尤登星.融民间游戏于幼儿园教学之中的价值与策略[J].青少年体育,,2014,(4)
[2]冯林林.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构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0,(3) : 70-72.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0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