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摘 要
在中国,百分之九十左右的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毫无疑问,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对于市场经济来说,中小企业社会基石稳定,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主体,使国家经济得以强大。然而在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中小企业中存在着内部控制不健全、负责人管理意识薄弱、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本文就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讨论与研究。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引言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就在于提高管理企业制度的规范性,它建立在专业的管理制度之上,致力于有效监管,抑制风险。为了提高管理规范,企业必须找准控制点、构建过程控制体系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需要企业各个阶层的人共同互相配合实施才能实现,例如;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大小员工,全员参加。
另外,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了从根本上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一目标是否完成紧密联系管理层履行财务报告编制责任;企业力求做到应用最佳手段确保企业经营成效和效率的稳定。简言之,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使经济产能得到最大化;前提还要保证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要求,也就是以合法合规为前提推进常态化经营活动。
1.企业的内部控制五要素
1.1控制环境
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控制环境是一大要素,它又被细化为管理职能、治理职能、管理层和治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和重要性形成的认知、建议及对策。换句话说,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看法和态度就是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把控着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基调,还会对员工内部控制看法产生作用。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推进的第一步。
1.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企业是否能够辨识其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对存在的风险提供有效的防范措施。审计人员必须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实时跟进,第一时间了解结果。在评估企业单位风险时,管理层怎样对风险的严重性判定、怎样对财务报表相关风险甄别、怎样对风险发生可能性预判、怎样制定风险防范对策等等,这些将都由审计人员进行确定。
1.3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指大小信息在企业内部中是否流通,企业下级员工的意见是否能够反馈给上级,上级的命令是否能够及时送达到下级,重大的信息是否能在企业报表中展示或披露。信息与沟通即企业要确保对与内部控制相关信息接收、流通的可靠性和及时性,让信息如常流转在企业内外部之间。公司管理层对经营活动做出正确的决策和编制可靠的财务报表的能力会受信息与沟通质量的影响。因此,就被审计单位内部对财务报表等重大事项商讨、管理层与治理层之间的协调、被审计单位与外部之间的联系等内容,审计人员有权知道。
1.4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即保障企业管理层下达指令实施的程序和步骤,信息处理、授权、实物控制、职权分离都包含其中。
1.4.1授权
授权是指将权力委托给某人或者机构代为行使。确保交易发生处于管理层授权范畴,通常来说授权有两大类型:其一特殊授权;其二一般授权。管理层提出,特殊授权用于交易挨个制定的授权或特殊类别活动,而一般授权用于组织内部根据普通适用推进活动政策或某类交易。
1.4.2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控制主要由应用控制和一般控制构成,它既可以是自动化的,也可以是人工的,还可以是建立在自动流程之上的人工控制。其中,运行在业务流程上的自动化程序或人工即信息技术的应用控制,它关联信息记录、报告交易、信息生成、信息处理、其他财务数据的程序。活跃在多个应用系统中的政策和程序为一般控制,它的存在旨在维护信息系统常态化运营,让应用控制最大限度发挥效能。
1.4.3职权分离
职权分离也就是一个人不能承担过多的职权,一般来说,授权、执行、记录、监督和保管的职权需要分开。审计人员应该知道职权分离的含义,它涵盖被审计单位怎样把交易记录、交易授权和资产保管等职责向各个员工配置,避免一个员工同时承担多项职责,手持多项权利而做出徇私舞弊行为。
1.5监督
监督是检查督促的意思,顾名思义是指企业是否拥有监督评价机制,对企业内部业务活动实时跟进。监督,主要是督促、监视和管理其中一项环节步骤或现场,让最终结果与既定目标相对应。所以,作为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活动和持续监督活动推进有一定的了解。通常来说,被审计单位的常态化管理和常规经营活动都伴随着持续的监督活动。
2.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推进,有利于自身经济效益提高,且让内部管理更加趋于规范化。然而,就企业发展现状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暴露出种种不足。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直接拉低了中小企业经济效益,变相成为其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2.1 企业内部控制意识表面化、不健全
在中小企业发展的日益成熟下,各公司内部控制管理也渐渐有序。然而,在流程落实、制度制定、员工意识培植等方面,还是有些工作未做到位。相比之下,企业普遍更加注重销售规模的拓展、企业实力的增强和自身获利。他们在这些方面花费了大量心血,然而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上,往往认为只要形式上的建立,业务内容的匹配,能够符合国家的政策就好了,实际根本没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即使有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也只是画饼充饥,并没有去运用执行。所拥有的内部制度也是摘抄模仿现有的规章制度,并没有从企业的实际角度出发。企业内部控制的不重视性,导致了内部控制没有合理的制定,使而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没有实性的引导作用,企业内部控制控工作顺量难以提升。
2.2企业监督机制不完善、组织结构不科学
现阶段,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属于家族企业,公司经营权和所有权都在一人手中,监督管理制度缺失,组织结构失衡。就像公司的重大投资和重大事项决策,全部听从董事长安排,董事长一人独大,这是不合理的。另外,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只在乎眼前的蝇头小利,缺少长期战略的规划,从我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了解,普遍的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第一,它们的经营管理水平通常不高;第二,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简单,部门设置不科学;第三,缺乏大量人才;第四,规章制度不合理并且执行力不足;第五,企业业务单一,没有多方向性。企业管理的很随意,根本没有意识到人治远远大于法制。
2.3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关键。企业需要制定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来了解企业自身将要面临的风险,并提供措施加以预防。虽然中小企业承担的投资风险较低,但是会面临高昂的企业经营风险。中小企业产品业务单一化严重,没有宽裕的资金来承担经营风险的致命一击。不仅如此,企业管理者风险意识有待增强,生产经营同时受企业内外部因素干预,未知性较大。如今中小企业生产的样品、产品,从它们辛苦的劳动成果质量情况来看,并没有达到经济发展的要求,甚至相差甚远。产品的档次不高,质量不过关,抽查合格率偏低,总是不顾信誉问题,假冒伪劣商品,好的产品不去努力制造,坏的东西到处可见,不去摒弃。在销售产品、原材料供应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和不稳定因素。一旦它们出现变化,企业承担的经营风险便会激增。倘若管理者对经营风险意识浅薄,不懂如何防范风险,那么企业往往是难以承受风险爆发后果的。客观来谈,中小企业必须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积极采取风险识别、风险预警和风险评估等手段,从根本抑制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保障企业常态化经营。
3.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因为企业外部环境瞬息万变,所以必须切实提高自身组织管理水平,着手建立一套合理的监督体系:财税监督、国家审计监督和社会审监督,三者同时实施,企业才能有序发展。不仅如此,还要把产品生产向协作化、专业化方向引导,对产品生产增加强度,把成本支出压到最低。国家提倡企业与企业平等竞争,优胜劣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成本管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面临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种种不足,必须把内部控制的自身效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笔者认为,应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补充优化、对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健全、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等等。
3.1健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想要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内部各项经济业务活动之间就要建立互相关联、互相约束的方法措施和规章制度。企业在对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和推进时,要谨遵职守各项原则。其中,包括制衡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成本效益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等等。毋庸置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占据的重要地位,它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一个过程,需要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进行实现。在外部环境中,企业与同行业企业厮杀。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竞争能力也会有所强化。当然,企业还应对自身内部管理持续优化,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整体来说,企业内部制度又被分为保管保卫制度、职责分工制度、企业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和审批检查制度。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使企业良好发展。
3.2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通过企业组织结构,工作任务的分组、分工和合作便一目了然。通过企业发展情况,制定长期战略,明确组织的各项功能,完成企业的最终目标和任务。企业的组织机构要保证一定的稳定性、促进性,而不是短期的,是需要长久存在的。企业的组织机构中尤为重要的是人员岗位分配问题,新的人员入职是否能够平稳地进入到公司的部门与岗位,资历久的员工调岗是否能够安稳地衔接到新的部门与岗位,离职的人员是否能够平稳地离开公司,由下一个人接替工作,不会因为个别员工的岗位变化而给企业造成影响,更不会因为个别员工的离职而引起企业的轰动(例如:人心惶惶,大批量离职),避免出现企业员工对企业生产失去信心。
3.3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
3.3.1 增修法律制度、使会计监督制度顺利进行
会计监督制度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相对独立性、适应性,会计监督职能是否能顺利发挥作用,完整的法律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中小企业要对《小企业会计准则》所提规定严格遵守,把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积极落实,进一步发挥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和核算职能,假设企业责任人或管理层存在任何违法违纪行为,XX部门不能徇私舞弊,必须抓好监督工作,对犯错人员进行严格处理。可是,中小企业大都审计监督和会计监督权限含糊不清,惩治违法违规行为过于轻微。并且,在部分细则规定上,过于笼统。所以,针对会计法律体系,企业还需要再次完善,从立法层面规制会计的监督职能和核算职能,顺利进行。
3.3.2 强化企业内部管控制度
中小企业会计监督制度的完善是中小企业内部管控制度实施的基石。以相关规定为依据,单独在企业中成立会计部门,让内部会计和外部会计形成牵制,相互督促。针对企业现任会计岗位的员工,定期考核,鼓励会计人员相互督促、相互监督。根据我国立法层面和《会计法》规定,中小企业应对内部管控制度全面贯彻,依法执行内部控制,让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有条不紊实施。与此同时,还应制定配套的内部稽核制度和增补内部会计,辅助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来说,内部审计是至关重要的内容。而这两大制度的制定,是内部会计监督的保障。
3.3.3 明确企业负责人的责任
企业负责人,顾名思义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需要承担企业相关各项责任。一旦企业有什么变故或事件,企业责任人都要站出来承担相应责任。并追究具体负责人的法律责任。想要企业得到良好发展,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必须要明确,负责人要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努力工作,在任职期间,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执业,定期向董事会与股东大会报告相关工作,保障各股东出资收益率高于社会平均收益率;是产品质量的主要责任人,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都归他管,要负责对接资源、制定计划和协调工作,让质量管理部门把自身职责履行到位。负责下达行政管理决策和具体实施工作,把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各项经济指标如期完成。人事编制和组织体制均由他说了算,委派总经理助理,负责报酬、任免和奖惩各企业经理、职能部门和其他高级职员,要着手构建公司工作体系和组织体系。对公司机构的运行模式和机构设定安排。公司常态化工作管理、考核和抽查工作均由他负责。作为公司代表人对各项合同、协议、合约谈判签署,对相关事项解决。公司副职的检查考核和工作安排下达。面向中高层干部,推进考核、督导、培养和任免等一系列工作。针对成绩优异的员工,予以调资、奖励和晋级。针对表现不佳的员工,对其惩处甚至解聘。考核和抽查主管部门的运行进度安排。对市场发展变化实时跟进,分出精力去完成开发人力资源、市场规模拓展和计划财务工作。公司的财务管理和资金均衡分配由其负责。对公司内部组织系统构建,制定公司规章细则,对各部门统筹管理。另外,最最重要的是,企业负责人要对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保障。要求会计人员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工作推进,严禁会计人员做出偷税漏税、作假帐等违法违规行为。若是企业会计行为有任何不当之处,企业负责人难辞其咎。如此的话,就算各个负责人自律能力不强,也有法律法规严格督促,让会计监督工作进行到底。
3.3.4 增强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及道德素养
企业账目是否算的清,靠的就是是否有优秀的会计工作人员,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程度及道德素养深深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因此,中小企业需要应聘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拥有高文化、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企业也应该定期进行新知识学习培训,并且制定严格考核机制,激励努力上进的人才,淘汰懒散的人员,这样可以使工作人员明白现实是残酷的,不努力进步就会落后,永远学无止境,让工作人员对自我工作的重要性深刻了解,让其树立良好责任心,恪尽职守完成工作。与此同时,定期学习会计专业技能和知识,与时俱进,坚决不违背会计职业道德。
3.3.5 营造优良环境是对监督意识的强化
企业内部的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想要蒸蒸日上,不断变大,前提是是否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每个工作者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份工作环境舒适、工作气氛和谐的企业;当今社会,年轻人的工作压力本来就大,如果整个公司的工作环境尔虞我诈的,想必时间久了,工作人员都会疲惫,这会导致企业留不住员工,只能不断更新换人,费心费力。因此,企业需要积极的、和谐的、温馨的企业文化,这才能够帮助企业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能体验幸福感。从根本规范员工言行,在调整补充中小企业现有机构后,对其权责合理分配,打造正向积极的企业文化,便于企业内部会计落实监督工作。
综上所述,身为一名中小企业的会计从业者,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把会计监督工作做到位。经济发展形势变化是无可避免的,中小型企业能做的就是把企业会计监督工作做好。对企业发展现状实时把控,制定有效适当地对策,对企业会计相关制度健全。这样一来,中小企业便能跟上经济发展步伐,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4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3.4.1 确立正确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理念
企业在发展时应当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第一,企业有必要在公司内部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由董事会直接对接。该委员会的工作就是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进度安排的运行情况实时监督。第一时间察觉潜在风险,给出合理防治意见。最后,交由董事会共同商议下达决策。同时,构建配套企业风险管理制度辅助。第二,设立稽核部门和风险控制部门,保障其独立性,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对接。跟进企业的管理工作和业务推进,实施内部稽核和风险控制。
3.4.2 提高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
要想让企业形成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应先培植员工财务风险意识。企业财务风险的存在是无可避免的,要想财务风险为零是不现实的。企业能做的就是借助各种策略,竭力把财务风险降低。这时,便可应用会计策略和会计政策,防范财务风险。但是,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风险蛰伏在各个流程中。不管哪个流程出现差错,都会激化财务风险。所以,在管理财务时,财务管理人员就应采取风险防治策略。及时应对一切的财务风险问题。但是,目前绝大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风险意识都比较淡薄,认为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就行了,没有意识到她们的工作是整个公司的命脉。所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制定一系列的风险意识培训,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风险意识抽查,积极学习风险管理好的企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努力培养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她们的专业水平,并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整个企业财务活动中去。
结论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关系到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其发展潜力有待激发。在中小企业看来,对内部控制制度严格践行是刻不容缓的。而身为企业负责人,也应对内部控制的意义和必要性深刻认知,对企业内部呈现不足全面排查,对症下药,各中小企业才能良好发展,规模才能逐渐庞大。
参考文献
[1]弓慧婷,杨毅.金融生态环境、内部控制审计与债务融资成本[J].财会月刊,2020(02):110-116.
[2]柏广才.关于中小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思考——基于财务会计的视角[J].商业会计,2019(23):84-86.
[3]杨毅,朱秋华,杨婷.内部控制、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武汉金融,2019(09):66-73.
[4]伍方英.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12):26-27.
[5]马强.基于风险管理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策略分析[J].中国商论,2019(03):145-147.
[6]张文英.基于风险管理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对策[J].中国商论,2018(34):81-82.
[7]刘艳红.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36):32-33.
[8]杨旭荣.中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论,2018(30):74-75.
[9]王运陈,陈玉梅,罗华伟.中小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治理机制[J].财经科学,2018(09):86-94.
[10]迟丹凤,付晓,邹婷.基于内部控制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调查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8(07):88-93.
[11]陶娅.基于风险管理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5(23):28-32.
致 谢
几年的学习即将结束,期间我收获很多,受益匪浅,从业之后,又有机会学习到了很多会计学方面的知识,这是非常难得的。在学习及论文完成过程中,我得到了培训机构及学校论文导师的大力关怀、帮助和指导,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3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