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幼儿阶段是身体生长发育的主要阶段,个性特征向独立性和主动性发展,模仿能力增强,是培养饮食行为的最佳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垃圾食品走进我们的生活。家长对幼儿垃圾食品的摄入量没有把握,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所以,想要幼儿快乐成长,必须关注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幼儿饮食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影响非常大,在幼儿的饮食过程中,不良饮食行为表现非常突出。所以,笔者通过观察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分析形成原因,提出改善策略。为家长和教师在幼儿饮食方面提供帮助,使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2.研究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1]可见,幼儿阶段要培养身心健康发展。饮食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良好的饮食行为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饮食作为幼儿一日生活中最普通而又最重要的环节,面对幼儿挑食、偏食;进餐时分心等问题家长和幼儿教师有时会束手无策,或者采取不正确的行为。本文将提供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改善策略,为培养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方面提供正确的方法。
(二)相关概念界定
1.零食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中零食是指非正常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的食物或者饮料(不包括水)。[2]本研究中将零食定义为除正餐、水果、坚果外的工业加工的垃圾食品。.科学出版社.2008.]
2.垃圾食品
指仅仅提供一些热量,别无其他营养素的食物,或是提供超人体需要,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
3.不良饮食行为
指幼儿进餐过程中的多种不良外在行为表现及吃零食的行为。[3]本研究中不良饮食行为指挑食、偏食、进餐分心;进餐速度过快或过慢;剩菜剩饭以及用零食代替正餐的行为。.鞍山师范学院,2015.]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笔者以“不良饮食行为”、“幼儿饮食行为”、“饮食行为现状”等为关键词。检索了CNKI文献主题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库。由于国内外文化差异比较大,笔者对国外的饮食行为研究的相关资料不是很了解,所以主要对国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1.国外研究现状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瑞利˙拉瑞蒙(Rayleigh˙Reimer)博士小白鼠的实验,证明了幼年时期的饮食对成年以后的体重和血液浓度有一定的影响,而且与新陈代谢也有一定的关系。X心理学家多拉德(Dalland.J)和米勒(Mille.N.E)认为:幼儿应该主动进餐,这与幼儿成人后的性格有很大的联系,会促使他们成为积极的人。2009年Kendra在有关幼儿的营养饮食教育中认为应该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幼儿进行营养教育。2015年Essa认为吃饭时吃得少,吃完之后很快就饿的幼儿,应该饿他一顿饭,等到下次吃饭时,他就不会吃的少了。
2.国内研究现状
2009年兰州大学卢慧兰认为幼儿在早餐和饮料消费行为中表现比较好,在零食、西餐、挑偏食以及其他进餐行为中存在不安全因素。她建议应该加强养育者饮食行为教育,多样化搭配幼儿食物。2011年钟炎军、陶海燕、陈慧楠、张瑜的啊呜啊呜我爱吃中提到运用故事给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进而培养幼儿的良好饮食习惯。2015年河北师范大学刘晶对小班午餐活动组织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教师对于幼儿的饮食行为有足够的重视,但是方法有待提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不仅要重视幼儿进餐的物质环境,还要注意进餐的精神环境;加强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培养幼儿良好饮食行为。2015年郭婧晰在探究4-6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中认为应该加强幼儿园饮食氛围,培养家长正确的教养观念以及创设良好的社会饮食环境。2015年8月郑珺在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中提到幼儿的挑食、偏食并不是天生的,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有软饮料、西餐和零食的影响,提到了国外家长关于幼儿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的策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2015年11月柴林姗认为幼儿在进餐过程中,教师应制定“他规”与“我规”,“他规”是教师为幼儿制定的饮食规则,可以制定规则指示牌、信号器、表扬和奖励机制、层级监视等方法,“我规”从幼儿自身出发,让“规则”真正走进幼儿身心,教师要给予具体化,发展性的评价。2016年徐露在怎样组织幼儿正确进餐分别从进餐前的洗手、进餐氛围、饮食的营养搭配、进餐方式以及餐后的消食活动进行分析教师指导。有研究表示,有异食癖的幼儿是因为缺锌,有多动症的幼儿可能是因为经常吃含色素的食品。国内关于幼儿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的改善策略方面研究的比较全面,但是具体的实施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4-6岁是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主要时期,幼儿平衡的饮食结构,合理的营养搭配,良好的饮食行为是该阶段的主要任务。笔者主要从幼儿进餐过程中的专注度、挑偏食行为以及进餐时间方面进行分析,对于幼儿出现的不良饮食行为,分析其中的原因,找出培养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有效策略。
(二)研究对象
笔者主要研究西安市西航天鼎保育院的100名幼儿、50位教师及20家长以及天骄名品幼儿园60名幼儿、10位教师及10位家长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观察,即2017年2月20日至2017年4月20日。分析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并找出改善策略。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指通过查阅、整理、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了解教育事实,探索教育现象的研究方法。[4].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44.]
文献法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可超越时空条件的限制,研究范围广,样本容量大,费用低的特点。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不良饮食行为、不良行为习惯、幼儿进餐现状的相关硕士论文、期刊等资料,初步了解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现状。
2.观察法
指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得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5].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8.]
观察法是最适合幼儿的一种方法,只需要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幼儿最真实的一面,它不受观察者的干扰。本研究主要是观察西安市西航天鼎保育院和天骄名品幼儿园幼儿的饮食行为表现,通过拍摄录像的方法对幼儿整个进餐过程,教师的指导用语、行为表现以及幼儿的进餐环境进行观察记录等等。
三、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表现
研究者通过文献法、观察法以及案例分析法三种方法对幼儿不良饮食的行为进行分析发现:
(一)幼儿被动进餐
在幼儿园中,如果幼儿某天的进餐量比平时少,教师会督促他多吃一点;有的幼儿在吃饭时有说话或者发呆的行为,教师会喂他们吃饭;还有的幼儿把不喜欢吃的饭菜扔到桌子下面,教师会喂他们吃饭。但在家中,家长认为幼儿吃饭会洒在桌子上、地上和衣服上,他们打扫起来比较麻烦,就会给孩子喂饭。这些现象大多出现在家里有老人的家庭中。
(二)幼儿挑食、偏食
在西航天鼎保育院小五班的幼儿进餐过程中观察到:幼儿并非真的不喜欢吃青菜,瑶瑶觉得青菜切的太大,说她吃了会吐;可乐觉得青菜都黏在一块了,看起来太害怕了,他不敢吃;多多说她吃青菜就会塞牙。幼儿对于他们没有见过或者没有吃过的食物也会选择不吃。扬子特别喜欢吃肉和鸡蛋,吃早餐的时候,每个幼儿应该吃一个鸡蛋,他吃的特别快,而且只吃蛋黄不吃蛋白,吃完之后还会再向老师要,3月23日早上,他吃了四个蛋黄。卓卓说他特别爱吃肉,什么肉都喜欢吃。吃午饭时,每个幼儿只能吃一个鸡腿,他能吃三个。教师向卓卓家长建议时,他家长认为小孩想吃就让他吃。了解到他是家里的第二个儿子,比第一个儿子小十几岁,家里人特别宠爱。还有的幼儿不吃海鲜,说她们对海鲜过敏;有的幼儿不喝奶,说上次喝了之后吐了。
(三)幼儿进餐专注度不高
3月21日西航天鼎保育院小五班吃面条的时候,小龙把一半吸进嘴里,一半留在外面,还给旁边的幼儿说:“我是老爷爷”,玩了一会儿,面条掉了下来,他又把面条捡起来往嘴里送。可乐吃饭时喜欢告状,“老师,他不吃青椒”“老师,他把饭撒了”“老师,他往地上扔骨头”然后她就忘记自己吃饭了。多多吃饭会受到教师的影响,如4月20日中四班吃午饭的时候,老师喊:“格格那一组,每次吃饭都是最慢的,我看今天你们还是不是最慢的”
在家里吃饭的时,许多家长习惯边吃饭边玩手机,有的家长习惯在饭桌上说话,更甚者嘴里含着饭菜就说话。幼儿时期处于模仿的高峰期,他们会把这种不好的习惯带进幼儿园。
(四)幼儿进餐速度不均衡
幼儿在进餐时,速度分配不平衡。进餐开始时,小五班小龙人用勺子在碗里翻来翻去,看看今天的饭里面都有什么,给旁边的幼儿说说话才吃饭,等同一桌幼儿已经吃完,吃第二碗时,才大口吃,有时会被呛到,这样对消化系统非常不好。
幼儿的进餐速度与饭菜的质量也有关。3月2日天骄名品幼儿园午餐是西红柿鸡蛋面,80%幼儿都喜欢吃,平时吃饭比较慢的幼儿,都会快速吃完。碰到幼儿不感兴趣的饭,吃的会比较慢,他们对不喜欢的饭菜比较抗拒。在幼儿园观察中发现,对五彩焖米饭、炒面以及醪糟鸡蛋汤等幼儿不是很喜欢吃,会故意把饭洒在桌子上、盯着饭发呆,看其他人去送碗,他们也就不吃了。
(五)幼儿进餐时间不定
快餐已步入我们的生活。家长没有时间给幼儿做饭,幼儿饿时,订一些快餐,快餐对幼儿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威胁。有关快餐店的肉类报道有很多:禽流感、过期肉。2014年7月21日报道,麦当劳、必胜客等国际知名连锁的快餐肉类供应商被爆出有采用大量过期变质肉原料的行为。[6].http://wap.tech-food.com/news/detail/n1123782.htm,2014-07-21]
幼儿自控能力差,经常沉迷于游戏或玩具中,往往会推迟吃餐时间,家长宠爱幼儿,会等到孩子想要进餐时才给他们吃,这样对孩子的生理代谢和肠胃蠕动不利,还会对家长和幼儿园的教育带来困扰。
(六)幼儿吃零食现象普遍
幼儿在园吃零食行为几乎没有。幼儿园门口有卖棉花糖、小袋零食、蛋糕等等,离园后幼儿拽着家长的手让买,不买就会哭或做出其他令家长难看的行为,家长碍于面子满足幼儿的要求。关于在家吃零食行为,西航天鼎保育院中四班格格家长说:“在家主要是奶奶带,格格不吃饭,奶奶就用零食来哄,结果零食吃完了,饭还没有吃多少。”小泽爸爸反映说:“在家他妈比较喜欢吃零食,她吃的时候也会给孩子嘴里喂,零食的口味甜腻或咸鲜,孩子特别喜欢,就不好好吃饭了。”
(七)剩余饭菜
幼儿身体患了某种疾病。西航天鼎保育院小五班在4月7日清明节收假之后,班里有好几名幼儿感冒了,瑶瑶就是其中的一个,她拿到饭之后,吃上一两口,就会看着碗发呆,老师过来说:“你为什么不吃”她说:“不想吃”老师鼓励她再多吃两口,然后她就吐了。小宝每次看见饭就哭,问她为什么哭,她说:“饭太多了”。还有的家长为了增加幼儿的身体素质,盲目的为幼儿购买口服液等“补品”。
四、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园方面
幼儿在园的用餐次数比家里多,是饮食行为养成的主要场所。笔者从幼儿的饮食教育课程、教师的指导方式和幼儿园对点餐的搭配上进行分析。
1.课程教育
幼儿园对幼儿的饮食行为讲的次数比较多,主要是在小班讲,小班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等到中大班时教师家长就好管理幼儿。幼儿园关于饮食讲的次数比较多,但是每次都是浅浅的带过,不会深入的去讲。比如:西航天鼎保育院中五班3月28日小沫不吃青椒,说青椒苦,教师就说青椒里面还有维生素,你看你嘴上长了一个大泡泡,就是因为缺乏维生素,小沫很快就吃青椒了。在进餐时,教师讲的比较多的也是用餐规则,教育方式比较随意,幼儿没有真正了解到关于食物的营养价值。
2.教师引导
3月30日天骄名品幼儿园午点是苹果,值午休的教师将苹果皮和苹果核去掉,分成小牙。当幼儿醒来后,苹果表面已经氧化了,第三组的幼儿觉得苹果表面已经变黄了,不能再吃了,教师问其他幼儿苹果甜不甜?其他幼儿说甜,还有位教师在旁边说:“苹果变黄了才好吃,快,大口吃,你看王小丫都吃完了”。
3.餐点搭配
幼儿园食堂的做饭人员大多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他们不是非常熟悉幼儿的饮食习惯,经常按照自己的爱好做饭,幼儿没有食欲。还有的是对幼儿的饮食营养搭配研究很多,但是不注重搭配形式,比如:猪肝直接切成片,20&的幼儿不吃,但是把肉切碎放在菜里面,他们就会吃。所以,幼儿园应注意对幼儿餐点的搭配形式。
(二)幼儿家庭方面
孩子主要生活在家里,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感染非常大。笔者将从幼儿的家庭的内部成员饮食观念、家长对自身的要求以及与幼儿园的合作三方面进行分析。
1.家长观念
3月15日西航天鼎保育院中四班在与家长访谈中了解到:“我和孩子他爸上班都比较忙,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孩子吃饭的时候想看动画片了,他们就满足孩子,还给孩子喂饭吃,我们给孩子爷爷奶奶说过吃饭时应该让她专心吃饭,但是孩子一生气,他们就心软了。我们有空把孩子接回来的时候,不看动画片她就不吃,还闹脾气”。由于隔代,老人对待孩子都特别溺爱,他们舍不得对幼儿严格要求,这样不利于幼儿的成长。还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幼儿吃饭,答应给幼儿买零食。
在隔代家庭中,幼儿的饮食主要是由祖辈决定,经常出现幼儿过度进食的现象,认为幼儿胖一点好。很多年轻的家长表示很无奈,不同的教养观念为孩子的饮食行为培养带来障碍。
2.家长不能做到以身作则
在家里吃饭的时,许多家长习惯边吃饭边玩手机,并且习惯在饭桌上说话。小孟家长谈到:吃饭的时候,我和孩子爸说工作的事,他就在一边听,让他吃饭的时候,他才低头吃。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到,创造性示范的影响,孩子会模仿家庭成员的饮食行为。泽泽的奶奶说,孩子妈不吃白萝卜,孩子跟他妈一样,也不吃。
3.家园合作
有的家长忙于工作,回家只关注幼儿吃的什么饭、吃饱了没有,不关注幼儿在幼儿园学到的行为习惯。对于幼儿园开展的家长会有时也是让爷爷奶奶应付一下,尤其对幼儿的饮食行为更是不闻不问,幼儿园学到的良好行为习惯不能在家得到巩固,给教师的教育带来很大的负担。
(三)幼儿自身因素
幼儿的感冒发烧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也会对幼儿的进餐程度造成影响。
1.自身食欲
幼儿身体不舒服,感冒或者发烧了,吃的少是可以理解的。如果饭菜特别好吃,幼儿吃的会特别快,碰到幼儿不喜欢吃的,他们吃的就慢。幼儿的进餐量还与运动量有关,如果幼儿上完体育课,幼儿特别饿,吃饭就比较香,而且吃得多。
2年龄特点
幼儿园基本都是4-6岁的幼儿,他们正处在好动、注意力长时间很难集中的阶段。进餐时,同伴和教师的任何举动都有可能引起他们的注意。4月1日西航天鼎保育院中四班,小宝把不吃的肉放在如意碗里,一桌的幼儿都在看,卓卓说:老师,小宝把肉放在如意碗里了,他们眼睛都在那看着老师如何处理。
3.气质特点
气质是与生俱来的,幼儿的饮食行为与幼儿的气质类型密不可分。比较难管的幼儿挑食表现明显;听话幼儿进餐专注度高;其他的幼儿表现各不相同。
(四)社会环境
1.大众传媒
很多饮食广告都是明星作为代言人,他们受到大众的追捧,碰到关于他们喜欢的明星代言的食品,人们都会趋之若鹜。比如:肯德基的代言人有鹿晗、李宇春、薛之谦等等。还有的广告是关于幼儿长个子、促进脑部发育,这会与家长产生共鸣,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长高个、变聪明,会疯狂的去买。
2.幼儿食品质量
幼儿食品包装非常吸引人的眼球,但其本身食品质量却令人担忧。如果幼儿食入过量的垃圾食品,会危及到幼儿的身体健康。生产商为了延长时间的保质期,在食品里增加过多的防腐剂。例如方便面,含有过多的防腐剂,损伤肝脏。为了引起幼儿的注意,添加不合法的色素和过量的调味品。例如汽水,是由色素、香料、CO2碳水化合物合成的,CO2有饱腹感,影响食欲。
3.小摊小贩
幼儿离园时,幼儿园门口就会有买小零食的摊贩,那些零食的包装大多都非常吸引幼儿,但实际零食都是一些高能量低营养。幼儿的心理发展还未成熟,对零食没有辨别能力,天骄名品幼儿园门口的摊贩为了吸引幼儿来买零食,送有吸引力的小玩具,幼儿为了向同伴炫耀,就拉着家长去买,如果家长不买,他们就威胁家长。
五、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改善策略
对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分析后,大概知道了形成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笔者将从幼儿园、家长、教师以及社会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最终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一)幼儿教师方面
1.建构科学的幼儿饮食观
建构科学的幼儿饮食观,要从幼儿的本性出发,正确理解幼儿。面对科学的幼儿饮食观,教师改善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就必须做到:不能对幼儿的失当行为进行辱骂或惩罚,不尊重幼儿的人格;应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进餐环境,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多鼓励幼儿;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幼儿为本。
2.调整幼儿进餐的情绪情感
幼儿进餐前后,教师一定不要批评幼儿,应从正面去引导幼儿。可以给幼儿讲故事,平复幼儿的心情。有的教师为幼儿编了进餐儿歌:吃饭前,不讲话,安安静静来坐下,左手扶碗右手拿勺,细细嚼、慢慢咽,这样才能吃好饭。如果幼儿感冒或发烧,教师一定要注意幼儿的饮食情绪,要适当地鼓励幼儿吃饭,如果幼儿吃饭就会吐,教师也不要勉强。
3.建立饮食常规
(1)饮食规则指示牌
饮食规则指示牌要醒目,幼儿在进行进餐活动时每看见一次指示牌,强化一次,幼儿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甚至会变成规则的监督者和维护者。
(2)信号器
信号器是教师与幼儿之间信息传递的媒介。当钢琴曲想起来的时候,幼儿就知道吃饭的时间到了;教师拿着手玲在手上摇两下,幼儿就会意识到可以动勺子吃饭了;如果幼儿想要加饭了,他们会举手,教师就过去给他们加饭。整个进餐过程中,只能听到音乐声和幼儿进餐的声音。
(3)表扬和奖励机制
教师一般不会直接点名批评有一个幼儿,会采用正强化的方法。比如:小龙人在进餐过程中玩勺子,教师就会选择一个吃饭比较认真的幼儿进行表扬,小龙人想受到教师的表扬,就会好好吃饭。对于出现挑食、偏食的现象,教师会在班里找到一两个不挑这种饭菜的幼儿,进行奖励,其他幼儿就会尝试的去吃这些饭菜。对于幼儿的评价,教师一定要用具体化、发展性的语言。
4.根据年龄特点设置饮食行为标准
饭量小的幼儿,教师先盛半勺,等他们吃完之后,教师用鼓励的语言再给他们少加一点,这样孩子就有了吃饭的成就感,避免了幼儿剩菜剩饭的现象,而且保证了幼儿的营养。教师分组时,用榜样示范法改善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对于大班的幼儿,他们的进餐行为已经相对成熟,可以让他们按需自己打饭,教师一定要监督,防止幼儿被烫伤或者撒饭,汤类饭菜教师尽量自己打,以免烫伤幼儿。
(二)幼儿家庭方面
1.家长对幼儿的饮食观念要一致
家庭教育观念一样,帮助幼儿明确行为。如果成人不停地改变饮食规范,幼儿无法学到能被接受的饮食行为。只有父母清楚地规定了饮食规范,并减少对幼儿的唠叨、挑剔,幼儿的饮食行为就会得到改善。因此在纠正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时家长应该保持一致的饮食观念。当然,在协调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家庭的和睦。
2.注意食物营养搭配均衡与形式多样
提高家长的烹饪技术,幼儿的饮食要做到细、碎、软、烂。在前面的观察中发现,青菜切的大幼儿会选择不吃,他们嚼不烂,咽不下去,如果把青菜切的特别碎,幼儿容易消化。家长也可以从颜色和形状上进行改善,可以用蔬菜汁和面,给幼儿捏一些小乌龟、小猴等可爱的动物造型。当幼儿的饮食欲望不是很高时,家长应做适当的引导:妈妈今天做了你最爱吃的西红柿炒鸡蛋,你看红色的像什么?黄色的像什么?你能在你的彩铅中找到这些颜色吗?想不想画一画这盘西红柿炒鸡蛋呢?也可以引导幼儿找出家里红色的东西有什么?增加幼儿的饮食的主动性和欲望。幼儿饮食的营养搭配上也应注意,避免纵容幼儿挑偏食,造成营养不良。当然,家长也要正确的辨别广告,所有的家长都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盲目的为幼儿购买长个胶囊、维生素之类的药品,维生素虽然对我们的身体有诸多好处,但是过度的摄入维生素,反而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3.家长为幼儿的饮食做好榜样
榜样的力量非常强大!家长吃饭时边看手机或者边看电视,有挑食行为,幼儿也会模仿的,不可能专心吃饭。如果父母经常吃一些薯片、饼干,经常喝饮料、喝酒,孩子也会学习这种行为的。所以,要想幼儿纠正不良的饮食行为,家长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
4.加强家园合作
加强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家长可以通过故事、实践参与法的方法,使幼儿在认知和情感中产生食欲。关于幼儿园组织的超市模拟活动,家长可以周末带幼儿去超市买东西,家长引导幼儿买东西时的技巧和方法,允许幼儿自主购物,并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户外游戏,家长也要积极参加,如果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对幼儿的身心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三)幼儿园方面
1.开展多种形式的饮食教育活动
《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7]在幼儿园种植区组织幼儿自己动手种植常见的蔬菜,让幼儿感受其中的快乐。幼儿园可以创设菜市场的模拟活动。周末家长带领孩子参观菜市场,了解菜市场的人员分配,菜品摆放,以及买菜过程中人们的讨价还价,使幼儿的模仿买菜情景更加丰富。在教师开放小厨房区角,区角的材料投放尽可能丰富,真实,幼儿可以在小厨房模仿家长的样子做自己“想吃”的饭菜,增加幼儿的饮食兴趣。可以组织制作水果沙拉的亲子活动,幼儿园购买各种各样的水果、鲜奶、沙拉酱等材料,提前通知幼儿及家长在网上搜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水果造型,在亲子活动中可以推选出前三名,并给予奖励,激发幼儿的饮食兴趣。.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合理分配幼儿活动时间
为了增加幼儿的吃饭兴趣,可以增加他们玩的时间,保证每天(仅限适合幼儿户外活动的天气)早上和下午幼儿各户外活动一小时,既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又可以食幼儿感觉到饿。但是,要注意幼儿的运动力度,避免幼儿活动过量,在幼儿剧烈运动完后一定要有整理活动,平复幼儿的心情,否则就会造成幼儿饥渴过度造成暴饮暴食。幼儿的喝水时间也不要安排在进餐前半小时,幼儿胃的容量有限,如果进餐前喝太多的水,就会有饱腹感,影响幼儿的进餐。
3.增加幼儿餐点的丰富度
幼儿园在对幼儿的餐点搭配上,不能只重视营养,还要从颜色、口味形状上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的饭菜一定要做到细、碎、软、烂;颜色的搭配也要引起幼儿食欲,口味不能以成人的标准进行烹调。要做到一切为了孩子。
(四)社会方面
1.完善幼儿食品广告立法
幼儿的健康心系着家庭、社会的发展,不完善的食品广告对幼儿的健康饮食造成一定的威胁。我国在幼儿广告管理上应要求严格。幼儿广告应加强管理,一定要健康,以保护幼儿的健康为目标,彻底改正幼儿不良饮食行为。
2.严格处罚生产不合格儿童食品的厂商
幼儿的身体器官发展还未成熟,消化以及肝脏的解毒功能与成人的还有很大的差距,幼儿食品应严格按照幼儿标准进行生产,包装袋上的营养成分表也应按照幼儿的标准去规范,不能只追求口感不顾幼儿的健康。幼儿食品生产商一定要依法生产、销售,如果违法,国家一定要给予严重的处罚。
3.XX机构的饮食制度与政策
幼儿不良饮食行为及其改善策略
咸阳师范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论文
XX机构应该加强关于饮食方面的管理制度,出台关于幼儿饮食方面的政策,将幼儿的饮食列入法律中。14,15
结语
饮食是幼儿生活中最普通而又最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幼儿知识、能力、情感的重要契机。本文主要从幼儿饮食存在的问题有幼儿被动进餐、幼儿饮食注意力和进餐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主要从教师课程教育与指导以及餐点搭配,家长的教育观念家园合作以及家长的榜样,幼儿的年龄、食欲、气质特点,社会中网络媒介小摊小贩对幼儿饮食的威胁。
对于幼儿不良饮食行为产生的原因,笔者提出的改善策略:幼儿教师应该建立科学的幼儿饮食观,调整幼儿的进餐情绪和建立幼儿的饮食常规,幼儿家庭内部要保持一致的饮食观念,为幼儿创设出色香味俱全的食品,同时也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幼儿园要增加幼儿饮食的花样,合理分配幼儿的活动时间。当然还需要社会方面的支持,建立幼儿饮食方面的政策。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现状方面总结的还不够全面,关于不良饮食的改善策略具体的实施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郭婧晰.4-6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调查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5.
[2]高闰青.学前教育原理[M].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2014.135-137.
[3]江琳.成因与对策: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
[4]刘晶.小班午餐活动组织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卢慧兰.兰州市城区3~6岁儿童饮食行为及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分析[D].兰州大学,2009.
[7]李亚.小班幼儿进餐问题及策略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S1):70-73.
[8]李佳洁罗浪.河北农村地区儿童零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消费经济,2014(4):44-47.
[9]马明月.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成因及对应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5,(01):133-134.
[10]施燕,章丽.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95-99.
[11]陶保平,钱琴珍.学前教育科研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8-62.
[12]王志君.小班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形成的分析及改善策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3):137+175.
[13]王晓颖.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5(5):148-148.
[14]许琳琳.幼儿家园进餐行为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15]徐露.怎样组织幼儿正确进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6):242.
[16]肖莉莎.唐山市第三幼儿园幼儿饮食行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