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摘 要

在医学研究中,甘草属于一种中药补气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药理化学成分丰富,该药材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上。在提取甘草的药效作用中,甘草的化学成分会受到炙法提取技术的影响,药理作用会发生改变。在实际药用价值中,甘草不仅可以抗病毒、抗肿瘤、抗炎症,而且还具有抑制的效果,能够调节心律失常、改善免疫功能受损的作用。本次将甘草的化学成分以及在临床上的药理作用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学者的实际试验开展,为后续的药学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关 键 词:炙甘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1 绪论

1.1选题意义及目的

甘草作为豆科植物属生草本植物中的一物,其称呼很多乌拉尔甘草、国老、甜根子、甜草等各种不同性质的叫法。在中药医学界甘草的药用效果以补益为主,而其根茎的药用效果极佳,该植物的外部形状茎粗直径大约在1~3c左右,颜色以褐色为主,内质表现出淡黄色,味道甘甜回味,具有独自的特殊性质。该植物的生长环境主要以干旱、半干旱地带为主,如一些沙漠边缘、荒漠草原、黄土丘陵等区域[1]。根据统计到的数据显示,在现阶段中甘草的生长区域在欧洲、亚洲、美洲、澳洲等分布较广,我国具体生长较多的地区有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山西等,目前,该植物的药理作用和实际应用被得到明确的认可。在传统中医药应用中,甘草的药理性质被分成生甘草和炙甘草,前者是通过生用,由于生用的甘草本身带有凉性,对治疗湿热性病症非常有效,可以止咳化痰、解毒、泻火;而炙甘草的药理价值,因甘草的化学成分受到影响,甘草的总黄酮量增加,其药性的价值发生变化,在实际应用中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炙甘草作为补气益神却非常适合,由于灸过的甘草其药性温和,化学成分反应不大,对调理气血不足、改善阴阳失调、增进血气的效果极佳[2]。在现代医学技术的研究下,临床上一些病毒、炎症、心血管疾病通过服用炙甘草后,其抗炎、抗病毒、调节心律失常的效果良好,也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实用价值颇高。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伤寒论杂病论》中提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可以用炙甘草汤进行治疗。上九味,将8L水、7L清酒放在一起煎煮,先煮八味,提取3L汤汁将药渣去除,消尽内胶烊,温水服用1L。也叫做[3]。从此以后世代的医学家对其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对于这个方面提供了许多的综述以及研究经验,孙思邈(唐)的著作《千金翼方》中有关于“劳虚”治疗的记载,唐代王焘的作品《外台秘要》记载了关于“肺痿”的治疗资料,元代的罗天益的作品《卫生宝鉴》有关于“呃逆”治疗的记载,清朝的吴瑭著作的《温病条辨》一书中,变动了药方中的一些药物,其名为加减复脉汤,可以对温病这类疾病进行治疗[4]。并在根据临床应用中遇到的变证问题又总结出一、二、三甲复脉汤等同一类方剂。

相关资料提出“气虚血弱”是其病机。血虚不具有养心的功效,所以心动悸;气虚会对血液流通产生影响,所以出现脉结代。杨宏宝通过研究得出“五脏气虚,血脉不充”为其病机。赵宝林通过研究指出“正虚挟邪”为其病机[5]。

2 炙甘草的化学成分

2.1三萜类成分

甘草和炙甘草的多种药理作用都受到三萜类化合物的影响,这一类化合物的苷元都是3β-羟基齐墩果烷型化合物的衍生物;皂苷通常是3β-羟基上的氧苷,糖元大多数都是D葡萄糖、D-葡萄糖酸[7]。而且甘草甜素(甘草酸)属于这一类化合物的主要构成成分,以钾盐或钙盐形式存在于甘草中,是甘草和炙甘草药理作用基础物质。甘草酸中含有两种成分:1分子甘草次酸、2分子葡萄糖醛酸和,其特性是水溶性。在现代药理学研究之中,因为甘草酸的药理作用比较丰富,而被广泛应用。甘草酸类具有抗病毒、抗癌、免疫调节等作用,此外甘草酸制剂基本无副作用,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范围[8]。

 2.2黄酮类成分

在甘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学成分以及相关的衍生物,且在不同的产地、批次,经过炮制后的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也有所不同,都会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其中具有黄酮类基本母核且生物活性较强的成分包括:黄酮醇、异黄酮、查尔酮、双氢黄酮、双氢异黄酮、双氢黄酮醇等。陆宝华等人[9]采用HPLC-DAD技术测定了甘草和炙甘草中甘草苷含量。为使结果更准确,选取了同一批次、产地的药材,结果显示甘草经蜜炙后,甘草苷的含量增加(P<0.01)。有实验[10]证明灌服3周甘草苷抑郁模型大鼠,可有明显好转,提示炙甘草较甘草有更好的抗抑郁疗效。研究表明炮制的温度和时间对炙甘草的化学成分均有影响,随着温度增加甘草苷、异甘草素-葡萄糖芹糖苷和异甘草苷的含量均增加,其中甘草苷的含量增加最为显著。在炮制30min时异甘草素-葡萄糖芹糖苷、芹糖甘草苷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在炮制60min时甘草苷和异甘草苷达到最大值[11]。可见炮制法可一定限度的提高炙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3其他成分

在甘草药材中也可提取分离出活性多糖、生物碱、微量元素和少量香豆素。实验证明炙甘草中生物碱含量有所变化,在其水煎液指纹图谱中,出现了特殊的新特征峰[12]。黄海洋[13]发现炙甘草煎出液中的金属元素与甘草水煎液相比存在差异,铁元素明显升高,可见炮制等处理方式对甘草的化学成分组成具有较为全面的影响。

3 炙甘草的药理作用

 3.1对回肠活动的作用

生甘草水煎液对于肠管自发性收缩活动的张力具有抑制作用,可以将收缩的幅度降低,同剂量的米炙甘草、清炒甘草水煎液具有同样的功效。上述三种甘草的水煎液能够乙酰胆碱引发的的肠管收缩共功能减弱,效果一致[14]。

 3.2抗心律失常作用

炙甘草对于不同原因引发的心律失常都具有治疗效果。甘草总黄酮等是甘草抑制心率失常的主要成分,能够抑制由乌头碱等引发的心律失常,可以有效保护心肌收缩,甘草总黄酮具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活性功效[15]。针对由镁含量不足、缺血再灌注等引发的心律失常而言,炙甘草具有明显的疗效,能够缩短由氯化钡导致的大鼠心律失常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慢心率。同时由于药量的增加而将功效增强[16]。这需要考虑到甘草蜜炙之后其黄酮成分的质量分数。

 3.3抗炎作用

甘草的抗炎成分是甘草酸、黄酮类、甘草次酸。通过对比由疫球蛋白E引发的小鼠耳肿胀,可以了解炙甘草水煎液相较于生甘草而言,具有更明显的抗炎作用[17]。甘草查尔酮A二甲苯引发的小鼠耳肿胀具有抑制作用,这跟甘草查尔酮A属于甘草抗炎功效的物质基础有关。梁浩[18]通过研究指出炙甘草对胶原导致的关节炎小鼠、以及TPA导致的急性炎症所产生的抗炎功效比甘草的明显。异甘草素利用对巨噬细胞产生的抑制作用进而形成的IL-6、PEG2,具有抗炎作用。同样有数据指出,甘草甜能将磷酸化功效中断,可以有效抑制HMG1/2生理活性,这跟甘草酸的抗炎功效有关[19]。

3.4镇痛作用

彭智聪等[20]选择醋酸扭体法、热板法进行实验,对甘草的各种炮制品对小鼠痛阈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炙甘草可以有效止痛。有关报道指出,其止痛效果比生甘草的明显,表明生甘草在通过炮制以后其药效物质有所改变,表明甘草蜜炙以后其止痛效果有所提高[21]。且蜂蜜也可以用于止痛,可以跟止痛药物联合使用。

 3.5调节免疫作用

甘草在经过蜜炙之后能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通过研究不同浓度的甘草多糖得出,将甘草多糖注入小鼠体内之后,能够增强细胞的免疫作用。通过有关数据可以知道,炙甘草对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改善效果跟生甘草进行比较,显著提高[22]。除此之外,孙付军等[23]选择将小鼠爬杆时间、碳粒廓清指数、计算出的脏器指数(胸腺及肝等)、负重游泳实验,其结论相似。

 3.6镇咳平喘作用

甘草及其提取物都具有镇咳、抵抗呼吸道病原体、平喘等功效。通过让小鼠服用生甘草、炙甘草水煎液,得出这两者药物都能大幅度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时间,进一步降低咳嗽频率,但是炙甘草的治疗效果没有生甘草的理想;对小鼠的进行酚红注射(皮下),对甘草的祛痰功效进行观察,得出甘草在进行炮制以后其祛痰效果减弱了许多。也有研究指出甘草黄酮以剂量的形式可以对辣椒导致的豚鼠咳嗽反射进行抑制[24]。

4 炙甘草的临床应用

 4.1治疗白塞病

刘胜春[4]提出白塞病的症状是气阴两虚,为先天元阳不足,气不化津,气津不可以充身、润肤、养肌、泽毛,以此产生许多临床症状,选择对30例白塞病进行加味炙甘草汤治疗,得出有20例患者成功治愈,有6例患者病情好转,有4例患者没有效果。付庆霞对 42 例白塞病患者进行研究,得出具有 78.57%的总有效率。赛自金[22]对 1 例白塞病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症状为:胸闷,左眼出现红肿不适,乏力,全身皮肤瘙痒,提高治疗方式主要是祛风、益气、活血,其发病机制是气血不足、阴阳不调,提供炙甘草汤加减,患者病情恢复没有复发。

4.2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4.2.1便秘

田静彬选择炙甘草加减对119例老年患者药源性便秘进行治疗,其治愈人数占比 91.7%。冯丹指出老年便秘大多数是因为津液、气血亏虚,临床上一般是选择炙甘草汤加减进行治疗,在对51 例老年便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22例患者得到治愈,有16例患者的效果明显。

4.2.2胃癌

丁昊提供炙甘草汤对 II-III 期的胃癌患者(52 例)进行治疗,得出炙甘草可以对胃癌患者的骨髓抑制率进行明显的抑制,现代有关研究也指出炙甘草也可以对外周血白细胞(WBC)数、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的增加产生促进作用,可以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内血小板生成素的产生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将血小板释放出来,可以对血小板的降低产生进行防治。

 4.2.3胃肠道功能紊乱

胃肠道功能紊乱是一种胃癌患者进行化疗时经常发生的消化道反应,张晓芸对21例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进行炙甘草汤治疗,全部的有效率 100%。得出炙甘草能够对脾胃气血阴阳进行滋补。

 4.3治疗妇科疾病

  4.3.1月经失调

赵静提出月经失调大多数是由气血不和、冲任损伤引发的,病同时提供炙甘草汤加减对该类患者(42例)进行治疗并观察,得出有效治愈率达到90.38%。

 4.3.2乳腺癌

彭仁通指出乳腺癌的病理生理机制以正气不足为主,再加上进行化疗容易将正气损耗,进而引发气虚血弱。随机将5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经试验得出治疗组的生活质量提高了75.86%,临床改善率则是 82.76%。

4.3.3痛经

金晶从心论治痛经,提出胞脉属心,治疗的主要方式是宁心养阴。同时从三方面(从心论治、药理研究、痛经病机)详细的阐述了炙甘草汤对痛经的治疗过程。

 4.4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4.4.1治疗支气管扩张

孙雪松选择对1例支气管咳血患者进行治疗,提出该疾病属于气阴两虚,虚热迫血证,治疗方式为清热、益气养阴。患者使用 2 剂药剂以后将血止住,7剂以后咳嗽症状显著缓解。

 4.4.2治疗尘肺

李桐贺将1例尘肺患者在进行炙甘草治疗的过程记录下来,选择活血、益气、养阴得到治疗效果明显,接下来使用麦门冬汤合血府逐瘀汤。

 4.4.3纤维化

李壮花指出肺纤维化的发病部位是肺,跟脾也有关系,时间久了会波及到肾。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主要是痰瘀阻络,肺肾亏虚,气阴两伤,选择对24例肺纤维化患者进行炙甘草汤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并在肺纤维气阴两虚的治疗中广泛使用。

 4.4.4质性肺疾病

刘勇认为《金匮要略》中提及的“肺痿”指的是肺叶痿弱不用,属于一种慢性肺脏虚损性疾患,其发病机制是由气不化津、肺气虚冷、肺燥津伤引发的肺叶枯萎、津气出现亏损、肺失濡养。利用炙甘草汤、激素两者相结合对间质性肺疾病进行治疗,最终对肺功能、肺 CT 进行检测得出治疗效果明显。

 4.4.5肺癌

陶志广对左肺鳞癌患者 1 例进行治疗,因为化疗以后发生腹泻、皮疹等症状进而将化疗中断,继而进行中医治疗,提供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在2 周后病情有所恢复。

结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在临床药用领域中甘草植物的药学分析得到深入探讨,目前有关甘草的药材资源和药学价值开发都得到乐观发展。医学上针对甘草的药理应用具有不同使用方法,其中炙甘草的药学研究却十分稀少,由于该技术会造成甘草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会影响到治疗的进展。在相关研究中有关蜜炙甘草提取的化学成分造成的影响,由于蜜炙后甘草的化学成分会发生变化使得药理作用不够体现,而在医学研究中采用炮制方法对甘草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的机制表现得并不是很好。所以,在针对蜜炙甘草提取化学成分,需要科学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其含量在体内的变化,明确甘草炮制的化学成分与药理疗效的关系,研究出蜜炙甘草物质的功效与机制,将炮制工艺规范的应用到炙甘草药学研究中,制定出标准化的炙甘草药理机制。

致 谢

感谢评阅答辩的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评阅或答辩我的论文,同时本文的完成也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教师,如果没有指导教师的悉心教导就没有这篇论文的完成,在此过程中,我被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深深感动,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感觉到不管做任何事,仔细耐心是成功的基础。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如果没有同学的帮助,我也不会顺利完成论文,在写论文的过程中,班上同学给了我许多建议和帮助,让我的论文可以顺利完成,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与帮助,这对我以后的道路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方妍,孙志远,高原, 等.甘草炒制前后甘草苷及甘草酸含量的比较[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3):485-487.

[2]石盘棋,周博,孙晓燕, 等.甘草黄酮苷元甘草素的研究及其应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0,32(5):108-112.

[3]梁政娆,杨九妹,娄勍.芍药炙甘草不同配比对偏头痛模型大鼠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8):923-926.

[4]张敏,赖丽,邬政.血府逐瘀汤联合芍药甘草汤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2):1747-1749.

[5]吕欣锴,路娟,郑巧, 等.UPLC建立芍药甘草汤指纹图谱及测定多种水溶性活性成分的含量[J].中国现代中药,2020,22(5):780-785.

[6]张立华.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胃阴亏虚型慢性胃炎[J].健康大视野,2020,(17):17.

[7]黄强,汪亚楠,韩飞, 等.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桂枝甘草汤抗失眠作用的潜在机制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0(4):452-459.

[8]李凤竹,郝岸华,赵波.甘草酸类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疗效探究[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8):241.

[9]陆宝华,陈翔.黄药子配伍甘草对胃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J].中国药业,2020,29(7):68-70.

[10]何玉敏,王进燕,何冰杰, 等.芍药甘草汤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发哮喘急性加重小鼠相关炎症因子、Bcl-2和Bax表达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20,29(6):1031-1034,1054.

[11]陶琼.芍药甘草附子汤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肌肉痉挛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2):80-81.

[12]王焕君,马致洁,董捷鸣, 等.雷公藤配伍甘草减毒大鼠体内尿液中的小分子代谢物以及相应生物代谢通路[J].世界中医药,2020,15(8):1102-1107.

[13]黄海洋.观察清铃揿针结合芍药甘草汤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6):185-186.

[14]刘洋,刘晓鹰,陈爱明.倪珠英教授运用芍药甘草汤治疗儿科疾病经验[J].世界中医药,2020,15(1):99-103.

[15]周强,杜芬.甘草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J].生物资源,2020,42(2):194-204.

[16]李丹,李雪丽,李冠男, 等.芍药甘草汤加味联合针刺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的效果及对睡眠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9):26-28.

[17]孟延丰,唐敏,任国卫, 等.甘草素调控miR-155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0,36(14):1310-1314.

[18]梁浩.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急性胃溃疡的效果和对消化功能的影响评价[J].健康必读,2020,(17):36.

[19]曹迪,张亚密.加味芍药甘草汤辅助治疗对癌性疼痛患者疼痛介质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7):143-146.

[20]宜娟娟,曹玉举,郭永昌.芍药甘草汤联合针刺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20,29(2):326-328.

[21]褚雪镭,侯成志,毛昀, 等.芍药甘草汤治疗癌性疼痛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22):1686-1692.

[22]周云洁,高原,宋歌.桂枝甘草汤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2020,42(5):1187-1191.

[23]万志敏,江良军.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6):90,92.

[24]解文国.芍药甘草汤加减对急性胃溃疡胃黏膜保护作用的疗效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2):107-108.

炙甘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炙甘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9月7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4173.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9月7日
Next 2023年9月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