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麦冬须根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经典色谱学方法,如硅胶、ODS、RP-18、凝胶SephadexLH-20、大孔树脂HPD-100等,从药用植物麦冬须根中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薄层色谱法(TLC)进行检识及液相分析;通过光谱学方法,如质谱(ESI)、核磁共振(NMR)等波谱技术综合解析,推导出化合物的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再根据基团特征信号及类型化合物骨架信号推断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麦冬须根中分离纯化出6个单体化合物,包含2个甾体皂苷,2个高异黄烷酮,2个芳环酯,经文献检索对比,均为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麦冬皂苷C(ophiopojaponin C,1)、麦冬慈溪皂苷A(cixi-ophiopogon A,2)、麦冬黄烷酮C(ophiopogonanone C,3)、8-醛基异麦冬黄烷酮B(8-formylophiopogonanoneB,4)、对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己酯(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
关键词:麦冬须;化学成分;分离纯化;甾体皂苷;黄烷酮;结构鉴定
1麦冬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
自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流行以来,我国推出的31个防治中药方中中药材麦冬的使用频率排名第四。显然,麦冬的化学成分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而也受到了国际社会新一波的广泛关注。而麦冬须为植物中药麦冬的干燥须根,是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叶呈禾叶状,基生成丛,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茎短根粗,中间或近末端常膨大成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小块根,种子球形,花期5-8月,果期8-9月。麦冬须的产地在我国分布广泛,主产于江浙一带地区,四川、福建、安徽等地也有分布;根据产地不同,又将麦冬分为了浙麦冬须、川麦冬须、湖北麦冬须[1]。
麦冬须味甘、微苦,性微寒,具有养阴生津,清心润肺、止咳的功效,用于治疗肺燥干咳、虚痨咳嗽、阴虚劳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是古方“生脉散”的主要成分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制剂中含麦冬的有参麦散(生脉散)、参麦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2][3]。
通过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麦冬具有抗心肌缺血、抗血栓、抗肿瘤、降血糖、抗衰老、抗辐射等作用。其中,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甾体皂苷类、高异黄酮类、多糖类、挥发油类化合物[4]。文献调研发现,麦冬中主要发挥药效作用的是皂苷类和黄酮类的化学成分[7]。麦冬须根常被认为是药材麦冬的“弃品”,本课题选取麦冬须根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对麦冬化学成分的研究的调研,对麦冬须根进行深入的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揭示其可替代麦冬入药的物质基础,为其进一步的有效利用提供有利支撑。
1.1甾体皂苷类
甾体皂苷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药用植物中重要的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显著的生物活性,尤其是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方面的相关疾病。此外,在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等方面也表现出显著的活性[8]。根据报道,世界上近150种植物中含有200多种天然甾体皂苷,而麦冬就是这些植物中富含甾体皂苷的佼佼者,目前从其中分离得到了72种甾体皂苷[4]。通过研究表明,麦冬须中甾体皂苷的基本化学结构类型分为螺甾型和呋甾型两类[3]。
图1.代表甾体皂苷结构类型骨架
1.2高异黄酮类
通过国内外研究表明,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收载的麦冬类药材有麦冬和山麦冬两种[1],通过TLC鉴别两类中药材在化学成分的不同,发现二者具有明显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麦冬中含甾体皂苷和高异黄酮两类化学成分,而山麦冬中只含有甾体皂苷类成分,不含高异黄酮类成分,所以高异黄酮类化学成分也成为了鉴别两种中药材的重要指标成分[5][6]。
1.3其他成分
除上述两种麦冬须中重要的活性化学成分外,麦冬须中还含有多糖、挥发油、豆甾醇,β-谷甾醇等化学成分,其中,麦冬须中的多糖成分具有保护脑缺血损伤、降血糖、增强免疫力、抗衰、抗敏等多种生物活性[7]。而其他的化学成分如酚类、有机酸、糖苷等也发挥着较为重要的药理作用。
2麦冬须中活性成分的实验研究
2.1实验的仪器与材料
2.2麦冬须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
2.2.1提取的实验部分
将麦冬须药材(1500.0kg)粉碎后,在室温下,用75%乙醇溶液冷浸3天,反复浸泡三次,然后合并浸提液,减压蒸馏,干燥得到5.0kg麦冬须药材浸膏。预先处理好大孔树脂柱(HPD-100),把浸膏溶解后装入其中,分别以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20%、60%、95%)进行洗脱划段,得到60%乙醇洗脱部分1.5kg[9][10]。
2.2.2分离纯化的实验部分
60%乙醇洗脱部分1.5kg用100–200目的硅胶拌样,200–300目的硅胶装柱,以CHCl3-CH3OH为洗脱剂,进行20:1-0:1的梯度洗脱,通过薄层色谱(TLC)进行化合物检识,然后合并相同组分,得到48个部分Fr.1–48。
Fr.46~48(600.0g)部分用硅胶柱进行层析划段,以CHCl3-CH3OH为洗脱剂,进行20:1–0:1的梯度洗脱,合并相同组分,得到9个部分Fr.C1–9;Fr.C4(140.0g)部分经反相ODS进行层析划段,以反向硅胶RP-18为固定相,以C2H6O/H20为流动相,进行55:45–100:0的梯度洗脱,合并相同组分,得到4个组分(Fr.C4-1–C4-4);Fr.C4-2(47.0g)部分用硅胶柱进行层析划段,以CH2Cl2-CHCl3-CH3OH为洗脱剂,进行12:18:1–0:0:1梯度洗脱,合并相同得到7个组分(Fr.C4-2-1–C4-2-7);Fr.C4-2-3(1.5g)分别经凝胶(LH-20),甲醇洗脱,HPLC制备得到化合物1(23.4mg)和2(23.4mg)。
Fr.2(取约60.0g)部分用硅胶柱进行层析,以PE-EA为洗脱剂,进行200:1–0:1的梯度洗脱,合并相同后得到12个部分Fr.md-2-1~md-2-12;Fr.md-2-1(10.6g)部分经硅胶柱进行层析划段,以PE-EA为洗脱剂,进行200:1–0:1的梯度洗脱,合并相同组分后得到3个组分(Fr.md-2-1-1–md-2-1-3);Fr.md-2-1-3(4.0g)部分用凝胶(LH-20),用丙酮试剂进行洗脱,得到4个部分(Fr.md-2-1-3-1–md-2-1-3-4),得到化合物5(41.9mg);Fr.md-2-8(2.0g)用正相硅胶柱进行层析划段,以PE-EA为洗脱剂,进行100:1–0:1的梯度洗脱,然后合并相同组分,其中Fr.md-2-8-2(1.8g)有蓝色主点存在,经HPLC制备得到化合物6(396.4mg);Fr.md-2-9(5.0g)用硅胶柱进行层析划段,以PE-EA为流动相,进行30:1–0:1的梯度洗脱,合并相同组分,得到7个组分(Fr.md-2-9-1–md-2-9-7);Fr.md-2-9-6(600mg)分别经凝胶(LH-20),丙酮洗脱,得到4个组分(Fr.md-2-9-6-1–md-2-9-6-4),其中Fr.md-2-1-3(4.0g)经HPLC分析取100mg,经HPLC制备得到化合物3(51.5mg)和4(17.3mg)。
3麦冬须中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3.1概述
运用色谱学方法(硅胶、ODS、RP-18、SephadexLH-20、HPD-100等)从麦冬须根的75%醇提物中分离纯化6个单体化合物,通过光谱学方法(ESI、NMR等)解析鉴定了化合物结构。其中两个皂苷,两个高异黄酮,两个酯类化合物。
1、C44H70O18
2、C44H70018
3、C19H16O7
4、C19H18O6
5、C24H38O4
6、C16H22O4
3.2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化合物1:ophiopojaponin C
白色粉末,易溶于甲醇,具有发泡性。通过附图3的ESI-MS图谱可以得到该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m/z931[MH]–,推断出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44H70O18;计算不饱和度为10,结合附图1和附图2的NMR图谱分析,从1H-NMR的图谱数据中分析得到δ5.26为烯氢信号,δ1.61是糖的甲基质子信号,δ0.79,δ0.89,δ1.05,δl.23为苷元上的4个甲基质子信号,δ4.81,δ4.90,δ6.15是糖基上的3个端基质子信号。13C-NMR(MeOH,150MHz):δ17.4,20.2,19.5,9.9,18.7,100.0,102.1,105.9可以基本确定该化合物的结构骨架,δ140.30和122.48表明有双键的存在,δ109.69(C-22)与δ17.40(C-27)信号说明了该化合物为螺甾类化合物,δ87.87(C-14),δ90.62(C-16)与δ91.23(C-17)说明C-14位,C-17位均有羟基存在,推导出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上图所示。经过文献检索比对,确定化合物1为已知化合物麦冬皂苷C(Ophiopojaponin C)[11][12]。
化合物2:cixi-ophiopogon A
白色无定形粉末,易溶于甲醇,具有发泡性。通过附图6的ESI-MS图谱可以得到该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m/z931[MH]–,推断出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44H70O18;根据公式计算出不饱和度为10,结合附图4和附图5的NMR图谱分析,从1H-NMR中可看出该化合物与麦冬皂苷C具有的相似的质子信号,说明两个化合物的构型十分相似。13C-NMR(Me OH,150MHz):δ9.8,δ17.4,δ19.5,δ20.2为4个苷元上甲基碳信号,δ18.7是糖基上的甲基碳信号,δ99.8,δ102.46,δ105.48是糖端基上3个碳信号,δ140.1和δ122.4表明有两个双键的存在;δ109.6(C-22)与δ17.3(C-27)信号说明了该化合物也是螺甾类化合物;δ87.8(C-14),δ90.5(C-16)与δ91.1(C-17)说明C-14位,C-17位均有羟基存在,推导出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图所示。经过文献检索比对,确定化合物2为已知化合物麦冬慈溪皂苷A(cixi-ophiopogon A)[13][14]。
化合物3:Ophiopogonanone C
白色针状晶体,易溶于丙酮,甲醇。通过附图9的ESI-MS图谱可以得到该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m/z355[MH]–,推断出该化合物的分子式C19H16O7,根据公式计算出不饱和度为12,结合附图7和附图8的NMR图谱分析,从1H-NMR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有一个甲氧基,δ5.97是明显的甲氧基;1H-NMR(CDCl3,500MHz):δ4.29,δ4.46,δ2.92显示为异黄酮的骨架信号。此外,次甲基信号δ2.72,δ3.22,以及ABX系统的信号:δ6.68,δ6.73,δ6.78。加上;两个羟基信号δ12.92和δ12.98推导出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图所示。经过文献检索比对,确定化合物3为已知合物麦冬黄烷酮C(Ophiopogonanone C)[15]。
化合物4:8-formylophiopogonanoneB
白色针状晶体,易溶于丙酮,甲醇。通过附图12的ESI-MS图谱可以得到该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m/z341[MH]–,推断出该化合物的分子式C19H18O6,根据公式计算出不饱和度为12,结合附图10和附图11的NMR图谱分析,从1H-NMR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有一个甲氧基,δ5.97是明显的甲氧基;1H-NMR(CDCl3,500MHz):δ4.29,δ4.46,δ2.92显示为异黄酮的骨架信号。此外,次甲基信号δ2.72,δ3.22,以及ABX系统的信号:δ6.68,δ6.73,δ6.78。加上;两个羟基信号δ12.92和δ12.98推导出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图所示。经过文献检索比对,确定化合物4为已知合物8-醛基异麦冬黄烷酮B(8-formylophiopogonanone B)[16]。
化合物5:dioctyl terephthalate
白色粉末,易溶于甲醇。通过附图15的ESI-MS图谱可以得到该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m/z605[MH]–,推断出该化合物的分子式C24H38O4,根据公式计算出不饱和度为6,结合附图13和附图14的NMR图谱分析,13CNMR(MeOH,125MHz)δC:11.0,14.0,22.9,23.9,28.9,30.5,38.9,67.7,76.7,77.0,77.2,129.4,134.2,165.9可确定基本骨架结构,从1H-NMR中可以明显的看出两个羰基(δ1.46)和醚键(δ4.27),推导出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上图所示。经过文献检索,确定化合物5为已知化合物对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己酯[17]。
化合物6:dibutyl phthalate
棕色油状物,易溶于甲醇。通过附图18的ESI-MS图谱可以得到该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m/z315[MH]–,推断出该化合物的分子式C16H22O4,根据公式计算出不饱和度为6,结合附图16和附17的NMR图谱分析,13CNMR(Me OH,125MHz):δ167.7,132.3,130.9,128.8,65.5,30.5,19.1,13.7可确定基本骨架结构,从1H-NMR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有两个羰基(δ1.46)和醚键(δ4.27),从而推导出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上图所示。经过文献检索,确定化合物6为已知化合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8]。
4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中使用经典色谱学方法(硅胶、反相ODS、RP-18、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大孔树脂HPD-100等),达到了对麦冬须中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纯化等实验研究。
从麦冬须中分离纯化出6个化合物,对每个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之后,发现其中包括2个螺甾皂苷类化合物,2个Ⅰ型高异黄烷酮类化合物,2个芳环酯类化合物。
螺甾皂苷类化合物极性小,微溶于水,易溶于甲醇溶液。芳环酯类化合物极性相对更小,但亲脂性强,实验中在乙酸乙酯中的溶解性很好,分离纯化时多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作为流动相。
实验中,对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主要采用ESI和NMR波谱技术,通过ESI确定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分子式,然后计算出不饱和度,再结合13C-NMR和1H-NMR核磁波谱综合解析确定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并比对文献确定其结构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S].一部.2020.
[2]赵佳琛,王艺涵,翁倩倩,金艳,张卫,彭华胜,蔡秋杰,李兵,杨洪军,张华敏,詹志来.经典名方中麦冬的本草考证[J].中国现代中药,2020,2208:1381-1392.
[3]赵振彪,王辉,刘歌,蒋亚丽,董帅.麦冬药性与功用考证[J].中医药导报,2019,2505:82-85.
[4]迟宇昊,李暘,申远.麦冬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1,3802:189-192.
[5]王丽,杨乾展,张加余,李宁,韩丽娟.川、浙麦冬质量差异研究概况[J].亚太传统医药,2021,1706:193-197.
[6]肖旭坤,阮洪生.浙麦冬与川麦冬差异性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9,3806:57-61.
[7]范明明,张嘉裕,张湘龙,王顺.麦冬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20,3704:130-134.
[8]刘奕训.川麦冬中甾体皂苷类成分的研究[D],2013
[9]朱永新,严克东,涂国士.麦冬中高异黄酮的分离和鉴定.药学学报.198822(9):679-684.
[10]刘晓梅,李沛霞,甘蓝湘,晋艳,黄毅,江洪波,金虹.川麦冬须根总黄酮和总皂苷提取和富集工艺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20,3208:1285-1294.
[11]孟铃芝.麦冬化学成分研究[C].长春中医药大学.1994-2021.
[12]Hao-Fu Dai,Shi-Ming Deng,Ning-Hua Tan,Jun Zhou.A new steroidal glycosi de from Ophiopogon japonicus(Thunb)Ker-Gawl.J.Integrative.Plant Bio.2005,47(9):1148-1152.
[13]陈纪军,朱祯禄,罗士德.慈溪麦冬苷A和B的结构.云南植物研究.2000,22(11):97-102.
[14]Chen J J,Zhu Z L,Luo S D.Cixi-ophiopogon A and B C27 steroidal glycosides from Ophiopogon japonicas[J].Plant Divers Resources,2000,22(1):97-102.
[15]Jin-Ming Chang,Chien-Chang Shen,Yu-Ling Huang et al.Five new Homoisoflavonoids from the Tuber of Ophiopogon japonicus.[J]Nat Prod.2006,5:1731-1733.
[16]Chang-Xin Zhou,Li Zhou,Jian-Xia Mo et al.Homoisoflavonoids from Ophiopogon japonicas[J].Helv Chim Acta,2013,96(7):1397-1405.
[17]曲新颜,顾谦群,崔承彬等.海洋来源的放线菌3295代谢产物的结构鉴定及抗肿瘤活性(Ⅰ)[J].中国海洋药物,2004,23(6):1-4.
[18]李小辉,袁名睿,陆雪萍,陆礼和,李战国,梅双喜,王京昆,董汛.麦冬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21,5213:3804-3809.
致谢
首先,衷心感谢我的带教老师,很荣幸能被选中成为他的实习生,并给了我一个近距离接触临床药物研发的科研机会,并在论文的撰写上给予了我宝贵的专业修改建议,帮助我完成了毕业论文的最终定稿。其次,也要特别的感谢我的带教学长,是他严谨的科研态度,新颖的科研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我,是他几个月以来精心指导和培养才有了我今天在专业技能上的提高,感谢他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利用休息时间帮助我修改毕业论文,给予我专业的意见和指导。
感谢师姐在实习工作和生活中给予的支持和照顾。在这里,也要感谢学校四年来对我的培养,为我提供了很多学习的平台和机会,也向给予我关心、指导和帮助的同实验室师兄、师姐、同学、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感谢我的父母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我的支持和鼓励,尽他们所能给我想要的,为我提供了最好的生活物质保障!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9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