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更要具体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这就要求老师们在课上进行相应教学。从语文教学方面上说就是要真真正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也就是阅读中的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本文将分为三部分:文学鉴赏能力概述;语文教学中的文学鉴赏;教师对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文章鉴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学鉴赏;能力培养
一、文学鉴赏能力概述
众所周知,现阶段学校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促进其全方位发展。不仅每个学科有进步,德智体美劳都要有所发展。在科目教学中,语文教学是占比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语文鉴赏能力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对于老师来说,鉴赏教学是教学中重要环节。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思维活动并且有其特殊性质。
1.1 语文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语文鉴赏指人们阅读语文课文和语文作品时,通过对文章字词句的理解感受、体验和欣赏。从而进一步对文学作品中塑造的物与人进行深层理解。在这鉴赏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得到文字美的享受,又能获得思维认识的感受,进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精神享受。语文鉴赏的发展与审美的发展联系紧密。尤其与“接受美”的发展不可分割。接受美学指的是学生通过阅读作品,去感受其中的美与不完美。“接受美学”将读者视为语文鉴赏的主体。文学作品的鉴赏不是由作者进行的,而是由读者完成的。文学作品要想真正成为好的作品,是离不开读者的鉴赏活动的。
1.2语文鉴赏是一种形象思维活动
文学作品的鉴赏是一种形象思维活动。它伴随着所有读者的思想感悟过程。读者要想弄懂作品的第一步就是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先读懂内容在了解作品形式,最后读懂文章情感。在鉴赏中,学生通过感受作者的感情进行联想,使作品中的人与物在读者的头脑中变得形象起来。然而,在文学鉴赏中,学生不能单单分析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与环境;而是更深层次对作品进行思想情感上的分析,要努力通过文字把握作品中艺术形象所展示的深层意义。所以说,语文鉴赏是感知表面形象和进行理性分析的结合。在语文鉴赏过程中两者是不可分开的,而往往是交叉发展,循环反复的。
1.3语文鉴赏有差异性和一致性
语文鉴赏是有差异性的,不同鉴赏者有不同想法。同时也有一致性,毕竟鉴赏的对象是一个。每个读者是生活环境,学习程度和思维观念是不同的。学生在鉴赏文学作品时也不是完全客观的接受,而是带有一定的先入为主的观念。除此之外,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也不同,这就使文学鉴赏的差异出现了。语文鉴赏中,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他们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也就不一样,但是这没有正误之分,只是有所差别罢了。鲁迅在他的文章中曾经写道:对于《儒林外史》一书,不同的读者就有不同的看法。
除了不同读者有不同看法,同一读者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中去读同一作品, 他的理解和认识也不一样。德国诗人海涅说过,他在儿时很喜欢阅读《哈姆雷特》,而到了青年,他再读《哈姆雷特》,就觉得和从前的感受大不一样了。
除了有差异性,文学作品的鉴赏也有一致性。优秀的文学作品会经历时间与空间的考验永远流传。会超越民族与地区,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西游记》一书中通过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克服重重难关到西天取到真经的故事,体现出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对于东方人来说,是值得赞颂的故事,同时在西方人读后,也感受到不屈不挠的精神。
二、语文教学中的文学鉴赏
2.1语文教材为文学鉴赏提供了前提
所有人在读书是都会学习语文,不仅是学习字词句,更多的是学习一篇完整的文章,或者古诗词。没有一本语文教材的孤零零的几个生字。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可以成为鉴赏的对象。都可以看成艺术品去欣赏。买一本教材中节选的文章都是经过众多学者精挑细选出来的。不管是描写还是叙事,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论文章的鉴赏》一书中,作者将他对于语文鉴赏进行阐述,他认为文学鉴赏中的文本就是“对象”,只有体现出作者真实感情的作品才是优秀的作品。有深刻的情感能写出好的作品,给读者巨大的震撼。
2.2文学作品为语文的教学提供更大空间
语文教材为文学鉴赏提供了前提,同时文学作品为语文的教学提供更大空间。文学作品的创作有写实,有创造。有的来源于生活却更加戏剧化。它是按照审美的要求进行创造的。这就使语文教学不单单为枯燥的字词句朗诵和抄写背诵。他也为语文教学拓展了方法与内容。在语文课本中,我们不难找到许多文学大家的著作节选,虽然有的作者不是直接描写美丽的事物,但也通过对现实的讽刺与鞭挞,表达对美的向往。比如曹禺的《雷雨》。话剧中以揭露丑陋的旧社会,旧思想,旧风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旧社会的封建思想和苦难生活。作品对于社会的黑暗面进行真实描述,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感受字里行间的艺术之美。从而从侧面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鉴赏水平。在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里,既有对美的描写,又有对不合理的抗争。教师们也通过相应教学给学生指导。
三、教师对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3.1在读懂文章,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力
学生提高鉴赏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要懂。学生要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有深刻并且独特的感受。在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由字词句段组成,在新课标中学者将学生能够读懂文章中的字词句视为鉴赏文学作品最基本的技能。当然,除了各位文学大家的作品赏析,古诗词、文言文和白话文的鉴赏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为了不使学生在读懂层面出现一定,老师一定要在课堂上确保学生可以读懂,尽可能解决所有生词。特别是对于文言文和古诗词,老师在讲解的时候更要对词句分析透彻,深入讲解,让学生有更深刻印象。学生只有将文章中字词的意思精确掌握,才能熟练加以运用,从而进一步学会鉴赏。
除了读懂文章,理解文章以外,朗读文章也是语文鉴赏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学生在读文章的时候,都会边读边思考,同时在脑海中浮现出相应的场景。这样一来,作品的人物与事物形象会更加生动形象。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就能更深入的感受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与想法。二学生也能加深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有助于
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然而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仔细,不能马虎,对于没有把握的字词,要查字典,问老师,问同学。做到语音准确、语句清晰。学生只有在朗读时富有感情,才能加深理解。学生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揣摩作者的思想,更能使自己的鉴赏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
3.2学习基本文学作品知识
在文学作品的鉴赏中,学生除了需要对文章进行阅读和理解之外,还需要掌握文学作品中的基本知识。这是想要进行语文鉴赏的最基本技能。在语文鉴赏时,除了要鉴赏文章的字词句,还要鉴赏其主题、语言、写作方式、修辞手法。在这些鉴赏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先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提前预习,提前自学。之后在课堂上给出一篇文章让学生鉴赏。用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框架的构建。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进行学习;在课下学生可以自己积累,进行自学。学生通过制定计划,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并加以运用。
基本文学作品知识覆盖面积很广,从文学常识到文学体裁到作者作品,就是一个小的百科知识。需要学生课下花大量时间去积累,之后再应用到学习中来。只有多积累知识和材料,才能提高文学的领悟能力和鉴赏能力。
3.3了解文学作品的作者与创作背景
除了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力和学习基本文学作品知识,学生还应该了解文学作品的作者与他的创作背景。学生对于作者与创作背景的了解属于长时间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做好文学作品的鉴赏,就不能缺少对背景知识的了解。当学生掌握一些著名作者的基本情况后,他们在对这些作者的文章进行鉴赏时才能更容易理解他的文章。比如鉴赏鲁迅的作品,学生们要大致知道他弃医从文的经历,知道他对祖国命运的牵挂。这样,在对他文章鉴赏时才能更加深入。
当然,在对一篇文章进行鉴赏之前,除了要了解作者的背景之外,还要对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进行进一步了解,那样才能更深刻知晓文章行文脉络。比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学生在分析之前可以深刻了解许地山。他是著名爱国学者,其中包含着他对家人的思念。
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具有不同的风貌。同一时代、不同作者的作品也具有不同的思想感情。除了了解作者的背景和思想感情外,还要了解作者写作的大环境。同一个作者会因为所处时期不同出现不同的思想和写作意图。所以学生在进行文学作品鉴赏之前,也要对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3.4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除了读懂文章,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力;学习基本文学作品知识;了解文学作品的作者与创作背景之外,学生还需要掌握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有了理论知识外,还应该掌握具体方法。每位作者在进行创作时,都是先确定中心思想,再创作具体细节和情节,最后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所以每个作品既有部分的特点,又在整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沟通突出主題思想。
因此,学生在学习鉴赏方法的第一点就是学会将整体把握与部分理解相结合。从而从全面出发,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第二步,再找出并明确文章的体裁,有的放矢的进行鉴赏。语文文章体裁众多,不同的体裁也有不同的鉴赏方法。第三步,找到对你感受最深的语句进行鉴赏与分析,找出描写手法或者修辞手法。最后再具体分析。
这里可以以小说为例子进行鉴赏分析。鉴赏之前,学生要先对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了解,然后对作者的背景进行了解,之后找到关键句子进行分析。最后将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总结和归纳。最终形成一个体系。和其他文章不同,在小说的鉴赏中,对其中人物性格和形象的分析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人物的性格和行为把握整个社会的现状。
总之,学生在鉴赏不同的文学作品时,应该要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刻体会到作者的思根感情。
结语
语文鉴赏是一种思维的活动,也是一种审美活动。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鉴赏水平还是初级的,需要学习与提高的。教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更多鉴赏知识与技巧,而学生也要发挥自主性,主动学习与吸收。学生通过阅读去理解作品,从作品的形式感知到内容感知。将自己置身文学作品中,通过感情的共鸣和深刻的联想将好的作品进行深刻的感知。从而学到语文鉴赏技巧,提高语文鉴赏能力。通过鉴赏学习,学生既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又能使思想认识和道德情操得到全方面的培养。进而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学生学习的热爱。
参考文献:
[1]胡晓明.文学鉴赏向导[J].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年版。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3]朱一玄.美学原理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杜菁锋.论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10月。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5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