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初学者高位置起音培养的重要性

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对声音的训练方法与要求可谓是层出不穷,每个人对声音的训练要求都有着各自的重点,在众多的观点里,对如何获得声音的高位置训练笔者认为是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发出正确的歌唱声音是每一位声乐爱好者追求的目标,高位置歌唱方法也是科学发

  1.声乐演唱中“高位置”起音的概念及发声标准

  1.1声音的“高位置”

  我们常说声音的“位置”就是在气息的支持下头腔共鸣的声音,也就是说声音的“高位置”还需要有一个具有穿透力的“点”,这个“点”就是所说的高位置。它就是平时演唱中经常讲到的“头声”。这样的声音听起来具有穿透力,能贯穿全场,同时声音清晰明亮而饱满,富有颗粒性,色彩鲜明,演唱者也会感到声带负荷小,体会到声音不是简单从嘴里唱出,乃是感觉上颚,眉心和头顶都有不同程度的震动感,用了很小的力发出了富有质量的声音,这便与为了发出优美的声音而带动周围肌肉群一起参与工作唱出的声音效果有着明显不同。由此可见声音的“高位置”在声乐演唱过程中的重要性。

  1.2“高位置”起音的发声标准

  所谓高位置声音,就是发声过程中产生共鸣的位置较高,一般来说,高位置的声音冲击点在头顶,而且声音在发出时比较垂直,从腹部发出,经咽壁直接冲向头顶,具有一定的爆发力。高位置声音圆润,又具有较高的音量,其中还夹杂着音色的变化,在气息的有效支撑下,演唱者通常会感觉到高位置声音是在声带之上形成的,这主要是由于发生器官产生共振,从而为演唱者带来错觉。而低位至声音偏紧,音准较低,不具备强大的穿透力。低位置声音的形成主要靠肌肉力量支撑,缺乏声音容量,给人一种开放、扁而尖的感觉。高位置声音绝不是单一发声器官用力就能发出的,它是经过发声器官、歌唱技能等因素的配合,从而发出正确的高位置歌唱声音。

  2.声乐初学者培养“高位置”起音的重要性

  2.1声音位置与音色的关系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声音特质,在不同人的嗓音个体差异下,应遵循科学的发声方法将音色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需要明确自身的嗓音声型,建立正确的音色观念。在这期间也会遇到影响音色的一系列客观因素,如气息的运用、共鸣腔的状态、声门的闭合等都会影响声音的音色。笔者认为气息与声音位置对音色的影响极为重要。气息是保持声音高位置与拥有漂亮音色的前提,这在之后的章节会涉及到,声音位置的前后与高低都会直接影响到声音的音色,高位置歌唱所带来的高频泛音使声音音色优美且致远力强。位置靠前音色便清脆、明亮,声音位置靠后音色宽广、雄厚,大多声乐教育者都强调面罩,所以声音位置靠前是目前最为常见的训练手段。在科学发声方法下,优美音色的共性都是“明亮”与“集中”,因此声音位置的高低是关键所在,位置高声音便容易集中,有助于自然音色的透出,这样在演唱颗粒性较强的华彩乐段时就不会显得声音费力不灵活,音色兀秃不干净。想要获得漂亮又干净的音色需要良好的气息、共鸣腔体、保持高位置歌唱状态等多方面的有机配合来实现,同时自身也要有良好心态与勤于钻研的精神。羊老师在教学中常说:“在声乐学习中,七分思考,三分练”。音色是声音的象征,是音乐的一种特殊属性,漂亮的音色能满足听众对音乐审美的需求,声音的“高位置”与音色两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同时作用于声乐演唱,给人生增添魅力,使演唱游刃有余。
声乐初学者高位置起音培养的重要性

  2.2演唱细节对声音高位置的影响

  声乐演唱讲究声情并茂,以情感带动声音,用声音表达感情,利用人声表现作品的情感、力度、旋律、音色等,通过听觉器官唤起听众的情感产生共鸣,声乐的演唱技巧与歌曲的情感表达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良好的歌唱技巧有助于将内心情感充分表达,越是完善的发声技术越能全面、准确、轻松地驾驭声乐作品,形成自身独有的演唱风格。如果声乐技巧基本功不够扎实,常常受到各方面的技术限制,例如作品中出现连续高音时,因受技术限制会时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则很难完美展现一部作品。这要求声乐学习者在日常练习中不可忽视对基本功的训练。
  在声乐演唱中,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无疑都应是放松舒展的。声乐学习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在学习中我们看不到嗓音构造,看不到气息与声音位置,对于抽象性极高的专业,只能凭借大脑去理解,意识去指引。在这过程中,无疑会遇到声音困境,甚至钻进牛角尖,久而久之心理的不平衡状态随之显现,继而转为无形的压力,造成主观上对声乐演唱兴趣的缺失,自我否定下自信心的匮乏,影响着今后的演唱状态。
  起音是良好歌唱习惯的开始,它决定着声音位置与着力点,好的起音可以为之后的咬字、声音位置做一充分准备,羊为军教授常说要做到高位置的软起音。在音乐响起时就应做好积极兴奋、微笑、软腭小舌上提,打开喉咙吸气等准备,找准软腭与门牙交汇的地方,在气息支撑下停留在这个点或以上区域,这便产生了声音的“高位置”。同时需要注意起音力度不易过大,不能为咬字而咬字,显得声音不够自然。应学会软起音,在气息包裹中发声,良好的起音对声音位置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所谓“入乡随俗”,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声乐演唱中,面对大量的国内外声乐作品,必须做到对其风格情景同语言特色的掌握。

  2.3声乐演唱听觉审美感知力的获得

  由于声乐演唱的特殊性,听觉活动为其学习与实践能得到良好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不可替代的地位,听觉监听可很好的帮助歌者在声乐演唱中对音高、位置、语言、音色等进行控制与调整,听觉在歌唱中的监听功能首先是由大脑中枢神经传出相应发声信号,下达给声带、喉、唇、舌等发声器官,经过协调使之发出声音,同时由耳朵将所发出的声音进行监听判断,将监听结果再传回大脑,看是否达到自身预想的声音效果,若效果与预想结果相符,大脑接收到信息会支配发声器官保持这一状态,若声音效果不如预想,会支配发声动作进行有效调整。在演唱过程中,听觉监听伴随着歌唱在不断循环进行。
  在日常声乐学习实践中,听觉审美感知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进行提高,首先主体应在不断听辨学习总结中形成正确的“高位置”声音观念,拥有良好的审美意识去指导演唱,其次在主观意识引导作用下发声,利用听觉监听功能判断声音是否处于“高位置”歌唱状态,如若不符,再利用听觉调控声音位置,周而复始,可有效帮助歌者控制声音位置,保持“高位置”歌唱状态。
  通过学习实践证明,听觉的好坏是影响声乐学习好坏极为重要的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听觉敏锐的老师会通过客观听觉要求学生的歌唱技巧,不允许错误声音出现,听觉敏感的学生也会结合老师要求同时通过自身的听觉感知声音对错,并自觉及时做出调整,在演唱过程中,只有通过运用自身听觉感知调控下的声音,唱出与客观听觉感知一致的声音效果,才能唱出令听众审美感得到满足的歌声。

  3.声乐初学者培养“高位置”起音的演唱技巧

  3.1正确的呼吸和有力的气息支撑点

  所谓正确的呼吸,就是让声音在少量气息的配合下,得到演唱中需要的音调,并发出指定的、刚够振动的声音。例如,可以通过深吸口气,将下颗柔和落下,保证下落程度达到最低,并将口盖帘提高,利用此种张嘴方式,可以将咽喉接管有效打开,让演唱者感受到种“拱顶感”,这种感觉形成之后,利用柔和的起音,从而得到掩圆润的声音。俗话说,想要保证万丈高楼平地起,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根基作支撑。在高位置声音演唱时,要保证气息的合理下沉,腰部周围的肌肉要有韧性的扩张,从而形成圆柱感觉。只要保证气息支撑住声音的产生,气息使用得越少,声乐演唱效果就会越好。

  3.2保证口咽腔充分打开和后咽壁的挺立

  对于口咽腔的充分打开,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体会“打哈欠”的感觉,这种感觉一旦在声乐演唱中出现,就可以发出声带边缘振动机能的声音,也就是本文所说的高位置演唱声音。在该声音发出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软愕的自然提起,在外形上形成自然的守形,此时还要保证口腔通道的自然打开,实现音波对硬愕的强烈冲击。另外,还要注重声区系统的有效结合,保证声音在发出时没有断裂,做到声音位置和音色的合理统一。
  然而,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想要做到上述几点,演唱者就时刻保持精神振奋,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不能出现紧张情绪,否则会造成脸部肌肉的过度绷紧,对高位置演唱产生影响。除脸部肌肉之外,演唱者还要注意鼻孔的扩张,保持颧骨上牙床向上擎起的感觉,然后再通过心理调节,最终达到高位置正确演唱的目的
  如果在声乐高位置演唱中没有咽喉的扩张和口咽腔的完全打开,在发声时可能会出现“扁”音或者是“杂”音,影响观众的审美。因此,高位置演唱要确保声音的协调统一,特别是在歌唱时咽喉要稳定,与此同时,喉头的位置对高位置演唱也十分重要,演唱者在平时训练中也应该注意这点。

  3.3演唱过程中保证整体运动的协调

  在声乐演唱中,气息支撑和声门状态具有很大关联,而且二者几乎同时出现,如果对二者进行单方面强调,很容易导致声乐演唱出现偏差,而且偏差是多样的,不利于高位置音节的展示和获得。一个好的声音,在任何区域中都有相应的固定位置,想要保证整体的协调性,就要将声音分散于侮个共鸣腔内,确保共鸣平面的统一。
  另外,要将气息支持、声门状态、声音共鸣放在同一个状态下进行。例如,在《小河淌水》演唱中,需要演唱者发出具有弹性的声音来增强歌曲的整体艺术感,而想要达到歌唱要求,不仅要对气息进行合理把握,还要将音乐的整体质感通过音色表达出来
  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上述过程是高位置演唱训练的核心内容,也是增强高位置演唱的重要途径。

  4.总结

  综上所述,在声乐高位置演唱中,初学者不仅需要演唱者具备强大的声音爆发力,还要实现对音色的有效掌握,从而提升声乐演唱整体的艺术性。在此基础上,通过高位置演唱方式的合理运用,人们实现声乐演唱效果的不断提升。在未来,声乐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还会不断提升,声乐初学者必须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训练,将高位置演唱方法进行创新,为声乐发展提供有利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国平.论在声乐教学中声音高位置的训练[J].大众文艺,2008(5):108-110.
  [2]范义付.论声乐颤音和高位置关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6):243.
  [3]范义付.论声乐演唱中高位置的声音[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4):42-45.
  [4]刘朝碧.声乐教学中声音的“高位置”[J].音乐创作,2010(1):166-167.
  [5]杨娟娟.试论声乐演唱中“高位置”的重要性[J].教育:文摘版,2016(7):00172-00172.
  [6]张聪慧.刍议声乐演唱中的高位置歌唱方法[J].大众文艺,2011(3):246-247.
  [7]李凤坤.谈在声乐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声音高位置[J].音乐生活,2012(2):66-68.
  [8]刘飞.声乐教学之声音高位置[J].黄河之声,2016(8):31-31.
  [9]杨晶雯.如何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获得高位置[J].艺海,2013(12):54-55.
  [10]贾洪菊.论声乐教学中的高位置声音[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1):100-100.
  [11]刘晓敏.声乐演唱中的高位置歌唱方法分析[J].戏剧之家,2017(20).
  [12]冯轶强.浅谈声乐发声训练中的“吸”“托”“掀”[J].当代音乐,2017(13):56-57.
  [13]Bigand E,Tillmann B,Poulin B,et al.The effect of harmonic context on phoneme monitoring in vocal music[J].Cognition,2001,81(1):B11-B20.

  致谢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们即将大学毕业,在这毕业前夕,我们所做过的最用心的一次作业大概就是写作论文了。它对于我而言不单单是一项必须完成的学业任务,同时在写作期间也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与精力,还有最珍贵的大学回忆。而论文的完成则少不了老师和室友同学们的帮助。
  首先我要感谢的便是我的导师XXX老师,在写作中遇到困难时,他总是能像知心朋友一样鼓励我。从论文的选题、修改、措辞、定稿等方面,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对进行精心细致的指导,帮助我开拓写作思路,对任何提出的问题都给予耐心的解答。
  最后感谢母校的栽培,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应有的学习环境与各种学习生活设施。最重要的是大学四年中给我们传授知识的教师们,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心血,指导着我们不断学习新的技能与知识,教会我们成长。相信多年后我还会记忆犹新,对这里的人和物,都心怀感恩。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在写作中给予我很多的帮助和参考价值,减少了很多的写作困难。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633.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3月10日
Next 2022年3月1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