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在各类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最为重要的教育教学方法之一。在当今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领域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教师提问表达不明确;教师提问设计有待改进;教师提问等待时间不足;教师评价方式机械;课堂提问没有以学生提问为主。针对以上问题论文提出以下几种对策:问题设计指向要明确、要把握好难度、要有开放性,有效提问要明确小学课堂提问的目的、要使用合理的语言构建清晰的问题、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回答时间、叫答对象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及对提问后要有合理的评价。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有效;课堂;有效提问
一、引言
研究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问题的意义:高效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是当代教师一直想要达到的目标,但是想要达到高效课堂必须受到许许多多因素的影响,但是最主要的因素还是课堂提问。毫无疑问,贯穿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始终的是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也就是说课堂提问是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课堂提问的优点不仅是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而及时反馈学生的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促进教师了解学生,进而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能够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更重要的一点是能够对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进度进行及时的调整。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的提问大多数能够贯穿整个课堂,但还是存在有许多因素导致提问的有效性不佳,如:教师提问目的不明确、教师提问等待时间不足等多种因素。可想而知,当今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是考虑及探究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合适的提问技巧[1]。
作为当代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应该及时去发现和处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因素,这些问题和因素都要在教学中不断通过学习和实践总结反思得来,课堂提问有效性才能有所提高。总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有效性提高了,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也就随之进步,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的品质,有助于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蓬勃发展。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特点
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果的提高,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课堂更有活力,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注重情感交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课堂提问
从广义方面来说,提问是通过口头言语的方式提出的,进而引起别人对这个问题作出思考和反应。《现代汉语词典》中“课堂提问”解释的意思是“提出问题来问”,在这一解释中,大部分的意思是老师询问学生问题[8]。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有关教学内容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作出应答的活动[2]。”而《西方教育词典》中“课堂提问”的解释是这样的:在教学中的提问的主要手段是探究学生学到什么以及学生能做什么[8]。在教学技巧中也包含了提问,是指通过该手段渐渐指引学生回答出教师所预设的回答。
从国内外学者对课堂提问的总结来看,笔者认为课堂提问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教师的发问[8]。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方面提出的问题设计好,然后在教学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一步一步的互动,引发学生主动产生心智活动,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进而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
(二)“有效”在教学中的含义
“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的意思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1]。在《辞海》中是指“有效果、有作用[3]。由此可见,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有效是从结果的角度进行判断,如果预期的结果和实际的结果相吻合,那就说该行为有效,反之无效[1]。在教学中,把“有效”理解成教学效果,即能够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本文研究的“有效”在教学中的含义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后,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未来更好地进行学习,进一步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思维得到发展的空间。首先,促进学生的学习包括实现教学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其次,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教师的专业技能能被得到完善和提高,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课堂有效提问
课堂有效提问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是教师创设较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气氛的主要依据,教师对问题情景的创设应该要尽心尽力去研究和设置,并且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并且这些问题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可以得到进一步培养[4]。
根据“课堂提问”和“有效”两个含义在教学中的结合,笔者认为教师课堂有效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究和创设问题的过程,主要是展开一定的师生互动及对话能够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因此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即课堂提问得到了有效的程度,学生也得到发展和进步。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常见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课堂在质的方面有了巨大的提高,但是经过笔者对于部分农村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的实地考察、座谈以及见习,发现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提问环节,依旧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提问指向性不明确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的提问缺乏设计,问题的提出常常没有明确的指向性,一般较为随意,学生容易茫然[5]。有些教师在课堂中,盲目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看似很活跃,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反而更糟糕。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学的理解能力,容易只关注表面现象,导致问题提出后学生回答出五花八门的答案,不能达到自己预期想要的答案。当有些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又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回答自己所预设的答案,学生就会对该课堂失去兴趣和信心,教师也就没有了成就感。
比如在教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加与减》时,课件上出示课本情境图并提问学生:“观察课件上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教师预设学生回答:图片上有5只熊猫。然而学生A:我看到了树前有熊猫。学生B:我看到了树旁边也有熊猫。学生的回答很明显不符合教师的预设这个时候如果教师突然打断学生,这时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教师任由学生们回答跟预设不相关的答案,并且通过多个提问将学生引到自己预设的答案,则会浪费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也会降低课堂效率。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教师提问的指向性不明确,而导致这个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在备课时对设计问题没有明确其指向性。
(二)提问内容设计单调化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师虽然很重视提问的设计,但是对课堂所要提的问题准备并不充分。大多数问题设计较为随意,较为单一,促进学生思维的含量低。部分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缺乏设置意识,仅仅根据教材设置的案例设计提问内容,单调化的问题没有办法激起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也没有办法通过提问指引学生对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究,学生在课前准备中已经知道了答案,而这些答案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除此之外,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在问题内容的设计上会加入“好不好”、“对不对”、“是不是”等词,这些词的来源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小学数学教师在生活中的口头禅,这种类型的提问对小学生来说依然是没有任何价值可言的,对于小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是毫无帮助[6]。
(三)难度程度把握不准确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小学数学教师低估或高估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领会能力,往往在问题设计的时候把问题设得过于浅易、繁琐和冗余[7]。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还要能够给学生思维进步的空间。对于浅易的问题,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在问题内容的设计上会加入“好不好”、“是吗”、“对吗”等这类型的问题,学生都会异口同声且不假思索给出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再例如,在小学二年级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问学生“1+1=”“2+2=”,“1+1=”等一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学生已经在一年级的时候学过,所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一位数加一位数已经了如指掌。对于这种问题过于简单的都会造成学生半途而废且不善于思考的坏习惯,更会阻止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锻炼。来说,思维还不够灵活,在短暂的时间让低年级学生回答,结果常常与教师的预期以及教师期望的答案不符。
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满意时,有些教师会立马打断,让他们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答案去回答。或者直接向学生叙述正确答案。对于那些学困生来说想要在那么短暂的时间内想到答案,那可是相当难的,更不用说有没有回答的机会,这样会导致这些学困生的自信心逐渐受挫,甚至会逐渐厌恶课堂。显然,举手回答问题的人都是那些反映迅速、思维敏捷的优秀生,课堂的参与度也就由此降低,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差距也逐渐拉开。
(四)教师评价方式简单化
教师评价在教师提问这个过程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步骤。学生如果在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会赶紧让答错的同学坐下并换另外一个学生回答,这样虽然能让更多的同学得到发言的机会,能够快速找到教师想要的答案进而让课堂持续下去,但是却没有给予这个回答错误的学生一定的反馈、有反馈的也是直接的“你错了”“不对”、或者评价语言较为草率没有一定的针对性,这种情况会导致低年级学生没有办法了解到自己的回答的错误点在哪个地方,也对教师给予他反馈的期待值和自己回答问题的主动性也就降低了[8]。当今的低年级的小学生是非常喜欢受到表扬和赞赏,当有学生得出正确答案的时候,有的教师只是简单的说一句“是的”“好的”,这样的夸赞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小学生也无法感受到教师对他的肯定和赞赏,进而学生的积极性就降低了。
四、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一)教师专业知识不够扎实
众所周知,在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设计者、主动实践者是小学数学教师,他们自身的专业知识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有这么一句话说“假如你想给学生一杯水,那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9]。由此看见,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具备丰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师如果没有精确地把握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内容等,没有精确把握好本节课渗透的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以致于在课堂上出现讲错的现象,这就会直接影响并导致课堂提问有效性降低。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具备更为重要的专业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等,并且还要及时学习新的有关教育的理论知识,教师缺乏对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研究了解不够充分,这样的教师在教学中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有些小学数学的知识难度并不大,但是如果没有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等方面去设计问题或找到合适的方法,就很难让年龄小的学生去学习理解知识点,例如,四年级学生是小学学习中的过度阶段,四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形式已经可以发生转变,但是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让小学低年级的去学习抽象的知识,他们是无法吸收并且主动去学习的,所以在教学中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才可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说,在心理学知识上有一定掌握,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才能更好的走进学生,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因此,教学中必须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去教学。
(二)教师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在一所学校里,教师的职业素养不尽一致,即教师的学历、毕业学校、所从事的科目不同。从学历的角度来说,有的教师是中专学历,有的教师是大专学历,近几年来教师的职业素养水平已经逐渐提高,众多小学数学老师
都是本科学历甚至有的是研究生学历及以上[6]。在教学中经验较为落后的教师,一般受学历水平的限制,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创新方面无所作为,所以说学历的不同,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素质还是有影响的[4]。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有的教师毕业于受过专业教育的师范院校,有的教师从其他非师范院校毕业。毕业学校的不同,毕业学校的不同,导致教师受专业教育的程度就不同,由于知识方面存在缺乏,所以部分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对课堂把握程度及对提问的设计和认识也有着明显的缺陷。从所教学的科目来看,有些老师教学科目与自身所学的专业一致,但是有的教师是跨专业进行教学,例如现在许多人所说的“我的数学是我的体育老师教的”,虽然小学数学教学有时候能够得心应手,但是对于有一些隐秘的数学知识或者数学思想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也就直接影响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近年来,有些地方招聘的教师已经需要本科学历及以上,专业需要对口等限制,小学数学教师的职业素养可见已经不断在提高,更不用说提高教学课堂有效性提问。
(三)教师对课堂提问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教学上,有大部分的教师认为自己是非常重视课堂提问,但是从学生回答的情况来看,这些教师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了教师自己的主观判断,许多教师不知道提问的目的是什么,以致于就没有把完整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认为提问仅仅是提问,认为提问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对于课堂上的提问的过程毫无认识和毫无看法[6]。
在课堂提问时,大部分教师都没有明确自己提问的时间,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发现那些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或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才会随机发问,教师以提问来惩罚不认真的同学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这也可看出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随意性以及没有意识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有的教师连自己提问学生的次数都不清楚,教师大频率地提问学生是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可见这位教师在课前准备问题设计的时候较为随意,没有将课堂问题认真设计并且运用到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能够认识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教师提问过程普遍会根据准备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教师解答这个流程井然有序地进行。
五、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师提升有效性专业素养
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学知识要有一定的掌握,这是身为一个数学教师应该有的最基本的功底。只有对自己的知识理解到位了才能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才能提出更好的数学问题。在心理学知识上也要有一定掌握,只有研究了心理学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才能更好的走进学生,更好地与学生沟通。由于学生的多样化,所以教师应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制订不同的相处方案,让学生们真正的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关注,从而增进彼此的关系[13]。有丰富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的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职业素质或专业知识两者之间有一个匮乏的教师,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认识和设计都较为不够深刻,提出的问题没有针对性且不能对学生回答问题作出反应,所以说有了专业的基础知识或者职业素养还不够,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提问问题的能力,要懂得多联系实际,多学习提问技巧,知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提问策略。
所以,教师的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充足,才能对问题有深层次的见解和设计,才能提出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14]。
(二)问题设计指向要明确
教师应该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设计问题,要简明扼要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的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听完问题后激发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参加课堂学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学数学课堂的积极性。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把问题设计在“点”上,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提供给学生清晰的思考方向[10];若没有清晰的指向性,学生就容易出现回答错误或者不会回答,甚至出现错误的认识。此外,有的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指向不明确,想到哪里就提到哪,这样会让学生云里雾里,不能深入地去理解,进而不能回答老师所给的问题。
例如在《加与减》这一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提问,那么提问是可以这么问“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的数学信息这四个字一出来,学生就会明白,原来老师的目的不是看图说话,而是根据图片发现数学信息,学生自然而然得就会回答“我看到了树前有三只熊猫,树旁也有三只熊猫”。
再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时候,教师提问学生飞机里的人数是怎么数出来的。有的教师会这样提问“你是如何确定飞机上的人数是15个人的?”,基本上的学生都会说是数的,有的学生会说不需要数,我就可以直接能看出来。教师这时候就会再次提问“有哪位同学是三个三个数的?”,教师为了一个问题,分成了若干个问题并且和教学目标的关系并不大,这样很难让学生进行思考,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产生转移。教师可直接问“谁可以发现飞机上的人数?你是如何发现的?”。这样的提问指向性明确,易于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高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三)有效问题要使用合理的语言构建清晰的问题
教师在发出提问时在选词上尽可能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使用小学生能够听懂明白的语言。在提问时教师要明白自己要学生回答的是什么,要明白问题的要求和范围,表达要清晰明确,在教学生要考虑各阶段学生的年龄不同,不妨可以试着讲慢点或者分成几句话来讲。教师提问语言要明确,体现在两层内容:首先教师的基本普通话水平要达到相应的等级,发音准确以及吐字要清楚,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得去理解教师的问题;其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多使用数学用语以及严谨的词语,数学的语言就是要简洁和严谨[10]。教师的过于复杂的表述不利于学生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所以,教师在提问时语言要简洁明了且运用上有关的数学用语,表述也要清晰,才能有利于学生去理解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四)有效问题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候答及思考时间
低年级的小学生思维不够灵活敏捷,往往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这些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反应的阶段,如果没有给予低年级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且在学生还不能解答的时候,教师不断复述问题、对自己所提问题进行再说明,甚至更换问题或请另外的学生进行回答,这将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缺乏自信,减少了学生动脑筋的机会,就不能很好的训练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反之,如果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候答时间,学生会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去思考去探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回答时教师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人教版三年级《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在课件上出示了游乐园项目价格表,问坐过 ft车每人12元,三个人要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进行列式计算,学生都在为这个问题议论纷纷。这个时候的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明确的方向、方法和结论,而是通过一个问题:你们能用什么办法算出3个人坐过ft车需要多少钱呢?让学生进行探讨,该教师给予了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动手计算,进而学生提出了许多计算方法。生 A:利用连加的办法12+12+12=36(元)。生B:先计算两个人12+12=24(元),最后加最后一个人的24+12=36(元)。生C:先算10×3=30(元)再算2×3=6(元),最后算30+6=36(元) 等等。假设教师如果没有给予这些同学思考和探究计算方法,那么该教师就不会得到那么多的计算方法。
所以,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给予低年级学生适当的等候作答的时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状态、问题的难易程度来选择学生思考的时间[12],学生候答的时间也不能过于长要适中,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认真和探究问题,可以让学生体验在课堂上学习的过程,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有效问题叫答对象要体现面向全体原则教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上选择叫答对象的时候,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有被叫到回答问题可能,不管是学习好的学生或学习不好的学生、经常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或经常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等,都要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小学数学课堂回答问题的机会[10]。如果只有部分学生能参与到课堂问答活动中来,那就可能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效率降低,也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知识水平差距扩大,甚至对学生来说这是教育的不公平[12]。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要一成不变,学生的知识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对于课本那些表面的问题,可以提问学困生;相对理解性的问题可提问中等生;相对应用类型的问题可提问优等生。根据问题的设计和叫答对象的对应,不仅能够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提高自身的基础,还能提高课堂问答环节的效率。
总而言之,教师在叫答的时候要面向全体同学,学生就能全面参与课堂,课堂提问有效性以此得到提高,学习效率随之也会逐渐提高,进而学生才能共同进步。
六、结论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而问题则是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领地。课堂有效提问可以促进学生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提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但是笔者通过文献法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对策进行研究。本研究主要通过针对对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提问存在问题,分析其问题存在原因进而找出相应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对策。笔者在上述研究中,可以发现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在提问时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教师要认真思考要问题要如何设计才最有效,如何提问最有效,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佳.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
[2]孙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及优化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3]徐娜. 新手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4]王建.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8.
[5]慕克鸿.有效提问 推动高效课堂——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 (05):199.
[6]刘彩静.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7]陈丽贞.浅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有效性的策略[J].考试周刊,2020. [8]白蕊.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现状调查研究[D].渤海大学,2018.
[9]王春燕.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10]顾建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7.
[11]徐娟.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12]杨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13]王琰.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14]郑玉斌.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现状与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1.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6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