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小衔接在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家长在幼小衔接阶段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四所农村幼儿园的120名大班幼儿家长为对象,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研究调查了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认识的基本情况。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认识是比较全面的,但仍有少部分家长对幼小衔接认识是片面的,尤其是对幼小衔接教育中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作用认识不全面,主要表现在对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认识不深刻、对教育主体的认识不深刻和对教育内容中的幼儿认知发展的认识不科学。针对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幼儿园、幼儿教师以及家长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促进农村幼小衔接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幼小衔接;入学准备;幼儿家长
引 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科学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幼小衔接是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重要过渡期,社会、家庭和幼儿园都对幼小衔接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幼小衔接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协作完成才能真正实现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第三条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表明了国家对幼小衔接的重视,幼小衔接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的工作,同时家庭和社区都要参与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幼小衔接教育影响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对儿童是否可以顺利的适应小学生活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处的环境中存在较多的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在与农村大班幼儿家长接触的过程中,了解发现,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和主体等方面认识不全面,这阻碍了幼儿全面发展,不利于幼儿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以上情况激起了我的研究兴趣,所以对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认识进行了研究。
一、研究方法及取样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者借鉴了汪攀(2020)的调查问卷《家长对幼小衔接认识的调查问卷》并进行修改,编制了本次研究的问卷即《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认识的调查问卷》。问卷首先分析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其次是对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目标、重视程度、教育主体、教育客体的认识分析以及对幼小衔接教育内容的认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文本分析理论进行整合。研究者通过线上问卷发放的形式,对四所幼儿园的120名农村大班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由调查对象本人填写完成,问卷回收后,研究者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和详细分析,从而发现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认识所存在的不足,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本研究选取四所农村幼儿园的120名农村大班幼儿家长为调查对象,分别是A幼儿园、B幼儿园、C幼儿园和D幼儿园,选择这几所幼儿园的原因如下:研究者曾在A幼儿园兼职工作,了解幼儿园的基本情况;B幼儿园是当地较好的一所公立的幼儿园,设施以及教育资源都比较齐全;C幼儿园是当地的公立幼儿园,它位于村庄的中心位置,是一所小学的附属幼儿园,是由一所较小的公立幼儿园和一所较小的私立幼儿园合并组成的幼儿园;D幼儿园也是小学的附属幼儿园,它的规模是当地较大的一所幼儿园,综上,所以选择了这四所农村幼儿园进行调查研究。问卷共计发放120份,共计收回90份,问卷回收率是75%,有效问卷90份,问卷有效率是100%。
其中A幼儿园发放28份调查问卷,收回问卷19份,有效问卷19份;B幼儿园发放32份调查问卷,收回问卷25份,有效问卷25份;C幼儿园发放30份调查问卷,收回问卷21份,有效问卷21份;D幼儿园发放30份问卷,收回25份问卷,有效问卷25份。取样基本能反映所要调查的总体情况。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研究者在参考前人相关主题的调查问卷的基础之上,设计了问卷《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认识的调查问卷》,此问卷分为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农村大班幼儿家长的基本情况中分别从家庭中幼儿的性别、幼儿是否是独生子女、与孩子的关系、孩子的主要看护人、家庭情况、文化程度以及职业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第二部分为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分别从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目标、重视程度、教育主体、客体以及教育内容的认识五个维度来进行问卷设计,最终确定问卷共40个问题,其中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基本情况(1-7题)、对幼小衔接目标的认识(8-11题)、对幼小衔接重视程度的认识(12-17题)、对幼小衔接教育主体的认识(18-20题)、对幼小衔接客体的认识(21-22题)、对幼小衔接教育内容的认识(23-40题)。
(一)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基本信息
研究者根据研究要求,对农村大班幼儿家长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表2。
表1.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基本情况统计表
问题 | 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您的孩子性别 | 男 | 47 | 52.22 |
女 | 43 | 47.78 | |
您的孩子是否是独生子女 | 是 | 15 | 16.67 |
否 | 75 | 83.33 | |
您是孩子的 | 父亲 | 27 | 30 |
母亲 | 51 | 56.67 | |
祖父 | 4 | 4.44 | |
祖母 | 3 | 3.33 | |
外祖父 | 0 | 0 | |
外祖母 | 0 | 0 | |
其他关系 | 5 | 5.56 | |
孩子的主要看护人 | 父亲 | 10 | 11.11 |
母亲 | 60 | 66.67 | |
祖父 | 3 | 3.33 | |
祖母 | 14 | 15.56 | |
外祖父 | 0 | 0 | |
外祖母 | 1 | 1.11 | |
其他看护人 | 2 | 2.22 | |
您的家庭情况是 | 核心家庭 | 49 | 54.44 |
主干家庭 | 30 | 33.33 | |
联合家庭 | 10 | 11.11 | |
单亲家庭 | 1 | 1.11 | |
重组家庭 | 0 | 0 | |
您的文化程度 | 研究生及以上 | 1 | 1.11 |
本科生 | 1 | 1.11 | |
专科生 | 10 | 11.11 | |
高中或中专 | 44 | 48.89 | |
初中及以下 | 34 | 37.78 |
由表1可以看出在被调查者家庭中,男孩女孩的比例均衡;非独生子女占有较高的比例,达到了83.33%;被调查者中孩子的母亲较多,并且孩子的主要看护人是母亲的比例也是相对较高达到66.67%,说明在被调查者中隔代教养的情况较少,父母是主要看护人占比达到77.78%,这说明父母带孩子较多。被调查者的家庭中核心家庭较多,其次是主干家庭,核心家庭在平时教育孩子方面教育意见比较容易统一,而主干家庭在对孩子教育时可以有不同的教育意见可以采纳,但是也会容易出现教育意见冲突。文化程度方面86.67%的家长是高中以下的学历,这说明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
表2.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基本情况中职业统计表
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
您的职业 |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 4 | 4.44 |
专业技术人员 | 9 | 10 | |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 1 | 1.11 | |
商业、服务人员 | 15 | 16.67 | |
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 | 17 | 18.89 | |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 8 | 8.89 | |
军人 | 0 | 0 | |
待业、无业人员 | 36 | 40 |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由表2可以得出,在职业类型的调查中,待业无业人员占比最高,达到40%;其次是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占比较高,达到18.89%。
(二)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目标的认识分析
幼小衔接目标是幼小衔接教育的依据之一,家长对幼小衔接目标的正确认识对幼儿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家长对幼小衔接目标的正确认识为幼小衔接教育奠定基础,可以帮助家长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幼小衔接教育。
为了了解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目标的认识,研究者采取问卷形式对此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者将“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目标的认识”从四个问题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见表3。
表3.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目标的认识
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
幼小衔接教育培养幼儿对小
学生活的适应性 | 非常不同意 | 1 | 1.11 |
不同意 | 0 | 0 | |
不确定 | 9 | 10 | |
同意 | 65 | 72.22 | |
非常同意 | 15 | 16.67 | |
幼小衔接教育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知识准备 | 非常不同意 | 0 | 0 |
不同意 | 0 | 0 | |
不确定 | 5 | 5.55 | |
同意 | 68 | 75.56 | |
非常同意 | 17 | 18.89 | |
幼小衔接教育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学习习惯的准备 | 非常不同意 | 0 | 0 |
不同意 | 0 | 0 | |
不确定 | 3 | 3.33 | |
同意 | 70 | 77.78 | |
非常同意 | 17 | 18.89 | |
幼小衔接教育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 非常不同意 | 0 | 0 |
不同意 | 0 | 0 | |
不确定 | 6 | 6.67 | |
同意 | 67 | 74.44 | |
非常同意 | 17 | 18.89 |
由表3可以看出,在“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目标的认识”调查中,绝大多数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目标的认识是正确的,首先是在“幼小衔接教育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学习习惯的准备”的问题调查中,认同这一问题的比例高达96.67%。其次是在“幼小衔接教育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知识准备”的问题调查中,有94.45%的家长认同此观点。
综上所述,绝大多数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目标有正确的认识,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幼小衔接教育,为以后的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奠定基础,这可以更好的进行幼小衔接教育,帮助幼儿刚好更快的适应小学生活。
(三)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重要程度的认识分析
幼小衔接阶段是幼儿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家长对幼小衔接重要程度认识正确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各种能力,有利于儿童的发展。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重要程度的认识,研究者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1.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分析
家长正确认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对幼小衔接的重视程度,从而更加关注儿童在幼小衔接过程中适应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者将“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重要性的认识”从两个问题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见表4。
表4.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重要性的认识
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
幼小衔接教育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非常不同意 | 0 | 0 |
不同意 | 0 | 0 | |
不确定 | 5 | 5.56 | |
同意 | 66 | 73.33 | |
非常同意 | 19 | 21.11 | |
幼小衔接教育会给儿童带来帮助和促进作用 | 非常不同意 | 0 | 0 |
不同意 | 0 | 0 | |
不确定 | 4 | 4.44 | |
同意 | 65 | 72.23 | |
非常同意 | 21 | 23.33 |
由表4得出,在“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重要性的认识”调查中,绝大多数家长对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的认识是正确的,但仍有少数家长对幼小衔接的重要性认识是模糊的,主要体现在在“幼小衔接教育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问题调查中不确定的选项占比为5.56%;在“幼小衔接教育会给儿童带来帮助和促进作用”的问题调查中不确定的选项占比为4.44%。
综合以上数据,绝大多数家长对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有较正确的认识,认为幼小衔接教育会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促进儿童的发展。
2.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必要性的认识分析
幼小衔接阶段不可或缺,家长正确认识幼小衔接的必要性,形成正确的幼小衔接教育观念,对孩子的身心状态影响有积极的影响。研究者将“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必要性的认识”从两个问题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见表5。
表5.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必要性的认识
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幼小衔接教育不可或缺 | 非常不同意 | 0 | 0 |
不同意 | 2 | 2.22 | |
不确定 | 6 | 6.67 | |
同意 | 62 | 68.89 | |
非常同意 | 20 | 22.22 | |
幼小衔接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 非常不同意 | 0 | 0 |
不同意 | 1 | 1.11 | |
不确定 | 7 | 7.78 | |
同意 | 62 | 68.89 | |
非常同意 | 20 | 22.22 |
由表5可以得出,在“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必要性的认识”调查中,绝大多数家长对幼小衔接必要性的认识是正确的,但是极少数的家长对幼小衔接必要性的认识是不正确的,主要表现在“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幼小衔接教育不可或缺”的问题调查中,2.22%的家长不同意幼小衔接教育在儿童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不可或缺;在“幼小衔接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的问题调查中,不认可这一观点的家长占比为1.11%,个别家长持否定的态度。
综合以上数据,绝大部分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发展孩子良好的身心状态,只有极少数的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必要性认识不正确。
3.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认识分析
幼儿园与小学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同,比如幼儿园的与小学在教室环境上的差异,表现在幼儿园的教室是丰富多样的,而小学的教室环境创设较为单一等方面。幼儿园家长对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认识正确有利于家长采取正确的教育措施,加强幼儿对小学生活的认识,让儿童更好更快的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研究者对“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认识”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见表6。
表6.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认识
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区别较大 | 非常不同意 | 1 | 1.11 |
不同意 | 3 | 3.33 | |
不确定 | 16 | 17.78 | |
同意 | 52 | 57.78 | |
非常同意 | 18 | 20 |
由表6可以得出,在关于“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区别较大”的问题调查中通过数据可以发现,认识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不同的占比达到77.78%,对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认识不清楚的比例达到了17.78%,甚至有3.33%的极少数家长认为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没有区别。这说明大多数家长能够意识到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存在着区别,如果不进行幼小衔接教育,儿童不接受此过渡阶段的教育则不能很好的适应小学生活。
(四)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主体的认识分析
幼小衔接教育主体在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以及主导作用,对幼小衔接教育主体的正确认识从而可以正确发挥教育主体的作用。研究者将“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主体的认识”从三个问题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见表7。
表7.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主体的认识
幼小衔接教育需要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完成 | 幼小衔接教育中,家庭应该负有主要的责任 | 幼小衔接教育中幼儿园负有主要责任 | ||
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主体的认识 | 非常不同意 | 0% | 1.11% | 1.11% |
不同意 | 0% | 23.33% | 10% | |
不确定 | 3.33% | 14.44% | 17.78% | |
同意 | 70% | 46.67% | 54.44% | |
非常同意 | 26.67% | 14.45% | 16.67% |
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幼儿园和家庭都负有责任,家庭和幼儿园是合作伙伴的关系,若要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合作完成。由表7可以得出,在关于“幼小衔接教育需要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完成”的问题调查中,有96.67%的家长认同此观点,这说明绝大多数家长都认同幼儿园和家庭在幼小衔接的教育共同合作,才能促进幼儿的更好更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但是在关于幼小衔接中谁负主要的责任这一问题中产生了分歧,主要表现在有61.12%的农村大班幼儿家长认为幼小衔接中家庭负主要的责任,有71.11%的家长认为幼小衔接中幼儿园负主要的责任。两者相比之下,认为幼儿园负主要责任的比例相对较高,这说明绝大多数家长在幼小衔接谁负主要责任的问题中更倾向认为幼儿园在幼小衔接中负主要责任。
(五)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客体的认识分析
幼儿是幼小衔接教育的对象,也是幼小衔接教育的客体,家长对幼儿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客体的正确认识,可以让家长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正确情况来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研究者将“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客体的认识”分为两个问题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见表8。
表8.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客体的认识
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
幼小衔接教育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 非常不同意 | 0 | 0 |
不同意 | 0 | 0 | |
不确定 | 3 | 3.33 | |
同意 | 61 | 67.78 | |
非常同意 | 26 | 28.89 | |
儿童缺乏对小学生活的认识 | 非常不同意 | 0 | 0 |
不同意 | 4 | 4.44 | |
不确定 | 10 | 11.11 | |
同意 | 58 | 64.45 | |
非常同意 | 18 | 20 |
由表8可以得出,在“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客体的认识”调查中,绝大多数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客体的认识是正确的,但仍有极少数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客体的认识是不正确的,主要表现在关于儿童缺乏对小学生活的认识“的问题调查中,有4.44%的家长持否定的态度,这说明极少数的家长认为儿童不缺乏对小学生活的认识,同时说明极少数家长不了解儿童的发展情况。
综合以上数据,绝大多数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客体有正确的认识,即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中的教育对象——幼儿是有一定了解的,幼儿是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家长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六)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内容的认识分析
幼小衔接的教育内容决定着幼儿发展的正确方向,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内容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研究者将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内容即入学准备内容的认识分析分为了七个维度,分别是从幼儿身体健康和运动、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学习习惯、言语、认知发展、自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七个维度。
为了解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内容的深刻认识,提出了问题“农村大班幼儿家长认为幼小衔接教育应该衔接什么内容”,并对此问题进行了调查,分为十二个选项,十二个选项分别对应这七个维度,调查结果见图1、图2。
图1.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内容选择情况
由图1可知,农村大班幼儿家长选择四项内容的最多,其次是选择六项内容的,另外是选择一项内容和五项内容的也相对较多,说明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内容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图2.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内容认识情况
由图2可以得出,农村大班幼儿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内容最主要的是应该进行幼儿学习习惯的衔接(良好作息习惯的衔接、学习兴趣的衔接),其次是身体健康和运动的衔接,另外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衔接(沟通能力和交往能力的衔接、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的衔接)也比较受推崇,其余的维度依次是幼儿的自理能力的衔接(独立性的衔接、日常卫生习惯的衔接)、幼儿的言语方面的衔接(语言用语的衔接、早期阅读能力的衔接)、幼儿的认知发展的衔接(知识的衔接、知识内容的衔接)、心理承受能力的衔接。
1.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儿身体健康和运动的认识分析
身体健康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是进行一切活动的保障。研究者将“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儿身体健康和运动的认识”分为了两个问题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见表9。
表9.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儿身体健康和运动的认识
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
陪幼儿户外运动 | 非常不同意 | 0 | 0 |
不同意 | 0 | 0 | |
不确定 | 1 | 1.11 | |
同意 | 66 | 73.33 | |
非常同意 | 23 | 25.56 | |
与幼儿进行手工活动 | 非常不同意 | 0 | 0 |
不同意 | 1 | 1.11 | |
不确定 | 2 | 2.22 | |
同意 | 64 | 71.11 | |
非常同意 | 23 | 25.56 |
由表9可以得出,在“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儿身体健康和运动的认识”调查中,绝大多数家长对幼儿身体健康和运动有正确的认识,在关于“陪幼儿户外运动”的问题调查中,98.89%的家长重视幼儿的身体锻炼,身体健康发展,对幼儿的户外运动是很重视的,发展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在关于“与幼儿进行手工”的问题调查中,有96.67%的家长认同此观点,这说明绝大多数家长注重发展幼儿的操作能力,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
综合以上数据,得出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内容中幼儿身体健康和运动的认识是全面的,关注大肌肉动作发展也不忽视小肌肉动作发展,既关注户外运动的发展也关注室内运动的发展,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可以有更好的状态去适应小学的生活。
2.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认识分析
幼儿社会人际交往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能力。研究者将“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认识”分为三个问题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见表10。
表10.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认识
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
与幼儿一起参加其他儿童的活动 | 非常不同意 | 0 | 0 |
不同意 | 2 | 2.22 | |
不确定 | 12 | 13.33 | |
同意 | 55 | 61.11 | |
非常同意 | 21 | 23.34 | |
鼓励幼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 非常不同意 | 0 | 0 |
不同意 | 0 | 0 | |
不确定 | 4 | 4.44 | |
同意 | 63 | 70 | |
非常同意 | 23 | 25.56 | |
幼小衔接教育对儿童的社会性要求提高 | 非常不同意 | 0 | 0 |
不同意 | 6 | 6.67 | |
不确定 | 10 | 11.11 | |
同意 | 54 | 60 | |
非常同意 | 20 | 22.22 |
由表10可以得出,在“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认识”调查中,绝大多数家长对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认识是正确的,但仍有少数家长对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认识是模糊的,个别家长对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是不正确的。主要体现在关于“与幼儿一起参加其他幼儿的活动”的问题调查中,有13.33%的家长不确定与其他家庭中亲子交流是否是重要的,有2.22%的家长认为与其他家庭中亲自交流是不重要的;在关于“鼓励幼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问题调查中,有4.44%的极少数家长不确定是否要尊重幼儿的意愿,以幼儿为主体;在关于“幼小衔接教育对幼儿的社会性要求提高”的问题调查中,有11.11%的家长不确定幼小衔接教育是否可以提高幼儿的社会性,甚至有6.67%的极少数家长认为幼小衔接教育不会提高幼儿的社会性。
综合以上数据,得出绝大多数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内容中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有正确的认识,可以更好的帮助幼儿融入社会,但仍有极少数的家长认为幼小衔接教育不会提高幼儿的社会性。
3.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儿学习习惯的认识分析
幼儿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研究者将“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儿学习习惯的认识”分为三个问题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见表11。
表11.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儿学习习惯的认识
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
培养幼儿良好的坐姿以及握笔姿势 | 非常不同意 | 0 | 0 |
不同意 | 4 | 4.44 | |
不确定 | 6 | 6.67 | |
同意 | 55 | 61.11 | |
非常同意 | 25 | 27.78 | |
陪幼儿做作业 | 非常不同意 | 1 | 1.11 |
不同意 | 13 | 14.44 | |
不确定 | 7 | 7.78 | |
同意 | 53 | 58.89 | |
非常同意 | 16 | 17.78 | |
让幼儿学习整理自己的物品 | 非常不同意 | 0 | 0 |
不同意 | 0 | 0 | |
不确定 | 1 | 1.11 | |
同意 | 64 | 71.11 | |
非常同意 | 25 | 27.78 |
由表11可以得出,在“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儿学习习惯的认识”调查中,绝大多数家长对幼儿学习习惯的认识是正确的,但是仍有少数家长对幼儿学习习惯认识是不正确的。尤其表现在关于“让孩子学习整理自己的物品”的问题调查中,有98.89%的家长重视让幼儿学习整理自己的物品,有利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关于“陪幼儿做作业”的问题调查中,有14.44%的家长持否定的态度。
三、建议与对策
家庭是幼儿出生后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家长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是幼儿最亲密的接触者,幼小衔接阶段是幼儿发展中的不可缺少的阶段,家长在这一阶段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以忽视的,根据以上的分析研究,对农村大班幼儿家长提出了以下建议。
本研究根据调查结果,针对相关问题,希望农村大班幼儿家长提升对幼小衔接的正确认识,帮助幼儿顺利的渡过幼小衔接阶段,为农村大班幼儿家长提出以下建议。
(一)农村大班幼儿家长需全面认知幼小衔接的作用
幼小衔接阶段是人一生中特殊且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阶段,农村大班幼儿家长知道幼小衔接很重要,但往往不知道幼小衔接发挥的各种各样的作用,对幼小衔接作用认识的不全面,本文主要体现在少数家长对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认识不够正确,而幼小衔接阶段是特殊而重要的,所以需要家长全面认知幼小衔接的作用。
家长要加强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认识,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判断孩子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家长还要准确的认识到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知道学习环境的不同、学习内容的不同和师生关系等各方面的不同,明确幼小衔接阶段在帮助幼儿适应这些不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才能根据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区别来制定幼小衔接的教育内容,更好的教育孩子,促进幼儿的发展。
所以家长可以多与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幼儿近阶段在园的身心发展状况,时刻关注着幼儿,家长可多阅读有关幼小衔接的书籍也可多参加有关的讲座等,增强对幼小衔接的理解,全面认识幼小衔接的作用以及重要性。
(二)农村大班幼儿家长需深刻认知幼小衔接的教育主体
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幼儿园和家庭都负有责任,家庭和幼儿园是合作伙伴的关系,若要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合作完成。农村大班幼儿家长都知道幼小衔接需要双方合作,但是深究到底谁在幼小衔接阶段负主要责任的时候,家长多数还是选择了幼儿园负主要的责任,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幼小衔接的教育主体也是需要负主要的责任。
幼小衔接的教育主体不仅仅是家庭或者是幼儿园,幼儿园要与家庭合作才可以更好的促进幼儿更好更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家长要意识到自己是幼小衔接教育主体的身份,幼儿刚出生第一生长的环境就是家庭,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也要摆脱依赖老师的这种状态,家长和幼儿园应该是地位平等的合作伙伴。
所以家长要深刻认知幼小衔接的教育主体,两者都负主要责任,幼儿大部分都是3-6、7岁的年龄阶段,他们是活动的主体,作为受教育的对象,无法选择教育方式,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更细致的观察幼儿了解幼儿,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要坚定自己是教育主体,同样也负有主要的责任。
家长要提高自己是幼小衔接重要教育主体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育儿新观念,多与幼儿教师沟通,积极参加幼儿园所组织的家长学校等活动,家长可多阅读有关的书籍和观看育儿的节目等提高身为教育主体的意识,获取育儿新观念。幼小衔接阶段是短暂而特殊的阶段,要多陪伴幼儿,帮助幼儿可以更好更快的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三)农村大班幼儿家长需科学认知幼小衔接教育中的认知内容
幼儿的认知发展可以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认知不仅包括知识方面,还包括能力和素养等方面,通过各种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但过度关注幼儿的知识发展,忽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的发展,对幼小衔接内容认识不科学。
家长应做好认知发展的全面认识工作,家长全面科学的认知幼小衔接教育中的认知内容,可以提高幼儿幼小衔接认知能力,使幼儿更好更快的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本阶段的幼儿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幼儿创设适合幼儿的环境,在环境中更加细致的观察幼儿、注意幼儿,全面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情况。
所以要多与幼儿进行亲子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与幼儿的互动沟通以及幼儿的表现全面认识幼儿的认知发展,要多与幼儿园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多了解幼儿的在园情况以及可在与幼儿园教师沟通的过程中解决有关幼儿认知发展的各种疑问。家长也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教育机会对幼儿进行启发教育,引导幼儿参加活动与游戏,全面科学的认识幼小衔接教育中的认知发展内容。
结 论
幼小衔接阶段是幼儿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这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阶段,家长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是特殊的角色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也对幼小衔接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者从分析与主题相关的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了问卷法和访谈法等方法对“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认识是比较正确的,但仍有部分家长对幼小衔接认识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对幼小衔接作用认识不全面以及教育主体认识不深入和教育内容认识不科学等方面,比如教育内容中对幼儿认知发展存在着误区,并在农村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所存在的问题基础之上,从幼儿园和幼儿教师以及家长等方面提出了策略建议。
参考文献:
[1]汪攀.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研究[D].河北大学,2020.
[2]付熙媛.幼小衔接阶段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3]马志伟.家长参与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4]王培培.家庭中幼小衔接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5]李秀芳.幼小衔接阶段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8.
[6]秦振飙.幼小衔接课程的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
[7]杨明珠.幼小衔接阶段父母的教育策略[D].云南师范大学,2015.
[8]郭丽娜.农村幼小衔接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5.
[9]苏晓波.我国“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
[10]孙蕾.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
[11]李玲玲.父母与教师的入学准备观念与儿童入学准备状况的调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12]马志伟.家长参与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13]许舒敏.幼小衔接实效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14]刘怡倩.小学生入学准备情况与学习适应性的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15]王琳.幼小衔接阶段家庭教育现状研究[J].智库时代,2019(04).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6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