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交流恐惧现状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究大学生群体的交流恐惧现状与人际信任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301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6.0分析所有的问卷数据。结果:1、当代大学生交流恐惧、人际信任现状均处在中等水平。2、大学生交流恐惧程度在恋爱经历变量上的差异显著。3、通过做相关分析得出大学生交流恐惧与人际信任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人际信任水平越低,交流恐惧程度越高。结论: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能够负向预测其交流恐惧程度,通过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学生的交流恐惧程度。

关键词: 大学生;交流恐惧人际信任相关性

 一、绪论

  (一)问题提出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依赖于电子产品,使用着层出不穷的社交APP进行互联网人际交往,利用表情包和网络流行语在网络上和陌生人相谈甚欢。然而,过度依赖网络进行人际交往,容易在现实中与他人沟通时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语言动作变得不协调,严重者甚至不想交流,害怕交流,产生社交恐惧症[1]。但是人际交往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交流,对其恐惧将会对自己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造成不良影响[2],X心理学家Mc Croskey研究表明,交流恐惧严重的人在工作中缺乏社交魅力,很难找到工作,也很难得到提升,工资低且容易跳槽;在日常交往中朋友较少,行为举止上易退避,人际关系不佳等[3]。本文将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交流恐惧现状与人际信任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来解决交流恐惧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造成负面影响这一问题,通过寻找解决该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2]。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重点研究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在大学生交流恐惧现状与人际信任的相关关系上做探索性研究,进一步丰富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实践研究[4],同时对已有的相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研究进行反思,体现了经典理论和新的社会现象结合产生的新变化。

2.现实意义

本研究希望通过对大学生交流恐惧现状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了解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恐惧与需求,以及其交流恐惧程度与人际信任水平的关系,为大学生人际交往交流恐惧问题提供前瞻性的解决对策。了解现阶段大学生交流恐惧的主要表现和负面影响,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今后相关研究和社会工作发展提供借鉴。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线上线下两种途径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计301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282份,回收有效率为93.7%。被试的性别分布为:男性131人,女性151人。年级层次分布为:大一77人,大二63人,大三60人,大四82人。

表1 人口学统计变量(n=282)

变量名 类别 人数 百分比
性别 131 46.5%
151 53.5%
年级 大一 77 27.3%
大二 63 22.3%
大三 60 21.3%
大四 82 29.1%
是否留守儿童 49 17.4%
233 82.6%
是否贫困生 64 22.7%
218 77.3%
是否有过恋爱经历 174 61.7%
108 38.3%
是否担任过校园干部 225 79.8%
57 20.2%

 (二)研究工具

1.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ersonal Report of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PRCA-24)

采用由X心理学家Mc Croskey研发的交流恐惧自陈量表,该量表在测量人际交往方面具有较高的信效度,是当前衡量交流恐惧的主要工具[13]。此量表中文版本共有24个题目,由4个成分表组成,每个维度各有6个题目,分别用于测量在小组讨论、二人交谈、参加会议及当众演讲等不同场合下的交流恐惧程度。量表以李克特标度(从非常同意至非常不同意)分为5个等级。分数愈高,表示交流恐惧程度愈高[14]。Cronbach’sα系数为0.90。

2.人际信任量表(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ITS)

采用由X心理学教授Rotter J.B.于1967年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它是用来测量被试对他人的承诺、行为的可靠性的,主要包括不同环境中的人际关系状况。该量表包括25项,主要包括两个因素:一是对同龄人或家人的信任,即特殊信任;二是对缺乏直接关系的人的信任,即普遍信任。其中13道题为反序计分,量表用李克特标度5级评分(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总体分数在25~125分之间,分数越高,人际信任水平越高[15-16]。Cronbach’sα系数为0.83。

 (三)统计处理

采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主要包括:基础的描述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F检验以及对交流恐惧、人际信任之间的相关关系运用Pearson相关法进行探索。

 三、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Harman单因子检测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结果得出最大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24.936%,低于40%的临界值。因此,本研究无显著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大学生交流恐惧和人际信任现状

通过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结果如表2,282名大学生被试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中的平均得分为71.23,标准差为11.78。根据计分指南(52-79分之间属于中度交流恐惧)[15],样本总体属于中度交流恐惧,其中检测出交流恐惧程度高的个体61人,占总样本的21.63%。如表3所示,282名大学生被试在ITS总量表中的平均得分为73.98(低于标准分75分),标准差为7.33,这说明目前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大学生被试的人际信任得分参差不齐,但大部分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处于中等水平。

表2大学生交流恐惧的描述统计

平均值 个案数 标准偏差
小组讨论 17.08 282 3.95
参加会议 18.52 282 3.82
二人交谈 16.68 282 3.54
当众演讲 18.94 282 3.43
交流恐惧 71.23 282 11.78

表3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描述统计

平均值 个案数 标准偏差
特殊信任 38.66 282 7.78
普遍信任 35.32 282 8.57
人际信任 73.98 282 7.33

 (三)大学生交流恐惧分量表及总分的人口学变量差异性检验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交流恐惧的实际情况,本研究釆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F检验的方式,分别检验大学生交流恐惧在性别、年级、是否留守儿童、是否贫困生、是否有恋爱经历、是否担任过校园干部6个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性。

 1.大学生交流恐惧在性别变量上的差异

表4显示,大学生小组讨论、参加会议、二人交谈、当众演讲四方面以及总体的交流恐惧程度在性别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表4 大学生交流恐惧在性别变量上的差异检验(`x±s)

男(n=131) 女(n=151) t P
小组讨论 17.19±3.90 16.98±4.00 0.447 0.655
参加会议 18.47±3.76 18.58±3.89 -0.242 0.809
二人交谈 16.85±3.28 16.54±3.75 0.736 0.462
当众演讲 19.06±3.15 18.84±3.67 0.536 0.592
交流恐惧 71.56±11.25 70.93±12.26 0.448 0.655

 2.大学生交流恐惧在年级变量上的差异

如表5所示,大学生小组讨论、参加会议、二人交谈、当众演讲四方面以及总体的交流恐惧程度在年级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交流恐惧程度差异并不显著,只是大二学生的交流恐惧程度略高于其他年级。

表5 大学生交流恐惧在年级变量上的差异检验(`x±s)

大一(n=77) 大二(n=63) 大三(n=60) 大四(n=82) F P
小组讨论 16.88±3.82 17.73±4.00 16.70±4.14 17.04±3.89 0.821 0.483
参加会议 18.39±3.64 18.63±3.96 18.05±3.74 18.91±3.98 0.639 0.590
二人交谈 16.81±3.03 17.37±3.10 16.60±4.06 16.10±3.83 1.582 0.194
当众演讲 18.84±3.08 19.13±3.48 18.18±3.52 19.45±3.60 1.671 0.173
交流恐惧 70.92±10.68 72.86±11.76 69.53±12.97 71.50±11.92 0.845 0.470

 3.大学生交流恐惧在是否留守儿童变量上的差异

研究发现大学生在交流恐惧的小组讨论、参加会议、二人交谈、当众演讲四个分量表上的得分以及交流恐惧总分在是否留守儿童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如表6。

表6 大学生交流恐惧在是否留守儿童变量上的差异检验(`x±s)

是留守儿童(n=49) 非留守儿童(n=233) t P
小组讨论 16.63±4.11 17.17±3.91 -0.869 0.386
参加会议 18.63±4.28 18.50±3.73 0.217 0.829
二人交谈 15.88±3.85 16.85±3.45 -1.756 0.080
当众演讲 19.33±4.19 18.86±3.26 0.859 0.391
交流恐惧 70.47±13.20 71.39±11.49 -0.494 0.621

 4.大学生交流恐惧在是否贫困生变量上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小组讨论、参加会议、当众演讲三因子和交流恐惧总体水平在是否贫困生变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大学生对二人交谈的交流恐惧在是否贫困生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是贫困生的大学生的交流恐惧程度要低于非贫困生的大学生,如表7所示。

表7 大学生交流恐惧在是否贫困生变量上的差异检验(`x±s)

是贫困生(n=64) 非贫困生(n=218) t P
小组讨论 16.59±3.15 17.22±4.15 -1.117 0.265
参加会议 18.41±3.54 18.56±3.91 -0.282 0.778
二人交谈 15.83±3.48 16.93±3.52 -2.209 0.028
当众演讲 19.22±3.63 18.86±3.38 0.729 0.466
交流恐惧 70.05±10.22 71.57±12.21 -0.911 0.363

 5.大学生交流恐惧在恋爱经历变量上的差异

表8显示,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与无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在参加会议、当众演讲两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小组讨论、二人交谈分量表和交流恐惧总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在小组讨论、二人交谈方面以及总的交流恐惧程度要低于无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其原因可能是通过恋爱过程中与恋爱对象的交往,彼此之间多次密切且深度的沟通交流,可以减少对异性的交流恐惧,在与他人交谈或是小组中讨论时也更有底气和勇气。

表8 大学生交流恐惧在恋爱经历变量上的差异检验(`x±s)

有恋爱经历(n=174) 无恋爱经历(n=108) t P
小组讨论 16.57±3.92 17.90±3.86 -2.783 0.006
参加会议 18.20±3.82 19.05±3.80 -1.811 0.071
二人交谈 16.34±3.47 17.23±3.58 -2.057 0.039
当众演讲 18.94±3.15 18.94±3.87 -0.004 0.997
交流恐惧 70.05±11.56 73.12±11.96 -2.139 0.033

 6.大学生交流恐惧在是否担任过校园干部变量上的差异

表9显示,担任过校园干部的大学生和没有担任过校园干部的大学生在交流恐惧分量表和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但从平均分看,没有担任过校园干部的大学生均高于担任过校园干部的大学生,说明在人际交往中没有担任过校园干部的大学生的交流恐惧程度要高于担任过校园干部的大学生,这可能是因为校园干部的经历提升了大学生与人交往的胆量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表9 大学生交流恐惧在是否担任校园干部变量上的差异检验(`x±s)

担任过校园干部(n=225) 未担任过校园干部(n=57) t P
小组讨论 16.86±4.00 17.95±3.64 -1.871 0.062
参加会议 18.52±3.90 18.56±3.55 -0.081 0.936
二人交谈 16.52±3.63 17.31±3.08 -1.521 0.129
当众演讲 19.01±3.50 18.67±3.18 0.680 0.497
交流恐惧 70.91±12.24 72.49±9.78 -0.906 0.365

(四)大学生人际信任分量表及总分的人口学变量差异性检验

为了更好地掌握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的实际情况,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F检验的方式,分别检验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性别、年级、是否留守儿童、是否贫困生、是否有恋爱经历、是否担任过校园干部6个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性。

 1.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性别变量上的差异

研究以性别为分组变量检验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两因子以及人际信任总体水平在性别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如表10。

表10 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性别变量上的差异检验(`x±s)

男(n=131) 女(n=151) t P
特殊信任 38.04±8.64 39.21±6.94 -1.238 0.217
普遍信任 35.15±9.25 35.46±7.97 -0.297 0.767
人际信任 73.19±6.82 74.66±7.69 -1.687 0.093

 2.大学生人际信任在年级变量上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在特殊信任、普遍信任两方面以及总体的人际信任水平在年级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如表11。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差异并不显著,只是大二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略高于其他年级。

表11 大学生人际信任在年级变量上的差异检验(`x±s)

大一(n=77) 大二(n=63) 大三(n=60) 大四(n=82) F P
特殊信任 38.73±8.03 40.08±7.06 36.77±9.55 38.90±6.40 1.929 0.125
普遍信任 34.75±7.98 35.10±7.48 36.65±11.02 35.04±7.89 0.635 0.593
人际信任 73.48±6.39 75.17±7.13 73.42±7.09 73.94±8.42 0.795 0.498

3.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是否留守儿童变量上的差异

研究发现大学生在特殊信任、普遍信任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和人际信任总分在是否留守儿童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如表12。是留守儿童的大学生的人际信任量表得分的均值要高于非留守儿童的大学生,但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因此,是留守儿童的大学生和非留守儿童的大学生总体上的人际信任水平是一致的,不存在明显差异。

表12 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是否留守儿童变量上的差异检验(`x±s)

是留守儿童(n=49) 非留守儿童(n=233) t P
特殊信任 39.00±6.97 38.59±7.96 0.333 0.740
普遍信任 36.37±7.22 35.09±8.83 0.945 0.346
人际信任 75.37±7.50 73.69±7.27 1.462 0.145

 4.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是否贫困生变量上的差异

表13显示,大学生特殊信任、普遍信任两因子和人际信任总分在是否贫困生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表13 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是否贫困生变量上的差异检验(`x±s)

是贫困生(n=64) 非贫困生(n=218) t P
特殊信任 38.61±7.45 38.68±7.89 -0.063 0.950
普遍信任 36.53±8.33 34.96±8.63 1.292 0.198
人际信任 75.14±6.73 73.64±7.48 1.446 0.149

  5.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恋爱经历变量上的差异

表14显示,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与无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在特殊信任、普遍信任两因子以及人际信任总量表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14 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恋爱经历变量上的差异检验(`x±s)

有恋爱经历(n=174) 无恋爱经历(n=108) t P
特殊信任 38.67±8.48 38.66±6.55 0.010 0.992
普遍信任 35.16±9.36 35.56±7.16 -0.384 0.701
人际信任 73.83±7.02 74.22±7.83 -0.439 0.661

6.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是否担任过校园干部变量上的差异

表15显示,担任过校园干部的大学生和没有担任过校园干部的大学生在特殊信任、普遍信任两因子以及人际信任总量表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从平均分看,没有担任过校园干部的大学生人际信任得分高于担任过校园干部的大学生。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任职干部的经历使他们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或许更为成熟和谨慎。

表15 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是否担任校园干部变量上的差异检验(`x±s)

担任过校园干部(n=225) 未担任过校园干部(n=57) t P
特殊信任 38.79±7.76 38.18±7.92 0.529 0.597
普遍信任 35.04±8.45 36.42±9.03 -1.09 0.277
人际信任 73.82±7.27 74.60±7.60 -0.712 0.477

(五)大学生交流恐惧现状与人际信任的相关分析

对大学生交流恐惧、人际信任两个变量使用Pearson相关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6所示,大学生交流恐惧总体及小组讨论、参加会议、二人交谈、当众演讲四个因子均与人际信任总体及特殊信任、普遍信任二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5)。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交流恐惧与人际信任呈显著性负相关(r=-0.540,p<0.01)。由此可见,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得分越高,相应的交流恐惧总分就越低。

表16 大学生交流恐惧和人际信任之间的相关关系(r)

小组讨论 参加会议 二人交谈 当众演讲 交流恐惧 特殊信任 普遍信任 人际信任
小组讨论 1
参加会议 .594** 1
二人交谈 .519** .532** 1
当众演讲 .412** .634** .403** 1
交流恐惧 .803** .868** .764** .756** 1
特殊信任 -.195** -.156** -.236** -.124* -.223** 1
普遍信任 -.105* -.291** -.150* -.291** -.260** -.602** 1
人际信任 -.330** -.507** -.426** -.472** -.540** -.357** -.530** 1
注:** 在 0.01 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 在 0.05 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四、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交流恐惧程度处于一个中等偏高的水平,这一研究结果与赵红利(2014)[7],史琼(2009)[17]的研究结果相类似,本研究对象中高交流恐惧者61人,占总人数的21.63%,这高于陈军(2013)、贾婧(2008)、齐艳等(2011)[18]研究中大学生高交流恐惧者的比例。这可能与样本量大小、地域不同以及大学生随着网络的发展更多的时间投入互联网中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人际信任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这与黄毅(2014)[19]、陈梦姣(2022)等[20]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可见信任危机等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依然存在,也势必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对于交流恐惧程度中等或较高、人际信任水平较低的大学生高度重视,适时开展学生交流恐惧和人际信任现状调查并采取相关心理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本次研究中性别、年级、是否留守儿童、是否贫困生、是否担任过班级或学生干部变量在交流恐惧和人际信任总体水平上均无统计学差异。而也有研究表明:交流恐惧和人际信任在不同性别大学生中存在差异:女大学生交流恐惧程度常比男大学生高[14],男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高于女大学生[20]。这可能与样本量大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背景不同等有关。此外,以往有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的交流恐惧现状高于普通大学生,但本研究结果发现在二人交谈方面,贫困生大学生的交流恐惧程度要低于非贫困大学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发现交流恐惧与恋爱经历有一定的相关性,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在小组讨论、二人交谈方面以及总的交流恐惧程度要低于无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其原因可能是通过恋爱过程中与恋爱对象的交往,彼此之间多次密切且深度的沟通交流,为减轻大学生的交流恐惧带来了有利影响。

总体而言,大学生的交流恐惧程度和人际信任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40,p<0.01),其相关系数为54%。由此可见,大学生的交流恐惧程度与人际信任水平有着密切联系,从二者的相关分析可以得知,大学生交流恐惧程度与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大学生交流恐惧总体及小组讨论、参加会议、二人交谈、当众演讲四个因子均与人际信任总体及特殊信任、普遍信任二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体现人际信任水平可有效解释大学生交流恐惧程度54%的变化量,表明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测大学生的交流恐惧。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过低将导致其交流恐惧程度过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当代社会的人际信任危机问题日渐突出,再加上大学生的人际观尚不成熟,当其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时,一旦出现人际交往失败甚至遭遇他人欺骗等情况,则可能出现害怕与人进行交往,不太容易相信别人的现象[19],从而导致在人际交往方面缺乏自信与主动,产生更多的焦虑和恐惧,导致交流恐惧。大学应尝试从适度调整人际信任水平的角度寻求减轻大学生交流恐惧程度的有效策略,比如注重塑造、管理与维护公平公正的校园文化,通过学校管理制度、评价制度、生活制度、奖惩制度等建立公平公正的组织制度,创造公平公正的组织氛围[21],从而增加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提升自信心和人际信任水平,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结论

作为心理的两个重要维度,交流恐惧和人际信任在大学生中都处在中等水平,其中,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交流恐惧在恋爱经历变量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能够负向预测其交流恐惧程度,通过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学生的交流恐惧程度,因此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把目光放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上,采用针对性的策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来降低他们交流恐惧的程度。

参考文献:

[1]宋可旖,丁玲.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状态与调整策略[J].山西青年,2022(03):196-198.

[2]王俊.国内交流恐惧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3):117-119.

[3]赵红利.大学生交流恐惧心理现状调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8):69-71.

大学生交流恐惧现状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交流恐惧现状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9月20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6709.html,

Like (1)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9月20日
Next 2023年9月2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