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一直以来,父母和老师都是通过孩子的传统智力来评价孩子聪明与否,评判标准不外乎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忽视了与传统智力相对应的情绪、情感上的智力。但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情绪智力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及其与他人的交往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成都市第二幼儿园沙河园区的四岁小朋友,通过问卷调查法随机发放100份《儿童情绪智力问卷(家长问卷)》来了解该幼儿园四岁小朋友情绪智力目前的现状和特点,通过访谈法来探索影响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的因素。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是研究基础,包括情绪智力的概念及作用,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为4岁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的调查研究,主要简述研究目的、对象、工具以及方法。第三部分是研究结果与分析,包括4岁幼儿的发展水平及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的探寻。第四部分则是建议与对策,分别从家庭方面以及学校方面来阐述,希望可以给父母和老师在今后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情绪智力;影响因素

 引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个体的情绪智力发展水平,各行各界的研究者通过对情绪智力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成就反而更离不开情绪智力的发展水平。

以色列学者巴昂在1997年提出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他认为,情绪智力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的整个心理健康。2000年,巴昂进一步提出,情绪智力是影响有效应对环境要求的一系列的社会知识和能力[1]。

个体在面对困难挫折时是否可以承受,是否能掌控驾驭自己的情绪,是否能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及时应变,这些都可以归结为个体的情绪智力水平。情绪智力发展水平较高者,能准确的感知自己的情绪变化以及准确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对外界保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可以及时的发现他人情绪的变化,具有良好的共情能力,可以处理好与别人的关系;能够在工作中控制自己,提高自身的目标感,进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情绪智力发展水平较高者,往往也保持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反之,情绪智力发展水平较低者,往往给人一种沉浸在自己世界的感觉,对外界的感知不敏锐,也不能良好的处理和别人的人际关系,不能解释坏结果产生的原因,更不理解别人情绪变化的过程,这部分群体更容易有低落情绪的产生,过不好自己的人生,也完成不好自己的工作。

幼儿期是个体情绪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情绪智力又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及其与他人的交往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幼儿家长和老师有时可以发现,部分孩子乐于和别人玩耍,喜欢分享自己的玩具,不会因为和别的小朋友发生了磕碰而大哭大闹;但是另一部分小朋友并不如此,这部分小朋友遇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往往采取哭闹的形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稍有不顺心不如意的地方就会大吵大闹,会直接去抢夺别的小朋友正在玩耍的玩具,感觉对外界的共情非常的低,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仿佛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也有家长会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理解家长的苦心,不理解家长面临的压力,每天只知道胡闹调皮,给家长制造困难,却不会体谅家长的辛苦。也有家长会反映自己的孩子非常的贴心,会主动和自己分享在学校里遇见的事情,会主动对自己说喜欢爸爸妈妈,更甚至想要一个玩具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讲道理的形式,来和孩子商量这个玩具是否应该购买。

这些都是情绪智力在幼儿身上的表现形式。由小及大,在幼儿时期我们关注孩子是否懂事,是否能正确的感知外界;在学习时期我们关注孩子能否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在成人时期我们关注一个人的成就高低。而这些结果往往都可以从个体的情绪智力水平来进行预测。

然而笔者纵观知网和一些学术性网站,国内目前有关情绪智力的调查研究较为缺乏,更不提针对幼儿情绪智力的研究成果。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情绪智力又不可避免的被多次提及,虽然情绪智力的重要程度在近年来越来越被大家认可,但是大部分的父母和老师都不清楚这一概念的具体含义,更不提知道如何来锻炼孩子的情绪智力。对此,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给广大父母和老师提供一些参考意义。

本次课题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成都市第二幼儿园沙河园区4岁小朋友,通过问卷调查法随机发放100份《儿童情绪智力问卷(家长问卷)》来了解该幼儿园四岁小朋友情绪智力发展水平目前的现状和特点,通过文献综述法和个案访谈法来分析整理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本次研究结果包括幼儿情绪智力的理论概述和作用、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次研究的内容、四岁幼儿情绪智力的发展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教育建议等,总结出四岁幼儿的情绪智力存在着总体水平较高,有一定的性别差异以及父母为主要照顾者的孩子情绪智力发展水平高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的孩子等发展特点,并从自身、社会、家庭三方面来寻找影响因素,发现幼儿自身的气质类型,性别,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亲子关系,幼儿老师的教育,同伴关系等,都会对幼儿情绪智力的发展造成影响。通过对文献和调查结果的分析整理,笔者对幼儿的情绪智力提出一些教育建议,以期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研究基础

  1.1情绪智力的概念及作用

Mayar和Salovey在 1997年发表的《什么是情绪智力》一文中,对情绪智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精确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或产生促进思维的情感能力;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调节情绪的能力[3]。

Goleman则认为,情绪智力是个体控制情绪冲动、解读他人情感信息以及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后来又提出了描述性的定义:情绪智力是可被观察的能力,是个体在某种情境下,选取合适的时机,采用恰当的方法,并结合自我认知、自我管理、社会认知及社会技巧,产生适当效果的能力[4]。

Bar-On通过对情绪智力的研究后,认为:情绪智力是个体应对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个性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组合[5]。

虽然目前情绪智力的定义在各行各业中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情绪智力总的来说是一种能力,它包含着知觉,理解,管理等,是个体在一系列情境中应对环境、压力、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组合能力。

其实对于情绪智力,不只是家长和老师很重视,就连社会也对情绪智力有一定的要求,而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主要就是和情绪智力的作用密不可分。

情绪智力好的人拥有较强的外界感知能力。这部分人的同理心是非常高的,可以更准确和快速的理解到别人的想法以及情绪变化过程,进而帮助个体处理好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其次,良好的情绪智力有助于提高个体应对挑战的能力。当个体遇到困难时,好的情绪智力会使它在不同的维度来分析这个挑战,进而寻找到解决方法,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能够觉察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为了达成目标而自我激励。如果个体没有良好的情绪智力,那可能在第一步觉察时就出现了误差,更不提后面的分析以及解决了。再次,情绪智力有助于自身不断的成长,避免个体成为一个不能良好生活的人。以前我们评判一个人的优秀,往往是通过学习成绩或者部分工作结果,而忽视了个体除此以外在生活中的各种能力,例如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等,而这些往往才是决定个体成就的最终影响因素,即情绪智力定成败。

总而言之,个体不论是对自身的觉察提升,还是对外界的人际交往、事务的处理,情绪智力这一整体,都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情绪智力的相关研究

19世纪20年代,研究者最早提出有关情绪智力的概念,个体有关智力方面的研究才是当时的研究者们更关注的内容。Bar-on 于1988 年在他的博士论文中首创EQ的概念,他认为EQ是一系列有助于个体应对日常生活需要的社会能力和情绪能力,它比IQ更能预测一个人的成功,现在一般用EQ来表示情绪智力的高低[6]。

Bar-on带领了一股研究热潮,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与传统智力不一样的概念,情绪智力概念的正式确立直到19世纪90年代才得以实现。Peter Salovey和John Mayor在1990年第一次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他们构筑了一个研究社会和情绪相适应的框架,认为情绪智力是社会智力的子集,能够帮助监视自己和他人情感,并将其进行分割,通过这些信息认识自我的思想和行为。之后他们又对情绪智力的内涵进行了延展,提出情绪智力是识别、理解、加工并且影响自己和他人情感、思想及行为的能力[7]。

1995年,Goleman在《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书中较系统地论述了情绪智力的内涵、生理机制、对成功的影响及情绪智力的培养等问题,初步形成了他自己情绪智力的理论体系和基本观点。Goleman将情绪智力界定为五个方面;(1)认识自己情绪的能力;(2)妥善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3)自我激励的能力;(4)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5)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他认为情绪智力对个体成就的作用比智力的作用更大,而且可通过经验和训练得到明显的提高[8]。

对于我国来说,情绪智力在国内的研究要晚于国外学者,但近年来国内各界学者已逐步认识到情绪智力的重要性。卢家楣更赞同“情感智力”的说法,在她看来,这更能够表达“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真实内涵,她认为情感智力就是人以情感为操作对象的一种能力,所以这种说法无论从情感具有内隐还是稳定的特点上来理解都会更合适。许远理则认为,情绪智力就是个体加工情绪信息和处理情绪性问题的能力。这种界定更接近于Salovey把情绪智力看成对情绪相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8]。

  2、4岁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的调查研究

  2.1研究目的

情绪智力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它更能表达一个孩子的聪明与否,更能预测孩子未来的成就。然而纵观知网和一些学术性网站,目前国内有关幼儿情绪智力的调查研究较为缺乏,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情绪智力又不可避免的被多次提及,虽然情绪智力的重要程度在近年来越来越被大家认可,但是大部分的父母和老师都不清楚这一概念的具体含义,更不提知道如何来锻炼孩子的情绪智力。对此,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给广大父母和老师提供一些参考意义。

本次课题主要是通过对成都市第二幼儿园沙河园区4岁小朋友的调查,总结该年龄段孩子的情绪智力发展特点,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找出影响孩子情绪智力发展的因素,进而给父母和老师在今后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希望通过本次调查研究,能提高广大父母和老师对孩子情绪智力的重视程度,今后对孩子的教育能有针对性的培养。

 2.2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主要是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成都市第二幼儿园沙河园区100名4岁的幼儿,发放《儿童情绪智力问卷(家长问卷)》共100份给其家长填写,一共回收94份问卷,在94份回收问卷的基础上得到91份有效数据,具体情况如表2.1所示。

表2.1被试情况分布表

项目 维度 样本数 所占比
性别 48 52.75%
43 47.25%
年级 小班 27 29.67%
中班 64 70.33%
孩子是否为独生子女 35 38.46%
56 61.54%

 2.3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总共使用了两个研究工具,分别是《儿童情绪智力问卷(家长问卷)》以及个案访谈提纲。

《儿童情绪智力问卷(家长问卷)》由李冉冉编制,可针对3-7岁儿童使用。问卷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学信息,包含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是否为独生子女、主要照顾者、家长学历等;第二部分为25个项目的问卷主体。由感知体验自己情绪的能力、感知体验他人情绪的能力、表达评价自己情绪的能力、表达评价他人情绪的能力、调节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和调节控制他人情绪的能力等六个因子组成[9]。此问卷由1分的“从来没有”到6分的“总是这样”依次增加,采用6点计分法,由幼儿家长作答,得分越高,幼儿的情绪智力水平越高。此问卷信度达0.86,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良好。

个案访谈提纲由张爽编制。提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家长部分,提纲内容主要包括家长与孩子的亲密程度,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的情绪,沟通方式以及孩子和家长之间共情的程度等。第二部分是教师部分,提纲主要内容包括孩子的气质类型,教师如何进行情绪教育,孩子在与老师同学的相处过程中情绪的表达等。个案访谈提纲主要是选取在问卷中情绪智力得分较高和较低的幼儿,采用此访谈来针对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探寻。

 2.4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

文献综述法: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分析,阅读,整理,提炼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10]。在本文中,通过文献综述法了解国内外已有的相关幼儿情绪智力的研究成果,整理出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后续研究提供一个思路。

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11]。本次研究使用《儿童情绪智力问卷(家长问卷)》,随机选取100名成都市第二幼儿园沙河园区4岁幼儿,让其家长填写问卷,通过问卷结果分析,探寻4岁幼儿在情绪智力发展水平的一般现状和特点。

访谈法:是指通过主访人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12]。本次研究中,选取在调查问卷中情绪智力得分较低和较高的幼儿分别与其家长和老师进行访谈,通过对访谈结果的整理以及相关文献的查阅,探寻影响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的因素。

 3研究结果与分析

利用SPSS软件对回收的问卷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3.14岁幼儿情绪智力总体发展水平及差异分析

 1、总体发展水平较高

针对各维度的幼儿情绪智力水平的得分,先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分析发现各维度之间的平均分都有些偏高,也就是对于4岁幼儿的情绪智力水平来说,调查结果显示整体偏高。如表3.1所示。

表 3.1 4岁幼儿情绪智力各维度描述性统计

项目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标准差
感知体验自己的情绪 4.00 18.00 12.92 2.87
感知体验他人的情绪 6.00 36.00 28.54 4.76
表达评价自己的情绪 4.00 18.00 13.92 2.67
表达评价他人的情绪 3.00 18.00 12.89 3.10
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8.00 30.00 20.23 4.16
调节控制他人的情绪 5.00 30.00 20.29 5.14
情绪智力总分 34.00 148.00 108.78 17.33

根据上表中每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可以看出4岁的孩子在所有维度上的得分都较高,这意味着四岁幼儿的情绪智力发展水平较高。最高的平均分是在识别和体验他人情绪方面,高达28.54分。

学龄前幼儿的情绪智力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幼儿自身的经验和情绪状态的积累,是导致其高情绪智力水平的原因。一些研究人员指出,两岁的幼儿就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三岁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获得的情绪信息来推断别人的情绪状态。对他人情绪状态的更准确判断可以帮助幼儿找到更合适的方式去影响他人的情绪,而幼儿通过影响他人的情绪又让自己更积极地去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这种良性的发展逐渐提高了幼儿的情绪智力水平。

 2、存在性别差异

不同的性别一直都是研究过程中分析的两个要点,很多研究成果已经表明女孩儿相对于男孩儿来说会更早熟一点。笔者为了探寻4岁女孩儿和男孩儿在情绪智力发展水平上是否存在不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4岁幼儿在感知体验自己情绪的能力和表达评价他人情绪的能力两个方面呈现显著性的差异,在其它各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详情如表3.2所示。

表3.24岁幼儿情绪智力性别差异表

项目 性别 M SD T值 P值
感知体验自己的情绪 14.24 2.93 2.998** 0.004
12.19 2.58
感知体验他人的情绪 29.85 5.00 0.669 0.506
29.03 4.85
表达评价自己的情绪 14.70 2.46 1.356 0.180
13.84 2.62
表达评价他人的情绪 12.85 3.66 -2.048* 0.045
14.44 2.46
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21.36 4.47 1.789 0.078
19.59 3.42
调节控制他人的情绪 22.03 5.47 0.965 0.338
20.75 5.22
情绪智力总分 115.03 18.55 1.215 0.229
109.72 16.62

注:*p<0.05, **p<0.01

由表格可知,4岁幼儿情绪智力是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的。究其原因,4岁女孩的语言发展优势高于男孩,与此同时,女孩相对于男孩来说在情感上也更为细腻,常常会把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不论是对周围的朋友还是家人,都能保持较为敏锐的感知能力,具有优势的语言发展情况能让4岁女孩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和周围的人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而4岁的男孩子往往过于活泼,更多的是处于一种被管教压制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对自身情感的表达以及对他人情绪的感知,都会有所下降。

 3、在主要照顾者上存在差异

通过对量表的六个维度进行比对分析,发现主要照顾者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幼儿各维度的平均数低于主要照顾者为父母的幼儿。再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照顾者的幼儿问卷结果在部分维度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包括感知体验他人的情绪、表达评价自己的情绪、调节控制他人的情绪三个维度以及情绪智力总分。详情如表5.3所示。

表5.34岁幼儿情绪智力在主要照顾者上的差异结果

项目 主要照顾者 M SD T值 P值
感知体验自己的情绪 父母 13.66 2.60 1.10 0.277
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13.00 2.17
感知体验他人的情绪 父母 29.56 4.39 2.12* 0.038
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27.31 4.08
表达评价自己的情绪 父母 14.34 2.56 2.14* 0.036
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12.97 2.58
表达评价他人的情绪 父母 12.56 2.93 1.15 0.255
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11.72 2.94
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父母 20.62 4.14 1.57 0.121
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19.19 3.09
调节控制他人的情绪 父母 20.94 3.85 2.16* 0.035
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18.78 4.13
情绪智力总分 父母 111.69 14.20 2.51* 0.015
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102.97 13.56

注:*p<0.05, **p<0.01

由表中结果可以看出,父母为主要照顾者的幼儿其情绪智力高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为主要照顾者的幼儿,两者之间也呈显著性差异。这与赵振国的研究结果相呼应,他发现隔代教养的幼儿与父辈教养的幼儿相比,隔代教养的幼儿在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上更容易采取消极策略[13]。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中,隔代长辈面对幼儿时,往往采用的是溺爱的形式,大多数祖辈的教育观念都比较落后,认为孩子的成长只要满足吃喝与健康就可以了,对于其他的要求都是有求必应的,这很容易让孩子在溺爱中成长,以自我为中心,无法良好的建立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而父母相对于这一点就要理性很多,并且由于父母的年龄水平,更容易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在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方面较祖辈会更理性一些处理,从而抑制幼儿不良情绪的产生,培养出良好的情绪表达方式。

 3.24岁幼儿情绪智力影响因素分析

在针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过后,为了继续探寻影响4岁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的因素,笔者分别对情绪智力得分较高和较低的幼儿家长进行了个人访谈,并通过大量文献的查找和整理,进一步概括影响幼儿情绪智力的因素。

 1、自身因素

性别方面:在对幼儿家长进行访谈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女孩子的家长在叙述过程中表明孩子更愿意和父母沟通,男孩子这方面就要差一些。

笔者问:“平时您与孩子的交流多吗?平时他/她会经常把情绪表达出来吗?”

回答有:“我的孩子还是挺喜欢和我分享她在学校里的经历的,每次回家都会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他一回来就自己玩手机,看电视,不怎么爱跟你说学校里都发生了什么事情的,你问他也不会理你。”“女儿真的是父母的小棉袄,我的孩子可温柔了,很爱跟我分享她的小秘密。”

根据前面的问卷数据分析,我们也发现4岁幼儿在性别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女孩子的情绪智力水平高于男孩子的情绪智力水平。一方面是由于女孩子在此阶段的发育比男孩子要快一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人普遍认为女孩更贴心,更懂事一些,愿意跟女孩耐心的沟通,而男孩子在大人看来就比较顽皮活泼,需要管教,久而久之,男孩子就不愿意和父母进行沟通了。

年龄方面:4岁幼儿也存在着刚满4岁和4岁半以后这样的情况,当笔者问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您认为孩子的情绪智力有哪些变化,例如情绪的感知或者对情绪的理解和控制等方面。”

回答有:“我感觉我家孩子现在能听得懂话了,有些时候能理解我的意思了。”“我感觉我的孩子现在有些时候,不会那么不讲道理的撒泼了。”“现在我给孩子说,咱们这个玩具家里有了,不买,他比以前能更听话一些。”

家长普遍反应孩子现在比以前懂事听话了。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生理的过程带动了心理的变化,随着孩子情绪体验的积累以及心理的成熟,会慢慢的更懂得别人的想法,对外界的感知能力也越来越强,以前孩子们往往都是通过哭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现在可以通过一定的引导来解决问题。

气质类型:气质是个人生来就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每个幼儿的气质类型都是不一样的,总共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14]。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四种气质特征在每个幼儿的情绪智力发展过程中都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笔者问:“您认为这名幼儿的气质偏向于什么类型,对幼儿情绪智力的发展有影响吗?”

回答有:“这个孩子平常比较活泼好动,注意力转移很快,不怎么关注别人的想法,做事也比较冲动,还会去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会有影响的,有些小孩天生就要敏感一点,能更好的感觉到别的小朋友不开心;有些小孩就大大咧咧的,关注不到这些地方。”

像是胆汁质的小孩儿,兴奋热烈,可塑性较强,但是理解问题的时候不求甚解、粗心大意,这种情况下在注意别人情感的变化过程中就没有太敏锐。多血质的幼儿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反应速度快,情绪易表露,这样对表达自己的情绪就能够做得比较好。

  2、家庭因素

父母教育程度的影响:通过对情绪智力量表得分较高和较低的问卷进行提取分析发现,父母的学历越高,幼儿情绪智力的发展水平就越好。

笔者问:“平时您和孩子一般会采取什么样式的方法沟通?您和孩子的爸爸/妈妈会经常讨论孩子情绪的培养吗?如: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中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情绪发展。”

学历较高的家长回答包括:“我会看一些育儿的书籍,学习怎么处理孩子的不良情绪。”“我会和孩子父亲商量,怎么培养孩子的性格。”

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长回答包括:“我没怎么去关注过孩子的情绪智力这一块,孩子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我平时那么忙,没有关注这些的,都是让他自己解决,不开心过一会儿就好了。”

由此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对于幼儿情绪智力有一定的概念,更愿意通过科学的角度来培养孩子的情绪水平。而受教育程度低的家长对幼儿情绪智力这方面意识不是很高,认为孩子的情绪没有可沟通的地方,可以自己进行解决和消化。

情绪理念的影响:父母的情绪理念影响着孩子的情绪理念。父母是孩子最大的老师,当父母拥有较强的情绪理念,重视情绪智力的引导,那孩子的情绪智力水平往往高于同龄的小朋友。

笔者问到:“您的孩子出现比较大的情绪波动时,如伤心、情绪低落等不良情绪时您会怎样引导呢?如果您有生气或难过等不良情绪产生时,您会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吗?”

回答有:“我和孩子妈妈一般不会在孩子面前吵架,怕给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他要是难过的话,我一般是先了解原因,以鼓励为主的,但是他要是和别人吵架,我一般都是会让他先冷静下来。”“还是会注意不在孩子面前发火的,但是有些时候实在憋不住了也就没管那么多。”“他刚开始哭闹的时候,我还是会安慰一下的,但是他一直都不听的话,我就会感到很烦。”

前者的孩子在问卷中情绪智力水平得分较高,后者的孩子明显低于前者。Goleman在他的书中曾经提到,父母的情商高会让孩子获益无穷,孩子是最为敏感的学习者,他们与家庭中深奥复杂的情绪交流和谐一致[15]。情商高的家长,对于孩子的不良情绪更能敏锐地发觉,会主动的思考孩子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然后通过孩子能理解的交流方式帮助孩子缓解不良情绪。对孩子不耐烦,不采取引导的家长,孩子的情绪智力水平往往较低,更符合家长口中的“熊孩子”概念。

隔代教育的影响: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主要照顾者为祖辈的幼儿情绪智力水平低于父母为主要照顾者的幼儿。这证明隔代教育对幼儿的情绪智力发展是有一定的影响因素的。笔者的访谈结果也符合这一结论。

笔者问:“您说的一些话,孩子会听吗?”

回答有:“只要我批评他,他就马上去找别人告状,特别是爷爷奶奶,那就是他最大的靠山。”“每次他要一个新的玩具时,我不给他买,他马上就会去找他的爷爷给他买。”

可以发现,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对于幼儿的教育大多采用溺爱的形式,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注重孩子在责任、自我控制等方面的培养,往往养成了孩子张口就要、不给就闹的行为习惯。久而久之,孩子更多的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体谅别人,也不会在乎别人的感受,遇到问题时,往往采取激烈的情绪表达方式。

亲子关系的影响:家庭作为影响个体各个方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在研究幼儿各方面发展都不可回避的方面[16]。家庭氛围,父母之间的关系,亲子之间的关系,家庭环境等,都会对幼儿的情绪智力发展产生影响[17]。幼儿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是建立在父母和孩子之间良好的亲子关系上的,好的亲子关系才能培养出较强的情绪智力水平。

笔者在访谈中问到:“平时您和孩子的交流多吗?会彼此分享自己经历的事情吗?”

回答有:“我和孩子不怎么沟通的,一般都是和妈妈在沟通。”“她很爱和我聊天,每次都会主动跟我分享她发现的一些事物,哪怕是一朵她觉得好看的花。”“有些时候我也想跟他两个好好沟通一下的,但是我感觉他不听我的。”

愿意和父母沟通的孩子,在问卷的测量中,得分也往往较高;而父母所说不知道该怎么去沟通的孩子在情绪智力量表中得分也较低。由此可以看出,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情绪智力的发展。关系亲密的家庭氛围,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正向的情绪引导,孩子敢于探索外界,并在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中,学会关心他人和爱护他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学校因素

教师的影响:4岁幼儿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幼儿园度过的,教师有些时候比家长更能及时的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和变化。幼儿时期不像小学以后的求学时期,更多的是在游戏玩耍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要求老师和幼儿要有更多的情绪、情感上的交流。

笔者问:“平时在幼儿园,您会怎样在教育活动中对孩子进行情绪教育,如情绪的感知、理解、表达等。”

回答有:“在讲故事时我会让小朋友们来思考这个角色接下来会做什么事情。”“我更喜欢让小朋友们来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会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如果有小朋友抢了别人的玩具,我会告诉他:如果别人抢了你的玩具,你会难受吗?以此来激发他对别人情绪的理解。”

从访谈结果可以看出,幼儿老师对于孩子情绪智力的发展是采取积极的引导的,并且重视幼儿的情绪变化,会主动的引导孩子思考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国内教育界对情绪智力的重视越来越高,幼儿老师也进行过相应的培训,在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同伴关系的影响:人是群体性的动物,同伴关系不只是在幼儿时期,在青年时期、成人时期都是不可替代的[18]。好的同伴关系常常能使个体处于愉悦的状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和理解。幼儿时期也是同伴关系建立的关键时期,同伴关系在幼儿情绪智力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9]。

笔者问道:“平时这名幼儿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吗?您觉得会对情绪智力的发展有影响吗?”

回答有:“这个孩子还是比较喜欢和别的小朋友分享玩具的,经常几个小朋友一起玩。”“我觉得爱和别人玩,对幼儿情绪智力发展还是有一定帮助的。我总能看到爱和别人玩的小朋友会主动的和别人分享玩具,看到小伙伴伤心了也会主动安慰。”“小朋友之间在玩耍的过程中,他们的交流方式往往更能被对方理解,小伙伴说我很生气,对于幼儿来说可能会理解得更深刻一些。”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小孩子很快的在陌生环境中找到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幼儿有一套自己的交流方式,在和同伴的交往过程中,更能发现自己的想法,同伴的想法, 进而理解预测同伴的行为。好的同伴关系会使同伴接纳、同伴交流更顺畅;不好的同伴关系会使幼儿有一种挫败感,在今后与人的交往中,不敢大胆的表露自己的想法,甚至排斥与他人的交流。

 4建议与对策

  4.1家庭方面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言行以及处事哲学。要想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的好,首先家长就需要给孩子起到示范作用,比言传更有效的是身教[20]。父母需要在家庭中营造一种安全、理解、互相尊重以及充满爱的环境,提高幼儿的安全感以及对父母的依恋情绪。

父母要学会跟孩子沟通,学会让自己的爱被幼儿感受与接纳,充满爱的环境才是幼儿茁壮成长的源泉。不要用繁忙作为缺乏和孩子沟通的借口,当父母经常引导孩子与自己沟通时,幼儿能感受到自己是被父母喜爱的,这样幼儿会对外界保持一种积极的情绪,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笔者建议父母之间有不良情绪产生时,应避免在孩子面前表达。可以时常和孩子进行一些互动,对孩子的疑问和情绪要多一些回应,例如主动询问孩子在学校的经历,和孩子分享今天值得探讨的事物;面对我们不能理解的行为,可以对孩子询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时常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保证和孩子的有效沟通。要习惯给予孩子正面的表扬与鼓励,面对孩子犯错时,可以先肯定一部分举动,例如:“妈妈知道你是为了保护小猫”,然后再给出建议:“但是你直接抓住小猫,小猫会感到害怕的,我们可以先观察一下,可以寻求妈妈的帮助。”。必要时也可以降低家庭的嘈杂度,用安静的环境来促进孩子良好情绪的发展。

主要照顾者则需要提高对幼儿情绪智力教育的认识以及重视程度。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已经发现,主要照顾者对情绪智力的认知程度以及重视程度往往决定着幼儿情绪智力的发展水平。要想提高幼儿情绪智力发展水平,主要照顾者也应进行相应的提升。例如,在面对幼儿情绪变化时,主要照顾者要保持较好的感知能力,积极询问原因,通过幼儿能接受的沟通形式和幼儿共同探讨并解释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引导孩子处理这些情绪。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主要照顾者可以适当引用幼儿的语言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能一味的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幼儿身上,更不能一味的溺爱孩子。

 4.2学校方面

幼儿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对孩子情绪智力的教育,注重孩子自身的差异性,给予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不同的教育方式。气质类型的倾向性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对于年龄小的幼儿来说,老师应该在后天积极的引导孩子拥有快乐的情绪体验。

幼儿教师需要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情绪体验。在小朋友们的交流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孩子们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自发的情感交流,充分的利用幼儿的同理心,通过换位思考的培养,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的利用绘本、图片等教学道具来进行情绪环境的创设。让幼儿在课堂的过程中通过图片、绘本以及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体验更多的情绪变化,寻找和学会正确的情绪控制以及表达方法,从而帮助幼儿情绪智力的发展。

除此以外,幼儿园也需加强对孩子情绪智力的环境创设。可以定期给幼儿教师开展有关情绪智力培养的专家讲座,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也可以在幼儿校园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注重情绪智力的比例。

 结论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成都市第二幼儿园沙河园区4岁幼儿的调查,探寻4岁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在调查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李冉冉编制的《儿童情绪智力问卷(家长问卷)》的发放以及个案访谈提纲来进行。通过回收的问卷结果,总结出4岁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的一般特点,包括4岁幼儿拥有较高的情绪智力总体水平;4岁女孩的情绪智力水平和4岁男孩的情绪智力水平具有差异;父母和外祖父母等不同的主要照顾者会对幼儿的情绪智力发展水平造成不同的影响。通过访谈提纲以及文献的整理发现幼儿情绪智力存在三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自身的性别、年龄、气质类型;家庭里父母受教育的程度,父母情绪理念,是否有隔代教育的现象以及亲子关系等;学校里老师教育的方式以及同伴关系的好坏,都会影响幼儿情绪智力的发展。

最后,笔者从家庭方面,学校方面提出了几点浅薄的建议,本次研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仅希望以此可以给幼儿情绪智力的发展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隋莉晖. 浅谈幼儿情绪智力的培养[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4(06):11-12.

[2]张爽. 3-6岁幼儿情绪智力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鞍山师范学院. 2017.

[3]许远理. 情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本质区别[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20-24.

[4]张爽, 武世龙. 关于情绪智力理论的研究综述[J]. 山西青年, 2017(3):2-2.

[5]张新颜. 情绪智力研究述评[J].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10, 000(010):10-10,24.

[6]张俊. 初中生情绪智力问卷的编制与应用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07.

[7]张妍. 情绪智力理论研究综述[J]. 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 2010, 029(006):157-158.

[8]徐小燕, 张进辅. 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综述[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6):77-82.

[9]李冉冉. 3-7岁儿童情绪智力的探索[D]. 信阳师范学院, 2012.

[10]李玉阁, 刘军. 国内中小学编程教育研究现状分析[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8):4-4.

[11]蒋萍, 宋瑛. 问卷调查法[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0.

[12]杨威. 访谈法解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114-117.

[13]刘云, 赵振国. 隔代教养对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J]. 学前教育研究, 2013, 000(002):37-42.

[14]李燕.《幼儿情绪智力的发展与培养》[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15]舒仙桃. 家庭教育与幼儿情绪智力[J]. 学前教育研究(3): 18-20.

[16]李香玲. 幼儿情商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 当代学前教育, 000(4): 50-51.

[17]杜好强. 幼儿情绪智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J]. 教育导刊月刊, 2008(12): 28-30.

[18]卢玲. 儿童情绪能力与同伴交往的相关研究述评[J]. 教育导刊月刊, 2010.

[19]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20]郭莲荣.《教育心理学》[M]. 沈阳出版社, 2010.

致谢

不知不觉中,我四年的大学生涯已经要告一段落了。时光如白驹过隙,仿佛拖着行李箱,从四川来求学的我,才刚刚站在校门口前畅想着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期望着有关系亲密的室友朋友,有和蔼亲切的专业老师,有团结友爱的同班同学,然而一转眼,竟到了要和大学说再见的时候了。

四年来,我收获了太多珍贵的回忆:有亦师亦友的老师;有贴心重要的朋友;有可靠的学长学姐;有应用心理学专业知识的积累;也有外出实践训练的感悟;有绿岛春来秋去的美景;也有时光流逝的哀伤。如果时光再慢一点就好了,我的成长,我的脱变,都在这四年的回忆里,未来也将闪耀在我的人生中,感谢一路走来有你们的陪伴。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在我论文撰写过程中对我的帮助和指导,也感谢成都市第二幼儿园沙河园区的老师们、孩子们、家长们对我问卷发放及访谈工作的支持。感谢钱老师在百忙之中多次审阅本文,帮助学生对本文进行修改和完善,正是老师无私的奉献,专业的知识,才使本文得以成型。同时感谢老师等所有应用心理系的老师们在这四年里对我的教导和栽培。

此外,本文参考了大量杂志期刊和专业丛书,由于参考期刊太多,不能一一注明,在此向所有作者和刊物致以诚挚的谢意!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纰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老师对我批评指正。

岁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岁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6月16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9745.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6月16日
Next 2023年6月1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