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3~6岁。生活自理能力伴随幼儿一生,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将终身受益,在日常生活中就要逐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家长、教师的共同培养和有效引导。首先对3-6岁幼儿自理能力现状展开描述,认为主要存在随着年龄增长而普遍提升、看护人影响幼儿自理能力的两项情况;随后提出了3-6岁幼儿自理能力的原因分析,主要由于家园教育缺乏连贯性、培育方法过于一刀切;最后详细论述了3-6岁幼儿自理能力的改善建议,认为可以通过多手段提升幼儿自理能力,并且利用家园共育保障幼儿生活自理。
关键词:幼儿;自理能力;家园共育;看护人;3-6岁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3~6岁幼儿的自理能力,既包括了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也包括了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卫生饮食习惯等等,对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培育他们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使他们获得更强的社会认知性发展并掌握生活的种种技能,而这也能够促使幼儿形成更良好的性格,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认知习惯。从这一角度出发论文展开了课题的研究,通过走访周边多所幼儿园,了解到3~6岁幼儿在自理能力方面的具体表现和现状水平,并且探讨了当前幼儿园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具体做法,关注到了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是否能够得到自理能力方面的充分锻炼,是否能够养成这方面的意识并提高自身自理能力的技巧。但是从现实情况上来看,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3~6岁的幼儿的自理能力会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无法接受外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方式,使得3~6岁的幼儿在自理能力方面整体偏向弱势,又加之不正当的父母教养方式,令幼儿在家庭环境当中没有机会得到锻炼,使他们的自理能力学习无法与幼儿园期间形成连贯性。这些都是当前3~6岁幼儿自理能力的现实状况和问题所在。
从理论意义上来看,探讨3~6岁幼儿自理能力是学前教育理论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页环,同样也是现代健康生活方式当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论文的撰写集体出符合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对现有的学术文献起到了一定的填充作用;从实践意义来看,本次论文建立在大量搜集相关数据和观察记录的基础之上,研究的结果更加丰富,所提出的各项指导建议策略可行性也更强,这对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家庭及幼儿园教育活动都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路阳阳(2018)认为,3~6岁幼儿的自理能力,既包括了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也包括了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卫生饮食习惯等等,对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培育他们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使他们获得更强的社会认知性发展并掌握生活的种种技能,而这也能够促使幼儿形成更良好的性格,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认知习惯。
Köymen Bahar(2019)认为,家园教育缺乏连贯性,令幼儿在面对父母和祖辈时往往呈现出更多的依赖性,他们不是不具备自理能力,也不是不具备自己吃饭穿衣的技巧,而是习惯了来自于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照料,习惯了去依赖和寻求祖辈的帮助。所以目前家庭环境和幼儿园环境必须要形成合力,通过通力配合的方式,使得幼儿的自理能力获得显著的提升。
(三)概念界定
1.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指的是个体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对于个体来说,3~6岁是行为习惯培养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展开自理能力的培育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自理能力既包括了饮食、睡觉这种基础性的行为能力,也包括了盥洗、卫生等方面,更高层级的自理能力还涉及到了自我物品的管理能力。
2.学龄前儿童
3~6岁幼儿也可被称之为是学龄前儿童,指的是未到达进入小学参与学习的幼儿,群体他们普遍处于3~6岁的年龄时期,并且在幼儿园内接受小班、中班或大班的专业教育。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论文的研究对象为学校周边及所幼儿园内的3~6岁幼儿,通过对这部分幼儿进行观察性的了解,发现他们在自理能力上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同时论文的研究对象还包含了幼儿教师及家长,通过了解到教师和家长在培养3~6岁幼儿自理能力方面的具体做法和问题所在。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问卷法是国内外社会调查中较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问卷是指为统计和调查所用的、以设问的方式表述问题的表格。问卷法就是研究者用这种控制式的测量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度量,从而搜集到可靠的资料的一种方法。
2.文献查阅法
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3-6岁幼儿自理能力现状描述
(一)随着年龄增长而普遍提升
表1不同年龄段幼儿自理能力的现状调查表
通过走访学校周边多所幼儿园,发现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由于幼儿生理结构和学习水平的增强,他们在自理能力方面的表现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在是否能够自己洗手的这项调查当中,提着面向大班幼儿,中班幼儿和小班幼儿进行了观察记录,了解到仅有13%的小班幼儿可以自己洗手28%的中班幼儿可以做到自己洗手,46%的大班幼儿也可以做到自己携手,这个数据是呈递增态势的,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自理能力也会相应提高,这二者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不仅如此,笔者还调查了幼儿在吃饭、穿衣、整理床铺、睡觉、擦屁股等多项能力上的自理情况,均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幼儿展现出了自己的自理能力。
其中,在自己吃饭和自己睡觉这两项调查当中,不同年龄段幼儿所表现出来的自理能力差异越来越大,这实际上是因为在幼儿园内部受到教师教育和其他幼儿的集体环境影响,导致幼儿在吃饭睡觉这种基础性的生理需求满足方面开始摆脱对成人的过度依赖了。
(二)看护人影响幼儿自理能力
幼儿对于外部世界的观察是细致入微的,这使得他们在面对不同的看护对象时,会自觉的调整自己的行为表现,当面对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到看护人的时候,幼儿往往会对自己的种种行为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去从事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会一定程度上锻炼自己的某项自理技能发展;反之,如果幼儿发现看护人对自己更多的是处于一种溺爱和放任的教养方式的话,那么幼儿则会对看护人形成更强的依赖性,尽可能的减少自己动手的内在驱动力,要求看护人为满足自己的种种生活需求。在面向幼儿园和家庭两个环境所开展的观察与问卷回收活动中,这一猜想得到了印证。
表2大班幼儿面对不同看护人时的自理能力变化统计表
为了能够避免因肢体发育问题和技能纯属问题,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笔者选取了5~6岁的大班幼儿为主要的对照实验对象,这是因为大班幼儿在自理能力上已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且在肢体协调能力和动作肌肉群方面也相对比较成熟。结合大班幼儿在洗手、吃饭、穿衣、整理床铺、睡觉和擦屁股6个方面的自理能力变化统计可以发现当看护人士教师时,幼儿们所表现出来的自理能力最强;当看护人是父母时,幼儿们所表现出来的自理能力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这种下降相对来说较少,尤其是在自己洗手吃饭这两方面,大部分幼儿基本还能维持在园内的自理能力。但是在自己穿衣整理床铺睡觉和擦屁股这4项调查内容当中,可以发现父母对幼儿已经提供了过多的帮助,使得幼儿在回归家庭环境以后出现自理能力急速下降的问题;而当开户人是祖辈的时候,幼儿的自理能力几乎已经降无可降,除了在自己洗手和睡觉两项调查内容当中达到了一成以上的比例以外,在其他的项目当中幼儿的自理能力无限趋近于0,尤其是在整理床铺和擦屁股这两项自理能力上,没有一名幼儿可以完全自理。
四、3-6岁幼儿自理能力的原因分析
(一)家园教育缺乏连贯性
家园教育缺乏连贯性是当前幼儿自理能力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经过实际的走访调查以及对多所幼儿园的幼儿教师进行访谈,能够发现的是所有幼儿园均表示自己在幼儿在园所的生活中会有意识的去培养幼儿的这种自理能力,通过让幼儿更多的进行自主操作来锻炼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和肌肉群组织能力。尤其是在幼儿的自主进食、自主睡觉和自主洗手这三项活动当中,教师不再给予幼儿过多的帮助,而是通过简单的示范让幼儿掌握方法即可。也能够发现的是,教师的这种自理能力培养方式颇见成效,幼儿在园内所表现出来的自理能力,成长速度也是相对较高的。
但是这种关于自理能力的培育活动,却没有很好的与家庭教育形成连贯性,当幼儿回归到家庭环境以后,无论是父母还是祖辈都会提供给幼儿无微不至的照顾,为此笔者也发放了调查问卷,面向3~6岁的幼儿家长及看护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和祖辈并不愿意给予幼儿更多的试错机会,再幼儿自己穿衣服自己擦屁股和自己叠床铺,这三项内容当中由于幼儿一开始技能上的不熟练,很多看护人并不愿意浪费时间给幼儿进行反复的尝试,更有一些家长直言不讳的表示——看到幼儿穿衣服慢吞吞的就来气、或者看到幼儿把衣服穿错了就不由的上手帮助。
(二)培育方法过于一刀切
虽然幼儿园会为幼儿的自理能力培育提供一些策略,教师也会绞尽脑汁的提出一些教学方法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但是在这种方法上却能够呈现出较多的一刀切特质,并没有围绕幼儿这一主体,也没有考虑到因材施教原则的实施。在走访中发现到,无论是面对哪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师所采取的自理能力培育方式都几乎如出一辙,那就是提供给幼儿自己动手的机会,通过简单的技巧示范和行为动作示范,让幼儿有模仿的对象;最后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练习机会,让幼儿在接下来的生活过程中不断对自己的自理能力进行强化。
而在自理能力的强化对象上,也基本以幼儿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整理床铺、自己睡觉、自己洗手、自己洗碗、自己擦屁股这几项为主,很难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以及自理能力的逐步提升,去弹性的调整这些自理能力的培育策略和强化对象。
五、3-6岁幼儿自理能力的改善建议
(一)多手段提升幼儿自理能力
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敏锐的观察了解到班级内幼儿在自理能力方面的个体性差异,尤其是需要了解到先天的生理差异所赋予的男童自理能力差的问题,给予男童更多的自理能力培育机会,更加强调对男童自理能力方面的关注。并针对自理能力严重落后的幼儿,采取个别指导的方式,逐步提高班级内幼儿的整体性治理能力,营造良好的自理能力培育环境。尤其是在面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时,教师应当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为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幼儿提供自理能力的针对化培育计划。一般来说,在小班阶段教师更应当培育的是最基础的生活性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睡觉;进入到中班以后,教师就需要循序渐进的去培养一些难度较高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衣、自己叠被等;而进入到大班以后,则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着重培养幼儿在卫生、礼仪还有物品管理方面的自理能力。
另一方面,幼儿教师需要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引导3~6岁的幼儿获得更强的自理能力,建议教师可以通过儿歌创编的方式,将一些简单的自理行为改变成为儿歌,运用儿歌朗朗上口和节奏性较强的特点,获得幼儿们的喜爱,并使得幼儿们在传唱的过程当中就学会了基础自理技巧。比如在面对大班幼儿时,为了培养他们自己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时,教师可以将洗手时防止衣袖被沾湿的做法创编成为儿歌——白衣袖,花衣袖,洗手前,先卷袖,莫让水滴沾袖口,123,快卷袖。每次在餐前排队洗手的时候,教师都可以引导幼儿开始唱这只儿歌,多次重复以后幼儿就能够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学会自己卷袖口。除此之外,结合幼儿热爱游戏和角色模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与表演的方法,令幼儿获得更强的自理能力,例如在角色游戏当中可以通过教布娃娃刷牙、给布娃娃穿衣等游戏使得幼儿获得自理能力。
(二)家园共育保障幼儿生活自理
家园教育缺乏连贯性,令幼儿在面对父母和祖辈时往往呈现出更多的依赖性,他们不是不具备自理能力,也不是不具备自己吃饭穿衣的技巧,而是习惯了来自于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照料,习惯了去依赖和寻求祖辈的帮助。
所以目前家庭环境和幼儿园环境必须要形成合力,通过通力配合的方式,使得幼儿的自理能力获得显著的提升。家长及祖辈作为看护人,不能够总是以一种纵容或溺爱的态度来对待幼儿,而是需要及时与幼儿园方面进行联系,了解到教师近一段时间内对于幼儿自理能力的培育重点,如果这一阶段教师的培训重点放在了幼儿是否能够自主吃饭,这一项能力的习得之上,那么再回归到家庭环境的晚餐时刻,家长需要按照教师的种种要求,通过示范的方式,让幼儿再一次回忆起自主吃饭的方式,而不是用哄和喂的方式来快速的帮助幼儿进食。
六、研究不足
论文的研究和阐述是基于对大量数据的直观展示和对3-6岁幼儿自理能力情况的观察结果的,这是此次论文的创新之处,但由于个人研究水平和观察对象选取范围的局限性,导致此次论文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受限于观察对象的数量和调查样本的范围,论文的现状分析并不具备较强的普适性。
参考文献
[1]代婕.刍议开展家园共育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J].文学教育(下),2020(07):188.
[2]张贞盈.“自主约定·家园互助”——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财富时代,2020(06):137.
[3]唐诗琪.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对策[J].文学教育(下),2020(05):146-147.
[4]曹键波.幼儿自理能力养成的实践与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0,4(10):167-168.
[5]李思阳.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J].知识经济,2020(12):85-86.
[6]吴凯丽.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J].才智,2020(06):62-63.
[7]郑蓉.家园共育“五一致”,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J].华夏教师,2019(23):24-25.
[8]李雨涵.“懒”老师培养“能干”幼儿——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1):119.
[9]王莉,李建群.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机理及其培养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8(12):84-87.
[10]曹燕.浅谈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114.
[11]谢霜.幼儿健康教育目标的变化及原因分析——从各类教育法规看幼儿健康教育目标的变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2):172-173.
[12]钱莉.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1):84.
[13]章翠琴.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以学龄前孩子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29):84-85.
[14]钱文娟.别样的儿歌不一样的精彩——以儿歌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2):98.
[15]何洪达.幼小衔接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中国培训,2017(04):234.
[16]管琳,王先达.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预防措施有效性研究——以福州市两所幼儿园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0(02):36-43.
[17]曹伊娜.幼儿园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的游戏教学方式[J].才智,2016(30):11.
[18]杨红瑜.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J].内江科技,2016,37(10):140.
[19]林桢,陈奕荣,林永乐,林其羿.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11):1135-1138.
[20]林桢,陈奕荣,林永乐,林其羿.3~6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问卷的编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10):1041-1043.
[21]Köymen Bahar,O’Madagain Cathal,Domberg Andreas,Tomasello Michael.Young Children’s Ability to Produce Valid and Relevant Counter-Arguments.[J].Child development,2019.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79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