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 影响研究

  摘要

当前,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我们进入了金融科技3.0时代。由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发展,金融科技公司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支付结算以及理财业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商业银行只能跟随科技的发展步伐,主动借用云计算、AI等金融科技,抓住金融科技带来的机遇。本文综合地结合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基于我国16家商业银行2012-2019年的统计数据,研究了金融科技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综合影响,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综合总结实证结果与对现状的深入研究,本文主要提出了当前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应当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本文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1)在金融科技发展初期,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支付清算、融资和信贷等业务都造成了冲击,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2)在后期金融科技对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商业银行逐渐重视金融科技,加大了对于金融科技这一领域的投入,逐步运用金融科技提高其盈利能力。因而,在现阶段,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的正向影响,超过了负向影响。(3)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不同。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科技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再次是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影响最小。金融科技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对商业银行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是从长远来看,商业银行将积极地进行调整,通过改善客户体验、创新金融产品以及实现业务转型升级的方式不断提高竞争力。

  关键词:金融科技;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实证研究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从2017年至今,我们进入了金融科技3.0的时代。在这时一系列金融公司出现在市场上,金融科技在市场上的影响也逐渐加大。在2019年毕马威和H2 Ventures共同联合发布的金融科技公司排名最新榜单中,我国金融科技公司包括蚂蚁金服、京东数字科技分别位列第一与第三,说明了当前我国金融科技公司综合竞争实力不弱。《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采纳率指数》的最新研究结果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中国与全球平均金融消费者金融科技采纳率分别已经达到87%和64%,表明目前中国已经有很大一部分的消费者开始接受了金融科技,甚至有一部分人在使用金融科技与金融科技服务。

与传统金融行业相比较而言,金融科技所带来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由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对商业银行原有信贷模式也产生了冲击,金融科技公司通过新的模式不断地挤压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加速了商业银行的金融脱媒,尤其是对商业银行存贷款、支付结算以及理财等业务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下降。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成本,金融科技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线提供金融服务,大大的减少了物理网点的使用。在此之外,商业银行还希望可以充分利用云计算、AI等新兴的金融科技技术,把商业银行的客户信息逐步完善。因为商业银行本身具有很好的优势,具有很强的客户黏性,提升了效率同时提高了风险防控能力。

在金融科技的逐步发展过程中,传统商业银行认识到要科学地应对挑战只有抓住金融科技带来的机遇,这样才能稳固住自己在市场上应有的地位。部分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将金融科技应用到自身的领域,例如光大银行与蚂蚁金服进行战略性合作。更甚有些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商业银行加大了在金融科技领域的资金投入,选择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在这个关键时刻充分利用金融科技进行其转型与升级,提升自身盈利能力,稳固优势地位。

 2.研究意义

在金融科技逐步发展的时代里,传统的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明显不足。只有将金融与科技结合起来,才能逐步降低金融服务的风险,合理利用内部资源,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

一方面在理论方面的指导意义:我国在探讨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这一方面的定量分析存在的文献是非常有限的。本文建立新的金融科技指标,通过实证分析对已经有的研究进行补充,为商业银行利用金融科技提升其盈利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在现实方面的指导意义:本文从研究金融科技影响商业银行的国内外现状开始切入,利用定性与定量分析金融科技对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为商业银行提供利用金融科技提高自身盈利能力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持,给决策者提供是否应该利用金融科技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或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等方式进行转型与升级的参考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以及市场对于金融科技基础以及与商业银行的关系研究这两方面的阐述已经有很多,本文将对这两部分内容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以及总结,以发现目前研究的进展以及不足之处。

 1.金融科技基础相关研究

从国外来看,Fintech首先由一个X的银行家提出,是financial technology的合词,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金融稳定理事会(2016)给了金融科技初步定义,定义金融科技是一种利用科技推动金融市场、机构、产品及服务在模式与应用上的创新技术。在金融稳定委员会看来,当今应该重视监管金融的稳定影响;Mishkin(1999)和Julapa Jagtian(2018)认为金融科技可以改善信息不对称和降低交易成本,给社会带来便利。不可避免,金融科技也给金融市场上带来了新的风险。金融机构在提高金融效率的同时,也要努力为金融监管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从国内来看,巴曙松(2016)认为金融科技是把技术作为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巴曙松详细地分析了金融科技三大发展阶段、在核心技术以及各个核心技术领域和场景中的应用,对金融科技在区块链、人工智能、监管等各个方面的应用场景都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并表明金融科技能促进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也能促进行业内的可持续性创新。李文红(2017)和冯强(2018)认为金融科技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能够促进金融业的改革。但也存在潜在的风险和对金融监管的挑战。国家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应在金融科技方面增强监督管理。向泉(2017)探讨了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之间的关系,并且介绍了金融科技公司在网络借贷,财富管理,支付等方面运作模式。最后为金融公司国内的未来发展状况提出了建议和提供了对策。

2.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的关系

从国外来看,Marius Dannenberg和Dorothée Kellner(1998)认为信息技术是商业银行保持市场份额的竞争优势。Vasiljeva等(2016)认为商业银行数字化是保持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的必要工具,并且商业银行为了给客户更好的体验,应该与新科技保持同步。Tyler(2016)表明金融科技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商业银行可以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提供给客户高质量、差异化的服务。Robert Williams(2016)认为金融科技公司将会对商业银行的支付领域产生不利影响,导致银行信用卡产品面临淘汰的可能性。Cole、Cumming和Taylor(2019)通过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众筹是银行金融的补充品而不是替代品,而Fintech通过众筹可以促进银行业的增长。Joseph P.Hughes、Julapa Jagtiani和Choon-Geol Moon(2019)指出相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金融科技可以提高贷款效率。Dinh Hoang BachPhan、Paresh Kumar Narayan、R.EkiRahman和Akhis R.Hutabarat(2020)通过使用41家金融科技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发现金融科技公司目前对于商业银行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从国内来看,郭品(2015)通过研究采用”文本挖掘法”构建了互联网金融指数,结论表明,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技术溢出效应吸收的程度也会有所差别,其中以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吸收能力最好,大型商业银行最弱。刘鹞(2016)指出Fintech具备轻资产、低利润率等特征更可能加强金融的固有风险,并且从本质上来看,Fintech始终扮演着金融中介的地位。汪可(2017)等指出Fintech发展初期会蚕食商业银行的利润,由此带来风险增大,后期由于监管的加强,商业银行逐步转型从而加强了风险承担能力。汪可和吴青(2018)通过构建银行系统性压力指数以及Fintech指数,目的在于探究Fintech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结果表明,金融科技主要在移动支付以及网络借贷这两方面对商业银行造成一定的冲击。谢治春、赵兴庐和刘媛(2018)着重研究在金融科技背景下大,中,小商业银行的转型战略。从结果可以看出,大中银行更倾向于选择闭环生态型或开放生态型银行策略,而小银行更倾向于选择市场细分型或纵向分工型策略。陈泽鹏等(2018)认为商业银行纷纷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并且通过搭建平台的方式寻求转型,但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步伐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吴朝平(2018)认为为了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商业银行应该将金融科技公司的技术服务等引入其中、将自身各项金融服务与金融科技融合、通过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挖掘出新产品降本增效以及提高客户体验,研发培育颠覆式金融科技。刘咏珩(2019)提出在当前的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转型,需重视顶层设计、改善组织内部体制以及加强数据治理建设。刘孟飞和蒋维(2020)通过选择中国68家商业银行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促使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得到了提升,但对于成本效率的提高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作用。并将通过对比大、中和小型商业银行,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于小型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冲击更大。

从上述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对于金融科技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金融科技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冲击。例如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高科技,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以及中间业务造成冲击,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缩小。而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具有技术溢出,能够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另外提高了经营效率,也降低了获取信息的成本,长尾效应尤为显著。当前许多商业银行通过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或者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方式寻求转型,并持续增加对科技方面的投入。然而现有的大多数实证研究都集中于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研究这一方面,对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实证研究这一块相对来说比较匮乏。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实证分析金融科技对于商业银行的盈利会产生什么影响以及对于不同商业银行影响的差异性。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本文在研究大量资料与文献后,从金融科技与金融科技和商业银行关系的国内外现状开始分析。阐述了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的相关理论机制,利用实证研究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最后提出对策与建议。各章节主要内容如图1.1:

图1.1论文研究思路

d7f7a73efb17ee9a23ca72034f74fd89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文通过搜集大量的与金融科技、商业银行以及两者关系的大量文献与资料,获取相关理论研究以及所需数据。

(2)实证分析法

本文在通过定性研究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影响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本文设定了三个假设条件,通过实证检验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利用stata回归分析了三个假设。

(3)归纳分析法

在研究大量资料定性与通过实证定量研究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后,归纳总结金融科技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商业银行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提高盈利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四)研究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1.创新点

本文主要创新点重新定义了金融科技指数,并通过实证检验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目前国内对金融科技进行量化研究较少,没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指标。由于研究时间过短,前人构建出的金融科技指数尚不完善。本文在研究大量文献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以及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合成一个新的金融科技指数,并将其作为我们研究金融科技的发展状况的参考条件。同时结合量化研究,为商业银行如何通过金融科技提高自身盈利能力提供参考。对此进行分析,本文则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此理论。在实证方面先构建金融科技指数,分别由企业投融资指数、金融科技认知指数以及金融科技生态指数构成。再利用Stata验证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以及金融科技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差异性。

 2.不足之处

一是本文所研究的是金融科技对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此选择一定年份的金融科技发展历程才具有代表性。但是目前我国发展金融科技的步伐较晚,因此本文采用的是2012-2019年的变量数据,因此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二是银行盈利能力指标的选取可能不够全面,导致最终结果无法完全阐释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针对该问题,本文将金融科技指数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金融科技生态指数、金融科技投融资指数以及金融科技认知指数。从社会、企业以及个人三个维度出发,尽可能使结果准确。

(五)小组分工表以及贡献度报告

表1.1团队合作毕业论文(设计)小组成员分工情况及说明

d9d133fc57f36abdd379724a1259e3ce

2056b5c517d21580609b14f0abbe1a00

98e6819b265214aeade59ab4853b6549

 二、相关理论研究

  (一)金融科技的相关理论

  1.金融科技的概念界定

当前对于金融科技国内外并未有统一的定义。沃顿商学院的沃顿金融科技俱乐部于2014年指出,金融科技是一个由许多公司组成的经济行业,这些公司使用技术来提高其金融系统的效率。Douglas等(2015)指出金融科技被看作金融服务和信息技术的新结合。全球金融科技报告(2016)认为金融服务和科技技术的交集可以归类为金融科技。

国内相关学者也对金融科技这一概念作出定义。巴曙松等(2016)认为,金融科技是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技术的应用推动了金融体系的创新。曹彤(2017)指出,金融科技的本质是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使得金融核心业务逐渐外化成第三方金融,金融行业由此发生转变。易宪容(2017)指出金融科技是基于大数据背景下,通过现代科技对信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及度量一系列过程进行金融创新,使得金融交易的实现方式从本质上发生变化。

本文认为,金融科技利用人工智能、数字化货币、区块链、生物识别等手段,通过大数据实现精准分析顾客的潜在需求,同时精准识别风险,从而为顾客提供定制化的理财产品以及服务。

 2.金融科技发展进程

近年来,金融科技发展十分迅速,其中可分为三个阶段。

1.0阶段:金融行业开始应用IT技术,金融机构通过购买IT公司的电子设备成品提高服务效率,最典型的是市场上出现了ATM机,使存取款可以自助进行,以及传统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构建自身的门户网站发布信息。但是IT公司并不直接参与到金融业务,仅仅为金融从业者提供技术支持。

2.0阶段:该阶段称为互联网金融阶段,一方面互联网使得部分传统金融渠道改变,逐渐转变为线上,例如互联网银行、互联网基金、互联网保险等新的业务模式,使得客户可以享受更加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创造出新的业务形态,比如P2P网贷、众筹等,从而使得金融服务覆盖面更广。

3.0时代:这一阶段是金融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一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之间的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例如光大银行与蚂蚁金服之间的战略合作。其次,大型传统金融机构已经建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以促进数字化转型和升级。例如2015年12月,兴业银行通过旗下兴业财富资产管理公司与其他三家公司共同设立兴业数金公司。

 3.金融科技的特征

低回报率:低回报率是金融科技公司的显著特征之一。目前随着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也越来越容易获得各种信息。如今,金融科技公司普遍采用互联网模式以转换和升级金融产品来实现广泛的网络效应。但是在此之前,金融科技公司的投资额必须很高才能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吸引新的用户加入。在此阶段,公司需要承担较高的沉没成本,例如庞大的营销费用,因此利润相对来说比较低。在突破临界点后,才能实现大量盈利。即使实现了盈利,公司为了维持自身的竞争力,又要不断“烧钱”去开发新的产品,吸引客户的眼球。因此,金融科技公司必须投入大量的资源,回报率同时也维持在相对较低的维度。

轻资产:金融科技公司的回报率很低,此时选择将轻资产规模化是一条不错的增长路径。金融科技公司因其固有的特性,相对重资产企业来说,持有很少的固定资产以及有形资产,所以可以通过扩大业务规模降低边际成本,并支持低利润率的大规模发展。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利用其成熟的交易平台,在发展初期将成本转移给第三方,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运营成本。

高创新:金融科技公司因为轻资产的特点,战略规划以及发展模式相对银行来说更加灵活。为了保持竞争力,金融科技公司也更愿意将各种新的想法及理念在金融领域不断进行试错和修正,在新旧金融产品间不断进行迭代和升级。

 (二)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相关理论

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但是宏观环境特定,而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改变内部环境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以及竞争力,所以本文重点关注几个内部因素,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进行分析。

1.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定义

在商业银行中,盈利能力通常与其经营水平有关。经营水平是一个盈利性机构最基本的能力。在大部分的研究中通常采用总资产收益率(ROA)或者净资产收益率(ROE)衡量一个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2.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

对于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重点介绍以下因素:

一是成本管控能力。商业银行的获利能力是由收入和成本决定的,因此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成本管控能力越高,边际利润越高,边际成本就越低,从而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就越强。

二是风险管理能力。商业银行从以前传统的提供金融服务、信用中介的功能转变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等更多元的综合性业务,这时商业银行不再是简单的为加一对象提出间接金融服务,更加需要关注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等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降低。为了降低这种概率,商业银行需要获得尽可能全面和完整地获取信息。商业银行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决定了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根据中国银监会的数据分析,2019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89%,高于以往比率。在这种情况下,业内人士认为,这与信用风险增加密切相关。银行业若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那么带来的损失就越小,从而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越强。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商业银行还能利用金融科技进行创新,充分利用、挖掘以及转化其现有的金融资源,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风险偏好创新出新的金融产品,构建新的竞争优势,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而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三)金融科技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机制

在上文中主要阐述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造成冲击,但为什么会造成影响,下文将通过四个理论具体进行阐述。

 1.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是由Anderson(2006)提出,认为在流动性足够强,存储渠道足够多的条件下,其需求极低数量多的产品市场规模,在一定的时间积累下,也可以与需求高数量少的产品所组成的市场规模相当。由于成本因素的考虑,银行往往会将重心放在20%的高净值客户上,而80%的长尾客户需求难以满足。而金融科技能够有效的改善这种状况,利用先进技术准确识别风险,可以为低净值客户设计出更加有针对性的产品。因此,可以降低金融准入壁垒,以满足长尾客户的需求。

 2.金融中介理论

Curly&Shaw(1960)认为,基于信息经济与交易成本经济的原理,金融中介机构可以借助其规模优势,将远低于大多数个人贷款者的单位成本进行投资以获取更高的收益。金融中介理论指资金融通的去中介化,是指资金供给方直接将资金借给资金需求方,而不再通过商业银行进行运输。目前金融科技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准确地识别风险、有效地挖掘和分析客户信息,打破双方交易的壁垒并且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3.交易成本理论

Coase(1937)认为,在零交易成本下,只要在所有权明确的状态下,市场交易就会导致资源配置处于帕累托最优。交易成本是为了获取市场上的有效信息所付出的费用,包括搜寻成本、监督成本、违约成本和议价成本等。而金融科技能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发展,突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

 4.平台经济理论

平台实质上是一种交易空间或场所,客户在交易的过程中也要向该平台缴纳一定的费用。与传统金融平台相比,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灵活度高,越来越多的客户更愿意在后者进行交易。因此,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物理网点的使用。

 三、金融科技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现状

  (一)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现状

  1.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业务领域

金融科技所应用的范围广泛,包括支付、结算、借贷、理财等业务。在国家政策创新支持、技术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金融业在科技领域布局较早。银行技术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技术基石,在我国数字化金融转型发展道路上亦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研究进展,对我国商业银行在短期支付资金清算、融资企业信贷、理财金融服务等诸多方面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国内大型商业银行逐步开始加大对现代金融信息科技的推广运用,并着重发展金融科技创新与转型。

(1)支付清算

在未来,金融信息科技作为改变传统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技术切入点依然可能是基于支付清算,即数字货币的实际交易支付媒介及其职能。商业金融银行能否成功实现新的蜕变,关键在于它们能否成功构建不可逆的新一代商业模式。如果居民收入水平没有实现同步快速增长的话,理论上这种支付方式创新不能彻底改变长期性的消费水平。无论它们是属于银行业还是非银行业的支付服务机构,未来在我国新兴市场电子金融支付服务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也都是逐渐趋于相似的,过去无非也就是第三方电子支付服务机构持续创新的增长空间和发展动力相对更大些,银行类支付机构持续创新的增长空间和发展动力更小些。不管大还是小,过去在目前新兴移动电子商务支付这个领域的巨大发展和驱动力,主要还是来自于工具供给端,也就是目前支付新技术的不断演变直接带来的。而支付业务在工具端的创新,尤其主要体现在未来移动电子支付这个领域。为了应对支付领域的创新如表3.1我国有很多商业银行利用区块链进行技术创新,或者直接推出新的支付平台进行应对。

58b5ed727a10ab9444f9c4023acf7edb

(2)融资信贷

当前银行金融科技应用快速发展,手机银行、智能柜台、交易银行、智能客服、智能投顾等增值服务全面推出,同时客户体验得以提升,运营成本得以降低等效应形成正向循环。其中,金融科技在信贷业务领域应用广泛,目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已较为成熟。

近年来,经济新发展常态与经济社会转型开放使上市公司的金融业务发展遇到了诸多快速发展的问题。首先,利率改革市场化的快速深入推进,使得上市公司经营金融业务的实际利润率大幅度的下降。其次,资本信贷市场的快速发展,融资机构脱媒速度加速,使得对公积金信贷市场规模需求增长乏力,也从而使得传统银行业比传统的公信贷市场营销业务模式更加的缺乏市场生存空间。第三,经济增速下行和产业结构调整后所带来的中小企业资产经营困难,快速传导扩大到商业银行,体现为商业信贷机构资产经营质量快速下滑。不仅侵蚀了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甚至对商业银行日常生产经营管理造成了巨大不良影响。在内外部竞争环境压力下,反应快、能力强的大型商业投资银行纷纷主动积极适应新市场变化、新发展挑战,前瞻性地加速调整自身行业发展规划策略和调整业务管理结构,积极探索寻找自身转型的新突破。如表3.2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纷纷借助金融科技开创新的融资信贷产品适应新的变化与挑战。

0f13aa29c75d18fa8ecac92db1528f34

(3)理财服务

由于金融科技的发展,商业银行的的竞争压力逐渐加大。这时商业银行的理财服务业务必然要提高自己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但是金融产品的收益性和安全性是矛盾的,收益率与风险成反比,所以要提高金融创新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一方面,银行正在努力通过提高专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将银行资产管理各类信息提供给银行客户,促进银行的金融信息系统与客户业务信息系统深度融合;推动银行大数据、移动通信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甚至移动机器人、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等技术在银行交易管理业务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这些信息技术在银行低价值、重复和繁杂交易工作过程中的不可替代率,同时不断改善银行客户实际使用的操作便捷性、体验感和提高银行的业务自动化管理水平。如图3.3的商业银行能够彻底摆脱以往传统金融思维,跳出传统银行部门,将自身银行服务和金融产品与广大客户的金融业务和消费需求更进一步进行紧密结合,甚至彻底改变广大客户的消费行为。

4d830bfdc6673af51835b625d627201a

2.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情况

银行业需要进行创新,其中主要受三个主体的推动:商业银行、监管当局以及金融科技公司。从目前来看,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都各有不足,但都可以利用对方的优势弥补自身发展的不足之处。商业银行利用金融科技对其进行改进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商业银行管理体制较为僵化,在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前,需要通过立项审批、研发产品、测试可信性以及定价的过程,需要经历很长的过程产品才能问世,即使新的金融产品发布出来,可能存在滞后于市场的现象,无法满足此时人们对于金融产品的需求。而金融科技公司的产品恰恰相反,具备成本低、时效快等的特点,因此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以改善自身的管理水平;二是扩大了金融服务的受众范围。由于中小微企业具备融资难、融资贵等特点,而商业银行在贷款给中小微企业之前,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调查,所费人力物力成本较高。因而对这些企业来讲,获取银行贷款具备一定的门槛。而商业银行通过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扩大了获取客户的范围,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三是可针对性地创新金融产品,提升客户满意度。对于商业银行来讲,收集以及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并不是很强,而且金融科技公司的最大优势则是需要具备很强的数据获取及分析的能力。通过人工智能,商业银行可以针对不同的客户产生不同的图像,将这些数据都记录了下来,对其进行处理分析,设计开发出具备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客户的满意程度也会随之而上升。因此,商业银行纷纷要求加大与金融科技公司之间的合作力度,尤其自2017年后,商业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之间合作的速度日渐加快。如图3.1所示,五大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纷纷和BATJ等金融科技公司达成了合作,不仅仅如此,股份制的商业银行也迈出了进一步合作的台阶。其中合作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相互合作成立金融科技实验室,为了打造”开放银行”,打造各种不同的业务场景,让客户无时无刻享受到金融服务,同时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例如腾讯与微众银行共同联合成立”腾讯云-微众银行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二是通过共同推出基于医疗、生活、交通等领域用户使用度较高的产品,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广大客户的融资需求,例如工行与京东金融共同成立”工银小白”数字银行。

766332d067eedb3e47d5ba2040abbf71  图3.1商业银行部分对外合作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整理

 3.商业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公司概况

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由于投入于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这些尖端技术的费用巨大,城商行更多的会选择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模式搭建线上平台。但是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仍然存在着弊端,一是系统兼容性存在差异性。银行IT系统不仅较为复杂,同时数量也较为庞大,而这些系统却是由不同的技术服务商提供的,因此两者系统兼容性差,同时会带来操作性风险。二是加大了银行的金融风险。双方合作过程中,由于许多业务都搬至了线上,客户受益群体也会扩大,因此更多的不可控风险可能会随之出现。为了减少这些弊端发生的概率,具备资金实力的国有控股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选择建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如表3.4所示,目前国内共有12家商业银行通过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或控股子公司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除了邮政储蓄银行之外,国有五大行都已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而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主力,且浦发银行和中原银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仍在建设之中。目前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模式,包括服务于母公司银行业务以及输出IT解决方案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而金融科技公司主要是为企业的前、中、后台提供服务。其中前台通过智能识别、客户认证及管理等流程为客户提供精准的服务,中台通过搭建存、贷、汇等业务平台为前台以及后台提供有力的保障,后台通过搭建一整套安全,稳定的IT服务系统以及技术平台,进而支撑整个业务流程。

9a47a53a0377d2f029fa87a2cfda4672

5b74ffe9ba64959c5644b0c76ceccf63

 (二)国内的主要商业银行在发展金融科技时遇到的问题

  1.金融科技的优势不突出

从现在的趋势来看,我国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部分是金融科技公司以及传统的大型金融机构,例如券商、保险、商行。但是,如果纵观我国的金融科技发展史,率先发展起来的却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非金融机构,例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些企业在金融科技的发展历史中起步较早,在商业银行注意到金融科技之前便开始深挖客户群体,发掘市场上存在的机会,并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及建立研发团队对金融科技进行深入研究,用来满足客户的发展需求,由此迅速累积了大量的客户群体,抢占了巨大的市场。

再来反观商业银行,由于对于金融科技这种新兴事物人们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因此传统商业银行在发展金融科技上相对于互联网公司起步较晚,在前期对金融科技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即使在后期商业银行开始发展金融科技,但是各大银行同质化产品较多,主动进行创新的银行较少。比如市面上的智能投顾产品,各大银行应用的思路都较为相似,并未进行创新,目前也只是处于使用的初级阶段。商业银行更像是金融科技公司的“跟班”,为了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在前期选择直接应用金融科技公司已经开发出的金融产品,并未结合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以及银行客户的特点进行定制化开发金融产品。在金融科技公司推出一款新产品后,商业银行更多的是去模仿。因此,无论是金融科技发展还是市场竞争,商业银行都缺乏优势。

  2.金融科技创新面临诸多风险

目前部分资金雄厚的大型商业银行开始逐步利用金融科技进行创新,也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例如操作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合规风险等。金融科技公司与商业银行进行跨界合作,其中金融主体的边界更加模糊化,金融科技公司通过互联网渠道为商业银行搭建平台,吸引更多的客户购买金融产品,同时也无形之中加快了金融风险的传播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金融风险的影响范围。另一方面,对金融消费者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一,通过互联网平台,商业银行可以利用金融科技公司收集到不少客户的信息,比如消费数据、行为习惯等,一旦技术平台崩溃,金融消费者的隐私将面临巨大的风险。第二,可能会存在商业银行合作或者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过度采集客户数据的情况。第三,金融科技产品创新主要面对的是中小微企业、学生等低收入客户群体,这部分客户并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因此很可能面临还不起贷款或者以贷养贷的风险。一旦出现坏账,对于银行以及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三)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问题产生的原因

  1.金融科技投入力度不足,运用金融科技能力较差

即使目前我国的金融科技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相对于国外来讲,我国商业银行对于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仍然不足。在2019年,国内六大行对于金融科技的投入即使较以往都有所增长,但根据数据显示,只有交通银行计划在信息化建设总投入超过营业支出的10%,而其他银行普遍在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超过5%。而国外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步伐则较为激进,根据瑞银(USB)发布的报告显示,X较为著名的银行,例如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等在金融科技的投入比例分别超过营业支出20%和10%。在对人员的招聘方面,国际招聘平台(efinancial careers)于2019年发布的报告显示,英国境内跨国大型商业银行50%以上招聘的人员都为技术人员,而德意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等还未招满的岗位接近一半都是技术岗位。除此之外,我国的金融机构在对待金融科技产品的态度上主要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很少会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待金融科技的发展。同时我国并没有规范的组织去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因此在这一领域不管是运用程度还是发展规模,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在发展金融科技这一方面的差距显而易见。

由于在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与发展运用上相对于国外处于落后的地步,而商业银行只能借鉴于国内金融科技技术,导致我国商业银行无法在短期内把金融科技技术完美地运用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

 2.金融科技人才缺口巨大,难以为银行转型升级赋能

优秀人才的储备体系与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金融科技尤其如此,如果没有系统的人才培育系统,没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那么,金融科技的发展速度不仅会受到阻碍,同时商业银行通过金融科技盈利的能力也会被降低。

目前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发展金融科技的同时,对于金融科技人才体系的建设并没有做的十分完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点,商业银行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如国外,并且也没有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以及培养制度。其次,商业银行的大部分员工都不具备金融科技方面的知识储备。商业银行在进行招聘时的主要求也是需要员工懂得经济和金融方面的知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导致员工对于金融科技方面的了解程度不够,缺乏复合型的金融人才。

 3.银行风险体系不完善,金融科技监管力度不够

风险控制对商业银行来讲尤为重要,因为风险意味着有可能遭受损失。一方面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风控体系不够完善,在发展金融科技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并没有将风险防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风险防控的事前、事中、事后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应对体系。另一方面,目前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大多数针对互联网金融,针对于防范金融科技风险的法律法规仍然较少,因此一些不法分子容易钻法律的空子。再加上对于监管者来说,主要是利用银行提交的数据对市场进行监测。就目前科技推动金融发展的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也有许多无法检测到的数据。因此会造成监管者与被监管者存在着极大的信息不对称。同时由于金融科技公司支撑其整个组织架构运行的算法难度较高,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在实施决策时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监管者在一定程度上会采取回避的态度。

 4.商业银行发展思维调整较慢,落地实施金融科技稍显困难

金融科技发展主要具备三大基本要素:具备丰富的数据库、应用场景足够多以及科技技术条件需要足够强大。相对于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思路较为清晰,更加注重技术的开发以及应用,将很大一部分的资金投入于研发技术领域、积累技术资源。同时更加注重利用技术开发出金融产品并且落地实施,充分落实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理念,真正利用科技推动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及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尚未明确如何利用金融科技进行转型,甚至有一部分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的发展持有抗拒的态度,对金融科技公司占领市场份额这件事情采取防御措施。即使国有商业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改变原有的发展思维与模式,试图跟上金融科技发展的步伐。但是由于在该领域并未深入的研究过,缺乏经验,同时专业领域跨度较大,短时间内发展思维无法快速调整,仍然会陷入以往的思维定势。

 四、金融科技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实证检验

  (一)研究假设

假设1:在金融科技发展的初步阶段,金融科技将威胁到商业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金融科技的不断创新推动了移动金融的快速发展,相比于传统商业银行,移动金融有着覆盖面更广、运营效率更高以及获得信息更加及时的特点。以第三方支付为例,从交易规模的增速上来看,第三方支付高达50%-100%,而银行移动支付增长率仅仅在20%-50%之间;就交易额而言,第三方支付的交易额是我国银行移动支付的两倍。一方面,第三方支付促使金融脱媒加速,使银行与客户分离;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主要以零售支付为主,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提出假设1。

假设2:金融科技对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有着积极作用,商业银行逐步重视金融科技,商业银行将利用金融科技调高自身盈利能力。

在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持续下降,这时商业银行逐渐认识到发展金融科技的重要性。通过依托互联网模式,商业银行纷纷开始发展线上业务,使用金融技术进行创新和转型,并拓展新的融资渠道。因此,提出以下假设2。

假设3: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于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程度不同。

最后,从各类商业银行来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由于具备雄厚的客源以及政策优势,在面临金融科技的冲击时,应对起来会相对从容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治理结构的特殊性,在应对金融科技的冲击时具备一定的抵抗能力;而城市商业银行有一定的地缘劣势,面对的客户也一般是中小企业客户,而这些客户相对来说会更加青睐于金融科技,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在面对金融科技发展冲击时更易受影响。因此,提出假设3。

 (二)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

通常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是总资产收益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ROA反映的是一单位的总资产能够产生的净收益,而ROE衡量的是一单位的净资产即股东权益能够产生多少净收益。而总资产包括净资产,因此相对于ROE来说,ROA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因此,本文选择总资产收益率(ROA)作为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

 2.解释变量

本文主要采用金融科技指数作为解释变量,但是目前对于金融科技指数的构建国内尚未有统一的标准。本文主要参考浙江大学于2017年9月推出的金融科技中心指数,考虑数据的可得性以及完整性,分别以社会、企业以及个人三个层面从金融科技生态指数、企业投融资指数以及金融科技认知指数构建出金融科技指数数据库。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赋予不同的比例构建金融科技指数,用其说明目前金融科技的发展状况。

表4.1金融科技指数数据库

6bf55ec10f5d0ada4085e6912d4b42d2

在其中本文借鉴郭品、沈悦(2015)的文本挖掘法,从金融功能的5个维度构建金融科技认知指数。首先从支付结算、资产配置、财富管理、信息获取、技术渠道五个方向来构建金融科技认知指数。

表4.2金融科技认知指数初始词库

c50061e69466963fd9d2b275888f81a4

其次,量化原始词库。借助百度搜索指数中的新闻头条,统计出25个关键词2012-2019年每年的新闻发布数量。

最后,合成金融科技认知指数。首先运用SPSS对25个关键词进行因子分析;其次,通过总方差解释可以提取出初始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可以得到累计的方差贡献率为96.182%,因此可以说明提起出的公因子可以反映大部分的原始信息;最后,根据提取出来的公因子方差贡献率所占总贡献率的权重得出公式,并合成金融科技认知指数。

57848a2dd85a0d0052fa89547be6ecfa

 3.控制变量

本文分别选取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内部指标以及在大环境下影响其盈利能力的外部指标作为控制变量。

(1)内部指标

一个为运营指标。商业银行的贷款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客户的储蓄存款,而客户的存款在某种基础上会直接影响到贷款的规模,从而间接地反映到商业银行的实际盈利能力上;净息差代表一单位生息资产在银行中取得的利息收入,衡量某一银行的生息资产在一定期限内能够获取到该利息多少的程度。成本收入占比反映了银行各个单位的收入都需要支付多少费用,该项目的比率愈低,其盈利能力愈强。

另一个为风险指标。在考虑怎么提升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风险。本文主要采用不良贷款率与流动比率衡量商业银行面临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2)外部指标

在研究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内部因素外,我们还要研究宏观环境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本文主要采用GDP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衡量商业银行影响能力的宏观性因素。

表4.4变量定义与解释

10e2100177b31bf56080ea3e68d135df

 4.数据样本的选择与处理

为了更好地通过综合分析和数据对比进行说明,本文主要选取了16家上市的商业银行,分别是5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3家城市商业银行。

表4.5样本包含的16家商业银行

ccb9bc86ebbe35be6ab3f6e25d0d5524

 5.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主要选取2012-2019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对其进行构造面板数据,如下图是我们经过stata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结果。

表4.6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cc7fbaf79fbe0a89db1d3affde2c29f2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本次实证分析一共收集了128个数据;其中ROA均值大约为0.010432,标准差大约为0.0018582,比其他相关指标标准差小,可得数据波动不大,相对其他指标稳定;解释变量Fintech指数均值为312.6748,标准差为68.6418。

由于ROA和Fintech指数是本文实证部分重点的研究对象,因此以统计图的方式进行更加直观的描述对比。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相对于其他两种类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最强,其次是城市商业银行,最后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由图表可视,只有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4.1三种类型商业银行ROA平均值对比

07ec128d7ed7d9c89208af6107332438  通过Fintech指数的发展趋势分析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12-2016年我国Fintech指数已经呈现了快速上升的发展趋势,即使2016-2019年有一定的下降,但是从整体来看仍然呈现增长的态势。

图4.2金融科技变动趋势图

19acaa1fedbb554215a864ef74f2bb51  (三)实证模型构建与选择

 1.构建面板数据模型

本文选取的特征模型是面板数据模型,用stata进行的回归方程如下:

bcff76e231cd747308278c72d6a75a8a

2.单位根检验

首先,用stata检验该面板数据是否为平衡面板数据,结果显示,这是一个平衡面板数据。

表4.7平衡面板数据检验结果

7f85c4c6da3aeffeefb7607fa88336ae

其次,我们将对面板数据进行LLC单位根检验。单位根的原假设为H0:面板数据对应的序列是非平稳的,且有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P值都小于0.05,说明面板数据对应的序列是平稳的,不存在单位根。

表4.8各变量单位根检验结果

e16098c37312ed5284c6236846c4a4bc

 3.模型选择

面板数据模型分为固定效应模型以及随机效应模型,本文选择采用Hausman检验来选取采用哪个模型。如表4.9所示,P为1,而原假设为采取随机效应模型,备择假设为固定效应模型,因此接受原假设。

表4.9 Hausman检验结果

b9ee60abefa6d4bdde56f341b5412ba1

 (四)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表4.10金融科技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回归结果

2e780a4011de0acba8ecc01db50078a5

注:其中表中的数值为回归系数

首先分析总体样本,从表中可以看出Fintech指数的系数为负,说明在金融科技发展初期,商业银行并没有意识到金融科技的重要性,金融科技会对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以及中间业务产生影响。首先是存款业务,最常见的是余额宝,以往客户选择将钱放在银行获得较低的利息,自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更多人选择将钱放在能够获得较高利息的余额宝中,由此对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产生冲击;其次是贷款业务,对很多中小微企业来说,获取银行贷款的门槛较高,而金融科技公司能够以更低的利息贷款给中小微企业,其中丧失了这部分业务收入的商业银行也尝试通过以较低的利率贷款给中小微企业,但是最后却提高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进一步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由此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产生了冲击;最后是中间业务,由于移动支付的便捷性,更多的客户选择使用支付宝以及微信进行支付,即使仍然需要绑定银行卡,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商业银行获取手续费的收入,另外越来越多的线上平台理财产品种类繁多,由此选择性也更多,银行的理财业务也进一步弱化,由此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产生了冲击,因此证明了假设1;而Fintech指数的二次项系数为正,说明在金融科技发展后期,商业银行逐渐意识到金融科技在金融领域应用范围较大,并且从需求端来说,客户越来越追求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对消费金融的需求也更加强烈。而商业银行想要保持市场份额,逐步减少对传统业务的依赖,利用金融科技拓宽业务范围、提高银行的运营效率以及降低成本,由此倒逼商业银行转型,导致后期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产生正向效应,因此证明了假设2。

其次对子样本进行了分析,金融科技指数的系数绝对值按照从大到小得顺序分别为:城市性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其中我国的控股商业银行系数明显低于其他两种类型的商业银行,说明了金融科技对于我国的控股商业银行所带来的冲击最小。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些被称为”金融机构”的国有控制性商业银行即便在面临着金融科技上的冲击而出现了业绩衰退和坏账,也仍然能够通过依靠地方XX以及相关的政策扶持度过困境;另一方面,国有控制商业银行本身就拥有庞大的资源以及平台的优势,对于互联网投入巨大,具备搭建金融科技平台的实力,能够成立专门的金融科技研发团队,或者与金融科技子公司合作,以减缓金融科技带来的冲击。即使国有控股银行优势较多,但是也存在劣势。相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讲,由于体量较大,管理体制僵硬以及产品设计的不够灵活,在面对冲击时转变过程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容易受大环境的影响,因此冲击也更大。对于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资本规模较小、客户群体狭窄同时体量较小,难以进行创新。在面对金融科技的冲击下,难以留住客户,盈利空间会受到挤压,受到的冲击最大,因此证明了假设3。

 五、金融科技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对策就与建议

通过这些实证分析可以得知,在金融科技早期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造成了冲击,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在后期随着金融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商业银行逐渐的转型以及主动借助互联网金融科技的优势进行了创新,降低了运营的成本,提高了效率,达到提高自身盈利能力的目的。因此,商业银行应充分考虑到金融科技带来的正面影响,加大对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综合了现状以及本文的实证研究,本文在如何有效利用金融科技在商业银行中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这方面提供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重视金融科技,加强对金融科技的应用

对商业银行而言,应该更加重视金融科技。一是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应该高度重视以及应用金融科技。国有控股银行由于体量较大,内部组织结构较为复杂,对于新兴事物的来临首先会保持观望的态度,主动做先锋的较少。但是由于国有控股的银行客户资源广、融资力量雄厚同时也具备了政策的优势,在后期想要发展金融科技公司时相对来说较为容易,可以通过建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或者与各大金融科技公司增强合作的方式,率先采用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改善自身的金融服务以及弥补自身金融产品的不足。二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较好,可以完善业务发展模式,丰富金融科技人才层次结构,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引进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三是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对于客户的忠诚程度相对较高,具备了地理位置的优势,但是金融科技对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来说的冲击也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大,因此应该加快步伐完善好前中后台,利用金融科技大幅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效率。

 (二)完善金融科技防控体系,从根本上抵御风险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同时也伴随了新的风险。比如商业银行会面临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如第四章的实证分析所述,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也是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首先,商业银行可以使用金融科技降低风险,例如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分析其客户的信用状况,从根本上降低潜在的信用风险;其次,商业银行可以成立相关的风险监督部门,做好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与事后检查,定期总结经验,避免类似的问题出现。另外,监管部门可以完善金融科技的法律法规。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金融科技相关法律法规,但是仍然有一定的不可操作性,监管部门还是应该不断深入地对金融科技体系和法律制度进行研究以及紧密跟进市场动态,不断地完善金融科技相关法律法规。

 (三)加强金融科技人才体系建设,夯实金融科技智力支持

由于金融科技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在传统银行业务与新兴金融科技之间选择了后者。而商业银行想要建立自身的金融科技系统以及拓展金融业务范围,编程技术、用户体验设计、用户挖掘、未来战略规划等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金融科技人才体系建设必不可少。为了吸引更多的金融科技人才选择商业银行,银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是银行可以专门设立金融科技研发部门,表达其重视程度,大力引进计算机、市场营销、法律、经济等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开设金融科技专业,着重于交叉学科的培养。银行可以将不同专业的人才以及金融行业内在金融科技这一方面有所深入研究的人才聚集起来,发挥多样化人才优势。同时需要建立更有竞争优势的薪酬机制,以及将晋升机制明朗化,避免人才流失度过高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进入银行。二是定期在高校、网络等渠道举办金融科技人才引进活动,在企业、科研院所与高校之间达成深度合作,因此可以对人才库进行不断地更新。

  (四)利用金融科技创新,改善原有盈利模式

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存贷差盈利,而随着未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利息收入也会不断减少,银行的盈利能力必将受到重创。因此,改善收入结构则十分必要。银行可以利用金融科技,使用人工智能对客户以往的交易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客户投资方向与策略,为客户定制个性化金融产品,实现精准营销。通过这种方式,银行也可以形成多样化的盈利模式,分散经营风险。同时,银行需要不断地对现有的盈利模式进行优化,适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雅琼.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D].湖南:湖南大学,2019.

[2]罗中兰.金融科技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D].四川:西南石油大学,2019.

[3]于波,周宁,霍永强.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GMM模型的实证检验[J].南方金融,2020(3).

[4]朱太辉,陈璐.Fintech的潜在风险与监管应对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6(7).

[5]李易懋.金融科技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0,43(05):83-89.

[6]程一梦.金融科技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实证研究[D].山西:山西财经大学,2019.

[7]高怡君;段江娇.金融科技短期内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20(3):88-93.

[8]李文红,蒋则沈,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与监管:一个监管者的视角金融监管研究金融监管研究,2017(3)1-13.

[9]冯强,金融科技发展、影响与监管研究金融经济,2018(12):50-51.

[10]向泉,金融科技的商业模式与发展现状[J]金融市场,2017(10):31-33.

[11]刘鹞,Fintech的特征、兴起、功能及风险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6(9):57-70.

[12]汪可,吴青,金融科技对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影响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8,38(03):112-116.

[13]郭品,沈悦.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理论解读与实证检验[J].财贸经济,2015(10):102-116.

[14]谢治春,赵兴庐,刘媛,金融科技发展与商业银行的数字化战略转型[J].中国软科学,2018(08).

[15]陈泽鹏,黄子译,谢洁华,李成青,肖杰,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现状与策略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8,(11).

[16]刘咏珩,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策略[J].北方金融,2018(10):77-79.

[17]刘孟飞.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经营绩效与风险相关性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8,59-69.

[18]张晓娟,黄春铭,王彦博.FinTech时代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与展望[J].银行家,2018,(6):131-133.

[19]巴曙松,白海峰,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与核心技术应用场景探索[J]清华金融评论,2016(11)99-103.

[20]FSB,Fintech:Describing the Landscape and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J].201602:1-46.

[21]Frederic M,S.Philip,What Will Technology Do to Financial Structure?[J]

Working Paper,1999(8):68-92.

[22]Julapa Jagtiani,Fintech:The Impact on Consumers and Regulatory Responses[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2018(100):1-6.

[23]Joseph P.Hughes,Julapa Jagtiani和Choon-Geol Moon.Consumer Lending Efficiency:Commercial Banks Versus a Fintech Lender[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2019.

[24]Anjan V.Thakor.Fintech and banking:What do we know?[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19(41).

[25]Eduardo Z.Milian,Mauro de M,Fintechs:A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 da[J].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19(5):14-18.

[26]Frederic M,S.Philip,What Will Technology Do to Financial Structure?J]

Working Paper,1999(8):68-92.

[27]Marius Dannberg,Anja Ulrich.E-Payment and E-Billing,1998(12).

[28]Ttjana Vasiljeva,Commercial banks and Fintech companies i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Challenges for the future,2016(1).

[29]Rebel A.Cole,Douglas J.Cumming,Jon Taylor,Does Fintech Compete with ro Complement Bank Finance,2019(1).

[30]Joseph P.Hughes,Julapa Jagtiani,Loretta J.Mester,Choon-Geol Moom,Does Scale Matter in Commmunity Bank Performance?Evidence Obtained by Applying Several New Measure of Performance,2019(1).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 影响研究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 影响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21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0144.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11月21日
Next 2023年11月2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