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幼儿园的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对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对幼儿园来说也是至关重要,但是现在教师在进行常规教育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为了研究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研究者查阅了很多相关文献,并且还运用了观察法、访谈法对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为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现状;第三部分为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影响因素:第四部分为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策略:第五部分为反思。研究结果显示:现在幼儿园中,关于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课程比较多;很多老师注重常规,但是很多都是临时的,而且有些老师进行的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课程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而有的幼儿也不配合老师的教育,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主要是为了维持教师上课的秩序;让幼儿懂得如何正确的与同伴相处,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证幼儿良好的情绪。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通常是以教师教为主,较少是以幼儿自己学为主;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中用主要有代币法、榜样示范法、绘本故事、情景模拟法、自然后果法、行为塑造法、强化法、消退法,教师用的最多的是代币法:教师用小红花作为奖励鼓励幼儿;本文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幼儿教师常规教育观念的制约:班级规模过大,教师资源有限;幼儿安全健康因素的考虑;家长不配合老师,不能给幼儿正确的师范;幼儿园管理制度的影响。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树立正确的常规教育理念;采用多元化的常规教育方法;创设丰富、适宜的环境,奠定常规教育的基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常规教育评价观,要与家长形成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
关键词:同伴交往;常规教育;幼儿教育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的意义
1.1.1理论意义
常规教育是教师教学中出现较多的内容,能够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及遵守规则等。但是,目前我国幼儿园常规教育中还是出现有教师对于幼儿常规的要求不合理、有时候会没有注意到孩子的个体差异、常规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等问题[[[]庞丽娟,同伴提名法与幼儿园同伴交往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1]]。
1.1.2实践意义
常规教育建立了良好的班级常规,使幼儿有规则意识,从而才能保证各项教学活动都能够开展的顺利,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于此同时,也有利于学会如何与同伴交往,从而产生安全感和对幼儿园的归属感。因此,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既是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需要,也是幼儿自己身心健康的需要。只有在安全、和谐、有秩序的环境中,教师和幼儿才能轻松愉快地工作和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韩园,张桃姿,赵红岩.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类型个案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
1.2概念界定
1.2.1同伴交往
同伴是指幼儿与身边一起相处的人,同伴交往就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具有相同认知的幼儿之间的一种在一起生活、上课、一起玩游戏并能够一起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观察到其他人的心情,并且能够自己调节自己心情的过程。或者主要指相同年龄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一样的人之间的交往过程。
1.2.2常规教育
常规是指幼儿在班级的每一个活动中,都应该遵守的规则,这是能够使教学和活动有秩序的开展的前提,具体是指在什么时候小朋友应该做什么活动、在活动中要遵守什么要求、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活动以什么形式进行等方面的要求。从幼儿的自身的发展前景来看,好的常规教育能让幼儿心情愉悦的参加每一个活动,使幼儿能够与其他幼儿好的相处,同时帮助幼儿改正不良的习惯,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促进其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要能够正确的拟定每一项规则,要对幼儿有耐心,并且能够细心的教导幼儿遵守每一项规则,这样幼儿园常规教育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1.2.3同伴交往中的常规教育
同伴交往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其中原因之一,在幼儿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使幼儿满足的幼儿交往需要,也是让小朋友自我概念和人格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幼儿与同伴交往中进行常规教育是让幼儿知道和遵守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学会根据同伴交往活动中常规来进行自我控制,从而让自己能够遵守相应的秩序。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为了约束幼儿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让幼儿了解和遵守规则的过程成为他们行为规范化和社会性发展的过程,最终使幼儿能够与同伴和谐友好的相处。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提高主要就是幼儿平时累积的经验的结果,主要通过幼儿与他人相处来实现。和同伴友好的相处能促进幼儿的正确行为,这样也能有效的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幼儿时期能够更有效的获得交往的技巧,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交往的发展,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第二章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现状
2.1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重要程度
对于幼儿园教职工是否重视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问题,我们通过访谈结果可以得知,有40人,占比为85%的比例,重视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认为可以关注也可以不关注的老师有5人,占比为11%,认为不需要重视的有2人,占比为4%的比例。
通过访谈可知,有的老师十分重视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认为幼儿与伙伴之间的交往是提高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原因之一,对于幼儿自身交往能力的发展有很大意义,不光能让幼儿与他人和谐相处,还能促进幼儿自我认识和社会性发展。有的老师却不认同,不怎么重视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他们认为只要没有影响到教育教学就不用管,但是这样想法的老师只占少数。还有的老师说可以进行教育,但是不教育也没关系,等到出现问题再进行教育也不迟。[[[]温璐璐.关于幼儿常规教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2(22):113-114.]]
2.2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目的
访谈内容(选取其中出现过的例子举出):研究者:您认为开展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刘老师:我觉得开展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主要呢,是为了建立班级常规以及平时活动的秩序,这样才能保证活动与游戏的顺利开展。
杨老师:我认为是为了让幼儿与同伴之间能够和睦的相处,促进其社交技能的发展,让幼儿能够主动与同伴交往。
冯老师:我认为开展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是为了让幼儿能够与同伴愉快的交流,从而使幼儿心情愉悦,有良好的情绪。
郭老师:我认为开展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正确的与其他同伴相处。
对于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目的的问题,我们通过对老师们的访谈调查可以得知,有27人,占比为57%的比例,认为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幼儿的心情比较愉悦。[[[]舒思雨.自然生态视角下幼儿园教师常规教育行为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认为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是能够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有37人,占比为79%,认为目的是为了建立活动秩序和常规的有41人,占比为87%,认为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有助于幼儿社交技能的发展的有22人,占比为47%。
根据上表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持一个班级的秩序的稳定,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每个班级的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将会直接影响幼儿与老师教学的质量。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使幼儿学会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交往习惯,从而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良好的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能够使幼儿更好的学习和生活,为幼儿建设了更加舒适的环境,从更远的方向出发,对幼儿未来生活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如果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没有办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每日教学和日常活动中教师要能够维持好每一个环节并且不会影响到每个环节的质量;相反,在幼儿同伴交往活动的常规教育中建立了准确与小的常规,建立了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孩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提高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但能为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同时也能使教师的教学与活动顺利的开展。所以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是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一定不能忽略了这一部分,而良好的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也是建立良好的活动秩序和常规的基础。
2.3同伴交往活动中常规教育的内容
(1)在与同伴交往中,调节自己情绪,顾及自己情绪对他人的影响
(2)发生矛盾冲突时,能采用合理的方式与同伴协商解决
(3)在同伴交往中不伤害他人,若有伤害行为要道歉
(4)积极参与同伴交往活动,面对同伴发起的互动,要及时回应
对于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内容的问题,我们根据《幼儿常规教育指导手册》这一书中所提到的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内容对宜昌市某幼儿园进行观察,通过对课堂的观察记录可以得知,有9个老师,占比为53%的比例,在教育中出现在与同伴交往中,调节自己情绪,顾及自己情绪对他人的影响。[[[]肖夏.幼儿在园常规行为现状与其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在常规教育中出现发生矛盾冲突时,能采用合理的方式与同伴协商解决的有13人,占比为76%,在常规教育中出现在同伴交往中不伤害他人,若有伤害行为要道歉的有16人,占比为94%,在常规教育中出现积极参与同伴交往活动,面对同伴发起的互动,要及时回应的有14人,占比为82%。
表4.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内容
根据对宜昌市某幼儿园的教师在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观察记录以及已有的参考文献得知,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内容有在同伴交往中不伤害他人,若有伤害行为要道歉;在与同伴交往中,调节自己情绪,顾及自己情绪对他人的影响;发生矛盾冲突时,能采用合理的方式与同伴协商解决;积极参与同伴交往活动,面对同伴发起的互动,要及时回应。其中出现最多是教师教育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不要伤害他人,若有伤害行为要道歉,避免同伴之间产生矛盾。
根据调查可以得知,幼儿教师很好的实施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只有很好的有效的运用到常规教育,才能够及时发现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问题然后及时对幼儿进行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很好的配合老师,并且幼儿自身也要提高自己的常规,这样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作用才能够真正的发挥。
2.4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方法
对于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方法问题,本研究根据《幼儿常规教育指导手册》(莫秋源,韦凌云,刘揖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年3月)所提到的代币法、榜样示范法、绘本故事、情境模拟、自然后果法、行为塑造法、强化法、消退法等对宜昌市某幼儿园选取17位教师进行观察。
代币法:“代币法”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教学,这种方法对于年龄小的幼儿比较有效果。在本研究调查的幼儿老师中用的很多。“代币奖励”,就是通过代替物来奖励幼儿,可以是一个积分,可以是一朵红花。
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教师对于某些表现好的或者突出的小朋友当众进行表扬,让幼儿有个能够学习的模仿的榜样,从而帮助其改掉不良行为习惯的方法。
绘本故事:绘本故事法其实也是一种给幼儿一个模仿的榜样的方法,主要通过给幼儿讲一些关于同伴交往的常规教育的绘本故事书,来让幼儿学习,给幼儿一个模仿的具体形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情境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是指通过教师创设的一种情景,让幼儿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让幼儿身临其境,在情景中感知一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法。
自然后果法:“自然后果教育法”就是教师根据小朋友做的事情违反的规则等,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自己的错误所引来的自然的后果,然后根据小朋友对这种后果所形成的反应来对幼儿进行教育。
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法”是改正幼儿的坏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系统地、及时地对儿童所表现出的那些接近目标行为的一系列相似行为进行强化,从而使幼儿最终建立起目标行为的方法。
强化法:“强化法”是指促进幼儿的好的行为,并且能够让这种行为多次的出现、及时的制止幼儿不好的行为,让不好的行为不再继续发生的方法。
消退法:“消退法”是指把产生不好的行为的一些因素去掉,来减少这些不好的行为发生的行为改正方法。简单一点说,就是我们如果不注意不好行为发生的因素,那么,就会减少这种行为发生的频率,甚至能够消失。
通过对17位老师的观察记录可以得知,在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中运用到代币法的老师有15位,占比88%;运用到榜样示范法的有13位,占比76%;运用到绘本故事的老师有5位,占比29%;运用到情景模拟法的老师有5位,占比29%;运用到自然后果法的有14位,占比82%;运用到行为塑造法的老师有6人,占比35%;运用到强化法的有3人,占比18%;运用到消退法的老师有2人占比12%。
表5.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方法
综上所述,教师在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方法主要是代币法,也就是表扬制,这种方法运用到常规教育中主要是教师设立红花栏之类的奖励,对于表现好的幼儿奖励小红花,依次激励幼儿,鼓励幼儿,代币法只可作为一种辅助的激励方法,不可夸大其作用;榜样示范法和自然后果法在常规教育中运用的也比较多,对于表现好的幼儿进行肯定,让其他的幼儿像他学习,自然后果法,能够让小朋友们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所产生的一系列后果,用这样的方法来尽可能低的减少小朋友的伤害,对小朋友的健康来说是有利的。采用消退法的时候一定要有把方法坚持到最后,因为在开始时,可能有时候孩子会出现不好的反应,也就是会出现情绪消退或者情绪失控现象。但是如果到了最后,幼儿的不良行为就会消除。
第三章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影响因素
根据访谈结果选取其中三个老师的访谈记录:
研究者:您认为影响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因素有哪些?
陈老师(小四班主班老师):我认为有家长因素,这是很关键的,毕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也是孩子的榜样,家庭教育方面影响是很大的,还有就是老师的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看老师能不能正确的引导幼儿,其次幼儿自己也是影响因素,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不一样。
郭老师(大三班副班老师):我认为家园共育很重要,所以一方面是家长的因素,一方面是学习和老师的因素,教师要和家长一起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教师要能够解决幼儿之间的问题,能够正确的教导幼儿很重要,父母在家里对幼儿的教导也很重要。
冯老师(中三班主班老师):我认为影响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主要因素是教师,教师是否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否正确的教导幼儿很关键,教师对于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重视也很重要。其次是幼儿自身,有的幼儿不会和其他同伴交往,有的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低,有的幼儿不够配合老师,再者就是要家园合作,同时幼儿园方面也要重视这一方面的教育。
根据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影响因素的问题对宜昌市某幼儿园39位老师进行访谈,得出以下结论:
3.1教师自身
幼儿老师自身的能力知识和专业的素养,这一方面是现在的教育教学中比较差的一点,因为,在我们国家,很多幼儿老师都只是中专或者大专毕业,因为有些学校没有足够的经验去培养幼儿教师,因此导致教师团队的能力比较不足,教师们的专业知识也很缺乏,这也就造成了最近几年国内总是会出现幼儿老师的很多不良事件。其实这些问题都是能够消除的,幼儿教师首先要能够处理幼儿与其他小朋友直接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够很好的解决并且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与同伴交往的常规,这就能帮助幼儿提高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幼儿老师处理这些问题的态度与方式方法将会直接影响到幼儿对于同伴活动中的常规的看法。[[[]傅芳芳.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幼儿教师在平时与小朋友的交流交往中多帮助幼儿鼓励幼儿能够树立自己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这样幼儿也会尊重自己,这样幼儿才会积极的配合老师的工作。
如今幼儿老师的事情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每天有各种不同的事情要去做,忙完了这头忙那头,所以很多老师难免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在老师非常疲惫的时候,处理问题的态度也就比较的怠慢,只想要赶紧解决问题,好去做其他的事情,而这个时候就没有心思去考虑从根本上去教育幼儿,没有认识到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重要性。这样就让小朋友不敢跟老师说自己的想法,不知道要如何去做,从未老师与幼儿的关系就变得不好,这样也就不利于幼儿与同伴的交往。
甚至有些老师为了不说那么多,不管那么多,免得小朋友们直接发生矛盾,就不让幼儿与同伴在一起玩,特别是对于生性爱动,不怎么听话的幼儿,教师就不让他们去跟别的小朋友玩,就让他们自己玩自己的,这样做对幼儿产生了极大的伤害,并且限制了幼儿的自由权和交往权,教师的这种做法确实减少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矛盾的产生,但是这样会让幼儿变得不爱说话,不爱与人交往,体会不到自由交往的乐趣,更加剥夺了幼儿想要与同伴玩耍交往的机会,这样做是不利于教师实施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
还有的老师在实施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中理念不正确,有人指出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老师出现的几种不好的教育方式:自由型、管制型、教条型和说教型。有的教师用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来管理班级,结果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成了对约束幼儿的交往和行为的过程。[[[]王静.让规则与自由同行——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反思及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0(11):86.]]还有的教师则是不怎么关注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认为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会让幼儿失去自由和快乐,所以就放任幼儿自己活动,因此使幼儿直接出现矛盾,导致班级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下去。
3.2幼儿
3.2.1幼儿自身社会性发展水平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核心,全家的宝贝,在家里比较横行霸道,上了幼儿园,还是一副我最大什么都要听我的的样子,在班级里总是喜欢指使其他小朋友做事情,不会去管别人是什么心情,也不管别人是否愿意。时间长了以后,大家都不愿意跟他一起玩,都躲着他,怕他,因此这类小朋友往往会没有朋友,会导致他们性格慢慢变得孤僻。
3.2.2交往能力
在平时的生活里或者在幼儿园里,有一些胆子很小的小朋友,不敢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即使别人想要和他们一起玩一起交流,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比较好的回应,导致其他的小朋友没有办法跟他们沟通跟他们交流。这些胆子小、不愿与其他小朋友打交道的幼儿不仅在与人相处上存在很大障碍,而且心理上可能也是有一些问题的,例如:有些幼儿在一旁莫名其妙地哭泣,还有些幼儿会有莫名的攻击行为。除了这些以外,在老师组织的游戏或活动的时候,他们也总是不积极的参加,只是在旁边看着其他小朋友活动而不会去跟他们一起玩。对于大家一起玩的时候,他们也不会理会,每次其他伙伴在一块玩的很开心的时候,他们都只是在一旁悄悄的看着,不说话也不敢去打招呼。
3.2.3幼儿的配合程度
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现在还有老师在处理幼儿的矛盾的时候还会以专制型的方法去解决,却没有找到真正有效解决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问题。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两个小朋友争某一件东西的时候,都会说东西是自己的,很多老师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就只是向幼儿了解一下基本的情况,再依据自己的想法,要么把玩具直接没收,两个小朋友都不要玩,要么就是直接给其中一个小朋友。这样看来表面像是解决了问题,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教会幼儿处理问题的方法,所以导致以后像这种情况还是会出现。
3.3家长
家长教育小朋友的水平和家长处理问题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幼儿。有些家长自己自身就有一些不好的习惯,这样就没有办法成为幼儿去学习的榜样,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也是没有利的。还有一些家长把什么教育乃至常规教育都归结于幼儿园和老师,他们认为不管是幼儿教育还是常规教育都是幼儿园里的老师应该完成的任务,都是老师的事情,也不配合老师进行家园合作,对于平时的一些事情参与性也不高,这不仅对家园共育的开展不利,对于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培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都是他们的榜样,家长们的行动语言无不影响着幼儿,如果家长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没有正确的示范,那么孩子在跟其他同伴相处的时候就会学习自己父母的行为与方式,这样就影响了他们对同伴交往的认识。在家庭这个环境中,父母在家里吵架或者跟别人发生争执,有时甚至还会当着幼儿的面动手,这样幼儿的心理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时间久了就会使幼儿心理出现负面的心理问题,导致幼儿不敢去和同伴玩。家庭的温馨和谐对于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它会让幼儿从小就产生对待感情和家庭的态度,往大了说也会影响幼儿以后的性格。
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错误对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都会产生一定的不好的影响,甚至有些幼儿的心理会出现问题。比如有的家长往往过于溺爱幼儿,什么事情都帮幼儿做好,对于他们的活动会加以约束,这样幼儿就没有机会去接触其他同伴。在家庭不完整或者爱不完整的家庭中,孩子会出现不安、缺乏安全感等情绪,由一些不良情绪所引发的心理,让他们养成了攻击或者敌意的交往习惯,还有的则是自卑、自闭、孤僻的性格,这些都是对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影响很大的。
3.4幼儿园
对于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培养来说,幼儿园应该充分的给予支持并提供相应的帮助。但现在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却是,幼儿园对于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方面有一些问题:首先,在教师去实施的过程中,没有和家长一起协作,做到家园共育,也没有让家庭教育对于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起到相应的作用。其次,幼儿园很少开展一些关于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培训,这方面的经验不足,老师在教育幼儿关于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时候就会手足无措。最后,幼儿园对于平时幼儿在园的一些环境或者活动的安排上面也不够合理,对于时间的安排也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来进行合适的调整,对于其他的方面也要保持均衡。
第四章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策略
4.1通过随机教育,引导幼儿学习交往的方法
幼儿因为自身的年龄特点和自身的经验不足,所以经常在与其他幼儿交流和相处的时候会出现很多不同的问题,而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些机会顺势对幼儿进行教育,根据当时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教育,这样才能及时的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跟同伴相处的习惯。例如:在玩玩具的时候,一个小朋友把自己分到的玩具主动分给了旁边的小朋友,不过没过好一会,他又不愿意分享了,就想从同伴手里拿回来,但是同伴刚拿到玩具,就不想还给他,所以两个人就吵了起来。老师知道了具体的情况之后,就引导他去考虑一个问题:自己主动给别人的东西能说要就又要回来吗?幼儿们议论纷纷,有幼儿说把东西给别人了就是别人的了,就属于别人了,不可以再要回去;还有的幼儿说但是这个东西本来原本就是自己的,当然可以又要回去成为自己的!有的说可以等别人不玩了再重新拿回去….大家开始热烈的讨论起来,每个幼儿都在说自己的想法,大家都在讨论这件事情,也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这件事情,发现其实有各种各样的处理的方法。最后在热烈的讨论下,发现还是这种说法的人最多:把东西送给别人了就是别人的了,就不属于自己了,如果自己还想要玩的话,可以去问问对方可不可以或者等别人不想玩了自己再去玩。这样就能逐渐地引导幼儿意识到争吵和抢夺并不能够解决问题,在和其他的同伴发生矛盾和出现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跟同伴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可以两个人一起玩或者两个人轮着玩的解决方式。[[[]马亚男.浅析大班幼儿常规教育及其有效方法[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10):45-46.]]
4.2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文学作品来进行常规教育
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游戏,要让幼儿的兴趣都能够发挥作用。我们要找对方法,可以用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或者是带领幼儿学习文学作品去让幼儿真正的理解怎么正确的跟其他幼儿相处和沟通,让幼儿看一看别人在遇到问题或困难的时候是怎么去巧妙的解决的,在处理好问题的前提下不可以伤害到其他的幼儿,要能够正确处理问题。
4.3通过交往策略的学习,减少交往中违规行为
同伴交往活动中的策略不像是书本里的枯燥的教与学,而是在真正的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就需要老师的帮助,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与他人交往的环境,让他们大胆的与同伴交往,并且能够自己选择自己想要的同伴和自己喜欢的游戏的方式等。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幼儿创造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供他们游戏,让他们体会与同伴一起合作,并且能够在与其他同伴的相处中感受到交往的趣味,知道正确的交往技巧,了解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具体常规。我们要能够随时发现幼儿直接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并且能够利用好这些技能去进行随机教育,而不是就简单的去批评幼儿,然后制止幼儿的矛盾,我们要让这些突然的状况发挥到自身的价值,我们要让幼儿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情可能出有什么后果,要让幼儿自己讨论我们在与同伴发生矛盾的时候的处理的方法有没有问题?教师不要左右幼儿的想法,要让幼儿自己明白问题的缘由并能够让幼儿自己学会想办法很好的解决问题,老师逐步引导和纠正。
4.4家园共育,为幼儿的交往创造环境。
幼儿能够和同伴相处的融洽多半是因为自身的交往技能提高了,如果只是教师单方面的教育是达不到的,家长在这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家园共育才让幼儿有了显著的提高。家长是小朋友最主要的模仿与他人交往行为的对象。他们会根据自己平时所看到的父母与他人相处的状态去模仿他们的样子,因为他们往往会把自己的父母当做榜样。幼儿期的小孩都比较喜欢模仿,他们所看到的见到的都有可能会影响到他们自身的一些行为,家长是怎么与其他人相处的会给深刻的影响到幼儿,并且可能一直影响幼儿乃至以后的生活与学习。家长要能够为幼儿与其他同伴的交往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他们需要的空间,家长要多让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多在一起玩,多相处,在这个同时可以教孩子一些与他人相处沟通的方法和自己的经验。当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活动中产生一些误会或争执的时候,就算自己的孩子哭了或者受到了一些伤害,也不要只是单纯的心疼自己的孩子,而是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尝试着去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想一想,让幼儿学着自己去处理问题,能够一步步的去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这样,幼儿才能从平时的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慢慢的累积交往的经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交往的能力,尽可能的避免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矛盾,出现不必要的情况。
4.5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保障幼儿交往的顺利进行
作为老师我们要为幼儿提供温馨、舒适的与其他幼儿交往的环境,让幼儿能够产生安全感,感觉到身边的温暖,这样他们才能够毫无保留的、放心的去与其他同伴交往,良好的心理环境会让幼儿产生积极的想法和正面的情绪,这样他们与其他同伴交往的过程就会更成功、更顺利。幼儿感受到被鼓励、被支持,他们就会更加的想去主动与他人交往,这样同伴之间就能更好的交往,当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时候,老师如果能够帮助幼儿,去安慰情绪不太好的幼儿,给予幼儿语言上的鼓励与肢体的亲密,对幼儿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增强幼儿在与同伴相处时的自信心,并且能够使幼儿产生愉悦的情绪。
4.6满足幼儿成功感的需要,增强幼儿主动交往的信心
当幼儿年龄越来越大,从最开始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很多幼儿都不知道该怎么去跟其他小朋友交流相处,甚至连打招呼都不敢,还有的小朋友太自我,眼里只有自己,不知道什么叫做互帮互助,到不断地在集体的活动中去找到能够与同伴成功交往的方法….在他们感受到与同伴交往时的快乐时,他们就会越来越喜欢去与其他小朋友相处、交往,由此循环,就是非常好的现象。与他人交往成功后就能够让幼儿有正确的交往的方法与行为,并且能够使幼儿感到有信心。
4.7移情训练
让幼儿学会转换一下想法,从同伴的角度去感受事情、去体会别人心里的内心想法。运用故事或者与其交流等方法,让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活动中,习惯性的去理解他人的想法与他人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可以幼儿产生早期的亲社会行为。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对于别人的情绪和感受表现出进一步的关心,让他人感觉到温暖需要有一个目标地教育的过程。
总结
本研究选取的是来自宜昌市某幼儿园的在职教师,忽略了其他地方的群体,每个地方的地域特征、发展水平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所区别,笔者该次研究主要以在宜昌市某幼儿园工作的幼儿教师为例。今后为了更加充分研究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的相类似研究,可以将全国其他地方的幼儿教师纳入研究范围,来进行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使用的问题,大部分题目皆来源于前研究者,其次作为问题提出,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在回答过程中,接受实测者可能会受某些因素影响,致使其有意隐瞒部分事实真相或随意回答,致使结果有误差。
从已有的文献出发,对于幼儿园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研究的文章几乎没有,大部分都是幼儿一日活动的常规教育的研究居多,极少有关于幼儿园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研究,目前幼儿园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究竟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存在怎样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把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做到最好,这些研究问题将更具体的指导一些教师的实际行动。这是当前国内幼教研究方面的一个盲点,有必要进行探讨。
教师应树立人文的教育观念,比如: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教育中首先就应该尊重幼儿,其次再进行教育等,这是教师在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行为的主导方向;其次要为幼儿着想,尝试着去站在幼儿的角度想一想,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小朋友等,这是教师在实施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行为的出发点和最主要的;最后,发挥同伴交往的常规教育的效应,幼儿内在生成是最主要的,外在要求为其次,不断地去让幼儿能够了解交往的规则是双利的,并且在适当的同伴交往的常规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自主的与其他幼儿交往,这是教师在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常规教育行为的具体要求。
参考文献
[1]何菲,张彤.关于中班幼儿同伴关系的调查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9):117-118.
[2]尤雪红,幼儿交往能力与家庭影响因素的调查报告(J).山东教育,2001,(7/8).
[3]庞丽娟,同伴提名法与幼儿园同伴交往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1
[4]韩园,张桃姿,赵红岩.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类型个案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
[5]樊秀华.浅谈新入园幼儿同伴间交往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2.10:198.
[6]Yan Tingrui,Deng Meng,Ma Ying.Chinese regular education teachers’perceptions of the holistic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in inclusive school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clusive Education,2021,25(6).
[7]Kedem Dalia,Regev Dafna,Guttmann Joseph.Moving Together: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group mother-child dance and movement therapy[J].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2021(prepublish).
[8]Roorda Debora L,Zee Marjolein,Bosman Rianne J,Koomen Helma M.Y..Student–teacher relationships and school engagement:Comparing boys from special education for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nd regular education[J].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21,74.
[9]《幼儿园小班日常生活活动中常规教育研究》李金英-《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4
[10]Morgan Andrew,Eccles Fiona J.R.,Greasley Pete.Experiences of living with dystonia[J].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2021,43(7).
[11]《小班幼儿违规行为表现及影响因素研究》赖晓倩-《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4
[12]梁冰冰.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13]王茜.浅谈幼儿常规教育的目的——开展常规教育时,我在想些什么[J].教师,2018(33):110-111.
[14]韩冬梅.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3.
[15]曹珂瑶.4-6岁幼儿同伴交往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20-123.
[16]刘润.在体验、混龄中发展幼儿良好的同伴关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7:108-109.
[17]姚纪纲.交往的世界一-当代交往理论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2-14.
[18]束从敏.幼儿同伴关系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5
[19]周云.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2).
[20]温璐璐.关于幼儿常规教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2(22):113-114.
[21]舒思雨.自然生态视角下幼儿园教师常规教育行为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22]肖夏.幼儿在园常规行为现状与其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23]傅芳芳.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24]王静.让规则与自由同行——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反思及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0(11):86.
[25]马亚男.浅析大班幼儿常规教育及其有效方法[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10):45-46.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0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