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交媒体的汉语学习资源及其应用研究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世纪,同时也是互联网的世纪,近年来,“互联网+”这一概念愈来愈火热,从2012年该概念提出后一直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中国xxxXXXXxxxx在2015年的《XX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计划,更是将这一全新概念提升到了国家XX的战略高度层面。

而教育事业作为我国的重要根基事业之一,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背景下也充分迎合了时代潮流,在2015年举办的中国第十五届教育信息化创新和发展论坛上,“互联网+教育”成为了该会议的主题,该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探讨在

“互联网+”的背景下,如何促进该背景与中国教育事业二者的相互结合,以期让教育事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针对华文教育方面,中国华侨大学的校长贾益民在“互联网+华文教育暨汉语”国际教学研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目前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使得汉语学习迎来了一个全新而广阔的新的发展机遇期,利用互联网的力量,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各类新型社交媒体平台,可以让华文教育事业得到新的发展,而如何发展则成为了摆在所有华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背景下,有越来越多的汉语学习者利用互联网实现汉语学习的目的,并且由于互联网突破时空与地域限制的特点,使得各类汉语学习资源得到了无限扩大化的共享利用,学习的手段也变得愈来愈多样化。

因此,“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给汉语学习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各类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的日臻成熟,给汉语学习资源提供了更广阔的共享空间,为汉语学习带来的新的发展利好。

 二、社交媒体的广泛流行

互联网自从在中国发展流行以来,有一个最核心的关键词就是“社交”,互联网将全中国天南海北的人们利用看不见的网络空间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各类社交软件和平台也应运而生,包括QQ、新浪微博、人人网等,这给予了人们沟通方面的极大便利。根据腾讯发布的《2017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显示,截至到2016年年末,腾讯旗下的即时通讯软件“微信”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拥有了8.89亿活跃用户;而中国国内另一家互联网巨头新浪旗下的新浪微博,其在2016年的活跃用户也实现了全年7700万的净增长数据,累计用户数量也达到了3.13亿。

可以说社交媒体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样,社交媒体在带给人们沟通便利的同时,还影响着人们的学习生活,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实现自己的学习教育目的

 三、汉语学习地位的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汉语作为中国独特的语言,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目前,以中国为中心,其周边国家对汉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辐射源中心的波状扩散态势。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热情也不断增加,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新加坡作为一个华人众多的国家,在新加坡共和国成立之初就将汉语作为第三官方语言。在X,汉语已经成为了第三大语言,仅次于英语和西班牙语,X军方甚至将是否能够熟练掌握汉语作为一项考核要求,提出凡是能够熟练掌握汉语的士兵,可以得到特殊的外语津贴,每月月薪涨幅可以超过1000美元。另外根据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范围内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各类国际组织、公司机构、媒体以及知名大学中,有上百家拥有其自身建立的中文官方站类和其他媒体传播平台,如Xxxx就设置有中文网页,专供汉语阅读者浏览相关信息。

由此可以看出,汉语在全世界范围内目前呈愈加流行化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基本是不可逆转的。那么与此相应的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各类汉语学习资源的需求也会日趋旺盛。

 第二节研究现状

笔者根据本文的研究题目,通过网络图书馆、报刊杂志文献等多种渠道查阅了目前的相关研究现状,发现社交媒体自从诞生之日起,学界就已经有了一些针对社交媒体在教育行业上应用的研究,随着汉语在全球热度的不断提升,相关的研究文献也在与日俱增,现将笔者收集与整理的相关研究现状叙述如下:

  一、关于社交媒体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平台,以“社交媒体”为关键词进行查阅,截止到2017年8月31日共得到相关学术文献的搜索结果总数为2499篇,这些文献研究的方向包括社交媒体发展研究、社交媒体对人类个体以及社会的影响研究以及社交媒体对教育的促进作用研究等等。

再结合本文的具体题目,即“基于社交媒体的汉语学习资源”,笔者再次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筛选,以“社交媒体、汉语学习”为关键词进行相同的检索,共得到结果数量为382篇,研究的相关方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社交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研究

社交媒体诞生后,相关学界就在探讨如何将社交媒体应用到教学中去,2009年,教育学家Yaros提出,使用社交媒体进行教学工作,可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更好的完成知识的迁移。而纵观我国国内学者,对于社交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有研究,如2014年卢锋、唐湘宁等人提出了社交媒体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态度、提高学习热情的观点,2015年张立杰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社交媒体在教育事业上能够为学生提供包括学业和情感的双重支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机,同时还弥补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对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2)社交媒体对学习模式的影响研究

社交媒体的出现是信息技术革新带来的产物,而它在教学事业中的应用,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使得学生具备了更多的自主权,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学习者可以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展开广泛的交流与沟通,共同探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早在2000年,J·Wesley·Baker就提出了“翻转课堂”的理念,意欲改变传统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尽管该模式并未得到有效实行和推广,能够给学生提供的各类学习视频资源较少等问题依旧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为社交媒体对教育事业的促进作用作出了有益的探索。2016年,我国的刘会等人将“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相结合,利用全新的技术把校外实训基地的专业技术带入了课堂,为我国高职现代纺织专业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鲜活生活的教学资源,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直观与真实的感受到了学习的内容与其应用的各类场景。

  二、关于网络汉语学习资源的相关研究

前文有叙述,针对具体的社交媒体在汉语学习上的应用研究现阶段相对较少,而专门针对汉语学习资源的课题与研究则更显得十分单薄。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基于社交媒体的汉语学习资源,其本身也属于网络汉语学习资源的一个分类,因此笔者对相关的基于互联网这个大平台下的网络汉语学习资源相关研究进行了搜集与分析整理,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网络汉语学习资源的标准与规范研究

标准与规范的制度建设对于更好的构造良好的网络学习资源框架具备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的张普、徐娟教授经过对国内外最新的对外汉语远程教学研究动态以及相关结果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科学系统,并具备相应指导意义的现代远程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他们从三个角度对相关技术规范进行了规定,包括学习资源的技术性开发、资源管理者以及用户。另外在2000年12月,在广西师范大学召开的研讨会上,与其他各位专家学者教授共同构造了完整、统一的规范体系,并且也得到了热烈的反映。

(2)网络汉语学习资源调查与分类研究

2004年暨南大学的贺文丽对当时国内6个具备代表性的华文教学站类进行了调查,从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两个方面对华文教育站类建设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她认为,华文教育站类目前具备着内容资源丰富以及教学方式广泛多样两个优点,另外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包括缺乏个性化设计和考虑,相关汉语应用的频率较低(仅为33%);部分资源尚未形成体系,仅有表面初步的资源内容,而缺乏更深入的研究。

2007年厦门大学王敏教授对网络汉语学习资源进行了分类,他将这些资源分为了课程、资料辅助、互动交流、工具以及综合五个大类。另外,他还对汉语学习资源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调研研究的范围包括学习资源的基本信息、学习资源的具体内容、相关交互与支持手段、个性化特征以及界面设计和技术等。在研究的过程中,他还运用了SPSS调查研究分析方法,对网络汉语学习资源的特点以及问题进行了更为详尽并有说服力的阐述。

 第三节研究价值与研究意义

  一、有效应对当前汉语教育面临的各类问题和挑战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汉语语言的学习者也在不断增长,这使得原有的专业汉语教学人才呈供不应求的短缺状态,汉语教师的缺口不断扩大,再加上国家政策、资金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汉语的推广以及其他相关的教学类资源没有办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者的基本需要,这也成为了汉语推广的一个瓶颈。举例如我国开设的孔子学院作为汉语推广的官方机构,其本身师资力量的建设和学校的发展等方面在近年就已经存在着短缺的问题,从长久来看,不利于孔子学院的继续推广和其他建设工作。

另外,由于各类汉语学习者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本身的文化背景、年龄、宗教类信仰等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汉语学习的推广也需要根据这些不同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推广策略,这本身也成为了汉语学习推广面临的一大困难和挑战。

 二、挖掘社交媒体对汉语学习工作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交媒体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化,其重要性也得到了广泛普遍的认可,社交媒体日益成为了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使用的最新传播技术之一,这些社交媒体也成为了汉语教师和相关教学机构开展汉语学习工作的珍贵资源之一。然而一些研究人员和教师却并没有深入发掘社交媒体对汉语学习资源的应用潜力,这包括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一般来说,针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教学,应当主张强调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的本质,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也就是强调交际教学法中的“教学过程交际化”。因此将这种理论应用在汉语学习中,就是要求汉语学习者要将汉语作为一种应用语言的本质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同时利用各类社交媒体,强化汉语的交际作用。同时,社交媒体也可以利用其能够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的优势,提供给学习者以大量真实直观的学习材料,从而激发学习者对汉语的热爱,促使其努力学习汉语。虽然目前学界对于汉语学习资源本身的研究相对较多,但实际上针对社交媒体和汉语学习结合起来的研究却较少,可以说基于社交媒体的汉语学习资源应用研究处在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因此社交媒体上汉语学习资源的应用潜力是巨大的,是值得我们所有研究者去挖掘和探索的,社交媒体是传统汉语学习的有益补充,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得益彰,共同促进了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工作。

 三、进一步推广汉语文化

当今世界,文化霸权主义这一名词经常被提及,一个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等实力达到一定境界后,其相应的文化也会被抬升到一个同等的高度,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象征,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传播带来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目前我国的微博、微信等平台在其他语言,尤其是英语学习方面的传播和开发工作相对较多,而汉语的则相对较少,这也充分说明了汉语在对外传播与推广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国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已经指出,当前,应当全面提高我国文化开放水平,不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同时加强国际传播能力以及对外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从而让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感受到汉语的魅力。

而社交媒体则是推广汉语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国内的微博、微信,国外的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都可以成为我们对外推广汉语的有效渠道。因此如何进一步开发社交媒体,促进其助力汉语推广传播,也成为了我们当前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第四节理论基础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自进入20世纪以来形成的一种理论,代表人物包括斯金纳、巴普洛夫等。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学习过程中强化很重要。斯金纳总结出下面三个公式:反应+强化――增强反应;反应无强化――减弱反应;反应+惩罚――压抑反应。

2、指导意义

该理论下的学习资源对如今社交媒体上的汉语学习资源创设还是具很强的指导意义:

(1)学习资源的创设需实现足够的刺激量,来使学子形成并增强正确的反应。尤其对初学者来看,这样大量的机械型的反复操练是必须的。

(2)学习资源理当具很强的反馈功能够,能够很快对学子的学习行给实现强化或弱化。

 二、认知学习理论

  1、理论介绍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给主义学习理论相对立,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再度复苏。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创造性的工作,使学习理论的研究自桑代克之后又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他们认给,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状况,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着重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给中介的,着重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给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他们注重解释学习行给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给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2、指导意义

正是该理论使学习资源的地位由单一的媒体转变给媒体环境,被确立给网络学习资源,该理论框架内容的网络学习资源被广泛的应用于当下汉语学习中。如:给引起学子的学习兴致,用多媒体技术模拟不一样生动的语言状况,让学子能够积极控制学习资源并和它实现有益交互;靠互动型网络学习资源达到课程学习或讨论交流,如电子邮件、实时视频交流工具、非实时的文字交流工具等。本文的研究对象基于社交媒体的汉语学习资源即给网络学习资源中的一种类别,受到该理论影响,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发展潜力。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理论介绍

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其中,“意义建构”是学习过程的终极目标。“状态、协作、对话”是形成“意义建构”的条件和方式。所以必须创造一种有利于学习环境和创造条件的创造,来实现优良的“意义建构”,并作给学习资源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靠协作学习,靠谈判和对话来实现意义建构。

 2、指导意义

相对于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学习是通过个性化的、有益的构建合作的,今天的网络技术已经带来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实施。在中国学习的社交媒体中,学生需要有更强的自学能力,学习过程应该有更大的激励,包括自律、计划和组织能力,符合结构主义哲学。在语言教学领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提供了影响,并先后产生了脚手架教学、随机存取教学和情景教学。理论侧重于知识共享,不仅反映了中国学习资源基于社交媒体的重要性,指导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型,如基于资源合作学习模型,基于自主学习模式,讨论了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型的发展。

 四、小结

基于社会媒体研究的汉语学习资源是为了帮助和引导学生更好地利用学习汉语的社交媒体学习质量,传播企业的进步依赖于社会媒体平台来促进中国在这个理论的过程中作为一个向导的进步。认知主义可以激发学生在社交媒体学习资源的兴趣,适合学习记忆学习和机械语言训练的学习资源。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控制和维护具有指导意义。建构主义注重“学生对中心”的建构和积极意义的发展,可应用于合作学习的资源和先进汉语的学习资源。可见,在中国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基于社会媒体的研究过程,只根据各种功能的资源和不同的客观条件,灵活运用不同的理论点,才能更好地指导实际研究。

 第一节研究方法

  一、文献综述法

笔者靠网络检索、资料查阅等方式,收集整理现存关于社交媒体应用于语言学习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搜集具关的信息,由此构造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靠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整理近年来关于基于社交媒体的汉语学习资源创设情况,靠对社交媒体平台的有关数据分析,整理出近年来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趋势,结合“互联网+教育”的有关背景,以及华文教育、汉语国际教育新形势等方面的理论,获得社交媒体应用于与汉语学习的理论基础。收集、整理和借鉴现具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汉语学习资源研究成果。

二、分析归纳法

本文靠对通讯软件、博客、视频社交软件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汉语学习资源实现查找、收集、整理、分析,以期实现对当下现具代表性的基于社交媒体的汉语学习资源和运用形成一个基本的认识与了解。

 三、调查问卷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包括来华留学生对于基于社交媒体的汉语学习资源用情况,所以本研究把华侨大学的留学生作给调查对象,设计“来华留学生用社交媒体汉语学习资源情况调查”问卷,靠发放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两种方式收集数据,整理分析调查数据,了解来华留学生用社交媒体上的汉语学习资源学习情况,总结出有关结论与建议。

 四、个案访谈法

给了进一步了解来华留学生对于社交媒体上的汉语学习资源的用情况,本文于实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部分留学生实现访谈,了解他们对于基于社交媒体的汉语学习资源的态度和用情况,进一步丰富研究内容。

 第二节研究现状

从社交媒体出现那一刻,一些和它有关的研究。随着如今网络环境与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汉语热于全球的持续升温,社交媒体运用于汉语学习有关研究也开始逐渐增多。本文收集整理了基于社交媒体的汉语学习资源有关文献,对现具的研究成果实现梳理总结,并对如今研究现状实现评述。

 一、关于社交媒体应用于教学研究

社交媒体的研究是国内近几年的热点,研究成果颇给丰富。笔者以“社交媒体”给篇名于中国知网(CNKI)中实现精确搜索,截止到2017年8月31日共具2499篇研究社交媒体的学术文献。经过全面的文献检索和获取,结合其他研究资料发现现阶段国内外学者把关于社交媒体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社交媒体本身的研究,涉及互联网、智能够终端等社交媒体的发展过程和社交媒体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是研究社交媒体的传播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和社会的影响。靠对有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国内关于社交媒体的研究具以下几种:(1)关于社交媒体的发展研究;(2)社交媒体对人以及社会影响的研究;(3)关于社交媒体应用于教学研究。

由于本文研究对象给基于社交媒体的汉语学习资源,所以于此重点对关于社交媒体应用于教学的研究作有关介绍。笔者以分别以“社交媒体教学”、“社交媒体学习”给关键词于中国知网(CNKI)文献库对有关文献实现搜集,共具有关文献382篇。研究内容主要有:

(1)社交媒体对教学中的应用优点研究

由于用社交媒体有益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致,促使他们全心投入学习,,因此在教学中用社交媒体(如Twitter和Facebook)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愉悦感、认同度和参与度,从而推动学习。教师靠社交媒体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能够给学生带来学业支持和情感支持,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极大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

(2)社交媒体对学习模式影响研究

社交媒体运用于教学中,更大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只依赖书本和老师传授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运用视频技术使得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学生得到更多交流的机会,甚至可以在论坛和博客中就学习的问题和全球的学生一起探讨交流经验,如,社交媒体的发展,就使得可汗学院的翻转教室等教学模式近年来广受教育界的留意。2016年刘会等人研究高职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结合”互联网+社交媒体”,视频中外部训练基地专业技术的实际应用在课堂上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虚拟媒体媒介,将教学模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网络连接,改变学生的学习技能,使学生在实际的时间、地点和网站学习互动等问题上得到充分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互动性。可见,发展社会媒体对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具有重要作用。

(3)社交媒体于各个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近年来,一些学者进行了研究社会媒体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并尝试研究社交媒体的应用模式,适用于2014年在中国外语教学的特点。柴阳丽学习使用微信开发大学英语视听教学,发现使用社交媒体来突破主要是教师单向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有效的碎片时间学英语,实现个性化的英语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学习动机,视听教学体系,和完美的英语,2014张淑红胡亚晖指出,社交媒体的使用组织和管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可以增加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监测,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同年,李婷婷和高雪指出,微信辅助大学英语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些研究高度重视社会媒体在教育中的使用和有效性。

  二、关于网络汉语学习资源研究

对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汉语学习资源有关研究文献实现收集和整理,发现当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汉语学习资源的标准与规范研究

资源创造的标准和标准是网络学习资源研究的重中之重。统一我国外语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实践的要求,以及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和开发资源的生产需求,才能建好国家级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库。例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的张普、徐娟倡导了拟定科学系统、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创设技术规范,这一规范关键对资源的技术开发、对用户和管理者等等,对现代远程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创设技术提供了理论参考。我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2002)拟定的《网络课程评价规范》(CELTS-22.1 WD2.0)研拟定了一套用于网络数据库的对外汉语教学网络学习的评价系统。该指标体系细化成学习目标、资源扩展、内容编排、课程说明、内容分块、学习目标、交流与协作、练习与反馈、学习目标、测评几个方面。

(2)网络汉语学习资源调查与分类探索

2016年湖南师范大学兰小青将俄罗斯的汉语学习站类分成十二大类,分为儿童汉语语文阅读类站和中国的相亲类型测试站,站类和中国学习汉语词汇,学习汉字,中国听力练习,直观的语文教学视频站,中国网络培训类或类,学习工具,学习中文发音和拼音,学习汉语语法的车站。与此同时,俄罗斯汉语学习站可以根据时效性、互动性、丰富性、可靠性、实用性、娱乐性、线形功能和观众的能力进行评价。2017年西安市外国语大学山汉字教学的特定方面的现有各种站类实现比较分析研究,有5个水平指标,35个二级索引的25样品站类实现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现有网络资源的缺乏,提倡实用的建议,和的基础上建议,并使理想初始站类型示例图。

(3)网络汉语学习资源构造与设计研究

2016年广西大学覃新兹基于越南高校初级汉语学子对汉语学习资源的各项需求,设想构造越南高校初级汉语学子课外汉语学习资源库。另外还具一些基于不一样智能够终端或软件平台的汉语学习资源设计研究,如2012年葛燕《基于Podcasting的汉语移动学习和内容设计研究》,2015年袁芳的《基于平板电脑的移动汉语学习资源研究》等等。

 三、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这些机构瓀学者研究了社交媒体应用于系统的教学和网络教学资源的现状和创建,而且在一些问题,包括问题主要包括:

1、中国教学社会化媒体研究的使用远低于其在英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中国教学中的社会媒体使用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关注。

2。无法立即追踪网上中文学习资源。

更新网络时代,基于社交媒体的中文学习资源相对于传统的中文学习资源而言,是一种相对较新的事物,而“中国学习资源具有自身特色的时代”,对于这一部分的中文学习资源的调查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3.产品学生对汉语学习资源的认知和态度的研究一直缺乏。

4.产品目前对社交媒体汉语学习资源的研究往往集中在某一社交平台功能上,缺乏全面、系统、整体的评价。

所有这些问题都还没完全解决。

 第二章社交媒体于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第一节应用对象

应用对象是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子以及汉语教师。

 一、汉语教师

应用社交媒体,汉语教师有效地加强主导作用,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致。随着社会媒体的发展,现代人类进入个性化的时代,语文教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中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媒体的特点,扩大学生汉语教学活动的社区多样性,但教师要依靠良好的社会媒体工具特征、教学组织形式、良好的课堂表现和课外的教学活动。当我们在教学中应用社交媒体时,需要老师给予一些课外时间去教学,老师也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奉献。此外,社会媒体广泛应用于教学中,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丰富的知识、灵活的沟通能力,能够及时解决学生所倡导的各种问题。

 二、汉语学子

外国学生可以依靠社交媒体,与老师面对面交流,可以实现语言的实施活动。这可以大大减少学生面对面交流时的紧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学生们回来后,只要有网络,还可以依靠这些社交媒体和语文老师、同学和朋友继续交流,还可以避免回国后的交流可以减少暴力。这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第二节应用课型

安东尼·梅菲尔德在倡导社交媒体理念的同时,总结了社交媒体的六大特点:参与、开放、沟通、对话、社区和连通性。基于社交媒体沟通、对话和社区的特点,作者认为社交媒体更适合具有特殊技能的学生,包括口语、听力和写作。本文分析了社交媒体在口语、听力、写作三类中的应用。

一、口语课

课后用社交媒体软件实现交流,让口语融入到留学生的生活当中是非常好的学习手段。英语口语教学与基础汉语教学不同。它要求学生在能够理解的时候能够说话和说话。如何让学生说话,如何说话是汉语教学的难点。特别是小学口语课对中国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由于中国学生的词汇量测试工具的初级水平,通过学习语法结构是有限的,所以很多初级水平的学生不敢开口说话,大部分的学生都有心理上的困难和害羞。如果我们将社交媒体应用到英语口语教学中,就会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面对面地完成口头任务。

把社交媒体运用于汉语口语教学,能够记录学生口头表达的动态变化,给后续研究学生语音面貌、习得偏误、汉语用轨迹等带来宝贵的资料,这是对传统口语教学的一大突破。

 二、听力课

现实的汉语听力教学中,汉语教师停留于语言符号层面实现分析讲解的时间占了多数,听力课程任务设计以单向理解给主,缺乏交际性的听力训练,形式单一,学生应付做题,体验语言内容和语言交际的机会不多,从一开始就让学生缺乏语言学习的动力和支撑力,缺乏语言学习体验的基础。

听力能够力的发展形式具很多种,其中视听是指借助图像和文本实现的听力训练。社交媒体能够作给带来视频、图像材料的载体,教师于组织学生观看过后把问题抛给学生,例如:“视频中主要讲了什么事情”,“某某人说了什么”,然后提一些扩展性的问题,让学生们回答。比如:“你是怎么认给的”、“对这件事你具什么看法”等。这样不仅把听力和口语相结合,也间接地训练了学生的综合能够力,如阅读、写作、猜词等等。同时教师还能够运用社交媒体的语音交际功能够让学生听真实的生活语料,这对促进学生的听力水平大具帮助。

 三、写作课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写作也被认为是一门难学的学科。总的来说,说和写比听和读更难。即使是用母语写作,没有语言障碍,写作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困难的。当面对一个不熟悉的话题时,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学生往往会说不出话来。因为写作课的教学内容大多是枯燥乏味的。

如果我们使用社交媒体,引导学生们从这种话语实践中,比如养成一天发推特和微信朋友圈的习惯,以文字和照片的形式写下日常生活。教师可以及时看到和指导,学生可以互相学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学生水平。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写作,这样学生就能在课堂气氛中张开嘴,激发学生的热情。通过写越来越多的练习,可以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图给来自越南的留学生用微博记录生活)

8b22e22bfdf0a4f6ae1d79fa0a273193

与此同时,学生制作分享的社交媒体内容可被视给一种学生作品。相对于传统观念里的教学活动,学生提交作业是给了让教师实现总结性评量,学生把写作练习贴上社交媒体并不代表其写作历程的结束。反之,靠社交媒体附带的回复功能够,这些学生社交媒体可被视给个人对他们的某个生活经历的意义建构;于贴上网分享并获得回复和互动之时,这些社交媒体就转变成一个促成集体反思和“再创作”、社群建构,甚至是知识共建的媒介。

 第三节应用功能够

  一、补充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将社会媒体应用到语文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从而将汉语教学延伸到课堂。例如,老师在开始前一课的课件的学生推到常用的社交媒体平台,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熟悉教材,准备学习内容,并导致学生老师提倡的问题,有足够的时间来克服这个问题的影响和互动课堂教学,加强课堂教学质量。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社会化媒体的后续讨论,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社交媒体带来了一个有效的学习互动平台,让师生、学生和学生在课堂之外更灵活、更及时地学习交流。

 二、带来学习资源

首先,将社交媒体发展为一个开放的汉语学习资源库,通过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内容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们带来许多新鲜、真实、有趣的学习材料,弥补了传统的静态汉语学习材料的不足;同样,现在的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学生可以在不同的互动中使用社交媒体和母语人士,寻找语言伙伴,加强汉语的综合运用。此外,社交媒体经常会出现一些热门话题和热门词汇,经常使用社交媒体来帮助他们了解中国的社会状况,促进语言交流。

 三、拓展教学考核与评估

教师可以使用社交媒体来评估学生的汉语水平。此外,社交媒体于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中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够靠微信、QQ等社交媒体以语音、小视频或视频通话等形式向教师提问或者提交作业。教师也能够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实现作业的收发、批改和管理,例如学生每天背诵课文的作业,能够靠微信语音的方式发送给教师。同时社交媒体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追踪其学习进度。

 四、开展自主学习

社交媒体能够更好地使学生靠碎片化时间交流互动,开展完成个性化的课前预习、课间巩固、课后延伸等学习环节,方便、具效地开展自主学习。以网络直播平台给例,学生于直播平台能够自主开展形式多样的口语练习,丰富留学生口语锻炼途径,靠与观众的实时互动积极锻炼锻炼自身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够力和日常交际能够力。

 五、开展协作学习

多名(两名或以上)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运用社交媒体开展合作学习。社交媒体给学子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学子能够分处不一样空间开展学习,而该学习既能够同时实现、也能够延时实现

 六、便利家校沟通

学校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具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因此增强它们之间的沟通互动也就显的尤给重要。社交媒体的传递不仅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于网络开放性和隐蔽,父母可以依靠群平台免费反馈到老师,告诉不同的问题,教师可以收集家长反映常见问题,做出及时的诊断和评估,回复,极大地促进沟通的效率。(图给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的汉语老师靠社交媒体与学生家长沟通教学进度、孩子学习情况、解答家长问题)

37acaefc4f6717745b9d0b9f914d06a8

8a77745fedf4750bac1ba9922398186a

 第三章基于社交媒体的汉语学习资源调查

  第一节:调查范围的确定

当今时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一系列新媒体平台也应运而生,例如云盘、移动终端、微信、微博、网络直播平台等,尤其是目前“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教育”顺应互联网浪潮不断兴起,国内传统的汉语教学方式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步入了新时代,“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正代表着国际汉语教学与互联网相结合形成网络教学新模式。2017年网络直播浏览量,就有关“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这一主题在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上呈急剧上升趋势,日新月异的多媒体技术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汉语教学网络化、互联网+教育等丰富多彩又极具趣味的教学模式不断诞生,已经注定了汉语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汉语线上教学是新时代汉语教学传播者面临的新的课题,这也标志着我国汉语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务必要与网络大趋势、大环境相结合,必须创作出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地研究最优的教学方式,才能在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环境下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

第一,本文需研究中的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基础上新增的衍生功能板块,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框架图通过这个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创建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并可以和特定群体进行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微信公众号的口号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品牌”,足以见得其对品牌推广的重要性。通过微信的这一优势,向用户推送汉语学习资源,潜移默化地改变或充实学习者的知识结构。第二,笔者从两个基本点出发,明确调查研究的大范围。一是汉语学习APP和网络直播,另一个是虚拟现实技术和微博相关的研究,本文调查研究的网络学习资源面向的是汉语学习者。

 第二节: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微信相关的研究

本论文对国际汉语教学微信应运相关论文的检索研究发现,从2011年微信的上市以来,近3年来微信在对外汉语的教学研究论文数量呈井喷式增长。表1为最近十年来微信与汉语教学研究相关论文数据的变化趋势。

ae1e522a0080d76a02f84ee5838795f2

从表中可以看出,“微信+国际汉语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近三年,更多的教学研究者研究者已经开始接受微信平台对汉语教学的营运。吕亚其、徐娟考察了微信公众号直播平台对外汉语使用人数的情况,同时对直播使用人数消息内容、使用人数类型及互动人数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1],当前国内关于微信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国际汉语教学实践、基于微信平台的国际汉语教学研究、以及混合式多媒体学习案例和任务型教学设计等等,由此可见对外汉语研究者已将关注到微信对于丰富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作用。

(二)汉语学习APP相关的研究

本论文对国际汉语教学“手机APP”应运相关论文的检索研究发现,近4年来“手机APP”在对外汉语的教学研究论文数量呈现飞跃式增长。表2为最近十年来“手机APP”与汉语教学研究相关论文数据的变化趋势。

表2对外汉语“手机APP”相关论文研究数据变化表

6f33eb66cdfbc2f022a5e7676a41ff07  从上表2可以看出,近三年为“手机APP”的相关论文研究数据的关注点,研究者王羽莹分析出近年来智能手机APP开发平台,综合了传统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趣味性特点,将汉语教学重点难点,尤其是汉字教学设计出游戏模式的学习软件,如“汉字连连看”、“选词填空”、“中文阅读”等,让学习者在枯燥的学习之余增加学习的乐趣。调查结果显示,通过手机APP学习确实可以高效的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三)网络直播相关的研究

目前国内在网络直播平台的使用尚处于研究阶段,研究者对网络直播的研究主要是在网络上传播国内汉语教学现状和前景分析,研究数据较少。赵梦媛就国内网络直播现况、传播的途径特征和未来前景几个部分探索网络直播的独有的优势,发现网络直播理论层面的分析较少,更多的倾向于直播与教学实践的应用。陈洁就我国网络直播的劣势和平台发展的优势,提出转移性的发展战略。并对直播教学趋势作出一些预测。彭锦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网络直播教学的现况上,一针见血的提出了繁盛的网络直播表面光环后存在的潜在问题,并探索了直播教学未来发展的趋势。直播教学形式的发展趋势日趋多元化,其传播的内容由UGC向PGC转化,互联网直播的服务化以及平台的规范有序。郭婧,刘程,黄杰(2017)总结了汉语教学直播中相关图像、汉字与传统媒体的相互融合,主要是为了网络教学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的直播教学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现况、潜在问题、以及发展建议上。极少有研究将网络汉语教学的具体教学方式做以仔细的研究总结,本论文将重大填补这一块的不足之处,通过不断地开展网络汉语教学,在不同的平台之间开展课程,练习汉语学习者的实际交流能力。

(四)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相关的研究

2016年虚拟现实技术风靡全球,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也积极参与如何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国际汉语教学的的途径,与之相关的各种研究论文也成为研究者热点讨论的话题之一。

图3微信指数关于VR的指数热度

a29c7e4462251f746b4c15a908506255  图3为本论文关于VR指数热度的微信搜索指数。2017年2月底止,VR指数的研究热度突破百万,笔者将近七年的国际汉语“虚拟现实”相关论文的研究数据显示。图4为详细增长趋势:

表4“虚拟现实技术”与对外汉语运用相关论文研究数据变化表

d8aa2b934f2f25b2d294ac2cd5d8fcb5  表4能够直观的了解到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在对外汉语的教学研究中取得了飞跃式的递增,国内研究者在国际汉语研究中重点集中在虚拟现实技术对汉语日常口语练习的实践上,很少部分研究者通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起一个教、学结合,分级教学和个别互补的教学模式,并对此作出了详细的研究和介绍,这种模式的设想对于当今汉语教学研究仍有建设性的意义。虚拟现实技术开展真实情景再现模式,让学习者身如其境的学习,同时利用虚拟空间,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学习者组合在一起,共同合作学习,彼此交流促进了互联网云数据与虚拟现实技术对国际汉语学习的融合;有利于促进汉语网络直播教学模式的改革。马冲宇,何夏(2013)介绍了最近几年国外“SecondLife”虚拟世界汉语教学的相关研究,“SecondLife”作为国外网络虚拟技术对汉语教学的具体实施,他不仅极大地推进了汉语教学的发展,更是丰富了国际汉语教学方式的模式与手段。

(五)微博相关的研究

自微博软件面世以来,通过不断地创新改进,使其发展成为一款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功能性社交应用软件,人们利用微博的移动性特点越来越多的将其应用在汉语学习当中,人们通过关注微博名人发布的信息,积极地参与汉语互动交流,通过微博平台不断地改正汉语学习者汉语表达和口语训练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教师利用微博平台,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汉语学习者对汉语学习的掌握情况,同时能方便的接受学生反馈过来的教学建议,问题等,利用这种方式,灵活的将教与学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如此,教师可以不断地改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提升自己的能力,使其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更好的掌握学生接受汉语知识的时候的认知能力,根据具体情况区别教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一对一指导,这种教学模式也是指导构建虚拟现实技术下虚拟课堂的重要手段。

图5人们微博的使用情况

c7f61511b07169b24c13724b90dd359d  上图5可以看出笔者在调查汉语学习者使用微博的数据是发现,九成以上的人已经开通了微博,五成左右的人经常翻看微博,三成的人只有在查看消息是才会打开微博,剩下的少数的人从来不看微博。调查还发现,使用微博学习着希望可以利用微博平台可以切身实际的感受到情景再现试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在使用微博学习的时候,内容资源要大小合适,视频播放要相对比较流畅。在当今多媒体教学方式盛行的背景下,微博平台在视频、动画、图片和文字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供,其在以后的发展趋势如图6所示:

图6微博在移动学习中的发展趋势

3bb2a77110164570d1add25259b422eb  调查结果显示,64.04%的使用微博学习的汉语学习者认为移动微博学习平台未来会有广大的市场和潜力,原因在于利用微博移动平台将汉语学习中使用的视频、图片等清晰明了的表现出来,这种汉语教学模式得到了广大汉语学习者的一致认可尤其是对图文结合的学习模式情之所钟,在时下多媒体教学广泛存在的情况下,微博移动学习方式因为其实用性、有效性、趣味性等吸引了广大学习者参与调查的汉语学者表示,想要更多的与微博博主互动学习,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而微博平台正好可以为此提供保障。

 3.1新媒体移动学习的特点

(1)灵活性:学习者不受传统教学固定场所的限制,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获取学习资源。同样,教师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学习者进行答疑。学习的时间、空间均得到了延伸。

(2)资源的微型化:受嘈杂的学习环境和移动学习设备的屏幕尺寸较小特点的影响,移动学习资源的单个知识含量要少于传统的网络学习资源。这种“碎片式”的学习形式与以往的网络学习体验有着很大的不同,移动学习不适合大任务量的知识学习,移动学习资源更适合颗粒化的设计。

(3)交互的及时性:和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移动学习的优势就是当学习者遇到某一问题时,可以通过移动网络及时地浏览和获取需要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解决情境中产生的问题。另外,微博、微信等交流方式的出现,使学习者和教师随时更新和发表个人观点和信息。

(4)学习方式的个性化:从学习活动上这个角度上看,移动学习的活动往往是由学习者自己选择的,不受传统学习模式的约束。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要学习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一直是以主导者的身份出现。另外,学习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进度的快慢程度

 3.2微博汉语学习资源特点

“微”在《说文解字》中是:“微,隐行也。”但如果我们把微信(WeChat)理解为“微型、简短的书信”,那就错了,它颠覆了文字的概念,不仅支持快速发送文字,还可以以语音、图片和视频等媒体形式发送信息,目前微信平台支持的视频格式为:rm、wmw、mpg、rmvb、mp4、mpeg、avi;语音支持的格式:wma、amr、wavmp3;图片支持的格式:jpeg、png、jpg、bmp、gif。2012年8月20日腾讯公司在微信中增加了微信公众平台模块,相对于微信基于点对点的关系,微信公众平台是基于一对多的关系。截至2013年11月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成为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而据2013年艾媒咨询数据调查显示,经常查阅微信号的用户比例大于24.1%。可以说国内开始掀起一股微信热,下面将着重分析微信公众平台模块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3.3微信的特点

微信作为互联网新型的媒介形态,有其特点鲜明。我们要利用微信来促进我们的学习活动,首先需要了解微信的特征。以下将在对微信进行媒介生态分层分析的基础上,据此来阐述微信有何特点。为了全面了解微信的特点,以下将以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的媒介生态分层模型为工具来分析微信特点。

图7微信公众平台的媒介生态分层分析

30f0f886de38404b307a639e42eda643  由上图7我们可以看出:①微信这种媒介具备关注、实时交流、分享等基本功能;②以语音、图片、文字、视频等各种媒体形式来编辑微信的信息内容;③微信公众账号通过电脑以及公众手机助手号来更新和发送信息,用户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设备接收;④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它是微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微信平台教学的特点主要是:

(1)微信平台不同于其他新媒体平台的教学,在平台的开发中,只需借助微信平台,就可W很简单的展开针对性的学习。例如在一些学习汉语的APP中,您需要多个平台的支持,也就是说如果您要开发一项辅助汉语学习的软件,您要在苹果、安卓、微软等多个平台开发软件。而微信本身就支持这些平台的使用,只要有了微信软件,可W在微信平台上发布各种的学习资料,而不受手机平台的限制。

(2)微信平台的低成本性:微信平台的功能很多,它是一个免费的通讯社交软件。现如今新媒体下的网络课堂教学,虽然有较多课程是免费使用,但是真正的优质课程还需要付费才可使用。而微信平台下的功能全部免费,开发^可W对图片、文字、视撕音频、链接进行资料整合,针对学习对象的不同展示学习者有效地学习资料。

(3)微信平台的互动性:微信平台中,学生与同学老师之间可随时随地的进行互动交流,老师对学生的一对多、一对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都可对汉语学习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4)微信平台的跨时空性:同学与老师之间不管在何时何地都可进行互动交流:学习,从来不会受到空间或者环境因素的限制,不在学校也同样能接收到学习资料,不像课堂学习环境与空间都受到制约。

(5)微信平台的时效性:微信平台的便捷实用能够使学生老师很快的进行交流及反馈,同学与老师不需面对面就可完成信息传递,对于汉语的听说练习是很有效的。老师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好的引导学生。

(6)微化平台的共享性:在微信平台上,学习资源丰富,学生可W把受用的学习资源分享给同学,老师把学生的优质作业展示给学生,学生互相的学习观摩、鼓励和帮助能够促进汉语学习的趣味性。

(7)微信平台的个性化:微信平台是一个个性化的通讯社交平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有些汉语学习者可能不善于表达和交际,在汉语课堂练习上可能会有害羞、紧张的表现,但是他们在微信平台中可自由轻松的选择时间进行学习练习。

(8)微信平台的生活化:微信平台的使用己经成为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通讯软件,微信平台可W给我们创造一个更贴近生活的语言环境,它就像一个生活化的空间,随时随地进行汉语的交流交际,使得汉语学习难度降低,学习兴趣增加。

(9)微信平台的自由化;学生只需要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并不会因为传堂学习结束后,还给学习者増加学习负担。对于网络课堂教学来说,网络课堂教学的课程学习时间较长,占用学生休息时间较多,缺乏交流互动,不利于汉语口语的交际,缺乏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微信平台的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自由的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时间互动学习,就像生活中的通讯一样,潜移默化的进行狭语能力的巩固与强化。

(10)微信平台的多样化:微信平台支持多种信息形式的呈现,如公众号中的图文消息、视频消息、音频消息,微信群聊中的语言消息,都会对学习者感官上带来冲击,加深学习的印象,増强记忆的效果。形式上的多样化对于传统的学习来说更容易让学习者接受。

  3.4微博汉语学习资源特点

在微博中,主要是背对脸的交流方式。所谓背对脸的交流即为微博用户可以自主选择关注的对象,不需要对方的确认。关注了对方之后,如果被关注者更新了消息,那么关注者可以实时地更新微博获取消息。用户也可以同时收听多人的微博,这样无形中便构成了一种点对点的交流网络,相较于其他平台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旧。微博在教育领域内的应用特点主要表现在:

(1)利用微博提高学习效率。

微博的关注功能使得学习者们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流,且从技术层面上来说,难度并不高。这种交流带来的新鲜感与便利感可以使学习者保持着一种对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对正式学习进行补充。在这种开发的网络环境里,学习者往往会发现自己在网络中的另一个角色,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X德州大学的教授莫妮卡·兰金在微博的环境下讲授《X历史》一课时,积极鼓励学生使用微博进行互动、协作、讨论旧。学习者通过微博来发布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节奏也很快。

(2)利用微博对正式学习进行辅助。

微博用户之间的联系网络十分庞大,交流功能也很强大,同时不断更新的技术也给微博带来了更多的应用模式,这一切都为学习者进行移动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学习者可以在一些公共场所、或者学校发布自己的状态,同步或异步地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在交流中学习问题可以很快地被用户自己或其他学习者无意识或有意识的发现,通过讨论得到解决。在微博中,教师、学者、其他学习者等角色都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其学习效率不言自明。

(3)提供有效知识与管理。

微博可以发送文本,图片或者视频等消息,在无线网络的条件下,学习者可以通过微博传递自己的思想与状态,也可以浏览其他人的状态,并主动地挑选自己感兴趣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给学习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通过微博学习平台的信息管理功能,学习者可以有选择地关注其他用户的微博,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更新,通过这种管理模式,自主学习很快建立起来。

(4)进行协作学习。

微博平台的高互动性支持了协作学习的开展。学习者可以在微博平台中组成互助学习小组,利用业余时间在线上进行讨论,通过互相关注了解彼此的学习动态,探讨新的话题。X马里兰州一位叫梅奥的英语教师,他把微博当做学生协作学习的平台,创建一个叫做ManyVoices的微博账户,不仅是他自己的学生,还邀请全世界的同龄学习加入写作。在六个星期之内共有来自于上百个国家的学习者的参与完成了这个宏伟的任务。

(5)人性化的交流工具。

微博可以缩短学习者与领域内专家的距离。在微博这个平台中,任何人都可以注册账户。而微博这种背对脸的交流方式使得很多人可以关注专家学者的微博,了解其动态,并与其进行交流。这种沟通方式,使得以往不可能的会面在网络上以另一种形式实现,缩短了大众与专家学者的距离。对于这种交流方式,微博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3.5手机APP汉语学习资源特点

  (一)能够激发汉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听讲,处于被动的状态。智能手机APP的产生和发展,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改变了教学课堂的主要模式,教师通过智能化的平台对书本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热情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智能手机APP的教学形式与汉语学习的学生身心发展相符合,与以往的课堂教学氛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汉语学习的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乐趣,从而能够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智能手机APP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下在家长的引导下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同时针对书本中的其他内容能够进行课下的补充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知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二)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汉语资源

教育教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智能手机APP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使得汉语学习的学生能够自由安排学习的时间,不再受到课堂教学的束缚,利用空闲的时间能够通过智能手机APP针对自身的学习落后部分进行巩固学习,一方面能够带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另一方面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能够自主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3.6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学习资源特点

虚拟现实技术的三个特征统称为3I特性:构想性(Imagination)、交互性(Interactivity)和沉浸性(Immersion)。在传统的计算机人机交互中(如通过键盘、鼠标、图形用户界面以及Windows等交互),人与计算机是相对独立的,通过界面进行信息交互。但是在虚拟世界中,用户通过化身参与计算机构建的环境,人——机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些特性使得汉语环境的构建以及有意义的语境的建构成为可能。

构想性可为目的语环境的构建提供保障。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可再现真实存在的语言学习环境,也可以改造和创造空间,将现实中各种元素按需组合,创造符合要求的环境。例如,对于很多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尤其是海外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来说,不具备带领学生参观中国园林的条件,如果想为汉语学习者创设中国园林的体验环境,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多会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对各个园林进行视觉、听觉的感受。虽然清楚图片和视频资源在情境体验方面的效果不甚理想,无法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但囿于现实条件,也只能退而求其次。虚拟现实技术的介入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现实因素造成的教学遗憾,3D虚拟世界可以对所需要的中国文化元素进行仿真模拟,不仅可以将中国园林搬进虚拟课堂,还可以将中国园林与其它元素放置在同一空问中,根据教学需要而改变。因此,虚拟现实技术为教学活动带来了“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审美体验。不妨把虚拟世界看作是想象和现实的结合,既能反映现实生活场景,又可以将非现实的成分按照天马行空的想法自由组合。这样学生和教师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就会对目的语环境,对交互内容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交互性能够为目的语输入拓宽渠道。首先,在虚拟现实中,交互手段更加多样。利用互联网优势和多用户在线角色扮演的特点,将成千上万的用户联系在一起,通过同步或异步交互,实现基于文本、音频或视频的互动,实现一对一以及一对多的互动。其次,交互层次更加丰富,包括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以及师生与其他非教学空间中的用户的交互。再次,人机交互更加自然。师生置身其中,可走、可坐、可飞行、可交谈、还可以通过各种肢体语言传递信息。在虚拟现实中,交互的实时性表现也更良好,师生及用户在交流时可以声情并茂,并辅之以肢体语言,使得意义表达更清晰,更及时。丰富和多层次的交互可以为汉语学习者提供更丰富的目的语输入,交互的及时性有利于有意义的理解性输入的形成。多种形式的频繁交互也在客观上要求学习者彼此加强协作,促进协作环境的创建。

沉浸性有助于情境教学的开展。沉浸分为精神沉浸和身体沉浸,指的是在一个环境中的感觉,可以是一种纯粹的精神状态,也可以通过物理的方式完成。虚拟现实中构想性和交互性都在客观上催生和加强了沉浸性。学习者以形象化身的形式进入虚拟环境,在视觉、听觉及触觉等多重感官刺激之下,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而强烈的临场感以及逼真的情境模拟对于语言学习来说无疑是难能可贵的环境资源。

 3.7网络直播汉语学习资源特点

网络教学作为新生事物,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客户端可以播放(点播或者直播)课程进行学习。该移动学习平台由以下部分组成:教师端,制作端,数据中心以及学习中心。

(1)教师端:流数据的起始端,主要负责数据的采集与编码,将编码后的数据通过socket通信,发送给服务器,以及在本地生成完整文件,以备后续编辑使用。

(2)制作端:通过对服务器保存的视频文件进行编辑保存,以便下载点播使用。

(3)数据中心:主要是后台数据库以及文件的存储。主要包括Webservice(负责直播信息的获取、用户登录、点播课程获取等)、Mux Server(负责教师端的通信与文件的存储)、文件服务器(利用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送协议)Streaming传输协议,提供客户端文件的下载、点播、直播)。

(4)学习中心:主要是户端。用户通过客户端可以连接服务器,下载课件、收看直播点播、记录笔记、提问、反馈等学习行为。

综上所述,随着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等社交媒体的逐渐兴起,教育者开始尝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社交媒体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深入了解社交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的现状及其对当前的教学产生的影响,对于我们深入探索社交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的规律,积极发挥社交媒体的教育功能,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节:基于社交媒体的汉语学习资源应用途径

  4.1.多媒体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微信的语音功能纠正学生发音错误。

教师通过使用微信长时间与学习者进巧语音交流,可W找出学习者的语音难点,而这些难点实际上就是语音教学的重点。一般奉说,两种语音体系中的近似音,或汉语有而外国留学生母语没有的音都是难点[1]。但相比起来,近似音更难W学习掌握。因为类似的语音项目,学习者更容易用母语中的某个近似音化替。而在汉语交际中近似音可能不会造成误解,形成交际障碍,因此毋语为汉语的人一般也不会去纠正。这样就会让这些错误的语音成为一种固化的难W改正的问题。所W越相似的音越不容易察觉,在语音教学就应当尤为注意。通常化语语音的难点集中于汉语的声调和变调、送气音与不送气音、清辅音和凡组难发的焉。巧用画家的学生会出现各种不尽相同的问题啡例如说英语国率的学生往往在声母发音上常常出现问题,但说闪含语系的阿拉伯留学生的问题却出现在韵母上。各个国家有其共性的问题,当然也存在一些特例,对难点有一个预判,然后使用微信的语音功能将正确的发音方式发送回去,让其反复听、练,最终在让学习者将该语音发回来,对其发音难点进行记录,找出共性问题。例如"肚子"和"兔子"的发音偏误我们就可W使用语音文字转换功能来进行纠正,首先将语音转换成为文字,直观的宵诉学生你的发音有错误,然后再将正确的发音转发给他,进行正确的演示。又比如在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教学中我们可使用"喷麦"的教学方法(对手机的麦克进行吹起),这样学习者在接收到语音的时候可W明思地听到吹气声,而不送气的音节就没有风声,这样的直观感受可W给外国留学生留下强烈的印象,学习者就可根据规律进行课后练习。

 (二)利用微信视图功能提高学生巧语理解和模仿能力

语音学习需要大量模仿,形成新的语言习惯。但盲目的模仿不仅会影响学习效率,而且可能因对一些音的细微之处无法察觉,而形成错误的发音习惯。因此,模仿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准确,更有效地掌握汉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理解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将系统的语音理论知识完整地讲解给学生,而是能针对学生发音的问题和困难,从发音部位、发音方法方面给予一定理论指导[2]。而且这种理论性的讲解应尽量深入浅

出,避免使用专业的语言学术语。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标准的普通话发音,能给出准确示范,而且要掌握尽可能多的语音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做到准确地找出学生发音的问题,并深入浅出地予指导口。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可W提高学习效率,但学习语音仍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模仿、重复、再模仿、再重复,反反复复的机械性训练在语音学习中是不可缺少的[4]。因此,为了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减少枯燥疲劳的感觉,在教学中应不断变换各种机械性训练方式。比如:在微信群让大家进行发音比赛,然后大家听听别人的发音有什么优点或者有什么缺点,自己对这个发音的领悟是什么,让大家一起讨论如何发好这个音,让发音好的同学介绍经验并且示范,会有亲切感;或者使用"我来写你来听"的听写方式等。这些有创造性的发音练习不会使学生感到厌倦,也不会使发音练习变得枯燥,在一定意义上加强了听力的练习。

  第二节多媒体在语言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2.1、微博在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国际汉语教学模式更多的忽视了汉语口语学习的重要性,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了阅读和翻译上,同时忽略了汉语说话交流的能力训练,导致产生了诸多畸形发展的汉语学习者,相比国际汉语口语的学习来讲,传统的课题教授任然是主要的方式,而课余时间巩固和练习单纯依靠作业训练总是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事实上,语言的学习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交流和应用,因此在课余时间采用微信交流,让汉语学习者在学习之余将口语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汉语口语的训练主要分为"叙述性话语"、"功能性话语"、"承接性话语"的集中板块化的训练,是适应汉语学习的实践方法。在传统的课堂学习中,不同的学习者因为兴趣不同、基础水平不同、地理因素的差异,使得学习者在口语表达中的能力也相对应的不同学习之余,利用微信交流既可以避免学习者在课堂上的心理压力,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接受知识,因此,才能更好提高学习者的汉语口语能力。

 2.2微信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听力课和口语课一样是对外汉语课的重要课型,所谓听说领先就是指把运两门课放在外语学习的首位。听为能力的培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没有什么捷径可走,那么就要求教师有足够的耐也,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听力能为的培养形式有很多种,归纳起来主要有回听、视听和默听W。回听就是把已经听过的材料反复地听,如上述发音训练时使用的方法。视听是指借助图像和文本进行的听力训练。微信恰好可W满足视听这一方式,在微信中将视频发送到学生的对话框中,让学生们边听边看,观看过后将问题抛给学生,例如:视频中主要讲了什么事情?某某人说了什么?然后提一些扩展性的问题,让学生们回答。比如:"你是怎么认为的?""对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这样不仅将听力和曰语相结合,也间接地训练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如阅读、写作、猜词等等。最后的方式是默听,默听简单来说就像听写一样,不借助任何的文字和视频材料,而是W纯粹的语音材輯来训练学生的听力,这是汉语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送对高级阶段的外国留学生而言,训练效果是明显的,但是对初级或中级阶段的外国留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只能通过默听这一方式来掌握生词、句子,达到讲练结合、听为与写作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目标。

  2.3、汉语学习APP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汉语学习软件,根据使用对象可分为两种,一种为针对母语为汉语学习,另一种为汉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软件。前者以幼教和中小学汉语学习类软件为主,而汉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软件数量远不及前者。本文以关键词“汉语”、“中文”等对国内软件市场上的汉语学习APP进行检索,从中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汉语学习软件,结合语言要素分为口语练习类学习软件、汉语考试类学习软件、汉字学习类学习软件、词典类学习软件和综合类学习软件进行分析。下表8为本文搜集到的具有代表性的汉语学习软件:

12a8d5bd5397c91a72126d2133587df4  从表8可以看出,目前汉语学习APP已经涵盖了口语练习类、汉语考试类、汉字学习类、词典类和综合类等方面。汉语学习APP的研发课程设置、用户界面也日趋专业化、细分垂直度越来越高。

 2.4、虚拟现实技术在对外汉语学习资源中的运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2016年是许多新技术的风口年,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时下最具热度的领域,资本市场的竞相追逐的同时虚拟现实技术与各个相关领域的结合,比如VR教育、VR影视、VR体育等也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从教育功能来看,上述岛屿的实际用途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即面向大众的教育,面向在校学生的教学,面向专家学者的研究交流平台,虚拟环境中的教学研究以及教育服务支持。其中,面向大众的通识教育以及针对在校学生开发的课程是“第二人生”教育应用的主要方面,前者在教育应用中的比重高达52%,后者也占到教育应用的21%。虚拟环境中的教学研究为13%,所占份额较少。

从教育开展形式来看,观摩(参观、展览)、讲座、培训、虚拟实践和课程学习等形式均有涉及。虚拟实践是虚拟环境的创新之处,例如在Second Health Hospital(第二康复室)中,医生可以进行医疗实践演练,在虚拟环境中模拟手术过程而不必担心因操作不当带来的医疗事故;在Odd professor’S Science Center(怪教授的科技中心)中,用户可以观摩物理实验的复杂变化过程:在Medical Examiner’s Omce(验尸官工作室)中,用户可以观摩和体验现实生活中不敢触及或者没有机会触及的尸体解剖话题和场景。所以,虚拟环境中的实践弥补了现实实践中的诸多不足与遗憾,为教学实践注入了新鲜血液,提供了新的选择。

从开放程度来看(参照附录),教育环境呈全开放式状态,部分教育资源呈半开放状态。对于用户来说,几乎所有岛屿都无准入门槛,他们可以进入任何一个岛屿并在其中参观体验。但是,少数岛屿的目标人群较为固定(如针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岛屿),因此岛内资源呈半敞开式,部分资源只有开发者和被授权的用户有权启用,普通用户无法访问。

 第四章学习者对基于社交媒体的汉语学习资源使用情况调查

  第一节调查对象与步骤

  一、调查对象

前几章对论题进行了一系列讨论研究后,在此基础上对学习者基于社交媒体的汉语学习资源使用情况做了近一步相关的调查。基于社交媒体学习汉语的在校本科大学生是本次调查的主体人员,共有200名调查对象。其中60%来自亚洲,30%来自非洲,欧美对象仅占10%。本次调查对学习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限定,使调查结果更具代表性和普遍性,从而提高了调查问卷结论的可信度。

1.对学习者基于社交媒体汉语学习时间的长短进行限定。这可使最后参与本次调查的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分布相对趋于均匀。

81e9791161d5bcc82c90dc322aed0c26

2.对学习者利用社交媒体资源学习汉语的时间进行限定。要求学习者每周至少达到2小时,以确保调查对象都有使用社交媒体资源学习汉语的经历。

d905ea3209063497195ff1aad93c4b76

 二、调查步骤

  1.问卷的设计

根据学习者实际情况,查阅并参考相关文献和研究,结合上文所分析的社交媒体对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资源的调查研究的结果综合分析设计而成本次调查问卷。本次问卷采用英汉双语书写,以方便调查对象回答调查问卷的问题。问卷共11题,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社交媒体汉语学习资源的使用情况、对于社交媒体汉语学习资源的态度、对于社交媒体汉语学习的态度。本次研究目的是为考察汉语学习者基于社交媒体汉语学习资源的想法,为了避免接受调查者对某些社交媒体资源不熟悉而无法顺利完成问卷的情况发生,增强问卷的有效度,本次调查采用了网上电子问卷的方式,问卷中为相关资源建立了内部链接。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次问卷先对10位调查对象进行了试用,以检验问卷的内容设计是否合理、系统运行是否顺利,根据调查结果和接受调查者的反馈进行了相应修改后正式发放。调查对象要求在一周内完成调查问卷。最后共收到2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89份。

 第二节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

本次研究中数据采用SPSS的信效度检验和分层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处理。信效度检验用来检验问卷结果的可靠度,通过分层回归分析法来检验构建模型的变异量差异。

 一、社交媒体汉语学习资源的使用情况

700865684eea9b35533a719dd2e9f512

f5f0dbb7c48feb85c064dfae196b0816

综合类浏览综合型汉语学习网站2%14

如上面表格可以看出,学习课程类、辅助应用类、工具类、互动类、综合门户类这5类对基于社交媒体汉语学习资源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起着巨大作用。为了调查学习者对这些常用资源的使用情况,从上述每类中选出了18个较有代表性的社交媒体资源,结果表明(见表3.1),工具类和辅助应用资料类在学习者中使用范围最广(在线辞典和翻译工具,60%;在线汉语练习与测试,50%,52%),这可能是因为调查者为在校大学生,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料和测试。在课程类中,多媒体课程的使用率远远高于一对一实时课程和直播课堂,说明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更喜欢直观的多媒体课程。最受学习者欢迎的互动类资源是电子邮件、维基和实时通讯工具,而目前热度很大的论坛和聊天室,却对他们没有很大吸引力。这可能是因为这两种方式,对汉语应用程度较高,造成汉语学习者应用存在部分困难。

 (一)、对于网络汉语学习资源的态度

1.对于部分社交媒体的态度。目前学习者中使用最多的仍是多媒体课程,但是约为69%的调查者对网播课程表示出更大兴趣。博客和维基作为社交媒体中的新兴之秀,不仅便于学习者交流,更能大力提高汉语写作水平。在博客和维基上,学习者可以将自己的想法随意编辑成文字,对语言的约束性及真实性要求低,是的很多人对其内容可信度产生怀疑。但是本次调查的结果却是可喜的,100%的受试者表示相信内容真实性。作为社交媒体中使用最久、范围最广的两种工具——在线辞典和注释翻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互联网的大量使用,也增加了如修正更改词条等开放性的新功能,这使其翻译更加准确,人机界面更加友好,72.9%的受访者表示这些功能对其帮助很大。近些年在此类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闪卡,更是满足了学习者的需求,颇受欢迎,满意率高达到85.4%。

 2.资源内容主题上的需求

68dd85ea6fb1145dce3c61426b520d20

如上表所示,在关于社交媒体主题需求的调查中,需求率最高的为单项技能与HSK方面的资源,所占百分比超过50%,其中对于词汇的需求量最大,高达71.15%,与此相对的应用型需求却低于50%,其中最受欢迎的商务汉语占44.23%,紧随其后的是旅游汉语(26.92%),而奥运汉语则需求量最低,仅为9.62%。由此可以看出,对应用型汉语的需求与市场需求紧密相关。

 3.资源内容呈现方式的喜爱程度

42f9be89e6079c1af106b7dd6d47753b

从表3.3中关于呈现形式喜爱程度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调查者对呈现形式的喜好基本相同,听觉的呈现方式与视觉比较,学习者更享受听觉形式呈现的学习过程,听觉的呈现方式更加方便易行,更被大家接受。但是,授课音频的喜爱度却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只有25.7%学习者的喜爱,这可能是因为老师的授课内容在仅靠听觉的条件下,理解与接受是一定难度的。在视觉方面,动态与静态的呈现方式平分秋色,有45%-54.9%的学生喜欢录像,动画等动态呈现方式,在静态方式中,PPT形式是最不受欢迎的格式,PPT呈现形式一般概括性综合性较强,趣味性差,因此只有1.96%的受试者愿意使用。

 4.对于资源支持功能的喜爱程度

在社交媒体提供的众多资源支持功能中,网上注册登录成为最受欢迎的功能,注册后可享受一些基本服务,支持率达到62.94%。此外,本次调查的主体为在校学生,可以说基本是无收入人员,但是仍有43.33%的学生表示他们支持付费使用社交媒体,但前提是收费合理。而关于学生对于个性化功能的支持喜爱程度调查结果却出人意料,与开发者的期望值相差甚远。这说明开发者并没有准确的定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如在帮助功能上,学习者更乐意使用技术上帮助,而不是单纯的学习上帮助,两者的比例分别为41.18%,5.88%,而24小时在线辅导教师却欢迎度达到了43.33%,而对于链接功能需求并不高,只有7.84%的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链接表示出了兴趣。在个性设置中,37.45%的学生喜欢基本的调控功能,如改变学习环境的字体大小,学习步调,学习亮度等,而对于链接功能同时27.65%的被试者喜欢记录自己学习近况,因此选择追踪学习进展的功能。(二)、对于利用社交媒体资源学习汉语的态度

我们通过对被试者在网上学习汉语的时间来推测出其对利用社交媒体资源学习的态度。33.33%的学生学习时间在3个小时,39.22%学生学习时间在4-6小时,而17.7%的学生在网上的学习时间高达7小时,通过这些调查可以发现被试者对网上学习汉语兴趣极大,只有9.8%的学生选择了网上学习习汉语时间低于1小时,不太愿意在网上学习汉语。影响学习者网上学习汉语态度的主要是网上学汉语的效果和趣味方面,不同人对于学习的效果和有趣度感受不同。55.2%的学生认为在网上学习趣味性极高,但是学习效果却不容乐观;22.2%却刚好相反,认为有效但没有趣。认为网上学习汉语既有趣又有效的学习者仅为10.1%的被试者,更有12.4%选择了无趣又无效,但总体来说,网上学习的趣味性极高。在32%认可了网上学汉语效果的学生中,多数人认为在阅读(72.55%)方面帮助最大,其次是汉字(66.67%)和听力(54,9%)。在翻译和口语方面仅有33.33%的同学认为有帮助。

 第三节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于社交媒体汉语学习资源的作用认识还相对比较片面

学习者对资源的利用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资料类的利用上,而对于课程类,工具类的利用却非常少,甚至是知之甚少。这可以看出调查者对社交媒体的汉语学习资源极为片面,没有全面的认识和利用。比如学习者使用互动类资源的为30%,但是具有更好功能的实时交互的课程和直播课堂,如网易课堂等,选择率却只有18%。这一特点在学习者对于资源主题的需求上也充分体现,学习者最关心的是词汇,半数以上的同学都对此有需求,而全方位,系统的学习却不被大家所重视,如汉语入门等的综合技能资源,需求率却只有25%。

 二、学习者支持社交媒体资源的使用

该研究发现,学习者对于社交媒体汉语学习方法非常推崇,展现出了相当大的热情,结果分析表明,充分的利用最前沿的技术,并应用于网课,网络词典,微博等社交媒体,使学习者在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不同社交平台的优势,扬长避短。软件开发人员应最大程度结合汉语的特色,使得社交平台使用更加贴近汉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技术的发展必将为汉语言学习方式产生飞跃。

 三、社交媒体式汉语学习应趋于人性化

学习者更加倾向于便捷简单的学习方式,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应将社交媒体的操作方式化繁为简。实践表明,用户体验差,智能程度低下的社交软件一定会被社会所淘汰,而简单易用的软件深受人们喜爱。众所周知,完整度越高、智能化程度越高的功能意味着学习者将付出更大的金钱代价,并且开发人员对学习者能否承受与之对应的经济压力持怀疑态度。有相关调查表明,只要学习者能够得到满意的学习效果,他们愿意承受由此带来的金钱附加条件,收费并不会是学习者的社交媒体资源式的学习意愿有不良影响,与之相反,他们甚至渴望通过收费以提高他们享受的服务层次,他们相信有偿使用社交媒体学习可以使他们获得更为良好的学习质量。因此,收费不会成为推行社交媒体的阻碍。

 四、推行社交媒体方式的汉语学习任重道远

就目前的调查情况而言,社交媒体学习英语的前景很不乐观,相当人数的学习者仅仅是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汉语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并没有意识到社交媒体方式的学习所具有的优势,只有少数学习者认为社交媒体汉语学习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同时,这部分人还认为在现有的学习资源中,以社交媒体的学习效果更为明显,这是令人较为满意的结果。

通过以上对社交媒体资源学习的状况进行研究,再结合学习者的学习意见反馈,得出结论为:社交媒体目前的发展状况较为良好,展示出了十分好的应用性,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表面上社交媒体的学习方式差强人意,实际上还存在相当的不足之处,需要被及时的发现并被改正。社交媒体汉语学习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正式本文着重讨论分析的主题。从第二、三章得出的结论来看,本章的分析着眼于资源内容、个性化特征、交互与支持手段、界面设计与技术。

  一、资源内容

  1.开放性程度不理想

网络的开放性不言而喻,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学习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习惯进行个性化定制,学习者不用依赖于外界条件,使学习效果大为提高。一方面,学习者可以在线发表意见,与大家实时交流学习心得;另一方面,把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定制,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就现状而言,开放式的社交媒体学习已经崭露头角,但是还存在相当多的不足之处。从第三章的案例可以得知,相当多的学习者认为社交媒体学习是十分可取的,对其持积极态度。但是,现有的开放程度还不能达到社交媒体学习的目的。面对这一困境,开发人员应该突破学科限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发出贴合社交媒体学习的网络程序;此外,积极整合相关网络数据,建立基于网络媒体教育的数据库。但与此同时,也面临安全性问题,开放就意味着安全将遭受威胁,因此,增加开放性的同时要加强网络安全性建设,需要强大的网络技术支持。

综上文所述,资源内容的主题领域包括:综合、应用以及专项等。以上主题涉及了汉语言学习的方方面面,但是,上述主体的分布律与学习者的需要量表现为负相关关系。网络汉语学习资源的调查研究作为学习者最为需要的主题,专项类的占有率高达28.8%,最低项的占有率低至2.7%;但是,综合类为需求量的两倍,在所占比例上大幅超出其余两类,占到50%以上;在应用类中,通过对HSK的分析得出,目前没有明显提高。应用了类占有率排在综合类及专项类之后,但是,他的需求量却高居榜首。因此,在数据库的建立中,有必要及时添加HSK及专项类数据,使学习者能够收获全面的知识。

 3.呈现方式的质量有待提高。

当前社交媒体的内容种类繁多,也十分具有创新性,从实用角度来讲,基本能够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但是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许多社交媒体的功能重复,学习者也没能得到充分的指导。虽然社交媒体被大量使用,但是使用效率低下,社交媒体应当花费足够的精力在学习上,开发出更好的学习平台,学习者也应该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学习功能,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相关调查显示,超过50%的网络媒体都无法很好的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比如,即使音频的使用率高达71.2%,可是,很多的音频在播放时音质和音色都很差,有的甚至页面已经失效。61.6%的声音文件在点击后无法正常播放,必须下载或者安装特定播放器才能播放。图片方面,经常见到与主题内容关联度很低的图片,有些图片甚至与主题毫无关系。但是,采用多媒体帮助学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听觉方式,在语言学习时,尤其是初级阶段,语音与意义的有机结合必须通过靠机械记忆实现,通过不断地重复使大脑产生记忆最终实现内容复现。对长期借助于文本获取知识的人而言,通过音频教学的方法,可以学习到地道的语音,培养自己的语感,还能激发灵感和保持注意力,激发学习者对学习的兴趣。由此知,在数据库建立中,必须要保证数据库内容足够强大,增强内容质量,来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个性化支持层面较浅

虽然当前的社交媒体逐渐的看到了个性化学习资源的强烈需求,可这种认识仍旧停留在十分初级的阶段,当前的社交媒体设计依然存在较多不足。从目前的依赖于社交媒体的被动式学习到转化为依赖于个人的个性化学习仍任重道远。首先,单个学习者的信息处理处于依靠学习需求、背景水平表面现象的状态,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比如儿童期与少年以及青年等均需要不同的学习内容。需求、内容、时间区间、强度等因素均存在一定的随机性。

最后,在如何针对学习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上,存在欠缺,研究表明,在稀有的学习资源中,目前采用的方式只有两类。眼下,就怎样具体地在社交媒体中想最自己的学习进行个性定制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尽管如此,依旧存在一些学习者语言习得类型、习得风格等个性特征的研究报告,相关开发人员应该把这些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尽可能地观察层次较高、背景较复杂的学习者,最大可能的因材施教。

 三、交互和支持手段开发力度不够。

  1.交互手段

社交媒体学习中,交互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联系的纽带。对于语言学习则更为重要,远超其他学习的交互性,无论是同步还是异步。相关数据显示,用电子邮件和其他网上交流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虽然利用网络接触所学语言国家的网页,与此同时,学生把作品发表在社交媒体上都是十分有效的。但存在的问题是,根据文献显示,如果想让学生从与计算机媒体的交互得到好处,当前的社交媒体还不能满足要求。电子通信依旧占据核心位置,目前主要支持的对象就是实时交互类课程资源。另一方面,支持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更好地交流,对于学习模式的支持则表现为实时交互。针对维基、博客、论坛类型的手段而言,仅论坛对讨论学习和协作学习存在少量的支持功能。实际上,多数人认为博客和维基能够成为优秀的在线学习的载体,在调查案例中却没有表现出这一点。将来的开发主要应该在实时交互上发力,另一方面是对基于交互的学习模式大力支持。

 2.支持手段

研究显示,现行的社交媒体支持手段严重不足。尤其是下述三个方面:帮助功能方面,除课程类外,别的则采用了异步的方法,其中相当部分是以文本形式展示出的问题,尤其表现为技术帮助方面,目前急需开发人能够及时解决技术应用问题,而不是仅仅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辅助工具而言,超过50%的学习资源无法给予该研究牵扯的的任何网络汉语学习资源的调查研究,但是,此类学习工具却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当他们没有学习工具的资源中学习时,还要自己找寻工具,降低了学习效率。在链接上,与汉语学习知识点的结合程度不够,仅仅20.6%的链接是远远不够的。学习者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们的精力和时间不该花费在找寻工具上,应该花在知识的习得上。因此,在未来的社交媒体建设中,我们提供足够优秀的内容的同时,应该兼顾学习工具的开发,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事半功倍。

 四、技术上人性化设计的欠缺

在导航方面,利用导航系统能够使学习者高效率概览全局的资源环境,但是简洁有效的站点地图更为重要,因为学习者能够轻而易举的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使入门用户能够了解资源的整体面貌,但是导航的应用非常之少。在链接方面,仅仅11%的资源提供了相关链接说明,大部分并没有准确的标签来定义此链接,这也致使了链接的使用率比较低。在资源运行方面,对学习者的提示也不够完善,仅有23%具有提示成功操作,以及对下载文件大小与时间有相关标注。技术在使用上从来就不是阻碍社交媒体建设的因素,但是要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必须克服更多的技术壁垒。

 四、本章小结

利用社交媒体学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过各种媒体终端可以随时随地学习,高科技的交互手段实现了多媒体学习的多样化。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老师,开发人员应该增加多媒体的趣味性,使学习者有巨大的兴趣,在兴趣的指导下,学习的成果更为突出。但是,从前面的关于学习汉语态度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的多媒体中趣味性已经基本达到要求,超过50%的学习者认为网络学习汉语非常有趣,但是只有趣味,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应该设计出更好的应用程序,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多方面改进,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因材施教,极大地推进学习效果,这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挑战,也是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第五章基于社交媒体的汉语学习资源不足与建议

社交媒体的利用有利有弊,在给学生学习带来方便的同时,但它在教学中的运用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应当引起重视。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影响了社交媒体的使用。为此,我们必须要分析利弊,积极应对处理,推动在教育教学中有效使用社交媒体。

 (一)对学生的独立自主、诚信和创造性形成挑战

学习者长期处于与别人合作的状态,阻碍了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极易产生依赖心理。科恩(Cohen)[31]和班比纳(Bambina)[32]的研究表明,社交媒体的使用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学生旷课时有发生。虽然社交网络在教学中的运用会促进团队的合作和发展,但使学产生依赖心理,学生过分依赖于团队合作,无法正常完成作业,影响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并会使部分学生抄袭别人的作业及成果,诚信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此,老师经常让学生在课上讨论讲解作业内容以来证实学生通过电子渠道提交的作业是否自己独立完成[33]。在这次的研究中,大多数人认为利用社交媒体,知识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偏差,降低交流的有效性,这也会使学习者的创造性下降。以往研究也证实了,老师通过社交媒体对学生进行工作分派时,与面对面相比,效率以及合作的成果明显降低。有学生表示,传统的讲座或研讨会比利用社交媒体更有利于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调查中的学生提议应大力发展更有成效的利用方式来促进他们在社交媒体中的学习研究[34]。

 (二)造成学生学习注意力分散,缺乏韧性和反思

研究发现,过分使用互联网将会影响大脑的正常运转,使用互联网要求对任务快速切换,对所接触到的信息能够快速扫描阅读,并且在搜索信息的过程中,会有无关信息进入大脑中,使得注意力下降。学生在使用多媒体学习的时候可能更多注重的是结果,而不是学习过程,这会使其推理思考能力下降。“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利用多媒体学习,会使举一反三的能力下降,不能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推理与反思。[35]长时间使用互联网让学生接触到交互性的、重复的和容易让人上瘾的刺激,会导致其大脑发生不良变化,而这些将会进一步关系到学生的冲动性、韧性。

(三)教学容易受到不当信息的干扰

在社交媒体广泛应用的今天,促进了许多不当信息的传播,影响着正常教育教学工作。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如2010年在X的一所大学,由于老师在社交媒体发布不良言论,付出了代价[36]。X高校也认识到对多媒体的利用要有一定的约束性,制定了多种准则,以“线下约定”的方式来管理、引导网络行为。[37]同样,社交媒体由于开放性高,使得大量的虚假信息传播,为了进一步约束人们的行为准则,保证网络信息的准确性,出台了《社交媒体使用守则》,通过实践表明,已有较好的效果,这也值得国内媒体的学习借鉴。[38]我们应当及时的反省和改正不良的虚假报道,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否则会对教学有不良影响,造成教学信息传播错误,甚者会损害学校形象,危害老师生命安全。

 (四)影响学生在真实环境下学习交流能力的发展

调查显示,大量使用电子媒介会降低交往能力的发展层次。与此同时,对社交媒体的过分依赖,也会相应减少学生现实生活和交往的时间,从而疏远现实群体,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使学生的正常人际交往存在问题,逐渐使得交往方式发生“异化”:一方面他们在网上与陌生人交流的时候,用一些诙谐的网络语言,能够有趣的讨论交流,另一方面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却不擅与人交流,甚至当面对面交流时,变得拘谨,无话可说。面对面的沟通才能最有效的进行问题的探讨,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正如卡登(Cardon)和奥科罗(Okoro)[39]所说,技术工具(电子媒体)不应该被用来代替人际沟通;而应该被作为面对面的讲座和讨论的补充。

社交媒体在中文教学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将社交媒体运用于中文教学处于试运行阶段,因此难免会出现各种困难。第一,将社交媒体运用于中文教学的课堂上,如果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不到位,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可能有些学生会以此为借口,上课时玩手机,这就会影响教学的效果。第二,随着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发展,汉语学习者的年龄、职业、学习方法等日益复杂化,有些年龄比较大的学习者或者特殊职业的人可能不喜欢运用社交媒体进行学习,他们可能更钟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最后,将社交媒体应用于中文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它可能会占用教师大量的课外时间,可能会对教师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将社交媒体应用到中文教学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何进一步发挥社交媒体在中文教学中的优势,这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对外汉语传播热火朝天,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移动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核心,与传统课堂老师引导学生的方式有很大差异,树立学习者核心地位,学习者通过裁判自身特点,个性化定制学习任务。这种渠道影响下的汉语学习者,老师只起到辅助作用,学习者依托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创造模拟真实的学习环境,以探索乐趣为主要的驱动力,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个人主观能动性。而且网络资源数目庞大,数不胜数,网络资料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各种创意性的成果更是层出不穷。因此,相比于传统课堂,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移动学习,简单易用,课程时间虽然短暂,学习效果是可以展望的。同时移动学习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情感升温。移动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相对自然的学习平台,没有课堂上的规章制度,没有教师的监管,所以学习者和汉语老师是易于相处,真实愉悦的语言环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互动程度显著提升,学习者与教学者的关系不断推进。虽然本文力求论述精准,但也存在许多欠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作者也会查阅更多的书籍文献资料,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可解决的办法。另外此次本论文的调查问卷填写的对象多是本校园内的来华留学生和汉语传播者,他们的汉语水平较高,填写样本的留学生多是高年级,且都通过了HSK考试。所以在接来下过程中,会对本论文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做出改正,扩大调查范围,选取多元化的调查对象。尤其是实践操作方面,可以通过创造有效的微博订阅号、微信公众号汉语学校平台,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实践运作,为本论文提供更加真实有效的数据。

分析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可以得出,国内已经在汉语教学中使用了新媒体。文献报道集中在两年以内,依旧处于萌芽阶段,但是新媒体为载体的汉语言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开始显现。目前国内关于微信的研究表现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微信辅助下的混合式学习案例和任务型教学设计等。微博的交互方式十分有效,且功能简单易用。受众面十分广泛,受众人群数量巨大,也可以与单个用户一对一交流,同时微博具有评论,转发,搜索等诸多功能,都有利于移动学习内容的传播。利用微博的评论功能形成短时交流,可以使学习者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转发功能有助于对知识的共享,搜索功能则在移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习者可以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交互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微博这一平台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使学习效果提升[25].汉语学习AP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三年,目前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汉语学习类APP案例,并注重使用者的反馈。笔者认为汉语学习APP在未来的发展中不可或缺,但目前软件的质量无法令人满意,专业性低,形式与内容的契合度令用户体验很差。目前海外汉语学界新媒体平台的相关研究表明新媒体平台是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推广汉语及其文化的有效工具。随着时代的进步,更多高新技术的涌现,必将有更多的专家学者瞩目新媒体平台,新媒体势必将引起一阵学习的热潮。

 参考文献

[1]朱羽君.中国应用电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吴文虎.传播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4]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6]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编.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

大纲[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7]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8]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9]董燕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10]刘晓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1]郑艳群主编.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2]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3]李晓琪主编.博雅汉语中级冲刺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4]张凯主编.汉语水平考试(HSK)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5]刘颂浩编.第二语言习得导论——对外汉语教学视角[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16]黄晓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17]陈枫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中华书局,2008.

[18]毕继万主编.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19]李柏令.新思域下的汉语课堂[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0]周健.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1]崔希亮主编.对外汉语听说课优秀教案集[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

[22]李铭起,王彦主编.中级汉语听力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

[23]苏英霞主编.汉字教学方法与技巧[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5.

[24]毛悦主编.国际汉语教学新教学法实验报告集[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5.

[25]Bransford J D,Brown A L,Cocking R R.How people learn:Brain,mind,experience,and school[M].Washington: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9.新媒体研究,2017(1).

[24]郭婧,刘程,黄杰.网络直播的传播分析与融合发展思考[J].新媒体研究,2017(1).

[25]Duncan D.Clickers in the classroom:How to enhance science teaching usingclassroom response systems[J].Tech trends,2005,(4).

[26]Ann C.Jones,Eileen Scanlon,Gill Clough.Mobile learning:Two case studiesof supporting inquiry learning in informal and semiformal settings[J].Computers&Education.2013.

[27]仇鑫奕.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06(01).

[28]周晓军,马君,肖静.基于VRM的儿童对外汉语远程教学[J].系统仿真学报.2006(01).

[29]贺平,武法提.论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J].现代教育技术,2006(06).

[30]余胜泉.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7(06).

[31]谢天蔚.在虚拟世界进行汉语教学的工具[J].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2010(12).

基于社交媒体的汉语学习资源及其应用研究

基于社交媒体的汉语学习资源及其应用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8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3324.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12月8日
Next 2023年12月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