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次设计通过收集分析济宁市某国控考核点位周边概况、历史监测数据、地质与水文地质等基础资料,并结合现场踏勘与人员访谈,确定该点位调查范围。在此基础上,依据调查目标和任务,遵循有关原则和要求,对调查区进行地下水调查设计。主要运用水文地质测绘、监测布点及采样测试等技术方法,用以探测调查范围内地下水类型、水质状况、水位动态等水文地质状况;查明调查区内污染源的种类、分布及对地下水潜在污染。以期为该国控点地下水质量评价报告编制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济宁市某国控点;地下水调查设计;地下水监测
1.绪论
1.1选题依据
根据《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2021年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鲁环字〔2021〕73号)和《关于印发山东省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鲁环函〔2020〕185号)等有关要求,按照国家和省级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精神,对鲁西南地区国控地下水监测点的地下水环境状况开展调查工作,进一步掌握主要国控监测点位周边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做好地下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进而提升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防治与监管能力。
确定设计题目为济宁市某国控点地下水调查设计,国控地下水考核点位于济宁市任城区的最南部、京杭大运河的西侧,通过其地下水监测和特征分析,对于监控济宁市的地下水特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济宁市地处鲁西南腹地,跨黄、淮两大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达46亿m3,其中地下水17.7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558 m3。济宁市属于水资源短缺地区,也是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地区。根据研究数据,济宁市水资源短缺现象普遍,地下水水资源分布存在不均匀问题,地下水开发面临局部超采、水体污染等挑战,给供水带来了困难。济宁市不仅属于水资源短缺地区,还是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地方。济宁市广泛存在引水灌溉过程中不注重水质的现象,容易造成土质恶化,进一步作用于地下水资源,直接影响群众健康。地下水是水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掌握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布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地下水资源。因此进行对济宁市某国控点地下水监测点的布设和样品的测试分析工作,开展地下水污染范围、程度的调查评价,以此来完善国控考核点周边地下水环境监测网,为地下水环境质量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于2021年颁布了《地下水管理条例》。此条例根据我国地下水严重超采、地下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对地下水管理、防治地下水超采和污染进行了规范。同时作为我国第一部地下水管理专门行政法规,其规定了地下水调查评价、地下水保护利用和污染防治规划、地下水储备等各方面制度,对我国地下水调查研究具有里程碑式意义[1]。我国大量地下水方向的研究都根据条例内容,对地下水进行地监测,污染调查等开展工作。地下水监测管理部门对辖区内地下水水位、水质等数据进行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动态变化情况,对地下水进行长期的保护,是地下水管理和开发利用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技术支撑[2]。田志仁等通过欧盟在地下水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管理目标确定、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与监测点位布设、地下水监测技术体系建设和评价方法确立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并针对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明确地下水环境管理和监测目标[3]。杨驰等通过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开展的地下水监测和省级地下水监测,获得了丰富的水位、水温、水质监测数据,对监测数据分析研究,总结了陕西省主要盆地区地下水位、水温、典型离子动态特征[4]。谢琳琳等介绍了济宁市任城区地下水超采区现状及治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任城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整治所采用的方法和措施进行了研究探讨[5]。徐银凤等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对济宁市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采用舒卡列夫分类法分析了济宁市的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分布情况,为济宁市地下水合理利用和地下水保护提供了依据[6]。地下水监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随着气候变化和水资源条件的不断变化,在基本掌握地下水的赋存与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建设地下水长期监控网,增强自动监控功能,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对于地下水资源科学保存与合理运用,对于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使用保障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增长是十分必要的。
1.3目的与任务
按照国家和省级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精神,对国控地下水监测点的地下水环境状况开展调查工作,进一步掌握主要国控监测点位周边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做好地下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进而提升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防治与监管能力。
济宁市国控考核点地下水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一)收集分析济宁市已有国控考核点位周边基本情况、历史监测数据资料、地质与水文地质等资料,通过现场勘察、野外调查、人员访谈等方式方法,确定考核点的调查范围,摸清调查范围内的地下水类型、水质状况、水位动态等水文地质状况、查明调查区内污染源的种类、分布及对地下水潜在污染
(二)进行地下水监测点的布设和样品的测试分析工作,开展地下水污染范围、程度的调查评价,评价地下水质量状况和污染状况,完善国控考核点周边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分类提出地下水环境监测和风险管控建议,为地下水环境质量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1.4设计路线
2.研究区域概况
2.1位置
国控考核点位于济宁市任城区的最南部、京杭大运河的西侧约7.5km,洙赵新河西南约2.3km处,地理位置见下图所示,考核点井深80m,滤水管位置49.0~74.0m,为第四系浅层孔隙含水层地下水,详见表2-1及图2-1,图2-2。区内沉积有巨厚的第四系—新近系松散堆积物,地下水主要赋存在新近系上部及第四系的中细砂、中粗砂中。地下水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向南阳湖排泄。
根据要求,在调查考核点位周边不少于16km2范围内的重点污染源的基础上,以区域点位所在区域的四级水文地质单元作为调查范围。
2.2考核点周边水文地质状况
济宁在地貌单元上看属鲁南泰沂低山丘陵与鲁西南黄淮海平原交接地带。全市地形以平原洼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地貌较为复杂。地质构造上属于鲁西地块(Ⅱ级)、鲁西南潜隆起区(Ⅲ级)、菏泽—兖州隆起(Ⅳ级)构造单元内的济宁凹陷五级构造单元上。从水文地质的角度看,属于黄淮海冲洪积平原的鲁西冲湖积咸淡水水文地质区,考核井点北面为洙赵新河,南面为蔡河,东面为南阳湖,因此为河湖相冲湖积水文地质条件,流域上属于万福河水系。由于济宁凹陷的长期沉积,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系及古近世系松散冲湖积地层,地层厚度在200~300m左右。地下水分为浅层孔隙水和深层岩溶含水层地下水。本次国控考核井点井深80m,为该地区的浅层地下水区域控制井点,浅层孔隙含水层以粉细砂为主,砂层厚度一般小于5m,单井出水量500-1000m3/d,或小于500m3/d。根据蔡河及湖西区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浅层地层岩性主要为粘土、亚粘土、沙壤土、粉砂、粉细砂等,呈层状分布,浅层地下水埋深较浅,一般在0.2~1.5m,局部地区由于开采等因素影响,埋深达3~5m。地下水水位高程在34.0~34.8m上下,由于浅层地下水含水层分布多层,层与层之间发育有粘土、亚粘土等,因此地下水局部具有一定的承压性,地下水水位高程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考核井点附近的浅层地下水的流向由西北向东南流向,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L—Ca、HCO3•CL—Ca•Na型,局部矿化度较高,具有微咸水性质。
2.3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2.3.1气象
济宁市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多偏南风,受热带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多偏北风,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多晴寒天气;春秋两季为大气环流调整时期,春季易旱多风,回暖较快;秋季凉爽,但时有阴雨。具有充裕的光能资源,是济宁气候的突出特点。济宁市年平均气温为13.3℃~14.1℃,平均无霜期为199天。年平均降水量在597~820 mm左右。
降水时间上分配不均,具有年际变化大,丰、枯水年交替出现。多年平均降雨量693 mm(1959~2018年),多年最大降雨量1088 mm(1964年),多年最小降雨量363.9 mm(1988年),日最大降雨量156.2 mm(1965年7月9日)。年平均气温13.6℃,月平均最低气温-5.2℃(1998年1月),月平均最高气温32.4℃(1998年7月),日最高气温35.7℃,日最低气温-12.3℃,历年平均气温最低月为1月,平均为-1.8℃。
2.3.2水文
济宁市属黄淮流域,境内河流众多,水系较为复杂,中部京杭运河贯穿南北,其他河流走向受地形制约呈放射状由周边向区内中南部京杭运河及南四湖一带汇集。流域面积50 km2以上的河流有91条,总长度达1516 km,流域面积大于1000 km2的河流有7条,所有河流都注入南四湖。湖东主要有泗河、洸府河、白马河等,属山溪性河流,峰高流急,洪水暴涨暴落;湖西主要有梁济运河、洙赵新河、新万福河、东鱼河等,为平原坡水河流,峰低而量大,洪水涨落平缓。发达的地表水系对区内防洪防涝、灌溉和调节补给地下水资源发挥着巨大作用。
南四湖是我省最大的湖泊,位于济宁是的南部微山县境内,由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和微山湖串联而成,湖面南北长126 km,东西宽5~25 km,最大水面面积为1266 km2。上级湖最大水面面积为602 km2,兴利库容6.56亿m3;下级湖最大水面面积为664 km2,兴利库容4.72亿m3。韩庄闸以上流域面积为31700 km2。
济宁市天然水资源总量水平年为55亿m3,其中地表水34亿m3,地下水天然补给量21亿m3;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30.37亿m3,其中地表水17.44亿m3,地下水12.93亿m3。
地表水系:洙赵新河,东鱼河,万福河,蔡河,洙水河,南阳湖等
(1)洙赵新河
从调查区东北部通过,发源于东明县木庄西,流经牡丹、郓城、巨野嘉祥等县(区),于任城区喻屯镇红庙屯北入境,至刘官屯村东北向东流入南阳湖。全长141 km,流域面积4119 km2,防洪流量为1220 m3/s。
(2)东鱼河
东鱼河于1967~1970年开挖的大型排水河道。干流上起东明县刘楼村南,东流经东明、菏泽、曹县、定陶、成武、单县、金乡、鱼台等8县(市)境,于鱼台县西姚村北入昭阳湖,全长172.1 km,流域面积5923 km2。主要支流有东鱼河南支、东鱼河北支、胜利河、团结河、惠河等。东鱼河在成武县境内长度36 km,境内流域面积663.6 km2。该河于2001年进行了治理,东鱼河干流设计按三年一遇除涝标准进行清淤开挖,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复堤,通过治理恢复并达到1967年原设计开挖标准。
(3)万福河
万福河是一条古河道,向东流经成武与巨野边界入金乡、鱼台至济宁鱼湾村入南阳湖。境内长度33 km,流域面积450 km2,最大流量449 m3/s,多年平均径流量9.43 m3/s。此河对成武县北部排涝、灌溉有重要作用。境内主要支流有三条:安济河(上)、新西沟、金城河。
(4)蔡河
蔡河发源于嘉祥县狼山屯,于喻屯镇虎头王村入境,经喻屯镇兴福集、张官屯,至大王楼村东南入南阳湖。全长44 km,流域面积447.5 km2,其中境内长15.5 km,流域面积78 km2。汇入的支流有北大溜、小王河。位于本次调查区的南侧。
(5)洙水河
洙水河源于巨野县毛张庄,流经嘉祥,于唐口街道姜庄村南入境,至路口村南入南阳湖。全长121.6 km,流域面积665.5 km2,其中境内长15 km,流域面积77.33 km2,汇入的支流有老赵王河。
(6)南阳湖
南阳湖系众水汇集中心,南与昭阳、独山、微山三湖相连,统称南四湖。
2.3.3地形地貌
济宁属鲁南泰沂低山丘陵与鲁西南黄淮海平原交接地带。全市地形以平原洼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地貌较为复杂。东部山峦绵亘,丘陵起伏。京沪铁路以东,海拔在50~100 m以上,比较有名的山有曲阜尼山(主峰海拔344 m),邹城峄山(主峰海拔545 m),凤凰山(主峰海拔648.8 m,是全市最高山峰),泗水尧山(主峰海拔582 m),老寨山(主峰海拔532 m)。各山之间分布有许多小型盆地和谷地。南四湖以东部山麓为泰沂山前冲积平原,自东向西倾斜,地面海拔60~35 m,地面起伏稍大(地面坡降为1/1000~1/3000);南四湖以西为较平坦的黄泛平原,自西向东倾斜,地面海拔39~34 m,起伏较小(地面坡降仅为1/5000~1/10000)。
济宁市任城区位于鲁西平原区内,地处南四湖流域下游,地貌上主要位于冲积湖积平原区(Ⅰ5),任城区东北部位于泰沂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Ⅰ1),西部局部位于黄河冲积平原区(Ⅰ2),考核点属于冲湖积平原亚区,地貌分区见下图2-3。
图2-3济宁市地貌图
2.3.4区域水文地质
根据《山东省平原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淮河流域,2011年12月)资料,济宁市孔隙水分为鲁西北平原浅层孔隙含水层支系统(Ⅰ)中的冲积湖积平原咸淡水区块(Ⅰ3)和鲁西古冲湖积、冲洪积深层孔隙含水层支系统(A)的鲁西冲湖积深层孔隙含水层区块(A2)。
1)冲积湖积平原咸淡水区块(Ⅰ3)
该区块地处鲁西南平原中部、南四湖以西,西部和南部与黄河古河道相接,东邻汶泗河冲洪积扇。浅层淡水底界面埋深起伏较大,一般1060 m,含水层以粉细砂为主,砂层厚度一般小于5 m,单井出水量500~1000 m3/d,或小于500 m3/d。
2)鲁西冲湖积深层孔隙含水层区块(A2)
该区块深层淡水含水层岩性主要为中粗、中、细及粉细砂,自西向东由粗变细,这与更新世古沉积环境特征是一致的,深层淡水含水层间一般为较厚且隔水性能好的粘性土层,与上覆咸水层因粘性土层阻隔基本无水力联系。富水性总体上西部、西北部较强,如鄄城—菏泽—定陶—成武—鱼台一带,单井涌水量一般1000~3000 m3/d,其它地区富水性均较弱。
2.3.5主要含水层
根据前期收集的水文地质资料可知,调查区位于北部的洙赵新河及南部万福河、蔡河之间,东面为南阳湖,在水文地质单元上属于鲁西南冲积平原的湖西冲湖积水文地质单元,调查区为河间冲湖相沉积堆积的四级单元区,区内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含水层。调查范围内第四系平均厚度200 m左右,依据地层岩性、埋藏、组合及地下水富集等,可将第四系划分为浅层和中深层两个孔隙含水岩组。
1)浅层含水岩组
该含水岩组为考核井目标含水岩组,由多个砂层组合而成。区内该含水岩组底界面平均埋深90m左右,含水层岩性以粉细砂、细砂和中粗砂为主,砂层层数2~6层,单层厚度较小,累计厚度3~15 m,常见有透镜体或尖灭现象。含水砂层之间夹由黄褐色粘土、亚粘土、砂质粘土等层段。区内浅井单位涌水量100~350m3/d,富水性中等,水位标高+31.27~+34.59m。水化学类型见有SO4·HCO3—Ca·Na、SO4·HCO3—Na·Ca·Mg、SO4—Na·Mg等类型,矿化度1.1~2.4 g/L。
另据南四湖湖西堤工程地质勘探资料,由调查区南侧边界处的蔡河钻孔剖面资料表明,该区表层地层主要有粘土、亚粘土、沙壤土、粉砂、粉细砂等为主。该区浅层地层岩性为裂隙粘土、砂壤土、粉细砂、中砂等为主。根据野外地下水水位测量资料分析,该区浅层孔隙水的地下水流向由西北至东南流动。
2)中深层含水岩组
该含水岩组同样为多砂层组合的混合含水层段,属孔隙承压含水层。含水砂层3~10层,累计厚度5~30m,岩性以粉细砂、中粗砂为主。区内深层水单井开采量均在500m3/d以下,富水性一般。水化学类型以SO4·HCO3—Ca·Na型为主,矿化度0.9~1.2g/L。第四系底部普遍发育一层粘土层,结构紧密,厚度稳定,具有良好的隔水作用。
2.4考核井点历史水质
根据2020年6月济宁市国控考核点的地下水检测数据,见下表2-2,其主要超标因子为硫酸盐,检出值为436.0mg/L,超过Ⅳ类水限值0.25倍,钠离子检出值509mg/L,超Ⅳ类水0.27倍,在监测的其他指标如pH、氯化物、铁、锰、铜、锌、铝、挥发性酚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耗氧量、氨氮、硫化物、亚硝酸盐、氰化物、氟化物、汞、砷、硒、镉、六价铬、铅、三氯甲烷、四氯化碳、苯、甲苯、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等,则均满足地下水Ⅳ类水限值。有机物检测中则有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挥发性卤代烃类有检出。
3.方案设计
3.1设计原则和依据
3.1.1基本原则
(1)有限目标,突出重点
基于地下水环境污染问题,以考核点位为中心,针对周边不低于16km2范围内的水文地质状况(包括地下水类型、含水层结构、地下水井分布、水位测量、地下水补径排情况等)及重点污染源开展调查评估。选取代表性监测井点,进行地下水的采集及测试分析工作,以查清国控考核点位周边地下水质量状况及污染情况为目标,分析导致地下水污染的因素和污染途径。在调查过程中以考核点所在地下水层位的调查为主。
(2)系统谋划,分步实施
按照水文地质条件和周边污染源分布状况的特点,全面、系统、科学谋划工作安排,以国控考核点为中心分步骤、有序推进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严格控制调查评估的质量,组织技术培训工作,为各地开展调查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统筹部署,综合协调
统筹考虑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人类活动影响和重点污染源影响等因素,针对每个国控考核点,整体部署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充分衔接和利用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地质环境调查、水利普查、地下水监测网络等资源和成果,共同做好调查评估工作。
(4)科学务实,保证质量
建立统一规范的调查、分析、评价技术体系,务实高效地开展调查工作;建立质控、验收和监督检查等制度,严格审核把关,确保调查结果科学、可靠。
3.1.2工作依据
法律及工作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8年修订);
(5)《中共中央、xxx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2018年);
(6)《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
(7)《山东省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鲁政发〔2015〕31号);
(8)《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环土壤〔2019〕25号);
(9)《山东省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鲁环发〔2019〕143号);
(10)《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环发〔2013〕49号);
(11)《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环发〔2011〕128号);
(12)《关于开展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的通知》(环办〔2011〕102号);
(13)《关于2021年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鲁环字〔2021〕73号);
(14)《关于印发山东省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鲁环函〔2020〕185号)。
技术文件:
(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 338-2018);
(2)《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DD 2008-01);
(3)《水质采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 493-2009);
(4)《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 494-2009);
(5)《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HJ 495-2009);
(6)《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南》(环办土壤函〔2019〕770号);
(7)《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评估工作指南》(环办土壤函〔2019〕770号);
(8)《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指南》(环办土壤函〔2019〕770号);
(9)《水文测量规范》(SL 58-2014);
(10)《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
(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1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9);
(13)《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9);
(1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64-2020);
(15)《地下水监测井建设规范》(DZ/T 0270-2014);
(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 610-2016);
(17)《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DD 2008-01);
(1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85);
(19)《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术语》(HJ 682-2019);
(20)《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
(2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
3.2调查方法
本项目工作参照《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南》、《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山东省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实施方案》等国家和省相关技术要求,采用主要工作方法包括:资料收集与分析、野外水文地质调查、样品采集及测试、地下水调查评价、报告编制等。
3.3调查设计
3.4.1工程布置
a)部署原则:实际、高效、安全、环保
b)工作重点:查明国控考核点地下水状况
c)工作计划:收集分析已有国控考核点资料,确定考核点的调查范围,摸清调查范围内的水文地质状况,查明调查区内污染源的种类、分布及对地下水潜在污染。
d)时间安排
e)实物工作量
f)技术装备
g)人员组织
3.3.2布设原则及要求
(1)监测井点应能反映考核点位周边地下水总体水质状况,首先考虑沿地下水流向为主与垂直地下水流向为辅相结合布设调查点。本地区可根据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布设控制性调查点;若存在较重地下水污染,应进行调查井点加密。
(2)地下水调查以考核点位监测层位为主,可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兼顾邻层含水层。浅层钻孔深度以揭露浅层地下水,且不穿透浅层地下水隔水底板为准;存在多个含水层时,应在与浅层地下水存在水力联系的含水层中布设调查点,并将与地下水存在水力联系的地表水纳入调查对象。
(3)一般情况下采样深度应在地下水水面0.5m以下。对于低密度非水溶性有机物污染,采样层位应在含水层顶部;对于高密度非水溶性有机物污染,采样层位应在含水层底部和不透水层顶部。
(4)调查井点以已有机民井与新建井结合的方式进行布点。以已有井点为基础,尽可能地从周边已有的机民井、生产井中选择满足调查层位和控制要求的调查点,总体上控制调查区内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
(5)遵循《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南》有关监测点布设要求,结合考核点调查范围内现有井点分布、成井深度、取水层位以及污染源分析识别情况等进行布设。实际工作中,可基于污染源调查和风险分析进行局部加密。
(6)对于邻近河、渠沟等地表水体,适当采集地表水样。
3.3.3监测点布设方案
区域点布设参照《区域地下水质监测网设计规范》(DZ/T0308)相关要求执行。
地下水质监测点设计流程是:
(1)监测区背景调查与资料收集:
对济宁市监测点进行资料收集、已有检测网调查与评价、地下检测点的实地调查及适度验证性调查等。在1:200000或更大比例尺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污染调查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地下水质及其相关资料,展开地下水质调查。调查方法以收集资料为主,辅以补充性踏勘、地下水质监测点(水井和泉)的实地调查、实测。监测区的范围宜选择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或行政单元。资料收集的内容应包括地形地貌、气象与水文、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水资源和土地利用综合规划、地下水开发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
(2)监测点现状评价:
主要对监测点受损、淤堵、保护、监测层位及监测数据完好状况等进行评价。监测点受损状况分为完好、轻微损坏与严重损坏三种情况。监测井淤堵状况分为未淤堵.轻微淤堵与严重淤堵三种情况。监测井保护状况分为井房保护、井口保护、简易保护与无保护四种情况。监测层位状况分为清楚及不清楚两种情况。监测数据完好状况分为完整、较完整及不完整三种情况。
(3)污染源调查:
调查主要关注面上污染源和大的工业园。查明污染源的类型,污染物的主要组分和特征,污染物的排放方式,排放强度和空间分布,污染物接纳场所的特征(包括废水排放去向,接纳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场所及特征),水的利用情况、废水处理方式及状况,地面水污染情况、污染途径、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
污染源调查以资料收集,整理为主,对重要污染源或重要潜在污染源应进行野外实地核查,按照表3-1和表3-2要求分别填写潜在污染源调查表和取样调查表。
(4)地下水质调查与污染调查:
在全区开展枯水期水质取样,根据调查目的在调查采样点中优选,应综合考虑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土地利用等情况,选择能反映调查区地下水质量和污染总体状况的代表性水点,并依据污染源调查与评价的结果具体确定。区域调查采样点应在区域控制的基础上,优先选择重要地下水水源地、国家级和省级地下水监测孔、大泉(泉群)、有系列分析资料的农用井、大型工矿企业自备井、矿山排水和油田供水井、重要污染源附近的监测井等井孔或水点。区域调查地下水采样点,在山区和丘陵区按1组/100 km2进行采集,平原地区按3组/100 km 2~4组/100 km2进行采集。采样主要在枯水期进行,对主要水源地分析异常点进行检查采样,并采集相应的地表水样品。
(5)地下水质量评价调查:
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参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
执行。依据地下水使用目的,还可采用相应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特殊用途的地下水质量评价,如生活、工业、农田灌溉、渔业、娱乐等。地下水质量评价应以地下水质量检测资料为基础。地下水质量单指标评价,按指标值所在的限值范围确定地下水质量类别,指标限值相同时,从优不从劣。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按单指标评价结果最差的类别确定,并指出最差类别的指标。
3.4预期成果
本项目调查济宁市国控监测点位周边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通过收集周边基本情况、历史监测数据资料、地质与水文地质等资料,确定考核点的调查范围,对地下水类型、水质状况、水位动态等水文地质状况进行分析,查明调查区内污染源的种类、分布及对地下水潜在污染。预期通过调查设计,评价价地下水质量状况和污染状况,完善国控考核点周边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编制国控考核点周边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报告,编制考核点地下水水质达标和污染防控方案。
1)通过对国控监测点的调查,基本查明了该监测点的水文地质条件。该位置位于济宁市任城区的最南部、京杭大运河的西侧约7.5km,洙赵新河西南约2.3km处,考核点井深80m,滤水管位置49.0~74.0m,为第四系浅层孔隙含水层地下水,。考核井点为河湖相冲湖积水文地质条件,流域上属于万福河水系。考核井点附近的浅层地下水的流向由西北向东南流向,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L—Ca、HCO3•CL—Ca•Na型,局部矿化度较高,具有微咸水性质。
2)通过对济宁市的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确定该监测点的自然地理概况。济宁市处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属黄淮流域,境内河流众多,水系较为复杂,中部京杭运河贯穿南北,其他河流走向受地形制约呈放射状由周边向区内中南部京杭运河及南四湖一带汇集。地处鲁南泰沂低山丘陵与鲁西南黄淮海平原交接地带,全市地形以平原洼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地貌较为复杂。调查区夹于北部的洙赵新河及南部万福河、蔡河之间,东面为南阳湖,在水文地质单元上属于鲁西南冲积平原的湖西冲湖积水文地质单元。调查区为河间冲湖相沉积堆积的四级单元区,区内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含水层。
3)通过分析该监测点的地下水检测数据,得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其主要超标因子为硫酸盐,检出值为436.0mg/L,超过Ⅳ类水限值0.25倍,钠离子检出值509mg/L,超Ⅳ类水0.27倍,监测的其他指标均满足地下水Ⅳ类水限值。
4)通过监测点的布设与调查,开展地下水污染范围、程度的调查评价,评价地下水质量状况和污染状况,完善国控考核点周边地下水环境监测网,提出地下水环境监测和风险管控建议。
4.组织管理和保证措施
4.1.组织管理
为使本次国控点地下水监测工作有序进行,现做如下组织安排:
(1)人员组织管理
建立良好的组织关系,明确布置每个人的具体工作量及工作任务,紧密合作,发挥大家的优势,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保证施工质量,同时保障施工效率。
(2)资金组织管理
对项目资金合理的管理,可以使项目顺利有序的完成。为了保证项目的质量,需要在现场勘察和项目设计上投入充分的资金,并且为了保证项目的完成,需要在装备的维护、维护上支出部分资金。
(3)行动组织管理
每个阶段的目标要明确,严格按照制定的计划行动,组织管理好各队伍。调查过程中做好协助工作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对项目合理规化,在保证有效完成的同时,可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4)制度组织管理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和培训,建立问责机制,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足够重视并迅速进行处理。如果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应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并且根据组织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给予处罚。
4.2.质量保证和安全施工措施
为了确保施工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1)选定人员防护装备,安排两个人及其以上在同一监测井采样,这样方便采样时互相监护,监测井会有有毒气体需要时刻搜集气体检测。注意采样安全,防止采样人员调入井底。
(2)监测井结构设计人员、工作人员、施工人员需要在监测井挖掘时候共同现场查看,防止有意外情况出现或者施工措施文件有不合理处。
(3)在开始施工时对作业人员要进行教育指导,有些注意点要先合理强调。在监测井检测时候对检测人员要进行教育,对安全事项要密切提醒。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需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检验,确保施工材料质量符合要求,以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
(4)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垃圾分类、废弃物处理等环保措施,促进建筑施工和社会环境相互协调。施工乃至质量完工环节需要严格控制,对各种质量问题严格把关、切实全面整改。
(5)建设地下水监测井之前,应制定相关紧急应变预案。应急预案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现场施工安全负责人相关信息,场地危害性,防护方法,响应程序,意外通报程序,不安全状况通报程序。
(6)施工结束后要对施工结果进行检查,并按照质量检查的标准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和质量要求。监测井工程结束后还要进行保修和保养,特别是针对一些潜在的问题进行长期的保养和维护。
结论
此次设计以地下水调查为主要内容。依据国家相关要求,对济宁市国控地下水考核点开展调查工作。根据调查资料,国控地下水考核点位于黄淮海冲洪积平原的鲁西冲湖积咸淡水水文地质区,流域上属于万福河水系。其周边水文资源丰富,地处水系复杂,四季分明,降水年分配不均。核井点附近的浅层地下水的流向由西北向东南流向,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L—Ca、HCO3•CL—Ca•Na型,局部矿化度较高,具有微咸水性质。通过对考核井历史水质资料进行分析,各类指标基本满足地下水Ⅳ类水限值,硫酸盐和钠离子略有超标,污染情况较轻。设计主要通过监测区背景调查与资料收集,监测点现状评价,污染源调查,地下水质调查与污染调查,地下水质量评价来进行国控点地下水特征分析工作,根据需要进行野外新建监测井的建设、地下水样品的采集及测试分析、地下水质量状况评价和地下水污染分析评估工作。通过掌握此国控考核点的地下水特征,进一步掌握主要鲁西北地区国控监测点位周边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而提升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防治与监管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原园,陈飞,羊艳,史文龙,于丽丽.《地下水管理条例》立法思路与法律制度设计[J].中国水利,2022,(06):11-14.
[2]章树安,卢洪健,孙龙.对国标《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标准》认识与研究[J].水文,2023,43(01):1-5+23.
[3]田志仁,倪鹏程,吴萌萌,李宗超,李名升,徐瑞颖.欧盟地下水管理和监测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保护,2023,51(06):71-74.
[4]杨驰,陶福平,袁旭东.陕西省主要盆地区地下水动态特征分析[J].西北地质,2022,55(03):345-354.
[5]谢琳琳,郝晓辉,邵维强.济宁市任城区地下水超采现状与治理对策[J].山东水利,2021,(09):47-48.
[6]徐银凤,孔舒,梁斐斐,胡星,李晓霜.济宁市地下水水质评价及水化学类型分布[J].治淮,2020,(05):25-26.
[7]M.L.Rockhold,J.L.Robinson,K.Parajuli,X.Song,Z.F.Zhang,T.C.Johnson.Groundwater characterization and monitoring at a complex industrial waste site using electrical resistivity imaging[J].Hydrogeology Journal,2020,(prepublish).
[8]卢海军.北京市潮白河冲洪积扇地下水监测站网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9]张世旭,王中美.陕西榆林河谷区地下水特征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4(04):16-19.
[10]张超.肥城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研究[D].济南大学,2017.
[11]田娜.地下水循环特征和地下水动态特征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44(10):4-6+14.
[12]杨丽芝,杨雪柯,刘春华.山东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分析[J].中国地质调查,2015,2(08):25-30.
[13]李占琪,李元仲,孟令兴.鲁西平原济宁市北部裂隙岩溶地下水补给机理研究[J].勘察科学技术,2011,(04):46-48.
[14]郎骏,孙晓菊.抚顺市区地下水特征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04,(04):13-14.
[15]张海廷,时延庆.济宁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探析[J].地下水,2017,39(05):54-55.
[16]赵伟玲,唐立强,刘煜.关于地下水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办法制定的思考和建议——以河北省为例[J].水利发展研究,2023,23(02):31-35.
[17]osa JoséIsmael Minjárez,Gutiérrez Anguamea Grisel Alejandra,Monreal Rogelio,Grijalva Noriega Francisco Javier,TapiaVillaseñor Elia M..Hydrogeomorphologic Mapping of the Transboundary San Pedro Aquifer:A Tool for Groundwater Characterization[J].Water,2022,14(6).
[18]闫花丹,祝得领,花金祥.济宁市地下水压采及地表水利用规划讨论研究[J].治淮,2021,(06):38-39.
[19]胡冰殊,柳西亚,王宁,姜新慧.河南省东部平原浅层地下水水质特征分析[J].地下水,2021,43(02):33-36.
[20]Prusty Parthasarathi,Jha S K,Rout S,Sahu Abinash,Kulkarni MS.Characterization&speciation of uranium in groundwat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monazite rich eastern coastal regions of India[J].Journal of Applied Geochemistry,2020,22(3).
致谢
致学路之事,谢所遇之人。
行文至此,意味着我的四年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时间的神奇不禁让我感慨,仿佛恍然间还停留在昨日,四年的点滴却历历在目。相信不论过了多久,大学时光在我的生活中,依然是最难忘的一段经历。纵有遗憾,但这段过程精彩依旧;纵有失败,但一时成败不代表一生成败,走了很长的路,看了很久沿路的风景,祝愿我也能有一个好的终点,不负青春。
最后,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对此设计的悉心指导以及学院的所有老师对我大学生涯的关照,万般不舍与留恋化作对母校的祝愿。祝愿学院发展越来越好,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感谢我的父母对我学业的支持,椿萱之恩,没齿难忘。感谢和我共度四年美好大学生活的学院的全体同学。
祝愿未来会越来越好,毕业快乐!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4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