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

摘要:从托马斯库恩创造性地提出范式这一概念以来,其不仅在科学哲学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也被广泛地研究与运用于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等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学习这些领域经验的同时,也对范式进行了探索与应用。由于当前外界环境变化和高校思想政

  摘要:从托马斯·库恩创造性地提出“范式”这一概念以来,其不仅在科学哲学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也被广泛地研究与运用于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等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学习这些领域经验的同时,也对“范式”进行了探索与应用。由于当前外界环境变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矛盾让该学科陷入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有范式即“社会哲学范式”和“人学范式”已无法很好地应对,因而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范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科学实践观范式”成为我们新时期的必然选择,它是对前两种范式的扬弃。为了实现向这一范式的转换,本文主要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其路径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
简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但影响个人健康成长,更关系着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因此,发展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继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的腾飞促进了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使多元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以传递,网络的普及也让信息传播得更加迅速更加深入。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与网络和多元文化接触较频繁,并且心态较为开放,容易受其影响,从而使其思想观念、价值观等发生变化,甚至产生严重的偏差。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理论化程度较高、意识形态性较强,不利于开展与落实。导致该学科实效性不高,因而陷入了困境。已有的“社会哲学范式”和“人学范式”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因此我们需要转变范式,寻求新的范式来指导。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内涵及发展解读

  如今提到“范式”,我们都有所耳闻。然而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托马斯·库恩。正是他让这个词大放异彩。虽然“范式”一词并不是由库恩随便创造出来的,它其实在古希腊语中早就有了。而正是他的富有创造性的成果,使得这一概念在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野家启一的《库恩——范式》一书绪论中,作者甚至觉得,“范式”可以荣获二十世纪流行用语的大奖。
  那么严格说来,范式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赋予了‘范式’以二十一种不同的含义”。尽管他没有给出一个十分精确的定义,但是表达了其基本的思想:“给实践共同体提供典型的问题和解答”的科学成就。库恩之后,范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其主要指科学共同体的成员围绕某学科所信奉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该体系规定了成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研究方式等。
  虽然范式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巨大的贡献,然而,实现某一范式之后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在库恩那里,科学共同体根据现在的范式进行科学研究的现象即“常规科学”。其在范式指导下解决了诸多问题,并使范式得到完善。同时也会积累反常现象,甚至导致危机,这要求科学家摆脱既有范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新的范式。这种新旧范式的转换有利于科学繁荣进步。在如今,不仅是科学哲学领域,人文社会等领域也对“范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应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将范式引入研究中,并且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研究的深入,经历了“社会哲学范式”向“人学范式”的转变。“社会哲学范式”在党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占有重要地位。该范式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强调其社会性功能,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为党为国家服务,宣传和灌输XXX路线、方针和政策。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而且当时的环境要求我们为夺取xxx而拼搏。“社会哲学范式”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为思想的一致和团结、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人学范式”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的。到了新时期更是得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压倒性的支持与拥护。与“社会哲学范式”相对,并试图弥补其不足的“人学范式”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个人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是为了现实的人,强调其个体性功能,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个人的思想品德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将带动全社会向前发展。“人学范式”受到如今全球化背景的影响,注重个体的地位与价值,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想研究和支持的是科学实践观范式。该范式目前并未得到广泛的研究与讨论,关于其的研究文字也是少之又少。笔者认为,科学实践观范式强调个人和社会之间相统一。一方面,个人、社会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因此,个人在社会关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另一方面,个人与社会在实践基础上共生共长。这一范式是随着研究的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它很好地体现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体现了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二、对“科学实践观”范式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一)理论上的必要性

  前面提及的“社会哲学范式”和“人学范式”虽然有各自的针对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在特定的时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外界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它们也不是无可挑剔的,它们自身存在着内在的局限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在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甚至危机,原有的范式已不适合,因而需要转变范式,如当前的“人学范式”代替了“社会哲学范式”。“社会哲学范式”以社会为主体,而忽略了个体的个性发展,这容易使教学缺乏针对性,填鸭式的教育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不能将所学落实到行动,最终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超越“社会哲学范式”的“人学范式”,弥补了前者的这些缺点,注重人的个性,以人为本,然而这又容易导致个人主义,脱离社会孤立地研究个人,不加指导的话甚至会带来严重的灾难。而且意识形态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属性,也是其区别于德育等其他活动的主要标志。因而我们应强调其社会性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实践观范式是对这两种范式的超越。它强调个人和社会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将其运用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既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也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二)现实中的必要性

  科学实践观范式不仅理论上是对“社会哲学范式”和“人学范式”的超越和完善,而且实践上也将两者的优越性相统一,用其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注重社会价值,有利于学生们掌握必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对我国国情和思想政治教育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其对国家和人民的爱与责任感;注重个人价值,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热情,增强其责任感。而且注重实践性,这有利于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其全面发展。
  对于社会而言,重视个体价值,是更新教育观念的表现,也是顺应新时期该学科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改变为国家输送高质量的人才,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有利于改变社会形式化倾向严重的现状,进而改变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

  三、实现“科学实践观”范式的路径探析

  (一)教育理念——时代性和先进性

  科学实践观范式作为新时期适应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范式,要实现这一范式,我们必须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使其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
  一方面,高校、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需要与时俱进,舍弃不合时宜的教育理念。例如,将古诗中的“春蚕”和“蜡炬”引申为教师,这赞美了教师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精神。然而教师是不是做到这一步才算好教师呢?并不一定。如果教师始终是这样的一个状态,不仅是对自己和家人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因为这样的教育并不合理。因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起着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我们应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增强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了达到教学理念的时代性,高校、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可以借鉴我国和国外优秀大学的教学理念。著名的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一些教学理念就值得我们学习。突出的一条便是严格管理和加强服务并重。这所大学非常注重诚信教育,一旦发现作弊或其他不诚信的行为,就会要求退学。因为其以教知识,教做人为自己的重任。而它虽然重视学生成才,但却不给出成功的判断标准,而是由学生自己定,学校和老师会尽全力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成功。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注意运用先进的理念、思想武装自己。如现阶段我们应认真学习XXX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深入贯彻落实xxxxxxx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对国家和人民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一门意识形态性很强的学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高度重视和认真落实我国现阶段的重要理论和精神,将其作为指导思想,指导受教育者的实践,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变质”。
  教育理念指导并影响教育实践,先进的理念会促进实践的进步,反之,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而实践又反过来影响理念。我们应使教育理念和实践互相促进,良性发展,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前进。

  (二)教学内容——整体性和生活化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需要把握整体性。教育内容作为载体是为教育目标服务的。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分为若干层面,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得到实现。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间需要彼此配合,互相补充,发挥合力,使得“1+1>2”。教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一般来说,该学科的教材主要有:《马原》、《毛中特》、《史纲》和《思修与法基》等。它们都与XXX理论体系密切相关,分别主要介绍了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历史发展和落到实处,在教学中都具有各自重要的地位。除了教材以外,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有很多方面,例如,暑期实践等活动性内容。我们要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人和整个社会的价值。
  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做到生活化。不少人用“假大空”来形容该内容。虽然这让我们每个学习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感到痛心,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思想政治教育确实与我们的生活有些脱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科书上的内容理论化、系统性强,简练准确,这样便于保存和传播。然而这也给学生理解和教师传授带来不便。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学生了解或喜爱的素材进行讲授,使学生经过思考能够理解所需要理解的内容。但这些素材必须是教师精心挑选的,而不是一些毫无营养的内容。因而我们要让教学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发自内心喜欢思想政治教育。

  (三)教学方法——问题化和信息化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要做到问题化。
  以“问题”为驱动进行教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具有重要价值。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自觉地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且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坚定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三观,在遇到问题时知道如何去应对,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而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要做到信息化。如今网络飞速发展,对我们每个人的各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实现自身的发展,也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将网络和自媒体应用于其教学中。学生可以去网络观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品课程,并可以在平台上发表看法、提出质疑,教师进行答疑解惑,并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指导。如今网络学习的平台很多,如慕课网、网易公开课等。笔者认为,TED演讲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能起到一些积极作用。高校还可以利用大学生喜爱的社交方式如微博微信等,通过让学生记录有关的行为,如中国人民大学开设的“别笑我是思修课”。
  面对信息化的社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积极应对,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现代化、科学化,拉近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四)教学评价——综合性和目的性

  教学评价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社会哲学范式”下的评价,方式单一。笔者了解到,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主要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这属于终结性评价,主要通过一份反映课本内容的试卷,以开卷或闭卷的形式让学生填写,所填内容一般都是有固定答案的。并与上课的出勤频率和作业完成情况相结合,给出最终结果。其中期末考试占很大比例。这体现了该范式过度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过度重视结果,过度重视其政治功能的实现。学生在这种范式下很容易成为教育的工具,而不是教育的主体。“人学范式”下的评价,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评价方式泛滥,从而不利于考核,不利于测验学生的学习结果。因而若要实现对这两种范式超越的科学实践观范式,在教学评价方面,应注意:
  一方面,教学评价要具有综合性。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评价方式单一,评价的内容也很片面,所测出的往往是学生短时记忆的能力,而且学生的思想品德并不能通过某一种方式得到全面的展现。因而教学评价应采取多种途径,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比如,课堂上的出勤、讨论、发言、小组展示等,课下的作业、实践调研和志愿服务等。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擅长的方面展示自己的特长,促进其个性发展。如今尤其要注意对学生实践方面的考核,让学生走出课堂。因为它能够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客观上也有助于服务社会,而且大学生也比较缺乏这些方面的锻炼,从而帮助大学生提升自己的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另一方面,教学评价要具目的性。
  教学评价是为一定的目的服务的。它的目的可以有多种选择,但是在不同的目的指导下,我们对教学评价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为实现科学实践观范式,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评价应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促进其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最终促进社会向前发展为目标。我们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评价的结果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现阶段,我们的评价主要是为了提供一些依据,学生通过评价获得满意的成绩,我们并不是因为知识的增长,道德觉悟的提升而欣喜。因而我们应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目的,使其为真正的发展服务。

  四、结语

  总的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其自身更好发展的要求。科学实践观范式是我们当前的必然选择。而真正实现向这一范式的转换,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历程,需要我们每位大学生、高校老师以及国家社会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我们将会感受到科学实践观范式给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巨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野家启一,《库恩——范式》,2002,第5页
  [2]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第4页
  [3]李月玲,王秀阁,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再转换,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第5期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15.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19年9月25日
Next 2019年9月2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