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手工活动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以咸阳市渭城区为例

  摘要

幼儿手工活动属于艺术教育活动,属于儿童表达的一百种语言,是儿童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幼儿手工活动能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例如:折叠,剪切,粘贴等)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多种能力,能培养和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发挥幼儿想象力,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本研究希望通过自己浅显的研究,可以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和研究幼儿手工活动过程,通过观察当前地区手工活动环境、手工课程的设置、教师的指导、幼儿的表现四个方面的现状,发现了存在于手工活动过程中环境、教师、幼儿凸显的一系列问题,再综合探讨,提出一些可行的策略与建议,从幼儿园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共同创设、教师合理安排课程、教师运用多样的指导方法进行指导、以及丰富手工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强幼儿的自主性这五大方面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促进幼儿园手工活动有效的开展,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教学实践的参考。笔者将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对本地区幼儿园手工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适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幼儿手工;手工活动

  前言

幼儿园手工活动是艺术教育的多种活动之一。手工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锻炼幼儿多方面的能力,能有效的发展幼儿的认知和情感等方面内容。手工活动可以奠定艺术基础,对于幼儿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笔者在论文撰写阶段,进入了咸阳市某幼儿园实习,认真观察并详细了解了幼儿手工活动课程的开展状态及过程,产生了研究的兴趣。所以,笔者想通过自己的一部分浅显的研究,让教师能更加合理有效的开展幼儿手工活动,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一)研究背景

幼儿园手工活动包括纸工、泥工和自制玩具等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发展儿童动作的灵活性、精确性和手眼协调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耐心细致和有秩序的好习惯。20世纪,手工逐渐成为了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手工课程逐渐注重认知方面物体结构的特征,情感方面对于手工的热爱和技能方面创造力这几部分的价值,教师更加关注幼儿如何展现本身独有的个性化特点,加强了手工活动欣赏、制作、交流、情感等方面的关注内容。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如何根据幼儿各年龄段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手工活动,改变过去不分层次,不分年龄的现状,成为幼儿教育的难点与热点问题。[1]手工活动有关的研究成果逐年增多。大多都是从手工的某一方面或整体现状出发,针对具体地区的手工活动研究很少,本研究查找了很多国内外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借鉴。本文将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对本地区幼儿园手工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适合的教学策略。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希望可以通过笔者对幼儿园手工课程现状的观察,发现一些固有存在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手工活动进行浅显的探讨和分析,让理论更充实,让内容更丰富,让体系更健全,有针对性的找出更合理的,符合本地区手工课程开展的策略与建议,以此来帮助教师开展全面高效的手工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后人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国家的教育改革添砖加瓦。
2.实践意义
我想通过自己的一部分浅显的研究,通过各方面因素的分析,提出改进的对策,让教师能更加合理有效的指导幼儿手工活动,让幼儿能主动参与,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三)概念界定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使用各种手工工具和材料,运用剪、撕、贴、折、塑等手段制作出平面或立体的物体形象。[2]
本文中关于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概念界定为幼儿园手工活动是指儿童使用多样的手工工具(例如剪刀、小刀等),利用多种手工技巧(粘贴、折叠等)来展示自己,创造自己心中的物体形象的活动。

  一、幼儿园手工活动的现状

  (一)手工活动的环境

1.物质环境
幼儿园内物质环境创设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渐渐认识到了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重要性,物质环境创设的水平逐渐提高。不仅是园所内基础设施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粉饰墙壁,装扮教室,走廊,游戏活动场所等,还能开办多种活动室(例如:小小电影院、科学研究观察站、美工活动室、阅读馆等),开发幼儿不同的能力,创设了优质的物质环境。但还有一些少数幼儿园关注不够,了解不够,物质环境创设只是仅仅局限于目前的材料和环境,物质环境创设不合理。
2.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创设有所欠缺,开展活动时缺少幼儿与教师、朋友、环境的有效交流互动,教师未给幼儿创设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环境,或者说精神环境的完整性不高,幼儿的心理压力或者心理障碍,与别人的交流互动都会导致幼儿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二)教师的指导

1.手工课程的设置
(1)课程内容的设置
课程内容仅仅教授书本上的内容,不能有效利用新媒体教学工具(网络等)筛选和整理出来适合幼儿发展的内容;不能有效抓住教学时机来开展手工活动;不能根据现实需要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设置内容;课程目标不能根据幼儿的能力来设置,缺少与他人的交流和探讨。
手工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联系少,缺少与其它几大领域课程的联合沟通,一定程度减少了课程的丰富性,趣味性。由于时间等因素,手工活动课程的开展不是以有趣的活动开始,而是比较固定,格式化的一些导入方式,千篇一律,格式死板,导致幼儿缺少兴趣也不关心活动内容。手工活动内容只是局限于书本,缺少新鲜的活动内容,缺乏趣味性。手工活动内容不能根据生活实际来选材,不能与生活发生联系,缺少可行性。
(2)课程时长和次数
手工课程少,安排不合理。大多数幼儿园是三天一次,时间短,频率低,不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对幼儿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有的幼儿园还存在偶尔不上手工课,或者用别的课程代替的情况。因为幼儿园设置的手工课本来就不多,还占据手工课的时间上别的课程或者开展其他活动,使得幼儿的手工能力、大小肌肉得不到锻炼,导致手工能力薄弱,不能和谐发展。
(3)手工活动的形式
手工活动形式仅限于课堂教学,只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活动的形式不丰富,缺少与别的环境和主体的有效互动。
2.教师的指导形式
教师的指导形式偏向于示范指导,缺少启发性、诱导性、创新性的指导形式。由于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师缺少耐心,对幼儿的手工过程加以干预,使得幼儿的作品相似度高,并没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教师的示范时间相对课程来说时长较少,对于某些比较难的一些手工技法,有的教师也不明所以,模糊不清;教师示范过程比较短,幼儿还没学会或者搞不清楚的时候教师就已经示范完,幼儿还处于懵懂的阶段;有的幼儿自信心差,怕老师责怪,不敢询问;有的幼儿根本不知道怎么做,就自己漫无目的玩材料和玩具。
幼儿手工活动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方面,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指导过早,容易压制幼儿自主学习探索发现的思路;指导过晚,使幼儿丧失了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些情况都是指导时机不正确所导致的结果。正应如此,我们要认真分析幼儿活动过程以及表现,争取在正确的时机做出正确的指导。
教师不能关注每位幼儿。课堂的师生比较低,2个教师要管35个幼儿。教师不能及时反馈幼儿的表现,会导致幼儿兴趣的缺失,半途而废,增加了幼儿的挫败感。
3.手工材料的投放
教师材料的投放不丰富,只局限于彩纸、蜡笔等平常易见到的东西。材料投放的匮乏不利于幼儿了解更多的材料。教师材料投放的时机也不是能很好的把握,由于教师与幼儿的配比低,不能很好的关注到每位幼儿的作品和制作过程,容易导致幼儿制作中得不到帮助而丧失兴趣,手工活动有效性降低。
废旧材料的投放可以减少幼儿园经济压力,可以使幼儿更加关注材料本身的特点,发现更多更好玩的东西,半成品材料的投放,让幼儿可以自己去思考和发现材料更多无限的可能性,发现新的认识,加以新的理解,创造出新的作品。

  (三)幼儿的表现

1.幼儿的自主性
在制作过程中,幼儿碰到难题,经常会直接寻求教师帮忙而不去自己思考,对于教师所给的帮助方案也不会有质疑,欣然接受,按部就班的去完成,导致了幼儿自主性的降低。幼儿时常表现出“不会”的状态,由于教师教授时幼儿没有认真听讲,或者其他一些因素,忘记了方法与步骤,导致幼儿经常不知道怎么做,不会做,做不了,延长了消极等待的时间,错过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最佳阶段。在手工泥工活动《各式各样的饼干》课程中,教师让幼儿完成基础工作后开始创造,但很多幼儿认为饼干就是圆的方的,有极少数幼儿主动做出了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饼干,长方形,不规则形状,花朵夹心饼干等,在装饰过程中,大多数幼儿使用了线状、点状、条状的装饰方式,颜色搭配也只是拘泥于两三种颜色,不能合理搭配多种颜色,作品与别人作品相似度高,容易模仿别人作品而不去自主思考。
2.幼儿的活动常规
在幼儿手工活动开展过程中,有的幼儿不能意识到手工币活动中常规养成的重要性,不听教师的话,把蜡笔等工具在桌上、地上乱涂乱画,甚至掰断画笔;有的幼儿在完成活动后,不能及时的将工具放回到原有位置;有的幼儿在教师讲课时,没有养成一些主动动脑和主动操作的习惯;有的幼儿不能积极地思考,发言和提问。有的幼儿会干扰别人,影响活动秩序。幼儿的活动常规对于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非常重要。因此,要建立合理的一日常规,对幼儿的不好的生活习惯进行改正,树立良好的常规观念,进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幼儿园手工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一)手工活动中环境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缺乏丰富性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设中,电影院、阅读室等特色区域能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一些幼儿园却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或者相应区域过少,导致幼儿缺少活动场地和机会。在幼儿与物质环境互动中,幼儿能得益于物质环境,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但是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不丰富,相对较为单一,只是开放园内的活动区来让幼儿玩耍,有些区域较封闭,利用次数较少,导致幼儿不能接触多种物质和多种环境,交流少,互动少,能力的发展就较为缓慢,幼儿的手工活动能力也无法提升。
2.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欠缺
幼儿手工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与教师、朋友、环境的交流互动较少,教师未给幼儿创设一个平等、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幼儿的心理压力或者是心理障碍,与别人的交流互动都会导致幼儿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二)手工活动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1.手工活动内容和形式简单
幼儿园手工活动仅仅是简单的折纸之类的活动,一部分比较难的活动因为安全因素的影响而不常开展。(例如剪刀、胶水等工具)活动的形式也仅限于课堂的开展而不开拓新的领域,过于单一。在开展的手工活动课程《水果宝宝》中,教师考虑到幼儿手工活动中使用剪刀的安全问题,关于剪切的内容被教师省略,只是练习幼儿的粘贴能力。在本人多日的观察研究中,发现教师对于活动的内容仅局限于书本教材上规定的,不能自己进行再造再发展,开展形式也较为单一,大多是在课堂开展手工活动,而在园内操场或者专门的活动室开展次数较少,同时幼儿园的亲子手工活动、手工活动比赛、手工活动展览等多样的活动较少。但教师开展多种丰富的手工活动内容和形式有利于幼儿能力的发展,我们应该对内容和形式进行丰富和创新。
手工活动课程少,频率低,时间短。幼儿园和教师的不重视导致发生这些情况。与此同时还存在被替课、换课、改课的情况。课程设置总体来说要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要将教师的正确的指导与幼儿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在教师的引导下制作作品,要通过适当,适时和适量的指导帮助幼儿,完善作品并增强幼儿手工活动开展的兴趣。例如有的幼儿园会出现以下情况:园内为教师和幼儿安排的手工课程较少,一周只有一次或者两次,一次只有一节课的时长,但是相对来说,语言和社会课程上课次数较多,每天基本都能排上课,对于幼儿和教师来说,比起手工课,有些课程也更加方便,省事,对于材料准备较少,组织形式相对简便,上课过程更轻松。这些原因都导致了手工课程排课少,容易被别的课程替课,改课。
2.教师指导形式不灵活
教师指导过程中,有时只注重手工作品的步骤,加以示范,导致幼儿仅仅完成了单独的手工作品,而不是通过这个教学过程学会了手工制作的技巧和方法,教师不能更加启发性、引导性的帮助和指导幼儿,拿捏不好示范与自主学习的比例,有时教师需要示范更多,可有时却更需要放手让孩子自主观察和学习。教师若注重一味地示范,并不能启发幼儿自主创新。若注重孩子的自主学习,孩子没达到那样的能力,又会陷入迷茫的境地。有一些教师找不准指导的时机,教师指导要根据幼儿的制作步骤和过程在幼儿需要的时候进行启发和诱导,对于时机要进行精准的确定和把握,不能过早或过晚,过早导致幼儿不动脑子依赖他人,过晚则错过了指导时机,幼儿已经不愿意去制作,失去了兴趣。
3.手工材料投放不合理
教师材料投放只是局限于纸、橡皮泥等简便容易寻找的原材料,材料过少也导致幼儿对于多种材料接触不够,认识不够,不能发展幼儿对于多种材料的利用能力。例如在手工课程《魅力星空》中,教师讲课后,让幼儿自己开展活动,进行随意拼贴,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发放了单一的手工材料,纸张,涂色用的彩色水笔,并没有发放别的类似涂色工具,没有注意到材料的多样性这一要求,幼儿只能使用单一的材料彩色水笔来进行手工制作,不能与更多的材料接触,认识并加以利用。而手工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丰富的材料可以使幼儿自己探索新的材料,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的认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废旧材料可以减轻幼儿园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可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手工活动中幼儿存在的问题

1.幼儿活动的主动性较低
幼儿不愿自主进行手工活动,经常等待教师指导和帮助。幼儿在活动中经常会表现出“不会做”“怎么做”“对别人的模仿”“无目标”“创造力不高”等的问题,这些都说明了幼儿感性经验缺少,对于客观事物没有多样的认识,表象记忆的缺少,导致了对于客观事物的特点把控不太到位,作品的特征不鲜明,与别人的作品相似度高。
2.幼儿的活动常规养成不良
幼儿的活动常规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规则观念差是幼儿常规养成不良的表现之一,不愿听教师的教导,容易扰乱活动秩序,阻碍了活动的顺利开展。面对这样的情况,幼儿时常表现出对手工活动不感兴趣,进行手工制作的动机弱。幼儿身心特点容易半途而废。幼儿年龄小,专注力发展都有待提高,经常是“这里瞧瞧,那里看看”,“做一做,玩一玩”,手工制作过程漫长,步骤繁多,难度大,易导致幼儿得不到鼓励而半途而废。

  三、幼儿园手工活动的策略与建议

  (一)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共同创设

1.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的创设需要将幼儿客观的生活环境与知识技能表象相互结合起来,在幼儿园一日的生活中,利用教室、走廊、公共活动空间等区域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手工活动表象的渗透,使幼儿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塑造新的认识和理解,提升物质环境创设的作用。
2.精神环境
手工活动中精神环境创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幼儿在活动中面对的气氛和氛围,要对活动起到帮助作用。幼儿在活动中需要与教师和朋友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创建一个相对来说更平等,和谐,愉快的精神环境。
平等是指幼儿与教师、同伴在活动中有着平等的地位,让每位幼儿能获得相对平等的教育资源,在沟通交流中减轻幼儿压力和减少心理障碍。在活动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展示自我。
和谐是指幼儿能与教师、同伴一起保持和谐共处的状态,在活动中,减少幼儿之间的误会与摩擦,共同合作和交流,提高幼儿与教师的合作、交流和沟通,同时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与帮助,创建更加和谐的活动状态。
愉快是指幼儿能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心情,能与教师、同伴愉快的接触,沟通和交流,使活动中的情感状态保持最佳状态,这种状态能更好的帮助幼儿摒弃杂念,在快乐中拓宽思路,挖掘幼儿潜力,展示幼儿创造力。
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有在幼儿园手工活动中有相同的重要性,完善物质环境的创设,也不能忽略精神环境的营造,幼儿园要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提供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必要时还可以加强教师关于精神环境创设的认识,塑造新的理念,培养她们塑造良好精神环境的能力。

  (二)教师应合理安排课程

1.课程内容应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
课程内容安排方面要广泛,要丰富,顺序安排由浅入深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科学条理性。比如说先认识手工工具(剪刀、小刀、尺子等),认识手工技法(剪、贴、折等),熟练掌握手工技能,再进行更富创新性的手工活动。这样幼儿才能更清晰的认识,理解进行和手工活动。课程内容安排还应该加强手工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结合度。手工活动课程不应以固定死板的套路导入,千篇一律,格式死板,使幼儿缺少兴趣,活动有效性低。应与五大领域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课程相结合,在不同的课程中进行逐渐的潜移默化,由浅入深,同时在手工活动中还要加强各种领域彼此之间的联系,提高手工活动的趣味性,体现知识内容逻辑性,使幼儿更加喜爱手工课程。
2.增加手工课程的时间和次数
幼儿园应增多手工课程的时间和次数。手工活动课程可以一天开展一次,确保每天幼儿都可以与家长进行深刻的沟通交流。减少手工活动被替课的现象,加大手工活动必要性的宣传,更新教师理念,使教师注重手工活动的开展,为合理开展活动提供条件,使幼儿学会更多的手工作品,增强自己的手工技能。
3.合理的材料投放
材料投放要更合理需要丰富的材料投放于幼儿手工活动过程中,材料的多样性、丰富性会促进幼儿与材料进行各方面的接触和互动,在互动的同时,幼儿会更多的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感受物体的结构特征,分辨物体的异同,在活动中更有效的完成活动任务,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
4.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
在手工活动每日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制定规则,明确活动的规则和活动的任务,明确手工用具的摆放和使用,同时让幼儿注重安全,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对危险的工具进行安全的使用。让幼儿能多次进行实践,充分锻炼,与不同的物体进行接触。

  (三)丰富手工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1.加强多种主题式手工活动的开办
课程形式不应仅仅局限于普通的手工活动课。还可以与家长,幼儿一起进行多样的手工活动的开展。加强多种主题式课程,发挥主题课程的优势,使手工活动和其他领域活动相结合。例如:亲子式手工活动、竞赛式手工活动,开展校园手工活动节日,社区手工活动作品展览等。在活动中,让家长、教师和幼儿共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魅力,认识到手工活动的重要性,加强手工活动的宣传力度,让家庭,社区也能成为和幼儿园一样重要的手工活动场所。在生活中提高手工活动开展次数,促进幼儿手工的良好发展。
2.增加泥工等相关活动的开展
手工活动包括泥工、布工、纸工、编织、刺绣、自然物剪贴、自制玩具和水果蔬菜制作等。手工活动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多种纸工类型(折、剪等),还要增加泥工、布工、自然物等类型的手工制作。不同的手工活动赋予幼儿不同的能力,让幼儿更加清楚的认识材料的特点,掌握多种材料加工方式,发展艺术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现在的手工活动课大多只是关于纸工、泥工的开展,而手工活动本身有很多种形式。多种形式手工课的开展有利于幼儿接触不同的材料,探索材料本身的特点并给予材料新的形式,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丰富幼儿自身的感性经验,培养幼儿抓住客观事物特点的能力。平面状态和立体状态的手工制作相结合,不仅仅在平面上体现作品,还要更立体的展示作品特点。争取幼儿从平面向立体转变,教师要投入更丰富的材料,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多角度的认识材料,对手工作品进行发展创造,使自己的作品能展示“自我”独特的特点。

  (四)教师指导方法要具有多样性

教师的指导对于收工活动课程开展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能在合适的时间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可以使幼儿在成功的完成作品同时发展自己的手工能力。
1.启发诱导法
要能起到启发,诱导的作用,使幼儿自主的探索发现。在幼儿遇到困难时,不能直接拿过来自己折给幼儿看,而是应该先通过合理的设疑,提问,明示暗示等方式巧妙地传达解决办法,提供解决思路。指导过程中还要采用引导与启发相结合的模式,增强教师耐心,减少干预,使得每位幼儿的手工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要正确认识手工制作活动的目的,巧妙利用合适的指导形式使幼儿得到专注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幼儿手工折纸活动《小汽车》开展过程中,书本上有折纸的图示步骤,教师讲解完成后,开始自己折纸,教师开始边走边看幼儿折纸的过程。有的幼儿折得很快;有的却不会。有一个幼儿不会折,东看看,西看看,在寻求教师帮助时,教师正在帮助另一个幼儿走不开,同时旁边还围了一桌子幼儿在看老师折。这个幼儿看到叫老师叫不来,便失去了兴致,开始和同伴玩游戏。正是因为教师错过了最佳的教授时间,才导致幼儿对折纸失去兴趣。同时,也是在这个课程中,教师对于两个幼儿给予了不同的指导方式。刚开始幼儿甲就找老师寻求帮助,教师看了他的作品后,问他几个问题,说这纸有什么特别地方?汽车是什么样的?汽车没有盖,这纸可不可以当车顶?(纸有个凸出来的边,另一面有个小缝隙,是嵌插的任务。要将纸折过去,根据折痕折成汽车的盖并涂上颜色就做好了)听到这些之后,甲陷入了思考,慢慢的尝试,过了一会就做出来了好看的小汽车。这时候,快下课了,幼儿乙问教师怎么做,教师急着结课,就拿过去替他做好了还给他,他也很开心。但是乙拿着作品在玩了一段时间后就不玩了,觉得无聊。幼儿甲却一直很开心,很自豪,他自己完成了作品,证明了自己,并感受到了快乐。
教师指导要把握正确的时机。在幼儿遇到困难百思不得其解时;在幼儿活动中遇到危险争执时;在幼儿努力寻求他人帮助时;不能过多地延长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不然幼儿将会失去活动兴趣,不能认真完成作品。
2.情景创设法
创建问题情景,让幼儿能感受到问题的在情景中的具体形态,与情景结合充满了趣味性,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教师对幼儿手工活动的指导可以利用游戏活动、故事导入、言语和非言语引导等方式创设情景,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愉快的氛围,加强知识的联系,创设接近大自然的环境,通过直接的感知增加了幼儿的直接经验,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在开展手工活动《美丽的动物园》中,教师首先利用一篇生动活泼的故事导入,利用形象的头饰使幼儿沉浸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教师利用故事中的角色对幼儿进行提问、设问并进行指导。

  (五)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增强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生活经验较少,手工活动时缺少对表象的记忆,常常会模仿别人的作品,这样不利于幼儿手工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幼儿发展手工能力。教师和家长应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增强对事物的认识,体会事物的立体的造型结构和鲜明的物体特征,并创造出充满个性的作品。
幼儿自主性低,活动时时常不主动完成作品,等待教师帮忙。面对这样的状况,一是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幼儿手工活动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多样的材料,使幼儿能不断探索发现,采取有效的手段,使幼儿手工活动的开展做到学会工具——自主思考——发现问题——教师讲解,通过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师要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去学习。教师仅仅起到指导者的作用,不能一味地灌输给幼儿“模板”,扼杀幼儿的自主性,想象力和创造力。二是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制作时间,并能提供幼儿与各活动主体互动沟通的空间。教师在教书过程中不仅仅要教出书上固定的内容,还要与生活实践经验相联系,让孩子在“做中学”,通过与生活时间经验的联系,自己主动的去感知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一些手工活动中所需要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幼儿的自信心。三是教师要关注到幼儿的个性化,明了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指导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给予幼儿个性化的引导与激励,用心聆听幼儿独特的表现方式,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不能过多的干预,急于告诉幼儿解决方法,而限制探究过程。

  结语

目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大。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国家关于幼儿的政策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幼儿手工活动的发展也逐渐变快。手工活动是提高幼儿专注度,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咸阳渭城区,笔者调查了部分幼儿园,通过对教师、幼儿、幼儿园等主体的各方面调查研究,提出了五条对策,研究了幼儿园手工活动教育的现状,明晰了幼儿园手工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笔者希望可以通过这些对策来解决现实之中面临的教育问题,为手工活动的发展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刘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M].第一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邓琳.幼儿手工教学中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纵横,2016(03).
[3]陈先美.幼儿教学中手工活动教学策略的实施[J].新课程,2014.
[4]郑霞.幼儿教学中手工活动教学策略的实施探讨[J].学周刊,2015.
[5]胡媛.如何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课程教学,2014(03).
[6]胡媛.幼儿手工教学中的兴趣培养与活动指导[J].幼儿教育,2015(09).
[7]赵腊美.浅谈幼儿园幼儿手工制作活动的开展[J].课程与教学,2015(03).
[8]于开莲.幼儿手工制作活动中的的问题解决与教师指导[J].学前教育研究,2008(2).
[9]栾文艳.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幼儿教育,2016(08).
[10]刘宇泽,陈丽.小班幼儿手工活动的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3(06):150.
[11]侯娟珍.幼儿园手工活动实施现状及其改进策略——以运城地区为例[J].学前教育研究,2009(8).
[12]严雯雯.幼儿教师纸工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D].河南大学,2014.
[13]卢萌.大班幼儿泥工活动过程及其特点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4.
[14]王茜.南京市幼儿园美工区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15]李紫阳.幼儿园集体手工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6]夏小婷.5-6岁幼儿手工活动教育教学研究——以瓯海区为例[D].温州大学,2014.
[17]孙莹莹.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指导策略研究——以鞍山市X幼儿园为例[D].鞍山师范学,2015.
[18]刘春花.幼儿园手工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以长沙市A园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358.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2月17日
Next 2022年2月1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