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研究背景与动机;
1.1.1研究背景;
基于信息高速发展及高等教育渐变为国际化的发展,留学生高等教育需要更加注重提高教学服务质量及积极寻找国际合作的机遇和机会时期。中国在2013年率先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罗弦2017),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展开卓越合作发展。2016年,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在贵阳召开,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绘制了未来双方教育合作的发展蓝图,因此,促进双方教育交流与合作,东盟国家对各种人才的需求逐渐形成多样化、高端化的发展趋势(人民网贵阳2016)。后续,2017年07月28日,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州省贵阳开幕,中国xxxx副xxxx刘延东以“十年教育同携手一带一路谱新篇”作为演讲主题(中国xxxx新闻网2017)。今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中国始终将东盟作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双方关系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成为东盟诸多伙伴关系中最富内涵、最具活力的关系之一。中国-东盟关系正在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迈进,远远超越双边范畴,越来越具有地区乃至全球性意义(中国新闻网2017)。基此,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已持续举办十年(贵州日报2017),成为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高端平台,亦成为双方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坚实桥梁。
由于中国各地域、经济以及资源分配的三重因素,中国高等教育的资源分配与规模基本呈现出从东到西依次递减,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象。由于地理、历史等关系的原因,中国的高等教育与东盟各国的高等教育之间的合作主要由西南边疆几个省级地方XX来担当主体推进。目前,贵州省内的东盟留学生大部分是本科生与高职高专生,主要分布在贵州大学、贵州铜仁学院等,专业主要集中在金融、外贸、计算机和中文语言学习等(贵州省教育厅资料2017)。
贵阳市(简称:筑)作为贵州省的省会城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中心,教育相对资源丰富,背靠东盟文化圈,是贵州与东盟各国合作的桥头堡,在吸引东盟国家留学生来华学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经济、文化优势,大批留学生活跃于贵阳各个高校,成为增强与东盟国家互信与构建良好国家形象,建立与东盟国家距离的心灵纽带翟菎(2010)。2016年在黔国际学生2178人,其中东盟国家留学生1528人,(贵州日报2017.7.28)
根据上述背景,加强贵阳高校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的文化与教育交流,需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由其汉语教学为东盟留学生在中国学习之基础教育,因此,本研究拟对在中国贵阳之东盟国家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质量感知研究,以促进贵阳高校汉语教学水平,提高中国东盟留学生汉语水平发展,以期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教育交流和发展。
1.1.2研究动机;
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中国将留学生的教育服务纳入了国际服务贸易整体范畴中,中国XX以教育服务作为来华外国人其中一项服务,满足客户潜在或是显现的教育质量需求,因此,全国各个高校开始注意留学生的教育服务质量问题(翟菎2010)。如果我们将大学的教学视为一种服务,那么,学生就是这其中的“消费者”,学校则是一个“企业”。学校对于内部消费者的关注及其和谐成为了满足外部消费者需求的保证。
1.学校顾客服务质量感知
Gronroos(1984)提出了顾客服务质量感知这一概念。指出服务质量可以分解为功能质量和技术质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模型。该模型认为总体感知服务质量是顾客期望质量与实际感知质量的差距。其中,顾客期望质量受市场沟通、形象、口碑和顾客需要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技术质量(教学)和功能质量(专业)通过企业(学校)形象决定了实际感知质量,同时,总体感知服务品质反过来影响企业(学校)形象。简而言之是顾客将服务期望与感知的服务绩效进行比较而获得的壹种体验。
后续,AdeeAthiyaman(2000)另对顾客服务质量感知的属性进行了归纳,他认为其属性主要包括便利性、可靠性、反应性和有形性等,同时还包括课程、教学内容。同时,Ker]in(2000)认为作为高等教育服务提供商的大学要发展就必须能够提供优质的服务,尽可能的吸引和满足大学的顾客(学生)。Gary(2000)也认为学生主要从必备性、合意性和功能性这三个维度感知服务质量。
另外,刘俊学(2002)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高等教育服务质量体验模式,就是指顾客(学生)的服务期望与实际服务感知之间的对比来感知服务质量。从顾客(学生)满意度的角度研究分析高等教育服务的质量问题,高校顾客满意度是各项满意度加权平均的结果,而高校顾客满意度主要分为教学满意度和非教学满意度两个方面(孔锐,2005)。吸引留学生高校整体就需具备高水平的教学质量。由于受本身阅历所限,大学生对于各个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往往没有客观的标准,只是一种个人感知,然而这种感觉却直接关系学生对教学质量的客观评价,高等教育质量是高校留学生教育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高校服务质量的好坏主要是由服务对象(学生)对高等教育服务水平的感知来决定(张融融,2002)。教学工作作为高校留学生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感知评价就成为衡量一所高校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也关系着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声誉的维护。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品质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王升,2010)。
教学质量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可以从教学条件质量、教学过程质量和教学结果质量三个方面进行理解,三者相辅相成,其中教学过程质量最为关键,它是构成教学活动的核心(朱新卓,2005)。所谓“教学质量感知”是指学生对所参加的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高低的壹种直接的心理感觉和评价(程斌波,2003),影响教学质量感知的因素则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倪冬梅,2015)。
2.在中国留学生教育政策与管理
针对中国留学生教育质量,陈强(2008)指出,中国相对于国外高校,中国高校在针对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培养上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学科体系面窄、课程设计较为陈旧、学习内容国际化程度低和教学方法落后于国外等,这些都造成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较低的原因。尤其是随着我国留学生数量的急剧增长,在留学生的汉语言教学服务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在留学生教学上存在着专业课程内容老化、教材陈旧、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教学手段单一等诸多问题,这与国外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有较大的区别,很多外国留学生在我国学习期间感觉到不适应,教学效果不佳。此外,国大学教学内容缺少学科和专业特色,内容比较陈旧不够充实,尤其是在社会、法律、经济、管理等文科领域类专业,这些都还基本处于概念化、模式化的阶段。授课的方法相对于国外比较落后,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留学生课程设计不完善且较为陈旧,缺少课程特色,这就导致留学生教学服务质量缺乏国际竞争力,即使开始能够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终因教育质量不佳而离开,直接影响我国留学生教育声誉,为今后发展留学生教育形成巨大的障碍(殷军,2007)。
针对中国高校在留学生教学上存在的这些问题,研究者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张会杰(2006)认为要针对性根据来华学生对教育的需求来调整高校的学科设置和专业结构,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尽量拓展来华留学生的专业和知识面,增强课程的应用性,强调社会实践性,在来华留学生教学过程中使用双语教学,这样就可以让来华留学生在学习实用知识上的效率更高,效果更佳。孙康(2010)认为在来华留学生教学过程中要将专业性和实用性结合起来。专业性是指要求加强高校的专业建设,满足培养国际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具体方案就是:针对一、二年级的留学生,要注重提高其语言能力,加强汉语教学培养;针对高年级的来华留学生则要加强专业知识的教授,提高其专业能力。适应性则是则是指根据留学生的兴趣特点、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设置整个培养课程,主要方案有:根据留学生的文化不同,设计平时的教学课程;根据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基础,在测试和考评中要放宽标准,要有别于国内学生测试和考评方式。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来华求学的外国学生数量日益剧增,但是相对松散的管理模式、参差不齐的教学质量和相对陈旧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学品牌的创立。此外,由于留学生在国别、语言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导致对教学质量存在着不同的需求与感知。因此,研究影响教学质量感知的因素,并探讨高校如何因材施教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不仅是对现有高等教育理论进一步的挖掘和延伸,更对高校管理的完善和教学质量提升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五大使命中的核心环节,与东盟留学生来华动机以及未来职业规划、个人发展等存在着密切关系,因此东盟留学生对教学服务质量的感知也最为直接且重要的因素。在东盟留学生来华学习的过程当中,中文的学习是留学生适应高校生活必备的前提条件,优良的中文教学实践以及较高的中文教学质量是增强东盟留学生的中文能力,促进国际理解与交流,是跨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交流和互信的基础和根本的保证。因此,要提高汉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必须优先考虑留学生对汉语语言课程的教学质量感知,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以提高东盟留学生对汉语教学体验的感知度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据此,提高东盟留学生学习中文语言的体验度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此为本研究动机。
1.2研究的目的与问题;
基于上述背景及动机,本研究目的及问题如下述:
1.2.1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在中国贵阳之东盟国家留学生对汉语教学质量感知情形,主要研究目的如下:
1.探讨在中国贵阳之东盟国家留学生学习汉语现况。
2.探讨在中国贵阳之东盟国家留学生对汉语教学质量感知情形。
3.探讨在中国贵阳之东盟国家留学生对汉语教学质量感知之差异情形。
1.2.2研究问题:
依据上述文献综述及研究目的,研拟探究之研究问题如下:
1.在中国贵阳之东盟国家留学生学习汉语现况如何?
2.在中国贵阳之东盟国家留学生对汉语教学质量感知为何?
3.在中国贵阳之东盟国家留学生对汉语教学质量感知之差异为何?
1.3研究的意义;
1.3.1理论意义:
首先,留学生教育服务研究特别是东盟国家留学生在整个高等教育服务研究领域中所占份额较少,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留学生教育政策、后勤安排等方面,对留学生教学质量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已有研究文献多为定性分析,在定量与实证研究方面尚有较大差距。王贤(2015)其次,近年来服务管理理论中有关顾客对于服务质量感知问题成为此管理领域研究的前沿,借鉴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对教学(教学也是一种服务)进行评价,对提高贵州高等教育教学服务质量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服务质量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探寻提高在筑高校东盟留学生汉语言学习质量的可操作性建议。
其次,本研究以中文语言教学感知作为切入点,通过对高校教学服务质量的分析,找出中文语言教学中的优缺点,并且深入的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探讨如何增加在筑高校东盟留学生中文语言学习的质量,意旨从微观的角度提高教学质量。丰富高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已经留学生发展理论的研究。
1.3.2实践意义:
首先,此课题研究对东盟留学生来华留学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通过提升东盟留学生的中文语言学习服务质量,提高语言教学的水平,增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可以为相关国家培养专业人才,增加国际教育的市场竞争力,加强贵州省与世界各国间的文化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增进国际高校间的学术交流,促进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并提升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以提升教学服务质量为导向,从而从教学质量上提升对外合作或交流办学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能够为我国和贵州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与活力。留学生教育是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提高东盟国家留学生的教学服务质量来不断抢占教育市场,吸引东盟国家留学生来筑留学,拓展教育服务效益。
最后,综合考虑东盟在筑留学生中文语言学习的学习者特征、学习环境等因素,研究跨文化背景下在筑高校留学生对我国高校中文语言教学质量的评价,合理运用中文语言教学策略,提高中文语言教学效率,说明东盟来华中文学习者更有效地掌握中文语言和增强运用中文语言的能力,消除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间隙与障碍,实现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达到多元化下文化的共生与互促,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1.4研究创新:
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梳理,发现关于在华留学生教育的研究比较广泛,但针对留学生汉语语言教学质量感知研究较少且缺乏实证研究;此外,有学者提出将文化因素纳入服务质量感知体系中(柴盈与韦福祥,2006),但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且运用于高等教育行业的研究不多。故,为本文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和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研究方法创新。本研究以在华留学生学习情况和高校中文语言教学质量发展现状为基础,结合在华留学生实际中文语言教学活动,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设施以及教学效果五大维度对东盟在筑留学生汉语言教学质量进行实证分析检验,是对现有实践的延伸和创新。
第二、研究视角新颖。东盟在筑留学生文化背景复杂多样,对中文语言教学质量提出挑战,本研究从跨文化角度对东盟在筑留学生教学质量提出改进性建议,为提高在筑留学生管理质量水平提供新的思路。
进行文献分析及整理,确定影响教学服务质量的感知因素,设计问卷并加以修正,正式发放问卷然后回收问卷并除去无效问卷,统计有效问卷数量及资料,并进一步的分析问卷以及整理问卷,再依分析问卷的结果得出结论,进行影响汉语言教学服务质量感知因素的探讨,建议与研究结果分析。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相关概念:
2.1.1东盟(ASEAN):
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包括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东盟于1967年8月成立,其成立的宗旨是对东盟国家的军事关系、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进行协调,促进东盟经济集团的自由与和平发展。(中华辞海,2001第6版,页241)。
2.1.2留学生:
留学生一词起源于中国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意为当遣唐使回国后仍然留在中国学习的日本学生,现在泛指留居外国学习、研究或曾经在海外学习研究的学生。当前留学生分为如果留学生与出国留学生,新华字典中将留学生释义为住在外国学习。(现代汉语词典,2016年第7版,页483)。
2.1.3教学感知:
盛党红,陈桂(2009)学生等对教学质量的感知可分为对教学实践的感知和对教学价值的感知。对教学实践的感知是指学生在接受教学各个环节中对教师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方面满足程度的感受和认识。学生对教学价值的感知则是指在购买和消费高等教育中,对所支付的费用和所欲达到的实际收益的体验。
教学感知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校和教师提供的教学服务、教学质量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一种综合性的体验感觉。
2.1.4教学质量:
1.教学(teaching):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其特点为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育大辞典,顾明远主编,1990,页178)。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题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通过这个交往过程和活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态度,人格获得一定的发展,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课程与教学论,钟起泉、张华主编,2006,页58)。
2.质量:
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现代汉语词典,1978,页1479)。
3.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也叫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影响它的主要因素是:教育制度、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过程等的合理程度;教师的素养,学生的基础以及师生的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程度。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衡量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培养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培养者的具体质量要求,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教育大辞典第一册,顾明远主编,1990,页304)。
2.2理论基础
2.2.1教学质量感知
有关东盟留学生对汉语教学质量感知,王静(2016)提出东盟留学生学习汉语教学质量感知是对学校和授课教师教学服务和教学质量与效果的一种综合性的体验感觉,包括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设施和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汉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留学生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基本的汉语交流能力,能阅读本专业中文书刊并能熟练应用中文开展交流。
2.2.2留学生汉语言教学质量感知内容
根据王静(2016)提出五个方面,本研究以留学生角度针对其内容进一探究,分述如下:
1.留学生对汉语教学内容之感知
(1)关于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在教学目标和大纲指导性,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需要以及其对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最优化地选择教学内容、安排课程结构、组织教学进度(范媛媛、张叙,2013)。因此,根据留学生的特征改进、完善课程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留学生在层次、国别、语言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同时注重留学生需求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培养方案”。首先是为了培养“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我们在各级别的班级都开设了综合、口语、听力。其次是为了提高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考试(HanyuShuipingKaoshi,HSK)应试能力,针对新HSK阅读量大、难度大的特点,在每个班级的教学班中都增设了阅读课。再次是开设了书法、太极拳、剪纸、茶艺、京剧等中国文化体验类课程,供全校留学生免费选修,激发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进而提升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郭薇、吕永震,2017)。
因此,要实现汉语师资队伍国际化升级、提高专业国际化水平业相符的茶道、刺绣、陶塑、武术等相适应的职业特色课程,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也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邵林,2017)。在课程设置上提出要科学设置课程。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以及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为留学生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第一学期应把重点放在汉语基础上,听力、口语作为辅助课程;第二学期侧重于语言技能的培养,把单项技能与语言综合课程结合起来,开设精读、语法等课程,另外开设HSK培训课程,将教与学,教与考相结合,全面提高HSK通过率(冯学民、王珍、温哲,2014)。
在课程建设上,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网络的关系,把网络信息技术与汉语教学相整合,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而建立起适合外语教学的网络生态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被公认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丁明君、齐国梁、李光旭、布和,2015)。此外,刘仕屏、刘杰超、谭青(2015)认为在留学生教学计划及教学课程设置上,一方面要保障课程体系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另一方面又要兼顾到留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结合其学习需求及个性特征,制定出基础教学课程、汉语学习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兴趣爱好课程等多层次的课程内容体系。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应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情景对话教学、分组交流协作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充分给予两种文化进行交融的空间。
(2)关于教材:
教材是教学之本,决定着教学的基本内容,体现着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教学质量起着保证作用(吕兆格,2010)。在教材的选择上“以权威性、实用性为原则”(郭薇、吕永震,2017)。在确定教材前,要进行具体讨论,一旦确定就应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还应根据学校留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学习需要编写针对学校文化的汉语教材(冯学明、王珍、温哲,2014)
此外,王燕(2010)认为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地编写与留学生来华生活及所学专业职场环境相吻合的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实训教材,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提前进入实战状态,这对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针对留学生专业特点和就业需求,编写实训教材。学校应组织有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实训教材。教材内容应充分考虑到留学生到中国后最急需的生活用语、专业课用语及日后从事商务活动的职场用语,课文的编写要注意情景真实,语言自然、得体,富于情趣,让学生学了有味,学了能用。
为提高汉语教学水平,目前最要紧的是改革、优化、抓紧完成对外汉语教学“新课程”的建设(包括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评价体系等),尤其是要尽快拥有和推出一系列承载当代中国“强势文化”内容的高质量精品教材(陈永祥,2007)。因此,在加强教材建设力度可以同国外汉学家合作,例如,以孔子学院为依托进行本土教材的研究,也可以组织全省汉语教学专家编写反映吉林省地域文化特色的精品教材,鼓励一线教师全程参与,同时给予必要的经济支持,努力打造吉林省汉语教材的品牌,改变以往教材的局面(金吉华,2015)。
通过华文教材的设计与开发,增强华文教材的适应性和科学性,提高处于异文化环境中的华侨华人接受中华文化的兴趣,让外国人士尽快理解我们的话语和阐述方式。再就是要改革和优化国际汉语水平考试。汉语水平考试(HSK)是测试非母语者汉语水平的国家考试,我们应该大幅度增加国际汉语水平考试中心数量,借鉴国际通用的标准、质量评估方法和考试模式,建立类似TOEFL和IELTS的国际汉语考试体系,提高认知效力使之更加多样化和适应不同层次人士的需求(陈真,2007)。
(3)关于教学内容:
教学管理和活动安排实践性对于师生交流与学习能力、汉语水平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即师生交流越多,留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汉语水平越高(王燕,2010)。可见对留学生有效地组织留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就显得十分必要。教学环境是影响留学生学习效果的最重要因素。教学环境包括学校环境、班级管理、学习气氛等,这些对留学生的学习成绩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留学生学习汉语有重要作用,时刻处在汉语的语境中,汉语口语和听力水平自然会提高,但如果经常和母语国的同伴用母语进行交流,汉语口语和听力水平会受到影响。同时,班级浓厚的学习气氛、同学间的良性竞争都会激发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动机(张涵宇、马英新,2016)。
2.留学生对汉语言教学过程之感知
(1)关于教师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的集中体现,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谢辉、高明悦、刘天娇,2010)。因此,应该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掌握基本的日常生活用语和社交用语,能使用汉语进行最基本的日常交往,能通过汉语水平(HSK)四级。为实现这一目标,可采取“分层教学、以考促学、听说优先、先语后文”等教学模式。东南亚的学生大都不善言辞,很少主动提问,课堂气氛沉闷。不能忽视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挫伤其学习积极性。最好的办法是运用提问法,通过回答等形式来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还可以采用情感教学法,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汉语教师要通过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冯学民、王珍、温哲,2014)。
对于重点内容,教师要多采用重复法多次重复所学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隋丽、范瑜,2010)。留学生在汉语言学习时用“目的语策略”,就是尽量使用汉语来排除障碍。这种方法对对教学的启示在阅读遇到生词时,不跳过每一个生词,这会影响文章整体意义的理解以及阅读速度。教师有必要在阅读策略上给以一定的指导,对于一些不影响理解的生词可以采用回避策略。教师应提醒留学生在遇到表达障碍,或是勉强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之后,应该主动询问他人或是自己查字典弄清楚这个词该如何确切表达。在目的语环境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外多和中国人交流练习口语,同时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中文影片、电视剧,既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又可以让学生在娱乐中学到知识(曹晓玉,2010)。
徐岩(2016)则认为微课程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留学生没有汉语课程时候,作为一种有力的补充。此外,王守芝(2016)提出对于汉语言零基础的留学生,在汉语言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地利用非言语因素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借助于语言这种媒介表情达意、传递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实现学生正确地以目的语即汉语进行交际的教学目标。当语言已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教师就应借助丰富的非言语信息进行表达,协助语言完成交际,达成教学目的,这样也能使表达增加趣味,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可接受性。
(2)关于教师的个人素养:
教师的评价和反馈也会影响学生学习动机,教师在学生面前扮演着家长、评判裁决者的角色,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初级留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初学者需要很大鼓励与指导,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会极大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动机。反之,教师的不当言行和举止会降低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减少学习汉语的信心。同时教师的个人素养也会直接影响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教师的人格魅力也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张涵宇、马英新,2016)。此外,教师要具备教师的道德和专业素养。一是要具备一种“献身”精神,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守住信仰,纯洁情操,淡泊名利,潜心教学,“坐得住冷板凳”’,“咬得住白菜根”。二是应当具备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尤其加强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学习,因为它们具有一种关注社会、干预现实、讲求实证、注重效果的“形而下”’精神。这是“中华文化精髓”。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当代社会、当代民生,了解我们“科学与民主”优秀传统的发展历程和时代特点(陈永祥,2007)。
(3)关于教师给予留学生个性化指导: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有趣而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动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另外,在进行课堂设计时,为了迎合留学生的口味,教师应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运用各种讨论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调查表明,的学生对中文歌曲、电影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适当开展中文歌曲、影视教学,让学生在听歌看电影的过程中学得更好。此外,汉字书写比赛、汉语演讲比赛、汉语歌曲大赛、联欢会等活动形式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外汉语教师不应过多地在学生面前强调成绩,应尽量避免将考试作为刺激学生中文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手段(张柯,2008)采取。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来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与教学方法之间不是完全独立的,往往在用到一种教学方法的同也会用到另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达到同样的效果。教既要有法可依,又要教无定法,教师应灵活选择并运用教学方法(冯康净,2016)。
另外,佳彤(2017)认为对汉语教学进行一种文化教学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既让学生知其然,又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利于学生持久的汉语学习与汉语教学的,实际上也只有学生真正地理解了汉语背后的文化因素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汉语学习,不把文化因素放在汉语教学的重要位置上,实际上往往使得汉语学习缺乏一种持久性与灵活性。要灵活运用教学技巧。因循诱导、采用互动性教学、课堂教学反馈、复习式教学等方法,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得出“提问式教学”是最好的办法(隋丽、范瑜,2010)。
汉语言文字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应该充分运用对汉字的研究和运用,来加强学生在汉字的用法、含义、认知等各方面的掌握,实现汉字的识别、写作、阅读、教学的各环节的连续性,提高教学质量。在汉字教学中应注意几个重要的问题一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方法汉字的教学方法应本着由简入繁的基本原则,先学习简单的笔划。二是紧紧抓住汉字的特点。汉字本身是中文语言的符号,即“字本位”的规律,这个特点可以将汉字教学简单地看做是一种书写的符号的教学,进而简化教学的难度,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三是严格遵循汉子系统化性和联系性的特点(王俊霞,2012)。此外,谭英(2011)认为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恰当地应用游戏教学,能够调节课堂氛围,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提高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
(4)关于教师对留学生文化差异的尊重:
文化决定着人们的行为,而作为文化组成部分的传统和习俗则起着调节作用。对教学模式则建议采取“合作互动方式,体现人文特点”(胡延新、侯春菊,2015)。据此,赵岩、何思雨(2016)建议可使用“SWOT”分析法解析贵州高校东盟留学生教育的优势、劣势分析,以及当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留学生的管理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体现管理过程中的人文关怀。首先是对东盟留学生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对东盟各国留学生的管理要结合留学生所在国的国情,充分体现对他们国家和文化的尊重。其次是体现在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的人性化上,在留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应该体现人文关怀。最后是加强教师学生的沟通交流,增进师生友谊,促使留学生全面发展。
3.留学生对汉语言教学管理方面之感知
(1)关于教学评价和质量监督:
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及时反映教学各方面的情况,评估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坚持开展合理的教学评价工作,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促进了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郭薇、吕永震,2017)。优化考核方式,科学有效的做法是将留学生汉语考核分为出勤、课堂表现、平时测验、期末考试4个部分,把终结性和形成性评估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汉语学习过程,及时发现汉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各个方面全面衡量学生真实的汉语水平,真正发挥评估在促进学生汉语学习中的作用(冯学民、王珍、温哲,2014)。另外,建立有效的测评机制。通过复习、考查和考试来检验教学效果,又通过考核诊断出来的问题调整教学计划及策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考核形式灵活多变,既有课堂提问、课后小测试,又有其中和期末测试(谭晓平,2013)。
加强留学生汉语教学宏观规划,构建科学评估体制依托来华留学生事业整体发展战略,加强留学生汉语教学整体规划。首先,教育行政部门作为留学生汉语教学工作的指导者,必须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客观要求,出台相关监控条例和质量评估标准,对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资源,如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设施的建设、师资配置等,实行不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其次,高校作为监控、评估的对象和主体,应建立学校和国际教育学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制定适合本校校情的课程评价指标和教师评分体系。再次,留学生汉语教学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适量增加教学投入,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下功夫(吴敬,2010)。
(2)关于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管理:
留学生教学管理人员是留学生所有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管理者,起着联系“教”与“学”的重要纽带作用。需要这个团队每个教学管理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扎实的业务基础和理论水平,了解外国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能有效执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分析留学生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做到了上情下达、下情上奏。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建立来华留学生电子教学管理档案,有效地实现了对留学生汉语学习阶段各类档资料的合理分类和归档(郭薇、吕永震,2017)。
4.留学生汉语言教学设施方面
加强硬件建设,营造舒适生活环境外国留学生到中国求学,对于住宿公寓、食堂、娱乐设施、校园环境等条件要求较高,高职院校应加强硬件建设,为留学生尽力营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关震,2015)。实现教学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是21世纪学校管理的新突破。这种管理具有以往人工管理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实现了校园资源的共享(陈立新,2007)。
可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在课堂上创造真实的交际环境,而逼真的交际环境有利于语感的形成,有利于语言技能的提高(谭晓平,2013)。建立健全第二语言教学方面的图书和资料。加大教学硬件设施建设力度。如:给留学生的教室,应是17平米大,采光好.配有各种教学设施的专用教室,除此之外,还必须配有语音室。同时还对教学班级的班额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留学生教学班级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十人为宜。班级可根据学生汉语水平的高低分为初、中、高三种基本班型;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学生上课时间的长短和专业的需要,再具体分成长、中、短和文理班等各种班型。这样既可满足教学需要.又可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充分利用小教室资源(艾买,2012)。
2.3结论
2.3.1中文是世界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和文字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和无形遗产最有力的工具。是传播文化、价值和传统的重要载体,因此在促进人类文明延续和实现可持续未来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的作用。
而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约有13.9亿使用者,占世界人口的近20%(张立,2017)。X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Sapir)认为,世界上只有五个语言对世界文明带来了重大影响,它们是中文、梵语、阿拉伯语、希腊语和拉丁语。因为世界上的主要语言都是从这五种语言衍生出来的。他把中文放在第一位,足见中文在世界语言之林的地位(张立,2017)。中文是比较稳定的语言。中文的历史最短也有4000年左右。但是直到今天,4000年以后,我们仍然能够阅读当时的文献,比如中国最早的文学诗经,是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作品。后来到了孔子时代,代表作品就是论语。由此可见中文不仅与中国文化的重要关系,而且中文也到世界语言和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中文与中国文化本身就是世界语言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3.2东盟国家留学生在筑语言学习基本情况
在筑东盟留学生学历教育首先要经过一年的语言学习,而高职院校留学生主要是以学习语言为主,相对于高职院校的留学生来讲,本科院校的学历教育学生因学习基础较高,学历水平也较高,因此一般来讲,经过一年的语言学习,基本能继续从事本专业的学习。但职业院校的留学生学历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基础层差不齐,特别是中文语言基础较差。贵阳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招收的99名留学生,留学生汉语水平极低,完全未学过汉语的达95%(刘仕屏、刘杰超、谭青2015)。在筑东盟留学生在学习结束时,须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成绩,其考试成绩呈现出五、六级(HSK)少,未参加考试人数多,三四级较多的趋势。以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2015年招收的40名老挝留学生,其中2名学前教育专业学历学生(一个学期后退学)。中文学习时间满一年的有38人,其中2名学生转学,一名达到五级水平童万的被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录取为研究生,12名学生学习一年后回国。从目前语言水平来看,即使达到四级水平,虽然中文生活中的基本交流已没有问题,要进一步学习专业仍存在很大的困难。(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张燕玲提供2017)
2.3.3东盟留学生在筑学习质量情况
在贵阳学习的留学生,主要是专业学习和语言学习,专业学习一般选择到本科院校,中文语言和技术学习一般选择到高职院校,中文语言学习包括语言文字和中国文化的学习,在汉语言教学上就是要掌握汉语的听、说、读、写。据抽样调查,东盟国家留学生到筑开展中文语言学习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学习能力和中文语言基础上有很大的差异,如2015年贵阳幼儿师范学校招收的40名老挝留学生,男生人19,女生21人,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的36岁,从就业情况看在职公务员10人,银行或公司职员2人,从学历程度看本科生12人,高中毕业生28人。(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对外交流中心提供2017)
2.3.4在筑东盟留学生汉语言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留学生来华求学的原因大致有四类:一是带着对中国文化的强烈兴趣而来的;二是想学习某些专业知识;三是为毕业后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四是因为工作需要学习汉语;而高职院校的留学生绝大多数来华学习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日后的就业。他们期待在短期内利用语言环境强化中文,HSK取得一个较好的成绩,以便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王燕,2010)。东盟国家留学生目前在中文学习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归纳东盟在华留学生汉语或专业学习等文献以及在筑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学校东盟留学生教育教学的实地了解,导致东盟留学生中文语言学习程度层差不齐的原因主要有:
1.留学生方面的原因:
(1)学习动因:影响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主要归因:第一,内部因素:自身能力、学习兴趣、努力程度。第二,外部因素:教师评价、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张涵宇、马英新,2016)。留学生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汉语学习意识不强,动力不足;第二,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习惯不好”(王静,2016)。留学生学习的意识不强,动力不足,对自己学习中文目标预设的期望值不高(王慧杰,2013)。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40名留学生中,2名学前教育专业学历教育生一个学期后即退学,原因是学前教育在本国没有发展前景,38名语言学生其中12名;一年后即回国,原因是有在中国学习的经历证书就可以了,不需要达到多高的中文水平(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事办提供,2017)。
(2)语言基础能力:汉语言水平层差不齐,90%的留学生没有汉语言基础。同时学习语言的能力较弱(刘仕屏、刘杰超、谭青,2015)。
(3)学习时间:在筑高职院校汉语言学习时间以1—2年为主,一年的学习时间对语言学习能力较弱的留学生来讲,时间过短,基本处于在生活和环境上还未对学校和学校所在城市适应或熟悉,学习就结束了(郭春媛,2015)。
2.学校方面的原因:
(1)管理水平:贵州高校留学生管理机制还不健全,管理观念和意识存在诸多问题,管理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赵岩,何思雨,2016)。同时,在筑高校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留学生工作启动较晚。特别是贵阳的几所高职院校本身是从过去的中专或中职升格到高职的,其内部的运行机制尚未成熟,管理干部和管理经验都存在严重的不足,而国际教育交流的强劲推进,使学生个部门在留学生生活、教育教学等等各方管理上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收之力(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对外交流中心提供,2017)。
(2)师资水平:师资水平严重不足。一是学校本身国内招生规模的扩大,基础课程和专业课教师缺乏,二是学校新增教师比例过大,新手教师数量大,尚未成长为成熟教师(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对外交流中心提供,2017)。
(3)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上处于边探索边改进的过程中(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对外交流中心提供,2017)。
(4)教学经验: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缺乏。在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对外师资上坦言,教学上,师资严重匮乏(刘仕屏、刘杰超、谭青,2015)。
总之,来华东盟留学生在汉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主客观因素和学校设施设备、师资水平、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来华留学生汉语言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同时该项工作还需有个理论提升和实践探索的过程。相信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以及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和经济深度合作,势必掀起新一轮东盟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言的热潮,这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带动中国各地高校东盟留学生规模扩大和留学生工作的快速发展,也必将在实践中探索出更适合和有利于东盟留学生汉语言学习发展教学模式,促进留学生语言和专业的提高。
第三章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探究在中国东盟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对汉语教学之感知,因此,针对在中国东盟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统计分析回收之数据,以达成本研究目的。据此,本章节将阐述研究运用之方法及分析方式等。
3.1研究方法综述:
为达研究目的,本研究运用之方法如下述。
3.1.1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將參考國內外相關研究中變量的測量方法,運用Likert5級量表法進行問卷的設計。之後,選取貴陽高校東盟在華留學生作爲樣本進行問卷的發放與回收,並對問卷進行信度和效度的檢驗以形成本研究的有效樣本數據。
3.1.2統計分析法
運用SPSS22統計分析軟件對樣本進行描述性及理论性統計分析及信度效度分析等。爲了清晰描述各項指標,本研究將采用表格和圖示形式進行說明以增強論文的條理性。
3.2数据搜集方法:
本研究将理论基础结合学生感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五个构面包括教师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其内容如下述(漆新贵2009):
(1)教师素质:包括了教师的职业个性和教学特色、学科知识素养、教育教学技能、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科研成果和科研能力。
(2)教学态度:包括教师治学严谨、为人师表、布置作业适当、批改作业认真等。
(3)教学内容材选用得当、内容充实、信息量大、重点突出等内容。
(4)教学方法:包括注意更新教学内容,反映学科前沿知识和最新成果,教学表达清楚准确等。
(5)教学效果包括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教学具有吸引力、学生思维集中,课堂秩序好等。
依据上述,本研究问卷采用《学生感知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倪冬梅,2015),并针对信、效度结果加以调修,以作为本研究调查之用。
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来对东盟留学生在中国贵阳汉语教学感知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其次是采用他人的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感知的问卷进行实证调查,通过分层抽样法选取150名样本进行问卷信度与效度的检测,确定问卷信效度后,后续,在贵阳市有东盟留学生的学校选取总样本数的20%进行实证调查(Subman,1976),并采用SPSS22.0统计数据结果并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原因提出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提高东盟留学生汉语言教学质量感知的策略及建议。数据搜集流程如图3-1所示:
圖3-1数据搜集流程
3.3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中国-贵阳几所高校的学历留学生,包括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专业涉及文科类和理工科类。本次研究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共发放中英版问卷150份,剔除错填,漏填的问卷3份,回收有效问卷147份,回收率为98%,问卷回收具体信息如下表所示。
表3.1
变量 | 分类 | 人数 | 比例 |
国籍 | 缅甸 | 3 | 0.143 |
越南 | 20 | 0.136 | |
柬埔寨 | 5 | 0.034 | |
老挝 | 40 | 0.272 | |
菲律宾 | 8 | 0.054 | |
泰国 | 41 | 0.279 | |
印度尼西亚 | 7 | 0.048 | |
马来西亚 | 23 | 0.156 | |
性别 | 男 | 49 | 0.333 |
女 | 98 | 0.667 | |
年龄 | 18岁以下 | 15 | 0.102 |
19-25岁 | 109 | 0.741 | |
26-35岁 | 17 | 0.095 | |
35岁以上 | 6 | 0.041 | |
婚姻状况 | 已婚 | 34 | 0.231 |
未婚 | 113 | 0.769 | |
母语 | 英语 | 18 | 0.122 |
其他 | 129 | 0.878 | |
学历 | 专科 | 35 | 0.238 |
本科 | 103 | 0.701 | |
硕士 | 7 | 0.048 | |
博士 | 2 | 0.014 | |
有无汉语学习经历 | 有 | 99 | 0.673 |
无 | 48 | 0.327 | |
汉语学习目的 | 求学 | 48 | 0.327 |
了解中国 | 9 | 0.061 | |
工作 | 45 | 0.306 | |
投资创业 | 39 | 0.265 | |
其他 | 6 | 0.041 |
3.4研究工具
问卷法是能够客观的手机资料的一种方法,能够在广阔范围内对众多有效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本研究在已有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按照已有的教学感知因素量表,综合五个构面,改量编制问卷《学生感知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倪冬梅,刘瑞涵2015),以进行本研究调查。本问卷分为中英文两个版本,英文版问卷是根据中文版问卷翻译而成。问卷内容主要含括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人口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母语、学历层次、学习汉语的经历以及学习汉语的目的等。此部分作为自变量,是为了探讨留学生汉语教学感知是否会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第二部分是调查来华留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设施、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的总体满意程度。此部分作为依变量。通过研究得到的数据从而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问卷采用里克特五级计分方式,包括从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非常同意,依次计分为1,2,3,4,5分,均值分数越高。认同程度越高。问卷结构呈现如表2。
表3.2
变量 | 变数题目 | 题号 |
教学内容 | 7 | 1,2,3,4,5,6,7 |
教学过程 | 7 | 8,9,10,11,12,13,14 |
教学管理 | 3 | 15,16,17 |
教学设施 | 3 | 18,19,20 |
教学效果 | 5 | 21,22,23,24,25 |
3.5研究框架;
根据研究目的及内容,并参考相关研究,拟定本研究之框架,如下图3-2:
圖3-2研究框架
3.6研究程序;
本研究以分析在中国贵阳之东盟国家留学生汉语教学质量感知为向导,针对影响在贵阳的东盟留学生汉语语言教学质量感知因素,进行文献分析及整理,确定影响教学服务质量的感知因素,选用前人研究问卷并加以修正,正式发放问卷然后回收问卷并除去无效问卷,统计有效问卷数量及资料,并进一步的分析问卷以及整理问卷,再依分析问卷的结果得出结论,进行影响汉语言教学服务质量感知因素的探讨,建议与研究结果分析。
研究步骤如下图3-3及说明如下:
图3-3研究流程图
(1)确定研究目的:根据研究动机,从而确定研究目的,进而达到需要的研究目的。
(2)相关理论与文献的探讨:通过对国际相关汉语言教学质量相关研究论文、期刊、书籍及相关XX资料等进行探讨。
(3)问卷设计并修正:针对本研究的目的采用问卷样本,并修正为最适合本研究的问卷。
(4)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发放问卷对象至贵阳市职业技术学院、贵阳幼儿高等专科学校所有参与学历学习的东盟十国留学生。并当场回收问卷。
(5)问卷解释与分析:回收问卷的数据,并且先剔除填写有瑕疵的问卷,再将剩余的有效问卷进行分析。
(6)研究结论与建议:依据所得的研究结果,藉以发现服务质量对汉语言教学质量的影响关系,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3.7结果分析;
3.7.1数据整理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对东盟国家在贵阳留学生发放的问卷调查的结果,对于问卷所获得的数据,笔者经过仔细的检查和反复的阅读,提出无效问卷后,对其进行编码编入Word文档中,以便以后的审查与核对,然后将数据编入SPSS22.0中。
3.7.2数据分析
问卷的分析采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22.0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运用描述统计,双变量相关分析以及平均数差异检验的方法。
参考文献
羅弦,阚阅(2017)。中國—東盟高等教育合作政策的回顾與展望。重庆高教研究,1,53-60。
翟菎(2010)。中國在東南亚的國家形象。东南亚纵横,11,28-30。
王賢(2015)。論中國—東盟高等教育區域性合作的政策構建。黑龙江高教研究,6,31-36。
曲星(2010)。公共外交的經典含義與中國特色。国际问题研究,6,4-9。
中國教育學報(2016)。面向未來加強教育交流合作開辟中國—東盟關系新的不竭動力。
李呈傑(2015)。會議口譯的意外情況之應對政策—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口譯實踐報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管壹凡(2015)。中國對東盟教育服務貿易發展研究——以東盟來華留學生爲例。华中师范大学。
李碧(2015)。東盟非通用語言教學中跨文化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中国培训,12,13-14。
張成霞(2015)。貴州教育融入東盟教育圈的SWOT分析。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6,88-94。
朱新卓,严芮,刘寒月(2015)。基于过程的教育质量及其评价。高等教育研究,5,78-85。
陳治,蘇鵬程(2015)。高校課堂教學質量學生滿意度測評研究。教育学术月刊,5,57-62。
倪冬梅,劉瑞涵(2015)。農林院校學生感知教學質量研究。科教文汇(上旬刊),3,30-31。
金竟宏,徐茗(2014)。泰國中學生對漢語教學感知的調查研究——以泰國程逸學校為例。海外华文教育,4,368-376。
李潔,孫進(2014)。中國高校全英文授課項目留學生的就讀體驗調查——北京師範大學的個案研究。教育学报,6,110-117。
王喜娟,李枭鹰(2014)。东盟著名大学办学特色探析。重庆高教研究,1,79-83。
鍾玲(2014)。重慶市來華留學生教育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重庆大学。
王生根(2013)。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问题和对策。教育与职业,2,24-26。
黃複生(2012)。基于學習者視角的遠程學習服務質量概念模型。开放教育研究,2,99-106。
向琴(2012)。非洲留學生的漢語學習動機調查研究——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非洲留學生的漢語學習動機調查研究為例。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2,187-188。
溫碧燕(2011)。旅遊企業顧客感知服務質量理論與實證。科学出版社。
陆利香:(2011)。“南-南”型高等教育合作的形式、绩效与方向–以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为例。商业时代,25,49-51。
雷文文(2011)。來華非洲學生的漢語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研究。暨南大学。
金坡(2011)。新世紀以來我國來華留學生教育發展狀況、分析及展望。高教探索,1,97-102。
唐霞(2010)。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謝永飛,劉衍軍(2010)。高校來華留學生的教育滿意度測評——以江西省爲例。现代教育管理,6,57-59。
楊翼(2009)。對外漢語教學測試與評估的曆史演變與發展趨勢。中国考试(研究版),1,35-40。
胡有林(2009)。基于組合評價方法的高校教學質量評價研究。网络财富,8,47-48。
張首芳(2009)。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新指標體系的建立。煤炭高等教育,5,45-46。
薛薇(2009)。SPSS統計分析方法及應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刘稚:(2009)。全球化区域化下的云南东盟高等教育合作论略。学术探索,3,130-133。
張世琪,寶貢敏(2008)。國外感知服務質量理論研究述評。技术经济,9,118-124。
沈勇(2008)。教育服務管理壹基于學生滿意的視角。知识产权出版社。
陳芳蘭(2008)。東盟來華留學生教育服務質量研究——以廣西爲例。广西师范大学。
黃瑛(2008)。高校留學生服務質量改進研究——基于W大學的調查與思考。华东师范大学。
陶美重(2008)。高等教育消費研究——基于“學生消費者”的視角。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文玲,張厚粲,舒華(2008)。教育與心理定量研究方法與統計分析—spss實用指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張慧君(2007)。國際化進程中來華留學生教育質量的提升。中国高等教育,24,46-47。
殷軍(2007)。外國留學生學曆教育過程中的若幹問題與對策。高等理科教育,4,141-144。
袁國華,甘碧群(2007)。基于顧客導向的高等教育營銷研究。理工高教研究,5,6-9-13。
田恩舜(2007)。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模式研究。华中科技大学。
張潔(2007)。對外漢語教師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研究。北京语言大学。
顧住峰(2006)。高等教育服務質量研究—以北京大學爲例。黑龙江高教研究,6,5-10。
毛伦华(2006)。贸学生教育服务质量维度研究一以上海体育学院为例。上海体育学院。
柴盈,韦福祥(2006)。文化因素对顾客评价服务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3,62-67。
胡子祥(2006)。高等教育顧客感知服務質量的實證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35-141。
胡子祥(2006)。高等教育質量評價模型研究。现代大学教育,2,61-67。
袁國華,陳新豔(2005)。高等教育營銷的若幹特點分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1,235-239+242。
孔銳,何人義(2005)。中國高等學校顧客滿意度問題解決方案簡析。中国质量,7,49-52。
韓秀梅(2005)。高校留學生教育的瓶頸與突破。山东教育学院学报,6,112-114。
陳昊(2005)。大衆化、多元化時代特征下留學生教育質量觀研究。文教资料,35,3-4。
畢雪梅(2004)。顧客感知質量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42-45。
劉德聯、李海燕(2004)。對外漢語教學評估偏差分析及糾偏對策。语言教学与研究,5,32-41。
程斌波(2003)。基于教學質量感知的體育教學對策研究。戒备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3,80-81。
張和生、李鳳林(2003)。加強中文專業學曆教育,推進對外漢語教學學科。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92-97。
韋福祥,韓經綸(2003)。文化差異對顧客服務質量感知影響的實證研究。南开管理评论,3,77-80。
張融融(2002)。完善留學生教育管理體制,擴大留學生規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3,109-112。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第一卷,教育学,1990。
鐘起泉、張華主編,課程與教學論,2006。
中國社會科學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197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36.html,